风险金制度感想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险金制度感想

风险金制度感想 篇1

2月10日,营业部组织学习了证监局下发的文件《期货营业部管理规定(试行)》,着重查找了市场开发岗位所存在的风险点及隐患,大家集思广益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改进方法。通过对开发岗位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的学习,今后市场人员在市场开发中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都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对岗位存在的风险点以及改进方式作如下总结:

1、开户时,应充分向客户充分揭示期货市场风险和不可抗力、异常交易、关联账户风险以及期货交易规则,从而减少客户在交易中出现操作风险并让客户知晓出现不可抗风险时的应急措施。

2、客户签署期货经纪合同,一定要确保由客户本人自己签字并留影,不得 代开合同,负责开户人员在客户签署过程中不得离开,做好监督工作。切记不得把合同邮寄给客户签署。

3、对于有意向客户的客户,应了解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入市目的是否存 在洗钱嫌疑和风险承受能力,以确保客户具备合格的开户资格。

4、为了对投资者负责、保护投资者利益,尤其是针对低收入者和高龄投资 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特别风险揭示。跟其讲明风险并予以婉拒开户,若客户执意参与期货市场,务必在入市前让其全面了解期货交易法规制度、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和期货公司的业务规则,对自身的身心承受能力、资金承受能力等全面做出客观判断,对期货交易做仔细研究。

5、在日常营销工作中,要维持高形象的职业道德,维护好公司声誉的同时,不应贬低同行业其他机构和从业人员。不对客户进行虚假宣传、不应向客户做获利保证以诱骗客户参与期货交易。

6、做好客户的维护回访工作,不得出现代理客户下单和代理客户理财的违 规行为。

7、应带领股指客户到期货营业部临柜开户并且进行知识测试,因为股指客 户的保证金一般比较大所以她所受到的风险度就比较大,那我们应该首先保证客户有股指期货的相关知识和一些风险防范意识。

8、做好客户资料的保存工作,不得外泄从而保证客户的资金和人身安全。

9、进行备岗,由代理人员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同时不中断客户的服务

工作。

10、熟悉营业部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流程,如黑客攻击等风险。

11、做好居间人风险防范工作,经过诚信考察后,与居间人签署相关合同,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11、对客户进行有关反洗钱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风险金制度感想 篇2

从2008年起, 全县实行良桑嫁接补贴, 凡嫁接一亩桑园, 公司直接补给蚕农30元。三是实行纸板方格蔟8折优惠。

此外, 梓潼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桑园综合利用, 努力提高亩桑效益。一是引导蚕农在桑园内套种花生、桔梗、芦笋等作物, 全年套种面积达5000余亩, 亩桑套种纯收入980余元;二是利用蚕农桑树冬管剪下的桑枝, 统一组织销售, 亩桑桑枝销售500余元。以上两项纯收入达1500余元, 对稳定现有桑树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 虽然受“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梓潼县仍然发种17800张 (比上年减少了3100张, 减产比例为15%) , 产茧58.8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6.5万公斤, 减少比例为10%) 的较好成绩, 全县平均收购单产33公斤, 比上年提高5公斤。

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制度分析 篇3

关键词:监狱警察;执法风险;制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0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化的推进,国家、监狱和社会公众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效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给监狱工作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干警执法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处分、刑拘乃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监狱警察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监狱警察执法风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仅就其制度原因略做分析,以期通过制度重构来减少监狱警察的执法风险。

一、当前对监狱警察执法及权利保障制度的缺失

(一)法律法规给监狱警察执法活动留下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监狱自由裁量权是指监狱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实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根据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原则、目的、精神、范围和幅度,结合罪犯的个体情况,对罪犯的奖励、处罚、教育、组织劳动等做出具体灵活处理的权力[1]。监狱自由裁量权的广泛适用成为警察完成监狱行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特点,对提高监狱管理的效率和发挥监狱警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监狱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极易损害法制的统一,形成对监狱法治的破坏。由于我国刑事执行立法滞后,许多法律规范都是原则性规定,弹性大,可操作性不强,给行刑自由裁量权留下了太大的空间。有时监狱管理机关只能根据各自理解诠释法律和政策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成为监狱警察执法的直接依据,从而形成了行刑领域以地区差别为特征的“区域化”现象。如适用保外就医时判定罪犯的病情是否属于“在较短时期内有死亡危险”或“身患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缺乏量化指标,导致不同地域的监狱 “宽”“严”标准和程序要求都各有不同。

自由裁量的机会越多,执法各异、行刑随意的现象就越容易产生,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性就越大,监狱警察承担的执法风险也就越大。

(二)法律对罪犯抗改行为的处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纵观我国整个法律体系,有关监狱工作的立法明显偏少,且存在立法滞后,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虽然《监狱法》的规定,罪犯有辱骂、殴打警察或寻衅滋事等破坏监管秩序情形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三种行政处分手段,但惩戒作用较弱,对警察执法风险的保护力度有限;《刑法》中也规定在押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但怎样才算“情节严重”却未规定,缺乏操作性,实践中对犯罪的界限很难把握。加上监狱上级管理部门对监狱狱内重新犯罪率有考核指标,监狱一般很少应用该罪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罪犯抗改行为,给警察执法带来风险隐患。

(三)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的规定不完善

现行法律对监狱警察权虽做了一些规定,但总体来讲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操作性差。执法中,法律对监狱警察的授权不明,在可以使用武器警戒具的情形、使用武器与警戒具的程序和要求、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警察的权限范围、警察在现场应履行的职责等方面,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致使警察在执法中犹豫不决,导致其合法权益被侵犯且难以及时地法律救济,侵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惩处。例如,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监狱警察使用警戒具必须经过审批,同时规定警戒具只能在警察面临现实危险时才能使用,而警戒具使用时的“紧急情况”,《监狱法》及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是空白。目前通用的做法是使用前要先填写《申请使用戒具审批表》,按程序上报,批准后方可使用。这造成了执法中的一个悖论:警察在遭遇突发事件需要使用武器或警戒具时,若依规定先行履行审批手续,则会错过处置时机;当手续办好后,可以使用武器和警戒具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消失,此时警察若仍使用武器或警戒具进行处置,则会因违背了法律的程序性规定而构成违法。

(四)对监狱警察的私权利保障缺位

目前很多监狱警察都认为监狱里重罪犯轻警察,监狱警察成了看似强势的弱势[2]。监狱工作中更多的是倡导警察的奉献精神,而对其权利的保护,《监狱法》的规定过于抽象和简单,不成体系,难以给监狱警察权利保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对监狱警察的生活、学习培训、心理干预、休息权利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许多警察超时加班值班,超时工作情况令人担忧;有的警察精神长期高度紧张难以舒缓;有的警察父母孩子生病却无暇顾及;有的警察因公牺牲、致残但抚恤金难以维持家庭基本开支。

(五)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监狱警察执法过程中受到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法律救济途径极为单一。对警察的处分可以从警告直至开除,可以对警察限制人身自由——禁闭,可以对玩忽职守的警察处以刑罚,如此严重地影响到警察权利的行政处分和强制措施,却只在《公务员法》中规定了“公务员对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和控告”,而不能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途径加以救济,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法治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自申诉控告制度实行以来,各级人事部门受理的公务申诉案件非常少,其中撤销或建议撤销原处理决定的仅占20%[3]。这说明在我国,很少有公务员选择申诉控告的途径寻求救济。

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合理减少执法风险

(一)规范监狱立法,减少监狱自由裁量权

完善法律、细化规则、统一标准、明确监狱警察在执法中的职权与职责,使监狱执法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是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在行刑实践中得到检验、足以确定其切实可行的有关某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经验,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现行的《人民警察法》用列举式的方式对公安机关民警的职权做了具体的规定,《监狱法》在修改时可以参照。

如有可能,应参照审判和检察工作以“两高”发布司法解释的做法,监狱行刑领域也可由有权机关颁布施行于全国的行刑指示、意见、命令等,确保行刑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依据属于全国性的、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从而使之更具法律权威。

在较高层级的法律不能在近期修改完善的情况下,司法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局可以根据监狱实际需要制定相关工作标准,为监狱执法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防止因缺乏规范和标准而让监狱警察置于执法危险之中。

(二)修改《刑法》相关规定,惩罚罪犯抗改行为

1.修改《刑法》中“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条件,将其中的“情节严重”具体化,增强其可适用性。具体可以参照某些省区由司法厅、公安厅、检察院和法院联合出台相关规范,将“罪犯一年内打架3次以上”、“一年内关禁闭3次以上”等具体情形认定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据此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数罪并罚。

2.制定适应监狱工作的《监狱警察单警装备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监狱警察使用武器、警戒具、行政处罚措施的条件和程序。制定时可以参照公安机关的做法。如河南省《公安机关公安单警装备管理规定(试行)》不仅明文列举了可以使用单警装备的情形,而且还在第21条中规定:“人民警察使用公安单警装备后,应当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使用枪支的要写出书面情况报告。”这种规定避免了前述悖论,确保了警察现场处置行为的实效性。

3.修改《监狱法》,在其中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的免责条款,列举监狱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时在何种情况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以保护监狱干警的执法权。

(三)重构监狱警察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在监狱警察的责任认定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凡监狱内发生的事故皆存在着警察违法”的逻辑预设,动辄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但事实上有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众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一定存在警察违法行为。譬如罪犯自杀,并不是每起罪犯自杀都能预防。又如罪犯打架,总是让警察承担或多或少的责任,其逻辑预设是“只要警察教育防范了,就能防止罪犯自杀或打架斗殴”,这实际上是将警察的职责义务扩大化。因此,依据法学关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成熟理论重构警察责任追究机制势在必行。

(四)重建监狱警察权利保障救济机制

1.将警察对监狱机关给予其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目前,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对警察权利保护采取的是诉讼救济与非讼救济并轨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将监狱的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监狱警察因职务行为受到不公正的处分时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从而拓宽监狱警察合法权利的救济途径。

2.建立监狱警察维权委员会。维护监狱警察的执法权益仅靠警察个人是不够的。故有必要向公安机关学习,成立全国监狱警察维权委员会,以严惩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有效保护警察执法权。据闻,广东省监狱系统已成立监狱警察基金会,为生病、病故及牺牲干警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坚.论监狱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J].法学评论,2007,(6).

[2]张晶.基于法治的警察权利[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10).

[3]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0年综述[EB/OL].中国网,2003-08-14,http//www.china. com.cn/Chinese/2003/Aug/385224.htm.

新家庭婚姻法制度感想 篇4

道桥五班

对于本来是个法盲的我,通过本次课程我对《婚姻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中我对印象比较深刻的新《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制度和夫妻财产制度中自己的理解做一下详细的,它不仅弥补了原婚姻法中的不足,还更好地适应婚姻家庭关

系的需要,与原婚姻法相比,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一、夫妻的离婚制度

传统上我国的婚姻一直处于超稳定状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对于婚姻的聚合与解体已经很难简单地评判好

或不好。因此,新《婚姻法》对离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面向当代的婚姻家庭

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首先就离婚的法定条件进行论述。

(一)修改前的离婚法定条件

经过查找多方资料得知,1980年实施的婚姻法对离婚作了明确规定:人民

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如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应

予离婚也就是说,法院在对要求离婚的当事进行判决时,是以“夫妻感情确已破

裂为准于离婚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调整婚姻

家庭关系的实际需要。因为它一方面沿用了I950年制订婚姻法中的“自由离

婚”原则;另一方面又确立了“破裂主义”原则。同时,在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方面,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已为十几年来的实践

所证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薪体制

转轨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这一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就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比如不能体现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不利于法律的适用和遵守等问题

(二)修改后我国的离婚形式和离婚法定条件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的需要,新《婚

姻法》本着保障离婚自由,但又反对轻率离婚的指导思想,总结了20年来的实

践经验,对我国离婚制度从立法上加以确认和补充。

1.关于协议离婚制度

我国修改前的《婚姻法》第24条进一步规定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强调了

协议离婚的形式要件,这些有关协议离婚的重申与补充,有利于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便于双方当事人较自觉遵守和履行。

2.关于判决离婚制度

修改前的《婚姻法》对此没有具体的列举,给执法带来困难和主观随意性,“感情破裂”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也显露出来。对此新《婚姻

法》在原基础上作了很多补充:如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

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

年的;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和一方被宣告失踪,男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于离婚。

我认为,修改后的《婚姻法》使离婚条件具体化这不仅在立法技巧上,采取

概括性规定

与具体倒示相结合的办法,而且使判决离婚的条款更科学、更规范、更具有操作

性。

二、夫妻时产制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改后的《婚姻法》儿不同的角度对夫妻财产制的构建怍出了很多增补规定。我再针对修改前后的我国夫妻财产制谈几点看法。

(一)修改前的夫妻财产制

修改前的夫妻财产制是杜会主义计划经蒋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城乡家庭时产关系的实际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和发展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局面。新颁布的婚姻法,一方面继承了原婚姻法中贯穿的男女平等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原有法律的局限性应当指出,经过20年的社会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原《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财产制潜在的不足和不适应性已经逐一显现出来。

(二)修改后我国的夫妻财产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婚姻法》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总结历来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许多补充规定,笔者在此就修改后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四十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夫妻法定财产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修改后夫妻法定财产制即夫妻共有财产制已成为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具体而言:

第一,准确地规定婚后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

婚姻法在修改夫妻法定财产时,已将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特有财产外):(1)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2)一方或双方因继承、受赠、受遗赠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面的财产除外。(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获得的财产。(4)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5)其他应当共同所有的财产。从以上5条规定可看出,修改后的夫妻法定财产制范围与修改前的相比较,缩小了规定范围.相对延长了夫妻婚前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问,尊重了被继承人赠与人对十人所有财产的处分权,从而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相一致,这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人民权利的社会价值观念。

第二.明确夫妻对共有财产的权利和义务。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地享有共同管理、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一规定的确认可禁止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防止因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给另一方造成财产损失。

2.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协议的方式.将某项财产或收人,确定归一方所有的或双方分别所有的制度。为适应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不同需求,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要件作了以下明确规定:(1)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2)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3)投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或夫妻十人财产制。

(4)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5)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新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进行明确规定,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适应我国家庭财产状况日益复杂多样化的趋势.使婚姻当事人在处理财产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尊重了公民处理财产问题的自主权利,维护夫妻尤其是再婚夫妻和分居两地夫妻各方的财产利益。并且适应现阶段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情况,保护和促进个体与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满足涉外婚姻家庭的特殊需要,维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与相关国家在迭一领域的法律冲突。

3.美于夫妻个人特有财产

个人财产(即特有财产)是指夫或妻一方单独所有的财产。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婚姻家庭立法对此都有较明确的规定。我国原婚姻珐对夫妻个人财产未作规定,因此.在这次新婚娲法的修改过程中设立了夫妻个人财产制度,井作以下规定:

(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园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其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新制度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例如一位网友针对婚前女方买房,付完全款。没有财产公证,离婚后是否属于女方个人财产的问题很容易得到肯定的答案: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而成为共同财产。

而对于另一位网友的提问我(女方)的房子是婚后购买的,与男方父母一起生活,购房款有一部分是男方父母出的,还有一部分是女方父母给的,其余是夫妻共同的,离婚时应如何分配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他们的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

综合上述,我国原《婚姻法》存在的不足,和急需修改的地方,都在新的《婚姻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增补。此外,通过课程我还对新《婚姻法》中针对“包二奶”、家庭暴力”、无效婚姻”等等问题所作得新的规定有了进一步认识,它不仅丰富了婚姻立法的内容,而且使我国的结婚制度、家庭制度和离婚制度更趋完善,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以及违反婚姻法的法律责任等同题上,都比原有的规定更加具体详尽。

风险金制度感想 篇5

在读过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后,首先我内心是感到羞愧的,看到这么多优秀的“90后”党员,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自己却没有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自己备考专升本,在这里我表示这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定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出现,向黄子高学习,在平凡的岗位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向吴超学习,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向李娟娟学习,拼搏奋战;向民警同志学习,在一线日夜值守,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向青年志愿者学习,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用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我是党员我先上”是中国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的集中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危急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这是共产党员的本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冲在前面。在最辛苦的地方,党员冲在前面。无论是在抗疫的防控与保障战线上,还是在抗疫的科研与生产战线上,无论是城市与乡村的建设者、管理者,还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运营者、攻关者,他们都义无反顾,逆行向前。一切只因时间不等人,抗疫的形势不等人!面对这场大考,党员同志勇担当、敢作为、善作为,适应当前的需要,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拥护。奋战在最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们,以及各行各业在这场与疫情竞速的战斗中奉献自我的人们,他们都是最我令人钦佩的勇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吹响“冲锋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就更要积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一定学好专业知识,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有志青年!

风险金制度感想 篇6

活动中,我校团干部、团员学生面对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再次接受思想洗礼、明确责任义务,坚定初心使命。各团支部线上集中学习了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团员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铭记总书记教诲,“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随后,各团支部组织团员学生观看了《入团第一课》、全国人民驰援武汉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鲜活的事例和数据让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也更加明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与风险探究 篇7

一、高校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一)会计基础变化

旧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业务活动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新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不可能独善其身,高校行为也含有市场行为的特征,具有准市场结构,因而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虽然新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并没有完全取代收付实现制,但是却是一种进步,将原先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基础逐渐向权责发生制为主过渡,符合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状况。

(二)会计核算变化

为深入领会新会计制度改革的精髓,笔者结合新旧会计制度及有关研究资料分别从资产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支出类科目变化谈一些看法。

(1)资产负债类:一是新会计制度科目名称(编码)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性加强。例如,新会计制度将“现金(101)”科目改为“库存现金(1001)”科目等。二是新会计制度逐渐完善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例如,新增“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尚未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涉及外币业务具体的处理、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处理等。三是基建账并入财务“大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会计核算水平,使高校会计核算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周旭芳,2011)。四是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并使财务实际工作更具可操作性,新会计制度引入“虚提”概念,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改变以往高校固定资产处理方式各异的局面。

(2)净资产类:一是为满足高校会计核算的特殊需要,新制度对“事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必要补充,包括:继承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要求将从科研项目中一次性提取的管理费或间接费计入事业基金,将高校收回附属单位返还的人员费用计入事业基金。二是实现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相协调,新会计制度对专用基金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必要调整,包括:删除有关修购基金的核算内容,增加学生奖助基金的核算内容,增加从支出中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处理等。

(3)收入支出类:一是收入业务作为高校经营活动的核心,新会计制度将“事业收入”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体现了重要性原则;二是支出活动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新制度将“事业支出”科目细化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五类一级科目,有利于加强高校成本核算。北京科技大学张曾莲指出,“支出信息是高校需要重点掌握的会计核算信息,可以满足高校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方面的需要”。

(三)会计报表变化

新会计制度系统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增添支出与成本费用调节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见表1)。新的报表结构能更完整地提供高校各项收支情况以及资产状况,具备更高的实用性和完善性。此外,新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明确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反映,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四)其他内容变化

旧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不可减少或合并会计科目,而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高校行业具有发展的特殊性,旧会计制度“一刀切”的规定限制了高校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良性发展。新会计制度的灵活规定增强了高校发展的独立自主性,有利于高校结合自身状况,制定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高校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此外,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按照统一的会计编号进行账务处理,不得随意打乱重编。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名(盖章)后对外报送。这些规定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严谨。

二、高校会计制度改革风险

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必将掀起高校新一轮的扩张,但新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它涉及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改革的历程避免不了众多阻碍。具体风险表现如下:

(一)会计目标定位不准确

新制度改革中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定位,这样不利于高校资源均衡配置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基建“并账”执行困难

基建并账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涉及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例如,内部往来业务的调整、内部收支业务的调整、内部资产的调整等。在当前高校经营环境复杂性、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等条件下,基建“并账”实际执行困难。

(三)会计核算可操作性差

新会计制度将原先的“事业支出”科目细分为五大类支出,一定程度上加强高校成本费用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费用合理分摊难度较大,特别是对高校资本性支出业务,由于涉及教学科研等部门混合使用,费用类别分摊不易具体区分。

(四)部分科目设置有待完善

以其他应付款为例,当前高校已经普及公务卡的使用,将逐步减少职工外出借款业务,新会计制度中涉及职工借款等有关科目亟待重新完善。此外,新会计制度中“科研收入”科目主要核算政府及相关机构拨入的财政资金,但随着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进一步拓展从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这也应该纳入到科研经费核算中来。

(五)高校信用危机

新会计制度一方面要求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另一方面确认贷款利息以及确认欠款等隐性负债。这样导致资产总额减少,负债总额增加,提高了高校资产负债率,短期内必将造成资产与负债失衡局面。资产负债率作为银行信贷主要参考评价指标,这样讲导致银行降低高校信用评价,不利于高校开展资金贷款业务,制约高校长远发展。

(六)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并表”或“并账”无统一标准

高校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大账”或财务报表统一反映。由于新旧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均未对高校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处理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实务中各高校做法差异较大,高校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七)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

新会计制度将于2014年1月1日试行,将涉及高校大量财务数据调整,财务人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一)明确高校会计目标

会计制度改革是以会计目标作为研究的起点,用于指导其他相关业务的研究,并作为整个改革框架的基石。高校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会计目标的直接影响。虽然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尚无统一定论,但是当前国际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和混合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结合)。无论规定哪种会计目标,目的是提供给相关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促进长远发展。高校会计制度应明确会计目标,寻找目标定位,这样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开展。笔者认为,高校会计目标应是混合会计目标,一方面完成国家交付的责任,另一方面提供给相关决策者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财务人员结构多元化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单一的财务人员结构远远满足不了新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为了促进新会计制度顺利改革,财务人员结构需呈现多元化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专业知识结构。财务岗位需求方面不仅要注重财务专业的人才,而且要多关注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年龄结构。财务部门注重招纳年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注入财务部门新鲜的思维和血液。

(3)学历结构。注重高学历人才招聘,加强部门人员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员的学历水平。

(三)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高校财务人员就如一座“桥梁”贯穿于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始终。推行新会计制度改革,首先,应对高校财务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从思想重视新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系统操作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其次,加强对高校相关领导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只有领导重视,带头示范,才能更好地推进新会计制度。最后,做好高校教职工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促使他们积极配合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笔者认为,高校财务人员是新会计制度改革中的执行者,领导人员是支持者,教职工是辅助者,只有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推进高校会计制度改革。

(四)完善会计科目设置

只有会计科目设置结构合理,才能为高校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以支出类科目为例,科目的细分使得高校能够根据各教学教育活动各个部分的职能,按照责任中心归集成本费用,较全面的反映了高校的教育成本行为。但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依据“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还需设置一些用以核算支付期与归属期不一致的支出项目,如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于莉萍,2013)。此外,根据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制度还应设置“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科目,用以核算高校固定资产减值、学生欠费等实际问题,这样能够更加真实反映高校资产的真实性,充分估计和核算学生教育成本费用。

(五)做好新旧高校会计制度衔接

自2014年1月1日起,新会计制度将全面推行,对高校的发展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准备工作,新会计制度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迈出坚强的第一步。

(1)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总要求。第一,自2014年1月1日,高校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第二,按照新会计制度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第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完善建议

一、风险投资的概述

1.风险投资的定义

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对风险投资的定义是指“由专业投资者投资于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定义则是,“一种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企业并参与管理的投资行为。其价值是由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通过资金和专业技能共同创造的。”[1]

2.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与障碍

我国风险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9年被称为“风险投资年”, 2007年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的发展,政府、民间资本扎堆进入。2015年完成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共217支,占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的88.58%,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规模达2121.65亿元,占新募集资本额的63.43%,基金数量和规模比例都高于往年水平;完成募集的外币基金共41支,占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的11.42%,外币基金的募资规模为846.72亿元,占新募资本额的36.57%。[2]数据表明,向风险投资注资热情逐渐升温。

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完善评价机制与投资方式,并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通常是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但我国有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以贷款的方式运作资金。第二,资金来源范围窄。现阶段我国风险资本来源主要是海外投资、上市公司、政府拨款资助、科技企业和民营资本企业。[3]第三,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主要是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在我国也得到认可,但形式单一。第四,法律仍未给予风险投资充分保护。我国没有规制风险投资的专门立法。

二、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配套法律制度缺失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调整风险投资法律关系的《风险投资法》,导致行业管理不规范。现有的法律制度不系统,各部门法之间缺乏配合并存在冲突。

2.《合伙企业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我国《合伙企业法》有关发起人担任普通合伙人与投资人担任有限合伙人的权责规定较少,在定责时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了风险投资合伙人风险、交易成本和争端成本。而且,《合伙企业法》对于合伙人内部之间的关系的规定较少,存在规避法律的风险。

3.对私募基金的立法保障力度小

我国法律规定的风险资本来源渠道较少,对于私募基金投资主体的范围限定过窄,对私募基金的立法保障力度较小,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建议

1.制定我国风险投资基本法

从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风险投资发展所涉及的法律体系具有广泛性,其法律法规分散于各种法律条文之中,因此规范风险投资行为不能仅靠几个专门法律、法规,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调整风险投资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我国应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主要是调整投资人、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投资权益和义务关系,应对风险投资主体、对象、运行机制、退出机制、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做出详细的规定。风险投资基本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保障风险投资公司的权益,以促进高新科技的发展。

2.部分修改《合伙企业法》的内容

第一,我国《合伙企业法》应对有关发起人担任普通合伙人与投资人担任有限合伙人的权责进行进一步规定,降低风险投资合伙人风险、交易成本和争端成本。第二,《合伙企业法》对于合伙人内部之间的关系的规定较少,除了规定普通合伙人不得进行职务侵占、越权处理、竞业禁止、违规交易外,缺少约束普通合伙企业人可能出现的不利于有限合伙人行为的规定。风险投资经营者作为普通合伙人,通过规避法定的无限连带责任,来损害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人的利益。亟需对普通合伙人的行为进行规制,保障作为有限合伙人的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3.資本筹集方式私募基金的立法保障

(1)我国私募基金立法应扩大投资者的范围。目前,我国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范围较狭窄,仅局限于个人投资者、企业和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范围则更小。《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七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对比中国,海外私募基金在运作体制和操作技术上更规范、更灵活,投资者包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机构和富有的个人客户,私募资金来源更加丰富多样。扩大适合私募资金的主体,风险投资将吸纳更多资本,这将极大地带动风险投资的发展。

(2)制定有关私募基金的地方法律法规。我国的许多地区已经制定了若干鼓励私募基金投资的地方法规规章,如《深圳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暂行规定》等,都对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及其运作规范作了有益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私募基金的运作一般流程是基金募集与管理和对外的投资与退出两个方面。目前,地方创新立法创新偏重于基金的募集与管理,而在基金的投资与退出方面的偏少。其次,私募基金地方创新立法级别较低,表现为多主体、多层次立法。大部分是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少有地方规章和地方法规。因此,要完善基金投资与退出方面的立法,可以通过制定有关私募基金的地方规章和地方法规,使风险投资主要的筹资方式私募资金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彭丁带.美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金地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报告http://www.hdv.com.cn/index.php?ctl=article&id=147

[3]刘琳.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构建[J].商,2013年,(13).

作者简介:

风险控制制度- 篇9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风险控制目标和原则...............................2 第三章 风险控制的机构设置...............................4 第四章 风险类型及控制措施...............................8 第 一 节 风险类型.......................................8 第 二 节 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8 第 三 节 人员风险及控制措施............................13 第 四 节 法律风险及控制措施............................14 第 五 节 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17 第五章 风险控制的制度..................................19 第六章 风险控制制度的保障和评价........................23 第七章 附则............................................2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司规范经营、稳健运作,防止和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上海晟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章程》和《上海晟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大纲》,结合通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公司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是规范公司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也是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司应建立高效运行、控制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

第二章 风险控制目标和原则

第四条 公司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决策科学、运营规范、管理高效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资产管理公司。具体目标是:

(一)确保公司的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风格;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健康运行,确保基金与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及监督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确保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

(四)保障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维护公司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第五条 公司风险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健全性原则。风险控制应当覆盖公司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或机构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

(二)有效性原则。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程序,确保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独立性原则。公司必须在精简的基础上设立能充分满足公司风险控制需要的机构、部门和岗位,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基金财产、公司固有财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和运作应当严格分离;基金投资研究、决策、执行、清算和评估等部门和岗位,应当在物理上和制度上适当隔离;

(四)相互制约原则。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相互制衡措施来消除风险控制中的盲点;

(五)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办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力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

第六条 公司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政策;

(二)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必须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岗位,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和漏洞;

(三)审慎性原则。公司风险控制制度的制订要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

(四)适时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

第三章 风险控制的机构设置

第七条 公司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架构清晰、控制有效、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

第八条 董事会负责公司整体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审核、监督公司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九条 董事会下设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与基金运作的风险控制及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议、监督和检查,其具体职责包括: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和基金业务运作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价;

(三)草拟公司风险管理战略;

(四)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评估公司风险管理状况。

第十条 公司设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负责公司及其基金运作的风控工作。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履行下列职责监督检查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情况;

(一)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可参加或者列席公司董事会以及公司业务、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相关会议,有权调阅公司相关文件、档案;

(二)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全体董事报送工作报告,并在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设的相关专门委员会定期会议上报告基金及公司运作的合法合规情况及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情况;

(三)审核公司风控制度,负责对基金运作、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及遵规守法情况进行监察、稽核,每季应独立出具稽核报告,报送公司董事会;

(四)对公司推出新产品、开展新业务的合法合规性问题提出意见;

(五)如发现基金及公司有违法违规行为、基金及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或者隐患、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依法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和中国证监会报告并应当密切跟踪后续整改措施,并将处理情况向董事会和中国证监会报告;

(六)关注员工的合规与风险意识,促进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及合规文化的形成;

(七)指导、督促公司妥善处理投资人的重大投诉,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八)发现基金及公司运作中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告知总经理和相关业务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建议,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总经理对存在问题不整改或者整改未达到要求的,负责合规的合规风控总监应当向董事会和中国证监会报告;

(十)对公司合规风控部进行业务指导,并有权要求其配合工作;

(十一)中国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公司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及基金运作中的风险进行研究、评估和防控。

第十二条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总经理、基金经理及其他相关人员等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是公司基金管理的最高投资决策机构,负责公司的重大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所管理的各个基金的具体情况,确定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原则和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或比例范围。

第十三条 风险控制委员会是负责协助总经理统揽公司风险管理全局的议事机构,由总经理、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总经理任委员会主席。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定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政策;

(二)审议公司风险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流程;

(三)检查、评价公司风险管理状况;

(四)为公司经营各环节风险的监测、评估与防范提供意见及建议;

(五)为基金运作各环节及基金投资组合风险的监测、评估与防范提供意见及建议;

(六)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第十四条 公司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流程及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十五条 公司设独立的合规风控部,负责对公司的基金运作、内部管理、系统实施和合法合规情况进行内部监督。在其职权范围内独立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建议职能,对负责风控的合规风控总监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追踪,对公司相关制度的修改

提供建议;

(二)检查评价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三)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情况;

(四)对有关风险控制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五)负责基金投资的实时监控;

(六)负责基金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

(七)调查公司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

(八)处理公司的有关法务与审查事项;

(九)《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或总经理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四章 风险类型及控制措施

第 一 节 风险类型

第十六条 公司在业务开展和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四大类:业务风险、人员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

(一)业务风险主要包括:销售风险、投资管理风险、后台保障风险和第三方风险;

(二)人员风险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风险和员工道德风险;

(三)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规风险、关联交易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

(四)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财务管理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 二 节 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基金销售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基金销售风险是指在基金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导致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利益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

(一)设计出来的新产品不适合市场或不具备投资的可行性;

(二)由于市场推广不力及销售渠道限制,导致基金募集达不到法定设立标准或预定目标;

(三)因客户服务质量问题而影响销售工作或流失重要客户;

(四)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损失的基金销售风险,巨额及连续巨额赎回。

第十八条 基金销售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新产品设计需进行深入的调研,接受需求分析与投资可

行性分析的双重检验;

(二)建立丰富的销售渠道体系和有效的市场推广体系;

(三)选择实力雄厚的代销机构,对重点客户实行个性化服务,防止流失;

(四)确保基金信息披露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反映基金的特性,并确保基金运作实际情况与披露的信息相一致。

第十九条 基金赎回风险控制措施及处理程序:

(一)基金赎回风险的控制措施

1.基金成立初期,可以按照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只接受申购,不办理赎回,但不得超过3个月;

(二)基金连续巨额赎回风险的控制措施

如果出现连续的巨额赎回,基金管理人可按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暂停接受赎回申请,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但延缓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并应在指定的媒体上进行公告。除以上措施外,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建立投资组合流动性指标,其中组合变现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投资经理在决定投资组合之前就必须对组合的流动性指标进行考量,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合理分布组合的流动性区间。在日常投资活动中,基金经理每日需根据市场变化,重新评估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实时评估;

2.设立组合流动性指标的预警体系,保持密切跟踪。流动性指标进入风险区域,必须进行强制调整;

3.根据基金合同,保持相应的现金比例;基金经理对市场情况

及申购、赎回情况实时进行控制,对市场情况及申购、赎回情况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对投资组合中的现金比例进行必要的调整;

4.基金经理应和公司基金销售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不定期地对投资者行为模式、趋向进行研究,并据此提早做出必要的组合调整;

5.加强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沟通,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帮助其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三)巨额赎回风险的处理程序

当出现以上巨额赎回及连续巨额赎回风险时,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运营部门于每天清算结束后发现赎回申请构成巨额赎回或发生连续巨额赎回的,应立即通报基金经理、总经理和负责风控的副总经理;

2.总经理应立即召集专项会议,讨论应对及后续措施,决定是否暂停办理赎回,延迟支付的日期,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是否需要作融资安排等;

3.必要时公司需立即召开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对现有仓位、投资组合和现金量的调整形成决议,并由基金经理执行。

二、投资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 投资管理风险是指公司在运用基金财产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可能导致基金投资失败的风险。主要包括:

(一)研究风险:由于对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向、证券市场供求与市场波动、行业与公司基本面等的研究工作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

发现机会与揭示风险;

(二)决策风险: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及个股选择不当;

(三)执行风险:由于投资指令不明晰或交易操作失误导致基金资产损失;

(四)流动性风险:因流动性原因,基金资产不能迅速变现,或难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公允价格变现而引起资产损失或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

第二十一条 投资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充分重视和做好投资研究的人员配备、资源投入与管理工作,确保投资研究的质量与覆盖面;

(二)设立高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措施;

(三)设立高效的投资管理技术平台,建立投资指令的业务复核制度,制定严格的交易制度,明确交易执行流程和交易权限;

(四)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与申购赎回管理体系,加强对证券市场各类投资品种流动性的研究。

三、后台保障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 后台保障风险是指公司业务支持部门未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

(一)技术系统风险:硬件故障风险、软件崩溃风险、通讯线路中断风险、病毒和黑客攻击风险、数据的丢失和泄密及数据处理重大错误风险;

(二)注册登记风险:没有制定严格的注册登记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注册登记数据的处理与传送不准确或不及时、交易申请确认未经双人操作及双人复核、没有保存完整的申请与确认的明细与汇总、没有保存完整的操作日志;

(三)基金清算风险:没有制定严格的基金清算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没有对不同基金实行严格的分帐管理、没有准确和及时地进行资金划拨与账务核对、没有正确审核及处理和记录场外业务、没有与托管行及时核对清算数据、没有准确和及时地按规定编报会计信息、没有保存完整的基金会计档案资料。

第二十三条 后台保障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做好核心部件的配置与关键设备的备份;

(二)定期维护电脑系统,做好相关业务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重要的通信线路的双重备份或多重备份;

(四)制定危机处理机制和灾难恢复计划等有关应对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五)制定严格的业务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六)及时进行相关清算、交割作业和对账作业;

(七)采用专用的财务核算与估值软件等系统进行清算处理,尽量减少清算风险;

(八)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与纪律教育;

(九)合规风控部及有关部门对各项业务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的检查与监督。

四、第三方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二十四条 第三方风险是指公司所管理基金的托管人、注册登记机构、代销机构等由于不能履行合同或其他事先的约定,而导致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利益损失的可能。

第二十五条 第三方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相关的选择和监控制度并严格执行,签定的各类合同中设置充分的保障与赔偿条款;委托中介机构对托管人等第三方进行审计并提供相关报告,以了解第三方及合同执行的有关情况,从而降低和减少第三方风险。

第 三 节 人员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人力资源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致使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

(一)主要业务人员的素质不符合相应岗位的要求;

(二)公司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大量流失;

(三)员工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

(四)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力资源风险。

第二十七条 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合理的选拔考核机制;

(二)把个人的奖励、晋升机会与工作表现挂钩;

(三)借鉴国内外基金公司的经验,建立激励和约束相容机制。

二、员工道德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 员工道德风险是指公司员工个人违反法律法规

或公司有关规定,致使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

(一)泄露公司的重大秘密;

(二)相互勾结或与第三方串通,严重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和公司利益;

(三)利用公司信息或其他便利条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损害公司利益;

(四)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损失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二十九条 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公开招聘,严格筛选人才,不仅要考虑员工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其道德素养和履历记录;

(二)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公司制度、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三)加强员工自律,并签定相关的自律承诺书;

(四)建立严明的工作纪律,严惩违法违规、谋取私利的行为。

第 四 节 法律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合规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三十条 合规风险是指在公司经营与基金运作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与公司规章制度等的有关规定,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

(一)对有关基金或公司运营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或疏忽,给公司造成损失;

(二)公司规章制度没有及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三)基金投资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与公司规章制度;

(四)基金营销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与公司规章制度;

(五)公司合规部门未能有效监督公司合法、合规执行情况;

(六)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合规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公司合规部门负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政策的变化,及时向公司传达上述信息,并依据上述信息对公司相关制度提出调整和修订意见;

(二)定期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对基金运作中可能出现的法律漏洞进行检查,提供专业意见,并对员工灌输最新的相关法律知识;

(三)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汇报制度,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制定明确的工作规程及标准。

二、关联交易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三十二条 关联交易风险是指基金公司与其股东和关联方之间的不当关联交易行为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可能侵害。主要包括:

(一)基金违反规定投资于关联人发行的证券或者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

(二)运用基金财产配合关联人的证券投资;

(三)故意维持或者抬高关联人所承销证券的价格;

(四)公司向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融资或者担保;

(五)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关联交易风险。

第三十三条 关联交易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一)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职责明晰、各司其职;

(二)充分发挥负责合规的副总经理、合规部通过合规审查功能实现的独立监察稽核作用;

(三)充分发挥董事会及其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审核与监督作用;

(四)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公司及基金投资运作中的重大关联交易必须经2/3以上独立董事通过;

(五)制定有关关联交易的管理制度,明确关联交易的申请、审批和监督程序。

三、信息披露及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信息披露风险是指在基金或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造成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

(一)披露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误导投资者;

(二)披露的信息不完整性,存在重大遗漏或故意隐瞒;

(三)披露的信息不及时,未按照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期限办理;

(四)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与格式、方式与程序不符合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五)其它给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信息披露风险。

第三十五条 信息披露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健全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二)指定专人负责公司的信息披露,并将具体任务分解到部门;

(三)加强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与审查。

第 五 节 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三十六条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制度缺陷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公司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公司财务和基金财务没有严格分离;

(三)收入、费用等没有准确、及时确认和入账;

(四)没有按规定定期盘点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五)公司固有资金的运用不符合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六)会计报表编制不正确或不及时;

(七)未按规定妥善管理和保存会计档案资料。

第三十七条 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二)严格区分公司财务会计和基金财务会计;

(三)严格公司固有资金运用的管理;

(四)财务部实行双人复核,定期核账;

(五)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密押、业务用章、空白支票等重要凭证。

二、财务危机及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财务危机是指因公司经营长期不景气、重大经营失误或其他重大财务损失,造成公司经营严重困难。

第三十九条 财务危机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计划与经营策略,加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做好必要的重大灾难防范与保护应对工作。

第五章 风险控制的制度

第四十条 风险控制主要体现为制度、组织、流程等方面的相互约束和控制,风险控制制度应体现在管理公司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中。公司各部门之间应形成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第四十一条 风险控制制度包括:业务授权制度、岗位分离制度、空间分离制度、作业流程制度、集中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资料保全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信息控制与保密制度、报告与反馈制度和独立的监察稽核制度等。

第四十二条 业务授权制度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必须充分履行各自的职权,健全公司逐级授权制度,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公司各业务部门、各级分支机构在其规定的业务、财务、人事等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经营管理职能;各项业务和管理程序必须遵从管理层制定的操作规程,经办人员的每一项工作必须是在业务授权范围内进行;公司授权要适当,对已获授权的部门和人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已不适用的授权应及时修改或取消授权。

第四十三条 岗位分离制度是为保证各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而建立的岗位制度。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应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和人员要求,合理划分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严禁工作人员无故串岗;属于单人、单岗处理的业务,必须有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

第四十四条 空间隔离制度是指为充分保证信息的隔离和保密,公司必须建立防火墙以实现业务有形隔离的制度。对于不同工作区划分不同的保密级别;投资部和交易室在空间上应该独立;强调集中交

易和基金清算的一级保密性,并相应建立安全保障设施。

第四十五条 作业流程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运作效率,各部门制定详细、合理的业务流程的制度。各部门应本着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本部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是本部门工作的操作指导,各部门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应置于公司的监察稽核之下,随时接受监察稽核人员的检查。

第四十六条 集中交易制度是指公司建立集中交易室,所有基金投资必须在交易室集中完成的制度。公司应完善集中交易室相关的安全设施,设立录音电话,并保留记录五年,充分保障集中交易室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四十七条 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信息披露的制度。信息披露由合规部统一负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基金合同和公司有关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十八条 资料保全制度是指保证公司的信息资料管理真实、全面、及时的系统和制度。公司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的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业务资料与统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第四十九条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能够保证交易记录正确、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反映及时的系统和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基本的控制制度和科学的估值方法。具体控制制度包括复核制度、凭证制度、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体系。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具体应做到:

(一)基金会计与公司会计必须严格分开。

(二)每个基金应分别设立不同的独立账户进行单独核算。

(三)会计记录、账务处理和经营成果核算要完全独立。

(四)与托管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应严格按托管协议进行,分清权责,协调合作,互相监督。

第五十条 内部信息控制与保密制度是指公司不宜在非适当场合公开的资料及信息必须严格对外界或对公司内部保密的制度。内部信息控制与保密制度应贯穿于风险控制制度之中。保密对象包括:基金投资计划、基金登记过户资料、交易统计资料、公司的研究成果、公司财务状况和公司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等资料、信息。公司内部信息应根据对象不同,设定不同的密级程度。保密工作的实施应结合员工教育、信息披露工作、有形隔离、计算机网络安装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时进行,并相互配合。

第五十一条 报告制度是指公司各部门定期将业务执行情况和风险控制情况向主管领导或风险控制部门报告的制度。为了及时掌握公司各部门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情况,有效防范风险,公司内部必须建立道路通畅的报告系统。公司各部门应按照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各自独立的报告系统,对业务执行结果、业务风险或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报告。此外,为了防止因部门之间业务协调不及时而造成的风险,公司各业务相关部门还应就业务配合与支持情况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在公司内部形成明晰的反馈路线和高效的反馈机制。

第五十二条 监察稽核制度是指监察稽核人员对公司各业务部门工作进行稽核检查,并保证监察稽核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系统和制度。具体包括:

(一)建立不同层次的监察稽核体系,各层次依据各自的授权范围实施监察稽核工作;

(二)强化内部监察稽核职能,从公司不同角度对公司不同层面进行持续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运行;

(三)风险控制制度和公司各部门作业流程的合规性与有效性的检查、监督、评价及建议;

(四)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拒绝、阻挠、破坏内部监督工作。

第六章 风险控制制度的保障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 为保障风险控制制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公司内部必须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持续的风险控制检验制度和独立的风险控制报告制度。

第五十四条 控制环境是与风险控制制度相关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及其对业务、员工的影响。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为其他风险控制制度要素提供规则和架构,主要包括各项风险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的牵制力,公司管理层、员工对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公司致力于从公司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第五十五条 公司致力于营造一个浓厚的风险文化氛围,使得风险控制意识能在公司内部广泛分享,并能扩展到公司所有员工,确保内控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五十六条 风险控制检验制度是公司根据市场环境、金融工具、技术应用、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不断测试和调整风险控制制度,以确保风险控制制度持续运作并充分有效的制度。

第五十七条 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是指合规部及时将风险控制制度的实质性缺陷或失控向公司总经理和负责合规的合规风控总监报告的制度。公司应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报告程序的有效性,以保证总经理和负责合规的副总经理及时可靠地取得准确详细的信息。

第五十八条 合规风控部应定时检查和指导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形成风险管理报告书与建议书,上报公司决策层,并坚持重点管理的原则,对投资管理部等重要的业务部门和人员进行重点监督与防范。

第五十九条 公司各级人员均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准确、及时地反映情况,对风险控制工作不力或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给公司造成巨大风险和损失的,依公司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六十条 对因风险控制工作出色,防止了某些重大风险的发生,为公司挽回了重大损失,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公司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十一条 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风险防范工作积极主动并卓有成效的部门,公司应给予适当表彰与奖励。

第六十二条 对于部门制度不完备、工作程序不合理或管理混乱而造成较大风险并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制定,公司将适时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和公司业务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如遇有关法律、法规作出调整与本制度不一致时,公司依据新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五条

上一篇:社区心理健康辅导下一篇: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