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精选10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1

xiaoxue.xuekeedu.com

孩子们天性爱活动,他们的生活就是活动,他们的学习也是各种有趣的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学习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课始谜语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带着一种愉悦 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件中设计的猜一猜、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走进数学王国。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数的概念

教学中,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计数器上的珠子,直尺、苹果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 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生活中的数、用10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教学中,通过数一数、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动,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精心组织活动,快乐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对口令、考一考、试一试、玩一玩这几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在快乐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培养了学生意志品

xiaoxue.xuekeedu.com

质,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如在尺子或数轴的空格处填数、练习中的数一数、做一做,填对时则显示对,否则显示叉。练习由易到难,逐层推进,采用“答题+评分”,学生每回答对一道题,多媒体用它那层出不穷的表扬方式让学生兴奋不已,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件的表扬或激励下,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2

一、设计思想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更新整理过程。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去。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将重新组织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于新的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中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在加法表的复习中,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乱七八糟的加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再把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在复习减法表时,因为学生已有加法表的经验,所以先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然后让学生思考,补充完整。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整理和复习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包括在第三单元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在知识的理事中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了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再现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前面已经学过。这节课对它重新学习,并不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数学思考: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探索发现加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得主动、有效。

七、课前准备:小兔头饰、实物投影、信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论引入,提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大家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权利,老师的作用只是提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活动。】

(二)联系实际,巧设情境

1、复习序数:

(投影出示第78页上的主题图“坐电梯”)

放学了,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电梯口说些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七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绿、小蓝、小红分别住几楼吗?(小蓝住6层,小红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告诉对方,好不好?(学生活动,并请两三个同桌上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三)主动探究,寻找规律

1、加法表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

谁来当邮递员呢?(请一生戴头饰,背邮包当邮递员)今天,小兔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兔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件,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怎么排列比较好?(按一定的顺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找规律放手让学生找,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

2、减法表

(实物投影课本第79页减法表,把部分减法盖起来)

(1)补充表格

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了加法表的经验,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2)寻找规律

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3)熟练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口算。

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投影出示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熊猫图),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

(1)图里画的是什么?

(2)左边有几只?右边还有几只?

(3)说说图意。

(4)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

先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

3、投影出求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买书包),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以“放”入手,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区别两幅情境图中问号的不同作用,扫清思维定式的障碍。】

(五)拓展思维,课堂小结。

1、填空:□=4○=5△=3

□+△=()()+()=8()+()=9

2、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九、板书设计: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8 7 109 9 6

/ / // / /

3□□52□□64□□□

十、作业设计:作业本第37页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几乎是零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会倾听,他们是自己说自己的,只有争抢着说,似乎谁说的声音大,谁就做得好,没有听的更谈不上分享。

(2)在小组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抢学具,抢到以后也是只顾着自己操作,根本不再听老师的操作要求。

(3)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这样更易于造成学生各方面的“两极分化”。

参考资料:

1、寿多涓:《新课标教学大讲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81页

2、《一年级上册加和减复习课例》,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http:qdedu.net/pjy.htm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3

xiaoxue.xuekeedu.com

通过对《2-5的分与合》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我深有体会:这一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很有趣,学生都 “动”起来,思维都“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学生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桃子,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维。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小组动手操作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改,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现将我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所获如下:

(一)、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此,我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并逐渐抽象成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4

科  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并开始接触到了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处处都滲透着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整堂课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资源 课件 三角板 制作活动角的材料 圆形的纸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我们的老朋友,一起来看大屏幕,如果你认出了它们,就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教学活动2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找角: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许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或者说给大家听听?

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善于观察,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多媒体演示: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

2、 摸角:找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动手摸一摸,选择你身边的一个角,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3、 画角: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之后要求学生画角,展览评议。

4、 折角: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的纸折出角。之后,同桌互相指指哪是顶点,哪是边。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5、 想角:闭上眼睛再来想想角,角是怎样的?角的形状,动口说一说。之后,课件演示。

教学活动3 三、 拓展练习

设计了一组闯关练习:

第一关:判断哪些图形是角,为什么?

第二关:用两张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讨论:1、活动角有什么特点?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汇报得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课件出示结论。

第三关:比较下面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拿他的小三角板和老师的大三角板比。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小结

1、咱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是什么?如果你就是角,面对这么多同学,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

我这里也有一个角在作自我介绍呢,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一首角的小诗)

2、最后,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这些都是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建造出来的,在这些图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角,这些优美的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愿我们大家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5

xiaoxue.xuekeedu.com

本节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如何引领学生探究数学本质,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我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理念。这一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设计初衷及实践后的反思。

一、铺旧迎新,一导多得

新课伊始,我在屏幕上先出示一个点,无数的像这样的点组成了线,线围成面,继而面围成长方体,进而引入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题。可以说这一导入是在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面、棱、顶点知识作的铺垫,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培养;更是引领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带给他们深层次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说这一导多得。

课堂教学中也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但还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导入环节,还应多关注时间的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效率。

二、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把学生的几何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生活空间以及空间中的物体,激发了学生认识、探索长方体特征的兴趣。

三、尊重知识,关注发展

知识的产生和学生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这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好关注。

在探索特征的教学中,我的初始设计把重点放在了探索面、棱、顶点的数量、形状、大小这些特征上,为学生准备了或多或少的小棒与接头,让学生拼长方体,设置矛盾冲突,自然地引出必需的小棒与接头也就是棱与顶点的个数,进而研究其特征。但经过与老师们的交流和实践检验,发现这样的设计学生缺少对面的感性认识,对棱与顶点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这里的棱与顶点有别于平面图形中的线与点,体会棱、顶点的概念是深化认识特征的基础。我调整了设计,先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进而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即这种相交产生)的过程,然后再探究其特征。在实际教学中也达到预设的效果,可以说这样的调整是对学生认知需求发展的一种尊重,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尊重。

四、练习深化,拓展新知

在基础性练习题后我设计了一道辨析题,探索一张纸的形状。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就这一张纸而言,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时候,把它看作是长方形这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的,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平面图形,更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了解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引入这样一道辨析题我觉得是可行的。引入这道题的目的就在于把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由宏观引向微观,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学生遇到问题思考时,当学生发现问题争辩时,我认为这都是最好的对于知识的深化。而这时候我又恰当地引导,先出示这样的纸组成的一本本子,再出示一摞这样的本。一张纸的高也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出现。

这是一节充满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教学全过程凸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灵魂。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静中有动——平实中的深刻

“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前期逐渐认识点、线、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学生对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在这节课中立足于使学生认识长

xiaoxue.xuekeedu.com

方体,建构对长方体特征认识这一不变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没有仅仅聚焦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拘泥于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开广角镜,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有机地织成知识链,并在其中使学生经历感悟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如上课伊始,课件中首先演示出“一个点”——“按这样排成一排的许多个点构成一条直线”——“直线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四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六个这样的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短短几分钟的一个教学情节,就能够巧妙地引起学生对点、线、面、体的相关知识建构科学严谨的知识网,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认知的空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教学设计带给学生的是“化零为整”的,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动中求变——朴素中的创新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6

xiaoxue.xuekeedu.com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少数学生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而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所以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前,我还是先进行了复习。我先复习生活中的四个方向,再复习地图上的四个方向,从复习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掌握都比较好。

在此基础上,课件呈现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从而引出新课的教学,将指南针适时引了出来。根据指南针上的方向,学生明白了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也就知道了“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东北面,食堂在学校的西南面”。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八个方向的认识,接着我用课件呈现米字形图,让学生自己再写一写这八个方位的名称,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写的顺序,学生一致认为先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写其余的四个方向容易写一些,这样一个汇报的过程有助于帮助思维差的学生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也没有在例题时就亮出难点,而是考虑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内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并没有急于让学生以不同的参照物来辨认,而是本着打牢基础,先以中间单位为参照物来辨认8个方向,目的是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把处理难点的时间推后了些,如:自制座位图,由学生提问,出现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这些是我预设到的,而在“卡通世界找朋友”环节中,我也有意识地改变了参照物,这样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我觉得只有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认真去掌握方法。

xiaoxue.xuekeedu.com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7

主备人:杨文君(石牌小学)

审稿人:朱晓璐(石牌小学)

一、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不能在钱币上面乱涂乱画。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125-01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47页例1

125-02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8页例2

49页例3、例4

125-03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50页例5

125-04 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 50页例6

125-05 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51页例7

125-06 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52页例8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5-01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建议 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模拟人民币,采取小组活动交流的形式,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1.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如,有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有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另一类……只要分类标准合理,教师就给以肯定。

2. 教师用课件展示分类的最优化答案: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面值的人民币;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面值的人民币。

3. 让学生数一数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有多少个?说一说不同品种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能力。

4.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初步认识人民币。

评价要点 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业评价标准)

评价样例

A级(易):教科书53页练习九第1题。

知识点 125-02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建议 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的币值的大小。

1. 师生间做换钱游戏:教师出示一张2角纸币,请学生用1角硬币来换,应拿几个?(学生上台展示,用2个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2角纸币)。教师再出示一个5角硬币,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1角硬币来换,应拿几个?游戏完成后,请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教师继续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请学生用1角硬币来换,应拿几个?(学生上台展示,用10个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硬币)。学生动手摆加深理解,左边摆1元硬币,右边摆10个1角硬币。

2. 教师用课件演示,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最后在一个1元硬币和10个1角硬币之间写上一个等号,出示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

3. 例3分为两个层次。上面3题为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3题为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同时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

在上节课换钱游戏的基础上,学生利用模拟人民币自己独立进行换钱活动,再将活动结果填在书上。教师进行订正,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小题的两种不同答案。

4.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知道1角=10分。

评价要点 1.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 明确人民币元、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评价样例 A级(易):教科书48页“做一做”第1题。

A级(易):

1角=( )分           10分=( )角

50分=( )角          9角=( )分

A级(易):教科书49页例3。

B级(中):教科书48页“做一做”第2题。

B级(中):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知识点 125-0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建议 1. 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 学生借助学具演示操作: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

角。

3.  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

角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并且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评价要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评价样例 A级(易):2元=(  )角   30角=(  )元

B级(中):教科书50页“做一做”第1题。

知识点 125-04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

教学建议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通过课件展示市场上商品的标价来导入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须让学生知道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1. 课件动态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单价。 “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几元几角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该组讨论的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评价要点 1.会看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

2.能进行两种价钱的表示方法进行转换。

评价样例 A级(易):教科书50 页“做一做”第2题。

知识点 125-05  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教学建议 1. 可设计“小小超市”活动,配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气球,活动中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活动规则: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学生上台购气球。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Xkb1.com

2. 如果算得的钱数是10角以上的,应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

评价要点 能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评价样例 A级(易):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

5角+8角=(  )元(  )角     6角+7角=(  )元(  )角

B级(中):教科书第55页第10题

知识点 125-06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教学建议 和例7的教学一样,可设计“小小超市”活动,配以动听的音乐,教师应采用一切手段展示例8图中的模拟商店内容。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用钱买过物品后,售货员阿姨找回相应的钱数。从中提出相关的减法计算问题,使学生养成从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评价要点 能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评价样例 A级(易):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8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习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3.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知道:1时=60分(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最后让几位说得好的同学说一说,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40)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9

命题人:周辉

一、填空题(注释)

1、填一填。

9分+5分=()角()分

4角9分-4分=()角()分

4角+9角=()元()角

2元6角+4角=()元

答案、1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2、填一填。

3元+3角=()元()角

1元-6角=()角

1角8分-7分=()角()分

1角3分-6分=()分

答案、3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3、填一填。

1角-9分=()分

4角+9角=()元()角

1元-8角=()角

5分+3分=()分

答案、1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4、填一填。

2角-2分=()分

6角+9角=()元()角

9角-4角=()角

5角+2元3角=()元()角

答案、18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5、填一填。

1元-2角=()角

8角+7角=()角

9角-4角=()角

6角+1元2角=()元()角

答案、8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

6、填一填。

7元1角=()角

83角=()元()角

9角4分=()分

46分=()角()分

答案、71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7、填一填。

3元5角=()角

72角=()元()角

4角8分=()分

11分=()角()分

答案、35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8、填一填。

6元7角=()角

45角=()元()角

3角6分=()分

28分=()角()分

答案、67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9、填一填。

3元5角=()角

99角=()元()角

1角6分=()分

42角=()元()角

答案、35

解析、利用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其中1元=10角,1角=10分。

10、做一做。

1元3角=()角

35角=()元()角

答案、13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0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 篇10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

--1--

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上一篇: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复习试题下一篇:团校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