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的特征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研究的特征(精选8篇)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1

1、案例

这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中的一堂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下列的题目:(1)什么是生物?(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按教材要求完成了对生物几大特征的讨论,我也准备对生物的特征进行总结、归纳,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书上还是没把生物的特征说透!师:好,你说说看?

生:课本讲生物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但我觉得这些都是生物在已经有了生命之后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在生物具备这些特点之前,它有没有生命,究竟什么才是生命?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自己人吧!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甲生:我觉得是在生下来时候。

乙生:不对,在妈妈肚子会动的时候就有生命。

师:大家想想看,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单个的精子或卵子能发育变成人吗? 生:不能,精子和卵子要结合成受精卵才行!

师:对,一个人的生命起点就从受精卵开始,将来,它将发育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逐渐展现生命的系列特征。生:为什么受精卵会发育起来呢?

师:因为它能够从母体吸收营养,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并把自己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再通过母体排泄出去,这样它就逐渐发育了,直至最后变成一个胎儿。我们把这种个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2、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最忌讳“节外生枝”,这不仅打乱了教师课前的教学思路,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程;于是,教师往往对制造“节外生枝”的学生轻则加以制止,重则厉声训斥。殊不知,“节外生枝”中可能隐藏着意外的收获,看似败笔中也会蕴涵着教育的良机!本节课中,正是有了这位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才使这节课的教学更完美,学生不仅获取了课本外的知识,而且由此提高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灵动的思维脉络、酣畅的情感交流、自由开放式的步步追问,这也是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不可缺少的教育民主的阳光。

李云波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2

一百多年前,美国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始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来从事教学。这种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经常围绕生活中的典型故事采用对话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和质疑,不断制造观念的冲突,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知识,尤其是培养思考问题的智慧。他在教学中不提供现成的答案,称自己是“没有知识只会提问的人”。该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以及西方教学传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后来他的学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将这种对话式的、讨论式的交流编辑成书,通过不同的故事说明一个个不同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西方案例教学的先河。[1]

近代以来,最早运用案例教学法于大学法学教育的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早在1870 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 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法院的实际判例。他在教学中主张通过实践中的个案来讲出法律的道理,这样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朗德尔教授认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案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2]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例和事件的深度描述与分析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把经验与理论,生活与实践,行动与思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思考,是一种典型的“建构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学生无法亲自经历一件事情的时候最接近真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度剖析来学习的方法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从中学到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理论分析的技能。

事实上,很多知识与理论都是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当你不了解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事件与故事时,你就不可能真正懂得理论本身。例如,在学习法律时,如果你不了解“马伯里诉麦迪迅案”时,就不可能懂得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起源,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当时的大法官米歇尔如何通过处理这一问题真正确立起美国宪法的权威;如果不知道“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的由来,就不可能理解“沉默权”的意义以及“米兰达告知”制度深刻的司法涵义;不知道“罗伊案”,就不了解美国人对妇女怀孕流产的法律态度;不知道“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就不可能懂得言论自由对官员批评的边界及意义。几乎所有理论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从这里也看出,没有深入的案例分析理论教学就是空洞的,学生表面学了一些知识要点,实际上因为不懂得理论背后的“生活事件”,并没有掌握学术知识。可以说,没有案例的分析,就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教学。

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在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把握以下特点:

第一,案例教学不等于举例子的教学。很多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点之后,喜欢例举很多事例与个案,但缺乏对这些事例与个案的精心挑选,也缺乏对案例深度、完整地分析,只是描述了表面的现象与事实,故事的内容结构不完整。这样的教学只能叫举例式的教学,不能称为案例教学。举例更多是起到说明和印证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学更生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但它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深度理解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案例要有完整的故事,包含事件发生的全部经过以及人们思考和处理事件的原则与方法,要展现出人们理解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要通过详细的、客观的故事描述,讲出事件发生演变的全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人们处理事情的“原则”和行动“方案”,否则就成了就事论事地讲讲故事而已,使案例教学蜕变为举例的教学。例如,在讲述2005 年中国联想并购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时,就不仅要完整描述事件过程,讲清故事,还应分析并购过程中双方的产业战略考虑、美国商务部的忧虑与考量、产权变动中复杂的法律问题、工会的态度、企业文化的冲突,以及后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只有这种完整故事描述加上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才是案例教学。

第三,案例教学要引出理论与规则,而不仅仅是让教学“生动”一点。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读透故事”,尤其是读透其中的道理。案例教学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较好地融合事实与学术、实践与理论,通过个案讲出深刻的道理。例如,在法律教学中讲到美国的“米兰达诉亚里桑纳州案”时,仅仅讲清这个故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讲出美国最高法院否决这个案子的理由,以及后来“米兰达警告”和“沉默权”的由来,这才是案例教学的应有之义。讲出案例中的学术内涵是很重要的,缺乏学术内涵的讲例子式教学不是案例教学。

第四,做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个人阅历丰富,对教学中涉及的事件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学术思考。事实上,在教学中要真正讲好一个案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平均要阅读3 - 5 万字左右的背景材料,不光读懂“故事”本身,还要阅读和思考关于这个故事的相关争论与学术观点,这样才能形成思考个案的学术视野。因此、案例教学并不是一种轻松的教学而是一种更难,更需要人生智慧的教学。

此外,案例教学常常还会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拓展知识。在国外的大学,案例教学通常都是和小组讨论与分享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把个体通过个案学习建构知识的方法拓展为一种群体成员通过互动建构知识的方法,知识的学习就从“个人建构”演变为“社会建构”,从而丰富了大学学习的涵义。

总之,案例教学的优点是能把“经验”与“知识”“生活”与“学术”关联起来,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体验,能够较好地克服学习者知识背景经验不足的问题,即使对有经验的人这种方法也有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认真思考与尝试。

注释

1[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7-9.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3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都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是关联性价值的目标,其他如记忆、运用、分析、迁移和创造等目标的达成,也都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因此,将“理解”作为数学活动的核心关注点,把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看成理解的过程,既是数学教学的目标追求,也是对传统数学活动过多强调数学技能的一种修正.

1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特征

1.1活动的意义是揭示内容的数学本质

数学活动是以数学思想为指导、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活动.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有利于摒弃数学活动中过于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活动的花样翻新,致使教学出现华而不实、偏离主题等现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从数学层面来体验、认识所学内容,在深刻揭示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1.2活动的设计体现理解的层次性

数学理解水平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数学理解是一个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因此,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应该从学生已有认知理解出发,设计基于不同理解要求的数学活动.每个活动按一定层次展开,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铺垫,随着活动的一一呈现,学生对生成问题的探讨逐步深入,学生的理解也逐步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

1.3活动的形式注重“有引导”的建构性

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实现的行为,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因此,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形式注重主体的建构性.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性,这种建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教师可将数学活动的设计放在新知理解的“疑难点”、认知理解的“模糊点”、激发理解的思维“发散点”上,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内容的数学本质.

1.4活动的过程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

理解是指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各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因此,内在思维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只有思维层次的递进,才有数学理解层次的提升,只有高层次的思维参与,才能达到高层次的数学理解.教师可用“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等进行追问,让学生阐述获得结论的思维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1.5活动的有效途径是交流与反思

学生对外的交流沟通和对内的自我反思是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交流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加工,这是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交流中的讨论、争议等能激活学生相关已有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更多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反思是自己对自己的交流,是对自己理解过程的回顾与思考,从而获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已有认识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的意义,感悟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案例设计

根据理解的不同目标要求,需要设计不同类别的数学活动,本文将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分为情境体验活动、主题探究活动、问题解决活动三类.

2.1情境体验活动

情境体验活动意味着借助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所学内容的特征,获得感性认识.从理解角度看,表现为能结合个人经验初步解释所学内容意义,能解决一些识记性与操作性比较强的简单问题,即达到经验性理解水平.

案例1数学归纳法“直观模型”的建立.

数学归纳法的形式化表达是学生理解该原理的难点,教学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的目的,是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归纳法的“直观模型”,为归纳两个步骤、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做好铺垫.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多米诺骨牌游戏蕴含的“数学内涵”,建立数学归纳法的雏形.

活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新方法的必要性之后,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通过“传递”来完成任务的例子,如接力比赛、连串的鞭炮、多米诺骨牌游戏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多米诺骨牌游戏的视频,引导学生着力思考与分析能使所有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1)第一块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游戏的数学内涵,从而在后续类比证明相关数学问题中,逐步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理解与体会具体模型的思想实质.

T:为什么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所有骨牌就能全部倒下?

S:由条件(1)可知第一块骨牌倒下,因为第一块相邻的后一块是第二块,由条件(2)可知第二块倒下,同样,第二块倒下又引发第三块倒下,如此一直下去,所有骨牌全部倒下.

T:该过程可由如下程序结构图表示,即第一块倒下条件(2)第二块倒下条件(2)第三块倒下条件(2)……,在这里条件(1)的作用是什么?

S:“起步”作用,没有它,后面的骨牌摆得再好也不可能倒下.

T:从程序结构图看,条件(2)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S:“传递”作用,就是将某一块倒下的结果传递到与其相邻的后一块,即“第k块倒下一定导致第k+1块倒下”.

……

教师可借助实物演示、图画再现、语言描述等途径进行情境体验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2.2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相关内容的生成性主题来展开,为认识主题特性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通过观察、试验、推测、说理、论证、反思等活动,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获得理性认识.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厘清知识本质,把握知识纵横联系,包括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等,即达到关系性理解水平.

案例2“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析出.

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中的条件是“任一条直线”,而判定定理中的条件是“两条相交直线”,这种用“有限”代替“无限”的过程导致学生理解上的思维障碍,构建围绕主题的探究活动系列有利于扫除这种障碍.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确认和理解判定定理中“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

活动过程:在完成定义教学后,教师给出“如何检验旗杆竖直立于地面(即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将平面内直线条数从定义中的“无限”转化为“有限”的需要.教师逐次给出下列探究活动,完成对定理的意义构建.

探究1:试讨论平面内直线减少到多少条才合适,一条够吗?两条呢?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可用笔表示直线,课本表示平面)的观察、操作,感知并猜测“两条”“相交”的条件.

探究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如右图,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意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即AD⊥BD,AD⊥CD时,AD与平面α垂直,感知“双垂直”的条件.

探究3:当折痕AD⊥BC时,绕AD无论怎样翻折,(1)翻折之后AD始终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吗?(2)翻折之后的垂直关系即AD⊥BD,AD⊥CD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意图:让学生继续操作并确认:只要有“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就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结论.

上述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解释与说理,挖掘折纸试验的数学内涵,对定理的“双垂直”和“相交”条件进行确认和理解.

2.3问题解决活动

问题解决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着解决生成性问题来展开,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断、概括、迁移等活动,暴露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丰富问题的应用背景,剖析思想方法的本源,并能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迁移至新的情形,即达到迁移性理解水平.

案例3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配凑系数”的实质.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有时需要“配凑系数”,因其技巧性强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对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倒摄深究,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思想实质,从而促进有效迁移.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实质,体会解题方法的提炼与迁移过程.

活动过程:给出问题:已知x、y∈R+,求x+yx+22xy的最小值.

借助已有经验,学生通过系数的配凑,完成问题的求解:

因为22xy=2x(2y)≤x+2y.(1)

所以x+yx+22xy≥x+yx+(x+2y)=12.(2)

当且仅当x=2y时取到等号,故最小值为12

有研究表明,即使学生给出了一个表面看来完美的解答,也不表明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方法内涵.教师有意给出下列变式让学生继续思考:

已知x、y∈R+,求2x+yx+23xy的最小值.

学生努力进行系数的配凑,仍然不得其解.教师引导学生从新审视原有问题的解决过程,着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配凑系数”的目的与方法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得到,(1)式中不等号左边2xy配凑为x(2y),其目的是(2)式中不等号右边出现定值.变式中,考虑到分子是2x+y,分母中3xy配凑的目的,是在应用基本不等式后,x的系数是y的系数的2倍,保证其比值为定值,系数的确定可用待定系数法.

解法1:因为2x+yx+23xy=2x+yx+23tx·yt≥2x+yx+3tx+yt(t>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1+3t=2t,得t=23.

当且仅当4x=3y时取到等号,最小值为23,

理解了“配凑系数”的实质,新的解法随之从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解法2:因为2x+yx+23xy=mx+(2-m)x+yx+23xy≥mx+2(2-m)xyx+23xy(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2-m=3m,得m=23.

解法3:设2x+yx+23xy≥p(常数),则

(2-p)x+y≥2p3xy.(3)

又当0

(2-p)x+y≥2(2-p)xy.(4)

比较(3)(4),只要3p=2-p,得p=23.

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旨在将发展学生的理解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将“理解”贯穿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引发数学活动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在数学交流与自我反思中深化内容的理解.

主题探究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相关内容的生成性主题来展开,为认识主题特性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通过观察、试验、推测、说理、论证、反思等活动,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获得理性认识.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厘清知识本质,把握知识纵横联系,包括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等,即达到关系性理解水平.

案例2“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析出.

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中的条件是“任一条直线”,而判定定理中的条件是“两条相交直线”,这种用“有限”代替“无限”的过程导致学生理解上的思维障碍,构建围绕主题的探究活动系列有利于扫除这种障碍.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确认和理解判定定理中“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

活动过程:在完成定义教学后,教师给出“如何检验旗杆竖直立于地面(即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将平面内直线条数从定义中的“无限”转化为“有限”的需要.教师逐次给出下列探究活动,完成对定理的意义构建.

探究1:试讨论平面内直线减少到多少条才合适,一条够吗?两条呢?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可用笔表示直线,课本表示平面)的观察、操作,感知并猜测“两条”“相交”的条件.

探究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如右图,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意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即AD⊥BD,AD⊥CD时,AD与平面α垂直,感知“双垂直”的条件.

探究3:当折痕AD⊥BC时,绕AD无论怎样翻折,(1)翻折之后AD始终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吗?(2)翻折之后的垂直关系即AD⊥BD,AD⊥CD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意图:让学生继续操作并确认:只要有“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就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结论.

上述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解释与说理,挖掘折纸试验的数学内涵,对定理的“双垂直”和“相交”条件进行确认和理解.

2.3问题解决活动

问题解决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着解决生成性问题来展开,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断、概括、迁移等活动,暴露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丰富问题的应用背景,剖析思想方法的本源,并能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迁移至新的情形,即达到迁移性理解水平.

案例3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配凑系数”的实质.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有时需要“配凑系数”,因其技巧性强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对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倒摄深究,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思想实质,从而促进有效迁移.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实质,体会解题方法的提炼与迁移过程.

活动过程:给出问题:已知x、y∈R+,求x+yx+22xy的最小值.

借助已有经验,学生通过系数的配凑,完成问题的求解:

因为22xy=2x(2y)≤x+2y.(1)

所以x+yx+22xy≥x+yx+(x+2y)=12.(2)

当且仅当x=2y时取到等号,故最小值为12

有研究表明,即使学生给出了一个表面看来完美的解答,也不表明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方法内涵.教师有意给出下列变式让学生继续思考:

已知x、y∈R+,求2x+yx+23xy的最小值.

学生努力进行系数的配凑,仍然不得其解.教师引导学生从新审视原有问题的解决过程,着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配凑系数”的目的与方法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得到,(1)式中不等号左边2xy配凑为x(2y),其目的是(2)式中不等号右边出现定值.变式中,考虑到分子是2x+y,分母中3xy配凑的目的,是在应用基本不等式后,x的系数是y的系数的2倍,保证其比值为定值,系数的确定可用待定系数法.

解法1:因为2x+yx+23xy=2x+yx+23tx·yt≥2x+yx+3tx+yt(t>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1+3t=2t,得t=23.

当且仅当4x=3y时取到等号,最小值为23,

理解了“配凑系数”的实质,新的解法随之从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解法2:因为2x+yx+23xy=mx+(2-m)x+yx+23xy≥mx+2(2-m)xyx+23xy(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2-m=3m,得m=23.

解法3:设2x+yx+23xy≥p(常数),则

(2-p)x+y≥2p3xy.(3)

又当0

(2-p)x+y≥2(2-p)xy.(4)

比较(3)(4),只要3p=2-p,得p=23.

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旨在将发展学生的理解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将“理解”贯穿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引发数学活动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在数学交流与自我反思中深化内容的理解.

主题探究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相关内容的生成性主题来展开,为认识主题特性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通过观察、试验、推测、说理、论证、反思等活动,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获得理性认识.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厘清知识本质,把握知识纵横联系,包括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等,即达到关系性理解水平.

案例2“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析出.

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中的条件是“任一条直线”,而判定定理中的条件是“两条相交直线”,这种用“有限”代替“无限”的过程导致学生理解上的思维障碍,构建围绕主题的探究活动系列有利于扫除这种障碍.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确认和理解判定定理中“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

活动过程:在完成定义教学后,教师给出“如何检验旗杆竖直立于地面(即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将平面内直线条数从定义中的“无限”转化为“有限”的需要.教师逐次给出下列探究活动,完成对定理的意义构建.

探究1:试讨论平面内直线减少到多少条才合适,一条够吗?两条呢?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可用笔表示直线,课本表示平面)的观察、操作,感知并猜测“两条”“相交”的条件.

探究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如右图,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AD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意图: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即AD⊥BD,AD⊥CD时,AD与平面α垂直,感知“双垂直”的条件.

探究3:当折痕AD⊥BC时,绕AD无论怎样翻折,(1)翻折之后AD始终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吗?(2)翻折之后的垂直关系即AD⊥BD,AD⊥CD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意图:让学生继续操作并确认:只要有“双垂直”和“相交”的条件,就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结论.

上述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解释与说理,挖掘折纸试验的数学内涵,对定理的“双垂直”和“相交”条件进行确认和理解.

2.3问题解决活动

问题解决活动意味着数学活动围绕着解决生成性问题来展开,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断、概括、迁移等活动,暴露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从理解的角度看,表现为能丰富问题的应用背景,剖析思想方法的本源,并能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迁移至新的情形,即达到迁移性理解水平.

案例3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配凑系数”的实质.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有时需要“配凑系数”,因其技巧性强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对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倒摄深究,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思想实质,从而促进有效迁移.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发现并理解“配凑系数”的实质,体会解题方法的提炼与迁移过程.

活动过程:给出问题:已知x、y∈R+,求x+yx+22xy的最小值.

借助已有经验,学生通过系数的配凑,完成问题的求解:

因为22xy=2x(2y)≤x+2y.(1)

所以x+yx+22xy≥x+yx+(x+2y)=12.(2)

当且仅当x=2y时取到等号,故最小值为12

有研究表明,即使学生给出了一个表面看来完美的解答,也不表明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方法内涵.教师有意给出下列变式让学生继续思考:

已知x、y∈R+,求2x+yx+23xy的最小值.

学生努力进行系数的配凑,仍然不得其解.教师引导学生从新审视原有问题的解决过程,着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配凑系数”的目的与方法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得到,(1)式中不等号左边2xy配凑为x(2y),其目的是(2)式中不等号右边出现定值.变式中,考虑到分子是2x+y,分母中3xy配凑的目的,是在应用基本不等式后,x的系数是y的系数的2倍,保证其比值为定值,系数的确定可用待定系数法.

解法1:因为2x+yx+23xy=2x+yx+23tx·yt≥2x+yx+3tx+yt(t>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1+3t=2t,得t=23.

当且仅当4x=3y时取到等号,最小值为23,

理解了“配凑系数”的实质,新的解法随之从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解法2:因为2x+yx+23xy=mx+(2-m)x+yx+23xy≥mx+2(2-m)xyx+23xy(0

要使不等式右边是定值,只要2-m=3m,得m=23.

解法3:设2x+yx+23xy≥p(常数),则

(2-p)x+y≥2p3xy.(3)

又当0

(2-p)x+y≥2(2-p)xy.(4)

比较(3)(4),只要3p=2-p,得p=23.

促进理解的数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旨在将发展学生的理解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将“理解”贯穿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引发数学活动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在数学交流与自我反思中深化内容的理解.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4

案例背景:

这个活动之前我们的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次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指南》发展目标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并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由于这次是活动相当于复习活动。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活动目标:

1.能地辨认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2.引导按颜色、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

案例描述:

一、 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1.引导语:这是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我们现在一起来瞧瞧有什么。

2.请幼儿依次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

引导语:那小朋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面像圆形?

分析:这一环节,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小朋友都在兴致很高的想发泄口袋还会有什么,但唯一不足的就是教师可以展示些图形实物的图片如:圆形硬币、长方形的积木等。

二、分一分,请幼儿按照特征给图形分类

1.出示分类筐,动手分一分。

引导语:有一群图形宝宝也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玩,可它们不会排队,非常着急,你们说怎么办?

2.小朋友操作,教师指导

3.请个别幼儿展示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分类理由。

分析: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但我觉得在在活动中我可以多些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的机会,让幼儿的幼儿口语表达、反应和观察的能力能得到发展。

三、游戏“图形找朋友”

1.小朋友自由选择几何图形,贴在胸前。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规则:放音乐,请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找朋友,音乐停,小朋友要找到与自己图形相对应的朋友。第二轮,可以互换图形。

分析:我觉得这个游戏小朋友还是有兴趣的,但相对于中班的幼儿好像没有挑战性,我想可以多增加一些游戏的难度,让幼儿能更全身心的投入。

四、看一看,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拼图。

1.出示小鸡图,请幼儿说出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出示房子图,请幼儿说出拼成的图形是什么,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3.请幼儿用小图形卡自由快乐地拼图。

分析: 在拼一拼这个环节,有很多幼儿拼出了房子、汽车、大树等,并且能讲述是用圆形做轮子、用长方形做车厢,来拼一辆货车。我感觉的.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是比较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活动,达到了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5

资金池业务分类特征及违规案例

“ 本文介绍资金池业务的监管规定、违规案例及资金池的类型和特征。

一、监管规定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证监办发[2014]26号)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5年3月版)》,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明确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

二、违规案例 日前,基金业协会决定对中信信诚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的行为采取暂停备案六个月的纪律处分,并责令中信信诚对有关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清理和整改。违规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2014年8月13日,中信信诚管理的“中信信诚稳健收益3号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稳健收益3号”)设立第2期,资金规模4亿元,用于受让YL集团持有的下属企业的股权收益权,资金用途为用于满足YL集团及下属公司的生产运营流动资金需求,投资期限为6个月,由YL集团按照年化12.5%的回购溢价率对股权收益权进行回购。8月19日,稳健收益3号收到以投资顾问费名义划付的款项800万元。9月3日,稳健收益3号向中信信诚管理的“中信信诚现金管理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划付款项800万元。

2014年9月23日,稳健收益3号收到第1期投资本金3060万元,同日,稳健收益3号清退了第1期资金3103万余元,并将43640.19元结转至第2期。稳健收益3号第1期与第2期没有任何关联。

2015年2月2日,中信信诚决定将稳健收益3号第2期所持有的YL集团下属企业的股权收益权投资期限延长1年,提高延长期内回购溢价率至15%。

稳健收益3号第2期的初始资产委托人为中信信诚管理的“中信信诚现金管理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信信诚月悦盈8号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信信诚短期理财A型18号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中信信诚短期理财A型19号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4只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期间经过多次转让,2015年4月3日,稳健收益3号第2期的资产委托人为中信信诚管理的11只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上述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每天开放、每月或者每季度定期开放的现金管理类资产管理计划。每天开放的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使用摊余成本法按照10.5%的利率对稳健收益3号第2期进行估值;每月或者每季度定期开放的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开放期前将其持有的稳健收益3号第2期份额转让给中信信诚管理的其他不处于开放期或者每天开放的现金管理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转让价格按照10.5%的利率和对应持有期限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中信信诚每月或者每季度定期开放的金融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一直按照预期年化收益率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收益。截至2015年6月,中信信诚共有几十只资产管理计划相互关联并采用上述模式运作。这些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每日开放的现金管理类资产管理计划(现金管理计划),总规模约300亿元,按照货币基金的估值方法计算并发布年化收益率,投资者可以按此进行申购赎回;二是每月或每季度开放的短期理财类资产管理计划(短期理财计划),总规模约150亿元。短期理财计划的开放期交错安排,投资者在开放期内按照既定的预期收益率申购赎回。三是类似稳健收益3号的资产管理专项计划用于投资非标资产(非标专项计划),存续期都在一年以上。现金管理计划和短期理财计划合计总规模的最多约50%投向非标专项计划。当某只短期理财计划进入开放期时,其持有的非标专项计划会转让给其他不在开放期的短期理财计划和每日开放的现金管理计划,待开放期结束后再认购其他进入开放期的短期理财计划转让的非标专项计划,或认购其他非标专项计划。基金业协会强调,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违背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极易形成投资者刚性兑付预期,滑向庞氏骗局,金融风险潜藏期长,一旦爆发,就会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严禁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开展资金池业务,今后将继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违规资金池业务进行甄别,对涉及机构从严处理,对资金池业务进行全面清理。

三、资金池的类型和特征

根据监管法规并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将资金池业务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

1、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是指资产管理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如3个月、6个月)进行滚动发行或开放,资金投向存续期比较长(如3年、10年)的标的(如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有限合伙份额等),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投资标的的存续期限、约定退出期限存在错配,且资金来源与项目投向无法一一对应。理论上讲,对于滚动发行募集短期资金投资于长期投资项目的(“长拆短”),如果每笔资金的投资都能确保资金与项目一一对应,可以不视为资金池。但是在目前监管环境下,任何“长拆短”的期限错配都存在被认定为违规的可能,除了确保资金与项目一一对应以外,还必须特别注意前一期兑付的本金、收益应当完全来自融资方还本付息或投资产生的现金流,而不是后一期投资者的参与资金。

例如,中信信诚的上述资产管理计划资金来源与资产运用的流动性无法匹配。现金管理计划每日开放,短期理财计划每月开放或者每季度开放,但是投资标的非标专项计划存续期都在一年以上。为了应对开放需要,现金管理计划和短期理财计划对非标专项计划进行内部交易,短期理财计划滚动发行,从而互相拆借流动性。

2、混同运作

一是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无法明确对应;例如多个资产管理计划交叉投资于多个标的资产的情形,即“资金池”对接“资产池”。二是资产管理计划未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多个资产管理计划合并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或估值表;例如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下分成若干“子账户”,虽然每个子账户的投资都能确保资金与项目一一对应,但共用一张财务报表,未单独建账核算。

例如,中信信诚的上述资产管理计划存在不同资产管理计划混同运作。2014年8月13日至9月23日,应当分别备案的两个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以1期和2期的名义在稳健3号同时存在。中信信诚管理的其他非标专项计划也存在上述混同问题。

3、分离定价

分离定价是指资产管理计划在开放参与、退出或滚动发行时未进行合理估值,脱离对应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净值进行分离定价;例如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非标资产后,虽然发生了投资损益但未进行估值,之后资产管理计划开放,管理人自行确定以单位份额净值1元接受投资者参与,造成实际价值与人为定价的背离。对于投资标准化证券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如果能够进行公允估值,投资者按照净值参与、退出,且退出资金没有得到任何本金和收益保证,则不属于资金池。

例如,中信信诚的上述资产管理计划未能进行合理估值。现金管理计划在投资范围不符合货币基金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不得使用货币基金的估值方法。短期理财计划不得对非标专项计划简单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脱离对应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应当参照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证监会公告[2008]38号)的规定,合理确定投资品种的公允价值。

此外,中信信诚的上述资产管理计划未能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中信信诚未向投资者披露内部交易模式,未向投资者披露非标专项计划的有关情况。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中信信诚提供的现金管理计划和短期理财计划的收益率水平以及中信信诚的信用状况。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极易形成“刚性兑付”预期。

4、例外情形 1)风险处置

根据基金业协会拟对《八条底线细则》修改的讨论意见,资产管理计划所投资资产发生不能按时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情形的,资产管理计划通过开放参与、退出或滚动发行的方式由后期投资者承担此类风险,但管理人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的,可以不认定为资金池。

这种情形为管理人的项目风险处置明确了一条可行路径,但是管理人应特别注意,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务必做充分,须让投资者明确了解、认可其委托资金最终用于投资已发生风险预警或风险事件的项目,如果募集时已有具体的风险处置计划,也应一并向投资者充分披露。2)先募后投

实践中存在这类情形:资产管理计划募集时尚未确定具体投资项目,成立后再由管理人筛选投资项目并运用委托财产,而且资产管理计划运作期设有开放期。

如果该资产管理计划确实是采用了多样化的组合投资策略,而且可以准确估值,并按照估值开放参与、退出,那么就满足了基本的合规性要求。但该种情形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确保估值方法的合理性、公允性,不能变相包装为按固定收益退出;二是要确保所投资资产确实属于组合投资标的,不能实际投向少量长期限、非标资产,实际上又构成期限错配;三是在募集时资产管理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筛选原则、投资策略等事项。(本文仅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一般解读,不作为正式法律合规意见和建议,如有特定问题,请向相关专业人士详细咨询)

《财务案例研究》补充案例 篇6

补充案例1:四川新希望的董事会中的战略发展委员会功能

一、[要求] 根据下面的案例分析:

1.该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与教材案例一有何差异?

2.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二、案例背景资料

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1、人员组成:战略发展委员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其中应至少包括一名独立董事。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战略发展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若公司董事长当选为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则由董事长担任。战略发展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根据上述第三至第五条规定补足委员人数。战略发展委员会下设投资评审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投资评审小组组长,另设副组长1-2名。

2、职责权限:(1)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2)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投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3)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4)对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5)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6)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战略发展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

3、决策程序:投资评审小组负责做好战略发展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资料:(1)由公司有关部门或控股(参股)企业的负责人上报重大投资融资、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的意向、初步可行性报告以及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等资料;(2)由投资评审小组进行初审,签发立项意见书,并报战略委员会备案;(3)公司有关部门或者控股(参股)企业对外进行协议、合同、章程及可行性报告等洽谈并上报投资评审小组;(4)由投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签发书面意见,并向战略委员会提交正式提案。战略委员会根据投资评审小组的提案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提交董事会,同时反馈给投资评审小组。

三、参考答案

1.该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与教材案例一有何差异?

四川新希望 案例一(华南石化)

委员会成员 均是董事 未明确

职责范围 小于华南石化 宽

决策程序 董事会→委员会→评审小组→公司有关部门或子公司 董事会→委员会

决策过程及层次 多(四层)少(二层)

2.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该公司委员会的成员均是董事,其成员来源单一,缺乏广泛性,无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成员。

2、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涉及重大投资方案、资本动作、资产经营方面,未明确包括资源战略、创新战略、营销战略等。而企业发展战备是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因此,该委员会作出的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令人怀疑。

3、该委员会的决策过程涉及的层次多,管理操作难度加大,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 1

性有待考查。

补充案例2: 浙江金鹰股份公司内部资金控制

一、[要求] 利用所学理论,针对浙江金鹰股份公司内部资金控制机制的下面问题进行分析:

1. 根据案例分析一个企业建立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如何入手?

2.从财务的角度如何进行授权控制?

3.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你对浙江金鹰股份公司内部资金控制机制的改进建议。

二、案例背景资料

企业内控机制的建立,必须以资金控制为重心。浙江金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金鹰股份)在加强内部资金控制机制方面有这样一些好的经验:

1、建立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

金鹰股份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实行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公司本部为资金管理中心和投资中心,实行“五个统一”:统一资金调配、统一对外投资、统一购建固定资产、统一利润分配和统一内部结算价格;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管理目标是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公司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建立一套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制定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物流到资金流、从经济核算到内部控制等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在划分内控职责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管理者,通过自控、互控和专控形式,布防设卡、环环相扣,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

在制度建设中,公司重点抓好“四查四建”:一是查历史上决策情况,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二是查应收帐款及赊销情况,建立完整的应收帐款(货款)管理办法;三是查存货资金的占用,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储存管理制度,积极实施ABC管理法。有条件时实行“零点库存”制;四是查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水平,建立以标准成本、定额费用为内容的管理办法。

2、实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

一定时期的资金预算体现了企业最高权力机关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它的核心功能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规划,并按照职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个人。

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公司成立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要对整个预算编制、审核的过程,进行认真调查、调整、反复计算分析;围绕总体目标,找差距、提建议、想办法,解决矛盾,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控、考核以及各项预算资料收集运用制度。

全面预算由公司本部综合预算和分公司预算构成。综合预算包括(1)以公司经营成果为核心的盈利预测,(2)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收支预算,(3)以公司技术改造、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投资预算。分公司预算是公司各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经营成果的预测和计划。预算编制程序采取“二下一上”的办法,要求细化到可以具体操作,并能定量考核,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明细表。例如在销售预算中,要分析预算经济形势和市场供求变化,分析竞争对手,自身产品的先进性和准备采取的对策,制定出分季、分月的销售计划和货款回收进度表,落实到每一位销售人员。每一项措施都列示详细的数据和说明来支持、季度及月度的目标。其他预算也是如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公司上下充分交流信息,统一认识,使各级责任人明确责任和目标,避免决策疏漏和使用上的浪费,从根本上杜绝经营决策的随意性。

3、制定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

综合预算的批准权集中在公司本部,如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变更预算项目或金额,按审批权限逐级调整。调整额在5万元以下的由总经理授权财务部审定;5万元以上的由财务

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对单位土建工程投资的预算调整,每增加1万元以上的需报财务部审定,总经理批准;1万元以下由各分(子)公司报财务部审定、批准。月度财务收支预算在每月的15日调整一次,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调整资料必须提交财务部审核,财务部根据各部门的用款计划进行检查、分析,结合上月实际和本月的销售,往来款清理和银行短期货款等情况,平衡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预算在每年的6月调整一次。授权的额度大小反映了被授权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深浅程度,解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协调关系。

4、重点加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生产与成本三大环节的资金控制

采购过程主要控制请购、订购、合同审计、验收和付款五个环节。控制措施主要有:(1)设专职采购员,生产、销售部门不能自行采购,采购员不能兼办类似销售、会计等其他业务。物资的请购、订购、合同审计、验收和付款由各个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2)采购必须有计划,有合同,采购费用也要有计划。(3)严把验收入库关与付款结算关,出纳部门依据经公司验收部门签字、审计部门审计核实、财务部长审批后的各种原始单据承付货款,缺一不可。

销售过程主要控制订立销售合同、编制发货单、开票收款等环节,控制措施主要有:(1)公司设销售部专门负责销售业务,各分(子)公司与采购合设供销科办理有办销售业务,其他人员不能自行销售。(2)销售业务合同签订、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的选择等各个环节,都要经过批准。(3)严密登记分期收款销售、委托代销、移库代销或受托代销,严格销售检查。

(4)建立销售退回的控制制度。(5)针对不同的销售单位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如本地的转账支票、小额现金,外地的银行汇票、异地托收及出口信用证等,均根据不同的资信等级选用。财务部门设立分地区、分用户性质的来款结算明细账,专人详细登记,每月结账后编制大额往来结算户余额表分送总经理及有关责任部门。各有关责任部门建立相应的客户往来款台账,每月与财务部门核对,在合同履行期内及时清理,对超期未收回的须将案卷移送合同办公室,报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派专人前往清理和催讨,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失去诉讼时效的,要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货款回收进度,与责任人的奖惩挂钩。

根据生产经营环节和组织结构合理设置成本中心,确定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强调成本中心负责人承担的责任。

每年修订一次原材料消耗、机物料消耗及各项费用定额。财务部门监督成本定额执行情况,按月、季、年及时分析成本费用升降原因,建立各项费用归口管理制度、费用支出奖罚制度和费用分析制度。

5、健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

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均吸收财务人员参与,由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形势,分析公司经营的优势和不足,预测该投资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估算经济增加值,报董事会审议决定。已开始的投资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同时,建立在建工程项目责任制。不论项目大小,均需立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济评估,明确项目负责人、工程负责人、签订项目责任制。

6、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分析

根据资金流转各环节和经营特点,由各部门按月归口分析各项指标,如供应部门负责机物料储备和消耗的分析;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完成、能源消耗、原料储备分析;动力部门负责设备利用率、完好率分析;销售部负责产品、合同履行率分析;财务部负责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所有分析都要写成书面报告。财务部重点分析现金流量执行情况。按纵向分析各分(子)公司的收支完成额,按横向分析收支结构:从材料采购、投资、归还借款、工资性支出、其他各类经营管理费用

等分析支出结构;从营业收入、劳务收入、应收款回收、短期借款额度、投资收益等方面分析收入结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参考答案

答: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预算监控,即预算管理;二是授权控制;三是职责分离;四是信息记录;五是责任制度;六是定额标准控制;七是实物控制;八是财务总监委派制。

责任授权的目的在于通过授权控制对公司的相关运作予以调控。其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

金的限额。授权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必须下达给公司的相关部门,并指令这些部门严格地按授权的范围进行操作。

对浙江金鹰股份公司内部资金控制机制的改进建议: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较完整,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授权控制、信息汇录、责任制度、定额控制等。但是,其缺出资者财务对公司的监控。可考虑采用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投资人对公司的监控。

2、母子公司控制体制:该公司是母子公司,作为母子公司控制体系,其有集权控制的思想(如实行“五统一”),但存在一些不足,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

(1)有序分权,合理明确地将一些权力下放给子公司。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①财务分层管理;②母子公司关系是产权纽带关系;③在体制上保障总部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A、集权制决不是“独裁制”“一支笔制度;B、法人治理结构中,各机构应充分发挥监督、约束、激励机制。

(3)规范公司内部的关联交易和内部转移价格。

(4)可采用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中心,对公司内部资金往来等进行结算管理。

补充案例3:仪征化纤的理财之道

一、[要求]利用所学的原理和有关政策,对下列案例进行点评:

二、案例背景资料

仪征化纤坚持以资金集中为前提,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的监控。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公司的财务管理基础与实际情况,仪征化纤提出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牢牢牵住成本这个牛鼻子,开源节流,生财聚财”的理财观念。坚持以资金集中为前提,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的监控,收到了较好效果。

1.成立内部结算中心 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公司于1987年起,建立内部银行,在此基础上演变成目前的内部结算中心,负责内部转账和资金收付等业务。内部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统一对口专业银行,办理对外所有本外币结算业务。对公司的资金实行集中归口管理,统借统还,统一平衡调度,实行结算监督。经过十几年努力,内部结算中心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收支监控体制,其表现是: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劳务销售收入等一切收入项,直接回笼到内部结算中心在银行统一开立的结算账户,各二级单位做缴款处理。公司的原材料、工资奖金发放、对外支付的劳务和费用,在各二级单位审核确认的基础上,统一由内部结算中心审核支付。

2.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对资金集中和全面监控起保证作用。公司从1997年7月实行二级单位财务委派制,从公司财务人员中选聘166名财务人员,派驻到18个二级单位,实现了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在构筑新的理财机制方面迈出了一步。仪化理财机制如果用三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你的钱,我看着你花;你的账,我替你记;你的财务,我帮你管。其核心就是财权上收,财务高度集中。财务人员的委派制,是从体制上对资金集中和全面监控起保证作用。

3.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完善公司授权制度。首先,加强资金的收支预算管理。财务部要求

各二级单位在生产计划和成本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年底资金收支预算,在资金预算计划确定的基础上,编制季度、月度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年计划、月平衡、周安排。其次,实行现金流量周报制度,及时反映企业的营运、投资和融资状况。再次,完善成本核算体制,强化目标成本管理。以目标利润倒推成本,对成本发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最后,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各项费用的授权管理制度。内部结算中心严把对外付款审批权限,即:10万元以上的开支项目,需附合同,合同要有二级单位的分管厂长或分管经理会签;10万元—50万元的开支项目,需附合同,合同要有二级单位的主管厂长或主管经理会签;50万元以上的开支项目,需附合同,合同除要有二级单位的主管厂长或主管经理会签外,必须有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会签(或授权),经内部结算中心的审核,财务部的分管经理确认;100万元以上的开支项目,由公司总会计师确认;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开支项目,由付款单位提出申请,经财务部经理初审,总会计师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确认等。

4.资金运作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资金运作的基本战略是:密切注视国内国外金融动态和政策导向,充分调动中外多家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服务质量最优化。公司调整资金结构的基本做法有:(1)调整贷款的本外币结构,规避了潜在的汇率风险。(2).调整贷款长短期结构,减少财务费用。(3).建立贷款能上能下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成本。(4)研究政策,用足政策,降低财务费用。

三、参考答案

答:

(一)本公司的理财原则: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2、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3、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监控。

(二)采取的措施:

1、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对资金实行全过程监控。

2、实行二级单位财务委派制,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对资产集中和全面监控起保护作用。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4、完善公司授权控制。

5、资金运作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1)资金运作的基本战略。(2)公司调整资金结构的基本做法。

案例研究的特征 篇7

(一) 一般资料

王某, 男, 19岁, 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 身材中等, 健硕有力, 衣着整洁。成绩中等偏上, 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沉稳寡言, 在同宿舍男生中有一定的威信, 但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 职业指导过程

1. 初次指导。

(1) 主动寻求指导。自大二下学期开始, 王某就一直很忧虑, 尤其是在本班级中有8名同学首批被某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 提出了问题:我能找到工作吗?企业会选择我吗?我能找到好工作吗?我会工作愉快吗?我会有所成就吗?

来访者自述, 自己其实很内向, 害怕人际交往, 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简单些, 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 父母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 父亲还有不错的技术, 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 没有经济负担,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有一份稳定的、不需出太多力气的工作。

大三上学期, 参与了两次企业招聘, 非常紧张, 怕企业嫌自己学历和技能不够好, 有一定的心理负担, 结果是求职没有成功。

(2) 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求职心理消极、自卑, 急需进行求职心理调适指导。

高职学生产生求职自卑心理, 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 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 或因求职屡次受挫, 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也是普遍存在的, 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 过分地退缩, 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心理调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来访者的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 信心不足, 犹豫不决, 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 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 可以客观地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 不仅仅比考试分数, 更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 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 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 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 取得较大的成就。

(2) 培养自信心。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要积累自信的资本, 具备了真才实学, 自然能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

(3) 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求职受挫后, 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是正常的现象, 应该理智对待, 视挫折为鞭策, 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 吸取经验与教训, 调整期望值, 不断努力, 反复尝试, 改变行为, 要大胆地表现自己,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 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4) 面试技巧辅导。修改简历, 完善自我介绍, 并对着装、仪态等细节提出一定的建议。

(3) 调适效果。在第三次面试中, 成功被无锡某化工企业录用, 并提前上岗实习。

2. 再次迷茫。

(1) 主动倾诉。来访者倾诉, 进入企业三个月, 工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状况, 在自动化强度极高的厂房内, 8至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有他一个人监控着一台计算机, 只需定时定点抄录一些数据。所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似乎一点也没用上, 学这么多年有什么用?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压抑, 最终选择离职再次返回学校。

(2) 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与择业观念发生了冲突, 无法正确进行职业定位, 产生了困惑。征得来访者意见, 进行职业素质综合测试, 并形成测试报告。

(1)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最想做的三种工作, 依序是军人、医生、化学类生产者。职业倾向总分按高低顺序依次是SECRIA, 建议职业类型为S (社会型) , 对应职业为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公共保健护士等。

(2) 职业气质测评:抑郁质得分为-5,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栏目得分为8、15、11, 初步测评为多血质与粘液质二种气质混合型。“气质与职业匹配”对照中反映“不适合的职业”为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

(3) 职业性格:通过MBTI测试掌握性格类型为INFP, 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 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 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 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编辑、社会工作者等职业。

(4) GAT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采用五级评分法自评等级为G2、V2、N3、S4、P3、Q4、K3、F2、M2, 适合职业为系统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员、产品设计和内部装饰者、商业经营管理。

(5)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这是一项创造力练习, 测试反映测试者好奇心及挑战性的个性特质水平较高, 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 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 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 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综合以上结果, 给予择业建议:化工类专业生产研发工作, 即工作岗位建议锁定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研究所或高校实验室。

(3) 诊断反馈。来访者欣然接受诊断测试结果, 并有茅塞顿开的体会:个人对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 但更希望能运用去探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即化工操作工作确实不适应其职业气质, 具备挑战性的研发工作是潜在需求与现有知识积累的最佳结合点。

(4) 后期观察。来访者在取得科学的择业建议后, 确定了择业方向, 一方面关注校园招聘活动, 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岗位, 参加了某高校的实验员招聘, 最终确定在丹阳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研发部, 工作愉快, 反映有压力但动力十足。

(三) 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求职技巧的训练、求职心理的调适, 新形势下, 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展开研究与创新, 应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 更含有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结构。

大学生显性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初步的适配, 而隐性的非智力因素适配, 则不易完成, 且困扰真实存在, 操作上难度大、标准高, 科学化程度高。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即基于心理学的职业综合能力结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核心就是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引用的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合理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 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实效性。

二、胜任特征模型及构建意义

(一) 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因素

1. 知识。

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是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

2. 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 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 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4. 自我认知。

包括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的客观分析。

5. 特质。

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6. 动机。

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二) 构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意义

1. 重视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 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按照传统的选拔方法评估, 发现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平平, 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人身上比较容易表现、易测量, 并易于提升。而学生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则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难以评估和培养的。常被人忽视的深层胜任特征应该成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考虑的关键因素, 通过研究大学生动机、特质等因素更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就业。

2. 加强对岗位的深层探索, 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真正的职业指导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 缺少对职场的前瞻, 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 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 要想改变自己的深层特征则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入职后重新选择其它的行业或职业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有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 增加就业成本, 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知彼中不易量化的东西量化, 帮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择业与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为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利工具。采用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 不仅仅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 对于大学生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 还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 进行大学生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 从而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科学的前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的主导思想是:第一要分析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能够适应此岗位, 第二需分析能够适应此岗位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应重点注意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的入职模式。

“就业或创业”的命题选择。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效仿, 殊不知创业与就业相比对人的深层胜任特征要求更高, 创业者需具备以下三点创业心理特质, 职业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性格坚韧、广建人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具备创业心理特质的人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2.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大学生要对职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才能对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专业技术人员, 除应具有其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外, 还应具有学习能力, 善于沟通合作、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的能力;销售人员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 要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通过锤炼和磨练形成但无法教会, 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胜任特征的探索可以认识自我发展,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3.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一般组织的岗位大体上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类、专业类等类型。就技术能力而言, 这种能力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低;就思维能力而言, 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高。作为教育者, 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 寻求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新的切入点, 最大限度地让人才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

[1]赵楠, 施晨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操作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金代建筑的特征研究 篇8

【关键词】金代;建筑;风格;特征

女真族作为落后的民族,在其建立金朝后,其文化由于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也使金王朝主动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融合在金代建筑上充分的体现出来。金代建筑充分的吸收了宋代建筑的柔美和辽代建筑的豪放,并在宫殿和庙宇类建筑中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金代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继承和发展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已的创新,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屋顶

古代建筑最大特点就体现在屋顶上,可以从屋顶的形制来区分不同等级的建筑。金代建筑在屋顶的式样上多以九脊歇山顶为主,也有少部分采用庑殿顶或是悬山顶。金代这种屋顶形制主要是采用宋代的柔美风格,在设计更强调举折比例的和缓和翼角升起的适中,曲线具有柔美性,屋顶琉璃瓦颜色也是金代建筑屋顶的又一特点,而且在金代建筑屋顶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特点,屋面较为平缓、出檐深远,利用檐柱、檐口和大脊生起大曲线,翼角平直浑术稍翘,并没有采用直檐和江南式的飞檐。而且在部分脊上还有仙人走兽,个别的还有武士形象。另外在金代歇山式建筑中,还存在较大的山花墙

二、金朝宫殿的特点

在对金代建筑进行考证过程中,在史书上对金朝宫殿的特点也有相应的记载。在金朝建筑中,宫殿主要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首先,金朝宫殿屋顶多采用的是九脊歇山式。其次,在宫殿周围和宫殿之间还会设计较多的回廊,这在金朝宫殿中这一特点体现的十分明显。

三、屋瓦的颜色以剪边或镶嵌为主

在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屋顶多采用整片的黄琉璃屋顶,这也是从元朝才开始采用这种屋顶的设计。在金代无论是寺院还是宫殿在屋顶设计上都没有采用黄玻璃顶,通常采用的黄、绿、蓝、灰等颜色,而且屋瓦的颜色也以两色剪边、两边镶嵌式为主。

四、斗拱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从辽、金一直至明清整个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的斗拱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斗拱表现出了由大变小的趋势。在金朝建筑中斗拱多以1:2―1:4,而到了明清时,建筑斗拱则减至1:5―1:9,充分的体现出了建筑斗拱由大变小的趋势,这也说明在金代时斗拱体量较大,较为雄壮,而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更不纤小。其次,在金代建筑中的斗拱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具有承重和牵拉作用。但随着不断发展,建筑斗拱则仅仅作为装饰的饰物,主要附着在建筑物上,起到装饰的作用。最后,建筑斗拱的分布也呈现由疏朗向繁密的趋势。在对古建筑进行考察过程中,对于金代遗存下来的建筑面,可以发现斗拱作为金代建筑中的一个真实的构件,具有雄壮及硕大的特点,而且斗拱之间布局间距也较大,但在明清建筑中,由于斗拱作为装饰物,不仅纤小而且间距较密,布置的数量较多。斜拱是金代建筑的一大标志,主要作用在于装饰和承挑出檐。金代建筑上斜拱达到全盛,除了延续辽代建筑使用斜拱的做法外更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组合较辽代时候更加繁密。金代建筑的斗拱另一方面则是显著具有宋代特色,即延续了宋代斗拱由偷心造向计心造,真昂向假昂演变的发展趋势。宋代官方的《营造法式》是推崇斗拱计心造的,原因在于这一做法使网架更为完善,从现存的金代建筑来看,计心造是占到很大的比例的。真昂向假昂的演变也开始于宋代,金代建筑延续了这种做法,并传向后世,最终元、明、清后世建筑几乎不见了真昂,而全以假昂做装饰用。

五、内部结构应用移柱法和减柱法

移柱法和减柱法的技术,是金代的首创,在金代建筑中多次被采用,例如朔州崇福寺,繁峙岩山寺、晋祠献殿等。这种方法和技术虽是金代建筑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对建筑的外观影响很小,是否采用此项技术,应根据每个建筑的具体情况而定。

六、坐西朝东的格局

在金代建筑中,坐西朝东的格局虽然只占了一小部分,却勘称为辽金时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北京戒台寺、大觉寺,金上京(阿城)的皇帝寨、宝胜寺等都是坐西朝东的格局。這种布局体现了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尚东的习俗,在复(仿)建金代建筑中,根据地形和环境可适当采用。

七、门窗装饰

现存金代建筑的门窗装饰大都经过后世的重修,原件很少,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寥寥几处来一睹金代门窗装饰的风采。崇福寺弥陀殿在前檐当心五间作格子门,每道门又分中间两扇和两边扇,其中中间门扇是两边扇门宽的一倍。每扇门在上、中两处设门额,在下端设地 将门隔为上下两个平面,下部装门板,上部则雕刻花纹。花纹种类繁多,有簇六橄榄瓣菱花、簇六条纹框、扁米字格、方米字格等多种样式。弥陀殿的门窗装饰一改前代版门和直棂窗的样式,使得门窗装饰风格更加多元化也更富动感,是对后代精致的门窗装修的一次开拓性探索。

八、结束语

目前金代建筑保存最多的当属我国山西省,而且不同地区的建筑特色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金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充分的体现出了其众多的开拓性的创举,不仅对前代建筑技术和风格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更好的展现出了金王朝和女真族在建筑方面的风采,对后世建筑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金代作为我国建筑史上高潮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建筑史上的重要过渡阶段,金代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金代建筑特征的研究,能够为金代建筑的复建和开发起到重要的参考,而且对当代建筑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湘阴县工商局2011年度工作报告下一篇:六下劳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