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精选8篇)
一、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我校大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011年修订和健全职责与制度80余万字,着力体现追求人文化管理的理念,让学校的一切事情均从原则中来,回原则中去,号召全体师生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凡事均有章可循。
二、安全、德育与健康文化建设方面
我校始终坚持国旗下讲话的有利契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爱家、爱校、爱人的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校医务室注册挂牌,聘任专职医师、药师对学生进行体检和生理教育;创办“校园之声”广播节目进行素质教育
宣传;创办校刊《心雨》服务广大师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界和教职工运动会;进行安全演练、文明礼仪教育、体质锻炼,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开展读书笔记活动与古诗词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进行“感动XX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活动,激励广大师生向优秀人物学习,加强师生道德观念;认真做好“十星”活动,给每一位同学成功的机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012年3月,以全国掀起上下“学雷锋”活动热潮为契机,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多项对师生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宣传到实施再到总结,确保每一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督查。具体开展了“孝敬父母、关心邻里、关爱孤寡老人”活动、上街打扫卫生活动、“学生十要十不准”学习实践活动、“五个一”(召开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学雷锋、做好事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开展一次学雷锋时间,开展一次组织纪律教育,开展一次学习竞赛活动)活动、“道德银行”活动、校纪校风整顿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提高师生素质的实践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校刊等对本次活动进行积极宣传、制造氛围,使我校处处有学雷锋的歌声、处处有学雷锋的行动,我们将继续将本次活动热能传下去,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强化活动,为我校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不断奋斗。
三、网络文化建设方面
现今社会,网络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与娱乐“场所”,但网络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我校多次开展网络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教育广大师生建立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并互相进行教育和监督。
我校在三年规划明确提出网络硬件、安全、文明建设,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网络教育场所,积极完善网络安全、文明方面的各类规章制度,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见效慢的工作,但其对将来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校在积极学习兄弟单位同时,力求用自身智慧,树立自身特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为我校教育教学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XXXXX小学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重点落实文化管理, 将读书与课程结合, 研究探索故事情景课堂教学, 构建学生的“七彩童年”生活, 营造“唯有书香能致远”的校园氛围。
2.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 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 及时调整, 促使活动有效开展, 推动课题深入研究。
4.探索阅读指导课、亲子阅读等项目的具体策略、模式。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以行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为主, 子课题都要紧紧围绕总课题开展工作。重点研究四方面内容:一是课内教学与阅读思想的结合;二是校内活动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三是阅读评价方式的初步构建;四是促进亲子共读。
2.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课题组的领导来校指导了学校开题工作, 使我校课题的开展更加顺畅、细致。他们肯定了学校总课题以及子课题的构想以及工作方式, 同时对子课题的明确性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
数学组的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专家建议该组教师将子课题细化为“小学生数学日记在研究中的重要性”。经过再三研究, 数学组的教师认为教学中只进行数学日记研究这部分很难操作, 希望能将数学阅读渗透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 特别是理解阅读数学要求、寻找数学重要的关系量, 于是继续在原定的课题上入手。
(1) 强化默读, 学会咬文嚼字。读, 就是认真读题, 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作为数学教师, 一定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一定要训练学生自觉通过默读来理解题意。因为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默读, 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能够敏锐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 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2) 进行推敲, 学会勾点圈画。数学是由一些术语、一些数量、一些文字及数量关系组成的, 它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特殊关系。在小学阶段, 文字题与应用题是典型的数学应用, 因此, 学生在解答文字题及应用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词语,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 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可规定:条件用“——”标, 问题用“~~”标, 重要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 重点词用“▲▲▲”点, 公式用“□”圈起来等。长期坚持训练, 逐步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学生通过读题、画关键词、画关键句, 思考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重述出来, 这种重述体现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当然, 重述既可以用文字形式再述, 也可以通过用图表、式子、线段图等方式再述。当学生能把题意表述清楚了, 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自然而然清楚了。
(3) 加强比较, 理解数学术语。数学术语是反映数学关系的专业用语, 具有很强的学科性, 比较枯燥, 学生既难理解, 又容易混淆。因此, 在数学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采取分组的方式集中展示一些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数学术语, 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 达到对比分化、沟通辨析的目的, 从而较好地理解这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术语, 为今后的顺利解题做好准备。
由于在数学课上加强了数学阅读,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在2012年全区期末调研中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
英语组教师将课题进一步具体化, 将研究方向缩小为中高段语篇创作的实践研究, 更改为“小学英语中高段语篇创作之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小学生中高段语段、语篇自创的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探求创作方法、活动的效果等。在细化目标之后, 课题研究的操作更具有可行性。中高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借助绘画表现语言, 也可以在阅读后把自己心中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英语语言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漫画、连环画和小儿书等。
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了探索的意识, 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中都能有效将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美术课上, 老师不仅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画家的作品介绍, 还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感受;音乐课上, 学生也一样可以阅读音乐家的故事, 阅读曲谱, 感受旋律。老师们逐步探索哪一类课适合进行阅读渗透, 在不断地整理经典课例。
3.在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中, 第二点是“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关于学生的阅读, 学校开创出两条途径, 即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两条路。校内阅读又分为两种形式, 即阅读活动与阅读指导, 阅读活动指的是“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读书沙龙—读书节”, 阅读指导指的是校本课程课与阅读课。校外阅读指的是自读与亲子共读这两种。
关于方式方法, 我们正在探索这样的一种流程: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确定了学校阅读书目, 每月至少一本书, 阅读后有监测评价。
在校内活动方面, 学校坚持了一贯的做法——读书节、读书心得竞赛、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还整编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这套教材力求将积累、阅读、实践、展示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评价方式上, 我们研究出三套评价表, 先在语文教师中进行使用, 后逐步推行到其他学科教师中。
4.各个家庭采取家庭共读一本书的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阅读至少一本书籍。围绕书籍中的内容展开若干次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对话、日记、小报、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阅读, 并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思考和研究中去。学校为家长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 开展了一次“家长俱乐部”活动, 旨在统一思想, 提升素质。我们要求班内有条件的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 共同写出读后感, 在学期中将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具体方法指导是:1.倾听、感受家长的阅读;2.帮助孩子观察、理解故事内容;3.启发思考, 假设想象;4.阅读后的交流。
由于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 自主取舍阅读内容, 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少了以往的那种强制, 诱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学生爱读书了, 班级的图书角深受学生喜爱。以往课间, 学生或聊天, 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 学生一旦完成作业, 能主动去借书来读, 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三、阶段研究成果
1.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现在每天中午来校, 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坐在位置上读书, 完成摘抄笔记,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在研究阅读课基本模式方面, 我们探索出这样的道路:
“阅读推荐课”基本流程是:谈话导入, 提示课题—互荐书籍, 学生交流—赏析激趣, 教师推荐 (播放电影片段、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 —提示途径, 拓展延伸。
“阅读指导课”基本流程是:安排读书时间—掌握读书程序—领悟读书要求—学习读书方法。
“阅读欣赏课”基本流程是: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课内指导, 例子引路—学法迁移, 自主赏读—畅谈心得, 拓展延伸。
3.共同整理并编写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整理出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书目。
4.各学科中均体现阅读思想, 学生能借助阅读加深理解, 提升学习能力。
5.教师撰写课题实践心得、经典课例。如学校汇编了一本书《放飞心灵》, 数学教师赵丽君的文章在《学习报》和《太原教育》上发表等。
四、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阅读评价模式仍不能全面覆盖。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内隐性很强, 学生个体的反应和表现有时差异很大, 评价者仅凭肉眼观察和经验推断未必准确;况且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的变化情境中, 和教师的活动交织在一起, 很难分出彼此。教师教学精力有限, 不能将评价运用自如。
2.在各学科渗透阅读的理念受到教师的支持, 但是研究过程中缺少细致的指导, 缺少一定的教学模式, 不少科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随意性强的现象。
3.家长素质不一, 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理解也不相同。有的家长只要孩子要钱买书就给, 只要孩子在看书就放心, 缺少必要的监督。
五、下阶段课题计划
1.紧扣新课标的精神, 更好地体现课题研究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宗旨, 在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凸显阅读思想的渗透, 使阅读的培养真正成为全校每位教师的共同责任。
2.加强家校联系, 开展多样的家长培训活动, 提升家长阅读素养, 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模式的构建:尽快研究出各学科渗透阅读的流程与模式, 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丰富评价模式, 建立一套评价工具。
4.在研究探索中, 推出课题品牌教师, 引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课题, 使课题与课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希望, 在课题的研究中, 孩子能拥有遨游世界的翅膀, 孩子能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
让所有教师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图片和电子文本,发布于校园网内相应的栏目上,让全校师生都能读到它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其目录。
科研成果必须变成图片的有:(1)获奖证书,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2)报刊发表稿,除论文正文外,还包括当期报刊的封面和目录,如果原件页面太大,变成图片无法阅读,则发布时另附电子文本;(3)编著书籍,包括封面、版权页和目录,发布时附正文的电子文本;(4)实物成果,如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等,除该物图片外,还包括获奖证书、鉴定汪书、使用手册等等的图片,并且发布时另附相关的电子文本。
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阅读图片及相关文本,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公示和共享;只有经历了如此公示和共享过程的教育科研成果,学校才正式承认其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从而按照有关规定颁发奖金,或者派作别的用场(主要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先进的评选等)。
共享功能
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其“伪教育科研成果”露馅而起公示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其“真教育科研成果”传播而起共享功能的过程。教育科研成果的共享过程,能给学校管理带来怎样的效应呢?
减轻负效应。首先是减轻经济负担。因为剔除了“伪教育科研成果”,学校就能减掉相当大一部分所谓“科研奖金”的支出:因为科研成果发布于校园网上,科研成果就形成了“无纸化”使用,学校就能减相当大一部分所谓“办公经费”的支出。而教师方面。雇用“枪手”给自己炮制论文,到网络上购买论文,缴纳版面费发表论文,拉关系走后门参加论文评审,如此等等,也都需要不菲的经费支出。
其次是减轻工作负担。例如碰到什么评估工作的时候,教师就要提供科研成果的原件或复印件,学校管理者则要费尽心机地把它们整理得能不被评估者看出破绽(如故意不按成果目录顺序排列复印件,让评估者无法“对号入座”),从而让学校顺利通过相关评估。而现在通过校园网管理教育科研成果,即可随时调阅相关成果。
最后是减轻精神负担。在教育科研成果中弄虚作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精神负担。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弄虚作假行不通了,对大家反而都是解脱。
增强正效应。首先,是做好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宣传、推广等工作。教育科研课题在重视文献综述、选题、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论文写作、宣传、推广工作,这样教育科研工作才算完整,也才可能真正有价值。这既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科研社会价值的需要。
其次,是引领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理念。经常有教育科研成果发表的一线教师,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同事只知其有成果发表,而不知其有何成果发表。现在,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进行管理,他们在外面报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就可以通过校园网而让同事看到,让其他教師经常读一读身边同事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引领他们确立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汲取把教育教学困惑转化为教育科研成果的智慧和方法。
逻辑要求
真正想要通过校园网来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对学校管理提出至少如下四种要求:
遵循真实原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上的“真”和“假”之间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立于“真”,方有“善”,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但我国的教育正在面临“假”的侵蚀,教育科研作假之风尤为盛行。如果说教学作假、考试作假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教育科研作假却往往是集体作弊,是倚仗形成共同利益圈子来巩固各自的地位,是学术腐败。长此以往,教师学风如此,必将贻害教风和校风,最终危害学子。
稳定奖励制度。真心“坚持教科研创特色,依靠教科研求质量,深化教科研促发展”,学校自然要对教育科研取得成果的教师加以奖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教师普遍不重视也不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所以极个别的教师即使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也往往因为众人的反对而难以取得相应的奖励。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缺乏稳定性。有鉴于此,稳定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就必须做到:制订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全体教师的意见;制订之后,更要通过校园网等途径让全体教师都知晓其条例,从而一旦教育科研成果摆在眼前,人人都可以根据条例计算出奖金多少,并坚决依照条例规定给相关教师颁发奖金!
建构倒查机制。对“真教育科研成果”奖,必须同时对“伪教育科研成果”罚。自2008年开始,金华市教育局引进高科技手段对申报高级职称者提供的教学论文进行考核,发现“剽窃”或“抄袭”之作,其作者三年内不得申报高级职称。此事对我们学校的教师有很大的震动。我们认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建构倒查机制,即在金华市教育局裁定职称论文存在“剽窃”或“抄袭”问题之后,追查一下其作者通过这些论文获得过哪些名和利,不仅要按规定收回或取消这些名和利,而且要对他们此前的弄虚作假行为作出处分。一般来说。学风表征着教风,甚至表征着人品。教学论文弄虚作假之人,其教风甚至人品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性控制研究》作者,同一篇论文换个题目送来评去的,其问题就在参加县2008年度高中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时露出马脚。她之所以上交论文《剖析英语新课堂中教学设计的调控行为》,是因为教务处主任曾经召集全体备课组长开会,规定他们必须撰写一篇论文参加县2008年度各科教学论文评选。所以,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务处主任下的命令是让她“撰写”一篇论文,她却用“剪切”一篇论文的方式来糊弄……对这样的行为不作出严肃处理,就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每一个“沉痛的代价”以“案例”的形式警示我们所有教师,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标题:
最是书香能启智,从来阅读可怡情
主要版块:
前言:
以书为师,开启智慧;以书为友,修养身心。自2001年以来,二圣中心小学致力于“绿色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让浓浓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用丰富活动促使学生阅读,以累累硕果展示学生风采。学校荣誉:
学校获奖的统计表。
附学校的各级种类获奖证书照片。
句容市小学读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附会议照片。
润泽心灵:
学校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充分利用环境优势,使学生感受阅读的重要,使校园内处处流淌着馨人的书香。
附学校环境建设图片。
课堂内外:
认认真真上好每周一节阅读课,或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是带领学生共读一本好书,师生共同浸润其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附阅读指导课的图片
我们通过课内的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逐步延伸至课外的自主阅读。
附学生在校园里、在阅览室里静静读书的照片。
搭建舞台: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读书演讲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附获奖学生的照片、参加各类读书活动竞赛的获奖证书。
活动开展:
学校开展多姿多彩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广阔舞台。
附各项活动的照片。
厚积薄发:
学生作文竞赛、证文比赛获奖证书、获奖文章。
成果展示:
附学生各项活动成果照片,如读书小报、书签、作文集、读后感等。后记:
培育吃苦品质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吃苦奉献教育工程的实践
摘要:针对吃苦奉献精神已成为铁路企业用人的“第一准则”,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吃苦奉献精神的准确理解和充足准备这一问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陕铁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四得”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核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营造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铁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目标与思路
“吃苦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吃苦奉献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存在着不能吃苦、追求享乐、责任感不强、纪律观念差等诸多问题,缺乏吃学习之苦,吃生活之苦,吃心理之苦的精神,更缺乏到艰苦环境工作的思想准备,这成为制约他们成人成才的“瓶颈”。
陕铁职院围绕工程办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根植于铁路、公路等施工现场这一艰苦行业,工作地点流动,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毕业生多在偏僻落后、穷山僻壤的地区奉献青春。工程一旦开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根本就没有节假日,下大雨时成了他们唯一的休息时刻;有些工序如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必须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材料试验要求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监测,无论这个时间点是白天还是晚上;测量时都是顶着烈日、迎着风沙,一个工程下来,全都成了非洲黑人。工作性质决定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施工单位把学生是否能吃苦奉献作为用人“第一准则”,甚至优先招聘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农村的学生能吃苦、肯奉献。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吃苦奉献精神,否则将导致毕业生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不稳。
基于此,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铁军精神,传承“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化系统认知教育、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整合学生社团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吃苦奉献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吃苦奉献教育体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苦得、累得、饿得、受得”的良好精神品质,铸就了陕铁职院特有的精神风貌——以“吃苦奉献、拼搏争先”为中心内涵的“陕铁职院”精神,培育了浓郁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深化系统认知教育,构建思想教育平台
报考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上对自己所选的铁路专业和未来所面对的职业没有准确的理解和充足的准备,若不做好吃苦奉献精神的教育,毕业生将难以适应施工一线艰苦的环境。为此学院从入学抓起,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方案,让学生尽早认知铁路建设,感受铁路建设的艰辛和荣耀。
一是营造校企融通的文化氛围。校徽、校训、校歌、学院精神的凝练,彰显铁路特点;学院道路、建筑以铁路专家、铁路干线命名;建立青藏铁路精神展、校友风采长廊、校史校情展览馆,宣传优秀校友在施工一线不畏艰险、吃苦奉献的品质。
二是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单独计算学分。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将吃苦奉献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实施,并体现在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中。
三是狠抓军训、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为期四周的军训中锻炼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一周的专业教育中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道德;在两周的认识实习中,深入工程施工现场亲身体验工地生活,接受铁路文化的熏陶。四是将“两课”作为主渠道,将吃苦奉献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大力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以各个历史阶段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的成才故事和成才理论,使吃苦奉献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学院每年组织新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专业教师下现场锻炼,让教师感受施工一线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
(二)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学院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将吃苦奉献精神教育渗透到制度建设中,使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坚持从严治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已经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品牌。
一是制定了半军事化管理的核心制度——《一日生活制度》,对起床、早操、内务整理、就餐、上课、午休、课外活动、就寝、晚点名、着装、集体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每周一升国旗、每天做早操、每天上晚自习、每晚查寝查铺、离校必须请假成为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落实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实行院、系、班三级值周制度,每天通报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先进集体与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实施震撼心灵教育,构建典型引领平台
深入开展“学典型、争先进”主题活动,以先进模范、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切体会吃苦奉献、爱岗敬业是干成事业的唯一法宝。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活动。学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青藏铁路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线上接见并回信05届毕业生王江为精神等系列活动,在全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在青藏铁路工地顶岗实习期间,接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印证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精神。
二是办好“校友大讲堂”和先进模范报告会。定期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的奋斗经历,校友们都认为吃苦奉献是成功的基石,以此激励学生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勇气和信心。邀请先进模范、优秀知识分子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先进,克服自身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其中,全国劳模、优秀校友窦铁成来院作报告,学院还专门下发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学习窦铁成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把学习窦铁成活动作为全院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做。
三是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学生身边“吃苦奉献”模范人物,评选年度吃苦奉献“十佳学生”,大力表彰和宣传,带动广大学生向先进典型看齐。同时对校园内一些奢侈浪费以及学生中拖拉懒散的现象进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处罚,形成“以吃苦奉献为荣、以骄奢懒散为耻”的校园风气。
(四)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构建自我改造平台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院加强社团骨干的培训,划拨社团活动专项资金,在社团活动中渗透吃苦奉献精神教育,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
例如: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护校队。体能训练中,做到“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通过练武摔打、不怕疼痛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锻炼;校园执勤时,学院各项大型活动都有护校队的身影,提升无私奉献意识。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公益劳动、帮助老弱残、义务植树等各种志愿活动对学生进行组织、宣传和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全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遇到重要节假日,更是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锤炼了吃苦奉献品质。
正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学生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但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吃苦奉献的新风气、新风尚,而且学生的人生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学会“吃苦奉献”的自律性。
(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身体力行平台
说吃苦容易,愿意吃苦难,乐于吃苦更难,吃苦奉献贵在身体力行。要培养大学生吃苦奉献精神,就必须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校园公益劳动。学院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周的公益劳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卫生打扫,清理学院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一周以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的学分。
二是强化为期两周的“五公里徒步测量”实训。学生每天早出晚归,顶着烈日,携带十几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和干粮,徒步行进五公里到测绘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践。
三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以服务社会为重点的社会公益劳动。如参加渭南市南塬绿化义务植树活动、火车站铁路沿线卫生清扫劳动、关爱残疾人公益活动等活动。
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到延安、渭华起义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召开“忆苦思甜”主题班会。
五是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参加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参加穿越缅甸桥、合作走钢丝等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团队精神。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工作成效
学院通过系统正面教育,使学生知道了解吃苦;通过先进典型引领、制度保障健全,使学生明白必须吃苦;通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吃苦实践,使学生乐于吃苦。学生们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自己吃苦的宝贵品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劳动中能自觉磨练,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招生就业呈现出“两旺”态势,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备受企业欢迎和厚爱,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6%以上。近年来,学院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已经教育部公示。
1.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居无定所、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施工一线岗位的艰辛有了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志向、学好专业技能、服务铁路、报效祖国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的追求。以中铁五局兰(州)新(疆)二线二期铁路项目而言,在戈壁滩修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三年引进大学生63名,在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违约流失大半的情况下,甚至有到岗不到一周就离岗的,而我院25名毕业生无一“外逃”,一直坚守岗位。
2.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企业高度认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在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回访时我们得知,所有企业领导无一例外的都对学院毕业生“能吃苦、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大加赞赏。连续三年带着300多个招聘计划而来的中铁四局人力资源部部长汪石洲这样评价我院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选择陕铁职院的毕业生,我们放心”。
3.通过突出吃苦奉献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较好的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学习工作中常当逃兵等心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有效提高了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的效果。从近三年来看,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奖学金获得率提高了15.3%。
(二)基本经验
1.吃苦奉献教育关键在于氛围营造。学院将铁路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努力营造校企文化融通的氛围,校园内伸手可及的铁路元素、随处可见的反映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宏伟的竣工建筑等施工现场图片,让学生在校园内到处体会铁路文化,理解铁路施工的艰苦。
2.吃苦奉献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出实招求实效,学院为此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吃苦奉献教育领导小组,年年出台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有效防止了吃苦教育口号化、一阵风等倾向的发生,努力做到吃苦教育在定位、定型上抓出特色和经验。
3.吃苦奉献教育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结合点。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吃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吃苦教育与实践劳动相合,要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4.吃苦奉献教育必须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牢牢把握两条主线:一是院领导、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学生这一主线;二是学管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这一主线。只有把握住这两条教育和实践主线,才能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工程。
努力创建 “平安和谐校园”
——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汇报材料
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强化校内日常安全卫生管理,为师生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到了安全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建校来,无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校园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以“少年宫”为载体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阳光读书工程首批示范学校”、“市中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市十佳学校”、“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安全工作先进学校”、“市特色运动队学校”和“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综合实践优秀实验基地”、“省英语教学特色学校”、“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应急示范点”等八十余项市级以上称号。
一、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
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做到 “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
1.认识到位
学校每学期初都要利用教师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1
安全教育理论和本校安全制度,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德育纲要》。特别是有关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位师生及学生家长。使他们明确安全工作目标和职责,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
2.组织到位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和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具体责任人;还聘请了交警队王海波科长为安全法制副校长、顾正然同志为安全法制辅导员,学校政教处、安全办、少先队、年级组齐抓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人人参与、全员管理的安全教育格局。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也要成立临时性安全小组,强化学生自管意识,使每位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安全员。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安全管理,校科室主任兼任年级组长,同时每天都有两名中层以上领导和18名教师值班,检查学校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3.制度到位
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全员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制度》、《门卫工作规定》、《学生放学护送制度》、《物品保管制度》、《安全十不准》、《文明班级评比条件》。注重校园里的安全小节,如校园内设施存在临时隐患的地方,学校就设置警示标志。
4.措拖到位
为了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采用不同措施加以预防和监
督。每学期初,重点学习《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和事故追究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科室、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别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在教师奖惩制度中规定凡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全员管理制度》,上放学、课间和中午有专门人员值班,包括卫生间都设立了学生自管岗。注重班级量化管理和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每学期评选出安全小卫士、文明班集体。
二.安全教育内容做到序列化
1、不论那种常见校园事故的预防,根本的措施在于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具体的做法是,一是按照《课程标准》,把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专题课,保证每周一课时的安全课。二是通过“安全月”、晨会、班会、放假前后学生会及团队活动,定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三是结合国家普法计划,聘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举办报告会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四是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五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2、为了使安全教育内容形成序列,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第一”的意识。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不同年级段的安全教育内容和要求。低年级重点了解简单的交通常识(如走路要靠右边走,红灯停、绿灯行等,了解
简单安全知识、请假制度等;中年级能够识别交通安全标志,了解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预防传染病的知识,熟记《交通安全公约》、《安全走路歌》等;高年级能够将安全知识编成文艺节目、手抄报,向同学们宣传安全常识,并自觉规范家长的不良安全行为。
3、倡导“乐中教、玩中学”理念,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争做交通小卫士”、“安全你我他”、“爱校园、守纪律、保安全”、等主题队会、安全知识竞赛等,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把安全知识融入学生活动课,学生在玩中就学会了安全常识;编排了安全教育文艺节目,组织学生观看,这些活动以歌舞、说唱等形式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受到了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安全知识手抄报、读书笔记评比,安全征文比赛等活动。红领巾小卫士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每年暑假和安监局组织安全演讲、绘画系列活动,2011年组织500名学生,到“万亩葵园”进行现场安全绘画活动,路途中从中体验和学习人民交警不畏艰辛、艰苦工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重视防范和处理突发事故工作;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举办大型反邪教图片展活动,受教育师生2000人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体系健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应急演练;2010年我校被授予“省级应急示范点”称号。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查体活动,每学期针对学生用眼不良行为,开展全校性爱眼护眼活动。
三、安全教育形式做到多样化
1、创设阵地性教育环境。
以“少年宫”为载体,建立了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体系;成立五大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在学校门口悬挂《安全十不准》,楼外悬挂《安全漫画》、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各班黑板报都要有安全教育内容,美术展上的安全漫画、手抄报都是学生自己亲手主办的;还建立了安全教育展室,组织学生观看,从中受到教育,时刻提醒师生注意安全。建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被评为“东营市教育系统优秀网站”;校园电视台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及时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播放,形成了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2、学生的安全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反复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建立了学生自管队伍,每天在校门口和楼道、厕所值班,校园文明礼貌、文明用语、文明举止风气浓厚。注重把小学生安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安全课、品德与社会课、班队会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十不准》等。积极开展“践行师德,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对教师满意率高,没有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整体功能,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开展家庭安全教育活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学校给家长讲《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交通安全公约》、《学生伤害事故处
理办法》,向家长讲清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家长课堂的开设,使家长懂得了更多安全教育知识,安全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4、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发挥安全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和交警队共同建设安全教育基地和安全教育大课堂,共同研究安全教育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措施,为学生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学生小交警”上岗,经过交通干警的讲解,学生们掌握了交通常识,不仅能自觉遵守交通削则,而且还能规范其他学生和家长的文明行为。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我校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组织完善,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但我们也深深知道,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师生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1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针对个别村庄往年不重视森防工作,导致一些病虫害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对村庄整体绿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从年初开始,全面加大对村庄绿化的树木、绿篱、草坪的监测力度,从中筛选出女贞、黄杨、樟树为主要监测树种;并及时预测白蜡蚧、龟蜡蚧等刺吸性害虫的初孵若虫发生期,抢在未形成蜡质保护层的有利时机(即若虫分散转移期),及时喷洒蚧杀性农药;加强对黄杨、红叶石楠、月季等蚜虫的防治工作;同时,还对樟巢螟、黄杨绢野螟的发生及时予以防治。对于下一阶段的杨树食叶害虫,在加强监测准确预报的基础上,力争治早、治小、治了,把舟蛾类暴发性食叶害虫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为全市森林资源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 抓住春夏之交做好整形修剪工作
整形修剪是已建村庄绿化管护中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树木、绿篱、草坪的景观价值需通过各种形状和姿态来体现,其生态价值要通过整形修剪来提高,生命价值也可通过更新复壮来延长,所有这些在整形修剪技术的应用下得以调整和完善。此外,绿化植物的病虫防治和良好生长态势,都离不开整形修剪措施的落实。因此,我们要从树木的生长习性入手,从整形修剪的目的出发,切实做好各类树木、绿篱、草坪的修剪工作,以充分发挥整形修剪的最大功用。
3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
要根据各村的特点,坚持保留原有乡土树、灌、草种,走自然发展的路子。在实际中,一些村庄存在砍大栽小、砍旧栽新的问题。村庄绿化不同于城镇绿化,应特别强调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需要出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应更多的强调保留原有树、灌、草,保留原有的乡土风情,保持村庄原生态风貌,减少开发建设和后期绿化养护管理成本。并且,除了认真落实村庄绿化的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等硬性指标,还要注重从考核指标体系上入手,正确引导村庄绿化建设的方向,让村庄绿化植物树灌草搭配更为合理。
4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建立村庄绿化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主抓村庄建设的部门很多,由于没有顺畅的协调机制,易出现以本部门要求为最高目标的情况。这导致了2个直接问题:一是镇村疲于应付,揣摩不透村庄建设的真正要求,以及实现目标到底要做哪些工作。二是各建设部门从本部门立场出发,建设局的同志要达到城镇园林景观效果,水利局的同志希望达到河、沟、塘整治的目标,交通局的同志希望路面硬质化等等。诸如此类,由于各部门的要求不一,直接制约了村庄整体建设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各部门标准之间的冲突。如某村庄的河塘整治工作中,根据水利部门整治目标要求一律清除水边的杂树,以达到一条线的美化效果。这就与林业部门的保留村庄原有绿化树木的整治目标发生了冲突。并且这样的建设效果要大打折扣的,雨季一到,坡地冲刷下河,河边沟壑纵横,惨不忍睹。
因此,在姜堰市的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做好协调,与涉及的镇、村进行详细对接,做到村庄绿化植物与房屋更为协调,让人、村庄、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5 坚持走本地特色创新路子,尽快出台并落实好村庄绿化养护标准
建设高水平的村庄绿化,首先要以村庄原有自然条件为依托,以保持村庄绿化的原生态为招牌,尽可能减少或是降低人工修饰的痕迹,成为姜堰市保持村庄绿化的一个特色。这样的村庄绿化更贴近群众,与城市纯人为绿化相比,不光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后期养护费用,也符合地方特色,保留了当地风土人情,达到了既绿化美化环境,又能恰到好处地彰显三农特色。
军乐阵阵,嘹亮雄壮;民乐声声,婉转悠扬。这不是专业乐团的演出,而是社区的军乐团、民乐团在排练。一招一式的《贵妃醉酒》尽显出“梅派”的雍容华贵;字正腔圆的《玉堂春》尽现“程派”深厚的底蕴。这不是京剧大师的汇演,而是乡村“文化大院”京剧票友的活动剪影。这些社区和乡村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向人们昭示,基层的文化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蓬勃繁荣地发展着,这也足以说明自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正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就对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做出了部署,党的十八大又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确定了创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流动图书馆、百姓大舞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各种文化场所设施都面向广大民众开放,以最大的努力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在政府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广大民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有了空前的热情,基层的文化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繁荣兴旺。随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农村的文化大院、文化礼堂,城市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已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些基础条件好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拥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百姓舞台、电影厅等文化场所,还为喜欢乐器、唱戏、舞蹈的人们设置了排练室,这些极具专业性的排练室深受爱好者们的欢迎,社区依势把他们组织起来,分门别类地组成了军乐队、民乐队、集体舞队、民族舞队、京剧团、评剧团等独立团体,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为冠名,为他们提供排练演出的场地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满足居民们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和文化娱乐的平台。过去,这些爱好者们只是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自娱自乐,既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也没有舞台把自己的才艺展示出来,而现在却不同了,他们有了社区的冠名,成了有组织的团队,社区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排练场所,还从市、区文化单位请来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使他们的技能都有了提高。由于有了社区的支持,加入这些团队的人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每周一次的“百姓大舞台”的演出,更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的爱好得到了支持,他们的才艺能够展示,这些成为他们倾力为群众演出的强大动力,而他们的精彩表演同样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由于有了“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些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惠及了周边的居民群众,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的飞速发展。文化设施的增加、文化活动的增多,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文化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文化惠民得到了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快速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文化成果,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既是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文化惠民的体现。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为创建文化强国打下牢固的基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让世界瞩目,是公认的文化大国。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虽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文化强国尚在创建中,而文化惠民却让广大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了。
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最受益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点在文化大院、文化礼堂、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就能得到证明和答案。就拿东北为例,我们都知道在东北地区因为气候的关系冬季较长,每年适合户外活动的只有5-10月这几个月,再赶上夏天的雨季,能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日子屈指可数,一到冬季天冷路滑,人们只能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或是打麻将,要想借本书都得坐车到市、区图书馆去借,文化娱乐活动更是无从谈起。而现在却不同了,村里的文化大院、社区的文化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在那里,百姓影院全天播放,排练室里唱戏跳舞、吹拉弹唱什么都有,就算不参与进去只看着也是一种乐趣,如果你喜欢安静,可以到图书室阅读、到电子阅览室去冲浪,还可以到书画室学习观赏,使广大群众走出家门就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基层的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不仅给百姓带来了欢声笑语,也使文化团队的表演技能有了提高,演出的节目中不乏精品,在文化活动中,许多基层表演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草根明星”。在文化活动中,许多基层涌现出的优秀节目被电视台录制在全国播放,从而更加激发了演创人员的热情,更多异彩纷呈的节目涌现,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贴近百姓生活,备受人们的欢迎,也使广大群众切实地感受到了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变化。
基层文化活动,不仅在城市搞得热火朝天,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同样搞得有声有色。农村的文化大院、文化礼堂,既丰富了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又把传统文化传承、主流价值观弘扬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及村民们文化传播、娱乐、休闲的平台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场所。他们不仅像城里的人那样跳广场舞、唱流行歌曲,更让他们钟爱的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戏、小曲、山歌等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流传已久的乡间文化,广大村民在这里既能得到最新的文化资讯,又可以欣赏到自己喜好的节目,兴致来了就到台上吼一吼、唱一唱,使生活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把群众喜欢的地方戏、小曲、山歌等乡间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为了把文化大院、文化礼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把民间的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同时,把民间的老艺人寻找组织起来,请他们表演和传授,并对一些濒于失传的节目进行发掘整理、传承,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使那些即将失传的戏曲、山歌等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农家文化大院、文化礼堂不仅吸引了村民们积极参与,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加入到文化大院里来,并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使一些古老的剧种、说唱后继有人。由此可见,基层文化活动只要植根于广大群众这片沃土中,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基层文化活动能有今日的蓬勃兴旺、繁荣发展,得力于文化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得力于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得力于各级文化部门的帮助和辅导。为了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文化硕果,中央一次次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增建和扩建文化设施,仅在2014年8月,中央财政就下拨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3.6亿元,用于支持地方改善公共文化的设施,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下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45亿元,用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电影公益放映、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等支出。从这些资金的投入,不难看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村屯、社区等基层,在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的同时,对基层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培训、辅导,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基层的文化队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了文化团体艺术展示水平的提高。在专业人员的耐心辅导和指导下,基层的文化活动无论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提高,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也使文化爱好者们受益匪浅。
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兴盛,凸显出文化建设的显著成果,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着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逐步完善,文化发展的步伐,正朝着我们确定的方向迈进。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推荐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01-1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05-24
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06-29
校园文化建设前言05-30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11-09
优秀校园文化建设11-2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