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东方明珠》语文教案
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东方明珠。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注意正音。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映出东方明珠的画面。
2、教师在配乐中叙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乐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
(2)画出遇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新词。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
(5)指导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背诵。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提醒注意。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映示东方明珠。
(1)指导看图,学习第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东方明珠的样子。指名说。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出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指名读。说说怎样的人才是“巨人”?点名读,集体评价。
(3)看图联想,学习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点名读。想象美丽的夜景。直到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们,看到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什么感叹?
(2)出示句子: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3)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3、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三、巩固
1、小导游介绍东方明珠。
2、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看到这美丽的东方明珠,他们会怎么说?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东方明珠》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第一个内容进行得还算顺利。(现在总算比前几天好些了。)指名读课文,不少小朋友读得还不错,不过还是有一小半的孩子读得不好。不过不要紧,学完了生字,回家做完亲子作业,再读读课文,相信明天再讲读课文时,应该好很多。
接着让孩子们标出小节,巡视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标对了。再请人说说,对一对,过去了。
然后我们一节一节地读读课文,再把每一节中的生字找出来,读读,第一个内容就算过去了。
学习本课生字,前一段时间是让孩子们自己看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再看课件演示,自己描红的。今天没有让孩子们看书,让他们猜猜这些字怎么写,书空出来给我看,接着我们再一起看课件描红,孩子们非常高兴,“耶,耶”地叫个不停。只有“方”字笔顺错了,集体纠正了。
只是没有时间写字了,只得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孩子们写字了。
反思:
这是这一段时间来上的第一节完整的课,能引导孩子读通课文,并指导书写好生字。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两条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写三点水, 认识“河”、“湖”、“海”这些含有三点水的字。
2.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 你们去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大海的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并未生活在海滨城市, 大海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无形之间拉大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而这样的说话设计, 潜移默化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能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韵文所创设的情境。
这节课, 老师就再带你们去海边走一走。看一看, 玩一玩!
二、精读感悟
(一) 学习第一组词语
1. 学习第一组词串。
(1) 出示沙滩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相机呈现:沙滩, 贝壳, 脚丫) ?
(2) 你能读好这组词语吗?自己练练。 (指名读) (3) 重点指导读好“贝壳”一词。
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到102页, 仔细观察书上的这片沙滩上的贝壳, 练习说话:
沙滩上的贝壳真漂亮啊, 有 () 的, 有 () 的, 有的像 () , 有的像 () ……
(4) 练习读好第一组词, 带着高兴的心情,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女声读, 男生读, 齐读) 。
(二) 学习第二组词语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 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边, 多舒服呀!听, 阵阵海风吹来, 瞧, 海鸥自由飞翔, 大海妈妈托起了无数的浪花宝宝, 正在追逐, 游戏呢 (播放海浪声、海鸥声) !
你有信心读好这组词语吗?呈现“海风、海鸥、浪花”, 同桌互读, 指名读, 齐读。
(三) 学习第三组词语
过渡: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大海妈妈可神奇啦, 她的肚子里珍藏着数不尽的宝贝, 想看看吗?
1. 出示图片:
这是珍珠, 你看到了 () 的珍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这是鱼虾, 这是海带, 小朋友在生活中吃过海带吗?
2. 整体呈现词语:珍珠、鱼虾、海带 (开火车读:单列, 双列, 齐读) 。
3. 你还知道大海妈妈的肚子里藏着些什么?那就让我们随着镜头做一次海底旅行吧!
4. 学生欣赏海底奇景。
5. 拓展词语:珊瑚紫菜夜光藻
带鱼鳕鱼金枪鱼乌贼蓝鲸大白鲨
(1) 指导读好生字:珊瑚, 紫菜, 夜光藻, 带, 鳕, 枪, 贼, 鲸, 鲨。
(2) 领读, 小老师领读, 齐读。
设计意图:海底生物种类繁多, 千姿百态。第三组词语为学生探寻海底世界的奥秘打开了一扇窗。利用文本的空白,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设计这样的词串, 且在形式上较课文有了一定变化 (两字词、两字词、三字词) , 增加了词汇, 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使识字教学悄然无痕, 趣味盎然。
(四) 学习第四组词语
过渡:时间不早了, 太阳要落山了, 渔民伯伯驾着渔船回家了。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渔船的家是哪儿吗?多么温暖的家呀, 谁能读好它。
三、整体整合, 诵读课文
1.多美的大海呀, 海滩上……海面上……海底下……海港里…… (引读)
2.能不能把这篇韵文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配乐朗读, 捧起书来读)
3.去掉注音, 朗读全文, 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四、指导生字
出示“沙”、“浪”、“渔”, 找找规律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含有三点水的偏旁) 。
2.补充含有三点水的字“河”、“江”、“湖”。拍节奏记住这些含三点水的字。
水—加工—成江
水—加可—成河
水—加胡—成湖
水—加每—成海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口令配上节拍进行游戏。给同一偏旁三点水加“零件”组成一个新字, 再组一个三字词语, 按照一定的节奏吟诵, 学生对这类字的音、形、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游戏中识字, 初试行口令记生字, 让学生也来“附庸风雅”。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的起点极力拉近, 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情上, 把教学的终点无限推远, 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础上, 那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3.你还认识哪些含有三点水的字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
4.根据板书引读:“水加×成×”。
5.区分“鱼”和“渔”的不同用法。鱼:上为头, “田”为鱼身体, “一”可想象为水面, 鱼头鱼身正跃出水面。渔:捕鱼。小字谜:水中捕鱼, 打渔为生。
6.选字填空:
我会填:金 () , () 船, () 夫, () 群。
7.拓展“渔”组成的词语。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渔”的好朋友可多啦。捕鱼的船叫———“渔船”, 捕鱼的人叫———“渔夫”、“渔民”、“渔翁”, 靠捕鱼为生的村子叫———“渔村”, 捕鱼用的网叫———“渔网”, 捕鱼时唱的歌叫———“渔歌”, 捕鱼船上点的火叫———“渔火” (呈现词语, 引读) 。
五、小结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完成活动手册。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球,一块棉布,一个斜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吗?(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做什么的?你们想不想成为科学家?
板书课题: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大胆的想象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
2、设计绘图,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
3、上台解说,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好处。
4、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工程师。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们大胆想象,但在上台解说是出现害羞,胆怯。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还是成功解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同学们,快来,快来。
2.教师带同学们观看课件,同学们讨论。
A.工程师(老师扮):同学们好!(老师好)我要考考同学们,工程师是什么工作的呢?
B.教师指导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说说工程师是做什么的。(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先加以小结)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所见所想说出来吗?
教学意图: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联想,唤起同学们以往的生活积累。
二、尝试活动,老师布置作业,给同学们一周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未来家园。
A.老师帮助能力差的同学们共同制作。
B.对制作好的同学们进行再引导再创作使画面更丰富。
己的作品讲给同伴听。
2.同学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参与指导,并有意识的指导个别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
3.教师带领同学依次参观作品。
四、伴随“我是小工程师”歌声本次活动结束。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说出于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
2、小组合作做比较“水”的多少的试验,初步的感知试验的必要性,在试验中明白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
教学准备:三种量杯、水、抹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
1、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教室,提问: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认识实验室,选择物品进行试验。
教师选择好测量水的多少的三种量杯,把学生分组带到试验台上,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3、教师讲解实验物品的注意的事项,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试验完指一名学汇报。
三、小结内容:上好科学课,是需要试验来证明的,今天我们参观的科学室、实验室都是为了我们上好科学课而准备的。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鲜艳的色彩、诱人的飘香、悦耳的旋律,这些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感觉到的?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探究
1、认识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出示下面物体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探究观察
师:我们把眼睛称为视觉器官。活动二:分组实验——闻气味
师:下面我们开展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瓶盖,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闻气味的方法。(示范闻气味)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鼻子的伤害。
生闻气味
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鼻子
师:我们把鼻子称为嗅觉器官。活动三: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
生:尝到甜味。师: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舌头
师: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活动四: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手 生:皮肤。
师: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课件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好听,耳朵听到的。师: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教学小结
师:我们人有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眼睛称为视觉器官,鼻子称为嗅觉器官,耳朵称为听觉器官,舌头称为味觉器官,皮肤称为知觉器官。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感官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2、知道一些事物可以用感官来判断。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的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活动一:认识耳朵为什么能产生听觉
师:出示耳朵解剖模型结合课件图,介绍耳朵的结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师:鼓膜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结构)(学生做鼓膜振动模拟实验)师:播放鼓膜振动模拟视频。生:薄膜随喂喂的声音而振动。
师:鼓膜就是一个感受器。正因为有了这个感受器,所以我们的耳朵才能够感觉到声音。
活动二:认识其他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原因
师:依次出示其他感觉器官图,学生找出各自的感受器。生找出感受器 小结:
师:刚才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结构。如鼓膜是听觉感受器、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就是嗅觉感受器、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痛觉神经末梢和冷觉小体等是知觉感受器。所以我们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事物。
活动三如何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师:刚才我们的研究表明:感觉器官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各种感觉器官可能会出现哪些毛病呢?出现了毛病,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呢?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不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下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不能直视光线过强的发光体;、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与书本一尺的距离;、不能过久的接触视屏(电脑、电视),做到劳逸结合 师保护耳朵的方法:
防噪声、防进水、防揪打、不挖耳。。。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
三、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 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准备: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指名来讲故事。
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指名来回答)
二、习新知
教师讲解: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三、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②掌握叶形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讨论中,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②研讨书签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③在创作表示中,提高审美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秋天的落叶自然现象发生兴趣,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教学要点: 了解树叶变黄的过程,通过收集,观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落叶图”。
创设问题: ①这是哪个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②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
3、渗透科学知识,解释叶子变黄,变红和落下来的原因。
(二)、探究活动。(把收集的树叶进行排序,把变黄的过程贴在白纸上)。落叶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同学作品,在欣赏讨论中研讨贴的对不对。、发明表示。(设计制作书签)
作业:设计一枚实用的、美观的叶形书签,图案要适合外形。
2、同学分组制作书签。(播放音乐)
教师辅导同学完成。
四、小结课堂。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
1、区分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物。
2、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人造物。
3、交流更多的用自然物搭建人造物的事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自然和野外娱乐场景的不同的。出示游乐场游玩图片,交流游玩的心情与体会。
提问:游乐场哪些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如:滑梯、摩天轮、各种玩具,建筑。在野外你看到的景物与游乐场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自然景物。揭示自然物与人工物的概念
自然物: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如:山脉、河流、树木、等。人工物:是人类开采、创造,运用自然界中的物质。找一找,区分自然物与人工物。
1、看书33页,找一找,说一说。
2、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四、动手搭建一自然物
1、小组合作完成。
2、上台交流展示。
3、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然物,人工物,说来说你都知道有哪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看看图片,说说你都在哪见过这些物品,它们可以干什么?、初步了解自然物与人工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树木:可以净化我们的空气,美化我们的环境。也可搭建房屋、制作桌椅等。羊毛;制作毛线、毛衣、衣服等 铁矿石: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举实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看图片了解还有哪些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产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用书。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自然物与人工物结合的产物,这都要感谢我们的社会,社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便捷。以后你们长大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学生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小组探究法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已经将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组,并让每组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过渡:我们之前已经让大家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了,现在请每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各自收集的结果,我们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衣的变迁
第一组学生展示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后的服饰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提问:那么,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从款式到颜色有什么特点呢?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以前的生活水平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的提高,这都表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布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当时20世纪5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为保证人人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对紧俏物资采用发票证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二、食的变迁
【过渡】“民以食为天”,“吃”的变化也很大。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后,教师继续提问: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第二课时
一、住的变迁
【过渡】人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二、行的变迁
【过渡】安居才能乐业,人们穿的好,吃的好,住的更好,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生活也就更加有滋有味了。闲暇之日呼朋唤友出去走走。节假日你们外出时,都乘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现代生活的交通工具,之后请第四组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改革开放前的交通工具图片。通过对比,学生直观感受交通工具的变化。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城市交通堵塞的图片,请学生为改善交通出谋划策。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开辟新的公交线路、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提升市民素质等等。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健康生活,并且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团结。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自制轮胎车。[教学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学生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同学们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同学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学生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学生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尽情发言。
引导学生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学生发言。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学生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学生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3、教师小结。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学习新的笔画。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构想:
本课主要从“五个一”人手。“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过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五颗星的含义是什么?升国旗的时候小朋友们怎么做?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看一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特点。“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国旗的尊敬、热爱。“做一做”:两人一组合作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动口又动手,使学生对国旗的外形、颜色、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唱一唱”:学生挥舞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高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把学生对国旗的热爱之情自然地融入到歌声之中。“五个一”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宽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周一升旗仪式的场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平时的体验发言。)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的庄严的仪式。板书课题:升国旗。(指导读准字音:升。)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怎样的吗?在升国旗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读几遍难读的词语、句子。
2.检查读音。读词语卡片,进行正音练习。
3.结合句子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指名分读句子。
4.打乱生字卡片,抽认读。组成词语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
(2)指名读句子。
(3)揭示“五星红旗”。
2、学习第二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什么?
(2)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3)指名读句子。
3、学习第三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2)问:“您”指什么?这儿用“您”,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四、教学生字“升、我、们”。
1.(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字。)指名读。
2.学习新笔画“l”(斜钩)。(多媒体课件演示书写过程。)
3.识记生字字形。(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升、我、们”3字的书写过程。)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些生字的?(讨论交流。)
4.学生依次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练习描红和仿影。
妈送“我”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我”把它养在笼子里,可是小鸟不吃不喝。经过内心的斗争,“我”决心放小鸟回家。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
教法学法:朗读 想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白肚皮黑皮袄,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晚忙不停,捉了虫子喂宝宝。”(打一种鸟。)猜出了吗?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的故事里的小朋友也是个爱鸟的小朋友。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二、探究学习
(一)初读课文
1、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看你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小熊还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
出示:姑妈绿色 嘴巴 羽毛笼子 着急 叫唤焦急 决心 谁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
羽闪 非常定找决 拍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写字指导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这只小鸟非常可爱。昨天让小朋友们回去画小鸟取出在小组中交流。
(2)哪些小朋友愿意在班级给大家展示一下?愿意展示的小朋友把画贴在黑板上。
(3)这真是只可爱的小鸟。谁能将小鸟的可爱读出来吗?一生读,其他生一起读。
(4)老师一边说“于是我把它放进笼子里”一边画鸟笼。“我给他食吃,给他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可把我急坏了”
(5)这是谁的小鸟?你不着急吗?请你来读。
(6)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了?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小节。
(2)小朋友们听鸟叫。一只鸟,两只鸟。你们听到了什么?(随机放上大鸟的画)
(3)这时候小鸟会说些
(4)大鸟会说些什么?
(5)小朋友会想些什么?
(6)我想请你们找你们的好朋友,组成三人小组,商量一下,谁当小鸟,当鸟妈妈,谁当小朋友,看哪个好朋友小组合作好,很快就能分配好角色,看谁把刚才小朋友们想象的话都用上。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边说“我打开笼子,小鸟飞向蓝天,飞向大自然”边取出小鸟,放飞小鸟。
(2)小朋友,这时小鸟又会说些什么?小朋友还会说些什么?
(3)多么美好的一幕呀,人和动物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愿意读最后一节的小朋友一起捧起书,齐读。
三、拓展延伸,保护小鸟。
1、小鸟回到了大自然会干些什么呢?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指名回答。
2、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3、练习:说一说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 ”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 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 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 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 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 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 出示 :)
生:( 观察归类) 左高右低的字有“ 恍”,左低右高的字有“ 姥、 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 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 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 师边讲解边范写, 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 兹”的第一笔“ 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 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 位很关键 ,它决定着 整个字在 田字格中 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 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 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 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 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 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 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 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 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 “ 胸有成竹 ”,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 。 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 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 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 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 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 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 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 位置意识”。 所谓“ 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 有了“ 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 格 ”是外围界限 ,而“ 局 ”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 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 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 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 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 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 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 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 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 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 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 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 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 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 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 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 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 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 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 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 趣”的培养。 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 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 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 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 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 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 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 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指出 :“ 激发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 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 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 写字之星”“ 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 “ 同位之间交换作业 ,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 。 ”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 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 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 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 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 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 教师在学生临写时, 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 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 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 笔画不能粘连”“ 左右开张”“ 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教材分析:
《怀素写字》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所写的人物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和尚——怀素。主要写怀素刻苦练习成为有名的书法家的事。从中学习他是如何写字的及怀素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根据字义,灵活地运用本课生字进行组词,说话。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
2、欣赏评价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以鼓励、欣赏为主,这样不仅使学生心理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想表达,想展示的强烈欲望,教师及时为学生搭建起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交流、合作,不仅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尊重,还使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投影插图。
(1)小朋友,图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板书:写字)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古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他的穿着)
(2)你知道他是谁?(学生回答,板书:怀素)
2、简单介绍怀素。
怀素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善写草书,有草书《四十二章经》、《千字文》流传于世。他的字飘洒自如,对后人影响很大。
huái sù xiě zì
3、揭示新课:怀 素 写 字。(注意正音:素、字,声母都是平舌音)
二、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看课文听录音朗读,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2、刚才,小朋友听得都很认真,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朗读两遍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小朋友注意听,评议。(2)出示有关词语,指导读准音。
(3)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怀素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写 字 古 先 日 书 长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并分别给它们找朋友。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学生书写。
字:上小下大。竖钩在竖中线,最后一横较长。
古:上大下小,起笔横稍长,第二笔竖从竖中线起笔,稍向左斜,部件“口”写得扁宽些。
先:上下结构。第三笔竖下不出头,下是“儿”。日:字形略长。第三笔横要居中,与右边笔画宜相近不相接。长: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竖提。书:独体字。第一笔是横折,末笔写点。
4、老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2)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这一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怀素是怎样写字的呢?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怀素写字态度怎样?“非常认真”。还可以怎么说?(3)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怀素写字分为哪三步?
这三个步骤能颠倒吗?课文中用什么词语表示怀素写字的先后顺序?(先„„再„„)
(4)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怀素写字_____,他总是先_____,再_____。这样,怀素的字_____。②学生一边复述怀素认真写字的情形,一边演示。
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怀素练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①朗读“写呀写呀”与“写呀”,比较体会写字时间之长。
②“日子一长”,到底有多长?一天能将木板写穿吗?一个月?一年?两年?„„可见怀素将木板写穿,该写多少字呀,要花多少时间呀!“竟”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读?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2)“有名”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这是什么时候的怀素?他在干
1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未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二、联系画面,整体感知
1.结合课件画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随机出示:课文四组词串。
3.借助拼音,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练读,正音。(逐个词儿读,词串连起来读。)
[借助画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词串模块,使抽象的词儿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认读,深入感悟
1.让学生思考。
(1)春天的风吹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样的吗?点击“春雨”处,让学生们体会春雨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3)出示“春天春风春雨”
谁来读好这一行词?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觉到了春风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又好像看到细细的春雨正在绵绵地下着,万物都在迅速地生长。)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指名读,师点拨,注意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
2.师:春天的柳树、小草、嫩芽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经跟他们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了他们,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个滚,有的小朋友还和他们说说话呢!
(1)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学生介绍时伺机逐个点击“柳树、小苹、嫩芽”,多媒体展现春天柳叶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镜头。
(2)小朋友这么喜欢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读好它们的名字吗?
(3)击出“柳树小草嫩芽”一行词语。
指名读,师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柳条垂在河面上,风儿一吹,河水漾起了层层波纹……你们呢?
3.(1)点击“布谷鸟”,展现布谷鸟在田间边飞边鸣的镜头,同时讲述布谷鸟的传说。再逐个点击燕子飞行、蜜蜂采蜜的画面。
师画外音:燕子、布谷给我们带来了春的喜讯,连小蜜蜂也嗡嗡地赶来,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一派热闹的景象。
(2)谁来招呼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3)春天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动物这一模块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加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4.(1)小蜜蜂为什么这么高兴?(点击蜜蜂在花丛中飞行采蜜的特写近镜头)
(2)让我们做个深呼吸,扇动翅膀,跟着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录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随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挥动着双手学着蜜蜂在教室内自由跑动,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达到了做课间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击“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体画面。)
(4)点击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记忆积累
师: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诉小朋友: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课文中的这些词儿连起来读就像一首小诗、赶快读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
1.练习朗读
(1)自己练读。
(2)把春天的美读给小组里其他同学听。
(3)交流:怎样读得美?教给方法(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2.学习背诵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还应该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有本事把这些词儿都记下来。
(1)小组交流,讨论最佳记忆方法。
(2)大组汇报交流。(a、词串记忆法,如“春——”“——花”;b、归类记忆法;c、画面记忆法等)
[记忆法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记忆能力的,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只有让他们领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识偏旁,学习生字
1.认识木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书“木”,知道他的名字吗?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带“木”的?(树、杏、梨)
它们为什么都有个“木”?以前学过带“木”的字吗?
[把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学习,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写“树、杏、梨”
(1)比较三个带“木”的字有何异同?(位置不同,形体也发生变化。)
(2)同桌说说这三个字中你会写了哪个?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家听。
2、诵读词语。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课件
2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得季节。
4、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
5、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42个生字,认会61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
4、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除《语文园地》一是3课时,其余都是2课时。
单元导语: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谁会写“秋天”两个字?(指名上黑板写)指导扩词:()的秋天。多媒体展示一组秋景图。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第一单元围绕的主题就是“多彩的秋天”。
识字
1教学目标分析:
《识字1》是关于三组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也了解一下描写秋天的词语。
学情分析:
本课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出秋天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出秋天的美感。
教学准备:、收集秋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自由读,读后说说你的发现?
朗读要求: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过渡:文中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咱们快来读一读吧!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分清前后鼻音,开火车认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组试读,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看,猜词语,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1)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猜,图片表达的内容和哪个词的意思相同?
(2)结合图片理解最难的两个成语。
层林尽染:画面上的树林像被水彩染过一样。
叠翠流金:山林一片翠绿,一片金黄。
5、多种形式读。读要求:开火车,读正确、流利;美读,要求读的有感情;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自己的结构,说说。
2、教师范写,写的时候学生注意什么?
3、练习写字。
五、积累词语
1、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2、补充。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课件
3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是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要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数得清吗?
三、初读课文。
1、学生照拼音自读古诗。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书后生字)
2、齐读生字。
3、教师带领学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再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顺序默写。
()去()()里,烟村()()家,亭台()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启发想象,指导背诵
1、听配乐朗读,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样?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
2、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四、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借助范写指导写法。
2、说说笔画数。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具体题型
课时安排
汉语拼音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4课时
2.音节的分类;标调规则
3、音节的分与合;拼写规则
4、看图写音节;补充音节
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8课时
2、生字扩词
3、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
4、多音字组词
句子
1、乱词成句
3课时
2、把句子补充完整;仿写句子
3、简单的写话练习
阅读
1、按课文内容填空
4课时
2、课外短文阅读训练
单元练习
结合单元练习中的有关题型进行复习
3课时
综合综合测试、总结、反思、补漏、强化
教学内容:《认一认2》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读准这1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这16个生字的字形。
教学准备:、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一、导入
老师要带认识几位新朋友,高兴吗?
二、学习新知
.教学“犬”:看,谁在迎接我们呀?
谁来与它打声招呼,老师告诉你们,小狗还有个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领读,指读,齐读。
2.教学“羊”
在绿绿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
指名读—齐读
3.教学“鹿”
绿绿的草地上,还有谁呀?出示:鹿,你怎么会念这个字的?让学生拼读。
开火车读
4.教学“虫”
小朋友,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草丛里与我们捉迷藏呢?出示:虫
小朋友,想想看,小虫子还喜欢呆在哪儿呀?
5.教学:贝、鱼、龟
哟,小朋友,这儿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呢,难怪小鹿不愿离去,它在看谁呀?你看到了吗?
相机出示:贝
鱼:你看,它摇着尾巴正在向小朋友问好呢,它是“鱼”。
龟:你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吗?
6.哎,仔细听,空中传来了谁清脆的叫声?
出示:鸟,领读,指读,开火车读。
三、我的十分钟:
.小朋友,我们在动物乐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犬、羊、鹿、虫、贝、鱼、龟、鸟,你喜欢它们吗?让我们再响亮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这些活泼可爱的新朋友,来到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让我们翻到25页,与它们见面。小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3.这些小动物可淘气啦,它们躲在动物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出他们来吗?老师读字音,学生找卡片。评价
4.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面对着我们,你还能正确地喊出它的名字吗?
5.看来,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都记在心里了,我想与小朋友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四、请小朋友与小动物说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丝麻毛皮竹禾米谷”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一、识字指导
.老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老师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毛、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头发、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发用“毛”练习组词。(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指名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4、理解“禾”、“米”。指导看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禾”是指农作物。有一种禾苗长成熟后,收割、晒干、脱壳,就是米。随机出示“米”,引导学生用“米”字组词。
5、理解“谷”。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谷”也是一种农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茎可以喂牲口。
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6.教学“竹”。
出示“竹”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竹子各部分的名称。
对照挂图,你有好方法来记“竹”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笔画,突出“竹”字的象形之处。
二、我的十分钟:
.四人小组活动
(1)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互相抽读生字卡片,互相纠正。
(3)组内竞赛速读。
2.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3.快速抽读生字,开火车读。
4.给生字找朋友,既可以想想在哪里见过它,也可以想想平时如何用它。
板书设计:
认一认2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丝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凉爽”、“甘甜”、“面庞”等词句的意思。
4. 通过读文,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变化,体验寻找秋天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 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在朗读中体验寻找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小朋友爱交朋友吗?今天,有一个漂亮的姐姐来了,和她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
秋姑娘图片
2. 你知道她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秋姑娘,指名读。正音:“娘”是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niánɡ,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秋姑娘。(课件出示)
qiū ɡū niánɡ
秋 姑 娘
3. 咦,秋姑娘哪儿去了?哦,她和小朋友捉迷藏呢,藏哪儿了?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到课文里找找吧。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语言,色彩缤纷的画面,让学生对漂亮的秋姑娘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对课文的学习也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哦!
2.检查生词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1)小朋友们,课文里有一些生词宝宝,你们能读好它们吗?(加拼音)(课件出示)
清香 凉爽 小虫
甘甜 美丽 脸庞
来了 月亮 风儿 地方
①自由读。
②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教师相机正音:“清”是后鼻音;“爽”、“虫”是翘舌音;“了”、“儿”、“亮”、“方”是轻声。(不同颜色标注)
③生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看,这些词语写得多美呀,你会读吗?(课件出示)
凉爽的风儿 桂花的清香 甘甜的果实 小虫的歌唱
圆圆的月亮 美丽的脸庞 火红的枫叶 漂亮的衣裳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的”读得轻一些。
②指名读、齐读。
过渡:词语读准了,我们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设计意图:多层次、有重点的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使学生对词语字音的掌握更加牢固,为课文朗读打下基础。】
3. 认识标点,读通课文。
(1)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逗号,表示一句话没有说完,但是要稍微停顿一下;一个是句号,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看到句号,就知道是一句话。
出示课文,数一数句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句号呀?(三句)
(2)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问号,当你不明白一件事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别人。一个问号也表示一句话。
现在,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四句)
过渡:下面,让我们借助拼音来一句一句地把课文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3)指名逐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寻找秋天
(一)学习第一句
1. 秋姑娘明明是来和小朋友交朋友的,可是她却不见了。(课件出示)
秋姑娘来了,她藏哪儿了?
2. 谁来问一问?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过渡:其实,秋姑娘就藏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手、用鼻子、用嘴巴、用耳朵去寻找吧!
(二)学习第二句
1. 自由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
抱抱凉爽的风儿,
闻闻桂花的清香,
尝尝甘甜的果实,
听听小虫的歌唱。
2. 你找到秋姑娘了吗?她藏哪儿了?
3.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藏在风中。
①播放秋风吹拂的画面(配乐),教师语言渲染:阵阵风儿吹来,秋姑娘忙着给树木
穿上金黄的裙子。看,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
②不知不觉,风儿吹向我们,你感觉怎样?指导读好“凉爽”。
③原来,秋姑娘就藏在凉爽的风中,让我们伸出小手抱抱风儿吧!加上动作读好第一行。
(2)藏在桂花中。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花?见过吗?说说桂花的特点。(课件出示)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清香的桂花中,让我们用鼻子闻闻她的清香吧!指导读好第二行。
(3)藏在果园中。
①你知道这是哪里?(课件出示果园图片)猜猜这又红又大的苹果口感怎样?指导读好“甘甜”。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丰收的果园中,让我们尝尝这甘甜的果实吧!指导读好第三行。
(4)藏在草丛中。
①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课件出示草丛的图片,播放小虫的叫声)好听吗?哦,是小虫在放声歌唱。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了茂盛的草丛中,让我们认真听听小虫那快乐的歌唱吧!指导读好第四行。
4. 让我们用手、用鼻子、用嘴巴、用耳朵去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吧!(课件出示四张图片)
四张图片
抱抱 ,闻闻 ,尝尝 ,听听 。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过渡:你还从哪里找到了秋姑娘?
(三)学习第三句
1. 指名读第三句。(课件出示)
圆圆的月亮,
是她美丽的脸庞,
火红的枫叶,
是她漂亮的衣裳。
2. 学生用“___________ ,是她___________ ”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说一说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
3. 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四)学习第四句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秋姑娘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看,她还会藏到哪里呢?
1. 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图片:菊花、稻穗儿、玉米、高粱、向日葵、葡萄……
学生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说一说
秋姑娘还会藏到 。
2. 是啊,只要我们睁大双眼,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秋姑娘的足迹!所以课文中写到
--(课件出示)
秋姑娘来了,她走遍每一个地方。
3.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感知,细微深入的课件演示和引导,调动学生手、鼻、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表达中体验寻找秋姑娘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 总结:小朋友,秋姑娘来了,给我们带来了诱人的食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如此美丽!让我们感谢秋秋姑娘,记住秋姑娘!
教师配乐朗读。
2.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当堂练习
1.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课件出示)
了 风 虫 月 方
2. 指导书写“风”。
(1)给“风”找朋友。
(2)认识新笔画--横斜钩。
(3)出示笔顺,学生书空。
(4)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写好它。
(5)教师边范写边强调注意点。
(6)学生描红、临写一遍。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7)展示,指出不足并纠偏。
3. 按以上方法指导书写“了”、“虫”、“月”、“方”。
4.打开《习字册》,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对于每个生字都应该细致分析讲解,并结合教师的范写,使学生的书写指导扎实有效,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完成《我探究我快乐》第五课。
板书设计:
5 秋姑娘
了 风 虫 月 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东方明珠》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春笋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1-23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07-2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bpmf》09-08
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10-19
苏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案11-26
人有两个宝 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07-16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教案07-09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06-24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11-14
2024最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