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转化责任书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邪教转化责任书(精选7篇)

邪教转化责任书 篇1

计划与措施

一、定期组织转化邪教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邪教的危害,倡导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二、每季度由帮教小组与转化人员谈话一次,掌握了解邪教人员的思想动态情况。建立《邪教人员帮扶档案》。

三、每年春秋两次组成工作组对全镇进行清理排查,严厉打击邪教活动和邪教人员,阻击境内外邪教的渗透,为在册邪教人员改好营造良好的环境。

邪教转化责任书 篇2

一、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梁漱溟说, “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 都有它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 都是从他的一种心理学的一种看法, 而建立起来。”[1]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由对天地的敬畏, 发展成为人的此生与这个世界相联系的道德责任, 以宇宙自然的生存为根本出发点, 去爱人, 从而建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张载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更是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儒家看来, 要实现人的社会责任首先从自我做起, 所以有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更重要的是, 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实现始终是试图通过对政治的参与来作为其主要手段。孔子一生周游列国, 也意在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 (《论语·学而》) 。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 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儒家的思想修为, 是希望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马克斯·韦伯曾把伦理划分为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 从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看, 它的价值根据不仅仅在于责任主体的意图, 还在于责任客体的结果。那么儒家伦理应当是信念与责任并重的一种责任伦理。实际上, 由于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似乎不易明确的划分出责任的主体和客体, 是一种强调个体的个体与整体的互动。儒家思想是一种经世思想, 它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地重视实现的手段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结果。“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并不是说一种逃避, 而是说“君子”要权衡时势, 做出相应对策, 但是内心始终要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

二、儒家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要表达形式是以“天下为己任”

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以仁为本、礼乐教化入世精神, 同时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尽管在古代地理学认知范式下, 有“华夷之辩”的局限认识, 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思想始终是在以实现天下归仁的大同盛世为目标的王道政治思想中的着力表达。

《礼记·礼运》里说,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这种思想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 要达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 就必须把它作为其追求心灵至善的“绝对命令”, 担负起对天下的责任和义务。孔子说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 李泽厚认为这是“知天命”是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 “不怨天不尤人”, 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行程中, 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知天命”意在这种承担和建立的完成, 即一已对“命运”的彻底把握。[2]君子这种必须时刻铭记的责任意识在孟子那里就是“穷则独善其身, 达兼善天下”。其实在古老的传说中, 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因子早已存在, 诸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神话里, 就已有了“为天下”、“悲苍生”种子。从“哀民生之多艰”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无一不是这种历经磨难而又百折不回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三、儒家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转化

(一)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为传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客体空间

我国当代社会中,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社会责任意识与法律和政治紧密结合, 当然这种结合是建立在公民自身的道德素质之上的, 现代公民是法制国家的价值主体, 它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再仅仅表现于对人的关注, 而且在于人文的、自然的各种环境, 不仅表现出对自己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感, 还关注全球整个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 实行法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下, 社会责任意识的主体范围极大的扩展,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责任的主体仅仅限于“学而优则仕”的“君子”和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自觉意识的仁人志士, 那么在现代社会, 社会责任的主体应当是现代社会的每个公民。

(二) 现代民主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共性

传统的社会中, 儒家的社会责任的社会参与范围和方式都极其有限, 而在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制的条件下, 公民对社会责任的担负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性的公共生活中, 还表现于国家性的政治生活和非政治性的公共生活中, 在表现方式上, 体现为公民参与公共讨论, 社会公德,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组织各种环境保护活动, 参与以追求公共社会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三) 法制化契约化的社会使传统社会责任观具有了权责统一性

传统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念里, 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社会和国家这一整体, 作为责任主体的个人没有拥有更多选择权的自由, 而且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所得到的任何结果, 责任主体都只能无条件地接受, 更谈不上担负社会责任者有何种权利。如果说对社会的责任是一种“义”的话, 所谓权利即是与“义”相对应的“利”。在儒家思想观念里, 是“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 在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中根本没有“利”的观念, 更遑论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了。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 只有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的社会, 才能符合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使传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主体客体上分立以及责权的统一性上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民主意识规范了责任主体利益的实现, 除了强调个体对社会整体责任之外, 也凸显了个体也是权利和利益的主体。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 P.195

[2]李泽厚, 论语今读, [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P53。

以爱与责任转化“后进生” 篇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的严厉和严格的要求相结合。”一个好老师就像一盏明灯温暖着孩子的心灵,照亮着孩子前进的道路。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以爱施教,用爱去培育孩子的成长。我长期工作在普通中学,接触了大量的所谓“后进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以爱为本,凭着责任意识去做细致的工作,不只盯着学生成绩,更关心他们生活的冷暖,注意以人性化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往往是最成功的。

有一年,我教的班級中有一个叫李光辉的学生。上课时,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第一学期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叔叔,通过他叔叔的情况说明,我才知道,原来他的家庭背景很特殊:他的父亲前两年因车祸失去生命,他的母亲受到沉重打击,精神恍惚,不能自理。年纪小小,正是需要父母疼爱之时。无奈之下,家庭情况并不宽裕的叔叔暂时收养了他。在同龄人巨大的社会反差下,小小年纪的他,心中内心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仇视。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定要改变他!随后,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一些乒乓名将和一些乒坛趣闻,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我还许诺介绍他加入我校的乒乓球社团。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在纪律和学习方面的表现并无多大改进。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看病、买药、送他回家……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语文数学双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以上,英语也赶上来了,基本上及格了。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后来,我继续加大攻势,协调任课老师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排班干部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身上发生了巨变:早读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看着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社区反邪教责任书 篇4

一、高度重视,认真履责。要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和有害气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各中学、中心学校与基层学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保证书,逐级分解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原习练人员要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保证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实现“三零”(零进京、零聚集、零插播)和“四个不发生”(不发生邪教重大反宣案件、不发生邪教插手群体性事件、不发生邪教“维权”事件、不发生邪教人员自杀自残等极端事件)工作目标。

三、精细管控,精准打击。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掌握工作主动权,有效遏制邪教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敏感期防范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邪教人员的管控工作,确保“”、“4.25”“7.22”等敏感期的稳定。

四、深入开展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整体仗活动。对人员相对集中或重点人员思想相对不够稳定的要按照市、区防范办的工作要求,适时举办法制教育培训班,使辖区内反复人数和不稳定人数控制在6%以下。

五、深入开展“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将警示教育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六五”普法宣传、科普教育等规划中,建立固定阵地,开展宣讲、展览等制度化警示教育,师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六、扎实开展无邪教学校创建工作。对创建达标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实现20XX年底辖区98%以上学校达到无新增邪教人员和无邪教活动的工作目标,

七、按照区委防范办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国家级反邪教网站—凯风网撰稿工作,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

八、确保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机构健全,人员经费保障到位,工作制度完善。

如不能实现上述责任目标,依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责任人:

签字日期:

校长:

邪教转化责任书 篇5

为了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县、乡各级处理法轮功及邪教问题的工作布署,全面落实政治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乡各校政治稳定,特制定《大庙乡2005处理法轮功及其它邪教工作政治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政治责任落实到位。各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本

校法轮功及其它邪教问题负总责,列入工作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半年研究一次工作,对重大问题、重大行动亲自抓。

2、“四个纳入”落实到位。各校坚持把处理法轮功及其它邪教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教学管理、纳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各校“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教育转化落实到位。建立学校、家庭帮教工作机制,对一般练习者进行帮教转化,转化率达到100以上,巩固率高于90以上,反复率低于10。

4、防范管控落实到位。狠抓防范管控措施的落实,实行“四个为零”的工作目标。

5、深挖打击落实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深挖打击,依法处理成效显著。

6、宣传揭露落实到位。精心组织好各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和重点揭露工作,打击其要害,教育学生,警醒家长,增强广大师生同邪教斗争的责任感、参入感,全面提高广大师生识别抵制邪教的能力。

二、工作要求

1、切实抓好防范管控工作。各校党支部要充分发挥职能,组织师生成立联防队,在敏感时期加强教育、督查,做好本校防范控制作用。广泛发动师生检举揭发法轮功及其它邪教分子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了、管得住、及时打击处理。

2、继续抓好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揭露李洪志及其法轮功危害社会、残害生命、祸国殃民的邪教本质,全面完成各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反邪教、崇尚科学的良好育人氛围

3、加强信息沟通报告制度。认真落实重要时段24小时值班制度和敏感期定时报告制度,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搜集上报有关法轮功及其它邪教组织活动的各项情报信息,重大情况不隐瞒、不漏报、不迟到、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制敌与先”。

三、责任落实

1、学校学生或学生家长参与各种邪教活动学校不及时制止上报的,对其实行黄牌警告,当年不得评先表模,并就情节轻重、责任大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对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不力,工作滞后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

本责任书执行情况由中心学校在年终考核时一并纳入考核。

大庙乡中心学校 领导签字:

责任单位责任人签字:

反邪教工作责任制度[定稿] 篇6

为了切实抓好本单位反邪教工作,倡导司法行政干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推动平安单位建设,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反邪教领导责任制度

1.单位党支部对学校反邪教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本单位反邪教工作规划,定期听取反邪教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层层抓落实。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反邪教目标管理责任制

1.对本单位宗教信仰人员进行摸排,做好登记,建立台帐,加强管理。

2.健全反邪教工作领导组织和信息员网络,加强领导,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3.结合各类培训活动,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干警对邪教的识别能力。

4.确保单位无人参与邪教活动,确保能发现外来邪教人员活动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5.按要求建立反邪教工作档案。

三、反邪教宣传教育制度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反邪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知晓率达到100%.3.加强考核,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四、反邪教责任追究制

对下列行为提请党支部、局委会实行责任追究: 1.因分管领导不重视,工作不落实导致邪教组织渗透,对平安单位建设造成影响的。

2.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单位反邪教工作整体进展的。

反邪教工作制度

一、党工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科学的生活观,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反对邪教、提倡科学”的理念,提高公众对邪教组织和恐怖组织的警惕性,鉴别力和防范能力;

三、及时清理非法宣传品;制定网上斗争措施,对有网 条件的“法轮功”人员摸底排查,严密监控。

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转化、巩固工作。

五、敏感日及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防控措施到位。

六、加强与其它工作的联系共同搞好社区工作;

转化学困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7

转化学困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谢秀丽 郑正忠 湖北省天门市多宝一中(431722)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教师的教育思想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社会需要学校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衡量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每一所学校,学困生可能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关心、爱护、帮助、转化每一位学困生。

1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基础薄弱,有的家教不当,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和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等等。

另外,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不注重钻研业务,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落后等也会使学困生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但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能提高的。

因此,教师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然后运用好的教育策略,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而教育策略就是指要根据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学困生转化措施

2.1用亲情、友情、师生情靠近“学困生”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困生”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利用爱的教育来结出健康的果子,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合格。”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取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成效。

2.2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经常受冷潮热讽,感受不到爱的温暖,找不到自信,他们的自尊、自信在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这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爱护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希望。

2.3成功教育的应用。

由于“学困生”过去屡遭失败、挫折,他们大多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只用批评指责的办法,他们是难以做到心服口服的,讽刺挖苦,体罚,是征服不了他们的,有时还会使师生积怨越来越深。而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能使他们产生心理愉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许多成功实践事例证明,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办法。

2.4提倡“发展性评价”。

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评价学生,不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也不能以一年度的考试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人性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评价的标准要分层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转变“学困生”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成绩优秀,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生学有所悟,会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服务于社会,教学就是成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潜能,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我们应树立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

3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届学生中都存在着学习上的学困现象,如何转化学困生,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主要是从思想入手,采取了一些做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转化策略。

3.1教师要对本班学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各个侧面深入了解学困生。

如: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学困成因等,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知彼知己,转差不殆。

3.2与学生沟通感情,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各个击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很内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在思想上多引导教育。

3.3理解、尊重、善待学困生。

学困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和关心,我的做法是:拉近师生距离,亲近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多引导,少否定,多肯定。教师要充分尊重学困生,尤其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认知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和耐心,多鼓励,多表扬,只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马上进行表扬鼓励。融洽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学困生就会渐渐向老师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也就水到渠成。

3.4用真心、使真情,与学生情感交流。

主要是针对学习品质差、不想学习或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的学困生。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不放过任何对学困生的激励,当他们成功背诵或者默写一个公式、一首诗词,独立完成一道作业,课堂提问的合理回答,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经常感觉到学习中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产生出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平常以家访的形式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和家长共同教育。

3.5建立班级“一帮一”、“多帮一”,发挥班级“优生扶困”的帮辅机制,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班级学风,有得力的班干部。选择负责任的优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有时候,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讲解比老师的讲解来得更容易、更直接。

3.6根据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借助班集体的力量,感染学困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适当向学困生倾斜,做到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教学层次鲜明,针对性强。利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等。把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育人水平,提升综合能力,打造自身过硬的教学本领。要多反思,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用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容入到你的课堂,这是辅导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幼儿园法制教育资料下一篇:精忠报国的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