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原大讲堂(精选10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文明中原(漯河)系列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拓展创建途径,丰富创建内涵,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创建实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倡树文明新风。以“传播文明,培育精神,引领风尚”为主旨,以中华文化经典讲诵为载体,以传承弘扬中原(沙澧)文化、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播倡导现代文明、积极宣传和维护漯河人形象为主要内容,继续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倡树新时期中原人民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培育干部职工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2.采取领导辅导的形式,提升“大讲堂”整体水平。采取党组成员辅导的形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学习主题,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明礼仪规范、环保行为规范等。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重点,举办党史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推进党史教育进课堂、进机关,促进党史知识的普及。
三、活动时间及相关安排
“大讲堂”活动时间为2011年6月—12月,每月安排1次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开设知识讲座,安排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学习;开设自学活动,要求每位干部职工记录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四、工作要求
工业文明在产生巨大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恶化。“ 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 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强调“ 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也需要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 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发展好低碳经济,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了解在生态文明下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利用经济、行政、技术、法律的手段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激活各种经济要素,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中原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剧了经济的高碳排放。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工业,重化工业的结构特点,使第二产业成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主体, 从而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 由此也造成了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很多。 因此,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既要完成国家的节能减排指标, 又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二)以能源资源为主的消耗方式
河南省在农业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 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使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长。 工业成为中原经济区能源、 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领域,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领域。 以能源、资源为主的消耗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煤炭、化工等行业占工业比重过大, 中原经济区长期以煤炭为主要的消耗能源, 据统计, 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在85%以上, 而全国的平均比重约占70%。 高碳能源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缺乏针对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制约着低碳经济发展。
(三)技术相对落后
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受技术落后的因素制约, 新能源研发、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与其他地区相比都比较落后,先进技术严重缺失,产业体系薄弱。 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也使中原经济区温室气体的限排和减排受到技术系统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对加快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工艺,加大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低碳经济立法不完善导致司法、执法和守法成本随之增高。 而河南省虽然出台了鼓励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 河南省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 、《 河南省节能减排条例》 、《 河南省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等30余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并支持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但大多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制定, 以五年经济发展规划或者相应层面政策的形式出现,缺乏对低碳发展的财政投入、税收、市场引导等财政政策,没有统筹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依靠行政手段或者政策的方式,仍然缺乏有针对的激励措施;忽视市场手段,制约低碳经济在河南的发展。
三、中原经济区如何发展生态文明下的低碳经济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原经济区务必要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高效益、 高增长的低碳经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利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使发展低碳经济从国家战略上升到法律层面,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并有效实施, 规范低碳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
针对目前 河南省以 第二产业 重工业为 主的结构 , 强制淘汰 严重的高 能耗 、 高排放的 关键行业 ,从而推动 整个产业 的结构升 级 。 引入高新 技术促进 煤炭 、石化等行 业的生态 化 ,构建循环 产业链 ,增强低碳 经济与其 他产业的 联系 ,确保重点 产业可持 续发展 。 通过产业 结构优化 , 增加低碳 经济在整 个产业结 构的比重 ,发展高能 效低排放 的产业 ,为发展低 碳经济所 需的技术 、 制度 、 产业转型 和创新创 造有利环 境 , 增强经济 综合实力 。
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等产业,发挥科技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既要形成规模又要提升层次,优先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积极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引进优质资源,引领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水平,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建成面向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在能源消耗结构方面, 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新能源的使用成本,改变以煤炭等资源消耗为主的消费结构,降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扩大对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适用范围,提高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低碳技术创新不仅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途径, 也是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强有力的保障。 政府应加大在低碳技术上的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在治理高能耗产业的高碳排放量, 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低碳技术的研发、普及和推广应用为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供了前提。
促进中原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实现技术创新, 最终形成系统的低碳技术体系。 一是要引入成熟可行的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力引进设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二是要重视对重点攻关、高效益、受益快的低碳技术;三是要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增加交流,多渠道的开发合作,提高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三是要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普及和创新,做好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
(三)完善低碳法律法规
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健全和完善的低碳法律法规做保障,以法律的手段,规范和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制定《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 ,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能耗产业尤其是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出口。
中原经济区应建立低碳交易市场,建议出台《 河南省碳排放交易法》 ,建立健全资源定价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加强碳排放交易,制定低碳交易规则,规范碳排放交易、 节能技术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行为,引导企业广泛参与, 允许企业取得碳排放许可证后, 可以在低碳交易市场自由交易。
完善环境税法律制度,制定《 河南省环境税征收法》 ,利用开征环境税的手段,把对环境的污染视为有偿的,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由市场机制分配环境资源。 环境税的税率可由当地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定期作出调整,通过征收环境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排放。
(四)加强政府引导
中原经济区要发展好低碳经济, 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旦市场机制出现失灵,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实现对低碳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针对不同行业尤其是高能耗行业, 制定可实际操作的低碳标准,制定市场准入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明确投资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对符合低碳排放要求的企业,政府应该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扶持或者补贴,鼓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清洁产能、可再生资源等专项资金管理,逐渐加大对清洁产能、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引导高碳行业低碳发展,对高碳行业和企业实行退出机制,以规范整个经济的低碳发展。 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监测管理标准,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融入绿色GDP理念,制定低能耗、低排放的标准,作为对经济发展业绩的考核指标。
(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依托和有效途径, 公众包括社会中的个人与企业。 要不断加强低碳宣传,提高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消费。 通过市场调节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服务,并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逐步改善城市的消费模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对公众购买高效能产品、应用低碳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应给与税收补贴、减免,激发公众参与低碳消费的积极性。
允许公众直接参与低碳法律法规的制定, 健全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决策参与制度, 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中原经济区应当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验逐步积累经验, 公众可以获取量化减排信息并监督。
四、结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低碳法律法规、重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远进步,使低碳经济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抉择。目前,中原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重,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响应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原经济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低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远进步,使低碳经济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
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单一民族。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它们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百越”不但孕育了中国的稻作文化,同时也演化为南方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水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先居住河南商丘睢水流域一带,是当时王朝的贵族,掌握着朝廷里的历法和祭典活动。殷商晚期,周王和商王打仗,水族祖先被迫离开睢水流域经安徽、江苏、江西、广东迁徙到广西邕江领域一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兵50万进军岭南,遭到当时西瓯、骆越等部落的顽强抵抗,直到公元前214年才统一岭南。受战乱的影响,水族先民被迫第二次大迁徙,来到广西环江、龙江流域一带,在那生息了八百多年。唐朝建立后,在水族居住地环江地区设置抚水州。北宋期间,广西环江一带连年发生旱灾,水族先民被迫离开环江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迁徙,来到都柳江、樟江领域一带。
水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全国总人口约45万,是全国拥有文字的十七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黔南的荔波、独山、都匀以及黔东南的榕江、丹寨、从江、雷山和广西的南丹、环江、河池、云南富源等地。水族古籍水书文献是水族人民的宝贵遗产,是水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其内容广泛,涉及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历法、民俗、生产等,记录了水族人民历史发展进程。水书先后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作为首批重要档案文献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水书正在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因此,水书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成为水族地区文献工作的重要内容。
水书的创制年代水书上没有具体记载,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为学术界所认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由于出现划时代的两次民族大迁徙活动,使水族语言文化由同源而出现分化,然后再出现吸收逐步融合的现象。困扰考古界40余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个符号,是河南省有关单位看到水书的报道之后,给贵州省档案局提供请求辨认的,结果找到了对应的文字符号就有十多个。水族古文字与夏代文化遗存符号一脉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时期,华夏民族群体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那个年代就应该有水书的出现。
水书的种类和分布
水书文献是水族古文字和水书卷本的总称,她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典,是以婚嫁、丧葬、起造、出行、生产、祭祀等多方面的禁忌活动。水书与《周易》相通,主要使人追求进步、崇拜大自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惩恶扬善、服务于大众,它的存在与运用主要表现在民间的占卜、祭祀、择吉等活动。目前发现的水族文字有500多字,加上异体字有2000多字,不能发展成通行的文字,但在水书历史上曾经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水族文化生活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水书不是所有会说水话的人都能够读的,不同的地区读法也不一样,但字义相同,只有通过学习水书的人才会读。在不同的水书条目中同一个字读音不一样,字义也不相同,因此水书具有一字多音、一音多义、一义多变,一变多用的特点。
水书文献包括原始纸质水书、口碑水书、木刻水书、石碑水书、牛角水书、马尾绣水书、陶瓷水书、古钱币水书以及对水书文化研究所产生的文献资料。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和黔东南苗族侗州自治州的榕江、从江、雷山、丹寨等县市,目前在三都、荔波两县档案馆和贵州省档案馆以及全国各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水书文献古籍近3万余册;还有部分散居在民间的水书先生家中1万册,全国共藏有4万余册水书卷本。
水书的传承和翻译现状
水族先民在水族历史的长河中,发明和创造自己的文字——水书。她是以古老的图画、象形、指示、假借为主,难学、难记、难写、难以领悟,以巫术的方式传承下来,并没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但它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传承下来,是一个民族兴衰的历史见证。水书没有统一的版本,也没有统一校音,主要是通过水书先生手抄传承下来,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抄写得内容就不一致。由于民族的迁徙和扩散,绝大多数水书都散落在水族居住地区且书写字迹受个人的影响也很大。有些字体在多代抄录中略有变异,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可能也不一样。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产生音和调的变化,或是水书先生在传授时借鉴和吸收汉字加以改进等种种原因,各水书先生在释读和祭祀咒语口诀中也有略不同。有些口述没有具体的文字表述,只能由师傅口传心授,自己领会,不同的师门所表述的也不一样。学习水书不象学习汉字那样,能够登堂入室,在课堂进行教学。是在师徒双方都有时间的农闲时间才间断学习,在祭祀和丧葬等活动中跟随师傅熟悉和领悟。一个人从学习水书到独立运用成为水书先生,少则一两年,多则十余年不等。正因为如此,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很少有人学习水书。过去水书的传承一直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思想,现在虽开放但懂水书的人也较少,在全国有1000人左右,这些水书先生中,大多数年龄都在60岁以上。我们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域内普查到的水书先生400多人里,40岁至60岁有100余人,其余的都是60岁以上,年轻的人都不愿学习水书。我们在调查这些水书先生中,有好多的水书卷本中的水书文字他们也不能释读了。看来水书传承面临失传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水书的传承带来消极影响;社会历史的变迁造成对水书传承的偏见;受汉文化的影响;现代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冲击,使他们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日趋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从事水书古籍工作翻译的人才越来越少。在贵州乃至全国能够翻译水书(指能够识读、注音、了解、应用)的人员不到10人,而且大部分研究翻译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摸索和请教,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几年来翻译出来的水书文献有《日历卷·上中下册》《贪巨卷》《扫丧卷》《秘籍卷》《寿寅卷》《姑底卷》《正七卷·三》《甲己卷》《金堂卷》《祭祖卷》《祁福卷》《申子辰卷》《金水卷》《起造卷》《婚嫁卷》《六十择吉》《时辰卷》等翻译卷本。至今在全国已经出版的翻译卷有《正七·壬辰卷》《丧葬卷》《秘籍卷》《泐金卷》《麒麟.正七卷》《婚嫁卷》《金用卷》《正五卷》《水书常用字典》《水书常用词注解》,因为没有资金无法出版所有翻译好的水书文献。
nlc202309040843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水书
第一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水书有:九星诵读卷、庚甲、万年经镜、六十龙备要、吉星、泐金·纪日卷、金银共七卷。
第二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水书有:挡、大旺、贪巨、瓜、八贪、鹅益、大吉把贪、九星、六十甲子、秘籍、纳音五行、贪巨甲子、献酒备用、接魂大全、解书神庙、关煞向书注解共十六卷。
第三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水书有:万事明指、通书八贪、丑辰、挡朵、安葬吉日通用井、八宫取用、逮昔、通用大吉、看日阴阳、探祝龙、纳牲、大吉、吉书、开新吉凶、壬辰、寅丑、申子、亥子、子午、胜益、所项、阴阳、正七、百事大吉出富贵、六十甲子流年、八十银、八贪学文书、掌决、修桥补路、架桥还愿、罢筵倒坛、祭祀请神、摊愿问答、滩书共三十四卷。
水族文献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前的水书研究
1860年晚清西南大儒莫友芝先生写的《红崖古刻歌》,对水书就有研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贵州通志》《都匀县志》《三合县志》等刊开始对水书进行了介绍。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李方桂、岑家悟、张为纲、吴泽霖、陈国均等专家学者深入到水族地区进行水书调查与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的水书研究
1980年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8名水族同胞的反映意见,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史研究组”,对水书进行全面的研究。
1985年石尚昭、吴支贤编著《水族文字研究》,1986年三都县把水书作为民族特色档案在小范围进行搜集。
1990年贵州省水家学会成立,把水书研究列为主要工作项目。
1994年王品魁译注《水书·正七·壬辰》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1年韦宗林、潘朝霖主编的《水族古文字与书法》由大百科全书出版。
2002年水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3年荔波县人代会提出通过抢救保护水书的决议,三都、荔波分别成立水书抢救领导小组。
2004年韦宗林、潘朝霖主编的《水族古文字与水书》、《中国水族文化研究》出版。黔南州成立水书抢救领导小组,由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同志到会揭牌并讲话。
2005年王品魁、潘朝霖译注的《水书丧葬卷》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三都县召开《水书译注》第一次审稿会,并成立“贵州三都·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所”。
2006年国务院批准“水书习俗”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贵州民族学院成立“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在三都县召开首届“中国三都·水书国际研讨会”,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水书抢救收集方案,香港著名影星成龙投资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修建“水书博物馆”,四川出版集团出版《中国水书》160册,中国水书文献系列编委会编《探巨卷》《正七卷》《寅申卷》《分割卷》《八探卷》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7年荔波县政府和贵州省档案局译著的《泐金纪日卷》和韦章丙编著的《中国水书探析》出版。
2008年韦世方编的《水书常用字典》,贵州民院编的《水书文化研究》贵州省文史委、档案馆编《水书先生访谈录》正式出版;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文化保护条例》。
2011年蒙景村、梁光华、蒙耀远译注《婚嫁卷》,陆春译注《秘籍卷》,杨介钦、韦光荣译注《麒麟·正七卷》《金用卷》,蒙帮敏、蒙君昌、韦佩君、蒙耀远译注《正五卷》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2012年韦宗林编著《释读旁落的文明——水书古文字》,韦章丙编著的《水书文化与中华断层文明》,陆春编著的《水书常用词注解》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些水书文献的研究出版,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外学者能够看到水书原件和对水书文化基本上的了解,但上万册的水书典籍尚待破译。如果水书仅作为一种档案封存于档案馆,不进行研究、翻译,那就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了。水书作为水族文献古籍,特别是针对已经出版的原稿,其翻译、整理工作是今后水书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
水书文献研究与翻译存在的问题
现今水书文献研究与翻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对古籍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地方领导对水书文献古籍的概念不清,缺乏了解和认识。没有把水书作为弘扬民族文化来挖掘、整理,更没有把民族传统文化注入到民族旅游经济来思考。
其次,缺乏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从事民族古籍工作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少,有些虽在民族部门工作,但没有掌握和了解本地区的文献资料情况。从事研究翻译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从事水书翻译的人员实在太少,在贵州乃至全国能够翻译水书(指能够识读、注音、了解、应用)的人员不到10人。
再次,无专项经费。在水族地区没有水书文献专项出版经费,对于许多散藏在民间的水族文献资料,无法采取措施抢救和整理,已经翻译出来的成果没有经费出版。许多珍贵的水族文献资料濒临失传,特别是水书先生的口头的资料,因为他们年龄已高,相继的离世,再不抢救就要失传,难得挽回。
对水书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水书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国家档案文献和珍贵古籍。只有依法保护才能不让水书流失和倒卖,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水书文化保护法规,才能加强对水书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是水书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能的根本保证。同时,高校与地方应一起成立水书文献收藏中心,建立水书文献网络,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好水书文献。
水书文献中纸质水书占95%以上,这主要是靠水书先生手抄、口传流传下来,而且过去水书有“传内部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方式,加上目前水书先生年龄已高,制约了水书的传播与普及。因此要保护好水书先生,解决好他们的待遇,聘请水书先生来一起做好翻译工作同样重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让水书的保护和传承后继有人;力争找资金对翻译好的卷本整理和出版,让更多的专家学者看懂;倡导与高校做好水书文化的研究,促进水书文献的得到更好的传承。
水书的传承保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当加大对水书文献古籍保护的宣传。采用民族节日、赶集、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使人人参与保护水族文献的氛围。强化抢救与保护意识。政府或民间多方筹集资金,多散藏于民间的水书文献资料以“普查为基础,保护为重点”尽快抢救和保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水书文献队伍的建设,给予政策保证,统筹管理,注意培养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后继人才。认真开展水书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所有在校生一起学习水书文化。
总之,抢救、翻译、出版、保护和利用水书文献工作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不能把祖先传承下来的这些珍贵、不能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于世,发扬光大,而让它毁灭,那么我们将愧对于祖先,愧对于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地做好水族古籍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和谐发展。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总工会 2011年3月4日
新平县创建“生态文明之家”
积极倡导“生态、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深入开展我县“生态文明之家”创建活动,3月4日,新平县总工会联合县妇联、仙福公司举办庆三八“仙福献情”——巾帼“生态、低碳、文明”大讲堂。有来自县直各系统、机关、事业、企业的的工会干部、女职工及学生共500余人参加。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近年来,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之家”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环保志愿者、生态文明之家。举行巾帼“生态、低碳、文明”大讲堂,目的是进一步向全县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倡导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低碳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低碳生活动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达到人人注意节能,事事讲究减排,处 1 处推崇环保,形成巨大的“低碳”力量,为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平贡献力量。
参加大讲堂演讲的单位有水利局、教育局、电力公司、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仙福公司共10个部门,他们从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和现实状况,低碳生活小常识、小习惯等方面进行“生态、低碳、文明”专题讲座。
倡导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以道德立身,以诚信兴业,做文明公民!
知荣辱、树新风、讲文明、促和谐!
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人间春风!
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道德从点滴积累,文明从你我做起!
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心灵!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倡导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
让城市更加美丽,让文明与你同行!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
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讲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树立道德风范,做好文明示范,争当先进模范!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推进年”活动,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秀美**!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切实维护和大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社会无诚信不稳!
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树立道德风范,做好文明示范,争当先进模范!
一举一动展示**风采,一言一行事关城市文明!
以您举手之劳,换来城市之美!
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道德讲堂!道德讲堂,静心、洗心、养心的心灵驿站,是让我们长好心、当好人、有好报、得吉祥的地方。我是本次道德讲堂的主持人ххх。
本次道德讲堂主题是:“提倡文明礼仪,宏扬社会公德”。共八个环节,分别是合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作一番点评、讲一个故事、一次主题宣讲、作一份承诺、送一份吉祥。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祖辈传承的丰富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是每位炎黄子孙神圣的职责。
接下来进行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
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高唱《公民道德歌》,不会唱的用心去聆听炎黄子孙的“文明”之声。下面掌声欢迎ххх同志为大家领唱。
„„„„„„„„„„„„„„
请坐下,“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每一句歌声唱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看一部短片】,让我们静下心来,欣赏开侨中学的文明礼仪宣传片。
„„„„„„„„„„„„„„
礼仪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文明礼 1
仪是人际交往的规范和准则,被誉为步入社会的“通行证”、沟通人际关系的“立交桥”。因此,文明礼仪不仅仅需要在学校中传播,对身处社会大学中的我们来说更为重要。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一段经典】,掌声欢迎ххх女士为大家分享《程门立雪》的典故。
„„„„„„„„„„„„„„„
其实,在我们单位,也不乏类似的人,类似的事,或许他们的事迹还不够惊天动地,但他们却默默地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礼仪”二字。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作一番点评】,有请ххх同志对修配班文明礼仪的形成进行点评,让大家一起学习《榜样的力量》。大家掌声欢迎。
„„„„„„„„„„„„„„„
感动之余我们更多的是敬佩,让我们以身边良好文明形象的模范为榜样,争作“文明标兵”。
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讲一个故事】,大家掌声欢迎ххх同志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
„„„„„„„„„„„„„„„
说的好,“点滴之中见文明,细微之处显素质”。让我们向ххх同志学习,立志做文明风尚的表率者,成为服务群众的带头人,为创建第十二届文明单位添砖加瓦。
道德歌曲平静我们的心灵,感人故事触动我们的心灵,经典语录净化我们的心灵,经过这样的静心、洗心、养心、长好心的过程,相
信大家一定有所感悟。那么如何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呢?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有请ххх同志为大家做主题宣讲《提倡文明礼仪,宏扬社会公德》,大家掌声欢迎。
„„„„„„„„„„„„„„„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谢谢ххх同志的精采演讲。接下来,进入第七个环节【作一个承诺】,大家用掌声欢迎ххх同志代表检修分场的全体员工作一个承诺。
„„„„„„„„„„„„„„„
听完ххх所作的承诺,让我们一起践行我们的文明礼仪道德感悟,用心收获感动,用情传递感激,用行回报感恩。
下面,我们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由我用一首诗,来为大家【送上一份吉祥】。
„„„„„„„„„„„„„„„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王新珍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题目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一、要想做一个文明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以德服人。下面我们先来听一首四德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请起立(播放视频)
二、我们身边不乏文明之人,他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下面请欣赏一位73岁的文明模范的事迹。(看视频)
三、文明的语言,造就文明之人,下面来诵读一段经典文字: 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1、先找一个同学起来读,我们一起谈谈这段文章的意思
2、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四、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时不文明的,同学们能分辨出来吗?好,看看哪位同学有火眼金睛?
下面我们来仔细读一篇文章,1、读完同桌两个相互讨论一下,2、让个别同学到前面说一说
五、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哪些是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你们想以后怎么做呢?谈谈感想,1、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课间不追逐打闹,做到轻声慢步。
3、遇到垃圾,主动弯腰捡起。
4、过马路时,严格按信号灯行走,做到红灯停、路灯行,走斑马线。
六、我们都是文明的城市小主人,接下来我们来把文明传递开来:每个人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文明的语言,把它送给你的朋友。
1、自己制作精美的卡片,画上花边、图上颜色,也可以画上图案。
2、认真的书写上有关文明的话语。
3、把载着文明的贺卡传递开来(送给最好的朋友)
4、个别学生展示自己收到的贺卡,分享喜悦。
七、文明不光体现在课堂上,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让我们走进社区,争当一名最美的小小保洁员。同时把活动照片发班级邮箱。
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认识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起到了引领人们更好进行生产生活的作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新的知识、思想、技术等;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前景必然更加广阔。
阐述和梳理中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无论是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提升文化修养,还是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类诞生后,就逐渐产生了医药的活动。
如今流传的关于医药起源的传说,最早可追溯到伏羲、黄帝时期,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的源头及主要发祥地。
一、中原历代先贤的.著作,对中医药文化的养生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先秦诸子中,杂家和道家对医学,尤其是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影响较大。
杂家的代表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道家的代表莫过于老子、庄子。
而吕不韦、老子、庄子都是河南人。
吕氏,战国末期政治家,濮阳人;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周口鹿邑县人;庄子,战国前期的思想家,商丘民权县人。
老子和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顺乎自然、返璞归真的养生理论对后世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此外,如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墨家创始人墨翟、杂家列子都是河南人,均有关于养生及相关内容的著作,对中医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中原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着一大批中医药名家
中原古代文明彰显着中原古代文化的灿烂,推动着中国古代中医药的发展,造就了众多中医药名家。
中原古代文化的核心偏向于儒家思想,是源于汉武帝汲取董仲舒奏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时期也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儒家思想将孝做为最根本的道德原则,仁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提倡人们将齐家、治国、修身、平天下做为人生理想,其中最高理想当为济世利天下。
医者,仁术也。
在古人看来,做官与行医,即良相和良医,本质是相同的――济世利天下。
因而掌握医术者,特别是儒士们把行医济世做为自己的义务,从而也诞生了一大批的中医药名家。
张仲景,河南邓州人,举世名著――《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他本人放弃高官不做,潜心于研究医学,终成一代名医;除此之外,中原地区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医学家等[1]。
这些著名的医药学家,犹如璀璨的群星,指引着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道路。
三、在中原形成的中国古代文字,为中医药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记录和传播历史的主要载体。
汉字,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目前为止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起源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2]研究甲骨文中汉字的几种主要形体,发现基本上是基于中原演变和定形的。
甲骨文的圣地坐落于美丽的河南安阳小屯。
在甲骨文中,存在着最原始的中医文献,记载有20余种疾病。
篆书,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通行的字体。
小篆,是秦朝李斯(河南上蔡县人)受秦始皇之命整理简化而成。
李斯的小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但统一了天下的文字,而且能够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大约产生于秦代。
蔡邕(河南杞县人)是东汉末年的大学者,也是书写隶书的圣手和大师。
楷书,萌发于西汉,到东汉末年渐趋成熟。
钟繇(今河南长葛县人)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楷书书法家。
宋体字与活字印刷术均始创于开封。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对今人研究中医药学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为东汉人许慎所著,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
四、中原武术文化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河南温县陈家沟为太极拳圣地,河南登封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太极拳和少林武术创造了灿烂的武术文化。
武术的比拼,难免导致肉体的创伤,武术伤科也就随之而生。
疾病的“疾”字,就具有带有箭伤而卧床之意,因此医学与武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
少林伤科,继承了佛家伤科学的特色,有自己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在中医学为基础的大背景下,以经络气血的传输为理论依据;以穴道部位、脏腑经络为辨伤基础;以独特的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方、点穴疗法及正骨夹缚等为治疗方法。
它既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又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拓展了中医学,促进了中医伤科学的发展。
武术与中医药的产生和形成均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发展、完善。
它们和中医药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五、历代入主中原的朝代对中医药的重视,促进了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历代入主中原的朝代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北宋时期提倡“兴文教,抑武事”,因此政府对医药学高度重视,逐步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医药学发展,使宋代的医药文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多次修订本草,北宋政府就曾四次修本草;建立了各种国家医疗机构,例如在东京开封设立的“熟药所”,是我国最早的官方药局;建立全国医药学中心机构,注重选拔人才,兴办医学教育;组织编写《太平惠民局方》等多部药典;禁巫兴医。
以巫术为业的巫师,在社会中长期存在着。
历代王朝几乎都采取默认,甚至肯定的态度。
直到北宋,政府实行了禁巫兴医的政策,多次颁布了禁巫的法令,为医学的发展肃清道路。
北宋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通过对中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和地域中医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中医药地域的知名度,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带来进步。
此外,还需要需要加大力度来支持高水平中医药的研发项目,并提倡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中药新药。
通过将中药新药研发与重大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期望在艾滋病、肿瘤、高血压、病毒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研究方面做出新的突破,从而达到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
[3]中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中原的民生产业是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也是一个为国富民强保驾护航的利国利民的产业,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敬生.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J].中医学报,,24(5):1-6.
[2]许敬生.中原中医药古代文明简论.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D].2009.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祖辈传承的丰富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是每位炎黄子孙神圣的职责。
这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同文明礼仪伴我行”,共设有八个环节:问自己,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听故事、谈感受、作承诺、送吉祥。
1、首先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问自己。
我是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吗?
2、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唱歌曲。
①首先,我们跟着视频学唱《文明在哪里》这首歌,然后再请大家高声唱一唱。
②唱了一首歌,你知道了些什么?
3、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看短片。
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应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
①下面请大家来观看文明礼仪宣传片《告别陋习、从我做起》。 ②看完了短片,我认为大家都有所感触,相信对于文明礼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及了解。可是你知道我们学校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吗?
4、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诵经典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
我们来诵读经典,再读《文明礼仪三字经》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不乏类似的人和事,或许他们的事迹还不够惊天动地,但他们却默默地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礼仪”二字。
5、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听故事,
①请听《孔融让梨》,再听《五里与无礼》
②听了感人的故事,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悟。那么你如何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呢?
6、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谈感悟
弘扬中华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
————刘红晖 大家好 :
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弘扬中华孝道,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这两个字,成为了近些年各种媒体和人们日常交往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这说明,中央提出“和谐”的问题,是深得民心的。
我觉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代际和谐和家庭和谐,也就是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一个“孝”字。我认为,“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围绕着“孝”,我讲三个问题。
一,“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以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 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并且照顾我,长大又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生动感人。在这里我节录了一部分,读给大家听:“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乳哺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奋读圣贤。衣袜鞋帽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庄奁。为儿为女把账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你看山东曲阜孔庙这个《劝孝良言》,写得多么好啊!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名字叫《母亲是钟》。是一个成年人为纪念去世的母亲而写的文章。他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钟表,上学时不知道时间,所以要经常跑到隔壁的店铺里面看时间。看来看去,店老板烦了,说要看表就自己买一个去,老跑到我这里看什么!他听见了,很委屈地回去和妈妈说。妈妈说:“孩子,我们人穷志不穷,人家不让看就算了,以后上学妈妈给你当钟表,告诉你时间。”到他上中学时,有早自习,妈妈为了不耽误他上早自习,夜里 怎么也不敢睡踏实,要看看星星走到什么地方了,鸡叫了几遍,然后让自己的孩子起来上早自习。总的来说,母亲的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但是有一个冬天,天阴云密布,看不到星星,也没有听见鸡叫,母亲沉不住气了,就把孩子叫起来吃点东西去上学了。可到了学校一看,大门紧闭,传达室里的钟显示,刚刚凌晨两点。回家吧,山路崎岖不好走,可在这里吧,穷人的孩子穿得单薄。所以,他在校门口一直跑步,跑到五点多校门开了才进了学校。回家后,他给妈妈讲这个事情,妈妈非常难受,抱着他流了泪。第二天他放学回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个崭新的小闹钟,母亲脸色苍白躺在床上。小妹妹说:“母亲卖了血,买了这个小钟。”
什么叫母爱?这就是母爱。母亲的伟大在于母爱,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对儿女的无私奉献。正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赖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这个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在书写的过程中,把“老”字的下部省略了,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儿子的“子”,老子在上,儿子在下,这就是现在的“孝”。《说文解字》说:“孝”即善事父母者。那么,我对“孝”也有自己的解释:在孩子小时候,“父”在上面呵护着他;孩子长大了,父母 也衰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孝”字的构成,体现了父慈子孝,充满了深深的爱,也体现了和谐。
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提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夫子论孝,一个是讲“孝”的意义,他认为,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他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者,是讲“孝”的内容,重点是三条。第一,是“养”;第二,是“敬”;第三,是“谏诤”。“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生活无忧;“敬”就是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在《孝经》第十五章,曾子问孔子,唯父之命是从,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从前天子有谏诤之臣,虽然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父亲有了谏诤之子,就不会陷自己于不义。所以,只要有不义之事,就应该谏诤,唯父之命是从怎么能说是孝呢? 可见,孔子并不赞成愚忠愚孝。孟子在孔子提出的“养”“敬”和“谏诤”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的老年人,这是了不起的发展。孔孟这些对于“孝”的精彩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我认为,孔孟这些关于“孝”的精辟论述,不仅两千多年前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是正确的!孔孟关于发掘总结人性的真善美并以之教导于民众的伟大行为,使他们成为人间圣贤。综上所述,“孝”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 的表达方式是亲情回报,是感恩;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汉代以后,董仲舒把“孝”提到了不适当的高度,要“以孝治天下”。同志们,光靠“孝”是治不了天下的。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加起来才能把天下治好。文化大革命中,把“孝”踩入地下,大批孔孟之道、孝子贤孙。我认为,把“孝”捧到天上也好,踩入地下也好,都不过是加到纯真的“孝”上的历史的尘埃,丝毫也不能掩盖“孝”这一颗明珠的光芒。因此我认为,“孝”的本意是好的,是纯净的,是人与生俱来美好的品德。应该正本清源,还“孝”以本来面目,理直气壮地加以提倡。
为什么说“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呢?第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夫子,就把“孝”这种情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第二,我们的法律是双向的,父母必须抚养子女,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西方的法律是单向的,只规定父母对子女的义务,所以,“孝”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我们的温家宝总理带着一批部长到澳大利亚作访问时,给澳大利亚的华侨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当时有不少白头发的老年人没有位子,温总理说:“请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举手。”然后,温总理要求坐着的部长为这些老人让座。这件事在国际上传为美谈。中国的总理是敬老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做得还不 够,我们和周围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对孝道的认识和实践中,是有差距的。
二,当今时代需要“孝”。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孝”的需求是那样迫切。我们的老年人需要“孝”。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1.59亿,占人口总数的12%。中国的老年人是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亚洲的二分之一。从总体上讲,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中国的老龄化以每年3.3%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条件也有改善,但一些人认为,人老了,不中用了,是包袱累赘,因而对老年人冷漠歧视。联合国世界老年人大会要求人们公平友善地对待老年人。2004年3月,预防年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在香港召开,根据保守的估计,一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准老年人占了20%,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在我国老年人自杀原因中,家庭原因是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自杀成为他们最后的也是无奈的抗争。所以说,老年人需要“孝”。我们的青年人和儿童也需要“孝”。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应当精心培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不得不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家里形成 “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而且隔代更甚的规律,我们的儿童往往被娇惯溺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以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冷漠的人。这对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很不利的。因而,我认为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儿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对大家讲孝道教育,不必讲什么大道理,古代孝老敬老的故事就是好教材。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教育的“教”字,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反文,先学孝道,再学文化,这就是教育。在《孝经》里面也能找到根据。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今中外,所有的教育,首先是德育,其次才是智育。我认为,青年人进行孝道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个个都要当孝敬父母的好青年。应该是“爱与知识同在”。我们应该讲“三心”:第一是感恩之心,二是危惧之心,三是要有进取之心。有感恩之心,才有道德良心;有危惧之心,才不敢胡作非为;有进取之心,才能奋发图强,有所作为。“三心”之中,感恩之心是基础。我们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千千万万的社会工作人才,所以我希望同志们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我们的党,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然后,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的社会需要“孝”。我们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法则。但目前情况是,市场上假冒伪劣的东西仍然猖獗,诚信成为亟需解决的大问题。对此,一方面要依法惩治,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教育。我认为,诚信和孝道是相通的。诚信要求在市场交换中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孝道讲求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诚回报。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在市场经济中一般是不会作假的。因此,在国民中进行诚信教育,对于形成健康的市场氛围,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的国家也需要“孝”。要把国家治理好,不仅需要法制,还需要德治。德治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家庭美德方面,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我认为,关心下一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关心上一代则苍白无力。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孝子不一定都是国之栋梁,但国之栋梁必定都是孝子。
三,弘扬孝道需要广做宣传。
大家知道苏州有个寒山寺,寒山寺建寺三百年,一直无声无息。但到唐朝有个叫张继的人,写了一首《枫桥夜泊》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漁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把寒山寺的夜晚描述得美妙绝伦,这样,寒山寺从此才闻名遐迩。所以说,宣传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我们搞孝亲敬老,也需要宣传。所以,我们总结了十条 第一条,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 第二条,第二条,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第三条,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第四条,怎样关爱自己的儿女,就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
第五条,只有像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公婆,才有可
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样的关爱;
第六条,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父母的大爱常在无言之中,做儿女的应该细心体会才是;
第七条,中华传统,尊师如父;
第八条,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时,我今不敬老,我老
谁敬我?
第九条,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又敬老,人人
都说好;
第十条,忠和孝都是人爱心的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大家之爱,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内涵了为父母尽孝之德。
后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组委会主任李宝库先生把这十条敬老新语编成了歌词: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报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娘家爹,婆家娘,将心比心一个样。两边父母都孝敬,和睦家庭喜洋洋。烛光照,闪闪亮,喻我青春好时光。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义,羊羔跪乳意长长。我今敬老本当敬,也为后人做榜样。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最后,我祝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来爱父母,敬长辈,完善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境界,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
谢谢大家。
【文明中原大讲堂】推荐阅读:
弘扬中原文化09-24
中原地产员工手册09-24
中原大佛导游词07-27
游中原福塔作文800字06-16
德耀中原第八届道德模范颁奖礼心得20207-2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28
文明礼仪,贵在践行 道德讲堂10-08
道德讲堂争做文明人10-21
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申报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