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1999-05-04 【生效日期】1999-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
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1999年5月4日苏政办发〔1999〕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
(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省政府:
我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窗口、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的基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增长点。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建设,强化管理,促进发展,拟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现就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切实加强对开发区的建设和考核工作。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能帮助各级政府了解和掌握开发区情况,有利于督促和指导开发区工作。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拟对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立工作考核。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将所办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开发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强化开发区管理,切实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充分发挥其经济集聚、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二、开发区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考核,主要围绕切实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重要新增长点这个中心,着重从管理体制、管理水平、投入产出、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办法。
三、三、开发区工作考核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工作考核拟采取每年考核一次的办法。整个考核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省辖市政府按照本考核制度要求,对辖区内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进行考核自查,于次年元月底前向省政府呈报所办开发区上的自查报告。第二阶段,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地自查报告进行有重点的考核考查。第三阶段,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
四、四、对开发区工作考核的奖惩。为了通过工作考核,达到鼓励先进的目的,拟对工作考核各项指标先进的开发区予以表彰。对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开发区,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省级开发区,拟考虑撤消其省级开发区的资格。
五、五、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负责另行制定下发。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近日,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 (辽委办发〔2015〕14号,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并对全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
该《实施意见》分为五部分16条, 除用简练文字强调中办发〔2014〕15号文件所规定的精神和原则外, 还结合辽宁实际, 对完善档案工作体制、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明确国家档案馆主体地位、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做实档案收集征集工作, 加快档案馆 (室) 数字化建设, 统筹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以及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着重重申了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许可、监督指导、行政处罚等法定职责, 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三位一体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立, 档案保管维护费每年每卷2-3元的落实, 档案利用严禁收费, 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等规定。
《实施意见》的出台, 对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4〕15号) 精神, 推动辽宁省档案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在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型品牌公益活动。26年来,“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研究,2015年将举办第27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并定于2015年10月在张家港市举行征文颁奖活动。此次征文以“高举‘苏派旗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品质”为主题,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发动、组织本地中小学、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积极参赛。
附件: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细则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4年9月28日
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细则
一、征文主题
高举“苏派”旗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品质。
二、参赛对象
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不限年龄。
三、奖项设置
1.本次征文竞赛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2.本次征文竞赛另设先进集体奖、年度新人奖、杰出水手奖、优秀团队奖和感动“教海探航”人物奖等奖项。
四、征文要求
1.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2.篇幅在3000字以上6000字以下。
3.电脑A4纸打印。
五、报名方式
1.本次征文竞赛可由个人报名参加,也可由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或学校集体组织。
2.发文组织参赛的市、县(市、区)有资格参加先进集体奖的评选,请将相关文件寄送至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江苏教育》编辑部)。
3.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可由有关部门组织地区一级的初赛。
4.对于集体组织报名参赛的学校,可优先参加优秀团队奖的评选。
5.本次征文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20日。
6.征文请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寄至: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B楼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江苏教育》编辑部),邮编:210036。并请在信封上注明:27届“教海探航”征文(小学组)或27届“教海探航”征文(中学、中职组)。
7.小学组联系人:王春亚(025-86275646);中学(含中职)组联系人:金茂喆(025-86381323)。
六、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务必先进行网络报名,获取参赛论文编号,报名网址届时详见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om)。
2.完成网络报名后按要求逐项填写《“教海探航”参赛征文推荐与作者信息表》(分别刊登在《江苏教育》2015年4月教育管理版、小学教学版、中学教学版和职业教育版上),并加盖单位公章。请确保信息表内的信息与网络报名提交的信息一致。
3.无参赛表或复印、自制参赛表的论文均视为无效论文,不予参赛。
4.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不得参加评选;在评选结果揭晓前,不得将参赛论文向其他报刊投寄或参加其他征文比赛,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获奖资格。
5.本次征文来稿将全部提交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如确认有抄袭行为,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并向相关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
6.本次征文不收报名(参赛)费等任何费用。
7.征文竞赛相关资讯可关注“江苏教育”微信号。
8.所有获奖论文版权归《江苏教育》编辑部所有。
9.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获奖名单见“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om)。
“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简介
“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始于1989年。1988年底,《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分析了当年的办刊情况和我省的教育发展现状之后,决定开展一项面向年轻作者的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一是锻炼教师,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作者,以适应教育刊物发展的需要。
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在广大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促进我省师资队伍建设的品牌活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6年过去了,“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始终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吸引了全省广大青年教师的热情参与。据不完全统计,26年来,参加“教海探航”活动的青年教师达数十万人次,现场参加颁奖活动的就有10万人次,其中,有近4000余人获奖。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效应,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教海探航”活动学会了如何上好课、如何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各县(市、区)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了以孙双金、薛法根、王一军等为代表的300多名特级教师,他们共同塑造了江苏新生代教师充满朝气的群体形象。
经过26年的发展,“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即“媒体搭台,教育唱戏,地方申办,社会买单”;其“面向青年教师,评选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广受好评。对广大青年教师而言,这不只是一次征文竞赛活动,更是一次反思、研究教育教学的自我提高过程,同时还是一次以文会友,与同行、专家交流切磋教育教学思想、经验、艺术的难得机会。
苏政办发„2010‟153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 转发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制订的《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扶持我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促进新兴产业壮大规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6号)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141号)文件精神,设立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其宗旨在于充分放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完善创业发展环境;有效引导创业投资资金向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投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三条
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资金专门投向江苏省境内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由省发起,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地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选择与有关市、县政府合作。
— 1 —
第四条
引导基金省级首期出资10亿元人民币,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规模。
第五条
引导基金应当与现有的国家级引导资金和市、县其他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之间建立协调配合机制,科学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第二章
基金组织架构
第六条
引导基金经省政府批准设立。
第七条
经批准设立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有关引导基金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包括资金筹措、合资合作方选择、管理制度、运行机制、风险控制、绩效奖惩等。具体职责是:
(一)涉及引导基金重大事项的决策,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
(二)审查批准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控制、投资退出机制和业绩考核等制度;
(三)审查批准资金筹集、投资计划。
第八条 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九条 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如有需要,主任可决定召集特别会议。
第十条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管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具体负责:
(一)贯彻执行管理委员会确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二)组织协调引导基金的运作;
(三)监督检查投资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四)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提交工作报告;(五)完成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一条 建立专家评审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设立评审委员会,受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市、县和创投管理团队的申请方案进行合规性初选,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引导基金投资和合作方案进行独立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上报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 经省政府批准,指定省级事业单位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江苏省股权登记中心)作为引导基金的出资人代表,代行出资人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方式主要通过与市县引导基金合作、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和风险补助等。与市、县(包括开发区)合作的引导基金,市、县出资额不得低于省出资额。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方式的,应向社会公开征集合作的管理团队,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风险较高的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引导基
— 2 —
金可适量给予风险补助。参股投资、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方式由合作的管理团队提出申请。与市、县(开发区)引导基金进行合作,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创业投资企业,是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其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
第十五条
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可采取承诺注资的方式分期到位,但不先于社会资本到位,对单个创业投资企业的参股比例不超过30%,且不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引导基金与国家级引导基金及市、县其他引导资金参股同一家创业投资企业的,政府性引导基金的合计参股比例不得超过50%。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初创期创业企业是指在江苏省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成立期限在5年以内的非上市创新型企业,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上;
(二)净资产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每年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
第十七条
引导基金可通过上市转售、股权协议转让、企业回购及破产清算等方式退出。在有受让人的情况下,引导基金可以随时退出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其他股东具有优先受让权。
第三章
投资管理
第十八条
引导基金的引导方式主要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
(一)阶段参股是指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企业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并在约定的期限内退出。主要支持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新的创业投资企业。
(二)跟进投资是指对创业投资企业选定投资的创业企业,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企业共同投资的投资行为。
(三)风险补助是指引导基金对已投资于初创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予以一定的补助。
(四)投资保障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对具有投资潜力,但暂时不符合投资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的初创期企业在投资前提供创业辅导,并由引导基金给予资金资助。
第十九条
引导基金阶段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在江苏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在备案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监督;
(二)实收资本(或出资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首期出资额在3000
— 3 —
万元以上,并承诺注册后3年内出资额达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所有投资者以货币形式出资;
(三)有至少3名具备5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团队的主要管理人员已经受托管理一家以上经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且管理业绩优良,或有已成功投资和服务两个以上创业投资企业的经验;
(四)管理和运作规范,具有严格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机制;(五)按照国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条
引导基金阶段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在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当符合下列原则:
(一)投资对象原则上应当是在江苏省范围内注册设立的创业企业,投资江苏省范围内中小创新型未上市企业的资金不低于70%;
(二)投资对象应从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内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
(三)投资对象仅限于未上市企业。但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
(四)投资对象应以初创期创业企业为主,投资初创期创业企业的投资额比例不得低于全部投资额的30%;
(五)对单个创业企业的累计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自身注册资金的20%;
(六)投资对象不能属于合伙企业,不得投资于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原则上不得控股被投资企业。
第二十一条
跟进投资仅限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初创期企业,引导基金可以按适当股权比例向该创业企业投资。跟进投资项目原则上应在江苏省境内。
第二十二条
引导基金对创业企业进行跟进投资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上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二)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三)创业投资企业已批准投资的文件副本;
(四)创业投资企业编制的《投资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五)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或其股东签订的《投资意向书》。第二十三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跟进投资项目,引导基金在确认创业投资企业已全额出资后,按双方协议要求办理跟进投资的出资手续。
第二十四条
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可以委托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采用股权托管的,应当由受托管机构与被跟进投资的创业投资企
— 4 —
业签订《股权托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股权退出的条件或时间等。
第二十五条
引导基金用于跟进投资的资金不得超过全部投资额的10%,且对单个企业只进行一次跟进投资。
第二十六条
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投资合作协议》和《企业章程》中明确下列事项:
(一)在有受让方的情况下,引导基金可以退出;
(二)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的其他股东不先于引导基金退出;
(三)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的其他股东未按规定向初创期企业投资的,引导基金有权退出。
第二十七条
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的其他股东自引导基金投入后3年内购买引导基金在参股创业投资企业中的股权,转让价格按不低于原始投资额和同期国债利息之和确定;超过3年的,转让价格根据同股同权原则按当时市值确定。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其他股东之外的投资者购买引导基金在参股创业投资企业中的股权,按上述确定转让价格的原则,以公开方式进行。
第二十八条
鼓励首投(即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先于其他社会投资企业,第一次投向新兴产业的创业企业和项目的资金)。当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初创期创业企业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全部投资额的30%时,如其中首投资金投向于初创期创业企业的投资出现亏损,引导基金可根据事先约定,排在其他股东清偿顺序最后清偿。
第四章
投资保障和风险补助
第二十九条
投资保障分两个阶段进行。在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意向书》后,引导基金对被投资企业给予投资前资助;在创业投资企业完成投资后,引导基金对被投资企业给予投资后资助。
第三十条
申请投资保障的项目应符合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
第三十一条
创业投资企业在拟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首投时,可以与被投资企业通过一定程序共同向管理委员会提出资助申请。
第三十二条
申请投资前资助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与拟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意向书》和《辅导承诺书》,明确以下事项:
(一)获得引导基金资助后,由创业投资企业向被投资企业提供无偿创业辅导的主要内容。辅导期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
(二)辅导期内被投资企业应达到符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条件;(三)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双方违约责任的追究。
第三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并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的,— 5 —
引导基金可以给予被投资企业投资前资助,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被投资企业高新技术研发的费用支出。
第三十四条
经过创业辅导,创业投资企业实施投资后,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可以共同向管理委员会申请投资后资助。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引导基金可以根据情况,给予被投资企业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后资助。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被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的费用支出。
第三十五条
对辅导期结束未实施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应分别提交专项报告,说明原因。对不属于不可抗力而未按《投资意向书》和《辅导承诺书》履约的,引导基金依法收回投资前资助资金。
第三十六条
引导基金用于投资保障资助资金的来源为引导基金投资收益。
第三十七条
满足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创业投资企业在对初创期创业企业完成投资后,可以申请风险补助。
第三十八条
经评审委员会审核并报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引导基金按照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风险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第三十九条
风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创业投资损失。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管理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引导基金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引导基金政策目标、政策效果、扩大引导基金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及其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并纳入公共财政考核评价体系。
第四十一条
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企业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如确有需要超过5年的,须经管理委员会同意。
第四十二条
与引导基金合作的有关市、县和创投管理团队应于每季度末向管理委员会报送引导基金投资运作、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报告运行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于每个会计结束后的4个月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三条
引导基金以参股方式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事先通过公司章程或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引导基金的优先分配权和优先清偿权(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况除外)。
第四十四条
对采用跟进投资方式支持市、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市、县引导基金应加强对所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监管,防范财务风险。
第四十五条
引导基金可按照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6 —
第四十六条
引导基金不得用于贷款、担保、赞助、捐赠等支出,未投资金应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引导基金及获得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得投资于流动性证券、期货、房地产业以及国家和省政策限制类行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的制订和修改,须经管理委员会所有委员单位通过后生效。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管理委员会授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解释。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财政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管理办法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27日印发
(苏政办发[2007]44号 2007年4月17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工商局《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意见
(省工商局二00七年四月)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保障消费安全,推动市场繁荣,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放心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个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消费维权全新机制;逐步形成一批“放心消费”单位、行业和城市,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消费最放心的省份之一。--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因商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引发的重特大事故为零。--消费环境更加和谐。消费者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商品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各类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其中,食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药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农资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市场监管合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全省联网、省市连通的汇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农林、税务、海关、金融等多个部门力量的企业信用监管信息立体网络。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消费领域经济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
--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参与率达 95%以上。
--企业自律机制基本建立。大中型超市、卖场、批发中心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工程,经营食品、药品等重点企业和单位全部建立和落实企业自律制度。
--维权网络进一步延伸。乡镇、社区、行业和大型经营企业消费维权网络覆盖率达 85%以上。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全社会消费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放心消费”活动的知晓率、认同度达 90%以上。
二、方法和步骤
(三)突出重点。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投诉多、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和单位,以薄弱环节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全省以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各市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本地区阶段性的创建工作重点,使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创造性。
(四)整体推进。创建活动采取先易后难、典型示范、逐步推开的方法,由点向面拓展,科学安排,注重实效。从侧重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为主向提高居民整体消费质量延伸,从侧重创建“放心消费”单位为主向消费领域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延伸,从侧重优化城镇消费环境为主向整体提升城乡消费环境延伸。
(五)分步实施。坚持逐年评选“放心消费”单位,逐年扩大创建范围。2007年,各市通过宣传发动,首先选择一批行业排头兵单位先行试点,按照市级、省级两级创建目标,集中力量抓好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运作模式,并评选出一批“放心消费”单位。2008年,在评创“放心消费”单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同行业其他单位、推向其他行业,全面启动行业及社区、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并评选出一批“放心消费”行业、“放心消费”乡镇(街道)。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放心消费”县(市、区)和“放心消费”城市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全面评创“放心消费”单位、“放心消费”行业、“放心消费”乡(镇、街道)、“放心消费”县(市、区)和“放心消费”城市。
三、工作要求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省政府分管领导总负责,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各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始终坚持把监管市场、规范秩序、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企业是“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买的放心、用的满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努力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行业协会要制定推广适合本行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创建活动指标评价体系,协助建设、农林、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行业的规范管理。坚持以“规范管理、诚信服务、依法经营”为主要创建内容,增强市场主体开展创建活动的内动力,努力实现行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性循环。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质量承诺、信息公示等企业自律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八)努力探索“放心消费”长效机制。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建立市场引导、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用共享。积极推动消费维权机制建设,加快为民服务热线协作联网,畅通消费诉求渠道,便捷维权程序,形成调处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5〕77号 【发布日期】2005-07-22 【生效日期】2005-07-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江苏省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等七部门全省2005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
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5〕7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环保厅、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监察厅、工商局、司法厅、安监局制订的《全省2005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国家的部署要求,我省已连续4年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的饮用水源地污染、大气烟尘污染、城市噪声污染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成为一些地方群众投诉上访的焦点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关键一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34号),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部署,全面开展整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实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以完成环保“十五”计划、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研究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自我约束机制。实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和环保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全省2005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省环保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贸委 省监察厅 省工商局 省司法厅 省安监局 二○○五年七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34号)、国家六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的通知》(环发〔2005〕79号)要求和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整治力度,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成环保“十五”计划、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问题为重点,落实政府负责制和部门联动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努力遏制污染反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具体目标是,重点监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提高到90%以上,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基层政府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基本得到纠正,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工作分工
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环保、发展改革、经贸、监察、工商、司法、安监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召集联席会议,对有关部门工作进行协调督促;对各地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组织对重点地区、流域、企业典型违法排污案件的查处;汇总、编发、上报环保专项行动情况。
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管,提出专项行动中抽查重点企业名单,对查出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经济主管部门结合落实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检查确定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并及时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调整、取缔和关闭。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纪案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取缔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环保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监管,防止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
三、整治重点
(一)着力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地要对群众通过电话、来信来访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凡群众投诉后2年内仍没有解决、群众反映仍较强烈的问题,一律由当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专门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时限、落实责任、逐一解决。要将解决方案、时限以及工作进展情况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清理并纠正基层政府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各级政府应对在招商引资、建立各类开发区等工作中下发的各类文件及导向性政策进行一次清理,检查是否存在限制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承诺企业包干缴纳排污费、违规不予处罚等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降低环保准入门槛的内容。凡是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不相符的,要立即予以纠正。对于拒不予以纠正的,上一级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应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各地要彻底摸清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及保护区划定情况;集中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保护区上下游3000米和乡镇饮用水源地周围10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的违法排污问题;全面掌握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程度,对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规划作出合理调整;对保护区内及周边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编制本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制定长效管理措施。
(四)开展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统一协调环保、公安、城管(市容)、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各类生产、建设、生活、娱乐及交通噪声进行全面监控,加大控制噪声污染的环境执法力度。
(五)集中整治城市大气污染。对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扬尘、异味、餐饮业油烟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火电、水泥、化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六)对近几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全面复查。对至今仍不能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由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管网不配套的,2005年8月以前必须制定具体方案,限期解决;对没有按要求征收污水处理费或挤占、挪用污水处理费的,2005年10月前必须纠正;对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导致超标排污的,依法征收超标排污费;所有污水处理厂应按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各市在7月底前提交对污水处理厂的专项检查报告。
组织力量解决2004年专项行动中集中整治的小炼焦、小造纸等连片污染问题,防止再次反弹。对于再次出现“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和列入国家淘汰产品、工艺、生产能力目录的企业污染连片反弹的地区,要追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责任。各有关市在8月底前提交对连片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检查的报告。
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未做无害化处置的企业,一律责令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七)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炼焦、铁合金、纺织、印染等行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逐一检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由当地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对纺织、印染企业的检查力度,各市在7月底前上报严重违法排污的纺织、印染企业名单,8月20日前提交对纺织、印染企业的专项检查报告。
(八)加强长江干流沿线、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地区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0号),开展太湖流域小化工集中整治行动,淮河流域2005年底前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等专项检查。对淮河流域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的企业,依法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九)解决不如实进行排污申报核定、不依法足额征收解缴排污费问题。对没有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不如实申报核定排污量,不依法足额征收解缴排污费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进行查处,并依法追缴排污费上缴国库。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动员阶段
各地成立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行动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各省辖市将专项行动准备情况上报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自查摸底阶段(7月1日―7月31日)
各地对辖区内重点问题和2003年以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对群众举报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挂牌督办名单。挂牌督办名单、自查自纠情况及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于7月底前上报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整治阶段(8月1日―10月31日)
各地组织有关部门对清查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公开查处、曝光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做到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到位,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和违法违规的国有企业及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到位。各地将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挂牌督办问题整改情况于9月10日前上报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此期间,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的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或暗查,重点督办淮河和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问题,督查结果将予以通报。同时,公开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一批责任人。
(四)总结考核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各地认真总结环保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提交《2005年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和《环保专项行动三年工作总结》,于11月20日前上报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回头看”,巩固工作成果。
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省辖市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群众健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环保专项行动具体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环保“十五”目标的顺利完成。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建设、公安、国土资源、卫生等有关部门参与专项行动。要落实专门工作经费,保障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从组织领导、案件督办、污染反弹控制、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各地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此项考核一并纳入各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省七部门研究制定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和考核评分细则。各省辖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所辖县(市、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保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三)建立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通报和信息反馈制度,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切实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执法资源,提高联合执法效能,合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期间,各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坚持例会制度,在专项行动期间的每个阶段应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阶段工作情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四)查处大案要案,严肃责任追究。要重点查处屡查屡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违法企业,同时对包庇、袒护违法排污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行政不作为、监管不到位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行政责任追究。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意义,营造震慑违法、鼓励守法的浓厚氛围。制订并落实阶段性新闻报道计划,确定宣传重点,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和跟踪报道,公开曝光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违法企业。
(六)加强情况调度,保障信息畅通。各市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调度和报送工作,每周向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进展情况,每周编印一期环保专项行动简报,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及时上报。省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市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并上报国家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七)实行标本兼治,完善长效管理。
1.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考核制度,落实地方政府环境执法监督责任。建立政府执行环保法律责任的监督、考核体系,制定环境管理行政稽查办法,制定实施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2.积极推进治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及工业污染源监控自动化工作。在违法排污问题的整改过程中,尤其在太湖、淮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不能稳定达标工业污染源的整治中,要将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行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作为重要措施,提高环境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3.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行为自我约束制度。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要按照预防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推行企业环境行为定期公布制度、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控制污染。
4.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逐步建立公众监督制度、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代表为环保监督员,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治和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22日
关键词:雨水资源,收集,利用
1 引言
降雨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区域水资源补给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区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 使城市的降雨入渗量大大减少, 极大削弱了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另外, 地面径流总量增加, 汇流时间缩短, 峰值流量增大, 不仅增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也使城市的雨洪危险加剧, 可见多年来我国把降雨当作废水直接排放处理, 是极其不合理的。
其实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并非是件新鲜事, 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修建池塘拦蓄雨水用于生活的记录, 而西北地区水窖的修筑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雨水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节约用水, 缓解水资源危机;通过渗透增加地下水,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和减缓雨水排水量, 降低城市雨洪灾害。
2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简介
目前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车等新兴的用水行业进一步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可是每年的暴雨季节, 泛滥的雨水又给城市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解决了这一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两大难题。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由雨水汇集、雨水存储及净化、雨水利用3部分组成。雨水存储及净化和水质控制是系统投资规模的关键, 汇集、利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枢纽。
雨水收集通常由屋顶、地面道路、绿地、天然山坡等汇集, 收集的并非是纯净的水, 所以雨水水质控制是现代城市雨水利用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大气的污染, 直接由降水带来的污染物。城市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致使雨水水质下降, 不少城市出现酸雨。从部分城市降雨水质分析结果看, 初期雨水中夹杂着大量污染物、泥沙、杂质, CODcr高达300~2000mg/L, SS高达500~800mg/L, 总氮大于10mg/L。因此, 初期雨水应弃流排放, 收集中后期相对洁净的雨水, 同时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排出, 保证后期存储及净化环节的正常运行。为了控制路面带来的树叶、垃圾、油类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 可以在雨水口和雨水井设置截污挂篮和专用编织袋等, 或设计专门的浮渣隔离、沉淀截污井。
3 江苏某办公楼建筑项目概况
笔者就以曾经设计的江苏某办公楼的雨水收集为实例, 浅析雨水收集利用的体会。
在该项目中, 业主希望该建筑在当地有个环保节能的示范作用, 要求给排水专业上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的措施, 体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业主又希望能尽可能节省在雨水收集利用上的投资, 经和业主沟通后, 仅收集主楼屋面的雨水, 放弃路面雨水的收集。
该办公楼屋顶面积约2000m2, 屋面雨水经过雨水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蓄水池, 经过处理达标后, 用于绿化浇灌、车库浇洒, 雨水收集设备设置在主楼地下室内。
4 江苏某办公楼建筑雨水利用系统的设置
4.1 雨水利用的规模
雨水利用的规模,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应满足建设用地外排雨水设计流量不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或规定的值, 设计重限期按2年确定。
年均可利用雨水量的计算:
1) 屋面面积2000m2, 年均可直接利用雨水量为:
Qp=2000×1200×0.8/1000=1920m3
式中, 0.8为收集折减系数;南通市年均降雨量取1200mm。
2) 雨水收集水池容积计算
考虑雨水回用对水质要求, 将屋面雨水直接收集, 经过初期弃流后收集于储水池, 经物理过滤后即可回用。初期弃流量考虑为2mm, 按该地区2年重现期计算, 24h降雨量为100mm, 可收集雨水量为98mm。
一次降雨可直接收集雨水:Qy=2000×0.8×0.098=156.8m3
水池有效容积还需根据雨水回用水量确定, 应充分考虑水池的经济效益, 因为雨水综合利用中, 收集水池的投资往往占总投资的55%以上。
经过综合考虑, 雨水收集池设为150m3, 超重现期雨水由溢流排出。
3) 雨水回用水量分析
根据项目分析, 平均一年大概可收集雨水1920m3, 一个月约160m3, 大概可以满足近4500m2绿化浇灌用水要求。
4.2 雨水的收集方式
雨水收集是将降雨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收集起来。雨水的收集形式很多, 根据区域的雨水, 一般有以下收集方式:屋面雨水的收集宜采用半有压雨水收集系统, 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建设用地内的平面和竖向设计应考虑断面雨水收集的要求。硬化地面的雨水应有组织地排向雨水口, 雨水口内宜装有截污装置, 雨水口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 顶面标高低于地面10~20mm。广场宜用缝隙集水排水沟收集排除雨水。
本项目采用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 将屋面雨水排放管线引至地下室雨水收集池。
4.3 雨水处理工艺
雨水处理的工艺应满足雨水的出水水质符合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雨水利用的水质CODcr、SS标准如表1所示:
雨水在经过初期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70~100mg/L;SS=20~40mg/L, 所以雨水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即可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雨水收集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4.4 雨水收集的原理图
5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主要设备及用途
5.1 雨水弃流装置
用于雨水出户位置或者立管底部, 自带流量计, 计算雨水通过的流量, 通过设定流量的数值, 自动开闭阀门, 将前期雨水弃流至地面雨水管网, 后期雨水 (较为清洁) 通过单独收集管路至集水池。
弃流装置采用电动执行机构、PLC程序控制, 可就地安装也可远传安装。信号采集可实现降雨型降雨频次、降雨量、降雨记录、储存池水位控制、暴雨倒灌警报控制等多项功能。
5.2 处理间
本项目在储水池的旁边构筑沉井作为雨水处理间, 其中包括过滤器、投药装置、螺旋混合器、水泵及相关自动控制设备。
其中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 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 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前期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病, 保证在降雨过程中, 无人操作状态下, 雨水不堵塞、不结淤, 过滤顺畅。
5.3 溢流问题
因为该项目的雨水收集池是设在主楼地下室内的, 屋面雨水系统是按重现期是10年设计的, 而雨水收集利用的重现期是按2年设计的, 势必经常会有溢流问题的存在, 为了避免雨水溢流至室内, 做了以下防范措施:
1) 根据溢水量, 增加处理间集水坑水泵的排水能力, 两台水泵分高低水位排水, 并设置报警水位报警;
2) 由于室内外高差有1.5m, 雨水收集池直接通过两条DN150的溢水管溢至室外排水, 以备遇上特大暴雨时, 潜水泵来不及排水的情况发生, 并在雨水收集池内设报警水位报警。
6 项目预期的社会效益
城市和住宅开发使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 使洪水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 洪峰流量明显增加, 使城市面临巨大的防洪压力, 洪灾风险加大, 水涝灾害损失增加。雨水渗透、回用等措施可缓解这一矛盾, 延缓洪峰径流形成的时间, 削减洪峰流量, 从而减小雨水管道系统的防洪压力, 提高设计区域的防洪标准, 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很多城市为满足用水量需要而大量超采地下水, 造成了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地下水环境问题。由于超采而形成的地下水漏斗有时还会改变地下水原有的流向, 导致地表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 污染了作为生活和工业主要水源的地下水。实施雨水渗透方案后, 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
可见通过这样一个绿色环保雨水收集利用的措施, 为创造节约型社会起了示范性作用。
7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建设中, 注意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 把原来被排走雨水留下来利用, 既增加了水资源, 又减少了排水量, 还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 使得水环境得以改善, 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 目前开展的雨水收集利用就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鹏.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1.
[2]杨文哲.济南城区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11.
[3]朱红卫.高层绿色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概况[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1 (4) :52-56.
[4]刘宝山.城市小区雨水利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推荐阅读: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12-01
江苏领导力课程,江苏领导力讲座01-08
江苏省政府项目07-05
江苏省初中牛津英语05-28
江苏省高考政策06-13
江苏省高等教育06-23
江苏省家庭医师考试06-28
江苏省项目科技报告07-16
江苏省省级机关绩效09-11
江苏省会议纪要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