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救人反思

2025-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豚救人反思(精选6篇)

海豚救人反思 篇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重点体现如下两点学科理念: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另外,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听边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介绍海豚救人的故事来体现。我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通过读书填表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并作介绍。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把故事介绍得更好。

海豚救人反思 篇2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季节,但今年夏天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悲痛,更有感动。前有浙江衢州“最美爷爷”占祖亿为救溺水孩童献出生命,后有河南南阳柴老太连救3名落水儿童直至遇难。69岁,已近古稀之年,本该子孙绕膝、尽享天伦,然而,柴老太却为救人用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气力。网络上,许多素昧平生的网友为柴老太祈福:“伟大奶奶,一路走好”,人们都在心里默默地送别这位善良可敬的老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侠肝义胆,往往是一种道德内化的本能反应。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见义勇为者根本来不及考虑自身的安危,思量事故的根源,但英雄可以无私,社会不能无畏。感动之余,我们更应反思,3名落水儿童的安全是否一定要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以命相搏,老人和最后一名孩子能否避免付出生命代价?

据报道,4个孩子落水处漫水桥是该村通往乡政府的唯一桥梁,自从6年前被洪水冲毁后,一直没有得到修复。有村民气愤地告诉记者:“这个断桥附近3年来已有8人丧命,都是非法采挖河砂造成的。”时下令广大村民最担心的是,“桥不修好,早晚还要再出事”。

通往乡政府的唯一桥梁一断就是6年,隔断的不只是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还有基层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纽带。断桥迟迟得不到修复或重建,令村民提心吊胆怨声载道,不知当地政府究竟是后知后觉还是视若不见。而3年连索8命,再次将矛头指向非法采砂带来的隐患。由于非法采挖河砂导致局部水域河床迅速加深,水流突然变急,形成可怕的暗流和漩涡,大大增加了游泳等涉水行为的安全风险,屡屡造成生命悲剧。在百度上输入“非法采砂”和“溺水”两个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网页超过7万之多。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只是倘若这分感动是建立在一个本可避免的悲剧之上,其代价过于沉重,令我们每个人心头都有一种愧疚感和负罪感。诚然,社会需要英雄,但每一起见义勇为发生后,我们不能止于感动的情绪化表达,更要从理性层面找出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那把钥匙。断桥6年未能修复,采砂3年连夺8命,必须有部门和负责人站出来公开道歉,并以实际行动弥补民生设施建设和河道采砂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海豚救人的故事 篇3

应召而来的救星

公元前6世纪,希腊著名说唱诗人阿里翁带着许多钱物,从意大利返回故乡。他乘坐的船上,有几个水手见钱眼开,威逼阿里翁交出钱财,否则把他杀死。阿里翁面对强徒,知道求生无望,便对大海唱起了诀别的歌儿。唱着唱着,远处的一只海豚游了过来,在船边游来游去,似乎被阿里翁的忧伤歌声所感动。阿里翁趁歹徒们没注意,抱起七弦琴投入大海。不想海豚立刻游了过去,背起阿里翁离开了歹徒们的船,把他送上了岸。

舍子救人

墨西哥的斯特蒂德和他的妻子琳达在海湾潜水,潜到10米深时,他们发现一条大鲨鱼追赶一条受伤的小海豚而来。鲨鱼发现有人,就舍掉小海豚直扑斯特蒂德夫妇。他们夫妻二人用防鲨棒和匕首同鲨鱼搏斗起来,最后任何武器也没有了,斯特蒂德的潜水衣也被撕破了。正在危急关头,一条大雌海豚游了过来,冲向鲨鱼,受了伤的鲨鱼急忙迎战海豚,斯特蒂德夫妇因而双双得救。回到岸上后,他们只见那只受伤的小海豚游来游去,却没看见那只大海豚。

浴场救生员

1949年的一天,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律师的夫人,独自在海滨浴场游泳。不料来了几个大浪将她打昏,卷入大海深处。昏迷中,她隐约觉得有什么东西推她。不知过了多久,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海滩上。她好奇地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却发现海面上一个游人也没有,只有一只海豚在游来游去。远处有一个人跑过来告诉她,正是这只海上义务“救生员”把她推上了海滩。

海上救生

1964年,日本的一艘名叫“南阳丸”的渔船在日本野岛崎沿岸不幸沉没,船上10个渔民有6人当场淹死,有4人拼命挣扎。在他们走投无路时两只海豚游了过来。海豚特意钻到渔民们的身下,让渔民骑着它们。这样,每只海豚背着两个人,一直游了六七十公里,直到把4个渔民安全地送到岸边,才欢快地向远方游去。

无独有偶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篇4

接着,我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回答老师提出的以下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找出海豚救人的句子,读一读,并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海豚真的具有救人于苦难的精神吗?说说原因?

学生朗读课文中,教师查寻学生读的情况,对词语的理解,如不能理解的就找同学或查工具书解决。学生读完后,我就请学生起来依次回答我提出的3个问题,教师相应的点拨,总结学生说的。特别是在海豚救人的过程中要详细说出海豚见义勇为的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加深理解。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要仔细探索海豚救人的来源。海豚照顾子女和救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海豚救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的精彩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小声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感知)

三、自学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想想文章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五、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总结、扩展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们听。

海豚救人反思 篇6

最近上课有的小朋友拿着卡通书来看,有时也喜欢自己学着画,一天,小颜画的海豚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好多小朋友围拢过来,十分羡慕的样子。看到这些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给他们上一节有意义的美术课,我借鉴了曾经看过的一则用故事方式教幼儿画画的形式,实施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让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2、初步尝试变化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3、在想象创造各种图像中体验有体貌地招呼同伴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简单运用图形变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

2、会用简单的图形拼成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图

2、画纸、彩笔

3、幼儿作画工具、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活动:

教师边在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圆,在大圆的`两头画两个小圆,大圆的下面还挨着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椭圆,边画边介绍,大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测)

二、讨论演示:

1、小熊的头上还缺什么?(教师按幼儿的提示逐一添画眼睛、耳朵、鼻子等)

启发幼儿讨论:小熊的头上有什么?有几条怎么样的腿?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呢?(头上有两个圆溜溜的耳朵、有两条粗粗的腿、卷卷的尾巴)

2、(逐一演示小熊的动态,引导想象)

一天,小熊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转身,抬头看见了小鸟,就看着小鸟轻轻地说:“小鸟,你早!”小鸟得怎么回答的呢?(幼:小鸟就快乐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见了大树,就对大树轻轻地说:“大树,你早!”大树怎么说的?

小熊低头碰见了小花,就对小花说什么?小花会怎么表示?

3、森林里的朋友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打招呼的小熊,大家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想和有礼貌的小熊做朋友呢?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会打招呼的小熊好吗?快把大圆和小圆变出来,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三、幼儿创作:

四、粘贴星星:

“这里有这么多有礼貌的小熊,我要好好地奖励你们。我把星星送给你们来打扮你们的小动物。”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交给幼儿粘贴。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激发孩子的兴趣,但也需要幼儿积极的想象。本节活动中用圆为主题介绍小熊的基本结构,使枯燥的演示变得有趣,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让幼儿充满想象,从中也渗透了礼貌教育。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孩子没有跟着老师做,没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如何将思想品德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下一篇:求职意向怎么写比较好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