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精选12篇)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 篇1

杨梅小学三年级班主任

蒋翠梅

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生:朝鲜族、苗族。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 篇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全过程, 纳入各族青少年学习教育全过程。

《条例》规定, 教育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进课堂、进教材。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 坚定不移依法推进双语教育, 建立和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双语教育衔接体系,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融情实践活动, 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使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设题 篇3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事件。事件造成近200人死亡,给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信息,让群众了解事件真相,把事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加强对我国民族政策等问题的认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部署,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命题预测]

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各类考试范围,并给出所占比例,说明国家对青少年思想教育之重视,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态度,目的是要实现民族团结。根据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高考以民族为背景的考查角度较多,综合来说,地理学科主要涉及我国民族的分布地区及地区环境、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民族政策等;政治学科则多涉及我国的政治体制的优越性等;历史学科多以时间为序考查民族经济、政治体制、民族文化等的发展历史。因该知识点可涉及三个学科的知识,因此高考时极有可能以文科大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可能会较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文综训练]

1.下页图中,甲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区域某河流某河段及其两侧的等高线、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2)乙图中表示等潜水位线的是_____(实线或虚线),该图是_____(夏或冬)季的水位分布示意图,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请简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市的部分产业向图甲中P地及其附近地区转移,其中转移最多的可能是哪两种指向型工业?主要原因是什么?

(4)荒漠化是本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请简要说明防治对策。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60年来,新疆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新疆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材料二建国前新疆处于一片荒凉之中,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而建国后新疆经济走向发展、政治走向民主、文化走向繁荣。这是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的结果。

(2)请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新疆和国家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是如何在西域实现统治的,并指出其意义。

材料二1865年,沙皇控制下的中亚地区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不久占据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那时,俄英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1871年,俄国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对当地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新疆。1878年初,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但是。俄国仍旧霸占伊犁。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曾纪泽据理力争,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交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但仍丧失一些领土和主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属于19世纪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英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的国际背景。请简要对左宗棠和曾纪泽的行为进行评价。

材料三新疆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已经完成,建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省级自治区的条件业已成熟。1955年9月,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构成。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6万多人在人民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3)材料三反映建国后新疆地区行政建制经历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进行这一决策的目的。

参考答案:1、(1)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③有灌溉水源。

(2)虚线夏冰雪融水水文特征:①河流水位低,流量较小;②含沙量小;③夏季流量大,冬季会断流;④从上游往下游河流流量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3)原料指向型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当地有丰富的资源,如棉花、羊毛等纺织工业原料;劳动力价格低。

(4)①保护植被;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农、林、牧用地比例;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

2.(1)新疆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也是发展的重要原因。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整体和部分是联系多样性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国家与新疆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新疆作为整体中的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家的强大使得新疆的政治、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3.(1)把乌垒城即轮台国作为管理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设立西域都护府,直接统辖轮台国;皇帝直接任命西域都护,作为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任期3年,从未间断;设置其他各级行政、军事机构;皇帝注意笼络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如接见轮台王,册封少数民族上层以官职,受西域都护府管辖。意义:通过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促进了西域的社会发展,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评价: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保卫国家的神圣领土,反对外来侵略;曾纪泽作为外交家,通过谈判据理力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篇4

班会目的:

通过“加强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每一位学生都对“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国家,从而产生对少数民族热爱的感情。并活动要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同学们知道,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上,同样染着像马本斋这样少数民族烈士的鲜血。我们决不能忘记新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

班会过程:

导入部分: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

(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学院,在我们64人的班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公共进步。

3、小品表演:满族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

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台秀。

(三)民族舞蹈大荟萃

1、分别由一个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学生组合,表演壮族竹竿舞。表演结束,由学生自主参与由该舞蹈设计的`游戏。即,谁在游戏中被竹竿卡住,就要表演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或说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藏族学生代表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而后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起舞——藏族舞蹈锅庄舞。

(四)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五)班主任总结

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我们从中了解和学习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六)结束

95班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篇5

赵强

一、时间:2013-5-28

二、地点:95班教室

三、参会人数:45人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让同学们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五、班会内容: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苗族、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

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

4、每组5个名称,时间为50秒,说出最多的为优胜。

5、如果民族同学用汉语不小心说出的物品名称或用汉语说出物品名称所含的字则不得分。

男: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学会了几个物品的名称,谁来说一下。

四、语言对对碰。

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拉祜族和哈尼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拉祜族和哈尼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

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

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

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

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

男: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

五、设计小活动: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

六、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教育反思

同学们反响积极,都能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作为中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成为国家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报效祖国。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背景和目的,并从总体上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到维护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和信心。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生:朝鲜族、苗族。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途径初探 篇7

一、保证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校领导、政教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导和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等因素。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毛泽东也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因为他们是教育者, 是当先生的, 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2]教育主体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升, 才能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满足大学生们求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探究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具体而言应该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和教学经验交流, 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调查研究等途径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坚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马克思的民族理论。

2. 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从事这项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教育者, 都应该通过学习和锻炼, 掌握丰富的知识, 达到较高的水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成。首先需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体体现为具备有关中华民族概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系统理论知识;其次需掌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 做学生思想工作又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 因此高校民族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懂得越多, 对工作越有利。

3. 多种能力素养的提高。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首先, 思想宣传能力, 这主要是指需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讲话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 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 对待学生要热情、耐心、细致, 能够理解人、关心人;其次, 调查研究能力, 这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 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能力;最后, 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现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再也不是以往单一的谈话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 例如, 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这些现代化手段, 要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及时地与人沟通, 快捷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全面调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主动性和主体性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即各类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 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 他们在接受教育时, 不是完全被动的, 而是具有主动性。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 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但是大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调动, 要求我们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首先,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中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 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进入相对稳定期。这意味着他们有从事复杂的思维活动, 能够独立学习比较复杂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生理基础。其次,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大学生们智能发展迅速, 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显著提高;求知欲强, 但辨别力低;感情丰富, 并不断社会化, 情感活动的强度大, 但还不够稳定, 不成熟, 情感的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 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向不断增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 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最后,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大学生们处在思想意志的形成时期, 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少, 思想活跃, 不易保守,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 更容易观察到时代的变化, 能够较快地同时代精神产生共鸣。但同时他们并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时代精神, 容易迷茫, 甚至迷失方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 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大学生的集体性生活使得他们在思想上互相认同, 在行动上互相模仿, 特别是在涉及共同利益和要求时互相激励、强化和支持。大学生的这些身心特点、思想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 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

这种关系要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在传递民族团结的信息和内容时不能持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错误观念, 应该是在坚持平等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大学生们各自的思想特点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民主团结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应该从他教他律转向自教自律。

大学生是从依赖走向独立, 从非成人变为成人, 从别人对自己提期望到自己对自己提出期望的转变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责任心不断增强的关键时期, 单纯的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中, 有时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疏与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达到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本真状态———自教自律。

摘要: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必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两个方面深入研讨如何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 不走过场。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主体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26.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 篇8

关键词:新疆班;德育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70-02

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新疆生,目前在校生300人,学生来自新疆14个地、州、市的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4.1%,维族学生占55.5%。开办新疆班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培养后备人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创新德育机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一、混合编班,促进民族交融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真正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此,学校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将300名新疆生混合编入27个班级。让新疆生与内地生一起生活与学习,互相帮助、和谐相处,有效促进了双方的情感交融。

新疆生远离家乡亲人,特别需要亲情和关爱。学校全体教职工树立为新疆生服务的理念,每个人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新疆生的生活和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作为1—2名新疆生的德育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关心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家的温暖。

校长作为两名喀什地区学生的导师,经常与这两位学生谈心,指导学习方法,明确发展目标;为他们推荐好书,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同时,校长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进家校关系。每逢少数民族节日,如古尔邦节等,校长都会准备小礼物送给学生。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师生都自觉关心和爱护新疆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在老师的带动下,本地学生也与新疆生建立了融洽的同学关系。古尔邦节是新疆地区的重要节日,节日这天,本地生为班级的新疆生送上真挚的祝福,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新疆同学生病,本地生会送去亲人般的关怀。学生们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爱心的滋养下,新疆同学也学会了以爱回报爱。一名本地生在作文中写道:记得去年冬天,我患上了重感冒,有几天没有去上课。当我回到学校时,看到各科笔记非常齐全。原来,是我的同桌——一名新疆生帮我把笔记补齐了。我由衷地感谢他,他笑了笑说:“不用谢,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嘛!”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每到暑假新疆生离校时,本地生都依依不舍地送行。而对于高三毕业的新疆生,本地生和老师们更是难舍难分。这种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

混合编班,为各民族学生提供了交往与交流的平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认同,不断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养分,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微善教育,培育向善品格

红螺寺中学始建于1950年,相传玉皇大帝有两个美丽善良的女儿,下凡游玩时喜欢上了怀柔的山山水水,于是变成两个红螺永远留在了人间。她们用自己的神力保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她们而修建了红螺寺。学校当时就建于寺中,因此而得名。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传承红螺女向善的精神,学校逐步形成了“扬善和谐,执着奉献,民主开放,勤奋向上”的红螺文化。向善行善是每一个民族的优良品德,基于此,学校以红螺文化“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开展“微善教育”,倡导学生从微小的善事做起,积善成德。

微善教育以“向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班级为单位,让各民族学生团结在一起,助人、互助,日行微善,形成向善的品格。全校成立22个“微善班”,制定微善计划,开展微善活动。微善班在校内,为同学和老师做好事,在校外,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去公园义务劳动等,以小小的善行弘扬向善文化。活动中,学校的3个微善班被评为全国微善班。袁秀龙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新疆生,他和本地生和谐相处,团结各民族学生,帮助同学,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和微善明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学生。

三、生涯规划,科学规划人生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开办新疆班所担负的责任。而生涯教育能指引学生科学地确定人生发展方向,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生涯目标。为此,学校以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内高生生涯教育研究为的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涯教育活动。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新疆生回家乡调查新疆人才需求状况,寻找人才培养和新疆人才需求的偏差,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例如,与当地公安局联系,开展“我当一天警察”职业体验活动,或利用父母工作资源,去医院、工厂、公司等单位,体验一天的工作。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和职业状况,初步了解职业目标的素质要求,从而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现实的依据。

学校定期开设生涯教育课,由不同学科教师执教。例如,校长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挖掘自身的能力优势,据此寻找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分别从生涯目标和了解自我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为班主任提供生涯教育课指导,从而带动生涯教育走进课堂。同时,学校将生涯教育和班会活动相结合,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生涯教育。例如,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召开“塑造完美的自己”“做自信的我”等主题班会;高二以生涯探索为主题召开了“我的方向在哪里”“社会与我”“我的大学梦”等主题班会活动;全校还开展了“我的梦 中国梦”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以梦想和目标教育为主线,鼓励学生立梦、追梦。其中,苏颖老师的班会课“让梦想照进未来”,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建设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组织新疆生到清华、北大等大学参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大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开办新疆班七年来,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把将新疆班建设成培养政治人才的高地、科技人才的基地、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案 篇9

第三十九期

呈报单位:萨木于孜乡十三户小学 2014年5月1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团结

从我做起

为了加强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根据学区办“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2014年5月12日下午我校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各中队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此次主题班会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寓教于乐。活动中,学生成为主角,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场面热烈感人,教育气氛浓厚,使师生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更加深入人心。各班同学都展现了新时期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主题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抄报: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乡学区办,信息员:马继福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教学课时:1课时。执教人:周朝敏。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2、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3、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4、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之教学内容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98—03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伟大振兴的胜利之本。所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1]。

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加强国情和区情、中华民族团结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分裂反渗透、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等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国情、区情教育

(一)国情教育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指历史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一切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是由56个民族组合而成的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13亿人口的国家。在我国,“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 [2]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拥有森林、草原、水利矿藏等资源,在物质资源上占有巨大的优势,但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上述国情决定了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互相承认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优势结合,才能充分利用各民族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

(二)区情教育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各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珍惜民族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中华民族团结史教育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休戚与共、民族融合,共同缔造了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通过各民族团结史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深刻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总趋势,是各民族相依共存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世代相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与其他各历史阶段的民族团结,在核心力量、理论基础、目标、对象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深刻认识我党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

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教育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4]。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基本特征,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谈得上尊重。在给大学生进行介绍时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比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历史贡献和现实取得的成就等,增强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切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在保证思政课各类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基础上,要把民族团结理论宣传“透”。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从六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概括:(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

我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包括:(1)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4)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5)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 [5]。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具体化,又是党的总任务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保证,在实践中必须全面地、正确地创造性地加以贯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把蕴藏在各民族人民中的巨大创造力调动起来,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

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简洁表达。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爱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中国地大物博,人们对祖国的爱往往源于对故土的那份最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第二,对各族人民的热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各族人民世代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创始者,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第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我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6]。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还必须教育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002 年11 月8 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通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懂得,深深根植于数千年文明历史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六、反分裂、反渗透教育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深入发展,是社会大转型中各种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的一些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在一定情况下还会表现出来;再加上当前我国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误会和纠纷不时出现;民主法制建设不够健全,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分裂主义的严重性、危害性,牢固确立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我们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绝不是分裂主义活动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划等号,更不是把斗争矛头指向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徒。搞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尽管分裂分子往往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帜从事颠覆、分裂和破坏活动,但他们决不能代表某个民族或某种宗教。我们同他们的斗争也绝不是一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的斗争,也不是信仰与不信仰宗教的斗争,而是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损害的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他们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七、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

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是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的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人才,将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的重任。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包容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田忠福.略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再认识[J].新疆社科论坛,2009,(3):29-31.

[2]万白乙拉.论加强民族团结[J].前沿,1995,(4):43-45.

[3]任一峰,倪培霖.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教育科学版,1997,(2):64-67.

[4]明伟.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特点和对其尊重的意义[J].中国民族教育,2006,(11):3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05-31(1).

[6]托娅.民族团结教育之愿景及其有效教学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09,(18):46-49.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篇12

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例如:在进行青藏地区一节教学时,我就讲到了布达拉宫内的《文成公主进藏》壁画,它反映了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编排的“读一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我国民族团结历史悠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有些青少年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在讲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时,就正确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8%),但分布地区很广。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接着我问这种空间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开导下,终于得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的结论。

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新疆汉族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他们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像乌鲁木齐-库尔勒铁路的铺通,吐哈油田的开发,独山子乙烯工程的兴建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我区所做的巨大努力。使我区大部分人开始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四、用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例,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课堂上引用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西藏教学时,我就讲了孔繁森的事迹。我们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两次进藏,历经十载,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收养两个孤儿,向病人献血,给藏族同胞看病,无不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这样讲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得熏陶。难怪有的学生听后立刻表示:长大后我也要去西藏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节日期间举行的“茶话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内容的教育。总之,备课时处处要留心,决不放过任何德育因素。

上一篇:网络招聘电话、面试话术下一篇:自考毕业申请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