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普查报告(推荐7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核实退耕还林各项工作方案的报告的通知》(国西办农[2007]38号)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查清我县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建设情况,促进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健康发展,为此,对辽阳县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一、工程县现状
(一)自然地理概况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中部辽东半岛北端地处东经122°35′04″—123°41′00″,北纬40°42′19″—41°25′22″。东与本溪凤城交界,南与鞍山岫岩、鞍山接壤,西邻辽中、台安,北依辽阳市区和灯塔,全县土地面积2820平方公里,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80公里,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山区9个乡镇,19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为丘陵地带;西部平原7个乡镇、中部2个乡镇,面积9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4%。辖18个乡镇。辽阳县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3.7℃,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58天,其中地平均146天,丘陵平均160天,平原平均168天。年降水量平均为752.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30.6小时。东部山地属长白山千山山脉,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西部平原为太子河、浑河,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
辽阳县土质肥沃,适于北温带植物生长,乔木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杨、柳、榆、刺槐、柞、椴、胡桃楸、水曲柳等;灌木树种有胡枝子、悬钩子、榛子等;草本植物繁多,主要有羊胡子苔草、蒿草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1、全县国土面积、耕地、林地及其它用地情况
全县国土面积423.3万亩,其中耕地88.5万亩,林业用地237.3万亩,其它用地97.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
2、行政管辖与人口
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2006年末总人口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378人,占13%;农业人口52.1625人,占87%。
3、农业生产
主要粮食种植面积76819公顷,产量37.5万吨,人均粮食拥有量624公斤/人.年。
4、林业生产
主要用材林面积15288.5公顷,蓄积35.7万立方米。其中落叶松面积21283.6公顷,蓄积1523428立方米;油松面积15939.5公顷,蓄积640579立方米,刺槐6740.4公顷,蓄积40464立方米,主要经济林8216.5公顷。年均单产493公斤。其中苹果308.5公顷,梨6624.4公顷,山楂317.4公顷,桃子14.1公顷,杏214公顷,李子106.9公顷,板栗334.4公顷,枣266.3公顷,葡萄6.7公顷,其它40公顷。
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农户收入渠道。
地区生产总值814750万元,财政收入20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退耕农户收入除种植粮食、养殖收入及本地打工收入外,国家补助占一定比例。
6、劳动力转移情况
我县地处辽阳、鞍山两市中间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大部分在本地打短工,退耕家户一般都在本地打短工,不向外地转移。
二、退耕还林实施概况
我县从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至今累计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计划14.199万亩,争取退耕还林专项资金 2310万元。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4.2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2万亩,配套荒山造林7.8683万亩,封山育林4.3317万亩,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涉及15个乡镇、139个村,涉及退耕农户3422户。工程实施以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被省林业厅2次、国家林业局1次抽中复查、核查,均达到质量要求。经过7年的实践,我县逐步探索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调一致的退耕模式,把绿山与富民、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生态效益显现,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
通过工程的实施,全县增加有林地面积14.2万亩,对辽阳县东部涵养水源、西部扼制水土流失及风沙危害,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退耕还林任务量大的地区,直观反映在天更蓝了,水变清了,部分工程区内野生动物明显增多。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提升了植树造林的总体水平,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优、数量实、水平高的典型,加快了荒山绿化的步伐,极大的促进了全县的造林速度。退耕还林使群众在思想上的被动造林转变为主动造林,因而造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多数地区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局部地区达到了95%以上。退耕还林实施的个体承包政策,把造林的责任与义务连同政策补助一同交给了退耕农户,克服了以前造林成活率不高的缺点,保证了造林的质量和林木的管护。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退耕还林水分少,面积实,栽植的质量好,成活率高。
(二)经济效益突出。
一是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政府在开展退耕还林后,根据地区特点,大力建设基本农田,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与经济林基地建设相结合,一批农业及林业产业开发区带正在形成。退耕还林使一批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使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过渡,促进了舍饲圈养、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等特色经济的发展。二是起到了扶贫帮困的作用。截止2007年底,全县将累计获得国家资金投入 2310万元。
(三)社会效益巨大。
社会各界人士生态意识增强。通过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森林,关心生存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意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此外,退耕还林还将发挥长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更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三、普查工作概况
(一)普查时间
此次普查从2008年5月21日起,到2008年9月 30日止,历时5个月。
(二)普查范围
此次普查的范围为辽阳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三)普查方法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辽阳县启动退耕还林普查工作后,迅速掀起宣传动员高潮,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为了提高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退耕办共印发了3000多份《致全县退耕户的一封信》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退耕户对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退耕还林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退耕还林普查工作,召开县委常委会听取退耕还林规划和普查汇报,专题研究退耕还林普查工作,成立了县退耕还林普查领导小组。并于7月3日在县政府专门召开相关业务部门、各乡镇镇长、主管乡镇长、林业站长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普查工作,主管县长作动员,落实任务,明确责任。
3、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此次普查工作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财政投入23万元用于这次规划和普查经费,并经政府采购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如电脑3台、对讲机12部、复印机打印机1台、GpS4台等,还为普查员配备了服装及其它普查用具,使这次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4、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搞好此次退耕还林普查,县退耕办组织四名业务骨干去北票市退耕办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阳县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普查方案。而且还邀请了市造林种苗科何科长为普查人员讲解相关的业务知识。
5、培训骨干,提高素质
为确保按时完成辽阳退耕还林普查任务,辽阳办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7月7日、13 日举办了两期全县退耕还林普查员培训班,市林业局造林科何科长做普查技术规程专题讲座。
6、抓试点
为保证普查顺利进行,县退耕办先在河栏镇做试点,抽掉14名骨干,在罗家村搞了试点,根据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原方案进行了完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在全县的普查工作中应用。
7、成立普查专业队
为了搞好此次普查,做到同一标准、同一进度,县退耕办组成了四个普查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和两名组员组成,逐乡镇进行普查,为确保普查质量,白天外业,晚上内业,周六、周日不休息。
8、技术措施
(1)全县实质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小于100亩的全部采用GpS实测,荒山造林大于100亩的及封山育林现场调绘。用GpS测图时,在我们自制的小班调绘表上先绘制草图,以便于内业成图。
(2)将GpS数据输入Autocad软件制图。按《规定》注记,并在地块旁加注农户姓名,每村成一图。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公里网,标注坐标,准确落在1:10000空白地形图上。
(3)整个造林小班损毁的,不测量、不绘图,但在现地用GpS定一点坐标,并把该点坐标填在小班卡的损毁面积栏下边。
(四)调查内容
1、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完成情况
2、历年退耕还林保存情况及需补植补造情况
3、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保存情况及需补植补造情况
4、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情况
5、政策兑现情况
6、地类变更及林权证发放情况
7、工程档案管理情况
四、普查结果
1、退耕地还林保存现状
全县退耕地还林面积20000亩。其中:生态林4000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20%;经济林16000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80%。
在生态林中:保存合格面积12024.8亩,保存不合格面积1114.6亩,损毁面积2482.6亩(退耕地还林中生态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1)。
在经济林中:保存合格面积2545.5 亩,保存不合格面积277.0 亩,损毁面积1096.5 亩(退耕地还林中经济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2)。
2、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保存现状
全县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78683亩。其中:生态林65342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83.1%;经济林13334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16.9%。
在生态林中:保存合格面积11927 亩,保存不合格面积4669亩,损毁面积48746 亩(荒山荒地造林中生态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3)。
在经济林中:保存合格面积5589 亩,保存不合格面积822 亩,损毁面积6933亩(荒山荒地造林中经济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4)。
3、退耕地还林损毁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损毁面积 亩。其中:自然因素 亩,占损毁面积的 %;人为因素 亩,占毁面积的 %。
在自然因素中:干旱因素损毁面积 亩,洪涝因素损毁毁面积 亩,病虫害因素损毁面积 亩,鼠兔害因素损毁面积 亩,其它因素损毁面积 亩(退耕地还林中各类自然因素损毁面积比例见图5)。
在人为因素中:复耕因素损毁面积 亩,征占地因素损毁毁面积 亩,人畜破坏因素损毁面积 亩,种苗质量因素损毁面积 亩,造林技术因素损毁面积 亩,其它因素损毁面积 亩(退耕地还林中各类人为因素损毁面积比例见图6)。
4、退耕还林工程土地变更及林权证发放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计划面积20000亩,完成面积20000亩,其中基本农田19224亩,非基本农田776亩,至今未进行地类变更,也未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发放率为0。配套荒山荒地造林78683亩,已全部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发放率为100%。
5、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现状按土地所有权属统计情况
全县退耕还林工程保存合格面积 亩,其中:土地所有权为国有的 亩,占保存合格面积的 %,土地所有权为集体的 亩,占保存合格面积的 %。
6、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现状按树种统计情况
全县退耕还林工程保存合格面积 亩,其中:杨树 亩,占保存合格面积的 %,7、退耕地还林按坡度级统计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保存合格面积 亩,其中:坡度大于25度面积 亩,坡度在15-25度之间 亩,坡度小于15度 亩(退耕地还林中各坡度级面积比例见图7)。
8、退耕地还林按沙化程度统计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保存合格面积 亩,其中:无沙化面积 亩,轻度沙化面积 亩,中度沙化面积 亩,重度沙化面积 亩(退耕地还林中各类沙化程度面积比例见图8)。
9、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情况
全县封山育林面积43317亩,合格面积41903亩,合格率为96.7%。其中:
(1)按封育类型划分:乔木型面积 亩,乔灌型面积 亩,灌木型面积 亩,灌草型面积 亩(封山育林按封育类型划分种类面积所占比例见图9)
(2)按封育方式划分:全封面积 亩,半封面积 亩,轮封面积 亩(封山育林按封育方式划分种类面积所占比例见图10)
五、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林粮间作现象存在林粮间作、套种屡禁不止,退耕还林地块“退得下来,却稳不住”。有的业主缺乏长远规划,根本不去思考合同期满身后之事。大部分农户种粮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退耕户复耕愿望高涨,农民毁林、复耕的现象仍然存在。实施退耕还林的“零星”种植农户,只图享受政策补助,“生产和退耕两不误”,此外,还有少数业主在退耕地内修建占地面积大的固定设施,肆意侵占退耕林地。
2、管抚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林农能够按照技术规程对林地进行管护,但也有一些小班抚育管理差,树下杂草丛生,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补植任务重。
3、对退耕还林工作重视不够
退耕还林政策性很强,参与的部门多,涉及到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但一些乡镇只重视项目的争取,对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工作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由于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到农户,一些乡镇对退耕还林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仅靠林业部门一家抓工作,发动群众,落实地块、签订合同、发放粮款等一系列工作难以到位。
4、未按规定丈量土地
在调查中发现,有极个别地方存在虚报退耕还林面积,骗取政策补助资金的情况。有的村或业主把承包面积(含习惯面积或计税面积)作为退耕面积,再将退耕指标平均分摊到户,与《退耕条例》有关规定背道而驰,挫伤了大面积退耕农民的积极性。
5、工作经费没有完全落实
退耕还林建设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投入,不需要各级地方财政的资金配套,是一个非常优惠的林业生态项目。由于退耕还林中宣传、调查、规划、设计、培训以及建档工作非常繁重,因此提供和保障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非常重要,对此国家要求各级地方自行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6、确权发证缓慢
做好退耕还林后颁发林权证的工作,不但是加强退耕还林后林地、林木的保护管理,为防止还林地复垦提供法律依据,而且通过依法明确权属,可充分调动广大退耕还林群众的积极性。目前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确权发证工作虽然已全面启动,但由于整个确权发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确权发证工作总体进展缓慢。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使退耕还林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2、在正确处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关系
积极探索在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退耕还林种植模式、配置模式。在优先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实行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培植具有县域优势的工程后续产业,围绕我县南果梨、干果、用材林三大产业做文章。大力发展舍饲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林果、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同时,要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吸纳更多的退耕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稳定增加收入。
3、要健全退耕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要切实搞好补栽、灭病、防火、看管、抚育等日常管护工作;积极争取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方面的相关支持,确定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区景点及范围,逐步健全保护机制;加大工程管护的投入力度,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确保退耕还林成果不受损害。
4、将退耕林权证及时发放给退耕农户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农村土地承包承担国家对农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功能。要正确理解“谁退耕、谁享受”,“谁造林、谁受益”原则,尽管是业主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但事实上是业主与农民形成的是租赁关系。为此,退耕林权证应该发放给农民,农民作为土地经营权的所有者才能享受合同期满后原有土地上权益,才能体现农村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因为农民手里仅具有经营权的承包地一旦退了耕,变成了林地,就要把土地经营权证换成林权证。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林权证可以折股、抵押、转让和继承等。若把退耕林权证发给仅仅只有租赁权的业主,意味着农民将彻底失去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既不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又与现实的租赁关系相悖。退耕还林地块林权证的发放,不同于业主通过其他方式承包“四荒”地植树造林林权证的发放。为此,要立即停止退耕林权证发放给业主的作法,已经发放的应收回更改。
5、建议从工程项目中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使林业部门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
六、下一步工作目标
(一)用好用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
重点是认真实施《辽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全面兑现退耕还林农户的后续补助政策,抓好退耕还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的发展,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退耕还林成果。
(二)进一步巩固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工程各级政府首长行政负责制,县、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纳入对各级政府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监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千方百计保证建设质量。对退耕还林的存量任务,切实抓好后期管护,创新管护体制,完善管护办法,健全村规民约,明确管护职责。积极推广联户互管、出资代管、大户承包管理等有效管护方式。对退耕还林的新增任务,认真落实“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适地适树”的要求,严格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的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及时兑现钱粮补助
指导各地按照普查结果及时兑现粮食和现金,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强对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兑现程序,切实打击挤占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弄虚作假等不法行为。
(四)是加快确权发证工作
要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力争做到当年造林,当年发证。同时加强工作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问题,确保发证质量。
(五)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8月,我所为1 024例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其中,女教师528人,企业女工496人;年龄22~60岁。
1.2 方法
1.2.1制订妇女病普查表, 由专人填写, 询问病史、既往史、孕产史以及生殖健康情况等。
1.2.2妇科检查内容包括:妇科双合诊检查、取阴道分泌物镜检、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盆腔B超检查;乳腺疾病检查包括:乳房视、触诊, 常规红外线扫描。
2 结果
2.1 患病率及疾病构成
在普查的1 024例中,查出的妇科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或附件包块、子宫肌瘤等。各疾病的构成见表1。
2.2 乳腺疾病情况
1 024例中,患乳腺疾病者370例,患病率为36.13%,乳腺疾病主要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次为纤维瘤。见表2。
2.3 不同人群患病情况
528例教师中,患阴道炎38例,患病率为7.20%;宫颈糜烂92例,患病率为17.42%;乳腺增生61例,患病率为11.55%。496例女工中,患阴道炎69例,患病率为13.91%;宫颈糜烂140例,患病率为28.23%;乳腺增生35例,患病率为7.06%[1]。由此可看出,不同人群患病率不同。
3 讨论
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受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妇女病普查工作面临挑战,部分困难企业及离职女工保健工作难以落实。在普查中,以宫颈炎发病率为最高,主要是与病原体感染、化学物质腐蚀、宫颈损伤性操作等有关,长期慢性刺激是宫颈炎的主要诱因[2]。在所患病病种中,教师患子宫肌瘤、乳腺疾病比例高于企业女工,这与教师工作压力大,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外源性雌激素水平提高,生活饮食结构改变,脂肪摄入增多、肥胖等因素有关。应指导合理膳食、积极治疗。而患宫颈糜烂、阴道炎的企业女工多于女教师,教师学历都在中等专业以上,而企业女工中很大一部分学历在初中以下,这说明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较差,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及配偶对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检出者提供正规的治疗、复查、随诊服务,提高治愈率,防止交叉感染,对重度宫颈炎应选择性做活体病理检查并给予治疗。本调查中,1例宫颈癌前病变经追访为企业的下岗女工。
乳腺疾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乳腺癌,为了不使一例发病者漏网,笔者采用的检查步骤为:先触摸,再红外线扫描普查,而后对增生较严重或可疑的患者做X线钼靶检查确诊,必要时转入上级医院取活检复查,对查出的乳腺癌患者都积极施行了根治术。本调查中,2例乳腺包块,其中1例确诊为乳腺癌,职业为教师。
通过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可增强妇女们的保健意识,对疾病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减少妇女病的发生[3,4]。为大力开展对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完善查与治相结合的服务,提高疾病检出率、治愈率,这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对妇女进行疾病普查, 了解妇女的健康状况。方法:2007年6~8月, 对1024例妇女进行健康普查, 制订妇女病普查表, 由专人填写, 询问病史、既往史、孕产史以及生殖健康情况等。妇科检查内容包括妇科双合诊检查、取阴道分泌物镜检、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盆腔B超检查;乳腺疾病检查包括乳房视、触诊, 常规红外线扫描。结果:查出的妇科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或附件包块、子宫肌瘤等。结论:通过妇女病的普查普治, 增强了妇女们的保健意识, 对疾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妇女普查,妇科疾病,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桂萍, 李海珍, 代彩莲.2401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1) :109-110.
[2]徐惠明.5102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2) :1509.
[3]李瑞红.开封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8) :133-134.
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汇报材料
我局于2008-2010年间,实施了两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分别是2008年度西口林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2009年度西口林场、明水林场补植补造项目。
2008年度西口林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为21万元,其中整地费8.16万元,种苗费1.32万元,补植费5.12万元,浇水费3.36万元,有害生物防治、管护费3.04万元。
2009年度西口林场、明水林场补植补造项目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124.54万元,其中电动圆形喷灌工程费用93.19万元,水源井工程费用21.75万元,输电工程费用9.6万元。
下面将具体的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2008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1.前期工作
为保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的顺利实施,阿尔山市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有林业、财政、发改委等多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下设办公室,林业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成员由林业局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管理制度落实
五岔沟林业局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孟占军副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种苗基地经理邓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阶段由孟占军副局长、五岔沟林业局森林经营科、西口林场和种苗基地组成工程施工管理小组,负责工程建设及施工进度的监督。
3.工程完成情况
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地点在西口林场,西口林场为承建单位,项目建设面积2457.3亩,分为2个地块,其中:一号地1230亩、二号地1227.3亩。共惠及154户退耕农户。工程项目于2010年6月份开始施工,9月初全部建设完成。
4.工程质量
经我局经营科自查验收,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做到了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和管理。
5.资金使用
该项目计划投资124.54万元,其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5万元,地方配套28.31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3万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5万元拨付到位,另外林业局自筹资金14326.52元,合计964326.12元;其中购置电动喷灌机
两套,花费74万元,水源井工程费用156200.52元,材料工时费68126元。
6.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该项目建设,退耕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使口粮田质量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移动式喷灌和土壤改良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效推进基本口粮田建设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而且对于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为退耕区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7.竣工验收及后期管护责任落实情况
项目竣工验收后,由种苗基地负责设备的后期管护,确保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二、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建设项目 1.前期工作
为保障该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成立由五岔沟林业局局长任组长,林业局计划、财务、造林、生产、防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财务、生产、资源、防火办及生产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管理制度落实
根据项目的特点,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内容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施工质量计划管理等。项目计划管理由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经上级部门批准的计划,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核准后实施。
3.工程完成情况
该年度补植补造地点分布在西口林场与明水林场,规划面积为3000亩,补造补植任务明水林场还林年度为2003年度(1林班共12个小班),涉及面积为2000亩;西口林场还林年度为2003年度(1林班共2个小班),涉及面积为1000亩;2010年5月初,西口林场与明水林场分别组织各自林场的退耕还林户,对3000亩退耕还林地块进行了全面的补造补植,按照规划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由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展情况。于2010年5月末全部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
4.工程质量
2010年8月份经我局自查验收,所有地块已经全部合格。这次补植补造项目使3000亩幼林成活率达到国家标准,确保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面积足额完成。
5.资金使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1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地方配套6万元。项目实施后,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全部拨付到位,明水林场10万元,西口林场5万元,其中用于苗木购买1.32万元,项目具体施工13.68万元。
6.项目实施效果
促进林分生长,可提高林分质量。通过补植补造,加强幼林抚育管护,达到了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7.竣工验收及后期管护责任落实情况
格局项目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内容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计划管理等。项目计划管理由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核准后实施。
三、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到位情况
我局现已收到国家专项资金82万元,并且投入使用,目前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收尾过程中。
市退耕办:
一、xxx乡基本情况
xxx乡地xx市北部,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xxx村、xxx村、xxx村、xxx村)21个村民组,613户2265人,有劳动力1124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
二、退耕计划下达情况
20xx年度上级下达我乡的退耕还林面积503.5亩,涉及三个村,13个村民组,185户,39个小班,分别是xxx村250亩,29户,14个小班;xxx村245亩,155户,21个小班,xxx村8.5亩,1户,4个小班。
三、自查验收核实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及电话通知,乡政府立即召开自查核实验收会议,成立了自查验收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任组长,乡林业员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历时十五天,对上述两个村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树种、管护等情况对照作业设计进行逐块逐户自查核实。并将核实验收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任何异议。
通过全乡十五天自查核实,20xx年度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03.5亩,但个别地块存在问题:
1、一村二社、四社有牛、羊践踏现象;
2、由于气候原因个别地块保存率欠缺;
3、个别村社抚育、管抚差。自查验收组立即召开会议。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推动森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建设和谐、文明的×××××,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依法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7月27日,执法检查组在县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执法检查及退耕还林视察动员大会,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各乡镇主要领导、县委组织部及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评议组全体成员和县人大常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动员会。7月28日至8月1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带队,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行8人对县人民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退耕还林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阿依巴格乡、塔木托拉克乡和多浪乡政府贯彻实施森林法和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介绍,深入到我县部分植树造林点、天然胡杨林点和退耕还林点进行了实地察看。经过乡镇人大主席团、县林业部门、基层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这次执法检查和退耕还林视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森林法和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义务植树活动。县政府围绕建设和谐、文明阿瓦提的号召,充分利用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月,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加大依法治林、依法兴林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观念得到加强,为森林法的实施打下了基础,砍伐林木、侵占林地的违法行为得以制止。近年来,县林业执法部门共相处各类案件217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223人,林业行政罚款188288.26元。2003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161703万亩,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30万人次义务植树1212.5万株。
(二)严格执行森林法,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县人民政府以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为核心,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不断简化和完善审批程序,较好地服务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有效地遏制了各木材经营加工点存在的木材来源不合法的现象。同时,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力度,我县加强了对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设,配备了资源监测用的电脑,GpS及资源监测软件,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
(三)落实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和预防森林火灾。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制定的十五期间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方案,根据我县多年的病虫害发生规律,督促有关单位定期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了县域林区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县人民政府能够严格控制进出林区的人员,加强对在林区从事放牧人员的管理,组织了半专业的扑火队,进行了火灾扑救实地模拟训练,提高了我县在森林火灾扑救方面的整体实力。多年来,我县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四)加强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为了让广大农户了解和掌握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采取广播、电视、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农户宣传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我县是一个棉花大县,农民靠种植棉花致富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现状,县人民政府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持久的宣传,使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一些基本政策得到了了解和掌握,较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退耕还林有计划地开展。从视察的情况看,县人民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对退耕还林工作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制定了工作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退耕还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退耕还林推进速度较快,各项补助基本落实。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退耕还林步伐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20(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02年,退耕还林验收合格面积13514.8亩,发放生活补助270296元,发放种苗费675740元,兑现小麦1351.48吨;2003年实施的12367.8亩退耕还林工程中,合格面积为6911.85亩,兑现种苗费345592元,兑现生活补助138237元,兑现小麦691.2吨。
二、执法检查和退耕还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森林法执法检查和视察退耕还林情况来看,县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森林法律法规和退耕还林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予以解决。
(一)森林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施政,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林业生态保护;林地保护中不批先占、少批多占和乱批滥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干部群众不知法、不守法,乱砍盗伐林木等问题还时有发生。
(二)乡镇林管站执法受限。检查中发现,乡镇林管部门因没有执法权,不能及时处理一些违法案件,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加之有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执法手段,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现象还存在。
(三)造林工程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按照国家造林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我县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相对较低。除连续干旱、自然条件差等因素外,主要是技术措施、管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使造林工程质量不高。叶南万亩生态林的林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是最为突出的。
(四)叶尔羌河片区天然林灌溉困难。这个问题在历次人代会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2005年3月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建国同志还就此问题专门到×××××作过调研,但至今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执法检查组实地查看,在叶尔羌河片区的天然胡场林已出现枯萎。造成的原因巴楚县在和田河和叶尔羌河上游修建了拦洪坝,截止今年,洪水已经连续五年没有到达我县。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解决这一问题。
(五)骗取国家退耕还林费现象严重。在视察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户尤其是一些拿了林权证大老板骗取国家退耕还林费现象还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些人钻国家现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空挡,在享受了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后,迅即将大片的退耕还林地移作其他用途,主要是用来种植棉花。这样一来,吃亏的是集体,受益的却是个别大老板。如阿依巴格乡××××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450亩退耕还林地,在领取国家22500元钱后已经不见几颗树苗;还有财政局的××××的在玉满闸口大公路旁的115亩地、咪咪乳业×××在卡尔墩一队的700亩土地。这些人在2002年办理了林权证并领取了国家退耕还林补偿费后还不到一年时间,2003年底已全部复耕种植棉花。诸如此类现象还比较多,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六)退耕还林面积逐渐萎缩。目前,我县2002年和2003年的30629.4亩退耕还林工程中已有大量耕地已完全复耕,退耕还林现在演变成了“退林还耕”。如阿依巴格乡12大队三小队吐逊赛买提的38亩退耕还林地,经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后,2003年种植的核桃苗现在已所剩无几,一人之高的核桃苗只有几颗,其余的仅三、四寸高,尚埋在杂草丛中,如不仔细察看,基本上发现不了。再如多浪乡原有1936亩退耕还林地,现在只剩下1200亩。
(七)兑现政策界定不严。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第二十九条“退耕还林者应当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的要求植树种草”以及有关政策的规定,退耕还林后又复耕的,或者即使还林但没有林下种草的,均不能享受退耕还林优惠政策。但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检查,有的仅仅是利用第一年达到标准享受国家五年的退耕还林优惠政策,一次性领取了大量的退耕还林补偿,第二年后就不再按要求作业了。
三、对进一步贯彻森林法和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
根据当前我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和退耕还林落实情况,县人民政府和林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贯彻实施森林法,扎实做好退耕还林的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林业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县人民政府和林业部门一定要把森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广泛深入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了解和掌握国家林业政策,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贯彻落实林业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全社会林业法制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打击森林犯罪,切实履行森林资源管护职责。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继续开展多种专项打击整顿行动,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影响范围。严格依法管理林木生产,从严从紧控制采伐指标。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重科技投入,科学预防,科学灭害,减少病虫害损失。
(三)加强造林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造林工程质量。县人民政府要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切实组织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好林木用地问题,在保护好现有的林地的同时,推广先进造林模式、适用技术和优质苗木,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做到保护林地与植树造林并重。
(四)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宣传工作,坚决防止退林还耕现象发生。县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退耕农户的宣传工作,把国家的政策和我县采取的措施向广大农户进行宣传,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户继续增加投入,放心大胆的搞好退耕还林。同时,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退耕(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还林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快制定退耕还林的后续管护扶持政策,每年的政策兑现,要与管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的检查结果紧密挂钩,使退耕还林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目前因国家政策调整和棉价行情看好而可能出现的反弹、复耕情况要高度重视,一经发现,要坚决予以纠正。
(五)加强退耕还林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资金被挪用挤占。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退耕还林的资金管理办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建议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我县退耕还林的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退耕还林资金的监管,防止挤占、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一、发生区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西部, 在北纬40°13'~42°28', 东经105°12'~109°53'之间, 地处河套平原, 是农业大市。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 保灌面积达到900万亩。巴彦淖尔市海拔较高, 阴雨天气少, 太阳辐射较强, 日照比较长。全年日照平均时数3200~3400小时, ≥10℃的有效积温达2900~3000小时。特别在作物生长的4~9月间, 每天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 昼夜温差达14~18℃。白天日照长, 热量高, 光合作用强, 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土地资源丰富,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 大宗作物主要是向日葵、玉米。
二、向日葵螟发生状况
向日葵螟又称葵螟, 是危害向日葵的一种主要害虫, 在巴彦淖尔市一年发生2代, 以其幼虫蛀入花盘啃食种仁进行危害, 并形成许多隧道, 咬下的碎屑和粪便填充隧道造成严重污染, 遇雨后花盘及籽粒又发霉腐烂, 导致整个花盘丧失经济价值。由于连年大面积种植, 为该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00年向日葵螟开始零星发生, 因发生轻微, 未造成大的危害。但在2006~2007年大暴发, 致使整个向日葵产业严重受损。
三、调查方法
1. 调查方法
采取抽样调查法。
在全市7个旗 (县/区) 分别调查4~5个乡镇, 每个乡镇调查4~5个村, 每村调查5~6户。每户调查3~5亩。
2. 虫害发生等级标准
轻发生:百盘被害率10%以下, 每盘被害点4个以下;
中等发生:百盘被害率10%~50%, 每盘被害点4~10个;
重发生:百盘被害率50%以上, 每盘被害点10个以上。
3. 田间记录
按照科学实用方便的原则, 统一制定了《全市向日葵螟发生分布危害情况田间调查表》, 具体普查工作由各旗 (县、区) 的植保员承担, 及时如实记录, 统一汇总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 向日葵螟发生情况分析
共调查34个乡镇, 171个村, 909户农民, 调查面积3952.7亩, 代表面积6.5878万亩, 占总播面积的3.23%, 其中发生面积2457.69亩, 占调查面积62.18%, 由此推算出全市共发生面积约为126.22万亩;重发生面积247.19亩, 占调查面积6.25%, 可推算出全市重发生面积约为12万亩;中等发生面积为458.33亩, 占调查面积11.6%, 可推算出全市中等发生面积约为23.55万亩;轻发生面积为1752.17亩, 占调查面积的44.33%, 由此可推算出全市轻发生面积约为89.98万亩;未发生面积1495.01亩, 占调查面积的37.82%, 由此可推算出全市向日葵螟未发生面积约为76.78万亩。
2. 不同品种对向日葵螟发生的影响分析
从全市种植的向日葵品种中筛选出28个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28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但以普葵、3148、三道眉、8089、白葵花、1122、9009、318、5135、9020、黑大片等品种发生重一些, 发生面积占调查面积的70%以上;以2103、909、星火、G101、765、6009、DK119、HK306、S33、717等品种发生较轻, 发生面积占调查面积的30%以下;316、508、H658、L808、5009、135、奥33等品种鉴于二者之间。总体看花葵发生重、抗虫性差, 油葵发生轻、抗虫性强一些。
3. 不同播期对向日葵螟发生的影响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结果分析, 4月5日之前播种的和5月6日至20日之间播种的向日葵发生很重, 发生面积分别占到调查面积的76.83%和71.03%;而4月21日至5月5日和5月21日以后播种的向日葵发生相对较轻, 分别占51.45%和49.85%;4月5日至20日播种的向日葵发生最重, 发生面积占调查面积的91.35%。向日葵螟对不同播期向日葵的危害程度不同很可能与向日葵花期或气候有关。
4. 不同前茬作物对向日葵螟发生的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10种前茬作物向日葵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但以向日葵和甜瓜前茬发生最重, 其它前茬作物发生程度也均在60%以上, 由此可见向日葵螟对前茬作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而与土壤中的越冬螟基数密切相关。
五、防治建议
在当前针对农作物病虫害提倡开展绿色、综合防控的指导原则下, 结合调查结果, 我们提出一些在生产上切实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1. 利用预警与控制系统, 严密监测葵螟的发生动态,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以便适时防治。
2. 早耕深翻, 尽量提前灌溉, 破坏其越冬场所, 减少越冬虫源和来年的羽化量。
3. 清除田间秸秆、杂草, 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杀伤越冬葵螟老熟幼虫。
4. 选择抗虫品种, 多种油葵品种, 利用其硬壳形成快的特点, 限制葵螟幼虫的危害。
5. 调节播期:星火、黑大片等本地常规品种适当提前到3月下旬播种;杂交品种不宜过早播种, 尽量在5月21日之后播种, 可有效减轻第一代幼虫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总泽, 刘双平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向日葵螟成灾原因及防治措施.植物保护, 2010, 36 (3) :176-178
[2]白全江, 黄俊霞等.向日葵不同播期对向日葵螟避害效果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9) :362-367
[3]王刚, 候玉明等.向日葵葵花螟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现代农业, 2010 (10) , 20-21
[4]徐利敏.不同播种期对向日葵螟抗虫性的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6) , 46
[5]贾永红, 孟瑞霞等.向日葵螟对不同向日葵品种的寄主选择性.应用昆虫学报, 2012, 49 (2) :464-470
米脂县林业站 艾先平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了,大会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指出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的建设目标,在巩固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在1999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米脂地处黄河上游,无定河流域两岸,属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退耕前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荒漠化严重。严重阻碍了区域人民脱困致富,直接影响和威胁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年国务院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把退耕还林粮食补助从原来的八年调整为十六年,这充分说明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确保退耕还林成果 ,着力解决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的发展要求。
一、米脂县退耕还林(草)的现状
米脂是榆林市退耕还林的重点县之一,自1999年入冬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遵照朱总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精神,抓 1 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县委和政府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下,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全县13个乡(镇)全面起动。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规划,组织协调,制定政策,造林还草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成功经验,如推行专业队承包造林和抗旱造林法,使大旱之年重点工程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走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路子,形成规模优势;把基本农田保吃饭,经济林果保花钱,草业牧业保小康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带实行移民建镇,杜绝“越种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局面等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将为进一步深化山川秀美工程注入了活力。1999—2006年上级部门确认和下达我县退耕还林面积44.83万亩(其中1999年2.53万亩,2002年18.5万亩,2003年17万亩,2004年306万亩,2005年2万亩,2006年1.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1.55万亩(其中1999年2.25万亩,2002年8.5万亩,2003年9万亩,2004年0.6万亩,2005年1万亩2006年0.2万亩),荒山造林23.28万亩(其中1999年0.28万亩,2002年10万亩,2003年8万亩,2004年3万亩,2005年1万亩,2006年1万亩)。实际造林面积为计划任务的100%,已经验收兑现44.8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1.55万亩,荒山造林23.28万亩。发放退耕粮食0.214亿公斤,现金补助1.193亿元人民币,种苗补助0.10775亿元人民币。造林工程中,主要造林树种为侧柏、刺槐、山杏、紫穗槐、沙棘,草种以沙打旺、草苜蓿为主,但成活率偏低。,经济林为枣树、梨树、仁用杏、桑树等,经济林比重较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逐步提高,到目前为止达到85%以上。在 退耕还林从试点到全面启动的过程中,我县逐渐探索总结出退耕与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相结合,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扬延安精神与依靠科技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利益调动相结合等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孟好海”式的先进致富典型,全县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初见成效,收到了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我在退耕还林工作的实践,在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提出以下见解:
二、退耕还林(草)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生态优先原则,经济林比重偏大。山川秀美工程实施工程中,群众在退耕地栽植经济林积极性高,栽植防护林阻力大。大部分退耕地栽种苹果、枣树、梨树、仁用杏等经济林,且成活率较高,而侧柏、刺槐、沙棘,紫穗槐等生态防护型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特别在退耕地内的灌木林带上出现了年年补栽,年年不见林的现象。
(二)植被建设合理性欠妥,重林轻草现象普遍。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重工程措施轻林草生态措施,重治理轻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建设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出发,也从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考虑,建议在丘陵沟壑区近期植被建设应以退下的坡耕地为主,在荒山荒坡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宜通过封山恢复天然植被或人工种草促进植被的恢复,否则又有可能重踏“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老路。有些地方从坡底到山顶栽植的全是经济林和用材林。很多草原区,也违背草灌先行的成功经验而大量发展经济林。
(三)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乏力,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下。不同区域退耕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地区造林成活率只有20%--40%,保存率更低。因此,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促进已有的成果技术的转化,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是提高退耕还林(草)的质量保障。
(四)后期管护不力,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很多的退耕户只注重项目的增取,对树木的管护不太重视。特别是川道地区管理水平更低,个别退耕户每年在自己退耕地都很少去,更谈不上抚育管护、打药除草和施肥修剪。虽然总体成活率、保存率都在85%以上,但每年苗木的生长量不足20cm,1999年的退耕还林地块上现在的树高不足100cm,出现了许多“小老头”树种,给退耕还林的成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五)苗木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种苗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对路数量充足的种苗供应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我县目前国有苗圃一个,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还不能得到保证。大部分苗木依靠个体户育苗提供,由于受经济价值的驱使大部分育苗户只注重苗木的产量,从而忽视了苗木的质量。其次是退耕还林项目的种苗费只有50元,第一次造林就用完了,后期的补植补栽所用的苗木靠退耕户自己购买,因此苗木质量无法保证,一些新技术和价值高的苗木无法应用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六)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模式单一,与生产实际脱节。制约了林业生产的发展。2002年和2003年退耕的作业设计采用了林草间作的唯一模式,虽然给退耕户提供了丰富的草源,农民搞养殖业增加了经济收入。但林草间作后林草之间互争水分,紫花苜蓿又是深根性作物,树木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幼苗期的苗木生长影响就更大了,从而制约着林业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
(七)退耕还林项目区分散,山川秀美建设进展不平衡。国家投资的城镇,川道等重点项目区治理速度快,效果好,而偏远乡镇的差距很大。米脂县各乡镇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因此在山川秀美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路子。由于试点示范搞平均分配,相对分散,进而影响到退耕还林(草)地域特色、区域优势的发挥,不利欲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民积极性的调动。
(八)乡镇对退耕还林资金的监管不力,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退耕还林的钱粮兑现,不但保证了退耕还林成果,也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一些村出现退耕资金的挤占、挪用、挥霍等不良现象,造成农民多次上访的严重问题,个别村民上访到国家林业局,严重的干扰了社会局势的稳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现在各乡镇基本实现村财乡管,对这部分资金却不加管理,致使个别村“官”玩忽职守,致使许多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三、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必将以产业调整为前提。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调整单一种植结构,使农 5 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不减产量,大力推行设施农业,积极推广舍饲养殖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收入。
(二)根据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按照目前的农村经济和植被建设技术水平,不宜过分扩大人工林草面积,提倡近期荒沟坡采取封禁自然恢复办法,建议在丘陵沟壑区近期植被建设应以退下的坡耕地为主,植被恢复以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和解决农村生物能源(烧柴)为主,不宜提倡建设大规模的用材基地,且灌木为主,实行乔灌结合,并把人工草地当作一种作物来经营管理,提倡在25度以上的山坡耕地,全面实行草乔灌带状间轮作。对荒山荒坡宜通过封禁促使天然植被自然恢复,不宜盲目推广“退一还二
(三)”等模式。我县人均农耕地2.5-3亩,陡坡地比例大。要发展林业生产,就要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封山育林,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优林特产品,缓解退耕还林后粮食产量,收入下降的矛盾。
(三)建立良种优育繁育基地,规范苗木生产供应。建立良种繁育基在相同的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亚区及工程中心建立优质的采种基地和苗木基地,还必须在区、乡(镇)建立二级种苗基地,进行规范化育苗,培养良种壮苗,避免外地调苗造成经费浪费,影响造林种草成活率。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各种抗逆性强,效益好的树种、草种进行实验和推广。应注重优良品种和相应育苗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并且走规模发展之路,6 利用专项资金,瞄准先进的育苗技术的引进,对现有苗圃进行改进,建设现代化育苗基地,形成产业化,商品化。
(四)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户。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高压态势下,省、市、县、乡高度重视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可个别村级退耕还林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乡、镇更应该管好村级帐务,确保资金落实到户。
(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示范样板。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林草植被恢复进展缓慢,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科技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首先,政府部门应与科技单位紧密结合;其次,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前瞻性研究;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建立试验示范样板 退耕还林的浩大工程需要较好的典型和样板引路。因为立地条件不同,栽植的树(草)种有差异,为做到因地制宜应在每个生态类型区建立1-2个示范区,以较高的标准,较高的投资强度和较快的进度,优先引进组装,推广先进技术。从而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科技示范,使之成为科技示范样板与窗口、环境与政策教育基地。
(六)调整土地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土地政策,移民建村建镇为避免有些农户地种不完而有些农户仅有的一点地还属退耕范围的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关调整政策。并且为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在生态环境恶劣,坡耕地多,坡度陡,人民生活贫困的山区,丘陵沟壑区,实施移民建镇;加大投资力度 实施退耕还林(草),国家进行 一定的投资和政策优惠是必须的,但主要资金还依靠地方筹集,即国家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经营筹建实体拿一点的多元投资机制。特别是吸收社会资金的加入将可大大地增加融资量。私人资金的投入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