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总结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总结(推荐7篇)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总结 篇1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技能及创造性的主体功能, 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 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 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 停滞不前, 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 体质水平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新的尝试,利用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造能力。快乐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要先着手于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网鱼”的游戏, 我们精心设计场地, 创设“大海”的景象, 跳箱作“礁石”, 垫子作小鱼的家, 还有水草、鱼网, 老师当渔夫, 学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在收获中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等等一系列满意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二、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总结 篇2

一、费曼·内姆斯“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

根据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的理论, 笔者认为她对教师学习的认识可归纳为“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这一归纳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费曼·内姆斯对学习中的经验与外部互动的重视。她在论著中提到, 理解教师如何学习的核心是“教师认知与外部学习情境之间的互动”, 也就是教师的前见、经验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另一方面, 她在其论著中表现出对杜威 (Dewey, J) 思想的喜好, 并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杜威“相互依赖、相互联系”[1]的方法论深深影响了费曼·内姆斯, 在她对教师学习进行论述时凸显了此种思维方式。

费曼·内姆斯“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包含两层意思。首先, 费曼·内姆斯极其强调教师学习 (或专业学习) 必须是一个连续统一体, 这是教师学习的核心问题。这种连续统一体包括学习经验的联系、学习内容的连续及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其中, 教师学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新手教师的前见与入职后经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浓厚的“互依”“互联”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因此, 费曼·内姆斯的学习观可以归纳为“连续统一”, 它既是作者核心的学习观, 也是其看待教师学习的方法论。其次, 教师学习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结果。实际上, 教学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 难以用教师提前习得的知识或预设的原理来应对变化中的教育教学情境。因此, “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 需要给新手教师提供的是———允许他们用自己的理智、敏感来觉察困境, 并作出深思熟虑、明智的决策从而指导自身的教学行动”。[2]由于教学的特性, 教师更需要主动、持续地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者是长久的存在状态, 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专业身份。费曼·内姆斯提出学习教学就是要“学习像教师一样思维 (think) ”, “学习像教师一样认知 (know) ”, “学习像教师一样感受 (feel) ”, “学习像教师一样行动 (act) ”。思维、认知、感受、行动是教师学习、形成专业身份不可分割的部分, 任何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 它们在教师学习中是连续统一的。

二、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过程论

“教师学习”、“学习教学”的概念贯穿在费曼·内姆斯的研究之中, 她对职前和入职时期教师学习过程的论述可概括为“学习五阶段说”。

(一) 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 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 其职前准备期的学习过程可称为“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这个理论是以师范生自身的学习过程为核心 (即内圈) , 以职前培养阶段给予的支持帮助为辅 (即外围) , 如右图1。

所谓“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分别是:第一阶段, 师范生在入校前通过课堂中长期的师徒观察形成了对教师、教学的既有经验和认识, 并带入到教师培养项目中, 这种经验既是师范生学习的起点, 也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此时教师教育者记录、分析师范生固有的经验, 从而对师范生的基础、需求和关注点具备初步的把握。第二阶段, 师范生既有的经验、认识对学习教学可能有促进作用, 也可能误导、限制他/她对教学的思考, 因此要经过批判性反思;教师教育者在前期判断的基础上, 针对师范生的教学行为提供评估和反馈, 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改革思想” (reform-minded) 的实践者。第三阶段, 师范生不仅需审视、反思先前形成的经验和观点, 也要自觉“转变”阻碍学习教学的观念, 即概念转变;为了促进师范生发生概念转变, 应为其提供专业知识, 并进行解释, 给予有说服力的、可供选择的其他方案。在概念转变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性模型”认为, 学生就像科学家一样, 会坚持当前的观点, 除非有更好的理由来否定它们。[3]第四阶段, 经历概念转化, 逐渐培养师范生从教育的角度而非单纯经验、常识的角度考量问题, 做出判断;此时就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提升其理性思维意识。第五阶段, 教师的教育思维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适应;教师培养阶段能提供的最好实践机会就是教学实习, 它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师范生专业反思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 职前学习五阶段突出了教师教育思维的形成和完善, 不论是师范生的学习还是外在教师教育的辅助, 都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指向。

(二) 新手教师学习教学五阶段说

费曼·内姆斯尤为关注新手教师学习教学, 她认为新手教师的独特性是从事教学和学习教学必须同时进行。在美国, 新手教师流失率很高。“据调查, 在美国, 15%的教师在第一年教学后即离开学校, 15%的教师在第二年结束时离任, 超过50%的初任教师在工作7年内放弃教师职业”。[4]因此, 对新手教师学习教学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教学主要发生在工作场中, 工作最初的5~7年间可以说是新手教师学习教学的阶段。作为新手教师, 入职第一年是他们开始迈入课堂、面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真正学习教学的时期;第一年的教学是紧张的、不断发现和适应教学的时期;[5]是从职前向实践转变, 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时期。此时初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获得学生、课堂和学校情境的地方知识;设计回应性课程和教学;创设课堂学习共同体;形成专业身份;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6]可见, 不论是获得地方知识还是设计教学, 新手教师都聚焦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如何教学。初始教学提供了一条自然路径, 新手教师的学习将注重于核心教学的任务———计划、教学、评估学生学习、反思教学等, [7]在此过程逐渐形成教师的专业身份和专业实践。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中显示了初任教师学习教学的五阶段:第一, 教学过程的计划。计划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在此过程中初任教师要学习做计划, 做决策。第二, 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学习, 此过程就如同探究, 教师产生疑惑, 形成问题, 尝试对策, 采取行动, 培养开放的态度, 拓展对教学的认识, 逐渐形成改善教学的技能和素养。第三,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目标的达成程度等评估学生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馈。第四, 反思。教师以评估的结果为依据, 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考改进的方法。第五, 教学理解。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自我三角关系的理解, 教学理解的层次不同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学习用教育的思维理解教学, 形成专业身份。新手教师在所有这些活动中的学习,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是形成专业实践、专业身份;就教师学习型组织而言, 这一过程更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a process of enculturation) 。不论职前职后, 费曼·内姆斯都重视教师学习中教育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影响因素论

未来教师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如教师教育项目的连续性、学校是否提供教师学习的条件、教师候选人的信念等。本文重点分析以下几项影响因素。

(一) 共享身份假设 (presumption of shared identity) 的阻碍

所谓“共享身份假设”, 特指教师以自我的立场、经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想当然地推测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中, 这种假设表现为教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个性发展, 以自身经验为尺度衡量学生。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学生, 现代社会呼吁教师要具备超越“共享身份假设”的意识和能力, 真正形成教育思维, 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因此, 费曼·内姆斯提出“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帮助教师候选人克服‘共享身份假设’, 以便学习关注其他人的思维和行动”。[8]为了搭建学生与学科之间的桥梁, 教师需要知道他们的学生在学习什么、如何思考, 关注其他人的思维意味着尝试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但是像大多数人一样, 教师通常假定共享与自己相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 具有与自身相同的经验。[9]正因为此, 师范生和教师时常会以自己为出发点来审视学生, 面对学校中日趋多样化的学生和文化, 未来教师保守、同一化的教育教学思想就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共享身份假设”之所以是未来教师学习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两点原因。首先, 未来教师“狭隘的经验框架”对学习教学的影响。研究者认为, 教师个体在接受正规教师教育之前所形成的各种有关教师职业的个体经验, 是影响教师社会化的重要因素。[10]个体的有限经验与学生快速发展的多样化间的差距是未来教师在面对教学实践时的一项复杂难题。也正因为教师经验的顽固性, 他们易于固步自封。加之教师教育项目“提供与民族上、文化上不同与己的人接触的机会有限, 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很少思考其他人可能的不同学习方式、理解方式和体验方式”。[11]于是, 未来教师不仅在审视、开展课堂教学时会无意识地使用以前自己学生时代教师所用的方式, 也会不经意间视他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己相同。如此, 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狭隘的经验框架会阻碍教师换位思考和从教学中学习并拓展视野。其次, 美国学生日益多样化, “近来人口的变化加速了我们的思考, 虽然学校的学生更加多元化, 但教师并没有如此多样化。因此,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学生, 教师评估运动与教师教育改革似乎加强了趋同化的教学力量”。[12]学生不同的文化、学习风格、行为习惯等都要求教师学习关注多样化, 具备多元文化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差异, 从而能真正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但是, 由于绝大部分未来教师缺少多样化的经验, 所以个体经验对教学发挥着主要影响;还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试误”过程, 故缺乏教育思维和思考教育问题的理论自觉意识。研究者琳恩·佩 (Lynn Paine) 提供了“多样化”的四种取向来分析未来教师的多元意识。它们分别是:个体差异取向、类型差异取向、情境差异取向和教育差异取向。所谓“个体差异取向”, 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多样化。类型差异是以个体共有的某种显著特征分类, 归属类型有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等。情境差异建立在第一、第二种差异的基础上, 强调个体间的差异存在于与社会情境, 或更广阔、动态的情境相连的不同行为模式中。教育差异指教与学的差异。以四种多样化取向为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 未来教师的观点是理想化的, 仅停留于思想层面而不贯穿于具体实践;他们/她们的差异性主要是心理取向关注个体差异;其次是类型差异。[13]显然, 研究的结果表明:未来教师多元文化意识、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她们很少关注情境差异性和教育差异性。相应地, 当未来教师缺乏“多样化”的意识, 就意味着他们/她们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 在多元的社会中“共享身份假设”是未来教师学习成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 女性学习独特性的忽视

费曼·内姆斯通过分析“未来教师是谁”表明在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女性的认知方式重视不足。“典型的教师候选人是女性, 75%的中学教师候选人和93%的小学教师候选人是女性”。[14]显然, 未来教师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女性, 但是“未来教师作为女性的经验”[15]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女性学习具有何种独特性?

首先, “关心”取向女性经验的分析。对女性经验展开研究, 就是试图追问女性是否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经验。20世纪80年代, 吉利根 (Gilligan) 在《道德方向与道德发展》一文中, 借助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说明了女性道德选择和行为的独特性。[16]女性的经验不同于男性, 但长期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而是把男性的道德衡量标准强加到对女性的衡量中。吉利根批判以往研究中对女性经验的忽视, 呼吁要重视女性的声音, 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心、关系、母性关怀。而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关系, 女性正是在关系中认识自我。自我是一个联系的自我, 一个人不是越与他人分离就越有自我, 而是越与他人联系就越有自我。自我处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中心向四周发散, 网络的范围越大, 自我就越有价值。[17]因此, 女性的自我是体验的自我, 是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给予彼此尊重、关怀和自由。相应地, 女性的认知就带有性别色彩, 正如诺丁斯在基于女性经验提出的道德处理模式中所指出的:“关心者的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直觉的 (intuitive) 或接受的 (receptive) 模式, 有点神秘、内在和非连续性。”[18]正因为此, “许多职前教师, 尤其是那些女性, 选择教学是因为它养育和关心的特性。在一个400多名小学教师候选人的调查中, 布克、布尔斯 (Book, Byers) 等人发现许多人把教学视为养育孩子的拓展形式, 教师依赖本能与直觉从经验中学习”。[19]

其次, 女性的认知方式分析。费曼·内姆斯在分析女性认知方式时多次引用贝兰基 (Mary F.Belenky) 的研究。贝兰基以《女性的认知方式:自我、声音和思维的发展》 (Women's ways of knowing: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 一书闻名, 此书针对女性如何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观点。贝兰基的思想建立在对威廉·佩里 (William Perry) 于1970年主要依据男性的采访数据提出大学生发展阶段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形成。贝兰基发表了女性的认知方式的观点, 勾勒了一个不同于男性的理智发展体系, 更加精确地反映了女性的经验, 如沉默 (silence) 。女性认为语言是不可信任的, 它既不能表达内心的自我也不能准确地传达外部的信息;接受性认知 (received knowing) , 女性认为权威是真理的源泉、有传播力, 一个人可以理解、回答每一个问题, 但是作为接受性认知者的女性不相信自己有创造答案的能力, 因此往往只是响应权威的声音而不是坚持自己的声音等观点。[20]贝兰基的理智发展理论与威廉·佩里的观点争锋相对。贝兰基唤醒了人们对大学生中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认知方式的关注。因此, 在绝对以女性为主的教师群体中, 教师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女性教师学习的不同特征。

最后, 学习取向分析。许多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具有勤奋、认真的学习特点。她们成长在一个期望赢得奖赏、被动、服从而不是自我导向的学习体系中。师范生获知教师和教材是权威知识的来源, 而很少被鼓励建构自己的知识、重视自己的观点和疑惑。[21]如此, 她们/他们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认识, 学习是接受的、被动的、沉闷的, 没有创造力。这些大学的学习经历直接影响未来教师学习教学的状态, 影响她们/他们对教学的认识, 甚至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不仅如此, 此种学习取向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甚至会一代代延续。

总之, 面对女性为主的教师群体, 由于她们关心取向的经验、接受性为主的认知方式、被动服从的学习倾向给教师教育者形成了挑战———如何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关注女性学习的独特性, 给予她们发展理性的自信, 加强她们的理智、逻辑思维、推理等能力, 从而让学生在一个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三) 新老教师的文化壁垒

教师究竟在何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对其专业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艾瑞克森 (Erikeson) 解释到“凭借文化, 人类共享经过定义的意义系统, 并且在一个实践行为的特定领域中人们似乎已经创造了相似的意义解释方式”。[22]新手教师进入到教师群体, 就要经过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就要学习一种不同于己的新文化, 而学习一种新文化会使新手教师把自身置于熟悉的意义系统之外。在学习时, 新手教师也许会发现自身熟悉的意义解释系统和行为是不可信的。与此同时, 其他的意义解释系统和行为方式又不能即刻完全习得。因此, 学习一种新的文化意味着开始分享其他的理解方式, 而不是受益于彼此共享的历史。[23]也就是说, 新手教师在学习新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理解经验丰富的教师形成的文化。当然, 学习一种文化并不是要新手教师放弃自己的文化, 全盘采取他人的理解方式、行为方式, 而是学会更多意义解释的方式。在一所学校中只有新手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保持文化开放的态度, 相互理解与接纳、批判性地吸收, 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文化环境和一个有助于教师专业学习的沃土。费曼·内姆斯的研究归纳出了几种阻碍新手教师学习的文化。第一, 新手教师的“文化孤岛”生活。很多新手教师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完全靠自己, 通过不断地尝试、出现错误、纠正错误而习得如何教学的过程。她们/他们由于担心被外界视为教学无能或需经受外界评价的压力, 而不愿公开、分享自身在学习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因此, 新手教师认为不需要或更确切地说不愿意寻求外在帮助、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在她们/他们的选择排序中, 待在自己的舒适地带和维持与其他人的和谐关系比在学习教学中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解决问题更具有优先性。因此, 新手教师就如生活在一座孤岛上默默地独自煎熬, 逐渐封闭自我。第二, 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一些新手教师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以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中, 在这里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牺牲集体互动交流为代价, 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而使新手教师感到孤独和无援。[24]在此种文化中, 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 不轻易接受新人的思想、观点、行为, 甚至排斥新手教师以免自己的权利受到影响, 新手教师同样处于独自摸索的情形中。第三, 新手教师为导向的文化。这是与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相对。一些教师发现所在学校是以新手教师为导向的文化, 在这种文化导向的学校中充盈着高度的热情和理想, 但是没有人为新手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25]在此种文化情境中, 经验丰富的教师既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 也不愿承担帮助新手教师成长的责任。新手教师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学校, 带着满腔热情学习教学, 他们/她们之间相互交流摸索、自主探究。从以上几种文化可见, 它们都不利于新手教师学习教学, 会阻隔教师的学习与交流。只有新手教师文化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文化相互敞开, 相互交流, 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持续的专业学习, 新手教师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实, 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新手教师学习, 也有利于新手教师身份的形成。“学习不仅仅是成为成员的条件, 它本身就是成员身份的演变形式, 自我、认知和社会成员身份都彼此需要”。[26]在教师最有可能流失的初任期间, 给予新手教师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 是她们/他们将来继续从事教师职业,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前提条件, 也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验丰富的教师易于固守经验, 形成对教育教学的刻板认识, 而新手教师的文化对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文化、完善自身经验具有积极作用。

概括而言, 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的思想从观念上重视经验及其与外部的互动;从过程上凸显职前职后教育思维的养成;从因素上重视教师的思维习惯、女性学习的独特性及教师文化壁垒的影响。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这些思想对我国思考教师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玲.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点——杜威教育哲学方法论的核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10.

[2]S Wassermann.Shazam!You’re a Teacher:Facing the Illusory Quest for Certainty in Classroom Practice.The Phi Delta Kappan, 1999, 80 (6) :466.

[3]R·基思·索耶主编.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321~313.

[4]李拉.美国初任教师支持体系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8, (5) :58.

[5][6][7][24][25]Sharon Feiman-Nemser.Teacher as Leaners.Harvard Education Press, 2012.119.120~122.154.158.158.

[8][9][11][14][15][19][21]Sharon Feiman-Nemser&Janine Remillard.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o Teach.education.msu.edu, 1995.8.8.8.6.7.6.6.

[10]欧路莎.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15.

[12][13]Lynn Paine.Orientations towards Diversity:What Do Prospective Teachers Bring?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April, 1988-02-20.

[16][17]肖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80.65.

[18]郭芳.20世纪下半叶美国教师哲学思想研究——基于本体论视角的考察[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3, 100.

[20]Janis Tedesco.Women's Ways of Knowing/Women's Ways of Composing.Rhetoric Review, 1991-Taylor&Francis.Spring, 1991, 9 (2) :248~250.

高中物理电学学习心得总结与分享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学习心得

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我发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中物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物理现象也比较复杂。从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强调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电学和力学,是整个高中的物理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听老师这么说,很多同学在心理上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我觉得再难的知识也是由无数的基础知识堆积起来形成了,只要我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肯定能将物理学好。所以,我觉得学好物理首要条件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重要的感性因素,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互动中。我在学习物理上有一个习惯,就是随时放一个笔记本,用以记录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每堂课只有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老师讲的知识点自己未必当场全部都听明白,所以每当老师讲的知识我没听明白时,就简单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下课时及时提问,直到搞明白为止,以免课后不记得自己哪里没听懂,导致后面遇到需要该知识点解决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就会越来越重,从而在心理上疏远物理。当然,物理的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物理的魅力,学会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电学,电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电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都和物理电学息息相关,我通过对高中物理电学的学习,发生生活中的一些电力问题都能够专业的解释出来,从而对物理的兴趣和敬仰与日俱增。

二、理清物理概念和公式,加深理解,准确记忆

物理的学习中,有非常多的公式和概念需要记忆,但班上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这一点,认为仅仅需要理解就可以了,但我不这么认为,物理中的公式和概念是必须要认真记住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概念是正确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若没有搞清楚物理概念,则很容易和后面所学物理知识混淆。电学部分概念较多,比如静电力、电场力、电量、电功、电压、电流等。这些和电相关的知识概念繁多,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记忆,并弄清每条概念,概念中的关键限制性词语要深刻记忆。

按照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安排,我们进入高中后,最先接触的是力学,从重力、弹力、摩擦力到压力、压强、浮力、机械和机械率。大家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因为初中物理对浮力和压强的研究较多,所以进入高中学习后,仍然容易将浮力作为整个知识的重点,包括我自己最开始也这么认为,直到后面的学习才搞明白,高中物理中,力学和电学才是两大重点,电学部分涉及的公式概念较多,其實我们认真归纳会发现大多数电学公式都是由两个最基本的电学公式推导出来的,一个是欧姆定律,另一个是电功率。所以在学习电学部分的知识时,必须搞明白各知识点的概念和核心内容,否则很容易混淆。

比如在理解电子与电荷的概念时,很多同学都不容易理解透彻,我是这样理解的,电子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的认识方式。以前人们对电的认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电的本质认识,认为电仅仅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其实物体“带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然而电荷比电子的范围要大得多,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及正、负离子等,而电子只是带负电的粒子,显然这二者在范围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运用的过程。物理学中公式和概念较多,很多同学都反应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遗忘,我也曾经为这种情况苦恼。但后来我发现在整理物理学知识时,很多知识点是可以归纳分类的,先将知识点归纳分类整理,然后再对个知识点对应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理解,最好是能够将这些经典例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我一直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其实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经典例题的题目记录下来后,自己先尝试着解题,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哪个环节遇到了问题,或者哪一步没有搞清楚,再用红笔对疑难点进行勾画,或者问同学,或者问老师,当心中的疑惑解除后,即再次加深了对应用知识点的理解。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减少遗忘的产生,也是在解题时找出正确思路的基础条件。很多同学都感叹自己的解题能力不足,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同学都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以致于不能灵活应用。电学部分各公式概念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到题目时,首先要找出研究对象,列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再在脑海中搜索与此相关的概念公式,理清各条件中的关系,列出等式,最终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涉及的内容繁多,概念公式多不胜数,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一开就始望而生畏,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充分掌握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用理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培养出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相信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高中物理电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敏.例谈如何进行电学实验的电路设计[J].物理教师:高中版,2011,(11):38-38,40.

[2] 曹会.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吴涛,汤文俊.高中物理学习的心得[J].神州(上旬刊),2013,(8):220-220.

[4] 赖国弘.强化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125.

英语教学学习心得总结 篇4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确实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勇于用英语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大胆“说”起来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影响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原因,然后反复探求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帮助学生走出哑口无言的尴尬境地。

一、明确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在思想上,要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1.如果,你渴望了解西方先进的文化、借用西方发达的科技,那么你必须学好英语,英语仿佛过河的桥、登山的梯、救火的水、旅行的车。如果你渴望结交外国朋友,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专研他们的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念,那么你必须学好英语。英语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轨迹,体现一个民族的情感品味。

2..结合实际给学生描绘掌握英语口语后的美好前景。如北京奥运的胜利召开,迎来了世界一片的喝彩。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的有40多万海外游客,他们在观赏体育比赛的同时,还到各处参观、购物、接触百姓。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且有更多的外资企业想与我们中国人合作,外语人才紧缺,口语交流日趋重要。

3..口语交流近在咫尺。随着旅游景点的开放,引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有些老外也不乏在其中。我镇有两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南尖岩和飞石岭。景点内的景观都是用中英文标注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能骄傲自如地用英语把我们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外国有人。.我镇的天工艺苑玩具厂、木制品厂长期地把我们的商品销往到国外。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创设有效的口语学习阵地

我认为应把握好课堂与课外两个时间,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开口“说”的能力。

(一)利用英语课堂,培养“说”的能力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抓住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更易于达到我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好新奇、好活动、好游戏、好表现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氛围,创设出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关注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能够确实关注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规范性和恰当性,保证学生说的质量,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做到愿说﹑乐说与善说。

1.营造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言行要表里如一,既不隐藏自己的情感,也不美化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坦诚相见,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可信。

其次,教师切记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把它们放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顺利开展交际活动。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师设计的交际教学中去,真正愿意开口“说”。

2、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乐“说”

环境渲染。根据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让学生亲临现场,使其意思表达更逼真、生动

A、、实物创设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如果通过具体表演和反复做游戏,那么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学Is this aan ……?这个句型时,把它和以前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组小对话,通过实物作道具来完成。我事先准备好苹果、梨、香蕉、动物(玩具)、汽车(玩具)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被蒙着眼睛从箱里拿出一件物品,其他同学便问:“What is it ?”他则猜测:Is this a/an---?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同学们就来兴趣了,争着想来一试。又如,在教学到别人家做客,主人和客人在进门时的对话,我就地取材,让一个学生做客人,在门外站着。一个学生做主人,在教室内站着。客人敲门(按门铃),主人问:“Who is it? ”客人在门外回答:“It′s me.” 或“I′m┅┅”然后主人开门说:“ Come in, please .Sit down ,please.” 虽说这个对话比较简单,但低年级的学生要说好、练好也要花时间才能做到。采用这种情景对话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争着来练习,表演对话。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学习并运用了语言,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教会他们观察,真是一举多得。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

B、利用师生表演,创设情境,激发“说”的勇气。

学生表演创设情境。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浓厚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Shopping》时,让学生分别表演售货员和顾客,还准备了很多道具。这样创设情景,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们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整堂课,自始至终以小对话形式展开各种口语交际活动。情节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也慢慢由开始的害羞情绪到后来的跃跃欲试,在这种轻松而又熟悉的情景中变得有勇气、有自信了。学生自信而兴奋地说着。他们在课堂上个个怀着愉快的心情,在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得到了大量的听和说的实践机会,在情景中慢慢鼓起了说的勇气,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C、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和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有助于营造语言交际氛围,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广范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手、脚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得到视听享受

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努力使课件语言自然贴切、声音悦耳动听、情境生动逼真,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如:在教学《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模拟各个季节自然界的声音,鸟语、蛙声、蝉声和西北风声。剪接《白雪公主》动画片里情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对于多媒体创设的动态情景非常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和交流,从而达到在真实的 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目的。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

D、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体验“说”的乐趣

动手简单地涂涂画画几乎是每个人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我根据这一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寻找美术与英语的结合点,尽力给同学们创设一个情景的舞台。采取情景教学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有创设思维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等等来创设英语教学的情景。简笔画的随手画来而创设情景,随机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语言情景过程。从局部来看,每个单词或词组都有相应的简笔画来展现它的语言意义;从整个画面来说,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了解到整个短文内容。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情景交融,具有启发性和生发性,从简单的画面上“生发开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画面上受到教益,获到知识。在教学My home 的A部分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还是充分运用了情景式简笔画的这一功能创设情景,边画边展开教学。简笔画还具有随时更改的特点,运用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情景教学时,就很适用。这一课主要围绕Mike 一天的生活引出对话展开的,简笔画就可以随情景的变化而作修改。并完成重点词句的教学。

1、介绍Mike,由fathermother引出并绘画DadMum简笔画,完成DadMum教学。

2、This is Mke ’s home,home简笔画并教学,为 go home铺垫。

3、This is Mike’s bed,bed简笔画并教学,为 go to bed铺垫。

4、Get up now,Mike。引出get up,简笔画并教学

5、同样教学Go to school now,Mike。Go home now,Mike。Go to bed now ,Mike。

出示几幅简笔画,给出关键词,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复述形式口语化让学生体验“说”的乐趣。

(二)、利用课外时间,深化学生“说”的能力、

在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时间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说的素材进行拓充,为学生的“有话可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多方位多角度的延伸学生“说”的空间,巩固“说”的效果。我认为在课外时间应从以下方面深化学生口语交际的效果。

A.每周一次播放英语教学碟片或各类优秀英语学习碟片如:《小土豆快乐英语》、《洪恩GOGO学英语》等。挑选一些语言水平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英语供学生欣赏与体验,并鼓励他们用英语交谈心得体会。

B.利用广播电视,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利用学校在中午的校园广播播放学生耳熟能详英语歌曲或英语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CCTV10台赵音奇等主持《希望英语》Outlook English节目。通过这些媒体营造了多角度的英语听说氛围,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言才能。同时,这些媒体在英语学习氛围的合理应用,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而且由听到说的过程,也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C.利用英语语言美化校园

在学校的显眼处粘贴中英文提示标语和中英文名人名言等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口语交流的能力。

D.利用黑板报提升英语学习氛围

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为了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每班教室后面的 黑板报上开辟了一块英语阵地一是用来粘贴天气和日期,并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每天更新。二是日常口语交流,主要是日常口语句型以及这一句型为主的chant(chant的内容常常是老师或学生小组创作的),这正好可以与每周一句配合起来,每周按时更换常用句型。如:Season,Season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My favourite season is…这一chant内容是: Season,Season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pring ,Spring I like spring。三是英语小知识。这些小知识一般都跟英语国家的节日,国家的风俗等相结合并进行阶段性更换,以增强文化意识的同时,为英语学习酝酿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块阵地向学生们传递着学习的信息,展示着英语的无穷魅力,鼓舞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为英语学习氛围的良好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把外语学习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深化学生“说”的能力。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知识的运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这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进一步动力。因此我们要结合有关话题让学生与同伴、兄弟姐妹、父母亲等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到新奇、实用,他们乐于去尝试,去积极地实践。为让学生能把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也可以创新课外作业形式,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能力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升华和不断地深化。

教师教学经验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篇5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能够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务必处处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好处。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职责是极其重大的。

选取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务必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期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教师并非难事,只可是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可是,我要在那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教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潜力是十分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理解潜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务必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体育教学论学习心得总结 篇6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

2020年,因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互联网+”的模式下,孩子们迎来了首次“居家学习”的开学季,老师们也成为“线上教学”远程授课的探行者,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过网络授课经验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经过本阶段的“线上教学”远程授课,作为仓头小学的教师,我们都感受颇丰。

一、课前准备方面

由于学生没有课本,我们主要将电子课件教学发往班级群平台,并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第二天的课能顺利进行。并利用微信语音、文字、图片等互动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管理及教学方面

经过本阶段的线上教学,课时平均参与率均达80%以上。在每次开课之前,我会提前将链接发到微信群平台,并提示学生准备好纸笔做好笔记,以便于自己课后复习。

三、课后作业及检查方面

课堂结束后,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及可可宝贝APP上布置作业,并在课下批改作业。针对不做作业,不上课的学生我会利用微信电话、手机电话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起到督促作用,未能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已取得联系并单独布置自学内容和作业,并定期进行电话沟通以及落实情况。

四、存在问题

1、个别同学群内点名,不能及时反馈,家长监管不到位。

2、还有极个别同学错题更正不及时,或者讲评后还会出现做错情况。

3、授课过程中,老师没有办法确认学生是否认真观看,课堂效率无法保证。

五、改进措施

1、微信、电话、语音单独联系家长通知询问孩子不能及时参课及回答问题的原因,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2、出现问题较多的题型群内讲解,多次讲解。个别学生的错题,单独联系家长,让家长再重点辅导。

3、多鼓励、激励学生,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4、及时有效地提问与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线上参与学习的兴趣。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篇2】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开一张考卷。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各级政策,认真做好在线教学,让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依然能上好课,便是此时我交出的答卷。因此,为贯彻落实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安排,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学习不延期”,我在认真筹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网络授课。

一 教学计划与准备

在正式上课之前,学院各级领导就安排布置提前做好网络教学方案。我依据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制定出相应教学方案。此课程是一门专业限选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因此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与设计能力。本课程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产品创意思维设计方法,并能通过手绘,三维软件等进行创意方案的快速表达。因此,在课程的准备中,一方面注重对课程专业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注重在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教书更要育人。

因为第一次运用网络教学形式,因此在上课前提前学习了学习通,万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知名学者专家的网络教学,以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授课内容,我提前将授课内容做成思维导图并通过学校教学BB平台发放给学生。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流畅性,我在超星学习通建立了课程,同时建立QQ群。通过多次提前尝试,主要运用QQ群课堂PPT演示讲解,QQ语音互动问答,学习通签到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二 教学设计

(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融入思政内容。经过寒假假期的培训,让我树立了课程思政的意识,也对如何将思政内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融入教学内容做了思考。因此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展开,尤其注重思政内容的巧妙融入。每一节的内容,我都想是否可以结合思政内容。如针对疫情期间人人在家隔离的情况,我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调查了解他们尤其是孩子的需求并通过设计进行创意表达,通过这样的设计项目让学生虽然在家也能感受到参与疫情抗战的氛围;再如在讲解洞察用户需求以及问题定义时,融入我国古代工匠造物思想,只有用心打磨的产品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二)在教学思想上,一方面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将抽象的知识点配合丰富的产品案例讲解,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点。同时注重产品案例的选取,把握课堂讲解的速度,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提问法、任务驱动式、分析法关注学生反应,结合信息化教学合理设置互动问题及提问方式,既承前启后,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三 教学过程

(一)按照学生在校时间按时上下课。通过按时上下课让学生有一种在学校上课的意识,让他们在家能够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起初上课时对于学生的按时上下课把控不够,导致学生迟到较多,后来通过向其他老师请教,我灵活运用QQ签到,学习通手势签到等多种形式灵活交叉进行。同时,为了防止有些同学签完到就离开课堂,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通摇一摇选人,或者抽查学号等形式让同学回答问题。这样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的在线上课率及学习效率。对于未签到没有参与线上学习的同学做好记录并及时跟进,询问情况。

(二)上课过程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在线教学不能时时观看到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因此上课中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努力做到重点内容重点讲解,无关内容不讲解。但老师不能一直讲,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有事做。此课程主要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将每个思维方法结合一个具体项目案例讲解,讲解完毕,让学生现场练习并讨论互动。讲解的过程基本运用QQ群课堂,群课堂分享PPT的形式很好的辅助讲解,但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太顺畅,学生回答只能通过留言形式。因此,讲解完之后,我会结合讲解布置对应的练习,并随机抽查学生完成情况上传至QQ群,通过QQ语音的形式,进行讨论回答,让每个人能够方便的回答问题。另外,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提前让学生学习视频资源,课堂中提问回答问题。

(三)及时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大部分同学愿意运用在线形式向老师请教自己的难题,即使在校这种形式也是很多同学的选择。此门课程所对应的班级有53人,在线教学中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作业指导有难度,因此我将作业中的共性问题会统一在QQ群课堂或QQ语音中讲解,有疑问的同学直接进行提问,对个别同学特殊存在的问题单独进行指导。

四 教学评价

在线教学已经进行了两周,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实现在线教学良好的效果,教学案例的选取以及作业布置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作业与反馈情况来看,在线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创意思维与设计表达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五 教学反思与改进

网络在线教学因为受空间的限制,在与学生互动方面还不够流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尝试运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融入到在线学习中来。另外,在课后辅导上将进一步深化答疑和考核方案等工作,实现“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迁移和融合,全面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篇3】

线上课堂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了,从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线上学习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我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首先,从教材出发,根据目前孩子们的居家现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内容后,思考以怎样的形式就本节课内容给予方法指导,而不是讲授知识,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老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线上授课老师在电脑的这端,学生们在电脑的另一端,老师是对着电脑屏幕授课,无法及时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纯粹的讲知识性的内容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所以,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我在教学时使用QQ屏幕分享功能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在播放的同时边暂停边讲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在讲解完新课之后练习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解答,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在网络上教学,和学生不能直接问答,在上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让学生按顺序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提问到,根据回答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有问题再进行讲解,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有时候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屏幕分享广播操进行锻炼,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锻炼身体,身心愉悦。教学效果学生和家长反映良好。

线上课堂还在持续中,我们亲爱的各位老师同样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加油!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篇4】

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人居环境学院专职教师也竭尽所能在直播界大展身手。3月5日晚,人居环境学院院长盛明视频主持召开了由学院领导及所有线上授课教师参加的线上教学的总结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语音会。会议主要讲述了三个内容,一是对前两周的线上教学的总结;二是重点交流了这两周线上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疑惑;三是探讨如何对线上授课及监督手段进行改进,充分保障学生居家学习的进度与效果。

会议上,盛明强院长、刘文萍院长、刘欣欣院长首先就这两周的对线上教学的督导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主要是从老师的上课情况、学生到勤率、学习完成进度情况及课程讨论度来分析。盛明强对这两周线上教学情况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对各位老师在线上教学所做的努力表示了赞同。线上教学的老师丝毫没懈怠,认真负责。同时也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点名表扬,盛院长也强调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在线上教学中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多学习多探讨,不要拘泥于一种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中也能高效率学习。

线上教学表现优秀的周丽红、肖亮平、卢水菊、万梦丹和邢畅几位老师就自己这两周的教学经验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主要是课前备课,课中讨论,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各位老师也提出了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对作业和章节测验的发布,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隔空”情况下如果对学生听课进行有效的监督、如何控制学生课程视频的观看情况等等,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但总体上都对目前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稳定性表示了认可,后期任课教师将主要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对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后作业及课堂笔记等教学环节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的教学规律可适当进行多平台、多途径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可实时在线上授课群中与各位专职教师共享,促进学院线上授课水平和质量双提升。

会议最后,盛明强进行总结,全院乃至全校师生均是首次以线上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必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作为新一代任课教师,需要在摸索的道路中不断学习和改进,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熟悉度,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教学材料,让学生随时能做到课前能预习,课后能复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创建有个人特色的线上课程。努力实现“空中课堂”的内容不空,落实不空,效果不空。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篇5】

“停课不停学”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校按照运城市教科局、河津市教科局、及中心校的部署安排,东光德学校全体师生在任校长的带领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好每天教学任务,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现将这一个月以来我校在线教学工作做以总结:

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所有工作的前提都是:爱与责任使命担当。

一、校委会成员开会研究讨论,合理制定在线教学方案,线上教学时间表,线上教学课程表,确保学生成长不延期。

1、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安排,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业辅导,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在家学习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并要求全体师生家长及时学习钉钉软件操作,一个月以来,已由生疏到熟练到各种工作需求操作,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在疫情期间,校委会成员召开五次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更详细确保师生高质量完成疫情所有工作任务。领导值班,每日报告,教材发放,教师每日线上总结,省外省内返回学生报告等工作及时完成。

二、在线教学工作:

1、教师工作:

(1)教师每日签到:早上7:00--7:50,每天签到率达100%。由薛英英老师统计。

(2)每周市局课程表发下后,教师利用周六日两天时间对新课进行备课,预习,搜集资料,整理,学科间的研讨,教师们积极参与,交流。

(3)每天市局在线授课前,老师们都会提前在微信群或钉钉群里安排学生对新课进行预习,在微信群或钉钉群提醒学生准时收看直播,并及时把直播链接分享到钉钉群。老师们也会提前备好课,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每天的直播过程中,教师都全程在线,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好笔记,一起参与互动。

(4)每节直播课完后老师们会再一次的在自己的班群里发起高效直播,再次强调和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提问、连麦、视频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深印象,详细的讲解和辅导。同时再对前一天作业进行总结,共性问题给予辅导。

(5)每节课完后老师对学生在线情况进行统计,把统计结果和自己备课上交学校,教导处进行汇总。根据汇总的情况每天学生的参与数达95%,互动数达80%,家长参与数达65%,回看数达25%。

(6)结合每天直播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家校本布置合理适量作业,并将本课重难点内容再一次拍照或课件的截图发至家校本,方便学生查看,学生完成后提交到钉钉家校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作业都认真检查并写出评语,采取表扬、鼓励方法进行引导,每次都评出优秀作业来鼓励孩子。对于错题,通过微信或钉钉上的语音视频再次讲解,单独辅导,每天每个班只有极个别同学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在线听课和提交作业,老师利用时间进行督促,与家长沟通提醒学生及时完成。

(7)每日安排2名教师对自己在线教学中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做以总结,为下一步的在线工作能有所改进。教师感触颇深,看着老师们工作总结,并深刻领悟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至关重要,直播在线课堂,随着越来越深入的学习与实践,自己思考也越来越多,直播在线教学已不再是当初的应急举措,而是新时代新教育新教师必备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趋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疫情还未结束,直播还将继续,但我们相信我们重逢于美丽校园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未来已来,我们必将坦然面对。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好这一仗。能与孩子们隔空对话,也能做到心心相印。

(8)在这一个月在线教学期间,任校长亲自安排每位教师做好调查回访工作,让家长朋友们对我校的在线教学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来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只要每个孩子的生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懂得生活,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是我们家校携手的不懈追求。回访中,家长们与老师深入交谈,关系亲切融洽,教师们虚心听取了家长对班级工作,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也感受到了家长们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工作的决心与信心。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共同努力搞好线上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9)经过一个月在线学习,在教导处安排下,3月7日上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在线测试,老师们根据各自学科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了检测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开始统一交卷,完后老师现场批改,并对这一个月的成绩进行汇总。成绩以ABC等级来划分。从各班级汇总成绩来看,自律好学向上的学生成绩优秀,也有部分学生进步明显。

(10)在中心校安排下,我校与3月7日下午4:00--5:00以班为单位召开在线直播视频班会,内容主要以本次疫情的日常防护和近段时间在线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以指导。班主任在本次班级会议中,给学生详细讲解了疫情期间注意事项及下阶段如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劳逸结合,讲解详细明了,家长愿意高度配合,帮助孩子走向进步成功道路。

2、学生学习情况:

(1)、学生每日在钉钉群里:进行晨诵、阅读、在线打卡、提交作业、健康等打卡,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班级老师要求高质量去完成各项作业与打卡任务,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督促与家长监督完成,可见学生在自律方面还需要老师沟通。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极为负责。极力配合学校老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确保学校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3)班主任及时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告知学生:在疫情期间除了保护自己生命安全,除每天学习任务完成外,还要多阅读,多练字,要争分夺秒,借“超长寒假”弯道超车,确保高质量学习。

(4)学生通过习作,手抄报,诗歌,新闻等形式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并且明白在疫情期间怎样保护好生命。

学习中心教学论下的作文教学 篇7

最具影响的, 当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行为, 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此, 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让位给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 生本教育观得到迅速发展。在享受这份成果的同时, 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对作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的审视。

一.一个有趣的追问

有个学生曾向我发问:“老师, 为什么会有作文?”

学生的发问固然是因为对作文困难的迷惘, 但无意间他却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是的,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它干什么?这不仅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更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缺乏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吗?还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从写作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来看, 教会学生学会写作是有失科学的定位, 能“写作”的人总是极少数。如果是教会基本的表达技能, 则有很多东西值得追问:这种表达技能的习得非得一定要进行“作文教学”吗?表达非得用文字形式吗?未来的社会文字表达一定很重要吗?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为教学主流理念的今天, 我们如果不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学, 那么作文教学很可能迷失方向, 远离孩子的心灵, 从而造成作文教学的虚假和无聊。

客观中肯的评论给我们以醍醐灌顶的提示。我想,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作文教学, 对那个学生的回答就应该是:“孩子, 作文是从你内心产生的, 你需要, 它才存在 ;它存在, 你才活的更好。”

让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精神营养, 形成自身明确良好的价值尺度与追求, 并由此养成表达的习惯, 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 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责任。

由此,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教”, 而是“育”。

文学作品的营养犹如丝丝甘露, 长期的濡染才能滋养出心灵的幼苗。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 首要的是要让学生读。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 (比如初中阶段的初一) , 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深入探讨经典作品的内涵, 专题讨论作品对生活、对现实的意义, 更能蕴育学生的写作冲动和意识。

第二、作 文教学重 点不在于“写”, 而在于“思”。

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写文章是“有米之炊”, 最需要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写作素材。“读万卷书”不一定等于“行万里路”, 读书多的学生不一定就会写文章。素材只能从观察和思考中来。只有培养起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从经典文学中汲取的营养才能内化, 构建起学生的价值体系, 形成表达诉求。

第三、作 文训练关 键不在于“技”, 而在于“积”。

众所周知, “技巧”训练有悖于“文无定法”的规律, 没有什么“技巧”可以涵盖所有的写作。比如“比喻”修辞, 你可以让学生知道要“将它比作另一个事物”, 但你无法引导出学生“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灵感来。一切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提供大量的具体的精妙比喻, 这些比喻能否让学生建立起与自身经验的联系, 这些自身经验的联系能否激发起学生创意表达的潜能。所以, 作文的训练, 关键在于大量的“积累”, 大量信息的有意义的“堆积”。

二.几点粗浅的思考

基于以上想法, 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若干环节进行深入思考:

1、教师的作文命题

我们常看到教师对选题很不重视, 往往是随便想个题目让学生写, 或者直接照搬中考作文题。即使认真选题, 也缺乏深入的探讨比较。比如, 教师节来临, 要求学生以“师恩难忘”为题写作文。其实, 仔细思考便会发现, 这是一个外延狭隘的题目。你能肯定所有学生都曾有过“恩重如山”的老师?有没有学生到现在为止对老师都没有感觉?或者, 有没有一直就没有受到过老师的“特别关照”的学生?如果没有, 你叫他如何去写?

命题是否具有“普适性”, 非常重要。所谓普适性, 即命题适合所有学生, 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切入的角度与点。比如, 刚才的“师恩难忘”文题, 私以为便不如“我的老师”来得普适, 即便是没有受到老师“特别关照”的学生, 他也能够通过自己平日的观察, 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师形象。

我们常看到学生对着题目抓耳挠腮, 百思不得动笔, 不要责怪学生文思枯竭, 就“写作”本身而言, 并不是每个题目都适合于所有人写的, 问题是我们老师本身, 错误认为“万事皆能入文”, 没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随意出题的行为常会使学生无从下笔, 最终对作文产生害怕心理。私下以为, 作文教学中的命题须遵循下列原则: (1) 切合原则。切合学生年龄认知特征、切合学生经验体验、切合学生近期生活、切合单元能力训练点。 (2) 弹性原则。须留有普适空间, 具有覆盖性, 有选材“腾挪”的余地。 (3) 系统原则。建立整体观念, 合理分解支项,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梯度。

2、课堂作文指导

作文课堂指导, 是作文教学实际的另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

基于“作文是写出来的”这样的认识, 不作指导的有之, 不痛不痒说两句的有之, 读一篇范文了事的有之。当然, 也有认真准备的, 但更多集中在“技法指导”, 貌似充分却很难触动学生的写作神经。

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其实对作文课堂指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私下以为, 作文指导是否具有“情境性”是关键。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 “情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关键词。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情境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构建。

由于“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 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非常必要——当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冲动, 诉求于笔端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同时, “写作”又是一种形象表达, “情境创设”的需要自然而然———必须让学生通过“此境”的感染打通“彼境”的通道, 促发起既有经验的勾连与回视。第三, “写作”还是一种“创新”的活动, 创新总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 因而需要“情境创设”来奠基。当然, 情境的创设必须适度, 有充分的暗示性和发挥性, 不能挤占学生的思维想像空间。

3、作文课程安排

作文教学的“课堂”必须具有“拓伸性”。

依据现行每周两节课的作文课程安排, 是无法实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的。除却教学实际中这两节课本身的执行效率原因外, 写作活动的特点也决定了作文“教学”时间必须有所拓伸——写作时间上, 应培养学生即悟即记的动笔习惯, 而不局限于固定的写作时段;教学时机上, 应敏锐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引导, 挖掘援引生活活水, 而不能单纯等待固定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 应带领学生多关注生活, 从课内转向课外, 从书本转向自然、转向社会;任务布置上, 应给予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的空间, 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收获发现的愉悦、思考的习惯和表诉的个性途径, 而不是“仅仅完成一篇作文”。

所以, 每学期作文教学之初, 就必须架构好整体计划, 灵活机动地安排作文教学的时间, 使作文教学鲜活灵动而又主线分明。

4.作文的评价

要说的是评分与评语的标准。

常见的情况有:老师的个人喜好影响着评判, 导致作文教学出现“机遇说”。评判标准也常常意见不统一, “真实论”强调要真实 (其实很多创作是无法用所谓的“真实”来衡量的, 像一些考场“奇文”) , “规范论”强调文体要规范, “

应试教育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文的评判。现在很多的作文教学直接在初一搬用中考标准, 一开始就套用中考的要求, 不顾学生的认知实际。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虚假作文的繁荣和作文教学形象的沦丧。

我以为, 无论是评分也好, 评语也好, 作文评判 (尤其是平时的作文评判) 必须坚持一个“塑建性”原则:具有“塑建”学生认知体系、价值体系的导向———凡“不合理”的, 皆应该修正;凡“尚未成熟”的, 均要及时引导;“已经成熟”的, 即要求完美, 帮助学生不断走向认知系统和表达系统的新境界。

需要说明的是, “塑建”也有几个原则:第一, 道德原则。我们不能支持失德文章, 不能允许孩子脱离公德, 变成没有道德原则的人。第二, 美学原则。文章仅有道德或情感还不够, 它必须有美的演绎和美的意境。第三, 年龄原则。不同年龄阶段, 评判必须有不同标准, 允许学生“行走在路上”。

上一篇:秋的梦幻曲作文下一篇:中华魂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