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介绍(精选8篇)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到专业二的【】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啦,当然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独家解读: 专业一: 《艺术概论》
这本书去年出的是试用版,前几天刚出来了正式版,正式版和试用版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充分的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佷多细节比较重要,去年很多题都是从细节中考查的,所以这本书至关重要。《认识电影》
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对于这本书来说知识过于基础了,并且很杂,实际考试会又少部分的设计,主要以让广大考生了解电影为主。《中国文化读本》
可以把这本书划分到艺术概论其中的一个章节中去,那就是中国艺术观中。《什么是艺术》
实际上是一本偏目录性质的书我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吧,把这些人摘出来单个找论文分析脉络,总结了一些一个大体的框架,这个框架大重要了,你理解了前因后果,其实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点都不难,当你能自己对别人介绍这些人的时候侃侃而谈,就差不多了。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这本书应该是五本书中最难理解的书了,它有别于所有传统的史论书籍中线性叙史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运用的实在论的研究方法我觉得虽然书籍难懂,但是仔细看几遍则完全是颠覆性质的,这会很有利于你的考试,或者不止于此,你的研究生过程中也会很受益。所以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是通过自己的反复细嚼慢咽整理笔记我觉得受益匪浅。专业二: 导演系
电影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以上书籍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 浙江摄影出版社 纪录片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以上书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电视剧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备考书目
《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以上为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武侠文化以各种各样的侠客义士为主角, 以神乎其神的功夫技巧为看点, 刻画宣扬侠客精神。它有很广泛的意思:有时, 它给人的感觉是很自我的, 反映出的是种“不求轩, 不求冕, 不为红尘所囚”的自由情怀。而这并不是武侠精神的全部, 有时候, 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顽强信念, 而这就是武侠精神所拥有的第二面:高尚的爱国情操, 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毅民族气节。
武侠文化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 而中国电影是扎根于中国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 这些武侠的精神和内涵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灵魂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期中国电影中的武打演员袁小田、唐佳父子、七小福——洪金宝、成龙、元彬、元彪、元奎等人, 都有戏剧武行出身的背景, 导演张彻、胡金铨也都深受京剧的影响。稍微有点国学基础的人都知道, 中国戏剧的精神和内涵有很多和传统的武侠精神有着相同的地方。他们的电影无论是精神还是动作的表现形式, 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的武侠味道。
除了注重突出“侠义”的精神, 在传统的武侠作品中, 编剧作家们对于侠客们武打的场景描写是非常有特色的, 这是中国武侠作品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因此电影在武打的场景选择和布置上, 就深受这方面的影响。给世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场景直接关系到电影剧情的发展, 武打动作的展开, 人物性格的展现……长期的观影活动使中国观众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 也由此产生了许多公认的经典武打场景。通过这些经典化、个性化的场景, 观众领略到的是影片与众不同的观赏快感。正是这些经典的武侠作品中的描写运用到了武打动作设计上, 才支撑起了中国动作电影的视觉奇观。由此可见武侠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是多么的深远。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市场在扩大, 中国电影逐渐在进入一个上升的轨道中, 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在世界多元化电影格局的当今, 深知“武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而民族文化是中国电影能够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的重要环节, 因此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着“武侠”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以期待在影片内涵与票房上得到双丰收。而如何运用“武侠”元素, 也考验了一个导演对于影片的驾驭能力。
我认为, 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于“武侠”元素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值得我们研究与分析的。
一、暴力武侠和舞蹈武侠的结合。
从“项庄舞剑”开始, 中国武术自古就有很强的表演性, 有人提出了武侠动作电影“武之舞”概念:即武侠电影运用慢动作等各种电影技术手段, 将武斗的过程以一种生动唯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形成一种类似于舞蹈之美的艺术风格。由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 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获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项,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经典武戏, 即“竹梢上的打斗”。这场打斗中, 武术与舞蹈有机的结合, 强调了意境和动作的飘逸感, 使我们在看一场武术打斗的同时像在欣赏一段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 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斗产生的暴力感, 产生了一种如诗如画的观赏感。这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意象之美”, 倒和中国戏曲的写意特点很有相似之处, 也许这也是《卧虎藏龙》能够在好莱坞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在《卧虎藏龙》之后, 这种舞蹈武侠的电影表现形式逐渐多了起来, 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种与舞蹈武侠风格完全不同的武侠电影风格, 它强调打斗的力量感、速度感、节奏感和真实感, 拳拳到肉, 招招上身, 这是一种暴力化的武侠, 但虽暴力却不血腥。它的代表作品如由甄子丹主演叶伟信导演的电影《叶问》。《叶问》里的武打动作是很多观众认为近年来电影中最精彩的武打, 影片中一共有五次对打场面, 光是甄子丹与樊少皇的两次交手就让人耳目一新、热血沸腾。樊少皇的刚猛强劲对战叶问的沉着稳健, 一个力拔山兮气一个游刃有余。尤其是甄子丹以一把鸡毛掸子格挡樊少皇大刀的时候, 一刚一韧, 一莽一稳, 强烈的对比和快节奏剪辑效果给人造成震撼的感官冲击, 不禁是人大呼过瘾。
二、场景与武侠的结合。
中国武侠电影选择自然场景和民俗景观, 主要受中国传统武侠文化影响。古人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武侠文化中最高的人生和武功境界。中国电影中的武侠通常有着一种空灵写意的美感, 这对中国武侠电影场景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武侠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如竹林大战、飞檐走壁、凌波微步、客栈大战、擂台比武、山峰对决等, 这些带有“标志性”影像叙事和民俗化的经典打斗场面, 体现了中国武打电影场景中鲜明的民俗特色和自然特色。形成了观众对古代中国的认识和想象, 集中精练地传达了这部电影的特征和风格, 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并形成了中国武侠电影独特的经典段落。随着张艺谋、陈凯歌等中国知名大导演的武侠作品问世, 一种最大限度突出“武侠”与“场景”结合的导演处理手法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张艺谋导演的经典影片《英雄》, 它是一种场景与武侠结合的视觉的盛宴。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 在《英雄》的场景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琴棋书画, 山水, 竹简, 弓箭, 宫殿, 漫漫黄沙, 青山碧水, 红墙绿瓦, 《英雄》的场景, 极具中国画的意境, 而同时九寨的水, 桂林的山、内蒙的胡杨林、敦煌的沙漠, 这些具有中国的代表性的又适合影片背景的自然景点与武侠完美结合, 成为了影片中武侠的一部分, 相得益彰。在这里不得不提《英雄》里长空与无名的“禅”之战。交战场景为棋馆, 这不是普通的棋馆, 它预示决战本身就是一场棋局, 抚琴老者, 作为场景的活道具,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优雅。雨滴的落下不仅是与琴声相呼应, 更是表达了角色内心的净化。这是一场古色古香而充满美感的打斗, 剑与矛的对峙, 短与长的比拼, 琴音与剑声融汇, 冷雨与热血的交合。场景与武侠融为一体, 武侠使场景刻骨铭心, 场景让武侠荡气回肠。这个电影片段体现了一种“禅”意—空”。世间万物, 一切皆空, 这是导演给出的武侠之人的最高境界。
三、传统武侠与科技的结合。
观众的观赏口味在不断的提高, 尤其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没有新意和投入的国产电影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口味, 中国导演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之路, 武侠片也不例外。导演王晶的首部低成本武侠电影火爆中国, 但第二部粗枝大叶的影片就卖不动了。别的导演也一样, 电影《刺陵》等大明星参与的现代武侠片一样惨败, 即使请来高手程小东, 他拍摄的若干电影也一样不能给人们任何惊喜。最新的例子是《白蛇传说》, 票房惨败无人问津。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很多导演想到了科技手段, 在电影中运用科技、在后期中运用科技, 同时这也加大了影片的制作成本, 以往的小成本小制作的武侠将会逐渐淡出观众视线。其实从1979年的时候, 刚从美国读书回国的徐克, 他执导拍摄的《蝶变》便带有明显的武侠与科技结合的成分。在这部电影中, 受好莱坞影响深刻的徐克打破了武侠原有的模式, 影片中的人物都有着明显的科技成分。比如随身携带的绳索、擅长溜索的女侠, 身披铁甲的铁甲人等等。在徐克最近的一部电影《龙门飞甲》中, 更是运用了大量后期特效和史无前例的3D的科技效果来营造武打过程, 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有着耳目一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 尤其电影中在龙卷风里的一段武打处理, 这是放在以往武侠电影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通过科技手段的融合它栩栩如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为之喝彩。还有便是导演冯德伦的《太极》横空出世, 让华语动作电影面貌一新, 武侠影片首次遇上科技蒸汽朋克风格, 混搭很有趣也很惊艳。导演冯德伦在影片中融入了动漫、电玩、摇滚、科技蒸汽朋克的元素。而动作导演洪金宝对传统太极“由慢变快、变守为攻、师法自然、取材经典”的改造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冯绍峰扮演的陈栽秧为首的“功夫科技派”武侠人士更是体现了科技与武侠的结合。
电影是造梦的, 武侠电影中更多科技与武侠的结合, 想必会让电影中的武侠之梦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四、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的结合。
武侠电影或多或少都会有暴力的内容, 而喜剧化表演是减弱暴力的方法之一, 同时喜剧化处理使武侠电影有时而轻松时而紧张的影片风格。当代武侠电影的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而且从观众的反映来看, 是非常喜爱这种处理方法的。如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功夫》中, 肩上被插了飞刀的周星驰夺命而逃同时肩上的两把刀成了两面后视镜, 而在叶伟信导演的电影《叶问》中,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与樊少皇饰演的北方大汉在家中激烈比武时, 叶问的儿子骑着小车突然慢慢悠悠的出来, 对叶问说“妈妈让你不要弄坏了家具”, 令人捧腹大笑。而在周星驰的最新影片《西游降魔》中喜剧化表演与武侠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在了一起, 《西游降魔》很好地延续了无厘头喜剧风格, 加上特别设计的武功招式, 形成了特有的喜剧武侠氛围, 而且这种气氛营造的很足, 在影片中每一个武侠人士都有戏, 不论主角、配角还是群演。其中像武功盖世的空虚公子和身边那几位爱吐槽的雇佣大妈, 像驱魔人段姑娘手下五煞与唐僧之间的搞笑交流, 像孙悟空在封印之地的肺腑表达等等, 这些都成了观众很难忘记的经典场面。这种由武侠角色丢出的包袱好像笑果真挺好的, 而且通过演员们的集体疯癫, 会让观者很容易投入。
这一切喜剧化的表演结合武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给观众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观赏效果。
其实以上四点并不能完全概括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于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 电影在不断的发展, 中国电影导演们也在不断的努力制作出有票房有口碑的武侠电影, 这是中国武侠电影需要的创新过程。这也是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电影发展, 是扎根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武侠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它包含了一种正义的精神,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古典美, 无论是电影中的画面还是精神与内涵。随着一部又一部的脍炙人口的武侠电影问世,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中国当代电影导演有能力将中国武侠电影继《卧虎藏龙》之后, 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电影人的实力。
摘要:本文从当代武侠电影中暴力武侠和舞蹈武侠的结合、场景与武侠的结合、传统武侠与科技的结合、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简述了在电影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 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对于中国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 同时这种创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在电影中发展与体现的必然要求。
想做导演?机会来了!
首届华语短片传媒大奖日前在广州启动,据悉,本届大赛主题为“火影”——火,是智慧、激情和勇气,是火花进出的瞬间,也是引爆无穷可能的开端;影,是影像,它能捕捉喜怒哀乐,能留住时光刻录回忆。著名导演高群书、周显扬、蔡岳勋出席了大赛发布会,并应邀担任华语短片传媒大奖评审。当红艺人李治廷、文咏珊(Janice Man)则被授予“第一届华语短片传媒大奖”推广大使。首届华语短片传媒大奖主题为“火影”,系列推广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短片大赛、颁奖盛典暨华语短片传媒周、“2013新导演起飞计划”,将横跨2012至2013年。
李治廷:跟影帝对戏没尴尬路西
以乐坛新人身份出道,歌艺未红先以影坛小生身份大火——《岁月神偷》里儒雅懂事的哥哥,《我的兄弟李小龙》里仗义行侠的青年李小龙——甫一露脸便都是与影帝、影后级大明星合作,且以“翻版王力宏”、“最帅版李小龙”等多种标签为人所惊叹。新片《寒战》也即将在10月上演,合作的即有梁家辉、郭富城两位影帝。
最近李治廷出现在南都华语短片传媒大奖开幕式上,甫出道即获诸多影坛大哥的加持,他表示对拍摄短片非常期待,也以前辈身份对参赛者给予建议。
《风尚周报》:这一次参加南部华语短片传媒大奖开幕,是因为自己对拍短片很有兴趣吗?
李治廷:其实我还没有拍摄过电影短片,但是我挺期待的。因为我觉得电影短片的魅力在于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可以交代一部电影的东西。短片对所有制作人员的要求都很高,但是预算没有大片那么多。我希望这一次华语短片传媒大奖给一些新导演机会,去拍他想拍的东西。因为毕竟他们可能没有预算,这个奖项提供的奖金就可以帮他们一把,拍他们想拍的东西。
《风尚周报》:你自己有拍摄特别题材的短片计划吗?
李治廷:我是很想拍一部赛车或者车评的短片。其实不难拍的,不是说要很大的预算。我觉得驾驶的乐趣非常大,现代人很多把焦点放在汽车的性能和价格,觉得是一个工具而已。其实驾驶一台车子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我想把这个感受通过短片来推广。
《风尚周报》:内地有蛮多电影厂商对这类短片感兴趣,公司有没有把你的意愿反映给内地的厂商?
李治廷:去过一次,这是老板对我最大的鼓舞。他让我试驾全球破纪录的那台zonda R,然后我旁边有一个大师教我,但是那天我们不够器材,就没有拍很多片子。拍了一点点,不过不够,如果我们把握机会的话,今天已经有得看了。
《风尚周报》:《寒战》跟郭富城、梁家辉两位影帝都有合作,有没有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李治廷:跟影帝拍过戏,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是影帝。跟郭富城大哥对戏时,他真的是非常入戏,完全不觉得这是郭富城,他已经是他的角色,非常可以帮助他的对手去入戏。
《风尚周报》:有没有尴尬的时候?比如在演戏过程中发现原来他们处理得比自己要成熟?
李治廷:没有尴尬,这种差别一定有的吧,不可能我一出道就演得比影帝好,这真的是天才了。尤其是家辉哥,他入戏很快,这个就很厉害。我很记得《寒战》第一场跟梁家辉的电影,我自己以为可能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以前已经有合作,可能已经习惯他的拍摄方式。他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又常常开玩笑。第一场戏是独白,我在跟我的伙计说家辉哥的故事,我说,他名字叫李文彬,李文彬是属于硬派警察。然后梁家辉就在旁边说,“啊,李文彬是鹰派的啊?”他就在旁边像鹰一样在飞!但是入戏的话他就马上变回警察李文彬,突然间觉得这个人不是梁家辉了,我很佩服。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冯小刚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近年主要电影作品有:《天下无贼》、《集结号》、《手机》、《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
说到中国的导演,可能你第一反应就只有两个人,张艺谋和冯小刚。确实,在中国导演界这两个人是举足轻重的,也是最有成就的。与张艺谋不同,冯小刚除了《夜宴》不尽如人意外,基本上没什么口碑太差的电影。而那种冯氏幽默早已深入人心
作品:《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1、2》《唐山大地震》《温故1942》
2、张艺谋:开启大片时代
张艺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早期他以执导充满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及题材广泛,每次上映都能引起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张艺谋执导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获得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
3、杜琪峰:最犀利的导演
香港知名导演,1972年,进入无线担任编辑,之后做导演和监制。
杜琪峰于2000年后的个人创作趋于成熟,显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并逐渐受到国际影坛关注。如:《大块头有大智慧》、《大事件》、《PTU》、《柔道龙虎榜》、《黑社会》和《黑社会之以和为贵》相继参赛、参展戛纳电影节;《放·逐》参赛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徐克、林岭东合导的《铁三角》参展戛纳电影节,与韦家辉再次合作的《神探》参赛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08年,拍摄四年之久的《文雀》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
如果选中国十大导演,我第一个先选杜琪峰,理由很简单,他是中国电影界佳片数量最多的一个。杜琪峰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且不止一部。和擅长动作、警匪、刺激的电影导演不同,杜琪峰的电影往往都拍的很有深意很有内涵,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作品:
《夺命金》《高海拔之恋》
喜剧:《瘦身男女》《单身男女》《辣手回春》《向左走向右走》《呖咕呖咕新年财》《大块头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龙凤斗》《柔道龙虎榜》《蝴蝶飞》
动作:《PTU机动部队》《铁三角(合拍)》《放逐》《神探》《黑社会1、2》《全职杀手》《大事件》《文雀》《枪火》《复仇》《暗战1、2》 新片:《盲探》《毒战》
ps:如果这样都当不了中国十大导演之一,那我无语了。
4、徐克:独特武侠
香港地区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生于越南西贡市的他,祖籍广东省海丰县,出身自华侨的大家庭,共有16名兄弟姐妹。1966年移居中国香港,后到美国学习电影课程。1977年回港后,在佳艺电视从事编导工作。佳视倒闭后加盟无线电视。后转入电影圈发展,凭借《蝶变》一片崭露头角。
1984年与妻子施南生组建电影工作室,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黄飞鸿 》等片蜚声海内外,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在现今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作品:《蜀山传》《七剑》《铁三角(合拍)》《女人不坏》《深海寻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
5、陈可辛:精益求精
作为华语影坛极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身兼监制和导演于一身的陈可辛,近年“制造”的四部电影《十月围城》、《投名状》、《如果爱》、《门徒》为中国电影贡献了高达6亿人民币的票房。
90年代初,陈可辛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电影票房奇迹。包括他获奖无数的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1991年),以及UFO时期的作品《风尘三侠》(1993年)、《金枝玉叶》(1994年),以及《甜蜜蜜》(1997年)。其中《甜蜜蜜》获得9项香港电影金像奖,并被《时代》杂志誉为当年十佳电影之一。
《如果爱》是一部很“好听”电影,该片耗资8000万人民币,被业内人士预测为2005年最具观赏价值的华语影片。
《投名状》首次集结了李连杰和刘德华二人,还斥资过亿拍摄该片,可谓声势浩大。而效果足以震撼华语电影界。
陈可辛是那种要么不拍,要拍就拍佳片的导演。绝不会因为一点利益而动摇,这一点值得很多电影人学习。
作品:《如果爱》《投名状》《武侠》
6、刘伟强:香港最强导演
刘伟强,中国香港导演。代表作品有《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古惑仔系列》、《无间道》、《头文字D》等。曾斩获第22届金像奖最佳导演、第40届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奖项。
刘伟强是香港电影里的传奇人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掌控力。在他所拍摄的作品里,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经典,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
作品:《无间道1、2、3》《拳神》《决战紫禁之巅》《头文字d》《伤城》《游龙戏凤》《精武风云》《不在让你孤单》《血滴子》
7、李安:怒放色彩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德安,硕士。是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曾担任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喜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迄今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且被《时代周刊》评为2000最佳影片、最佳导演。2006年凭借电影《断背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李安为华人影坛做出了极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作为一名国际化的中国导演,李安在华语电影里的电影并不算多,能让大家熟知的就只有《卧虎藏龙》《色戒》两部了。
作品:《卧虎藏龙》《色戒》
国际作品:《绿巨人》《断背山》《唇红齿白》《制造伍德斯托克》《初来乍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
8、王家卫:独特美学
王家卫,男。汉族。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著名导演。作品包括《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他的电影捧红了很多明星,也创造了很多奇迹。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2006年,王家卫又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他迄今为止的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作品:《2046》《东邪西毒修复版》《一代宗师》 国际作品:《爱神》《蓝莓之夜》
9、吴宇森:国际化导演
原籍广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1971年,在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导演作品包括《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和平饭店》等经典港产作品。他是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明星。
2012 《飞虎群英》Fei Hu Qun Ying进入拍摄,该片投资1亿美金由中美合拍,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际影片。
作品:《赤壁上、下》《剑雨》《生死恋》
国际作品:《飞虎群英》《碟中谍2》《记忆裂痕》《夺宝群英》《希曼》《小夜刀》
10、姜文:霸气外露
姜文原名姜小军,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毕业于中戏,同年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优秀剧目。凭借电影《芙蓉镇》和《春桃》荣获两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导演作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其中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摘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在《让子弹飞》上映前,姜文在导演界只有三部作品,在中国导演里可能连前20位都排不上。直到2010年的让子弹飞上映,所有观众的视线全都集中在这里,仅仅国内票房就超过了7个亿。真应了那句“霸气外露!”
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
11、陈德森:执着进取
陈德森是香港多才多艺的电影人。他于1991年正式升任导演,处女作为梁家辉、关之琳主演的《我老婆唔系人》。1993年编写动作巨星成龙的《重案组》时,对动作片的理解和想法深得对方赏识。其后他加入了由陈可辛、张之亮、李志毅、曾志伟等合组的“电影人制作公司”(简称UFO),并执导了由新演员主演的叫好叫座的《晚9朝5》。2010年凭电影《十月围城》获得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陈德森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并不多,但足够精彩。历经大难而不倒,十年磨一城,这种顽强的电影人精神值得赞赏。
作品:《特务迷城》《十月围城》《童梦奇缘》
12、陈木胜:情味功夫
早期在电视台曾担任过杜琪峰的助理导演,拍摄过《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等电视剧。1990年,陈木胜执导了自己的首部影片《天若有情》之后,受到徐克器重,执导了由其监制的武侠片《新仙鹤神针》。此后,陈木胜拍摄单独指导的《新**故事》,并长期和成龙合作,推出很多优秀作品。
看到陈木胜的作品,个人认为此导演相当稳定。几乎每年一部电影,且出的作品不浮夸、不夸大,多半也是以动作片为主。
陈木胜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炫酷的动作戏和富有感情色彩的情节。《新**故事》《宝贝计划》《新少林寺》三部作品更能称的上佳作。
13、刘镇伟:菩提老祖
刘镇伟成长于香港长洲一天主教家庭。一专多能的刘镇伟所拍影片涉猎广泛,自己还身兼演员、导演、编剧、监制、策划数职,在编剧的署名上还时常采用“技安”的化名。最出名的作品要数《大话西游》系列了,成为经典的不只是电影,还有刘镇伟这个菩提老祖的形象。
新时期也拍摄了许多的无厘头作品,其中《天下无双》《机器侠》和《越光宝盒》比较优秀,只是有一部分观众很纠结剧情的发展。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风格的电影,因为刘镇伟和王晶不一样,就算没有低级趣味,也能让你开心大笑。
作品:《天下无双》《无限复活》《情癫大圣》《机器侠》《越光宝盒》《天仙奇缘》《出水芙蓉》《东成西就2011》
14、陈凯歌:柔化电影
中国著名导演,福建长乐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执导过《霸王别姬》、《梅兰芳》、《无极》、《赵氏孤儿》等多部作品。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
关于陈凯歌与妻子陈红是否加入美国国籍问题,陈凯歌于2009年8月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表示他“不会加入外国籍,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外国籍”。不过他承认拥有美国的绿卡,但不认为取得绿卡(永久居民身份)就是改变国籍。
陈凯歌是公认的内地大导演之一,其作品多数都是大制作大宣传。尽管《无极》并不被观众买账,但无法否认陈凯歌导演的过人才华。一部《霸王别姬》和一部《荆轲刺秦王》使陈凯歌导演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著名导演之列占有一席之地。新世纪的作品里,优秀不敢说,但绝对经典。而且一种柔化般的电影风格也让人颇为感慨。陈凯歌最新的作品《搜索》则是一部完全转型的作品,也让人观众有所期待。作品:《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
15、尔冬升:全能导演
尔冬升(Derek Tung-Sing Yee)香港全能型电影人,年轻时外型俊朗,为邵氏电影公司武侠小生。后转型为编剧及导演,曾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并监制过十余部电影。作品风格多样,包括悬疑警匪类、叙事言情类、敏感话题类、动作喜剧类等。
作品:《大魔术师》《旺角黑夜》《早熟》《千杯不醉》《门徒》《新宿事件》《枪王之王》《忘不了》
16、叶伟信:叶问传奇
叶伟信(Wilson Yip Wai Shun),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自1985年叶伟信便在新艺城电影公司开始其电影幕后工作生涯,曾参与超过二十部电影的拍摄工作。1996年叶伟信凭借其亲自执导拍摄的《旺角风云》获得第三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推荐电影,同时获得最佳编剧奖。叶伟信新时期的电影主要合作对象是甄子丹,一连合作了多部电影,且都还不错。2009年的是叶伟信出镜率最高的一年,那年的《叶问》在中国功夫电影里树立一个经典的形象。尽管之前的《杀破狼》等电影已经足够体现叶导在动作导演中的地位,但经典程度和影响力却不如叶问系列。
作品:《叶问1、2》《神偷次世代》《杀破狼》《龙虎门》《导火线》《倩女幽魂》《开心魔法》《急先锋》
17、麦兆辉:香港特色
麦兆辉(Siu Fai Mak),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是我国著名的导演、编剧。麦兆辉是近年备受瞩目的编剧与导演,擅长营造独特风格及角色。其代表作包括《追凶 20年》及《爱与诚》。他也积极尝试不同挑战,如担任刘伟强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爱君如梦》监制。
麦兆辉 1991年开始为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担任副导演,多年前在没有人邀请他开拍、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开拍的情况下,写好了《无间道》的剧本,但多次尝试都没人愿意拍。不过好在寰亚慧眼识珠,最终成就了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无间道》三部曲。麦兆辉也跻身一线导演行列。
作品:《无间道系列(副导演)》《大搜查》《窃听风云1、2》《听风者》《关云长》
18、陆川:做事认真,追求完美
陆川,男,生于中国新疆奎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执行制片人。1998至今,陆川历任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导演,其间成立“陆川电影工作室”(Lu Chuan Film Studio)。陆川编剧、导演的两部电影作品《寻枪》、《可可西里》均取得巨大成功,受到许多国内、国际的好评,并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
自从拍摄《王的盛宴》至今,已经很长时间了。记得当时是和李仁港的《鸿门宴》同时开机的。据陆川女友秦岚所说,陆川为人做事认真,追求完美,所以《王的盛宴》不会轻易拍摄完成。这是导演们都应该学习的一种精神。作品:《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
20、管虎:电影怪才
管虎,导演。1968年出生于北京。曾被称为第六代电影导演中的怪才,早年推出《头发乱了》、《上车,走吧》等电影。近些年,管虎转战电视圈,推出了极具影响的电视剧《黑洞》、《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其作品犀利、生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作品:《斗牛》《杀生》《八百壮士》
21、许鞍华:艺术源于生活
许鞍华(Ann Hui,1947年5月23日—),著名女导演,祖籍辽宁鞍山,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日本人。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获得三次香港电影金像奖、两次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等12个最佳导演奖项以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还于2008年9月18日荣获了第19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她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此外,她还捧出两位A类国际电影节影后,萧芳芳(柏林国际电影节)、叶德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作品:《桃姐》《萧红传》《玉观音》《姨妈的后先带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得闲炒饭》
22、陈嘉上:魔幻导演
陈嘉上,出生于1960年,编剧/导演/监制,广东宝安人。1980年参加电影公司特技组工作,1983年起任编剧,1988年起执导影片。主要作品有《小男人周记》、《逃学威龙》系列、《武状元苏乞儿》、《精武英雄》、《霹雳火》、《老鼠爱上猫》等等,曾在1999年凭《野兽**》一片夺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与最佳导演。
历任香港电影家协会会长,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是多年的金像奖董事局成员,2007年当选新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2008年执导拍摄的电影《画皮》成为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在新世纪里,陈嘉上成功转型,凭借《画皮》和《画壁》两部作品,逐渐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魔幻电影导演。其使用特技和展现画面色彩的功力想当强悍。
作品:《画皮》《画壁》《至尊无赖》《三分钟先生》《老鼠爱上猫》《四大名捕》(新)
23、林超贤:火爆战场
80年代末期开始为陈嘉上做副导,从《逃学威龙》、《霹雳火》、《天地雄心》到与陈嘉上联合执导《野兽**》,在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出风头,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后来独立导演的《G4特工》、《江湖告急》、《重装**》部部精彩,其中尤以《江湖告急》最受好评。近期电影《逆战》饱受好评,其也被称为最火爆的导演。
作品:《冲锋陷阵》《风云决》《神枪手》《火龙对决》《线人》《证人》《逆战》
24、李仁港:独特动作
李仁港,英文名Daniel Lee,60年代生,1984年毕业于加拿大东岸温莎大学(WindsorUniversity)传理系,香港导演。一位集国画、油画、武术、电影于一身的导演。他的动作美学技高一筹,导演风格硬朗,擅长动作场面和人物刻画。
《黑侠》是他成功打入欧美动作片市场的代表作,99年在日本、韩国和中国上映的《星月童话》大受欢迎,2000年拍摄的《阿虎》更脱颖而出,2005年的动作片《猛龙》被认为是当年突破之作。近期连出三部古装动作片,成功确立了动作导演的名号。作品:《阿虎》《猛龙》《三国之见龙卸甲》《锦衣卫》《鸿门宴》
25、袁和平:真功夫
袁和平,与元华、成龙及洪金宝等同为“七小福”成员,香港著名电影动作指导、导演,是香港动作电影其中一个最成功和具影响力的人。
出生于武术世家的袁和平,1945年出生于广州,原籍北京,年轻时绰号“大眼”,如今已被尊称为“八爷”,香港著名电影动作指导、导演,是香港动作电影其中一个最成功和具影响力的人。父亲是电影史上首位武指袁小田,是京剧世家传人、香港艺坛著名演员兼武术教练,精通北派功夫。
作为习武之人,八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武术发扬光大。“中国的武术要有走出去的决心”,八爷表示,“电影的好莱坞趋势是越来越强了,中国武术走进好莱坞不仅要实用,更要好看。”随着《卧虎藏龙》的上映,让中华武术与好莱坞有了一次完美的结合。在好莱坞,特技多了,武术的体现虽然在感官上更刺激,但“作假”的成分也显而易见。“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爱中华武术,但对武术的内涵还不甚了解,”八爷称,不能只教他们打,还要教他们用。说到这里,八爷不禁又提到了李连杰,“他很会悟道,对武术的理解很深,习武之人就该像他一样。”
作品:《苏乞儿》
早期:《太极张三丰》《蛇形刁手》《醉拳》
26、程小东:武术世家
香港著名导演、金像武术指导,奥运会动作导演。早年因执导《倩女幽魂》、《笑傲江湖》成为华语影坛炙手可热的武侠片导演,与著名导演徐克共同开创了香港武侠的新时代。作为“武术世家”出身的动作指导,新世纪后与张艺谋导演再度引领国产动作大片的新辉煌。凭电影《英雄》获得200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武术指导奖。作品:《江山美人》《赤裸特工》
27、乌尔善:最佳潜力股
乌尔善 Wuershan,男,蒙古族,导演、自由艺术家 从事商业广告制作、独立影片制作、当代艺术创作。1972 生于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88-92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2-93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98 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0年创建个人工作室。
作为新人导演,乌尔善以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乌尔善尽可能把电影的看点放在剧情叙述上,形象和拍摄场景自然简单许多。在他的电影里内涵和视角是最有特点的。作品:《刀见笑》《画皮2》
28、邱礼涛:以量取胜
邱礼涛是广东潮州人,1961年生于香港。1981至1984年间在香港浸会学院(今天的浸会大学)传理系修读电影;曾经是独立短片制作的活跃份子。离开校园后,大部份时间从事电影工作,期间曾在《年青人周报》、《翡翠周刊》、《凸周刊》、《文化新潮》、《星岛日报》和《TOP》等报章杂志发表文章。
这位导演在导演界明显是以作品数量多而著名,其导演作品不下60部。让人敬畏。至于质量,嘿嘿,那就不好说了。作品:《Laughing Gor 之 变节》《同门》《死神傻了》《叶问前传》《竞雄女侠秋瑾》
29、关锦鹏:释放情感
关于演员:
1.怪了怪了,没开拍倒挺自然,演得挺好,一喊开拍就完,片子最后用了几个喊开始之前的镜头,幸好提前录像了。
2.演员不说人话。表演不是念台词啊,也不是装的,要把自己的情绪融进去,不用夸张,但要自然。根本原因是导演的问题,没有帮助演员进入角色。
关于导演:
1.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帮演员进入角色。对于不大会演戏的演员,导演应该先演给他们看。死了,小善也要表演了。
2. 控制好影评的节奏,别总是在拍完后才发现,应该紧凑的一场戏,镜头却不够用。
3. 你真的需要助手、好的摄影师,在拍摄现场,一个人设计灯光构图还要带演员入戏,哪有那么多精力呀,难怪经常会漏掉一些细节。
关于剧本:
1.拍了这么多片子,基本上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拍摄技术层面解决了,但剧本还是个开始而已。
2. 剧本的结构也有些体会了,是时候写点内涵一些或者感人的东西了。
3.别拍烂剧本。
关于拍摄:
1. 皮肤的颜色和明度要和背景区分开,要是混在一起,后期怎么调呀?
2. 拍摄前标记好重点的表演节拍,什么表演节拍用什么镜头,特别是对话戏,拍摄时就可以减少多余的镜头。
3. 注意推拉摇移的运用,拍摄前就应该在关键的.表演节拍标记了,别总是在拍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完了推镜头之类。
4. 关于稳定器,没拍的时候挺稳,一拍就不稳了,开拍前先练练手啦!
5.拍对话戏,注意什么时候用内反拍、外反拍、独立镜头和组合镜头,减少多余镜头。
关于灯光:
1.对于小清新的镜头,脸部曝光要偏亮,(后期调亮容易出噪点呀)但可能导致背景过曝,可以给脸部补光,
2. 一般对话反拍镜头,主光源和机位分别在轴线的两边,脸部更有立体感。
3. 除非那种脸部曝光多的镜头,一般要有明显的主光源,脸部明暗的变化造成不同的戏剧感。
4.没有灯光设备的孩子好好利用阳光,人在阳光下,侧光或者逆测光,别拍到天空,脸部一般可以曝光正常,注意光线和机位在轴线的两边。
5.在室内拍完大全景,拍近景的的时候,注意脸部可能要补光,主光的方向与大全景时差不多就好。
关于剪辑:
1.挺拿手,没什么要说的,主要是前期策划和中期拍摄的问题比较多。
【最后的最后】:
我没加入任何工作室,我以为等到创作时,再根据作品的需要组建一个剧组。
我以为有好的摄影师好的后期师,再加上好的演员好的导演,然后出一部好的片子,我以为有人会为了一部作品的需要而聚在一起,我以为那些加入工作室又合得来的同学会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
由青年导演任德勇执导,著名演员周浩东、中华英雄王洪祥、武僧一龙、矮星陈三木等参演,河南欢娱视线、勇视影业等多家影视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我的导演梦》原名《我要拍电影》,本片以导演任德勇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主要描写了一群怀有梦想的年轻人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拍摄了一部电影的故事。反映了河南人在外创业不屈不饶的性格,也宣扬了河南人助人为乐的真善美!
导演任德勇是咱们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执着追梦拍电影已有十几年,他说:“金钱名利都可以失去,但我不能失去梦想!”
总有一些电影, 每一次看完都会带给你新的感动。宫崎骏导演的作品《千与千寻》就只这样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我已经看了十多遍了, 这是一部浑厚的作品, 但是在对于影片的视听语言分析之后, 我发现:它的视听语言十分朴实。其实不仅仅是这部作品, 在宫崎骏导演的其他影片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 没有华丽的人物造型。但观众在观看他的影片时却是怀着一种受洗礼的心情, 坐在电影院中, 当灯光完全暗下, 响起久石让为其量身定做的音乐, 这种感觉是会渗透到人的灵魂中去的。
对于《千与千寻》的主旨, 有着很多种阐释, 有人说,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环保的电影,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寻找自我的影片。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给出自己的解释, 这正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所应具备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在影片中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动点。
影片《千与千寻》讲述的是:千寻——一个十岁的平凡小女孩的故事。千寻跟着父母从这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 途中所发生的一段奇妙旅程。这部影片不同于欧美动画的故事情节线索清晰, 人物善恶分明。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 悬念、线索繁多, 这是宫崎骏作为一位东方导演对于东方文化审美所致的。最明显之处体现在影片的结尾, 导演将这个纷杂的故事用一种神话的方式解决了, 这就好像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经历那么多坎坷、挣扎之后, 两位主角双双化成蝴蝶飞走了, 矛盾就这样悠然地解开了。又好像《庄周梦蝶》谁又能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而蝴蝶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呢?
影片结束了, 千寻成长了, 作为观众的我也成长了。在百感交集之后, 我觉得宫崎骏最想表达也许不是成长, 不是环保, 也不是自我, 而是责任。
二、影片《千与千寻》中的“路”
1. 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只有立场不同的人
在人的一生中, 要走过很多条路。对于宫崎骏来说, 对他影响最大的, 应该是他童年乘着卡车走过的那段路。
年幼的他亲眼见证了叔父在美军轰炸中, 弃苦苦哀求的邻居母子不顾而驾车逃走的情景。当时坐在卡车上的他看着车下的那一家人, 那是怎样一种无法形容的复杂心情。他不可以指责他的叔父, 因为如果带上那一家人, 他们所有人可能都逃不掉。但他永远都不可能忘记那一家人, 因为如果自己伸出援助之手, 或者张口恳求叔父让他们上车, 是不是就可以拯救邻居一家人的性命。在这个事件中, 谁都没有错, 每个人的目的都是想保存自己的性命, 那么错的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断地出现在宫崎骏的电影中。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 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只有立场不同的人。比如影片《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 我们不能说她是一个坏人, 虽然她将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 并奴役年幼的千寻, 但是她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维护她那个世界的秩序。每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秩序, 这个秩序不能破坏, 虽然有的时候, 一个外世界的人无心打破这个世界的秩序, 但作为秩序的维护者, 能做的也只有惩罚。又比如影片《千与千寻》中的白龙。我们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好人, 虽然他无私地帮助了千寻, 但是他也曾经为了自己的私心, 为汤婆婆卖命, 偷取钱婆婆的魔女之印。受到了钱婆婆的惩罚。他打破了钱婆婆的秩序, 那么钱婆婆就要处罚他。
在宫崎骏的眼中,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单一的世界, 整个大世界是有很多小世界组成的, 每个小世界都有着自己的法则, 而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小世界, 我们也在默默守护着自己的法则。那么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 我们真正可以自己掌控的是什么?那就是责任。我认为, 对于宫崎骏来说, “责任”是他毕生信奉的信仰。
2. 影片《千与千寻》中的“路”表现出的责任
A、甬道
在影片《千与千寻》中, 千寻走过很多路, 但是在经历不同后, 即使走过相同的路, 也怀着不一样的心情。
比如在影片开头片段 (如图1) 和结尾片段 (如图2) 出现的这段甬道。这两个镜头用的构图完全一致, 甚至对话也如出一辙。但是作为主角的千寻是怀着完全不同的心情走过这条路的。
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甬道, 它连接这两个不同的世界, 有人甚至将它比作母亲的产道, 走过这段甬道, 就象征着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觉得这个比如十分的恰当。千寻初次走进这段甬道, 她怀着一颗依靠的心。她紧紧抓着母亲的手, 希望从母亲的身上找到依托。但在里面那个世界, 她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当她再次踏上这条甬道, 她依然紧紧抓着母亲的手, 但是这次, 她是作为一名母亲的守护者, 她刚刚将自己的父母拯救出来, 在接下来的道路上她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陪着父母, 走完他们的全程。这是对于父母的责任。
B、通往汤屋的桥
连接小镇和汤屋的那段桥也许是千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走过最多的路。当千寻第一次踏上这段桥 (00:17:49) , 她紧紧地抓着白龙的手, 她的心中充满了刚刚离开父母的恐惧。当她第二次走上这段桥时 (00:46:54) , 她怀着见到父母的希望。当最后一次她踏上这段桥 (01:56:38) , 这个镜头是采取俯视、大全景的设计。在这个大世界中, 千寻独自走上了这段桥, 没有白龙的陪伴。她怀着一颗拯救父母的心, 坚定地、仪式般地走上这条路。她已经成长了。
C、通往汤婆婆卧室的路
汤婆婆在汤屋象征着绝对权力, 每个人都惧怕她。她可以轻易抹去一个人的名字, 掌管他人的一切。
千寻初次去见汤婆婆是被逼无奈的, 她需要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在这个世界里、只要你有工作, 汤婆婆就不会拿你怎样”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则, 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工作。
白龙帮助了她, 帮她找到了工作、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找到了父母。但是白龙不可能陪着她走完每一条路, 她必须自己去见汤婆婆。千寻小心翼翼地、心怀恐惧地走向汤婆婆的卧室 (00:21:47) 。
当白龙身受重伤, 被钱婆婆的式神追赶的时候, 千寻却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汤婆婆的卧室 (01:17:10) , 她要去拯救白龙!我认为千寻和白龙的感情不是简单的爱情, 而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其中包括了亲情、友情, 更多的是相互扶持的责任。当白龙遇到危险的时候, 千寻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个责任。
D、汤屋的路
千寻初次进入汤屋内部, 是一直躲在玲的身后的 (00:31:57) , 她觉得自己不是属于这里的, 她觉得这都是一场梦, 她想要离开。在影片的后期, 当无面男变的贪婪, 吃了很多人之后, 千寻竟然主动站了出来 (01:31:33) , 她要拯救无面男、更要拯救整个汤屋, 她对汤屋有了一种责任感, 虽然她不是自愿属于这个世界的, 但是她现在却身处这个世界, 她必须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想这也是导演宫崎骏最想表达的: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要肩负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三、从影片《千与千寻》透视宫崎骏的责任
1. 对孩子们的责任——还他们纯真的童年
宫崎骏在阐述自己制作《千与千寻》的动机的时候, 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相当长的时间, 一直在困惑, 我还要继续做导演吗?对人类的怀疑在电影中色彩浓重, 不停作画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也不小, 我质疑自己这种作品是否还应该出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 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 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 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我们舍不得让孩子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 促使我制作出了这部电影。
宫崎骏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的人, 他不单单将自己的动画看做是个人的, 更是整个社会的。在这个娱乐泛滥的社会, 儿童所看的动画中充斥着各种凶杀、暴力、色情。身为一名动画人能为孩子做的不仅仅是娱乐他们的眼睛, 更是升华他们的心灵。
2. 对社会的责任——给他们仪式般的洗礼
我们纵观宫崎骏的所有作品, 没有一部作品依靠的是漂亮的人物、或者是刺激的打斗镜头。宫崎骏为每个人带来的是纯净的、自然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宫崎导演, 你片子的人物造型都太平凡了。大家在看他的影片的时候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或者说, 人物的平凡造型已经成了宫崎骏影片的特点。
每个人到电影院去看宫崎骏的影片, 都是怀着一颗接受心灵洗礼的愿望去的, 在他们眼中, 在影院中看宫崎骏的片子就像是一种仪式, 一种脱离现代社会的纷繁的仪式。“即使是在憎恨和杀戮中, 仍然有些东西值得人们为之活下去。一次美丽的相遇, 或是为了美丽事物的存在。我们描绘憎恨, 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 是为了描写解放后的喜悦。”宫崎骏为人们带来的就是生的喜悦。
3. 对于动画后辈的责任——不要将动画看做一件商品
宫崎骏的影片的制作成本虽然比起迪斯尼动画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是在日本这样一个高人力成本的国家, 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于是在采访中, 有人问他:日本的人力成本很高, 那有没有考虑与中国大学合作建立工作室, 解决人力问题?宫崎骏是这样回答的:“我也是从创作漫画的年轻人开始做起的, 当时也很穷。当时, 曾有个美国人到日本来, 找了一批创作漫画的年轻人到他的饭店, 拿着钱给他们看, 问有这样的工作你愿不愿意做。虽然找的不是我, 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屈辱。所以, 我不希望让中国的年轻人也有这种感觉。觉得是把自己的创意出卖给别人去完成。我们一直是着力于创作让日本观众喜欢的作品, 中国同行也要着眼于自己创作让中国观众喜欢的作品。”
当我读完这段报道, 我真心为每一位吉卜力的工作人员感到幸运。他们的导演是这样珍惜自己的每一位员工, 他们不是在出卖自己的才华, 他们是在展现自己的才华。当一位导演可以因为不想伤害另一个国家做动画的年轻人而放弃一种降低自己影片成本的手段的时候, 这位导演就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导演。因为这位导演非常清楚自己做片子的目的——完成自己的责任。如果仅仅为了降低影片的成本而使一群年轻人失去热情和梦想, 那么这部影片制作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后记
为抗议“311”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造成的严重后果, 吉普力工作室《热风》杂志上制作了特辑“吉卜力的动画, 不使用核电制作!”, 封面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创始人——宫崎骏。他身体力行, 走上街头号召动漫界停止使用核电
这位70多岁的老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负起自己应付的每一份责任。我相信, 当他像离开千寻离开那个奇幻世界一样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时候, 他一定可以走得像千寻一样自信, 虽然在他年幼时, 他没有能力改变现实, 去拯救邻居一家人。但是在他离开时他可以问心无愧, 因为他坚守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人们不能够太自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众多物种中的一个小物种。如果我们希望人类再生存上一千年, 现在就必须为它创造一个环境。那正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事情——负起应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宫崎骏访谈》来自网络
[2].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27.
[3]. (日) 小原信.日本人时间意识[M]东京:三笠书房, 1987:145.
《环形使者》就是一部设定在未来的动作电影,那时候时间旅行已经成为科技常态,然而却是非法的。在它之前,电影导演们已经拍出了N部同样题材的电影。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让主人公们穿越时空的?在科学家眼中,如果人类能造出真正的时间机器,它又该是什么样子的?
银幕上的时间机器
在《环形使者》的海报上,一台奇异的球形机器被放置在厚重的铁门里,外壳上布满各种乱糟糟的导线,机器的门半开半掩,内部装有许多奇怪物品。这就是那台能让人回到过去的时间机器,看起来造型并不算酷。
电影史上最酷的时光机器,应该是《回到未来》中的那台时光穿梭车。在英国老牌权威电影杂志《完全电影》评出的影史50大时空/穿越电影里,1985年上映的《回到未来》排在榜首。片中布朗博士发明的时光穿梭车,在时速达到140千米时就能穿越到想去的任何时空,17岁少年马丁就用它来到30年前的1955年、30年后的2015年,甚至是西部片时代的1885年。
影片中的时光穿梭车,是由DeLorean公司生产的一辆DMC—12型运动跑车改装而成,这种车型仅生产了9200辆。而它带给影迷的震撼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也视为影片的主角之一。说点题外话,拍摄这部电影时,车上的能量转换器其实是由咖啡豆磨具“冒充”的。
据说,现在只有三辆DMC—12幸存于世,而三辆当中,仅有一辆是在私人藏家的手里。不过,你也许早就在电脑游戏《极品飞车》中见过它的身影了。
而导演设计出的比较坑爹的时间机器,大概要算是《黑衣人3》中威尔·史密斯所用的那个看起来有点儿戏的时间穿越器了。说它儿戏,是因为它就跟个手机差不多大,上面有块显示屏供你设定想要抵达的时间点,看不出它究竟有多复杂和高科技;说它坑爹,是因为想要使用它,你得到一个很高的地方去,纵身跳下,然后在高速坠落的过程中算好时机掐断这“神器”上的蓝色光线即可完成,这个过程足以让任何抱有穿越幻想的人吓得半死。
而最浪漫的时间机器,那就要属《午夜巴黎》中的小马车了。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后,如果你还在巴黎的街上漫步,也许你就会看见一辆复古的马车从小巷里驶出,然后海明威探出头,问你要不要一起去参加派对。影片里的男主角就这样不断穿梭于真实世界的巴黎和上个世纪最黄金时期的巴黎之间,结识了海明威、毕加索等大师,还邂逅了一段艳遇,实在是令人羡慕。可是,如果你自己驾车的话,一不留神穿越到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的寝宫,被送上断头台,可就没人负责了。
说到其他的穿越利器,未拆封的信件、以前的笔记本、拥有古老力量的书、月光宝盒、神秘的徽章、放满热水的浴缸,都可能达到神奇的效果。有时候甚至无需工具,只用借助一定的动作,比如大跳跃、弹钢琴,也能达到穿越时空的目的。
科学家设想的时间机器
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发挥,但科学家要想造出时间机器,那就是很严肃的事了。
在2010年的时候,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如何建造时间机器》。霍金在文章中说,时间旅行是可行的,我们只需要一个“虫洞”或者一个很快很快很快的火箭。
“虫洞”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是一个理论上的隧道或密道,爱因斯坦首次在相对论中提出这个概念。“虫洞”将两个不同的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连接在一起,负能量将时间和空间拖入一个隧道口。从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科幻小说里,“虫洞”有时候也叫“星际闸门”,因为它们为空间中相距甚远的两点之间提供了一条快捷方式。跳进这么一个假设中的“虫洞”,你也许能在瞬间从星系的另一头出现。霍金强调,“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他认为,宇宙万物并非平坦或固体状,贴近观察会发现一切物体均会出现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而且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
科学家们企图用以穿越空间与时间的这种极细隧道或快捷方式。就不断在量子天地中形成、消失或改变,它们连结两个不同的空间及时间。部分科学家认为,有朝一日也许能够抓住“虫洞”。将它无限放大,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可以穿越;另外若动力充足加上完备科技,科学家或许也可以人为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
霍金还设想建造—艘大型极速宇宙飞船,可在1秒内加速至时速9.7万千米,6年内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0号快2000倍。船上的乘客就是变相飞向未来,做出名副其实的时间旅行。
以色列科学家阿莫斯·奥瑞也表示,他已经成功制造了一个时间机器的理论模型,相信穿梭时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这个时间机器模型也是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建造的。奥瑞所提出的新版时空环理论表示,时间和空间区域一样,成数维立体,而区域中有无数个类似“甜甜圈”的时空环。如果要回到过去,在飞船内的旅行者需要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甜甜圈”内拉锯式地飞行,每一次进入过去的时间—点点。
美国物理学家罗德曼·马利特也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基础,设想了他的时间机器的模样。他的构想完全不像电影中的时间机器,而是看上去像一个直径几英尺的圆柱形光线漩涡,实际上这是由一系列激光束光环所制造的巨大引力场,场中心的强大引力足以扭曲时空。因此,若将一个粒子放在光环中间,粒子便会被引力场拉扯。若接近引力场,时钟和生物钟都会变慢。如果一个人走进这个“时间隧道”,就可能出现在过去的某个点。
不过,这台设想中的时间机器并不是像科幻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可以自由往返,随心所欲地抵达某个时间点,而是最多只能回到机器最初启动时候的那个点。比如说,你在1月1日启动机器,让它运转3个月,然后你进入时间机器,最多只能回到1月1日。因此要想回到中世纪探秘或到古代罗马游历都是不可能的,要抵达未来世界也同样办不到。
网友教你“召唤”时间机器
看过那些穿梭过去未来的科幻电影后,你是否也想过一把时间旅行的瘾?按网友所说,其实很简单
1.准备一张厚厚的、防水的、质量好的纸,但表面不能太光滑,防止墨迹脱落。
2.在纸上用郑重的语气写上:给我的第N代子孙,我是你的祖先XXX,出生在19XX年,我留下这张纸的地址是南京XX街道XX小区XX室……
3.明确提出要你的子孙坐时间机器回来看你。
4.最后别忘了说一句,“如果你们那个年代还没发明时间机器。请继续封存这封信。”
5.用一个绝对可靠的保险箱把这封信存起来,当然,要非常小心,保证几百年后你的子孙必然会看到。
6.如果一切顺利,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子孙坐着时间机器轰然而来……
如果你写下这封信几分钟后。子孙们还没有坐时间机器来看你,也许有以下可能:
1.还没等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人类已经灭亡了。
2.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了,但你的子孙绝后了。
3.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了,你的子孙无穷,但是你写的那张纸条,早就成了历史的尘埃。唉,你难道就不能用张好点的纸吗?
4.时间机器发明出来了,你的子孙看到了纸条,但未来人类立法规定普通人不得回到过去……
【电影导演介绍】推荐阅读:
2024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制作考研真题整理01-09
电影导演创作与理论02-12
导演语录11-08
导演求职简历12-07
导演培训有感02-11
导演发言稿01-23
导演长期聘用合同03-15
导演专业就业前景11-05
最佳导演李安的获奖感言02-16
我的青春由我来导演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