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松鼠_教学设计_教案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那只松鼠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10篇)

那只松鼠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松鼠的可爱。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上上下下跑得快,尾巴蓬松多好玩,高处跳下摔不伤,因为有把降落伞。这是什么?是松鼠。你们见过松鼠吗?在哪里见过的呢?你们喜欢它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板书课题:13 那只松鼠)

二、新授

(一)资料交流

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松鼠资料或图片。2.教师简单介绍松鼠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2.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效果

1.教师启发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学习情况。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1)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冒

蔷 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名读。(2)检查自学词语的情况。

松鼠: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比鼠大,尾巴蓬松而特别长,生活在松林中,毛皮较贵重。逃窜:逃跑、逃走。逮住:捉住,捕住。

踪迹:人或动物走过后留下的脚印。树梢:树木的顶端部分。蹑手蹑脚:行动很轻的样子。逃之天天:逃得看不见了。乞求:向人讨、要求。颤抖:物体振动、抖动。隐没:藏匿,不显露。俘虏:打仗时捉住的敌人。(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四)初步鉴赏

1.引导学生交流读文的感受。2.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和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连续好几个晚上,梦见了那只松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逮住松鼠后被松鼠的表情震撼。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写“我”放了那只松鼠。

3.本文写了“我”发现、并捉住了那只松鼠,最后又放了那只松鼠的事情。全文表现了松鼠的灵巧可爱,以及“我弱小动物的同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交流学文后的收获和感受。

课后习题 1.我会辨宇组词。

窜()逮()厦()梢()乞()隐()串()隶()夏()消()气()稳()2.我会填一填。

()的圆球

()的小松鼠()的目光

()的高楼大厦()的灵活劲()的小“俘虏” 3.我会抄写词语。

异乎寻常

高楼大厦

活泼伶俐

兴奋无比

跑东窜西

逃之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发现松鼠

逮住松鼠

那只松鼠

放掉松鼠

活泼、可爱的小阱灵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

3、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指导、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

揣摩小松鼠和父亲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5分)

1、猜谜语。

师:听说咱们班孩子可聪明了,今天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请大家帮忙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师:孩子们果然名不虚传,一猜就中,这个谜底就是———松鼠。(板书)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

2、欣赏动画。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这样的新朋友。(播放动画)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可作家刘保法既没有用美丽,也没用可爱,而是用了这两个字“那只”松鼠(完善课题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三、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布置过一项预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思考:

课文围绕那只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师:现在,来检查一下我们的预习情况吧!(课件出示以下词语:蹑手蹑脚逃之夭夭 伶俐 携带 俘虏 抗拒 乞求 缩回 漏掉)(1)读准字音。

(2)理解“蹑手蹑脚”的意思,并造句。

师:孩子们字词掌握得很不错!那么课文围绕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直奔重点,品读课文

1、初步感知父亲“放松鼠”时的心情。

师:最后,父亲是怎么把那只松鼠放掉的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咬咬牙)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从“咬咬牙”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矛盾、犹豫、不舍)

2、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和父亲逮松鼠的不易。

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让父亲如此不舍?咱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2): 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

(1)、用“——”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想像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在你认为最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

(2)、用“~~”勾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句子,并用“.”标出父亲逮松鼠时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并把你的感受简单批注在书旁。

汇报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注意用这样的句式把意思表达清楚。(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了______的小松鼠,我从______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的。)(2)、父亲是怎么逮小松鼠的?(生回答,师引导学生抓住“东奔西跑”“直喘粗气”“瘫坐在地”“总算”等词父亲感受“逮松鼠”的不易。”)在以上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在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做批注、想像画面、感情朗读等)你们平时还用过哪些方法?

师:孩子们掌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师:孩子们,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逮住了一只小松鼠,此时的他心情怎样?(异常兴奋、开心)可是,(课件出示,引读)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师:父亲放松鼠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从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4、5自然段,课件出示后,女生读第4段,男生读第5段)

师:听了你们的读,我知道了父亲放松鼠真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小松鼠那充满____、____、____的目光。孩子们,再自由读一读课)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一动不动的小松鼠,你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儿了。此时 ,你绝望的目光,想告诉我什么? 你抗拒的目光呢?;你乞求的目光呢? 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旁的空白处。(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交流,教师做简短点评)

师:听着你们的诉说,我仿佛也来到了小松鼠的身旁。此时,我就是文中的父亲,你们就是网袋中的“小俘虏”。请联系课文内容我们来一次真情对白吧!师:就这样我望着躺在网袋中一动不动的小松鼠,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师:原来的你,在树林中是一个活泼伶俐、自由蹿跳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生接):却躺在网袋中,没有了自由。

师:原来的你,每天与伙伴们快乐玩耍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生接):孤零零地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

师:原本有父母疼爱的你,可现在的你,却——(生接):再也回不到爸爸妈妈身边了。

师:就这样,我望着你,尽力体验着你的心情,你也直盯盯地望着我,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师:孩子们,父亲舍得放吗?(不舍得)他不想放松鼠是因为——(女儿想要。)他不想放松鼠,是因为——(喜欢可爱的松鼠。)他不想放松鼠,是因为——(逮住不易)

师:但是,他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因为——(课件出示)(师引)为了小松鼠能回到_______,(生接读)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师引)为了小松鼠生活得_______,(生接读)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师引)为了小松鼠是人类的____,(生接读)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师引)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___,(生接读)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

师:孩子们,瞧,小松鼠又回到了大自然。(播放动画)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活泼伶俐、自由自在等)

师: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设置悬念,下节探究。

《那只松鼠》教学实录 篇3

一、1谜语导入,引出松鼠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猜你们的心情一定很高兴是吗?(是)那你们猜一猜老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猜老师此时的心情一定和我们一样很高兴。

生:我猜老师此时的心情会有一些紧张。

师:同学们猜得很对,老师此时是既高兴又有一些紧张,高兴的是能同这么多为领导老师一起上这节课,能得到他们的宝贵意见,对我们的课堂进行指导这是老师最大的荣幸,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同学们是否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让我们共同配合上好这节课,你们能给老师这个信心吗?

师:同学们给了老师信心,老师现在不紧张了,我们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聊天是围绕一个字——猜(出示卡片——猜)

师:老师这儿有条谜语,读一读,想一想,你猜到了什么?(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生:松鼠。

(2)直观感受,体会自由。

师:真聪明!小松鼠很想同你们交朋友,愿意吗?(出示松鼠的图片,边说边粘在黑板上。)

师:添上一个词来说说它是怎样的松鼠。(在松鼠图片前画横线: 松鼠。)

师:先不要着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组图片,边看边想。(出示一组松鼠图片。)

生:可爱、快乐、自由自在„„

师:你们眼中的松鼠是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它可以在树干上晒太阳、看风景;还可以和伙伴们到处玩耍,每天都过着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生活。

(3)合理排序,认识倒叙。

师:读读这个小故事中的松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我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

我兴奋无比,跑东窜﹙cuàn﹚西地去抓。那小精灵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sōu﹚”地直朝树梢蹿﹙cuān﹚,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xié﹚带的网袋,才逮住松鼠。

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发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hè﹚色毛茸﹙rónɡ﹚茸的小松鼠。

师:请3名同学分别来读3段话,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随生回答,依次出示放了松鼠、逮住松鼠、发现松鼠。)

①认窜、蹿。(此环节根据学情,可在生读第2段时或在读完小故事并概括完段意后再处理。)

师:读文时你注意到这两个字了吗?(出示:窜、蹿。)读一读。

师:想想课文中的组词,再读读句子,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生:蹿是用脚使劲向上跳。窜是乱跑、乱逃。

师:我们做个小游戏吧!我做动作,你来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齐读窜、蹿。

②排顺序。(此环节在读完后,质疑中进行。)

师:看看小故事,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个小故事的排列顺序有点乱,应按发现松鼠、逮住松鼠、放了松鼠的顺序排列。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根据你的提议,我们按发现松鼠、逮松鼠、放松鼠的顺序组成的小故事,谁来读读?(出示排列正确的小故事。)

(生读正确顺序的故事。)

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清楚、明白、有条理,这是我们常用的叙事方法,称为顺叙。

③识倒叙。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一边默读一边想,写的是什么。(出示句子——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出示惦记松鼠)

师:如果把这段话送到故事中,你们看看加到哪儿呢?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巡视中发现有两种方法,并依次说明理由。)

生:可以加到故事的结尾部分,说明作者很惦记那只松鼠。

师:让作者念念不忘的那只松鼠,是被他逮住又放走的松鼠。(出示田字格中的逮,并指导书写逮。)(板书 逮 放)

生:还可以加到故事的最前面,我预习课文了。

师:课文把故事的结果放到开始先写出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叙事方法,称为倒叙。(板书:倒叙。)

师:课文为什么用这种叙事方法写,这种方法究竟好在哪儿呢?(出示句子——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师:当看到这句话时,你想提什么样的问题?

生:想知道那只松鼠与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生:我为什么梦到那只松鼠,它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师:是呀,作者为什么对那只松鼠如此的眷恋?那只松鼠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激起我们强烈的读书兴趣,这就是倒叙写法的妙处——巧设悬念。(板书?)希望你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 运用倒叙写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的那只松鼠,好好体会一下吧!(板书:6.那只)

师:齐读课题,追问那只松鼠指的是什么? 生:(略)学生可以结合板书回答。6.那只松鼠 逮 放

师:今后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语言,悟情感

(1)走近失去自由的那只松鼠。

①指导读文。

师: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要想读熟课文,我们必须先来扫除生字词障碍,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字词开火车领读)一会儿读文时,我提个小要求: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里面的味道来,好吗?

师:我们先试一试,应该读出松鼠怎样的心情?(出示发现松鼠这段话——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发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hè﹚色毛茸﹙rónɡ﹚茸的小松鼠。)

生:读出发现松鼠时的高兴心情。

生:读出松鼠的可爱。

师:读书时只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味道来。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让我们用心去读文,再标出自然段。

(生自由轻声读文。)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10个。师:你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读第三自然段,你读第四自然段,你读第五,六自然段,你读第七自然段,你读八、九、十自然段。

师:你还记得读文要求吗?(指名读课文。)

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里面的味道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你们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读出了自己的味道,真不错!这就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理解课文的第二步就是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②走近那只松鼠。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2和第5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出示相关段落。)

生:看到了失去自由、绝望的小松鼠,“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

师:(引读)是呀,这失去自由的小松鼠,眼中流露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生:看到了“拼命逃窜” 没成功,抗拒的小松鼠。

师:(引读)是呀,这失去自由的小松鼠,眼中流露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生:看到了小松鼠变成了“小俘虏”。

师:(贴“小俘虏”的词条。)作者为什么用引号呢?

生:俘虏是打仗时捉住的敌人,而那只小松鼠只能说它失去了自由,才变成小俘虏的。

师:(引读)是呀,这失去自由的小松鼠,眼中流露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生:看到了小松鼠那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

师:极其古怪一词让你看到了什么?

生:非常不一样,目光中有绝望、有抗拒、有乞求。

师:这小小的冒号就向我们解释了极其古怪的意思。(师读: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生接读: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出示网袋中的小松鼠。)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一动不动的小松鼠,你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儿了。此时 ,你绝望的目光,想告诉我什么? ——;你抗拒的目光呢? ——;你乞求的目光呢?。(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把小松鼠绝境中求生的话标注在书上)生:我就要失去自由了甚至是生命,非常的恐惧害怕。

生:指责作者做得不对,(你不应该捕捉我,我也是一条生命啊!)生:希望作者能放了它(求求您把我放了吧!)

师:是呀,所以我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生接读: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师: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鼓励学生用多种语气朗读,这一句话。

生:读出松鼠的挣扎、抗拒 生:我认为应该读出诚恳祈求

生:要读出可怜巴巴,又低声下气的语气

师: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那只松鼠。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男生齐读第5自然段。

(2)走近自由自在的那只松鼠。

师:谁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松鼠变成了这样?

生:是作者逮住松鼠,让松鼠变成了小俘虏。

师:文中的我为什么要逮松鼠呢?

生:因为女儿想要。

师:因为疼爱女儿,才去逮松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因为那些松鼠太可爱了,才去逮松鼠。

师:文中的第4自然段就写出了松鼠被逮之前的可爱。一人一句,接力赛读。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出示第4自然段,其中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字体变大、加粗。)

生:活泼伶俐、可爱至极„„

师:从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词语书写到书后自选词语中的小推车里。我们比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我也把喜欢的词写在黑板上。(板书:小精灵。)

师:现在,我们一起配合读课文,做朗读示范。(师读我的语句、生读松鼠的语句。)

师:同桌之间配合读一读。(找一找描写“我”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松鼠和松鼠四处逃窜的词语体会说明了什么)。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网到一只松鼠,真是太不容易了。

师:一个“逮”字,使原本快乐的小精灵变成了一只可怜的小俘虏,我们多希望一个“放”字能让——(生接说:小俘虏变成了精灵。)

师:作者逮松鼠容易吗?(不容易。)这放松鼠就更不容易呀!

(3)走近情感变化的内心世界。

师:我来找一名同学读6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屏幕。(出示图片作者看着网袋中的松鼠。)

师:你的朗读吸引了我,仿佛把我带进了画面来到小松鼠的身旁。此时,我就是图中的作者,你们就是网袋中的“小俘虏”。

师:我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网袋中一动不动的小松鼠,心像被针深深地扎了一下,很疼很疼!

师:原来的你,在松林中是一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自由蹿跳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

生:却躺在网袋中,没有了自由。

师:原来的你,每天与伙伴们快乐玩耍的小精灵,可现在的你,却—— ——

生:孤零零地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

师:原本有父母疼爱的你,可现在的你,却—— ——

生: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

师:指着屏幕中的段落,与学生进行互换人称对话训练。(出示原文中句子——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师:是呀,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你),尽力体验着(你)的心情;

生:(我)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你),猜不透(你)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师:此时,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生互相交流、讨论。)

师:作者仿佛听到了你们的声音。齐读第7段,想一想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生:看到松鼠隐没在密林深处。

师:这是一只获得新生的松鼠,它不再是“小俘虏”。(师根据生的回答,随机摘去“小俘虏”的词条。)

师:这是令人欣喜的事,那作者高兴吗?

生:不高兴,看出作者放的不容易。

师:哪个词体现了呢?

生:长叹。

师: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女儿想要。)

师: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作者喜欢可爱的松鼠。)

师:但是,作者必须放松鼠,因为——(可怜它,同情它)师: 作者忍痛割爱,可见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再有捕捉动物,破坏大自然和谐的行为,根据回答擦掉逮和放)

师:瞧,小松鼠又回到了大自然。(播放动画)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伶俐,自由自在的松鼠

师: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 生: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我要向你学习。生: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佩服你。生:你做得对,我们要做一个关爱小动物的人。

三、设悬念,填留白

师:作者的女儿是不是也和父亲一样有怜爱之心,有善良之举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四、歌曲总结,升华情感

播放《爱的奉献》。课文写了作者因为爱而捉松鼠,因为爱而放松鼠。这两种爱是不同的爱。前者是自私的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的爱;后者是高尚的爱,伟大无私的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表现。学到这里,我想这粒爱的种子已经在你们心里生根、发芽,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让爱心伴你们一路成长!下课!

板书:

倒叙 ? 6.那只松鼠

那只松鼠 教学设计 新大全 篇4

教学目标:

1、读词语,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段落;

3、仿照课文内容,描写动物外貌及动作。教学重点:

理解小松鼠被逮的经过。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内容,描写动物外貌及动作。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前准备: 师:2张田字格 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

一、导入

1、猜谜。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先和大家来猜几个有关动物的谜语。出示谜语:

a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大象)b天生脖子长,身穿花斑衣。想吃嫩叶子,不用费力气。(长颈鹿)c它的身子很灵巧,身上穿着灰皮袄,尾巴像只降落伞,整天爱往树林窜,树上走来树上跑,还在树上睡大觉。松鼠(出示松鼠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对动物特点的观察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只松鼠的故事。

2、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全部字词,抽生读字词。

(请3个同学带着拼音每个词读一遍、抽3个小组读、全班齐读)

二、走进课文,初读感知

1、师:我们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大意,读完之后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抽生回答,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就行。

2、师:同学们,作者描写的这只小松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在第3自然段里去找出具体词语或句子。

抽生回答,学生说完师出示句子“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 再抽生读这个句子,师:请你说说这是在描写小松鼠哪个方面的特征? 生:外型特征。

3、师:作者看到这只小松鼠之后,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师出示:蹑手蹑脚。理解词语。师:同学们,平时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有:

a、借助工具书;b、单个字词理解;c、把词语放进句子反复读,理解词语意思。

师:谁来说一说你理解的蹑手蹑脚是什么意思?

抽生回答,师同时灯片出示: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师:你能说出它的近义词吗?

生回答,师同时出示近义词:轻手轻脚。抽生读句子,注意把“蹑手蹑脚”读轻。

4、指导书写“蹑”。

师:那我们走路的时候是用上什么呢?脚,所以蹑字是“足”字旁,(师同时用田字格书写)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工整地书写一个。展台反馈,师评价,红笔打五角星。

5、师:那么作者除了对松鼠的外型描写,还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抽生回答。

师:请你找出描写松鼠动作的句子。

师同时出示句子“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

抽生找出具体描写动作的字,同时课件变红“蹿”。

6、同学们,从外貌、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抽生回答:活泼伶俐。

出示句子“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同时活泼伶俐变红。

7、出示“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 女生读这个句子,注意“蹑手蹑脚”读轻,“嗖”读出松鼠的灵巧。

8、小练笔

师:你可以像作者那样,从外貌、动作这两方面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抽生展台反馈:师带生上台生自读师修改、生续写、师再抽生师修改、同桌之间交换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互相修改。

9、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样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它又遭遇了什么呢? 学生答:被逮。

师:那么作者逮这只小松鼠容易吗?(不容易)

师:你能找出表现作者逮松鼠并不容易的句子吗?抽生答。师出示句子“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当我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 师:你找得真准确!师:请同学们在这一段里找出具体描写父亲的词语?

抽生回答(兴奋无比、东奔西跑、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师:你还能找出具体描写小松鼠的词语吗? 抽生回答(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

师:是呀,小松鼠机灵、敏捷,父亲逮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课文都写得淋漓尽致,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请男同学读这些句子,注意读出松鼠的灵巧和作者的辛苦。

10、师:读完这段话,你觉得它又体现了这只松鼠的什么特点呢?(活泼伶俐)

11、师总结:是呀,作者从松鼠的外型、动作以及“我”逮松鼠的那份不容易充分体现了小松鼠活泼伶俐。(板书:活泼伶俐)

12、师: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作者最后逮到这只松鼠了吗? 生:逮到了。(板书:逮)

师出示句子“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师带领学生读这个句子:是呀,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师:那你们知道这里的“携带”是什么意思吗?同时变红“携”字。生:随身带着。

13、指导书写“携”字。

师:随身带着,表示动作的词,是提手旁,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14、师:被逮住的这只小松鼠在父亲的网袋里是什么状态呢?父亲为什么要逮这只小松鼠呢?我们回到第1、2自然段。抽生读1、2段。

师:请你找出描写网袋里的小松鼠状态的词语?(可怜巴巴、一动也不动)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父亲为什么要逮这只小松鼠?(因为女儿想要养一只小松鼠)

师:逮到这只小松鼠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异常高兴)

15、师:那么接下来,这只小松鼠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省略号)

三、板书设计

那只松鼠

小松鼠_ 篇5

可是,小村庄里的松树很少,松果也很少,怎么办呢?他想起村庄的东南角有一个大果园,于是就拖着他蓬松的尾巴,沿着长长的电线,穿过小村庄,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的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忍不住掉哈喇子。苹果树阿姨看见了小松鼠那馋样儿,笑眯眯地问:“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呀?”小松鼠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嗯……我……我想出来找些准备过冬的粮食呢!”苹果树阿姨说:“那我送你一些红彤彤的大苹果吧!”梨树哥哥、橘子树姐姐也都七嘴八舌地要送小松鼠水果,小松鼠高兴极了,它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满头大汗。

一个小姑娘看见了这只小松鼠,心里喜欢极了!她立刻捂住想要尖叫的嘴,一双眼睛亮亮地望着这可爱的小东西!她心想:“啊,我家里还有不少栗子呢!”她立刻跑回家,偷偷地拿了一大把栗子,撒在小松鼠的必经之路上。这一幕被警惕身后的小松鼠看到了,他十分感动,要不是松鼠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靠近人类,他准要蹦到小女孩的肩膀上,亲她一下!

小松鼠来到小姑娘撒栗子的地方,只见小姑娘默默后退几步,依然眼睛亮亮地看着他。“她真贴心……”小松鼠心想。于是,小松鼠安心地将一个个栗子塞进嘴里,直到腮帮子都鼓鼓的,再也塞不下了,才直起身子,朝小姑娘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

那只松鼠_教学设计_教案 篇6

可爱的小松鼠拥有一身橙色的,毛茸茸的,油光发亮的毛,上面偶尔带有黑色的条纹。嘴唇和兔子一样,分成三瓣。两颗洁白、发光的大门牙从嘴里冒出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发着光,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头上竖着两只 短小的耳朵。四只粉色的小爪子,细细的、小小的。浑身上下最有特点的,就是它那蓬松的大尾巴了,它毛茸茸的,从细到粗,再从粗到细,形状像颗橄榄。

松鼠喜欢吃松果,我想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叫它“松鼠”的原因了。松鼠喜欢阴凉的地方,所以它们经常住在树洞里。松鼠的家――树洞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些供它们睡觉的杂草。冬天,它们蜷缩在杂草堆里睡觉,蓬松的大 尾巴当它们的被子,暖和极了!春天的早晨松鼠们到地上吃早餐――松果。吃饱了,它们又把剩下的带回家应急。

《那只松鼠》读后感 篇7

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和他的女儿,我们应该爱护生态,爱护自然啊!想想,如果作者把松鼠抓回去,更多的人把松鼠抓去,那世界上那还有松鼠吗?不止是松鼠,其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我们都要尽力去爱护,不要去残杀它们,不要去——要知道啊!世界没有了动物,就没有了人类.

动物们也有爱,我们人类也不一样吗?联系前14课《仅次于人的动物》不是吗?狼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啊?如果松鼠妈妈失去了小松鼠会怎么样.《猎人的枪响了》一个个动物倒在了猎人的面前,终于,动物变成了人,他开始报复人们了,他把人们赶尽了杀绝.这会怪谁呢?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我们应该深思啊?如果我们与动物和睦相处,互相信任,该创造出多好的境界啊?

那只松鼠_教学设计_教案 篇8

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4可爱的小生灵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题阐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六、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松鼠 驯良(生活习性)乖巧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3_比例_教学设计_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3.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二)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那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师根据学生回答,写出几组不同的比例。2.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前项”“后项”的含义。提问:你能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做内项,也可以同时做外项;体会到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积相等。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

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板书:),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4.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说出所组成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几,再分别计算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可以用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以把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2.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再选择一两题指名说说理由。做练习十第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按要求分别写出两个比,再用求比值或化简比的方法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第(2)题让学生口答。做练习十第3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先写出一个比例,再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写比例时,要把握好相关边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尽量多地写出些比例。做练习十第4题。

先引导学生讨论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求,再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为接下来学生解比例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11_称赞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0

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称、赞、森、苹、泄、取、闻、疲”8个生字,积累“称赞、清晨、森林、能干、苹果、泄气、闻了闻、疲劳”8个词语,正确书写“称、赞、森、闻、疲” 5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在语言环境中辨析同音字:“彩、踩、睬、采”。

4、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相互称赞给人带来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在语言环境中辨析同音字:“彩、踩、睬、采”。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称赞”,读准字音。(1)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赞”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和下面一样大小。注意上面两个“先”左面一个的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提”。

“称”:后鼻音,翘舌音。它还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chèn”,是前鼻音。

(2)说说称赞的含义,并为这个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称赞》,在课文中是谁得到了称赞呢?

二、整体感知

1、仔细听录音,说说谁称赞了谁? 交流:小獾和小刺猬相互称赞了对方。

2、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开火车朗读课文,并找一找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样称赞对方的句子。

4、指导朗读。

(1)大声读一读,比一比谁能读出称赞的语气。(2)指导朗读,读出称赞的语气。

抓住重点词语:真能干,一个比一个好,香极了,这么好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挑战读,齐读。(3)学习生字: 苹

闻 苹:后鼻音,开火车正音。

闻:前鼻音。编儿歌记字形:耳进门,听新闻。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生字,组词。

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

2、写字指导。

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赞:上下各占一半,以上部为主,所以上半部分要写得较宽。闻:“门字框”不要写得太大,横折钩要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课后习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称、赞、苹、闻(每个写3遍)

2、抄写词语:称赞、清晨、能干、苹果、闻了闻(每个写3遍)

上一篇:风雨哈弗路观后感下一篇:铭记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