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精选12篇)

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篇1

班级:AP10054班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上课时间:2011--2012年第一学期13-18周 所选话题:

1、生命的孕育(2011年11月21日)

2、善待生命(2011年12月12日)

3、生死当如歌,视死当如归(2011年12月19日)

《生命教育》

标题一:生命的孕育(2011年11月21日)

很高兴能选中《生命教育》这门有趣、充满活力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孕育。

生命的孕育,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开始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不断地吸取养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就开始慢慢地勃发,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或是繁花似锦。常常感叹于生命的神奇与美丽。看着身边可爱的宝贝,也常常忍不住幻想将来老婆孕育宝贝的那一段美丽而充满期盼的幸福时光。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 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

上课时,高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生命的来源,播放了生命孕育视频的整个过程,以及女人希望自己能体验怀上宝宝的幸福感。

此时我便想起生活的种种困难。生命的孕育就像一杯苦酒,饮了,便是寂寞、无奈的愁绪和不甘失败的奋斗。它必须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沁人心脾的佳酿。因为生活其实是终生的跋涉,终生的追求。别得意于自己的一帆风顺。笑过之后就必须背起行囊,因为前方还有另一个遥远的目标等待你去孕育、跋涉。别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感到惋惜。不必悲观,因为你正在孕育新的奇迹。有一天,你会站在成功的颠峰,一览众山小。别悲伤地浪费你的青春。请从现在起孕育生命,因为青春不是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境。二八芳龄有之,八十老人也有。别埋怨挫折太多。苦过之后就必须上路,因为前方已为你孕育了胜利的曙光,勇敢地走下去,你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标题二:善待生命,善待身体(2011年12月12日)

活着的时候能时刻想着“我还活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便是善待生命。

《生命教育》

人生来世上是偶然的,而走向死亡是必然的。谁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但很少有人懂得善待生命、服务生命。

大地春来,万物峥嵘,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激情涌动的时节,有谁不去享受这人间时光的美丽。健康是生命中的绿色;健康是人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健康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健康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

由此让我想起现在大学生活。特别是冬天,当太阳透过玻璃窗晒进宿舍时,很多同学都还躲在被窝里舍不得起床,早餐也不用吃。长期以往,也许会导致胃病。大家总是习惯性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头痛,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洗头没有吹干头发引起的?手脚突然有点麻痹,可能是一直以来喝酒过量导致的?而身体肥胖有没有想过是因为自己一直吃太多含脂肪较高的食品又不锻炼?对于各种疾病,我们多少都有些讳疾忌医的心理,就像躲着鬼一样躲着病,就希望他永远不来临,像鸵鸟一样不问不闻。而当一旦自己或者亲人朋友身体出现问题时就显得惶恐不安。

善待生命,善待身体。健康的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如果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过度,那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对自己,对辛苦养育你的父母、对时刻关心你的亲戚朋友的一种不负责。人生短暂,健康时要懂得珍惜,不要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才倍加珍惜,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需要用心呵护,切不能为一时的美色之欢、一时的酒肉穿肠而贪婪,忘掉了患病的潜在,病情恶化的祸根。保重身体宁要一生清贫,不贪图一时富贵,这才是做人之悟性。

医学专家在痛惜人类挥霍生命,糟蹋健康的同时,大声向社会疾呼: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了健康,我们一定要尊重科学,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入手,活出健康的幸福的人生!

标题三:生死当如歌,视死当如归(2011年12月19日)生死是命顺自然,人生总要有起点,也有终点。人生苦短多磨难,有苦有乐也有甜,时光美丽失无返,倍要珍惜每一天。因为生命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值得我们用心去领悟,感悟生命的每一次美,记住生命中的每一次快乐。

无论病魔怎么折磨你,我们也要与命运抗争,战胜了自我,战胜了生命,要有活着的勇气。因为,上帝只赋予我们一次生命。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的顽强。我们用生命唱着一支一支永远的山歌,这也是我们因为激情而萌生了活力,有了活力就要承载生命。生命也会老去,生命的消逝和岁月的流逝一样,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有谁能留住岁月的脚步?又有谁能掌控生命的长短?我珍惜生命的存在。既然活着,就要尽量去诠释出她的真正意义,为别人做出更多的贡献和服务!

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朝气,成年的稳健,老年的不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

《生命教育》

增长,那些幻化的浮躁渐渐远去,心境更趋于平静,更加淡漠了凡尘的纷扰,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你要怀有健康而珍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你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维护、浇灌自己的生命之花。

你的信念首先要告慰自己,不要因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而私下扭曲生命的辉煌,更不能轻言放弃生命的脉搏。知足常乐,善待生命,快乐的享受每一天,让生命之花盛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喜过悲过,欢过苦过,笑过泪过,情过欲过。

生死当如歌,视死当如归。当我们快要离开人世间,去另一个属于我们的天堂时,不要忘了要为人间留点自己仍有用的东西,为其他人带来光明,也让我们的生命能在另一个生命上得以延续。

生死当如歌,视死当如归。人生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可谓短暂的一瞬。权势是过眼云烟,金钱乃身外之物。对生命的感恩,只有抱着一颗常人的平常之心,去看待生命,去珍惜生命,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生命之花盛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对本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这7周的学习时间,让同学们懂得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高老师您的讲课方式经常给大家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关于生命的热点问题,这毫无疑问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感悟出大学生活的真谛。不过我觉得上课时不应该把教室的灯光都关掉,可以开着后面的几盏灯。因为长时间关着灯上课、看着多媒体屏幕会使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希望经过高老师这一学期有意义的生命教育课,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开心,越来越精彩。

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篇2

人类生活的三维空间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现将时间、生命、理想三者相结合统一起来,对其进行简单的综合性的研究。我们要在三者的含义与内在的关系上进行一下简要的分析。

(一)时间的简述。

时间的人为释义在古希腊哲学、经院哲学、近代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归结为一维性的、不可逆性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种单向的走向。如同数学中的直线的概念。

(二)生命的简述。

在理论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生命在广义上为一切“运动”的客观事物。有一定的目标,朝向。有空间上的载体,都可以谓知“生命”。狭义的生命是生理上有条件反射,有生、死界线。有时间可以度量的有机体。如低级的单细胞体、微生物、有自主思维的人类。

(三) 理想的简述。

理想是特定为有思维活动的主体,即“人类”所持有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有目标性、指向性、集体性、共有性的“念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活动。包括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

二、从图示正方向的表述时间、生命、理想三者关系

生命、社会、宇宙的运动存在,皆可以认识为“人为”的。用时间的概念做为衡量生命、理想的一种尺度。即结构图中时间为塔尖的一个根据。 根据时间的一维特性,将时间“人为”的分为两个层次,有限和无限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分支将“人为”社会和“自然”社会界区分开。“人为”社会即归类于有限时间框架中,其原因是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时间长度、广度。它是一条“射线”型的发展方向。笔者的个人观点认为:人为社会也会有一个终点。它将会是时间概念的一个瞬间。“自然”界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之外的一切客观实在,用时间的衡量于无限之中。即有生灭循环的常理而存在。在人类社会的有限时间内,可分为做为个体人的发展。也可以分为群体性,即“社会性”的发展。人的出现同时分出了各自的两个单向发展要素。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理想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从个体的生活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化、系统化的各类科学门类。直到有指导性、反思性、总括性的各时期的哲学体系。理想有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个人理想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即“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阅历等”共同理想同样受到各因素的制约。即“历史、文化、地域等”理想随着的消失而消失。它和人类生命共同有着“时间”的度量,时间度量生命。生命限制理想。

三、 反方向理解。从下到上来观察三者关系

通过人类对世界、社会、自然的不断观察、认识、升华。跳出地域、个人思维、历史局限、知识广度的深化。反过来界定了人的生命意义,生存的价值,一系列的理念都是从个体来研究、体现和折射出共同的理想。个人的理想体现出个人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理想有机结合,即统一性、一致性,产生了共同的理想,形成固有的,独特的信念从而体现了如“民族精神”、“集体精神”等共有的历史性意义。从人类狭小的自身的认识才可以走向自我之外的认识。认识宇宙(从大的方面)认识中子。夸克(从小的方面)。认识面的广度扩展同样可以上升到理想的层面,从而反作用于社会。正确的引导社会,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自然科学地深入认识,同样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念为其引导。即意识对行动实践的反作用。只有从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中才可以完全的、正确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去理解时间的存在。时间是无形的,但是其展现出的实质表象是十分现实的,突出的。时间的现实价值,就是要从这一系列的现实事物为开端,进行深入与细致的哲学探究。

四、时间、生命、理想的存在价值

通过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时间、生命、理想三者的关系。可以将生命归结为三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为“陨石”式的生命存在形式。一生之中默默无闻。这一类人的生命存在,有现实社会生活是占绝大多数的,因为社会的各方面的约束就注定了这类人的存在方式。虽然,这是一类最平凡的生命存在的一类,但这一类人的比重是的最大的。这类人所表现出来的三者存在价值也是最大化的,最实际的,最基础的。 第二种为“流星”式的生命存在形式。这类生命的存在是一类短暂性持的存在。其生命被时间界定着一瞬即逝的命运,但其存在不是没有自身的价值。在瞬间的一生当中,发挥着生命自身最大的价值。第三种为“太阳”式的生命存在形式。这类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形式。也许肉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其精神力量却影响了他人的生命存在的轨迹。

生命与时间、理想的关系就如同一块块“生命星尘”。无数的“生命星尘”汇集成一条被时间所引导的“星河”。理想让一块块“生命星尘”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从而形成了永无止境的带有无限“光辉”的“流星雨”,展示给后世的人来欣赏与评价。

摘要:时间是生命与理想的根源,只有用时间才能度衡生命与理想的存在价值,反之,生命与理想的实现才能展现出时间的自身。三者之间有着共有和差别。本文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对生命的科学感悟 篇3

雪泥鸿爪——生命的偶然性

生命,就是一个必然和偶然巧妙组合的魔方。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必然,但连接这个过程的各个点,却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像人们所比喻的那样:叶子要长在树上,这是一个必然,但要长在哪一棵树的哪一个杈的哪一个枝上,却是一个偶然。苏轼感悟到了这一点,且形象而又灵动地将它抒写了出来。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他這样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确,人的生命轨迹,就像雪泥上留下的飞鸿爪印一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古人云,苏诗长于比喻,此诗句的经典性也正表现于此:将人内心那种微秒的感受,用富有机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还有一种理解:雪泥鸿爪以喻人之“无心”,人生不过如此,一切的一切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故,人不要太在乎去留,应随遇而安。苏轼此诗虽然有些低调,但也道出了哲人对生命的真切体验:人生美丽的弧线,是由那一个个偶然的“点”连接起来的。

月圆月缺——生命的二重奏

生命又是一个长长的旅程。在旅途上,有丽日蓝天、绿茵鲜花,也会有风雨雷电、枯枝败叶。人在旅途,就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准备着命运的挑战,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风雨过后是彩虹”。苏轼的一生风风雨雨,历尽坎坷。在北宋政坛上,王安石变法时,他被划入保守派;司马光废除新法时,他又被划入了革新派;恶运连连,一贬再贬,后来被贬到蛮荒之地惠州时,他还乐呵呵地吟诵:“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故林语堂称其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为啥能这样洒脱呢?这与他对生命的科学感悟是分不开的。他看到了生命原色的二重性,即如《水调歌头·明月篇》中吟诵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从月圆月缺、月缺月圆这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存在、运行亦应如此。世上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看到另一面,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圆缺一样,是一种自然的必然、必然的自然。这就是生命旅程上一曲永恒的“二重奏”。

身在此山——生命的自限性

上帝给人一双眼睛,就是用来看世界、看别人的,人这一辈子最看不清楚的恐怕就是自己了。故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是生命的自限性。哲人苏轼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深切地感悟到了这一点,故在《题西林壁》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理趣诗。此为理趣诗中的极品,直到如今还脍炙人口、传诵不衰,就是因为他悟出了生命的劣根性,即自限视野(自己看不清自己)。所以,人好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如井底之蛙。故,人生在世,就有一个突破自限性,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生命升华的境界。设若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视野就开阔了,胸怀就宽广了,生命之光将会更加灿烂。据传,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看来,王朝云的确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一语中的。

变与不变——生命的圆融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古今文人永恒的生命咏叹调:人生短暂,宇宙无穷;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基于这样的“生命观”,文人不免要伤春惜花、对镜抚鬓,生出无尽的闲愁忧思;更有甚者,寻仙访胜、炼丹服药,想飞举升天,惧怕生命过程的结束。而苏轼面对生死,却非常坦然:人之初,一口气;生也气,死也气,何惧之有?于是,他在《前赤壁赋》里豁达地咏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这里苏轼用“变与不变”的独特视角来解读生命: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瞬息万变,一瞬也不会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我将来都要变为气体,回归自然,物我最终归于同一永恒;那你们还羡慕这长江和明月干啥?在苏轼的笔下,生命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生命的现在时:斗转星移,瞬息万变;生命的将来时:物我永恒,回归自然。生命的形态与现在、将来、自然、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圆融性。苏轼既对生命已参悟到如此透彻的地步,他还会对什么想不开呢?

风雨坦然——生命的自调性

对行政合同的认识和思索的论文 篇4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一方就有关事项经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尽管行政合同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仍有争议,但是,现代行政管理需要行政合同,且行政实践中大量行政合同被广泛应用,并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命令行政向合同行政的转变

任何行政合同的内容都必然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由于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而,行政合同不论是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其所属机构、工作人员之间,还是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签订时,均显示出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合同行为时享有一定的优益权,这一现象学理上称之为行政主体的行政特权。法国行政法视行政性为行政合同的第一内在属性,行政机关享有法定的单方特权,这种特权的行使无需向行政法院申请判决,更无需同相对方协商,只需建立在行政机关对于“公共利益需要”的主观判断上即可。

英国20世纪70年代推行的欧洲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改变了阶层官僚管制方式,将政府合同作为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普遍方式和管制职能的重要手段,从所谓的“行政国”转型为“合同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可称是从命令行政向合同行政转变的过程,并广泛使用“承包”或“责任制”作为行政合同的表达方式。承包或责任制不仅限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而且还扩展到国民经济管理以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领域,如行政机构使用协议方式管理环境保护、社会综合治安管理等。政府出让行政特许权、出让国有资产使用权,还有已被纳入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政府采购合同,都普遍采用了合同方式。合同法律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与推行,必然对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私法观念和合同精神产生影响。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反映了对人的意志自由本质的尊重,保障了当事人以合同形式从事各种活动时的意志自由,以对抗国家权力和他人的非法干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契约精神。在行政合同中,行政特权与意思自治是并行不悖的。

我国的行政合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在行政合同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行政相对人处于弱势地位,往往被迫接收一些不合理的条件,特别是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承包关系中,企业的义务多得超乎异常。更有甚者,行政主体以公共利益为名,滥用特权或侵害相对方的个体利益;混淆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以自身利益取代公共利益。

二、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和契约性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现代社会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行政合同则是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其目的,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权力意志渗入其中,因此,行政合同的性质之一就首先表现为行政性。

第一,行政合同的主体特征表明了强烈的行政性。行政合同的主体与民事合同的主体不同。行政合同的主体一般都有行政主体作为至少一方的当事人。行政主体包括了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它是作为一种优势地位的当事人签订行政合同的,而不是以机关法人即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成为合同当事人的。而行政主体的优势地位就表现在它是拥有行政职权的当事人,这也表明了行政合同始终是与行政职权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行政主体一方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机关对其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合同,可以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单方依法加以变更或解除,但作为当事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享有单方面的变更和解除权,这就是“行政优益权”,它也体现了行政合同强烈的行政性。国家为了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往往赋予行政机关许多职务上的优益条件,以保证行政合同制度的正确执行。行政优益权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首先,这种权力的行使必须是于法有据,不能违法越权行使此种权力;其次,必须有合乎合同原则的理由、情况出现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当给予合理的赔偿。

第三,行政合同是以业已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为基础,是实现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形式。行政合同订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之需要,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订立行政合同围绕的目的始终是如何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履行行政机关的职责,行政法律关系是他们订立行政合同的基础。行政合同所确立的双方之间的特定的法律关系要受到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性质的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法律关系,就会有什么性质的行政合同。如政府与相对人之间才有可能签订政府采购方面的行政合同,私人之间就不可能签订。行政合同的行政属性不仅表现在合同与赖以建立的行政法律关系上,还表现在行政合同是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通过合同的形式具体化、特定化,使双方当事人之间在合同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最终实现行政目的。

第四,行政合同是执行公务或履行行政职责的手段。行政合同总是与它在整个执行公务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目标相适应的,它必须按照行政法的规定和行政法律规则而签订和履行。行政合同的兴起是政府管理方式从“硬性行政”到“柔性行政”转变的重要标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行政合同是一种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是一个特定的法律行为,而不是泛泛意义上的行政管理。

行政合同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表现在它所具有的契约性之上,这也是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的主要区别。行政主体在执行公务时需要与相对人相互协商,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才能实施。行政合同主要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将国家所要达到的目标固定化、法制化,并用合同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比单方面的行政行为更能充分发挥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行政合同以契约的形式确立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由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选择了契约的形式来确立彼此之间的法律关系,那么契约就应当成为规定双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框架,对于双方的当事人来说就应该按照合同来行事,处于优势地位的行政主体虽然享有“行政优益权”,但这项权力并不能被滥用,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主体也应该和相对人一样受到合同条款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约束,不能随意违反合同,应该恪守诚信原则。

第二,行政合同的订立需要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经典原则之一,也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则。在行政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合同的条款、内容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原则上不能由一方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对方当事人。行政合同的内容涉及个人利益和与行政职权相关的利益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当事人当然可以自主选择,问题主要在于对后者来说,与行政职权有关的权益可否进行协商。笔者认为,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就其中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来说,在职权的行使方式、手段、期限、具体目标等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就给双方当事人自主协商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可见,从行政合同所涉及的内容上看,虽然有些条款会受到法律规定与行政机关行政优益权的限制,但仍然可以有双方当事人协商的余地。

三、完善我国行政合同的思考

1.建议正在酝酿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中单列一章专门规定行政合同

有关行政合同的立法应当涵盖下列内容:行政合同的含义、原则、成立要件、行政合同的无效、行政主体在合同中的地位、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及补偿、违约责任、争议纠纷的处理等八个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第1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而学术界的通说是:行政合同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是双方行为。不知立法者是无意的,还是确实不知道,而把“行政合同”排除在“具体行政行为”之外,乃至于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立法上的错误容易造成理论的混乱和无谓之争。现在有的学者已就行政合同是双方行为还是单方行为展开了质疑研究。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笔者认为这个定义下得比较科学宽泛,不会导致理论和实践上的裹足不前。

2.完善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制度

我国的司法救济制度可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法国具有独立的行政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德国在联邦和州设立行政法院,在《联邦行政法院法》和《联邦行政诉讼法》中具体规定了行政诉讼制度;英国通过普通法院和各种行政裁判所进行行政诉讼。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适用调解,这是因为行政合同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这种合意成了对行政合同纠纷进行调解的法律基础。建议修改《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法中专门规定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特别规则,包括允许行政机关起诉的条件、调解原则、举证责任、确认合同效力以及对合同责任处理的判决形式等,这些要与酝酿中的《行政程序法》中的规定相一致。

3.加强预防行政合同订立及实施中的

对生命的感悟的句子 篇5

2. 生命是宝贵的,亦是脆弱的,如同一根新发芽的小树枝,轻轻一折,生命便会从此逝去。有人说生命是五彩的,我也认为的确如此。

3.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4. 我一打开门,感到了一股清凉的生命气息扑鼻而来,是我神清气爽。“哇”我不由得赞叹起来,我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无劲的感觉瞬间消失。再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快点头道这天地灵气的怀抱,得到无穷的生命力。

5. 生命是渺小的,像沙漠沙漠上一粒金黄的细沙,一点也不起眼;生命更是伟大的,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

6. 生命是美好的,当一个生命依恋另一个生命时,相依为命,结伴而行,会感觉到世界真的很美好,天空是那么的蓝,大地是那么的纯洁;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曾经是多么孤独的漂流者,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珍惜和感激,才会感到生命是那么的珍贵。

7. 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时间不可倒转,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彩。

8. 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因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姿,生机勃勃,让我们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时间不可倒转,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彩。

9.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10. 因为有了生命,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才得以发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才得以相遇。就是这些平凡的小点小音符,才谱写了生命这首永恒的乐章!

11. 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对生命的感悟[小编推荐] 篇6

对于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说:“君不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说生命只是瞬间绽放的烟火,时而璀璨时而荒凉。

生命非常短暂,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那么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应如何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碌碌无为而失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此亦足矣。

生命力是顽强的,不可摧毁的。即使是对于自然界也是一样的: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阳光;雄鹰穿过白云的阻遏飞翔云霄。生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因此,我们关爱生命,热爱生活,诚然,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生存过程的必然结果。死亡留给人们的总是恐惧,神秘,黑色,对死亡的抵触更使人们对生存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的存在。正是如此,人们对生存的强烈愿望昭示着人们必须热爱生命。但是非自然死亡的发生,常常是无规律可循,他给生命本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远非自然规律所能比拟的。它是对生命个体生存过程的强行终止,是一种对生命个体生存权利的非法侵犯。

生命是短暂的、无常的,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能够活到明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学会充分利用生命的价值。如果有一天,清晨起来,你突然想到泰山顶上看日出,沿着石阶走了很多层,清脆的鸟鸣和清新的空气已足以让你惬意万分,那么,你尽可以将你的脚

步打住。站在山腰看日出一点也不逊色,展现在你眼前的未尝不会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你没有必要将自己搞得太累,太牵强,你要做的是唱着歌下来,悠然地走好下山的路。

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去用真心感化生活,让一切变的灿烂。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用心付出,珍惜生活。让爱充满生活,这才是生命的价值。骆驼作为沙漠使者,不向往绿洲,却甘愿成为人类的助手,这是他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用心生活,拥有了这种态度与追求,我们也就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以前听说过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去珍惜生活。可是,话说的如此轻描淡写,做做却总叫嚷太难。到底什么时候,你的经过让我懂得什么是伟大的生命?

生命中,谁都不容许只做一个旁观者,把一切都当做是必然,坦然的面对。

来自千年的生命思索 篇7

【关键词】解读;《赤壁赋》;生命思索;乐观豁达的胸襟

有人说,苏轼是一位“无往而不乐”的天仙才子。他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身处逆境,依然胸襟豁达,“豁达乐观”是他的灵魂。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游览黄州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文中表现出作者身处贫困仍显乐观的人生态度。尺幅之间一波三折,写出了作者一段不凡的心路历程,这段心路实则揭示出苏轼达观的人生形态的三次转变,更指明了中国诗人想要超越自我的人生哲学之路。

文章开篇主要描写作者与客人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月白风清、雾气缭绕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澄碧境界,这也是主客悠闲自乐心境的真实写照。当然,文中“窈窕之章”的歌唱,“冯虚御风”与“羽化登仙”的幻想,也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苦闷。第二段开头“饮酒乐甚”句,紧承上文的“举酒属客”,继续描写主客泛舟时的欢快。但是,短暂的欢快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痛苦。接下来的“扣舷而歌”,显异于先前的民歌轻唱,折射出作者屡遭贬谪后知音难觅、身无所属的悲慨。况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音,更催化了这种情绪,使他原只依稀的困惑变得格外明晰。第三段,作者借客人之口尽情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首先是人事沧桑的感慨,然后是壮志未酬的悲怆。

文章的重心在第四段。作者写景衬托悲凉心境,而写悲凉心境,正是为下文写乐观、旷达、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作铺垫。这是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层面,也是文章主旨所在。身陷困厄的苏轼之所以能够积极地继续自己的追求,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知疲倦地跋涉,其原因是复杂的。这里有他所受文化教育的浸润,有他宏大抱负的支撑,……但最主要的是他在同自然对峙的过程中产生的顿悟。正是赤壁的江山风物触发了作者的慧根,敦促他不断同自己、同宇宙对话,引领他完成精神还乡的壮举。首先,作者从潮涨潮落、月盈月虚的角度立论,体悟到世间万物的变与不变都系永恒:“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从而呼吁人们不要因时空永恒而感喟自身渺小,而应将人生投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体系中进行全维的考察和观照,从而发现自身的力量与伟大。其次,作者认为在“物各有主”无法改变的制约下,人们必须正视现实,不纠缠于现实给自己带来的苦闷,抛弃虚妄与焦虑,让自己的思想休假,精神散步,真正落实“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未取”,才能倍感“造物者之无尽藏”的美好,人世的荣辱得失、忧愁快乐就构不成对人生的挤迫与催逼。

文章最后一段是写主体因为超脱而获得的一种感悟宇宙、人生真谛的“至乐”之境,是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思索的最高境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大彻大悟之后的真正的极致状态的内心平和,这是躁动的心灵归复安静后于大自然中寻找到的永恒寄托。

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印,它惟一的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生命的国度里。他的诗文,既是文学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充满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

生命的思索作文 篇8

我对生活的第一个想法来自这个有意义的中文班。我第一次数出了一分钟的脉搏。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我的两个手指按着脉搏,一次又一次地跳动,像快乐的音符,像小精灵一个接一个地演奏,神秘而神奇。这61拍代表了我的生活。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写下五种生活必需品。我生命中的一切都一个接一个地闪过我的脑海。太多了,太多了,我第一次感到如此富有,但是在所有的东西中,我只能选择五个,太少了。我眯着眼的大脑在高速运转,我做了艰难的选择,也付出了努力。我最终选择了——自然、空气、水、家庭和同学。我的心充满了汗水。

老师轻声说,“请划掉你认为不重要的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两个字的问题,它意味着你的生活中没有这种东西。”我犹豫了一会儿,划走了大自然。但是我又后悔了。没有大自然,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哦,这可能是无聊和无味的。但是看看另外四个项目,就更好了。

“现在,请再刮一个。”

然后,我划离了水面。没有水我怎么生活?我再次想到,今天许多地区的人们仍然不能饮用纯净水。谁控制了他们的命运?水?

“好的,让我们划掉另一项,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应该选择什么?它还活着吗?我不禁在心里嘀咕。没有空气,一分钟也活不了。但是如果没有家人和同学,恐怕这比没有空气更可怕。结果,我很难让空气变黑。我将无法呼吸。我立即感到窒息。

“很抱歉,你必须划掉另一个选项,留下唯一的一个。”没有家庭就等于没有生活。没有同学,就没有灵魂。我又把我的同学划掉了。

为了这个游戏,我几乎耗尽了我的脑细胞。我有一种崩溃的感觉。没有家庭,我觉得没有生活。那么,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这不就像死亡吗?想到这,我不禁捂住脸,痛哭起来。

热爱生命和生活_人生感悟 篇9

“给我一个支撑点,我会把地球支起。”从古希腊哲人的名言中,读出生活的几分狂妄几分自信。这是生活的魄力。泰戈尔说: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星星。在生活中抗争后,哪怕满身疮痍,也该把无奈沉入心底。我认为这才是生活的哲理。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就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这是生活的固执。能把心割碎分赠给他人,你会赢得更多的朋…全文↓

作者:励志爷爷陈岚|来自:陈岚oscarg八秩老翁创作励志博客“给我一个支撑点,我会把地球支起。”从古希腊哲人的名言中,读出生活的几分狂妄几分自信。这是生活的魄力。

泰戈尔说: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星星。在生活中抗争后,哪怕满身疮痍,也该把无奈沉入心底。

我认为这才是生活的哲理。

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就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这是生活的固执。

能把心割碎分赠给他人,你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这是生活的艺术。

不要一定让生活跌宕波澜,要知道平静无奇才是生活的真。惟有踏踏实实走进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品味生活的真谛。

不要害怕贫穷,要做流浪的吉普赛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要永远歌唱。生活的每一个年轮,都交织着悲、愁、喜、乐,珍藏希望、热爱生活的人,将永远得到生活的青睐。

这会儿,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

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六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着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

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篇10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生命 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56-01

0

听了上海建平中学前校长程红兵先生关于课程文化的讲座很有感触。课程文化的核心就是课程的价值思想,从价值维度去思考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是当下课改不能无视也不容避开的层面,正如程先生所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教育中价值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这是最可怕的缺席。课程文化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学科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应该关注其学科思想,这应成为课程文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下面仅结合我所教的生物课程简单的谈谈教学中可以挖掘的价值元素。

生命的物质性。生命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质,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世界上有生命的物质,没有非物质的生命,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超乎自然的所谓“神灵”和“上帝”,大庙里的神像只是人们出于对神奇的生命的崇拜而物化出的生命符号,毕竟这不是生命。

生命的运动性。生命物质和其他物质一样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表现行式,自主、自由的宏观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外部表象,复杂奇特的微观运动使生命遍布梦幻迷宫。

生命的整体性。组成生命的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形式和特殊功能,它们在生命体系里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一旦离开了完整的生命体系它们扮演的角色就不复存在。只有在完整的生命机器里,各部件才会承担着生命的含义,才能演绎扑朔迷离的生命过程,才有各自抒发生命情怀的机会。

生命的有序性。生命体系中的一切都是有序的。生命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中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正是苦于尚未弄清它们在生物体中处于怎样的有序状态而至今不能在试管中将各组分合成出生命来;生命虽然可以克隆,但必须以生物体中一个完整有序的单位作为起点;基因中特定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对于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刺激,无论通过激素作用还是通过神经反射来作出反应都有一定的程序;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细胞器,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进入消化道的各种食物被多种酶对口、按序分解成有用物质而分门别类地吸收;心脏一定节律的张驰保证了物质运输的按部就班;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总是按照严谨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生命的适应性。生命艰难地挣扎着从朦胧中走来,生命不安于现状,摸爬滚打于泥土间,飘泊洗礼于风雨中,扎根于悬崖峭壁,游动于沙漠荒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霸天竞自由”,竞争中求生存,斗争中呈英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互助共生谋发展,争奇斗丽显个性,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无奇不有,无所不在,适应的方式巧夺天工,千奇百怪,适应的本领各领风骚,叹为观止。

生命的多样性。DNA的千变万化决定了蛋白质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的千差万别体现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生命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生命多元,相对稳定,差异永存,不断发展。

生命的创新性。只要生命存在,生命物质就永无休止地进行着自我更新,“生命在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物质的不断更新是物质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命不仅吐故纳新,而且不厌其烦地把自身的固有物质分解开来重新合成,尽管合成的是原先就有的物质,但生命情愿通过这样的合成来追求新意。

生命的对立与统一。生命充满了矛盾。生物体在同一时间里,既有细胞的生,又有细胞的死;既有同化,又有异化;既有兴奋,又有抑制;既有分裂,又有融合;既有主动运输,又有被动扩散;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促进。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雌,又有雄;既有性状的显性,又有性状的隐性;既有进化,又有退化;既有互助,又有斗争。

死并不是完结。有生就有死,死是生命的必然,是自然归宿。细胞的新生伴随着细胞的消亡;蝌蚪尾巴的死,成就了蝌蚪变成了青蛙;枯老的植株把新生的希望寄托于种子;春蚕的蜕皮促进了幼虫不断发育走向成熟期;飘逝的落叶保证了树木走过严冬迎来三春晖。

人是生命的杰作。人是生命运动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生命世界里因为有了人,这个星球才变得如此五彩缤纷,才有了诉不完演不尽的悲喜活剧,才孕育着波澜壮阔和惊天动地。人具备了生命的一切自然属性,又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属性。

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富有魅力,令人神往。生命运动错宗复杂,出神入化,这是生命的玄妙之美;生命的故事只用四种“文字”(碱基)来叙说,这是生命的简洁之美;生物大小不等,习性各异,各得其所,这是生命的平等之美;生物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这是生命的包容之美;生物不加粉饰,个性毕露,这是生命的自然之美;花鸟鱼虫色彩纷呈,神态各异,这是生命的形态之美;丑小鸭也能下蛋,野百合也有春天。

对爱情和婚姻的感悟 篇11

爱情的升化,为感情,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姻再升化,只能是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相恋的过程。婚姻是两个人相恋的结果。这篇帖子,希望能给男士或者女士起警戒作用。别一头雾水扎下去而迷失方向,成为爱情的失败者再回头,那时,你已经受伤。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爱情与婚姻也可转变成爱和恨。爱若需要厮守,恨更需要自由.爱与恨纠缠不休.当爱覆水,谁能把爱保佑.心愿为谁等待,情能见血封喉,让爱永不朽.若无爱并是恋爱的爱情,分手,则,无需理由。因为,爱是凭相互有无感觉为基础。情网是软绵绵的床,情话是甜蜜蜜的糖.所以,你的判断力很重要。不要因为迷失方向而受影响,从此茫然。不要,当爱失去了,才感到惋惜。既然,已经结合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来面对一切的风雨或者彩虹,也体现在逆境中,共同进或退。关于,恋爱时产生的爱情承诺,它,涉及个人的诚信问题,为激情。并不受法律所保护。

然而,婚姻除爱情外,还有责任、承诺和奉献。合法的婚姻受法律所保护。若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好象做爱情的傀儡.心理若扭曲而迷失双眼及走极端,把自己领入险境中,就象站在悬崖边。至少是无知。面对轰轰烈烈的爱情,好象昙花一现.只有平淡朴实的婚姻才是真.应咀嚼生活点滴,品尝婚姻酸甜,才能回味人生百态.但,无爱的婚姻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及特殊性。虽然,强扭的瓜不甜,象如履薄冰样 危险。但,为避免引起“离婚灾难”的降临等一系列问题.而选择沉默,其实,这是一种态度。其特征为在沉默中爆发,或者,在沉重中灭亡。

至于,曾经的光辉,已经是历史。难道可幸福永远?难道,由于无奈,可以无知吗?有此想法可以,但,这个看法是否正确呢?关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说。我认为:不尽然。幸福的婚姻,是以有爱的爱情为基础,可,丰富多采。当升化为感情,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小心翼翼的共同经营和呵护。

婚姻是一种和谐,也是一种精神.婚姻不比爱情,可用有爱和无爱作为参照物来衡量.虽然爱情是芯,婚姻是壳,二者若能结合那很完美.但,婚姻有责任保护里面的芯,不受污染。而里面的芯,也有种责任保护壳。它们是彼此关联的,只有相辅相成而共创未来,才能美好。好象相濡以沫,才能走到最后。当然除,非能力所及。婚姻岂能视儿戏.婚姻里面包含爱情,在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理念中。有钱能使鬼推磨,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能替代一切.当然,金钱是解决矛盾的基础.但,决不是万能的.金钱只是一种工 具,是一种物质.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有广泛的领域和空间。

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悟 篇12

一·何为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二·中国梦的背景?

大环境:

国际方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政治多元化。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规划。太平洋彼岸有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国梦”。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怀揣梦想来到美国的人们已没有当年的热情。在亚欧大陆的另一 端,欧洲正进行超国家共同体的尝试,并催生出一个“欧洲梦”。遗憾的是欧债危爆发以来,对“欧洲梦”的质疑越来越 多。

国内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人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中国改造成日益繁荣富强 的新中国。当前,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当理解一个思想、一个概念的时候,把握提出的背景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不能离开背景来谈中国梦,在不同的背景当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如何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指的是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在古代中国,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当时是世界领先的,陶瓷、茶叶、丝绸、建筑等等。中国古代的好几个朝代,物质方面、精神方面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但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古代进向近代,中国近代的历史是被压迫、被宰割、被侮辱的“没落中国”。“没落的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是一种历史烙印、民族性格、承重的记忆存在与后辈的心里。

现在,就是从1978年到今天这39年,就是我们今天怎么来理解中国梦的背景?我想用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来阐述这39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的三大条件。

天时指的是两个百年梦,或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目标,从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是要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内来实现的,就是眼前的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是从1949年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离我们也日趋渐近,这就是天时。

地利呢?从1978年到今天39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这39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或者物质基础,中国梦是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的。同时,这39年,我们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1949年我们共产党正式开始执政。从1949到今天,我们在执政的过程当中,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教训,但毕竟是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尤其是从1978年到今天39年,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经验不断丰富。我们干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我们能走过来,这里面就积累了很多的政治经验,这也是实现中国梦一个政治基础,这叫做地利。

第三个叫做人和。今天我们讲中国梦,是所有的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宿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大家的一个新期待。拿中国梦的三句话来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句话都是有内涵、有针对性的。国家富强是相对于大而言的,我们中国今天是世界大国、文化大国、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等等,但是大和强,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人口多,但是人才缺乏;我们是经济大国,但是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差距。所以,由大国提升为强国,叫做国家富强,这是我们人民群众的一个期待、民族的一个期待、国家的一个期待、党的一个期待。第二,民族振兴,它也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民族不团结、民族分裂、没有凝聚力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那会遇到很多麻烦。民族分裂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强调民族凝聚、民族振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更要民族大团结。第三个,人民幸福。这意味着对快乐有一种追求,对生活质量有一种追求,对幸福感有一种追求,对幸福指数有一种追求,所以人民幸福就成为今天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呼唤、新需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人和,人民群众的一种呼声,共同的期待。这就是今天理解中国梦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

再看未来。人是背对着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没有未来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没有未来追求的人,那是一个残缺的人生。人总是有目标来追求的,那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上执政舞台以后,未来的执政目标一要面对过去,历史的脉络要延续下来,二要立足现在。只有面对过去,立足现在,未来的目标才是脚踏实地的,是扎根于真实的基地上的,是有利于实现的。这个中国梦,这个来的目标,它有历史的脉络,有现实的根基,所以经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三·习主席提出中国梦的目的?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是国家的梦,那么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一)一切为了人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为人民服务,给人民谋福祉,作为国家领导人时刻为着百姓着想这确实是人民之福,马克思曾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志向。

(二)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可以充分显示他的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

四、如何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它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为实现“中国梦”我们的党和国家人民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家层面: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2016年中央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先河。2016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全国89个地区、170个单位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目标,把“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之一。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命题,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深入,已取得的改革成果还会得而复失。30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从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到推进党内民主;从政府机构改革,到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从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改革,到建立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每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都是体制性制度性的变革创新。没有触及制度和体制,任何“改革”不过是形式上的游戏和劳民伤财而已。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任何有进步意义的改革,也都是体制性和制度性的变革演进。个人层面: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和历史传统,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以集体和社会为本位,但没有个人的梦想,决无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中国的年轻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强国的重任需要“接力”,美好的“中国梦”仍需要一代代热血青年奋斗。那么青年人当如何践行“中国梦”来实现自身价值,需以下三点。

首先是成长成才定目标。我们都知道,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为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成才首先当确立目标。还记得上学时期读过的关于许多名人传记里的成长经历。那是鼓励和引导青年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走上工作岗位青年朋友们当先设定一个总体的规划,然后再确定阶段性的目标,把总体规划分成一个个相对小一点,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就像铁路线分成的区段一样,每到达一个车站就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当到达所有的车站时也将实现我们全部的阶段性目标,最终通过这些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编织成一个大的目标网络,从而完成我们的总体规划。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其次是积极学习求进取。成才离不开学习。这是积极进取、成就事业之根本。青年人要学习广泛性知识和职业道德建设,即从理论上丰满个人在工作中的基本素养。此外,还要善于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尽快应用、转化到工作实践中来。要虚心向周围的老职工、劳模、先进学习,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少走弯路。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还要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在工作岗位上,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去充实、丰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

上一篇:关于开展感恩征文下一篇:广东成人高考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