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翻译教学计划(推荐8篇)

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篇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根据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应重视教学翻译,在应用提高阶段则应重视翻译教学,以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翻译人才.

作 者:尹祥凤 罗凌云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4)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篇2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而高职英语教学就是要注重实效性、实用性, 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使其能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以满足社会活动中具有中等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这一点上说, 翻译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实现有效交流的任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意义重大。然而教学翻译作为实际高职英语课堂的一个必然部分, 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 必须先弄清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概念。教学翻译以翻译为手段, 其典型行为是只给学生汉语释义;翻译教学则以翻译为目的, 有意识地控制语言信息加工。本文阐述了两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存在问题, 并示例提出如何平衡两者关系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1.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

在高职教育兴起的同时,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渐渐成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除了应该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要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从事一些具有一定生产、服务技能的工作, 而当今社会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 与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基本技能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比如学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机电、文秘等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难免会处理英文材料, 诸如产品介绍、广告、说明书、电子邮件、业务往来信函等, 这都需要英汉互译的能力。翻译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方法, 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与学习习惯的迫切要求

高职学生有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的, 也有从技校、中职毕业来的, 其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又习惯了中学时的为升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把老师给的参考答案视为唯一正确的, 一直都采用“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模式, 所以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是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加强翻译教学。

三、高职英语课堂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

1. 课程要求不清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10月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高职高专学生在经过了180-220学时的学习后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其中“借助词典”体现了对高职学生英语词汇语法以够用为原则的考虑, 但没体现实现有效翻译的必要和重要条件是对中英两种语言不同表达特征的理解, 而非单词词义的简单组合, 而这正是现在学生翻译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即只考虑词义而忽视整体结构和语义。多数高职院校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的教学大纲也都强调听说能力, 翻译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2. 教学模式设计不科学

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里,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已逐渐让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 但教师在课堂上却不易操作。一方面, 学生活动限于词汇、表达的欠缺而不能生动开展, 因此教师更愿意采用“讲解—操练—核对”的方式, 这种教学翻译行为势必导致学生只按汉语释义进行翻译。另一方面, 提倡英语教学创设交际情境, 锻炼听说能力, 有时会造成盲目英语化, 有的老师自己说的英语也不是很规范, 所以学生也不甚理解。

四、翻译作为手段和目的在课堂上如何操作的技巧

1. 词汇语法教学

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都要以词汇语法为基础, 也是培养翻译能力所必需的。高职学生一般英语词汇量较少, 语法掌握不牢, 一知半解, 因此课堂上词汇语法教学必然是基础, 是教师强调的东西。通过翻译学习词汇和语法, 能帮助学生建立外语和母语之间的音义联系。教师在讲解单词词义和用法时需要用汉语阐释, 帮助学生更明确地把握词义, 理解语法知识。这种教学翻译行为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效的积累词汇和语法的方法, 是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 并且高职英语课堂中长期需要这种以翻译为手段的过程。但如果仅仅长期处于教学翻译的环境里, 学生记忆内存储的就是现成的英汉语义匹配及语法规则, 会养成形形相对的思维习惯, 对词义会有固定的局限的理解。

比如学生最初学习“green”一词时记住的是“绿色的、未熟的、青春的”这几个基本意思, 那么在“a green wound”这一表达中, 任一种汉语意思都不能合理翻译。即使记忆再多的单词汉语意思, 包括引申义、内涵义、外延义等, 也不可能记住单词在所有语境中的表达的每个具体意思。这就需要根据语境从其基本义来理解判断。老师可以在讲解单词汉语词义同时辅以英文解释, 当然对学生来说开始会很难听懂, 老师可以通过给出英语同义词的方式。当“green”形容人时, 相当于“unexperienced”;形容食物时, 相当于“still raw”, “not ready to be eaten”;形容植物时, 相当于“very young”等。其次, 在给出汉语释义的同时, 分析释义的特征、属性等。如“green”的基本义是“绿色”, 这种颜色代表了新鲜、年轻、酸涩、天真, 可以形容人也可形容物。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扩展思维描述单词给他们的印象, 再给出一些这个词的搭配表达, 让他们根据单词的印象描述猜测判断其具体含义。学生通过“联想—猜测—体会—分析—总结”, 对词的翻译有了整体的把握, 而非机械地记忆词典的几个固定释义。虽然这些方法必然有不尽准确及疏漏的地方, 如“green-eyed”具有嫉妒的意思, 在汉语中很难有这种联想意义, 但至少这能推动学生产生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也正是翻译的能力。

2. 语法及语篇教学

一方面, 在平时的精读课文中穿插英译汉的教学。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老师对精讲课文都会集中教授重难点, 对句子的意思往往用汉语一带而过, 难句会着重解释意思, 分析结构, 虽都有涉及, 但并没有把基础的语言点教学和翻译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精读课文是很好很方便地教授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材料, 特别是对长难句的理解。教师应以翻译为目的帮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时适时传授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而非仅仅告诉其译文, 所谓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比如:“I am so surprised to hear that she was the very personwho informed against her husband.”处理这种长句, 除了要以翻译手段讲解生词, 如“inform”, “inform against”的意义及用法, 以及定语从句的用法外, 还须给学生介绍英汉语言表达的语序不同。明白了单词、词组意思, 从句的语法, 学生基本能理解原句的意思, 但这些都还是在教学翻译的模式下, 学生接触的现成的语块, 而不是宏观的认知客体, 所以理解与用恰当语言翻译过来则差别很大, 自己觉得别扭却仍然会按语块把意思机械地叠加, 出现的译文正像“我很惊讶地听说她就是那个人, 她告发了自己的丈夫。”这样让人哭笑不得。这里应该借着此句给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此句属于宾语从句中又包含定语从句的情况, 英汉定语语序的不同表现在英语中常用后置的定语短语和定语从句, 而汉语定语往往在中心词的前面, 翻译定语从句要变序;再者, 英语句子习惯加许多从句和修饰语, 就像由树干伸出许多枝叶的大树, 而汉语句子结构习惯并列, 就像海里一波一波的浪。翻译此宾语从句要拆解开来, 采用倒置的形式, 整句理解为“听说她就是那个告发她丈夫的人, 我很惊讶”。

此句实际折射出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的表达方式差异。与西方文化个人价值置上、突出表达自我感受不同, 中国人往往内敛。所以译文在陈述完事情之后再加上自身感受“我很惊讶”, 区别于英文中将“I am so surprised”置于句首。要把基础知识的教学翻译和翻译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翻译能力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也可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课文英译汉的练习之外, 还可采用回译的方法, 练习汉译英。从汉语译成英语和英语译成汉语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英语译成汉语主要难在理解原文, 用通顺的汉语转述原文的内容或许会容易些;但如果把汉语译成英语, 理解原文就容易, 困难的是难以用地道的英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教师可以给出课文中句子的译文, 让学生练习汉译英或者更有意义的是让学生根据句意和翻译技巧自己先译成汉语, 再根据译文译回英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原文表达的差别, 如果从自己的汉语译文回译时有理解困难, 这必然就反映了其译文的问题, 从而更能促使其完善译文, 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地道的符合英汉习惯的表达法来提高翻译能力。

3. 多种形式的翻译教学丰富课堂

长期大量教学翻译形成的“模仿—经验”学习模式及以课文练习为材料的翻译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缺乏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上高职学生课堂上注意力、自信心等与本科院校学生有一定差距。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适时补充一些比如广告翻译、诗歌翻译、产品介绍等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翻译材料, 使学生认识到英语课程能有效地为其专业服务。教师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 注重英语翻译实用化。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补充对应的英汉互译, 这些实用型文章的翻译, 对学生今后工作需要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还可用文化背景介绍丰富课堂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 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可以说翻译几乎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本身, 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当然课堂上无法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去比较两种文化及由内化的文化观念和思维习惯支配的两种语言表达。

五、结语

翻译是高职英语教学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且实际的能力。教学翻译作为基础教学模式是翻译教学的一部分, 也是其铺垫。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以翻译作为手段和目的把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有机结合, 并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在将来工作中实际运用英语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和交流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莉娜, 罗选民.从语义知觉看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27, (5) .

[2]宋玲玲, 高艺玮.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7, (2) .

[3]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赵天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初探[J/OL].http://www.doc88.com/p-778370270810.html, 2012-02-20.

[5]周方珠.英汉翻译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篇3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翻译;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6-02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在人类交流活动中的作用也在与日俱增。当今世界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翻译人才也成为教育界经常讨论的话题。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诸多翻译家及学者开始重视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随之涌现。关于法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法国释意派的《口译推理教学法》,勒菲阿尔德的《笔译推理教学法》,M·巴拉尔的《大学中的翻译:翻译教学研究与建议》等等。

近50年来,我国的翻译教学研究范围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研究课题不断加深。刘和平教授在对法国近10所高等院校翻译教学现状调查基础之上,总结出法国的翻译教学分为以下三种:职业翻译培训、与其它方向配合的翻译教学和以教授语言为主要目的的翻译教学。李红青、黄忠廉先生根据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情况,也将我国有关翻译的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以及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教学。“第一层次归纳为“教学翻译”,其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第三层级归纳为“翻译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第二层次的外语翻译教学是第一、三层次之间的过渡教学,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2004)

那么在我国高校中,法语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翻译教学实际上处于哪一个层次呢?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本文将对目前高校的法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加拿大翻译家让·得利尔(1988)在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中首次提出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两种概念。他指出教学翻译或称为“学校翻译”,是一种教学方法,没有自身的目的,而翻译教学是“要出翻译自身的成果”。刘宓庆先生在《翻译实务教学》(2003,71)中将笔头翻译教学区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作为外语基本功训练的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basic skill, 简称TTBS),二是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 简称TTPS)。”TTBS中的翻译,与其它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共同构成语言熟练程度的参数。而TTPS中的翻译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许钧教授也在《当代法国翻译理论》(2004)中指出:“宏观的翻译教学按其目的和手段可以分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翻译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或者语法现象,属于教学法的范畴;后者是指系统的课程设置,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培养翻译人才,属于应用翻译学。”

那么,我们便可以应用穆雷教授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2002)的对比图对两个概念进行总结: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学科定位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教学目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与技巧教学重点外语的语言结构以及外语的语言应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和技巧,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职业译员,双语工作者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给予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反之则会把翻译能力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混为一谈,对于学生而言,则会在无形中将双语之间的语法、习惯用语之间的对比误以为是翻译,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日后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

二、 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

在我国高校中,外语翻译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提供源语言材料让学生翻译,再对比各种翻译版本进行讲评,师生一起讨论翻译过程的得与失。笔者曾有幸参加武汉大学举办的口译笔译翻译技巧讲座,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鲍川运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高校大部分的翻译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教学翻译,学生利用双语语法、句法之间的对比去进行篇章翻译。

以下是笔者本科翻译课程的教学实例:

(一) 课堂理论阶段

A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翻译?

B学生集中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C 教师给出翻译理论中的基本定义。

D学生再次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E结合例句介绍基本的翻译技巧(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

(二) 课后翻译阶段。A教师给出翻译材料,学生课后分组进行翻译

(三) 课堂评估阶段

A各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译文,说明各个难点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B其他同学指出译文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C对比展示学生的译文,自主讨论译文的得与失

D教师予以指導和评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翻译结论,并总结翻译经验和翻译原则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仅仅涉及了浅显的基础翻译理论;

2.最重要的翻译环节一般是在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在分组翻译时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归纳,这导致了整体的篇章翻译无法实现;

4.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依赖字典,或者进行语法分析。

按照李红青先生对外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定位,法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应属于第二个层次,即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而这种翻译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

1.法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零起点,既要掌握基本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本科时期的翻译课程一般在三、四年级开设,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但是还是缺少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和语言分析能力。

3.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字典,语法等等,倾向于逐字翻译,停留在词义层面。

学生的双语能力没有达到相等的水平,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不可能像“笔译推理教学法”那样进行职业翻译教学,即第三层次的翻译教学。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因此本科的翻译教学应该“因材施教”选择与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

1.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思维模式,转化学生的翻译观念,使其意识到翻译的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法国国情,认识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3.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

这种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指在翻译教学中借助教学翻译的优势,让整个翻译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它考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特点,通过教学翻译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翻译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學生的翻译能力。

三、 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分析能力到达了一定的水准,这个时期开设的翻译课程应该以“翻译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和双语转换的能力。那么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真正从第二层次上升至第三层次了吗?

以下是笔者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实例:

(一) 理论阶段

A教师介绍法国释意派理论

B学生就“脱离语言外壳”展开讨论

(二) 翻译阶段

A教师给出源语言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通读,理解文章大意

B 学生在课堂上依次进行翻译

C 脱离原文通读译文,进一步完善、修饰译文。

(三) 展示阶段

A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释意派相关理论

B结合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或者翻译经验阐述对释意派的见解,并用ppt的方式展示出来

C学生依次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研究思考成果

由此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本科生的翻译教学相比,研究生的课程更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在翻译环节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学生对西方的主要翻译流派有所了解。

2.注重课堂讨论和展示,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论。

3.翻译练习的文体和题材更加多样化。

4.学生的自主性增大,一般采取随堂口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现状,笔者咨询了几所高校的法语研究生,了解到了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主要围绕文学翻译展开,或者采取课上直接口译的方式进行教学。采访学校翻译教学内容武汉大学未开设翻译课四川大学口译训练为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也并没有达到第三个层次,只是一个更加深入的第二层次的学习和教学,笔者也未找到相关的法语研究生翻译教学研究。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思考:法语研究生阶段的翻译课是否有必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

前面我们提到,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除了部分专业院校(如国际关系学院等等)进行专业的翻译教学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以外,其它院校是否有必要使翻译课更加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7个左右法语硕士点,笔者了解到其中有一部分院校在研究生阶段并未开设翻译课,这是否说明一般普通的高等院校没有进行专业翻译教学的必要?事实上在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里,翻译只是高年级的一两门课程,并没有针对这门课程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只有对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有所要求,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学”。

四、结语

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法语翻译教学,但总体的翻译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清晰的。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虽然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要进行翻译教学离不开教学翻译的支撑。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把翻译课上成语法课,或者停留在两者的模糊地带。只有当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进行翻译活动。因此不管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翻译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翻译,2004.

[2]李勇.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台州学报,2009.

[3]郑晔.近50年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2007.

[4]任雨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0.

[5]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 中国翻译,2001.

[6]任莺.教学翻译还是翻译教学. 丽水学院学报,2010.

[7]薄振杰,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外语界,2011.

高三英语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篇4

文 章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高三英语复习也进入了紧张阶段,高三英语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紧跟教学进度,做好复习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早自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合理应用,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所以接下来的这个学期,我会尽量早起,合理安排每个早自习,与学生共同奋斗。二.·对于作业,我尽量做到每天一练,试卷全批全改,并在每次考试后及时统计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逐一分析错误原因,教学工作计划《高三英语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三.·教学方面,我会紧跟备课组的安排,抓进度,抓质量。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操练。具体措施如下: 1.3月份即将迎来第二次高考听力,在1-4周,我会紧抓听力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并对学生较弱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2.·高考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学生在这方面也是最弱的,所以平时要加强学生阅读完形的训练,每天两篇阅读一篇完型,并及时校对。3.·写作是学生的另一薄弱环节,而写作的提高也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所以平时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单词,词组,单句,段落,到文章,一步一步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然后再分专题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每两周一篇,并在早自习期间逐一面批,指出其错误,并让其自己改正以避免下次重犯。4.·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考试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检测他们阶段学习效率的最直接的办法。在每个单元复习之后,我会进行单元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模块复习考试,以此来巩固学生平日所学。总之,我会尽最大努力与学生共同进退!文 章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篇5

关键词:分级教学;教学对策;英语教学质量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走上了扩招的发展之路,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扩招后教学资源极度紧张;二是生源分布广,因地区城乡差异而造成英语水平高低不齐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致使教学难度加大。倘若教师用同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对个体差异极大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下滑。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在此情况下,如何减轻扩招给高校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外语教师十分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原来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目前遇到新难题,加上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听说能力差,很难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学生之间差异不断扩大,造成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过程难实施教学评价难把握的“三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安排不能搞一刀切,教学进程不能齐步走,分级教学成为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间低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际上,很多高校实行的大规模招生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语分级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从教学实践来看,实行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度、教学活动,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因此,分级教学成为安排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许多高校一直认同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分级教学,不断探索和总结分级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智力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习积极性,这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用同一目标要求学生,用同一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分级教学的具体做法:

(1)根据入学英语测试成绩进行分班。入学的第一周对所有新生组织一次摸底测试,试题接近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根据测试结果,按成绩分为A,B,C三个教学班实行分级教学。A班适宜英语基础好的学生;B班适宜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C班适宜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但必须要做到除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同外,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2)根据不同目标及学生需求调整英语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课程教学中,基础好的班级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充实教学内容;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延长教学时数、降低教学难度、适当补习中学课程。形成强势少补、弱势多补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3)根据不同班级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A班可以加大听说训练;B班应熟练巩固已学的内容;C班基础相对薄弱,大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加强重点辅导。

(4)根据分级情况合理配备教师。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后,要安排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大学英语教程,听说课适当由外教来承担。英语分级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并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和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5)根据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级别调整。在英语分级教学中,每学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英语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班,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班,不存在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种淘汰和上升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有危机感和保班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并且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平等求学的机会。为保证英语考试分级的公平、公正、可比性,英语期末考试所有的课程应采取同一命题、同一标准。

英语分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把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上课,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讲解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学进度安排适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通过分级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英语分级教学可以打破英语教学模式的旧框架,班级内部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相互促进,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同时学生间的相互竞争能使更多的学生看到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

浅析中职英语翻译技巧教学 篇6

摘 要: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英语热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于岗位和社会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只有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培养中职生英语翻译能力,让他们掌握良好的翻译技巧,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翻译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职英语;翻译技巧;教学实践

中职英语是指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包括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中?M行的公共英语或专业英语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于岗位和社会需要。但是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我国中职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短板,多数中职生在英语翻译能力方面还趋于弱势,更有的中职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翻译。

一、当前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分析

为了适应现在各个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多英语人才的需求,很多中职院校均开设了英语翻译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以目前英语翻译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学生素质难如人意

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明显地不善于思考问题,英语基础差,有的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识不全,更不用说进行抽象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或课后的翻译练习很容易成为学生流于形式的背诵答案,很难真正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二)教师教法死板

关于翻译教学,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这一认识层面,教法死板,始终是讲解、练习、评讲三部曲,学生难以对翻译产生兴趣,更难以形成有益于日后工作和发展的思维习惯。教师未能将英语翻译训练视为重点项目,只有在讲题和考试时才会带过几句。

二、对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英译汉的技巧指导

复合句倒译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分别是部分倒译和完全倒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几组例句加以演示,例如“This university newly established 6 faculties,namely.Electronic Computer,High Energy Physics,Laser,Geophysics,Remote Sensing,and Genetic Engineering”和“Many laws of nature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这两句。其中,前一句便可以使用部分倒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后一句则可以使用完全倒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被动句倒译技巧:在利用该种方法翻译英文句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被动句可以倒译为主动句,状语也可倒译为主语;当一个句子的开头是否定型副词(条件副词),如no、never、not even、nonly的时候,可以使用部分倒译,如:Never before have I read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有趣的书)。

(二)汉译英的技巧指导

中职学生在翻译英文句子的时候,只要能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便可“顺藤摸瓜”,可是在“汉译英”的时候,却常常会表现得“捉襟见肘”。首先,确定汉语句子的句型,即主谓宾等结构。例如“昨天晚上我看见史密斯先生走进了实验室”这个句子的结构是“状―主―谓―宾―宾补”,所以可以翻译成“Yesterday evening I saw Mr.Smith enter the laboratory”。此外,还可以根据句子的组合特点来进行汉译英。当汉语句子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时,要翻译成并列句或独立结构。如例句“昨天晚上我看见了那个据说已经出国了的史密斯先生走进了实验室,可是我的同伴没有看到”,围绕句子的组合特点可以翻译成“Yesterday evening I saw Mr.Smith enter the laboratory,who was said to have gone abroad,but my companion didn’t.”

(三)合理利用英剧,构建生动课堂

时下流行的许多英剧都深受中职学生的喜爱,如《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火枪手(The Musketeers)》、《神探夏洛克(Sherlock)》等。在指导中职学生英语翻译技巧的时候,将这些英语作为切入点,让他们在课堂观看英剧的同时,尝试着“英译汉”和“汉译英”。由此一来,不但可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课堂。如果缺乏足够的翻译技巧,中职生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诸多的笑话。

中职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模式和想法无法脱离汉语,以至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中式英语”现象。作为一名中职老师,面对中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不足,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中职生的特点和实践出发,本着“以生为本”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职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尤其是近几年,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原来中职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短暂的发展中, 由于经验不足, 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认识不明确, 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课教学倡导“工学结合”“模块教学”等教学理念, 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英语课, 在“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指导下, 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同时, 我国的英语语言教育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 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

1.2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 大多是高考失利, 没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 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 层次参差不齐。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认识不清, 态度不端正, 学习动机不强。通过调查发现, 有四成的高职学生都认为, 英语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来说, 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们不感兴趣, 不想学。

1.3 英语教学时间少

在高职院校, 学生由于要进行见习和实习, 在校的有效学习时间本来就比较短。加之好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大专业课的教学力度, 随意缩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英语课程平均只是开设2-3学期, 有的甚至只有1学期, 周课时2-4节。课时量很难保证, 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1.4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大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双师型”的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技能课程, 对于英语教师还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主张建立一支“双师双语型”的教师队伍。然而,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 英语教师们很少有机会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培训, 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只是空谈。

1.5 教材开发力度不大

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杂, 教材编写难度很大。虽然近几年来也有一些比如《新希望英语》、《新视野英语》等优秀教材, 但是不论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 都未显示专业性这一特色。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 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和一线教师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先要搞清楚这门课程的正确定位, 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2 高职教育中的英语课程

2.1 英语课程的定位

按照职业教育课程门类, 英语课在高职教育阶段属于普通文化课程。在过去几年中, 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被定位为“相当于普通高中水平”。这“相当于”三个字并没有明确地对于教学提出要求。而2004年1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指出, “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 同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教育部提出,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由此, 高职英语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便落到了各高等学校的肩上。这种体现了个性化的大纲在实际落实中却显示了很大的无序性, 让各高职院校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 对于学生的水平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大多数院校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还是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和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这跟普通高中的教学大纲没有质的区别, 也没有体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导致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很困难,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为了使英语教学摆脱这种境地, 需要对此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对于这个问题, 好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都进行了思考, 甚至尝试。蔡基刚 (2011) 认为,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用于某种目的的交际工具。由此看来, 我们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初步定位可以是一种工具语言的学习。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使命, 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那就是这种工具语言同时还要具有职业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说,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是一种突显职业特色的工具语言的学习。刘润清 (1996) 认为, 将来的英语教学将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或技能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是基本正确地。基于这种定位, 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主张整合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 即所有的普通文化课程都应该“职业化”。

这种“职业化”无疑是突出了专业特色, 理论上来说,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职业化”吗?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性, 有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结构, 完全的职业化, 会使课程丧失这种特性, 而且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完全“职业化”在目前来说,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材的原因, 实施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

2.2 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

作为普通文化课程的英语课教学和其他专业课, 他们在课时量分配上看似应该是矛盾的, 因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 我们无法做到顾此又及彼。那在教学内容设计上, 尤其是英语教学活动中, 我们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 使他们达到和谐共赢的状态呢?笔者认为,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正是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

3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

3.1 职业英语

职业英语, 即EOP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 是基于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图为Hutchinson和Waters (1987) , 根据学习者语言训练及从事职业的不同领域制作了英语教学分类树形图。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出, 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相对应, 但都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职业英语将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专业特色结合起来, 以职业为导向, 更能体现英语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性。

3.2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的可行性

笔者认为,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符合高职院校的特色, 在教学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

3.2.1 符合高职院校的特色

高职院校是工作本位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英语语言而言, 我们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适应将来职场的要求。在“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指导下, 对学生在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 分专业的进行英语语言输入既经济又有效。它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在提高学生原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摄入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3.2.2 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职业英语引入课堂教学后, 英语学习对于学生专业课学习和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会即时体现出来。学生认识到这种重要性后, 就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而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且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 符合学生兴趣和心理特征的英语课堂教学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高职英语课堂彻底的地摆脱教师独奏的尴尬局面。

3.2.3 过度自然性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 英语课程都是在第一学年度开设的。学生从高中进入高职院校后, 由于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直接接受专业的职业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 难度比较大。加之学生刚入学, 没有学到太多的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这一学习的缓冲期和适应期, 进行纯专业的职业英语教学事倍功半。但是要是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 就会自然地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在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上, 过度自然, 不会有太多的跳跃性。

3.2.4 现实可行性

高职院校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外围环境, 比如说没有配套的教材, 只能由教师进行灵活安排。这种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会给老师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使老师更有效地, 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

4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论证我们可以看出,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基本上能够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教材不到位等一些棘手的问题, 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但是, 它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随着高职教育的纵深发展, 它并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希望我们在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 探索出一种更加科学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芦维忠, 李鸿杰.做强甘肃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4]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5]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刍议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 商务英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起来,那么,商务英语翻译便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等的手段,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何搞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是为了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作者发现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却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在岗位需求调研中,我们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实际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欠缺。21世纪的职业商务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性的基本翻译能力,如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查找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与专业知识的能力等,更需要具备从事职业商务翻译工作必须具备的个人心理素质,包括团队工作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为主要目的,没有实际的或模拟的翻译情景,使用的翻译材料也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真正适应岗位的需求,胜任他们的翻译工作。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翻译教学变成了简单的译例分析、讲解,然后模拟练习的过程。因此,这样的翻译教学急需改进。而改进的关键首先在于改进教师的教,然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合适的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商务英语翻译改革浅谈

1.改进教师的教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鼓励教师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鼓励教师进修商务知识,担任商务方面的课程以及深入企业了解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才不会造成教师知识片面,对商务活动一知半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或是一缸水,要把商务英语翻译讲精讲透,必须掌握充足的商务知识。因此,作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进修,不断提高自我。

应运用任务法、项目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翻译实践,向学生演示工作中遇到的翻译难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翻译实训实践机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译教学中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牢记这一点,对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味地讲解翻译的基本理论、翻译的基本技巧或是相关的商务知识,都不能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高。

可以让学生先搜集一些翻译资料,找出文化色彩对翻译的影响,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译,然后让学生翻译一些商务资料,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其中的文化信息。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纯粹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为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商务翻译活动的情景,创造一些活动情景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了。在模拟或仿真的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协商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把翻译贯穿其中。学生既可以了解真实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又可以体会翻译工作的不易,同时为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从课堂教学的方法入手,改变现状。首先,更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翻译活动。如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如把翻译得好的句子、段落张贴在教室里,或成立班级翻译网页,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翻译作品上传;或鼓励学生大胆修改他人的译文,只要提出更好译文的,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获一致好评的,作为范例公布在班级里或网页上,并在平时成绩中予以表现。其次,除课堂教学外,可建立模拟翻译实验室,或是联系校外翻译工作室或校外的实训基地,零距离地接触翻译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有很大的触动。

3.合适的教材

现有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大多是只专注于翻译理论及技巧的讲解,不重视学生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这就严重地限制了教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要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教材。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自编教材,为本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量体裁衣地编写一套翻译教材。无论是自编教材还是购买已有教材,必须坚持教材内容新颖全面,以商务知识为主体,重点突出且有针对性,难易程度能适合本校的学生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深化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加强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提高课堂效率已是势在必行,而做到这几点就必须首先从教师入手,从学生入手,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符合高职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同时,改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材、教学方法;加强商务英语翻译教师的专业素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国新.职业教育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2

2.宋兴崎.试论我国高校商务英本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8

3.张静.商务英语课堂讲授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构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8

4.张美芳.外语教学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香港高校的翻译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42-44

上一篇:小学生小动物作文700字下一篇: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