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精选6篇)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 篇1

A狗 B牛 C羊 D猪

2.对于“非典”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

B危及人们的生命

C就是严重的流行感冒

3.下列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C )

A上公交车后自觉投币

B排队买票

C把西瓜皮扔到地上

D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4.乘公交车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这时上来一位奶奶,你应该( B )

A装作没看见 B主动让座 C别人不让我也不让

5.当与人交谈时,你应该( B )

A靠在他们的旁边,偷偷听他们谈话。

B保持一定得距离

C不管讲什么,走过去插嘴。

6.健康的休闲活动包括( C )

A踢足球、看报纸、打麻将 B听广播、聊天、打扑克

C看报纸、打球、下棋 D读书、逛商店、打扑克

7.下面哪个同学的说法正确是( D )

A吸烟是为了好玩 B吸烟、喝酒很豪爽,像个男子汉

C吸烟不像吸毒,没关系 D不和烟酒交朋友

8.下面对网络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网上游戏好玩,每过一关,就有一种成就感。

B网上聊天真好,无拘无束,还可以交到真诚的朋友。

C学会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发展自己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 篇2

以下是田科老师的邮件, 征得他的同意, 发表在我的博客上, 抛砖引玉, 希望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都行动起来, 为了我们的孩子, 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捉拿语文教材中的蛀虫, 给孩子们消毒。

其他各科、如政治教材、历史教材等的第一线教师, 也不妨行动起来, 揭露这些有毒教材的弄虚作假, 害国害民, 危害我们国家的未来。

廖老师:

您好!

昨天晚上收到了网上购的《对抗语文》, 一夜没睡, 细细的品读起来, 很多地方都让人感动 (不是客套, 是发自己内心的看到有人在语文山头振臂高呼, 并看到了如何去做的可行性方案。)

等全部读完之后, 再和您交流我的心得吧。

现在有一事请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 (王克难) 作品, 被改写。现在, 我找不到原作。可是, 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 当年在美国展出时, 每个人在画像前只有3秒的时间, 这3秒里作者观察的作品是那么细致入微, 从整体到局部, 从光线到色彩……

我的问题是, 作为一个作家, 从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观察的如此细致, 可信吗? (附课文)

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 队伍像一条长龙,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群灰鸽飞来, 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 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 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她, 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 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有朝一日, 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 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 进了大门, 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 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 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 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 整副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 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 更近了, 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 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 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 微挑的嘴角, 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 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 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 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 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 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 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 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感谢!

田科

2011年12月9日

田科老师, 你好,

很敬佩你这么细心, 这么有责任心。教材里的课文问题多多, 需要像你这样的优秀教师来分辨, 并且与同行、家长及专家分享。我读了附加的课文, 确实是一篇很一般的作品, 文中充满了装腔作势的描写和陈词滥调。我在卢浮宫参观过《蒙娜丽莎》画像, 那是一幅很小的画, 且被玻璃蒙盖, 观众只能是匆忙地“过一下”, 根本无暇细赏。这位不知道哪里的王克难先生, 大概是看的画册, 并且参考了其他人对这幅画的描写和评说。无论如何, 即便是神仙, 三秒钟也不可能有这般细致的观察。但看画册, 或者从网络上下载高清图片细细揣摩, 或许有可能。可这是写“参观记”的, 不是写研究文章。所以, 只能推测, 作者不是神人, 便是撒谎。

谢谢你的工作, 如果你允许, 我想把你的研究心得放在我的博客上, 跟更多人分享。

也希望我们的点滴努力, 唤醒更多有责任心的教师, 大家一起来捉拿“害虫”。

致敬!

祝工作愉快。

廖增湖于上海

2011-12-19

廖老师, 您好!

来信收到了。谢谢您的鼓励。昨晚刚听完收音机里对您的采访。

关于您说在您的BLOG里放上我的看法, 没问题。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清醒。呵呵。

这里是我读完第一遍《对抗语文》的感受。请指教。

叶开先生是我偶然间在网上认识的。和他通过两次电子邮件, 向他求教过几个问题。

在网上, 突然发现了这一本《对抗语文》, 尽快从网上买来, 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得很粗, 主要是想找到他和乔乔一起读了哪些书, 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给我家孩子买几本书, 和孩子一起睡前读读。

可是读着读着, 自己开始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了, 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确, 从事语文教学也快20年了, 自己也发现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 但从没有想过要给孩子们如此“排毒”。一方面也许是和学校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考核老师的条例有关, 但更多的是自己还是没有认真反思语文教学, 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基本人性的角度、从一个非物化的“人”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

在教学中, 我的确不是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喜欢告诉学生作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格式去写。相反, 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去读书, 一起去读那些在本地买不到的书。家长也许对我的做法有意见, 但是我是班主任, 又是课任老师, 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看着孩子们读着一本又一本家长眼里的闲书。

在教学中, 还是没有发动起这些家长, 没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孩子们从小读这些书的好处。社会环境告诉我: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考试成绩。

于是, 我也开始动摇起来。在要学生们读“闲书”的同时, 我也慢慢开始随波逐流, 开始向学生要成绩, 开始……

按自己对朋友们的话来说, 我开始堕落了。呵呵……

看完叶开先生的书, 我觉得虽然坚持很难, 但是我依然会坚持下去, 和学生、和我的孩子, 和那些以后我要教的孩子, 以及曾经我教过的孩子们一起, 继续读我们的书, 做我们的项目。哪怕再难!

坚持的路很长, 也会很孤单, 但是在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在我前面的路友, 在我身后, 还有好多人在陆续跟随前行者的脚步。

语文, 我来了!……

谢谢您!

祝如意!

田科

2011-12-19

田科老师, 你好,

因为最近一个星期, 每天都有媒体采访, 我还要给报纸写好些紧急的文章, 所以一时忘记回复你的邮件了。望谅!

我拜读了你的文章, 写得很细致, 让我感到还有动力要做更多的具体事情, 来跟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分享。

你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要向你表示最大的敬意。

谨祝:工作愉快!

叶开于上海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 篇3

一 单元

1、(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池等)。

4、克隆就是(复制),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叫(多利)。

5、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邪教组织叫(法轮功);

6、举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种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7、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这样一道看不见的(“一米线”)。

8、休闲生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10、我知道的休闲生活有(读书)、(看电视)、(体育活动)等,我最喜欢()。

1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12、吸毒不仅使本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13、我来写一句禁毒的标语:(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我给吸烟者一句忠告:(吸烟有害健康。)

14、你怎样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答:(1)、一方面高科技如:医疗技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电视、电脑、网络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2)、另一方面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汇等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

所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5、请给自已设计文明形象。

答:出入公共场合衣着要大方整洁、说话要文明,对人要有礼貌;饭前便后要洗手,上完厕所要冲洗……

16、吸毒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答:

1、吸毒会使本人引发多种疾病和传染病;

2、吸毒往往会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导致失和、破裂。

3、吸毒会引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7、说说网络的好处和坏处。

答:好处: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工作和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和见闻,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等等。坏处:如果我们 不能正确地、健康地运用网络,就会掉入网络陷阱,如在网上受骗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等。

二 单元

1、诗人闻一多写的一组诗歌“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2、(1840)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我知道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割占或强租中国领土的列强有(英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等)

4、(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烧毁了它。5、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三省。

6、(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

(六)周的血腥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南京超过(30万)军民先后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制造的血腥惨案。

7、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这是一次中国人民自发组织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

(3)1894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和致远舰上二百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4)抗日烽火: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38年(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多人;1940年8月共产党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8、爱国志士探索救国之路:

(1)清朝末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2)1894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提出变法主张,史称(戊戌变法);

(3)(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4)(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喊(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6)艰苦卓绝的28年:1928年(毛泽东)和(朱德)开辟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历时两年。

9、我能举出几个革命英烈:(江姐、杨靖宇、董存瑞、方志敏等)

10、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天安门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国旗。

12、“祖国陆沉人有责,开涯漂泊我无家”是革命志士(秋谨)的著名诗句。

三单元

1、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1)1932年(刘长春)作为第一名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2)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金牌,这次奥运会中国共获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3)在28届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110米栏纪录,并平了世界纪录;

(4)我国运动员(邓亚平)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情况。(略)

2、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我国的(上海)举行;(2)(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3)亚洲论坛设在我国(海南博鰲),它是亚洲各国共同商讨重要事务的场所;(4)(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5)2002年12月,(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

3、日益富强的祖国:

(1)我国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解决了占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4)我国的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我国的第一台国产电视机是(北京牌电视机);(5)(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6)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7)(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8)神七的相关信息。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中国各种产品远消海外。走出去,请进来,中国开始与世界的交流。

四单元

1、我能举出至少五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等)

2、(新加坡)国象个狮子;

3、印度有(月亮之国)和(牛首之国)之称,全国有80%的人信印度教,印度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纱丽),印度人不吃(牛肉),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用餐方式(手抓饭);

4、日本最喜欢(樱花),(和服)是日本民族最珍爱的传统服装,日本人爱吃鱼,(生鱼片)是日本特有的生食佳肴;

5、(尼泊尔)国海拔超过2000米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

6、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7、(泰国)人最喜欢吃的民族风味是(“咖喱饭”);

8、唐朝僧人(鉴真)曾应日本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后来他被称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9、明朝初年的(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了东南亚的各个国家;

10、围棋起源于(中国);云南六国文化节中的“六国”指的是(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

11、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是最有名的,也称(大金字塔);

12、(玛雅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测算了一年的时间为365.2420天;

13、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

14、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了(荷马史诗);

15、“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物理学上的(浮力定律)就是他发现的;

16、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巴黎的(卢浮宫)是最负盛名的建筑,(艾非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17、世界的音乐之都是(维也纳);

18、(纽约)是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被称为(万国之国),(华尔街)是它的金融中心;

19、每年的(12月25日)是许多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20、被称为“狂欢节之乡”的国家是(巴西);

21、(因纽特人)是地球最北部的居民;

22、(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

五年级上册品社人教版复习资料 篇4

4.传说鲁班发明了锯子。居里夫人发明了镭。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其中 发明了造纸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国最早的文字时刻在甲骨上的,后来铸在青铜上,再后来写在竹简。造纸是中国东汉的( 蔡伦 )发明的。

6.从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短短2,人类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跨越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时代。三次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7.对蒸汽机的发展做出突破贡献的是瓦特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代表人物富兰克林 、爱迪生。

8.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9.社会的发展依赖于 科学技术 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创造。

10.手柄洗衣机是19世纪 美国人发明的。后来,美国人费希尔发明了马达电动洗衣机。

11.我国完成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任务的是 神5 。今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10 号。

12.第一次蒸汽机科技革命出现在18世纪 ,第二次电力科技革命出现在19世纪 ,第三次信息科技革命出现在20世纪 。

13.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服装被誉为“ 绿色服装 ”,可以除味杀菌 ,既漂亮又保健。纳米玻璃被称为“自洁玻璃”,还能被吸收紫外线。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10万)纳米。 14.7月,第一头克隆羊“ 多利”在英国诞生。克隆是指无性繁殖。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英语复习习题 篇5

考点一:重点词汇、短语的复习

复习说明:主要出现在选不同类项和单项选择题中,同学们要牢记这些短语搭配。

必记内容:1. 在农场上: on the farm 2. 种蔬菜: grow vegetables

3. 在田/地里: in the field 4. 种花: grow flowers

5. 果树: fruit trees 6. 栽树: plant trees

7. 割草: cut grass 8. 看上去很可爱: look lovely

9. 给动物喂食: feed the animals

10. 把某物给某人: 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

例题分析:

( )There are many animals_________ the farm.

A. on B. in C. from D. at

【知识点】词组搭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重点要背的词组搭配的知识点。

考点二:名词单复数

复习说明:通常出现在听力题和单项选择题目,要熟记可数名词常考的的5种变化,切记混淆。

必记内容: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animal-animals

2、以ch, s, sh, x结尾的单词,加es。Watch-watches, bus-buses, brush-brushes, box-boxes

3、辅音字母+y结尾的单词,把y改成i加es。Baby-babies

元音字母+y结尾的单词,直接加s。monkey-monkeys

4、不规则变化。man-men, mouse-mice

5、单复数同形。如sheep-sheep

例题分析:

( )There are three_________ in the zoo.

A. pig B. sheeps C. geese D. monkeies

【知识点】名词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复习题 篇6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小学生寒假趣事日记下一篇:八年级关于我的烦恼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