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2025-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推荐7篇)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小明在网络上发帖求助:“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菜鸟我头晕!哪位大虾可以帮帮小弟?”你是大虾吗?那么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条约》 B.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C.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

2.“赔款尚有时,割地永不还。”列强割占领土对近代中国造成了最为严重的影响,其中割占我国领土面积多达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沙俄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19世纪70年代,在当地人民大力支持下,左宗棠收复了()A.西藏 B.甘肃 C.新疆

D.云南

4.下图是一幅名为《马关条约·不容谈判》的漫画。漫画中代表清政府谈判的官员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奕

5.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根据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1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三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C.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 D.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9.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批判专制迷信,直捣旧道德,洗刷国民落后意识;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学,开启社会进步潮流。”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漫画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素材,以下四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1.“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12.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到这条探索道路的起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13.“是名少帅,是伟丈夫,青史长留兵谏事;为天下悲,为百世惜,功名永铸民族魂。”此对联高度赞扬了张学良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与“青史长留兵谏事”有关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4.“„„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15.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16.以下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7.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9.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20.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 B.维新派改革科举制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C.1917年,历时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D.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制碱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50分)21.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人物的名称。

(1)虎门销烟,反抗侵略——(2)视死如归,血战黄海——(3)救亡图存,变法牺牲——(4)百团大战,彰显精神——(5)舍本逐末,实业救国——

22.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1)图一场景发生在 ①(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②。(2分)4

(2)图二场景发生在 ③ 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 ④ 建立 ⑤(国家名称)。(3分)

(3)图三场景发生在 ⑥ 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

⑦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⑧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3分)(4)图四场景发生在 ⑨(战役名称)以后,⑩(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先后以“自立”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此外,他们还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在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材料二 “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三十年(注:1894-1924年)。甲午战争把中国打痛了,打醒了。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全民族警醒奋起,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今天,面临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人多么需要这种精神。这是一个改革和探索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雄时代。”

——节选自电视剧《走向共和》

(1)史料诊所:材料一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词句下划横线并改正。(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甲午战争把中国打痛了”,指的是什么?(2分)5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十年”中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民族警醒奋起,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史实有哪些。(4分)(4)“今天,面临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人多么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是什么?(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展和加深,两岸关系朝着良好局面发展。互联网上曾流传着一首诗《娘,大哥他回来了》。该诗以兄弟之间的亲情恩怨关系来比喻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等史实。下面几段即摘选自该诗。„„想当初„„/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

九一八的枪声/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你我相互鼓励/打回老家去/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杀红了双眼的你我几近疯狂/„„

大哥他回来了/消息犹如闪电一般/传遍大江南北/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请回答:

(1)诗中说到“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两党的前两次“握手”分别指什么。(4分)

(2)两兄弟一同“踏上北伐的战场”,当时北伐的直接打击目标有哪几个军阀?(3分)(3)“九一八的枪声”后什么事件促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2分)(4)列举为了“打回老家去/让侵略者血债血偿”而牺牲的民族英雄。(2分)(5)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3分)(6)在探讨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和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A 7.A 8.D 9.D 10.A 11.C 12.C 13.B 14.C 15.C 16.B 17.C 18.C 19.D 20.C 21.答案:(1)林则徐(2)邓世昌(3)谭嗣同(4)彭德怀(5)张謇 22.答案:(1)①鸦片战争

(3)⑥1945 ⑦30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③1911 ④孙中山 ⑤中华民国

⑩南京解放

⑧抗日战争(4)⑨渡江战役

23.答案:(1)康有为改为曾国藩;自立改为自强;京师大学堂改为京师同文馆。(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不懈改革,不懈追求、探索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4.答案:(1)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7

战线,领导抗日战争。(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佟麟阁、赵登禹等。

(5)特征:合作—分裂—合作—分裂。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2

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南京条约》的条款中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2.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园内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1860年10月,两个强盗来到这里,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并把它付之一炬。请问这两个强盗是指

A.美日联军B. 英法国联军C. 英美联军D.英日联军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这些企业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4.小杰同学在整理某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时提到了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明定国

是”诏书等词语。请问小杰同学整理的知识点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5.“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

6.2013年12月28日,总书记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午餐的新闻,引爆网络。总书记

记贴近百姓、关注民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林则徐----洋务运动B.孙中山----戊戌变法

C.李鸿章----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8.右图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地点是北京天安门,人物是青年学

生,请问该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下列人物中哪个不.

是此次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

A.张作霖B. 吴佩孚C.孙传芳D.蒋介石

10.小明在八一建军节这天想去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你认为他首先应该到的城市是

A.北京B.南京C.南昌D.上海

11.右图是座落在沈阳的博物馆,它的建立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华北事变

12.张学良、杨虎城在《告全体同胞书》中说:“我们为什么发动

这样的运动?„„我们的主张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

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材料中提及到的“运动”

是指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13.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

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

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毛泽东B.彭德怀C.叶挺D.李宗仁

15.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

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

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日战争

16.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听了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从此人民

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请问这则消息是

A.日本无条件投降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北平和平解放 D.三大战役胜利

17.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下列不属于著名的三大战役的是 ...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台儿庄战役

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诗句描写的是哪场著名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19.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

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B.上海解放C.南京解放D.重庆解放

20.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以后,小峰同学用年代尺来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对

“1840---1949年”的历史阶段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中国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进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

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共8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

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

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2分)

在这场“学习外国”的运动中,李鸿章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22.图片见证历史。下列图片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10分)

图一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图二嘉兴南湖游船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图三是中共在长征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地点应该在哪里?(2分)这

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3)图四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2分)

23.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等亚洲国家强烈谴责这一

举动。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14位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甲级战犯以及250万战争死亡者的牌位,安倍晋三的做法使中日关系再次恶化。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日本曾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12分)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通过此不平等条约,我国的哪一岛屿被割占?(2分)

(2)在第二次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暴行,请举一例证明。(2

分)

(3)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2分)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分)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3

听力部分(30分)

一、听录音,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听两遍,共10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A.litter B.little C.letter

()2.A.smell B.still C.spell

()3.A.sky B.skin C.slip

()4.A.sing B.sign C.song

()5.A.ground B.around C.playground

()6.A.project B.protect C.plastic

()7.A.told B.hold C.cold

()8.A.too much B.so much C.too many

()9.A.threw B.throw C.through

()10.A.cut down B.put down C.sit down

二、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标上正确的序号。(听两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

三、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答句。(听三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A.He read newspapers.B.She had a fashion show

C.It was great fun.()2.A.Yes, I do.B.No, I didn’t.C.No, I can’t.()3.A.It’s Monday.B.It’s the second of February.C.It’s rainy.()4.A.He could draw.B.He can draw.C.He likes drawing.()5.A.We can study hard.B.We can throw rubbish anywhere.C.We can’t litter.四、听录音填空。(听三遍,共10空,每空1分,计10分)

It was

last Sunday.I

to a farm with my friends

bike.We

some animals there.We picked apples and

fish.In the afternoon, the weather

.We

kites high in the sky.We

very

.笔试部分(70分)

五、单项选择。(共15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Ann and her friends are talking _____their plans ____ the holiday.A.to;about

B.to;with

C.about;for

()2.She is _________ her glasses.But she can’t ________ them.A.looking for;find B.finding, look for C.looking at, find

()3.She ___________ to school every day.A.takes a bus

B.by bus

C.drive

()4.There __________ coal or oil on the Earth.A.is much

B.isn’t many

C.isn’t much()5.It was time ___________ dinner.A.to B.for have C.for

()6.These signs on the wall______ “No littering”.A.mean

B.means

C.to mean

()7.That boy was late for school again.Miss Li got very ___________.A.happy

B.angry

C.angrily

()8.There _____ a lot of fish in the lake.A.is

B.are

C.was

()9.In the US, people call the metro “

A.underground B.subway C.train

()10.My books are on the ground.Can you _____ for me?

A.pick up them

B.pick them up

C.pick up

()11.World Environment Day is___________.A.on 12th March B.on 22nd April C.on 5th June

()12.It’s _____ turn, Billy.A.you

B.I

C.your

()13.Black Beauty’s mother wanted him to be ________.A.gentle and good B.bad and foolish C.sad and angry

()14.When Black Beauty was ill,Little Joe Green

.A.put a warm blanket on him B.gave him some cold water C.cleaned him

()15.Mary Lennox was born in ______.A.the UK

B.the US

C.India

六、会话配对,把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共8题,每小题1分,计8分)

()1.Do you like the present?

A.I’m sorry.()2.How was your holiday?

B.OK.()3.Let’s make a poster.C.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4.What did you do last May Day? D.I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5.Is our city clean?

E.It comes from the trees.()6.What does the wood come from? F.No, it isn’t.()7.You shouldn’t draw on the desk.G.It was great fun.()8.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Christmas? H.Yes, I do.七、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共8题,每空1分,计8分)

1.Let’s put rubbish in the bin ______(keep)our city clean.2.He’d like ______(do)a project.3.Look, the little boy ______(laugh)happily.4.Rubbish ______(make)the water dirty.5.Can you give me ______(some)juice?

6.It is often ____________(rain)in summer in our city.7.Mr Brown usually ________(write)letters to his friends when he was young.8.We use water

(clean)things every day.八、按要求改写句子。(共4题,每空1分,计8分)

1.I was at home yesterday.(改成一般疑问句)______ you at home yesterday?

2.He brought some bread and honey.(改为否定句)

He

any bread or honey.3.Give me the mobile phone.(改为同义句)

Give the mobile phone ______ _______.4.The sign means “No park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 the sign ________?

九、根据中文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共4题,每空1分,计8分)

1.下周是国庆节。

It is going to _______ National Day

week.2.小心,地面很滑。

Be

, the

is wet.3.五年前,她开始在网上购物。

Five years _______ , she started doing _______ on the Internet.4.很开心收到你的邮件。

It was nice _______ _______ your email.十、完形填空。(共8题,每小题1分,计8分)

Jim Green is an announcer(播音员)for a program(节目).Most of the boys 1 girls like the program.They 2 like Jim Green.Some of them often call him and thank him for his work.There are lots of 3 to him every day, too.Jim Green gets up at 6:00 every morning.He has bread and a glass of milk 4 breakfast.He leaves home at 6:30 and gets to his office at 7:15.The program 5 at 7:30.He plays the new records(唱片)of the pop songs and modern music for his listeners.At 8:00 it"s time 6 the news.Jim finishes work at 10:30.He goes home 7 car.He 8 newspapers and listens to music after supper.He thinks his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1.A.and B.with C.but

()2.A.too B.to C.also

()3.A.letters B.letter C.email

()4.A.at B.with C.for

()5.A.begin B.finishes C.starts

()6.A.to B.for C.of

()7.A.by B.in C.on

()8.A.looks B.reads C.watches

十一、阅读短文。(共10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一)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是(T)否(F)与短文相符。

Helen Keller was a great woman writer.When she was a baby, she got very sick.After many weeks, the doctor said, “She is better, but now she can’t hear.” Her mother and father were very sad.After a few years, things got worse(更糟).There was no way for Helen to speak to other people.She heard nothing.She saw nothing.She didn’t understand anything.Then one day a teacher came to live with Helen and her family.The teacher helped Helen learn(学习)about words.Helen was a clever child and soon she learned to spell her first word.Helen was very famous.She was blind(瞎的)and deaf(聋的), but she found a way to see and hear.She helped many blind and deaf people.()1.Helen Keller was a great woman writer.()2.She was blind and deaf when she was born(出生).()3.With the help of her parents, Helen could see and hear at last.()4.Helen was very lucky(幸运的)to meet the teacher.()5.Though(尽管)Helen was blind and deaf, she found another way to see and hear.(二)阅读所给材料,选择正确答案。

Many students find it is not easy to study English well.When I was thirteen, I began to keep diary(写日记)in English.At first it was difficult to me, but now it is easy.I know it is not easy to study English well without(没有)more practice(练习).I like 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After school I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English stories.I have no time to watch TV.After I finish(完成)writing my diary, I always try to do more practice with the help of the dictionary(词典).I think that keeping diary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tudy English.()1.When I was

years old, I began to keep diary.A.twelve

B.thirteen

C.fourteen

()2., it’s not easy for me to keep diary.A.At first

B.At last

C.Now

()3.The writer often

after school.A.speaks English B.reads English C.listens to English songs

()4.I always do more practice with the help of the

.A.TV

B.radio

C.dictionary

()5.The writer thinks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tudy English.A.watching TV B.keeping diaries C.seeing movies

十二、写作。(计5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请以Protect the Earth为题,写一篇短文,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要求:1.内容合理,语句通顺,语法正确。

2.不少于6句话。

Protect the Ear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7学年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听力材料

一、听录音,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听两遍,共10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The sign means you can’t litter here.2.Bobby is still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3.We flew kites high in the sky.4.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5.They see a lot of monkeys around them.6.Too much plastic is bad for the Earth.7.The kite flew too high and we couldn’t hold onto it.8.We shouldn’t drive so much.9.The king walked through the city in his new clothes.10.We shouldn’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二、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标上正确的序号。(听两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Did you go fishing yesterday?---Yes, I did.I caught a big fish.2.The boy lost his keys and he can’t open the door.3.We visited the Shanghai Museum last summer holiday.That was great fun.4.Twenty years ago, Mr Brown wrote letters to his friends.Now he has a mobile phone to call people anywhere.5.I like Thanksgiving Day.It’s a very important holiday in the US.三、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答句。(听三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What did your father do for the holiday?

2.Did you read e-books yesterday?

3.What day is it today?

4.What could Liu Tao do ten years ago?

5.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

四、听录音填空。(听三遍,共10空,每空1分,计10分)

It was sunny last Sunday.I went to a farm with my friends by bike.We saw some animals there.We picked apples and caught fish.In the afternoon, the weather became windy.We flew kites high in the sky.We were very excited.参考答案

听力部分(30分)

一、听录音,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听两遍,共10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A 2.B 3.A 4.B

5.B

6.C 7.B

8.B 9.C 10.A

二、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标上正确的序号。(听两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3 2 4 5 1

三、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答句。(听三遍,共5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A 2.B 3.A 4.A 5.C

四、听录音填空。(听三遍,共10空,每空1分,计10分)

1.sunny 2.went 3.by

4.saw 5.caught

6.became 7.windy 8.flew 9.were 10.excited

笔试部分(70分)

五、单项选择。(共15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C 2.A 3.A 4.C 5.C

6.A 7.B 8.B 9.B 10.B

11.C 12.C 13.A 14.B 15.C

六、会话配对,把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共8题,每小题1分,计8分)

1.H 2.G 3.B 4.D

5.F 6.E 7.A 8.C

七、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共8题,每空1分,计8分)

1.to keep

2.to do 3.is laughing 4.makes

5.some

6.rainy 7.wrote

8.to clean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共4题,每空1分,计8分)

1.Were 2.didn’t bring

3.to me

4.What does mean

九、根据中文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共4题,每空1分,计8分)1.be, next 2.careful, floor 3.ago, shopping 4.to get

十、完形填空。(共8题,每小题1分,计8分)

1.A 2.C 3.A 4.C

5.C 6.B 7.A 8.B

十一、阅读短文。(共10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一)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是(T)否(F)与短文相符。

1.T 2.F 3.F 4.T 5.T

(二)阅读所给材料,选择正确答案。

1.B 2.A 3.B 4.C 5.B

十二、写作。(计5分)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篇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 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 ① 鞍山钢铁公司②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 沈阳第一机床厂④ 大庆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 急于求成③ 自然灾害④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各自权限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12、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邓小平B、江泽民 C、周恩来 D、胡锦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4、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5、2004年是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年纪念 A、40 B、45 C、50 D、55

16、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1996年,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海洋高技术19、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① 新疆② 香港③ 澳门④ 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21、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 反腐倡廉②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⑤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23、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有

A、《红岩》 B、《青春之歌》 C、《茶馆》 D、《狂人日记》

2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有

① 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②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全中国③ 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就业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再就业制度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

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2分)

(2)这二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3+3分)

(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7分)

27、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分)(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8+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8、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10分)

29、每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师生齐唱国歌,请问我们歌唱的国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有人说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过时了,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角度谈谈你唱起这首歌时的感想?(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C 6B 7A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C 16B 17D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A 25C

二、材料题:

26、(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27、(1)“大救星”是毛泽东。(2分)(2)“老人”是邓小平。(2分)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4分)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3分)

四、问答题:

28、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9、思路一:针对“过时论”,结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世界发展的差距,进行反驳。

思路二:从“历史使命感”角度出发,谈中学生做为祖国明天的栋梁所肩负的责任,引发努力学习的动力。

思路三: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角度谈此歌在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希望通过炼丹术来求得长生不老;在西方,有很多科学家曾经梦想设计出永动机。这些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这说明正确的价值观()

A、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是对人们需要的客观反映

C、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A、变化发展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D、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并及时总结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物质财富②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财富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

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B、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

C、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量的积累

7、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光辉坎坷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他“三起三落”的光辉坎坷的一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B.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辩证统一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D.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是幸福的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他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11、2012年7月27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2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按照“三不走”战略,发射了九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活动到出舱活动、从无人交会对接到载人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大跨越,不仅攻克了多项国际性的技术难题,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事就能成功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创造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12、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真理与错误相互转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二者的关系如何?方法论意义是什么?(12分)

(2)辩证否定观的含义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做?(12分)

14、材料一:2005年2月14日,辽宁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造成200人死亡。据统计,在我国GDP保持平均8%高位增长的同时,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GDP损失也高达6%,每年约有20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生命安全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受传统观念、体制的影响,一些“负责”官员在关系公共安全问题上掉以轻心。要把被传统体制颠倒的主仆关系扭转过来,必须建立对基本人权和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在当前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中,“问责制”正逐渐规范,一批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受到了严肃查处。材料二:2005年8月6日《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

材料三:2005年8月6日至26日“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在北京举行,其目的是让社会认可讲诚信的地区和企业,以增强他们讲诚信的收益,以次带动社会讲诚信。

(1)分析材料一回答: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彰显了怎样的执政理念?请说明

这一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16分)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6

2009——2010学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句话表明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A、小聚居 B.均匀分布 C.大杂居 D.聚集居住 8.《长江之歌》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其中“高山”指的是()A.天山 B.喜马拉雅山 C.昆仑山脉 D.唐古拉山

读右面我国某季节盛行风向图,完成9~10题。9.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盛行()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 10.受此季风影响时,我国大部分地区()A.普遍高温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涝灾频繁 读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11~13题。11.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干湿 区是()A.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半湿润区 12.此干湿地区内降水量在()A.>800毫米 B.400—800毫米 C、<50毫米 D.200—400毫米

13、此干湿地区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 B.水稻 C.青稞 D.谷子 14.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是()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空间分布均衡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资源利用得当

15.对草地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引起草地荒漠化、盐碱化等。这种现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比较严重()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 16.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A.人口数量多 B.降水量偏少 C.工业用水量多 D.水库数量少

新课标教学网()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最近,某厂销售员小王乘T13次直达列车外出联系业务,车票如下,据此完成17~18题.

17、小王所乘火车运行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 B、京哈线 C、京九线 D、京广线

18、陇海铁路与该铁路线交汇的城市是()A、兰州 B、郑州 C.杭州 D.徐州

19.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优势条件是()A.邻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物流高效发达 D.生态环境优美

20.关于右图所示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A、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小 B、墙薄窗小,屋顶坡度较大 C、竹木结构,分上、下两层 D、冬暖夏凉,节约土地木材

2009—2010学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明显的差异:南方以____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_____为主。

(4)圈中水电站多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山脉①是多条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但它不属于„„„„„„„()A、地势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措施解决。

()“多水带”与“过渡带”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________一线吻合。(4)在“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____业。

(5)从图中可以看出,曲阜市处于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带内。为了缓解曲阜市的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至少答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读我国工 业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1)我国工业 分布不均,从整 体上看,工业中心 和工业基地呈现出 沿____________、沿____________、沿江河分布的特 点。

(2)图中重庆、武 汉、南京、、上海 这四个工业中心分 布于_________(河流名称)沿岸。由于内河航运便利,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工业发达地带。(3)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工业基地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教学网()精品资料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篇7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liáo)袅娜.(luó)消弭.(mǐ)叱.(chì)骂忸怩.(nē)不安B.骠.勇(piào)蓊.郁(wěng)忤.(chǔ)视范蠡.(lǐ)咎.由自取(jiù)C.纤.(qiān)细涸.(hé)辙恼.(nǎo)怒火钵.(bō)揠.(yà)苗助长 D.颓圮.(pǐ)漫溯.(sù)梵.(fàn)文荆.(jīng)棘道义相勖.(x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索凌侮竹竿星辉斑斓急不暇择B.缈茫凋敝翌年正襟危座桀傲锋利 C.干练磕睡干禄低炭生活凭虚御风 D.万倾锭子婆娑妖童媛女乌雀南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就任央视2014春晚总导演的冯小刚在征求各方人士意见时表示,马年春晚的创 新之处并不于打造绚丽的舞美,追求的效果,如此也上级领导提倡 节俭的要求。对于已经筹办三十多年的除夕夜大餐,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如何?这 是冯小刚亟待解决的问题。

A.着重琳琅满目契合改头换面B.着意惊世骇俗吻合除旧布新 C.着眼美轮美奂符合焕然一新 D.着力五彩缤纷迎合改弦更张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B.《春夜雨霏霏》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第一部处女作,1981年5月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

C.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

D.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的艺术结构类似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中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线索,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 羽本纪》。《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 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C.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巴黎圣母院》充分体现了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中,巴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克 洛德•佛罗洛企图占有在巴黎街头卖唱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而未遂,便诬 告她为杀人凶手,致使她被判处死刑。临刑前,圣母院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加西 莫多将她救出,并加以保护。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 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自由,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引发争议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1881-1936)的散文《风筝》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撤出了初中新版语文教科书,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境外媒体称,这一变动引发诸多争议。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月5日题为《中国的深度思考战争》一文指出,近年来,鲁迅的作品正逐步从语文教科书中退出,这激起某些学生家长的担忧。在新浪新闻与微博展开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对这样的变动感到不满。他们说,“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鉴于鲁迅的声望与公认的中国现代最优秀作家之一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什么要退出教科书呢?有分析认为,“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文章援引赞同这一调整的作家赵瑜的话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

网上有少数人支持这样的变动,理由是鲁迅的作品情绪消极,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他的现实主义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8日报道称,多年来,学生和教师一直在抱怨年轻人很难理解鲁迅的作品,并称鲁迅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的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删除其文章的决定或许可以迎合这些人,但其他人认为,此举是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

报道指出,一份河南当地报纸在报道了新版教科书删除鲁迅作品的决定后,数万人当晚在网络上发表了相关评论。在新浪微博进行的两项调查中,超过85%的参与者反对删除鲁迅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

而许多学生称,他们不喜欢学习鲁迅的作品,并称他的文章使用的是旧式的语言

风格,很难理解和掌握。

一名来自深圳的高二学生说:“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但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

一些父母和大学生则认为,学习鲁迅的作品对所有年轻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来自东莞的学生家长刘薇兰说:“(之前)当局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支持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A.初中新版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是根据学生年龄段应适合怎样的课文而作的调整。B.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C.鲁迅的现实主义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D.鲁迅作品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A.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B.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C.一位家长说:“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 D.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赵瑜说:“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他进一步分析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因而他是赞同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B.钱理群教授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由此看来,钱教授是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

C.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都报道了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而且调查结论是相同的,根据网上调查支持者占少数,而反对者占大多数。

D.对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的报道,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网文的作者都是以客观的态度如实报道调查情况,其结论并不代表作者的态度。

三、古诗文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臵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

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

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先.乃齐人先,祖先 B.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固,本来 C.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顷之,不久 D.故丹怨而亡.

归亡,没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先乃齐人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B.荆轲游于.邯郸亡郑而有益于.君 C.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D.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下列各项中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荆轲,卫国人。在卫国,人们叫他庆卿;在燕国,人们叫他荆卿。B.荆轲存大志,轻小事。不与聂盖斗狠,不与鲁勾践争胜,就是例证。

C.秦始皇当政时,燕太子丹恰好在秦国做人质。秦王看见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所以替他感到不公,并帮助他逃跑。

D.此后秦国不断出兵山东,齐国、楚国、晋国相继被侵扰,且逐渐被蚕食鲸吞。燕国上下惊恐,燕太子也忧心忡忡,遍求救国之策。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者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以此类。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结尾句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其中“短愁”指怎样一种愁?(3分)(2)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15.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5分)

①总角之宴。(《诗经• 氓》)②,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③,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⑤,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 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 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 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 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 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 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 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 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 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 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 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 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 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 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 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 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 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 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 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 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 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 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 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 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 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 丑,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 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

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4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盛情邀请梅兰芳出演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川喜多认

为艺术终归是艺术,梅兰芳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而谢绝舞台。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

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

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

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对艺术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艺术家形象。

17.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而放

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我们学了《沁园春 •长沙》和对联知识,请你根据上联,尽量用原文词语写出下联。(4分)

上联:万山红遍鹰击长空

下联: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认同吗?请简要陈述理由。(4分)

2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40字。(4分)

10月25日,汉口中央嘉园小区广场上,一群人正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却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粪便泼了个满头满身。原来是楼上的住户不堪噪音的长期干扰,加上多次交涉无果,最终采取此举泄愤。领舞的熊大妈坦言,她们与2号楼业主们的矛盾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由于嫌她们噪音扰民,楼上住户曾投掷过硬币、碎石,双方还发生过口角,但用大粪作“武器”还是第一次。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与自然美景邂逅,收获一片诗意。与老师同学牵手,收获一片情谊;于好书妙文中沉醉,收获一片馨香;于人世红尘中相遇,收获一片感动……

席慕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请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感悟,仔细回味生活,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以“相遇”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不能脱离材料主旨;

上一篇:天台县2014年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情况介绍下一篇:导师带徒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