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经验材料(通用8篇)
新民学校 新民学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打造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开拓实践,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做了以下工作,达到了相当的效果。
一、营造人文的校园环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文的关怀情字当先.在学校管理中,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学校的制度更重要。我校领导十分注重运用情感效应策略,强调尊重爱护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给予广大教师真诚的关爱和帮助,注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师个体进行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产生了独特的管理效果。每年的教师节,全体教职工聚餐,共享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心;中秋节,学校领导都安排人员时间和留守校园的教师一起活动,送去浓浓的关怀;教师家庭有婚丧嫁娶,学校均出面予以慰问和祝贺;对待每一位教师一视同仁;平时,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化解心结。
而今,广大教师心情舒畅,归属感明显增强,许多教师已经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为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和谐 “家园”和学习环境,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校园美化、绿化工程。如今,学校已经建成拥有了一个具有情感化、现代化和特色化的校园 文化环境,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电子备课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外墙上温馨标语和活泼的校园情境画让人文怦然心动;校园内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二、构建人文的管理制度
学校依次制定了《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平时检查与期末考和相结合,工作表现(师德表现、出勤考核、能力水平、工作实绩)与奖励待遇相结合,教师聘任与综合考评(教工自评、学生评议、教工互评、考核组评定和学校行政领导审核)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热情,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培训现代化的教师
我们的学校拥有的是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由于对自身发展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他们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的迷惘。学校领导一方面利用会议座谈积极引导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平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开学伊始,便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重点进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试题、编辑试卷、打印、多媒体的使用等。并做 到计算机网络长年对教师开放,目前我校已有90%的教师能够独立上网查询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每人一节电化教学课。教导处明确规定,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校级公开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说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几乎天天有人使用。如今,年轻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研究、渴望建功立业已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流。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影响,利用每个有利的时机去和学生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因此,在我们学校,校本培训班的重点落实在了教师亲和力形象的塑造方面,通过学校教研组和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学校教师教育观念和形象的转变,真正做到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和信任的老师。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三字”(粉笔字、钢笔字、电脑打字)比赛,第二学期结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全面开展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和现场教案设计比赛。
四、课题研究
教科研是引导教师成长的捷径。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学校自成立教科研室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多次专题讲座,并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并且每个教科研组都有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如今,许多青年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热情很高,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和学生特殊心理教育这两个重点主题开展了广泛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系列校本培训措施,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五、追求人文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然而,如果在学习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它领域里得到表现,„„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的关心使他(学困生)也在其他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为了贯彻这一思想,使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道德的尊严,我校教师通过示范引路、教学研讨、反思实践等途径,积极探索富于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愉悦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各自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采取了“异质分层”的教学策略。所谓“异质分层”教学即教师在学期初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上存在的差异,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一般以3个为好)学习层次,把学习成绩相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层次内,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习成效。对一些中途转入的学生,教师则组织一些与他们性情相合的优等生开展“互助”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常规,尽量缩小和老生的学习距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贯彻人性化教育原则,做到了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老师面前,许多内向自卑的孩子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开展人文的教育活动
学校重视强化特色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学校开展了严格有恒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每天纪律和卫生两项检查和每学期“文明示范班”和“礼仪学生”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绩已经开始显现。教师的归属感增强,教师普遍珍惜解中学校这份工作,没有自动离校离职现象,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里,学生变得越来越热爱学校。老师热情关爱帮助学生,校园环境好有家的感觉,同学间友好相处进入兄妹,学校也取得了更高更广的社会声誉。
一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特色初显端倪,使学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新海小学坐落在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 学校始建于2011年8月, 占地28970m2, 建筑面积7290m2, 学校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 建有“十九室一厅一馆”, 各专业教室设施齐全, 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 在校学生500人。专业教师37人, 平均年龄31.5岁, 其中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教师3人, 市级骨干教师5人, 学历合格率100%。
二、全新的管理思想与路径加速效能提高
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思想管理。在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把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具体化为工作目标和措施, 把管理终点从对教职工的约束转移到为广大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服务上来, 凝聚力量, 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主动性,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是制定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前提。思想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意志, 把管理者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其途径有三: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蓝图, 二是共同参与学校建设, 三是共同决策学校重大事项。这三个共同把全体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同心同德, 共谋发展大计。
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均衡发展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育人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有师德高尚的教师, 才能把天真的孩童培养成诚实善良、文明守纪、爱国自强的合格公民;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才能把年幼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观察、勤思考, 敢实践、勇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强化师德建设, 促进每个教师个性修养均衡发展。我们本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原则,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并把“爱与责任”作为核心育人理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新教师从教宣誓”、“以爱育爱”师德演讲、“特教体验一日行”等多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青年教师王晓媛用真情关爱学生, 被自治区团委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大队部石杨老师被呼伦贝尔市团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 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办学效果如何, 其成果和标志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五个关注”的育人理念, 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思想, 努力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均衡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教育内容逐条细化到每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典国学、本根教育强化学生的养成, 努力落实晨读、午诵、晚省,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 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班会课, 结合具体案例, 加强对小学生的孝顺、礼貌、勤奋、诚实、知荣、明耻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我校与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的“关爱同龄伙伴”互访活动, 通过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同情、懂得怜悯助困, 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有困难的人。
3.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一直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我们提出“三保证”、“两落实”、“一促进”, 用“班主任负责制”保证课时、教案、课堂质量的落实。建校初, 年轻教师要到各班上课, 都要提前将教案拿给班主任签字, 班主任要随堂听课, 以此确保科任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目前各科任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室, 教室内各种专用教具学具一应俱全, 专业氛围浓郁, 孩子们在专业教室里上课兴趣盎然。在新海, 到处都是快乐的课堂。此外, 各学科积极组织竞赛活动, “以赛促趣、以奖促学”。语文学科的口头作文擂台赛、英语学科的话剧表演、计算机学科的创意绘画、百度搜索赛等,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证了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整体推进。
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得到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提出“两严守”、“三掌握”、“一确保”。一要严守校门, 实行严格的进出校门登记制度;二要严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不折不扣地执行。三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措施;掌握各季节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及避险方法;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 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师生人身和校产安全。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為指导,认真贯彻2004年全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发展我省老年教育事业,拓宽办学新路子和扩大新领域,把老年学校教育向基层延伸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中共铜仁地委副书记季森在开幕式讲话,对与会人员表示欢迎。王思明副会长代表李冀峰会长作了题为《总结交流办学和教学经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贵州老年教育》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我省老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我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副会长颜亨福、林钟美也在会上讲了话。会议结束时,蓝祝卉副会长对此次会议作了总结。
有12所老年大学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他们的发言紧紧围绕老年学校教育规范化建设、创建示范学校和向基层(乡镇、村、社区、街道)延伸发展等若干问题,这些发言对与会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会议通过了常务理事会提议,增补贵州老年大学副校长孙学贵、钟力田二位同志为贵州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贵州老年大学综合处副处长陈常锦为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临渭区故市镇中心小学教研室
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铺开,我校在校本研修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一)完整的组织机构是“校本研修”工作顺畅的核心。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教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教研机制。
(二)资源与经费的提供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学校设有专项教师研修经费,教师外出活动有规定的报销标准。二是资源保障。我们提供了研修所需的教材、书刊、杂志等作为校本研修理论学习的资料。并根据阶段研修需求,提供相应资源。
(三)规范管理制度是提升“校本研修”的保证。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为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建立了完善有序的规章制度,如: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学习制度、校本研修考勤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制度等;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过程,详实记录研修内容,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二、师德研修、说课标说教材、课题研究三者结合,使我校本研修具有鲜明的特色。近两年我校教研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师德研修、说课标说教材、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指导教师开展系列的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及阶段总结工作。每月向区教研室做一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对策及整改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沿着纵深方向发展。经过近两年来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我校教师在业务提升及教科研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学校教研室每周一下午组织教师进行一个小时的师德研修,研修方式分为自主研修及集体研修两种形式。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通过网络或书籍学习《教师法》及《教育法》等教育法规,还有教师师德方面的知识;集体研修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师德手册》、《善于体验教育的幸福》、《教师人格理想》等,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修养。另外,还组织教师观看国外教育影片《讲台前的我》《地球上的星星》等,通过研读、互动、反思,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利用集体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位老师吐露心声,谈谈学习后的想法和看法。很多老师再细细研读后,有的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的联系实际想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的老师从中学到了怎样更好的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有老师在典型的案例分析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找到自身教育职业的价值……
2.通过有效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德能力。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主题演讲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规范,促使师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开展“说课标说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学校派语、数两大教研组的组长和骨干教师学习王敏勤老师关于“说课标说教材’的报告,听了其他省市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回校之后,学校教研室便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中,先由不同学段的教研组长为大家对本学段的课标内容做详细的解读,各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做好笔记,并分学段进行激烈的研讨和交流,最后写出心得体会。
2.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校教研室分学科对全体教师组织了一次新课标模拟测试。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各教师对新课标的掌握还是比较深刻的。主要表现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了具体的依据和指导方法,使各年级的教学工作都变得有章可循,课堂教学的目标更明确了,教学方法更得当了,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我校特聘请了专家对全体教师又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的理论培训;在此之后,教研室又组织全体教师听了教研室副主任张亚宁老师和白宾娟老师的“说课标、说教材”的语文和数学示范引领。同时,教研室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各教师以自己所教学科的所在学段(整本书/一个单元)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说课标、说教材”的知识树及文字稿。
4.本学期初我校又组织了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区上组织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动员会,听取了先进教师的报告。并按照会上的要求,回校后就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在此后几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我们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三)课题研修过程扎实,成果显著 本学年我校承担的区级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本次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如今正是实施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
选题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我们在选题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和讨论的方式,即要求教师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罗列和整理,筛选出一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备用课题上报,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讨论,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知道学生有效阅读是关键。所以最终我们的语文课题确定为《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策略与研究》,并作为区级课题上报区教研室。
课题确定后,教研室就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知识,使教师掌握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另外,学校教研室还要求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或图书室查阅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后期顺利实施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接下来就是要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假设”,也就是我们提前预设的策略。在确定假设时,我们采用的还是调查问卷及讨论的形式,要求各教师通过学习和课堂实践交流自己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有哪些好的办法,进行分类分析,并预设出对策。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学校教研室根据大家的发言和讨论,提炼、整理、总结出一套共性的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形成课题的“假设”。最后再由学校教研室制定出实施方案,然后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针对实施方案中的操作与策略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上报区教研室,等待立项。这样我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2.实施阶段
课题立项后,我校教研室举办了开题大会。首先由教研室副主任张亚宁做了开题报告,带领大家学习了课题实施方案。接下来再由课题组成员作表态发言。学校领导也表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接下来我们再对教师进行了课题假设的专项培训,要求各教师严格按照假设去备课、上课,通过磨课去验证假设是否可行。
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各教师不仅知道了如何去做课题,而且还知道了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去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能认真的做好课题研究的笔记,不管是课余还是业务学习时间谈论更多的就是课题研究,整个学校掀起了课题研究的热潮。
在对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课题培训之后,5月份我们就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即第一课时磨课阶段。
首先要求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的课题假设在自己的课堂上试行。严格按照操作与策略中的假设进行上课,在第一课时磨课期间,由马丹和安恋两位老师进行执教,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听课。周三下午各听课教师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评课活动。在实践中指出了操作与策略中的不足。比如:第一课时中的写字教学是放在识字学词之后,还是所有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再进行写字教学,我校教师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同意,在识字学词之后立刻巩固生字的书写,效果会更好。在磨课期间,我校的老师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课前准备充分,课后及时反思,并与同级老师交流研究中的问题,感觉收获很多,教学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每周教研活动时大家针对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闪光点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然后在课堂上再去实践。如此反复,经常集思广益,各教师都反映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在不断地被激发,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的阅读课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上课不擅长发言的学生学习的尽头明显的有了提高。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以前好了许多,他们敢于尝试阅读文本,表现非常好。
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听课中还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最多的就是部分教师没有完全按照课题的假设去上课,虽然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却体现不出阅读的有效性,比如说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反复地去阅读文本,并没有指导学生怎样去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句子感情不够丰富,对于标点符号的阅读也不是很到位等等。所以从课题研究这方面评价,这样的课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例。在教研活动时间我校教研室就针对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又进行了一次课题假设的专项培训,然后再安排几位在这方面研究比较到位的教师,比如像语文组的安恋老师和马丹老师对全校教师又做了几节示范课,各教师听了这几节示范课后,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再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去听课,这一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都很不错了。而且我们还收集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在第一课时磨课取得成功后,教研室再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各老师就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先进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复有效阅读,才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从而读有所感,读中有悟。现在我校课题正进入第二课时的磨课阶段,教研室制定出了课题磨课安排表。由全校的语文教师执教,严格按照操作与策略中的第二课时假设去备课,去上课。各教师在周一至周三的时间进行了第二课时磨课活动中,周三下午进行了评课活动,并且在剩余时间教研室再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各老师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课题研究方面一些做法和先进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安恋、张娜等几位老师经过反复交流讨论,认为阅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阅读过程的层次性和阅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阅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阅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阅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二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复习导入,品读欣赏,课后延伸”的目的。
3.课题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成员每个阶段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2)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优秀课堂实录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丰富的过程性资料。
三、校本研修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 1、一个雏模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校本研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各个教研团队的研究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其中,我校教研室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教研室”。
2、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教师。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我校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竞争意识强,教育教学能力良好,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型骨干教师。在各类评比和活动中斩露头角。学校现有区级教学能手3人,获区级以上奖励或业务称号的老师占全校教师的80%以上。自2010学年以来,我校教师共有二十余项教科研成果在省、市、区级获奖。并多次承担了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同。
学校:东二营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6.11 东二营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东二营镇中心小学的柴杰,非常荣幸局教育科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校特色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这次机会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校特色建设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将本次学到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到今后学校的相关工作之中。下面我将我校关于特色创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希望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在这里表示感谢!
我校始建于1947年,原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大庙,庙的名称叫永宁庵。1982年命名为东二营乡东二营中心小学,撤乡并镇后命名为天津市蓟县东二营镇中心小学。1991年新建教学楼,并于次年9月1日投入使用,生源主要来自于所辖的9个自然村,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12个教学班,441名学生,近几年,我校生源拓展到周围三个乡镇,外乡镇的学生100多名。漫长的岁月流转,学校由一所村办小学发展为“管理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育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我校在2010年和2013年首批分别通过了现代化第一、二轮的市级验收。经过两轮现代化市级验收,我校的办学水平、校园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件得到了提升,软件也要硬,学校的内涵发展更重要,否则学校就像一幢别墅没有装修一样。如果说先进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那么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这所学校的神韵和灵魂。因此我校不断挖掘办学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使之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深挖学校的办学特色,使之成为学校今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第一轮学校现代化验收时,我校以“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把“为了每一个孩子快乐全面发展”做为落脚点,将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规范每一天,人人有进步”的办学理念,其内涵是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时间,都要从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得到规范性教育,使每一名学生每天都能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收获。根据理念的内涵,我校从学生进校到放学出校的所有时间里,让学生从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从学生管理手册的规范要求引领学生走向规范、从学校少先队礼仪示范岗的示范作用中指引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言行规范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习惯的养成对于每名校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小学靠的是习惯、中学靠的是态度、高中靠的是能力”,我觉得很有道理,特别是小学生的教学成绩靠什么?靠习惯,不光是学习习惯,学生的各种习惯好成绩自然就好,习惯好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小学奠基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因此,我校结合实际,严格按照“面向实际,严格管理,贵在坚持,重在渗透”的原则,结合“现代化提升工程”,确立了“用规范化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听起来比较大、比较空,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这些年来确实没有市级督学刘长青培训中所讲的某某学校体育有特色、某某学校艺术有特色,我校的师资现实情况是文化课教师刚好够用,专业的体育教师2105年才正式分配,艺术教师更是匮乏。虽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听起来比较大、比较空,但是我校干部教师敬业爱生,对学生的管理也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拥护和认可。虽然听起来比较大、比较空,但我们只要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好,抓实、抓牢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并使学生的 3 言行形成规范化,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好的。
确立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由谁实施、什么时间实施、怎样实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学校的特色才能持续发展。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涉及到学生每天的各个时间点,校内外的每个活动地点,从学生进校前到学生放学回家后,都需要学校的每名干部教师齐抓共管才能使办学特色得以支撑。
要想抓实每个时间点、每个地点的规范化管理,首先需要的是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因此我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进一步细化了教师的一日常规、班主任的一日常规、领导干部的职责、党员教师承诺等相关制度,并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学习和细化,开学后张贴在教室、办公室、教导处和德育处以及学校橱窗,使每名师生在每个时间点、每个地点活动都有章可循。
第二步继续细化全校教师的教学台账,我校的教学工作台账分成《计划类教学台账》、《过程类教学台账》、《教学常规检查类教学台账》、《总结类教学台账》,在这四类教学台账中涉及到全校每位教师、涉及到每位教师每项教学工作数量、完成的要求和时间,学校只需按时向教师收取相应的资料,同时记录上交的情况,作为教学工作量化的依据。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化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保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规范的教学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步继续完善和细化德育科下发的德育活动工作台帐,抓实每一项德育活动,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的文明礼仪监督岗、纪律卫生监督岗、班队会以及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学校教育管理手册》,使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和重视,从言行上的得到规范。具体做法:
一是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大课间操活动、大 4 型集体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全体参与。各班队伍集合迅速,做快、静、齐。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一致;做操时动作准确、到位、整齐,力度、节凑符合标准。从而塑造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是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上下学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加强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一日常规》的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良好;集会时班主任到位,要求学生课间及课外不在教室、楼道和走廊追逐,按道路标示行走,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
三是养成“一种习惯”。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文明礼貌用语,并整理下发到学生手中,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结合学校课程《文明礼仪》,使学生做到语言文明、讲普通话、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
四是坚持“一项制度”。坚持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继续实行“每周一大扫,每日两小扫”制度,开展“我为校园卫生出一份力”活动,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
五是树立“一个观念”。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通过品德课、班会课、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开展“我爱我班、我爱我校”、“遵规守纪”、“感恩教育”等活动,使全体学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协作,爱护公物。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学校从校容校貌看能始终保持整洁优美,进校后学生温文有礼、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有礼貌;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升旗仪式庄重、严肃;校内课间按标示行走,活动文明有序,校外遵守交通秩序,不早到校不迟到。这一切成效我校都是以“用规范化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办学特色为抓手,全面引领和管理全校的广大 5 师生,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言行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小学奠基人生,习惯成就未来”的深远的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工作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但还未走出去进一步的学习他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因此我校下一步在深化特色创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带领我校特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教师到经验丰富、做法切合我校实际的学校进行学访,来弥补我校此项工作的不足,使我校的特色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地使我校的学生、家长、周边社会拥护和认可。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陆辉校长的领导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础。因为××初中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网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特色。××初中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学生会等5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四线德育网络(即以校长为核心线,以政教处、年段、班主任为主力线、以团支部、团小组、学生会为辅助线、以班干部、值日生为保证线)相结合的一套制度,汇编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条例》,分发给各位德育骨干,通过班主任培训会议、主题班会、教师例会、集会、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成了统一领导、全员德育、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每个月的“班级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2名教师参加启东市班主任教师培训,4位班主任发表班主任相关论文,一人荣获启东市优秀党员,一人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
三、创设德育活动载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师生联谊、国庆“歌唱祖国”、校运会、“学雷锋活动月”、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汶川大地震捐款爱心传递等活动;元旦教师乒乓球赛,班级每个月有主题班队会、教师卡拉ok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校本培训,公开课竞赛等。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辉煌》校歌创作,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四、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2011年推出以“诚信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组织十项评比量化考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2011年,××初中团支部被启东市委宣传部、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团委等评为启东市“团支部先进集体”。
五、发掘德育时代内涵 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学校重视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汶川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
目前,校园内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师生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浓厚育人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德育的培养目标和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形成了各年级在不同阶段实施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目标。
1 特色亮点
1.1 肉牛出栏多
2011年1~9月, 全村饲养肉牛5 000多头, 出栏肉牛4 200头, 户均养牛17.2头 (人平4.8头) , 是全县养牛最多的村。饲养肉牛100头以上的农户有15户、50头以上有42户, 其中养牛大户肖世昌、谢禄云、邓水根等每年饲养肉牛分别在500头以上, 出栏400多头。
1.2 牧草种植多
该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使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 每年种植矮象草、桂牧一号、青饲玉米和黑麦草等人工牧草133.3余hm2, 基本做到“一牛半亩草, 周年可供青”。
1.3 农民增收多
2010年, 全村出栏肉牛5 100头, 实现肉牛产值2 203.2万元, 获纯收入765万元, 户均2.64万元, 人平7 348.7元。仅养牛一项比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5 973元多1 375.7元。
1.4 劳动力转移多
全村有肉牛饲养户160多户, 由于大部分农户从事种草养牛, 致使该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常少, 全村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5人 (包括吸纳外村剩余劳动力20多人就业) 。
2 主要经验
草坪村种草养牛发展速度快、特色亮点多、工作成效好, 其主要经验是:
2.1 必须抓好品种改良, 改善肉牛品质
一是多设牛改冷配点。为方便群众牵牛配种, 离沿溪圩镇7~8km远的草坪村有4个牛改冷配点, 牛改覆盖率达100%。二是多养杂交母牛。草坪村饲养的母牛有210头, 全部是杂交母牛, 目前正在开展三元和四元杂交。三是彻底阉割劣种公牛。通过县、镇、村干部的宣传动员, 特别是该村农户饲养优质肉牛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现在该村没有一头劣种公牛。
2.2 必须实行草畜配套, 提升科技水平
一是多种人工牧草, 解决周年供青。实践表明, 靠传统的“一根绳一勺糠, 一把稻草过个冬”的放养模式饲养肉牛, 不但饲养周期长, 而且效益低下。为此, 该村充分利用旱地和秋冬闲田较多的有利条件, 大力种植人工牧草, 上半年种植矮象草、桂牧一号和青饲玉米, 下半年主要种植赣选一号黑麦草。每户肉牛大户每年牧草面积都保持在3.33hm2以上, 其中矮象草、桂牧一号种子基地0.33~0.66hm2, 切实解决了青饲料不足的难题。二是强化防疫免疫, 化解疫情风险。该村历来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每年春秋两防, 都建立严格的肉牛防疫制度, 落实和部署周密的防疫措施, 由村组干部亲自带队, 逐组、逐户、逐头开展防疫, 并且由村委会统一免费提供消毒药水, 统一安排防疫人员的工作用餐。由于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 该村多年未发生动物疫情, 肉牛病死率远远低于国家控制标准。三是积极参加培训, 实行科学养牛。每次县、市、省业务部门组织的肉牛技术培训, 该村饲养大户都踊跃积极参加。
2.3 必须搞活流通销售, 提高综合效益
一是异地直销。该村成立了泰和县草坪肉牛专业合作社, 吸纳社员120多人, 肉牛饲养大户和经纪人经常走出去、请进来, 与福建、广东、上海、湖南等外地客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二是实行网上销售。依托“沿溪肉牛网”、“泰和肉牛网”和“泰和县农经网”, 定期对外发布肉牛供货信息, 加强产品对外宣传力度, 实行网上促销。现在该村几乎每天或隔日向沿海地区发送销售一车肉牛, 明显提高了肉牛饲养的综合效益。
2.4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 乡镇成立了肉牛产业领导小组, 村里确定了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由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形成了“一项产业, 一套工作班子, 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好作风。二是政府奖补。充分利用县农业产业化肉牛产业专项资金, 对肉牛养殖大户新建栏舍、人工种草、杂交母牛饲养保护等分别给予2 000~8 000元奖补, 大大地激发了全村饲养肉牛的积极性。三是信贷支持。镇、村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乡镇农村信用社, 降低信贷门槛, 建立联户担保信贷机制, 每年解决肉牛饲养周转金贷款1 000多万元。
3 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08-0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这段话,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正如科学理论既从实践中来也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来一样,正确的道路也是既从实践中来也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来。
一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宝贵资源呢?
(一)天人合一,互相协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重要内容。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主张天地万物和谐统一。张载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德。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西方又有所不同。就是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周易·系辞》明确指出:“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是:“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14。“西方的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东方的主导思想,由于其基础是综合的模式,主张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2]15。张岱年指出:“《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造自然,也耍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民为贵”的思想。《尚书》中阐述过“重我民”、“唯民之承”、“施实德于民”等记载。《左传》中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得乎丘民而为天下”。《荀子·王霸》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老子》中说:“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以和为贵,追求大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坚持和谐,看重中道。《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记·礼运》这样描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说明,“大同社会”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体现了这样的社会理想。
(四)致思路线,实事求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事求是有明确的阐述。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如果说,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还侧重于做学问的风气的话,那么儒家的内圣外王则有了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顾炎武首倡“经世致用”之风,龚自珍抨击“万马齐喑”的局面,魏源高呼“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等,都是在看到了社会发展的桎梏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改造社会的方法。我们抛却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彻底性,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前人实事求的思维方法,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体现了这样的致思路线。
(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这是人们应对困难的基本原则,也是积极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意志,此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礼记·儒行》亦提倡“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的不屈精神。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讲:“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正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发展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重要条件。
二
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历史经验呢?
(一)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最高层次
中共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4]。
“中国梦”是一个总体概念,有多个层次。我认为,中国梦有如下层次:一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梦想;五是家庭梦、个人梦。在这五个层次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高层次,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就是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顽强奋斗。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5]。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最高层次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中国梦”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但是,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却不能仅仅靠逻辑的推演、学理的论证,而必须是实践的探索、理论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到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将马克思主义从其他改造中国的方案中区别开来,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期间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1469,1470。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仅仅是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的一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更关键的一步。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如果不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是不能发挥指导作用;能不能自觉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如邓小平在1956年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7]258-259
(三)革命、建设、改革都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最重要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1]。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能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是革命、建设、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找到了一条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保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中国成功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也力图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8]10。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正确道路。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借鉴呢?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几乎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出现过失误,中国也是如此。1958年后的20年,中国社会“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9]264。“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9]223。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归根结底,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认识不完全清醒有关。正如邓小平说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9]63。所以,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探索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教训。
(二)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最关键手段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知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个论断的产生和被人们接受,是经过了多么艰难的历程,这个论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将执政前行之有效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革命方法运用到建设中来不能成功;执政后确立的纲领、方针、政策不能适应发展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能成功。这是发展生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即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就是由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正由于此我们才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0]7。
(三)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改进党的作风
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1]。这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今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关键环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的行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四)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握国内大局,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也是我们比较一致的认识。同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局势的发展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将其和国内大局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6(1).
[2]季羡林.“天人合一”新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1).
[3]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4]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5]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办学特色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星村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06-01
办学特色成果07-20
国际象棋办学特色09-27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12-03
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特色纪实11-07
一体化办学经验介绍10-06
延安精神育人办学交流材料10-13
公司党建特色亮点经验汇报报告12-03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06-22
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