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推荐11篇)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1

第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简报应该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围绕领导决策,抓“超前型”问题。在领导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将要讨论决定问题之前,搞小超前,努力收集与此有关的情况,经过筛选加工、研究提出可供领导参考的建议和方案。二是在领导决策之中,抓“追踪型”问题。努力掌握决策贯彻执行的情况、各方面有什么反应、发生什么偏差,迅速地反馈给领导,使领导能及时纠正偏差,使决策逐步完善。三是要着眼大局,从小中见大。收集情况时,就要从全局考虑,从小处着手,深入上点,“解剖麻雀”,抓住有代表性的小问题,作推广放大的思考,挖掘和开拓更广泛深刻的涵意。四是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领导去认真研究和解决,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所以,必须花气力积极地收集,捕捉这类信息,抓这类的问题,提供领导参阅。五是注意抓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注意解决,而任其发展,可能会酿成大问题,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六是抓突发性问题。得到这类信息后,应迅速向领导报告。

抓准问题,应该注意四点:

1、从全局着眼。简报的作者必须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事情、分析问题。一定要跳出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天地”,放眼全局,做到“全局在胸”。

2、善于抓趋势。所谓趋势性问题,既不是偶然发生的问题,也不是个别的问题,而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动向性问题。这种动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论哪一种,只要及时抓住,就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好的简报主题。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了解了本单位工作和生产下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去观察问题,就能是非清楚。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以及事物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撰写简报应该抓准的问题。

3、善于抓苗头。所谓苗头性问题,就是那些代表新生事物的先声、新创造的火花、新经验的先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写简报应该对这种代表事物发展方向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苗头性问题予以高度的注意。不能只注意那些众所周知的典型性事物,还必须特别留神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细小之事,认真剖析,放大比较,沙里淘金,抓出“小中见大”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用简报宣传、反映。

4、具备工作敏感。所谓工作敏感,是指作者对于单位内外各种客观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预见事物发展进程的能力,以及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事物的能力。我们要抓准问题,从长远看,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敏感。工作敏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是长期学习、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第二、材料准确,内容真实。简报作为加强领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内容必须保证绝对真实、准确。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简报一是要准确。不允许对那些心理活动、环境、气氛等无形的事实搞“合理想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可“听风就是雨”,保证材料绝对真实可靠。也就是说,要做到简报所选用的任何材料,包括人名、地点、时间、情节、数字、引语、因果关系等等,都完全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虚构、夸张、缩小和差错。特别在估计成绩和宣传先进时,更要严格把握分寸,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留有余地。二是要强调真实性。必须注意做到不为迎合而弄虚作假,不赶“浪头”追时髦,不歪扭写作角度,不搞事态发展的“提前量”,必须忠实于事实,保证符合事物本来面貌。

第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简报的写作必须注意做到简短、明快,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说清楚必须说明的问题。一是注意主题集中,一稿一事,不贪大求全。一份简报只抓住一个问题,不搞面面具到才能使简报的主题凝聚,篇幅短小,问题说得透彻。如果简报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把想说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性质的东西做主题,重点来写,其他则一概摒弃;也可以将可写的几个问题,各写一期简报分期介绍,一期一个重点,上篇一个侧面,千万不可使几个观点纠缠在一篇简报上。二是注意精选材料,围绕主题精心挑选典型事例。简报所使用的材料和其他文章一样,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不能也没有必要写尽事物的整体。因此,撰写简报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凡是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要注意加以精选,不可轻易放过;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十分生动,也必须忍痛割爱、坚决舍弃。选择材料还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筛选出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材料加以使用,做到不堆砌,不罗列,不雷同,少而精。要通过材料的剪裁突出主题、缩短篇幅。使简报的主题充分而明确地表现出来,使简报的内容更加简洁。三是注意既要求简,又要写清。简报求简,是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求简。“简”,应该是服从内容的需要,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四、讲究时效,反映迅速。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简报的功能,决定了简报的编者必须讲求时效。这就要求简报的作者思想敏锐、行动敏捷,对问题反映得快,对材料分析得快,写作构思快,动笔成稿快,同时,还要求简报的编辑、签发、打印、发稿速度快,共同把握发稿时机。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2

1 题材上的贴近性

写好广播评论的关键之一是要看选择评论的新闻题材具有多大的贴近性。贴近性就是选取的材料要反映民声民意,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医疗保险、学校收费、住房改革等这些对百姓衣食住行切身利益相关,现实意义都很强。如临沧人民广播电台采写的评论《发展靠实力关键看环境》中写到:“临沧市全面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大刀阔斧地进行清理和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424项减少为现在的69项,重点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服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记者迅速瞄准老百姓关心的行政审批这一热点问题,及时写出的《发展靠实力关键看环境》新闻评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评论播出后,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这一选题给人们的启示是:一篇新闻评论价值的大小,反映如何,是否具有可听性,不只是在文字上,更重要的是是否评了群众关心的事,是否从生活的角度去报道,评述事物就会受到听众欢迎。因此,选题就要贴近群众、贴近行活,才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 结构上的单一性

广播评论要适听,结构必须线索单一,紧凑连贯。最好一落笔就提出中心论点,因为广评论篇幅短小,不允许迂回兜圈。为了避免结构线索单一可以带来的单调感,可以在论证手法和语言表述上有所变化;在简单的层次关系上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在道理与事实的结合上形成恰当的说理层次。例如,临沧人民广播电台写的《谁早转变谁早富》中是这样写到:“在临沧还有许多乡镇还处于贫困线下时,临沧双江县忙糯乡却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

忙糯乡是怎么富起来的?不是靠天,不是靠地,而是靠转变观念,面对种粮食种一山坡,收获一箩筐的临沧现状,双江县忙糯乡面向市场,率先在本地种起实销对路的蔬菜,贫困地区种菜致富的成功实践,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是:谁早转变谁早富。

忙糯乡富了,可以说是靠种菜“种”富的,但更重要的是靠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富的。这两个转变是个法宝,不但在工业、商业很灵,在农业也同样灵。忙糯乡的事实,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使人民群众一步步富起来。不转变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区别只是在于是主动地转变,还是被动地转变;是早转变还是晚转变。这同时也就决定了谁早转变谁早富,谁后转变谁后富,谁不转变谁不富,这是一个规律。

这段开头评论,论述有起有伏,引人入胜。开篇提问题,但是作者并不急于回答,却用了一个凝问名和一个反问句,使听众先思考再认识。然后,笔锋一转告诉听众,不是靠天也不是靠地,而是由于转变了传统的观念。三百多个字的话语此起彼伏,有悬念、有埋伏,笔墨浓淡相宜,结构清晰单一。

3 语言上的适听性

广播评论的语言尤其要讲究适听,惟其简明动听才可能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广播评论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要注意文采,形象生动,使评论具有感染力。

在讲通俗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力度,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注意到语言的格调要与内容和谐统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到事、情、理三位一体,评论要夹叙夹议,以情化理。在议论和叙述中都渗透着写作者的情感,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强化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评论的观点。

4 标题上的震撼性

广播评论一定要有一个足以震撼听众神经的标题。如果广播评论的标题不能抓住听众,接下去的内容是难以抓住听众的。除了“编前语”“编后语”,三言两语无须标题外,大多数情况下,记者、编辑都要根据评论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一个画龙点睛式的标题。

制作广播评论标题的基本原则是:虚实结合,写实传神,片言居要,引人入胜。只须用几个字或者一个短语,就能点出评论的要旨,引发人们的联想,激起人们的收听愿望。虚实结合,要求虚中有实。实,是抓住事实的特征;虚,就是传神,给语言注入神韵。如《森林也能“唱”出绿色“歌”》《文伟村农民“种”文化种出精神新面貌》《请站到绿化临沧的行列里》《加快临沧生态屏障的建设》等广播评论的标题,既有虚又有实,虚实结合,富含韵味,鲜明生动,有振聋发聩的效应。

要求标题“震”住听众,关键在标题要与内容有必然的联系,要传内容这神韵。离开了内容,便无神韵可传。如广播评论《大家都来关心罗金勇》,提出了全社会都有责任爱护揖毒英雄这样一个严肃和紧迫的命题,标题的语言虽然平实无实,却同样能使听众感到耳目一新。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3

关键词:新闻稿件 新闻写作 新闻创作 新闻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92-02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問题所在。以下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一、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由此对于新闻稿件的书写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标准。

1.真实性:新闻稿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原则,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生活实践活动的事实;

2.政治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民生;

3.时效性: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及时快速地投递新闻稿件;

4.重要性:充分考虑所投递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力求发布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

5.内涵性:切合本地方、本部门和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言之有物,传达信息丰富,叙述事实清晰,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严肃性:符合新闻稿件的基本写作格式,具有新闻语言风格,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讲究遣词造句。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件因其作用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具备一般文章的要求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具体说来新闻稿件要求有四个字:真、快、短、活。

1.真即是坚持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新闻真实性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准确。这些情况若有出入,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新闻真实性还要求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任何一种用来修饰和渲染素材的虚构在新闻写作中都是要不得的,那是对新闻真实性的忽视或者说轻视。

(3)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也必须确切无误。总之,新闻以求真标明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凭主观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更不要进行主观的“合理预言”,夸大其词,胡编乱造。

2.快即是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3.短即是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求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二是要求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如何把新闻写短?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空话少说;c、一事一报;d、语言准确、简练;e、善于删改等等。

4.即是要坚持灵活性。

如何把新闻写活,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觉得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二是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三是要多写视觉新闻。

三、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

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写作要求 篇4

1、序言,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写作要求。概括分析说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组织纪律、身体健康等情况及特殊问题。要说明本学期的基本教育任务。

2、文体及科技活动工作。班主任计划要包括组织班级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等内容。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使之更加广泛,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写作要求》。计划中要规定每周及不同季节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组织领导及目的要求等。

3、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要反映对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育。

4、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5、家长工作。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包括学生家长工作的内容与计划,以及具体的交流沟通安排计划。(报喜,塑造学生家长放心,信任学校的宗旨)

工作总结和计划写作要求 篇5

字数要求:班排级骨干的工作计划按照上述字体排版后达到两页以上,工作总结达到三页以上。

上交时间:连内于每月的28号到30号下发全连下个月份的工作计划,要求各班排于接到连队计划的当天起三日内上交上个月的工作总结和当月的计划。

内容要求:

一,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要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活动,具体的问题来总结。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二,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大体分为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

(1)标题。由单位名称、适用时期、内容和文种构成。

(2)正文。由前言和计划事项构成。

1)计划的前言,要简明扼要说明制定计划的目的或依据,提出工作的总任务或总目标。前言常用“为此,今年(或某一时期)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作结,并领起下述的计划事项。2)计划事项,是总的计划下面的各个分计划项目。这部分一般要分项来写,有时,大的项目下有小的项目,大的项目是一个大的方面要做的工作,小的项目是在大的方面要做的每一项工作。

工作计划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具体格式如下

1.计划的名称。包括订立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印刷厂团委____工作计划”。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3.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地讲,包括: 1.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1.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2.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4.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确定预算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计划草案制定后,应交全体人员讨论。计划是要靠群众来完成的,只有正确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大家自觉为之奋斗的目标。

自传的写作要求 篇6

自传是把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学习工作经历、思想演变过程等系统而又有重点地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它是每一名要求入党的同志向党组织书面汇报的一种形式,是党组织全面、历史、系统地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审查吸收新党员必须具备的材料之一,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自然情况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籍贯、现有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所在单位(班级)、现任职务等

2、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

结合本人成长的经历,写出思想演变过程,对于小学、初中的经历,可以几句话简单带过,重点在大学阶段里的思想变化,通过具体事例,如发生哪些事情、学习哪些材料、受哪些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等),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写明各阶段的思想变化,入党的目的和动机。要结合亲身经历、体会,认识党的有关理论,对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认识和立场。写清楚自己对党有怎样的认识,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员基本条件、权利和义务的学习与理解;对党的历史、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态度,力争做到主次分明,简单得当,有事实、有理论,有自己的思想认识。

3、对本人的全面评价(做了那些工作,优缺点)

这部分是自传的重点,要写清楚自己是怎样以实际行动来靠近党组织的,避免只直述经历不触及思想,成罗列堆积理论的现象。在积极追求加入党组织过程中是怎样以实际行动加强理论学习,主动接受党组织帮助和教育,怎样以实际行动履行党组织对党员要求的义务,怎样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等。通过以上这些思想演变过程的回顾和清理,总结自己学习、工作业绩、生活情况,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信念是否坚定;是否愿意或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否具有奉献精神;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否有组织宣传能力、思想工作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社交与协调工作的能力;道德品质修养如何;组织观念如何;法制观念如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何;学习成绩如何;模范带头作用和群众威信如何等。剖析自己的缺点,要分析缺点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4、对党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人及直系亲属是否加入反动组织或迷信组织、任何职务、以及有何其他问题,结论如何等。

写自传切忌说空话,东拼西凑或大段抄报纸、杂志、网络资料等。自传就是写自己,是自己的画像,通过自传让党组织认识你、了解你。

正文写完后,写上名字和年月日,自传打字用A4纸,但落款处必须以手写体签字。自传后附

1、个人简历

自何年何月至自何年何月在何地、何部门从事什么活动、任何职、证明人。从上小学开始写,前后时间应衔接上。

2、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

家庭成员指本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和与本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亲属以及靠其抚养长大的人,他们与本人的关系、姓名、职业、政治面貌、在何地工作、担任何职务等。主要社会关系指与本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来往,影响较深的亲属,他们与本人的关系、姓名、职业、政治面貌、在何地工作、担任何职务等。

3、本人受奖励情况

要求:

1、自传是自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的文章,字数至少6000以上,由于学生经历简单所以控制在10000字以内。(不含附件)

中小学经历不超1000字。重点是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演变过程。自传要有时代感。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篇7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 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 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 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2.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表述均应使用官方名称, 应准确写出全称 (到科室) , 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 (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 和邮政编码。

3.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 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 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各工作单位之间并列排列。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8

与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学生对作文失去自信和兴趣,妨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目标要求;写作能力

一、我们为什么有意无意地以大作家大文豪的水准要求学生作文

历史的教学观,教学并不是为了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而是为了应考,为了国家的政治统治。科举考试,一文定终身,中者功成名就,封官授禄。因此,应考者大半辈子为这一篇文章,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出于甄别和选拔,考官对文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文章变也得玄乎。能考取者是极少数。这种考试,远离大众化。

这种历史甄别和选拔的应考,余波波及现当代,使得中考愈演愈烈。能考取重点中学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愿,更意味着有更多机会考上名牌大学。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能光宗耀祖,教师和学校因此能名声大振。教师打着中考的旗号,对所有学生提出了相同拔高水平的标准。表面这样的教学是平等的,给了每个学生一样的要求,相同的应考机会,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成绩好的,往往疏忽成绩差的和成绩一般的。而能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只是少数学生。实质是精英教育的名利驱使。

我们的老师也是从层层的应考筛选中出来的,哪个老师不以高标准要求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就奇怪了。

二、当前作文教学,过于拔高目标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作文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愿写作文,甚至对写作文产生恐惧感。语文教育界都试图从多方面改变这种状况。如以文本为中心的,从知识与技能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人本为中心的,或从动机兴趣入手,或从培养思维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对于广大的一般学生来说,并无收到理想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我们语文教育界和教师自身,疏忽了对写作教学目标要求的研究,忽视了社会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要求;或者相反,他们很理解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很清楚社会的需要。但是,最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以培养大作家大文豪的目标要求,来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这样,反而妨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和学生所用的教材,阅读和写作的范文,无不是名家名作。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长期以来,无不是以之为范例。在实际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是以名家名作的水准为要求,希望达到名家名作的水平。然而,这样做却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至少要求学生作文要有文采,有思想内涵,富于哲理,有深度,有前瞻性等。但对于大多数一般学生而言,是难以达到的。故在一个教学班里,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就只有少数几个人。

三、过于拔高目标要求的作文教学,妨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育工作要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育如果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能促进学生心理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在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教学要创造形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我们的教学可能是无效的。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理论认为,容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有:第一,在个人经历过事物或活动中,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人的兴趣;第二,在未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有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起兴趣;第三,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因为我们的过高要求,学生作文从来没有成功过,或没有成功的希望,那么学生就对作文一无兴趣,二无动力,就会逐渐失去对作文信心,甚至发展到对写作文的恐惧。过于拔高目标要求的作文教学,妨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新课标的实施,为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

我国教育目标显示了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不面向大众化,教育要体现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并非专门为培养大作家大文豪,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在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书写表达交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②

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高远,并不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需要。这里无需作深入的解读。我们可向名家名作学习,但要达到那种境界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的教师,何必脱离学生实际“好高骛远”呢?

那么作文教学具体的目标要求应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学生的作文,无错别字,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端正、整洁,能有条理地围绕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就是好文章。这样的要求或评价,就拉近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能力,促成“最近发展区”。学生就有可望获得成功,激发兴趣和自信,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的作文教学就不再是苦差难事,学生对写作文就不再愁眉苦脸,师生愉悦。我们可以兼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和需要,这样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对学生要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大众化提供了依据,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去努力。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2]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巢宗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①章志光.《心理学》第5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9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 篇10

含义和作用

这里所说的总结,主要是就工作总结而言的,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总结与计划都是工作中常用的事务文书,两者对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

如果说计划主要是为了指导未来,那么总结则主要是回顾过去,而回顾过去,特别是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还是为了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总结过去的工作情况本身,也是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一种过程。

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所谓的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所谓的专题性总结,则是对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总结对象在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

写法

同计划一样,总结一般也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标题、正文和落款。

1。标题。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总结对象和文种类别的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同计划标题的写法相近;一种是新闻式标题,即概括总结的核心内容的标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几个部分,分别写人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及问题与教训、今后的意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情况”也即“前言”部分,通常用以概述情况,或对工作背景和开展工作的条件,做一个简要交代。

主体的第一个部分是“成绩与经验”部分,在此要用翔实的材料,将成绩及取得成绩的做法写明,最好要有实例,有数字,还要有体会,要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主体的第二个部分是“问题与教训”部分,在此要实事求是地把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写明,并深刻分析产生失误和问题的原因,指出应当吸取的教训。写主体部分,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情况与分析相结合,而且材料要具体,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深入,只有这样,写出的总结才会具有较高的价值。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都是总结的主体部分常用的写法。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放在一起,在“问题与教训”部分之后写出,也是比较常见的写法。

在“今后的意见” 也即“结语”部分,要结合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的总结是在最后展望前景,表明决心。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不写。篇幅较长的总结,常常要在每个部分之前加上序码,或者加上序码和小标题。

工作简报的写作要求 篇11

摘要:文章以研发部门的员工为样本,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取配对取样的方式探讨了工作要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和工作投入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负荷;工作绩效;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工作投入

一、 理论与假设

1. 工作要求与工工作绩效。工作要求的概念来自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D-R模型)。该模型中的工作要求是指工作的物理、社会和组织方面的要求,需要个体以生理和心理为代价,持续不断地在身心方面付出努力。从工作要求出发,会不断的损耗员工的精力,进而产生工作投入降低和工作绩效下降等情形。工作要求所形成的对个体的资源的损益,会导致对积极结果的破坏。然而,上述的观点忽略了工作要求对积极结果(例如工作绩效)的影响效能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忽略了工作要求的性质差异。

基于此,Cavanaugh等人(2000)对压力源进行区分,提出了挑战性压力源和阻断性压力源。他们认为在职场中,虽然工作要求会带来压力,但是有些工作要求是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要求都会带来消极影响。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压力源所带来的压力,个体会知觉为能够克服,虽然一定时间内也能带来压力,但是一旦克服之后,能够提升工作绩效并且使自身得到发展。这样的挑战性压力源就包括了诸如:工作负荷、时间压力和工作责任等变量。因此,基于JD-R模型以及挑战性压力源和阻断性压力源的划分,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工作要求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HIa:工作要求中的时间压力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工作要求中的工作负荷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行为领域的概念,早在1990年Eden就提出过,他认为员工从长期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和状态。如果员工在假期或者是假期刚结束,他们体验到的焦虑等情绪比放假之前要少。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Sonnentag(2012)将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定义为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脱离,也在非工作时间不去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情。

有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投入和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两者之间是正相关(Kuhnel,2008)。而且,在高工作要求下,个体很容易将工作带回家,在家里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工作要求越高,这种情形越容易出现,而且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越大。而将工作带回家的个体为了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会持续的耗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根据资源保存理论(Hobfoll S E,1989),资源的消耗会导致个体出现耗竭状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表现出很难投入的状况。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高低心理解脱的个体面对工作要求时,其投入状态不同。高心理解脱的个体,能够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不利影响,而低心理解脱的个体则很难实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对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个体的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高时,工作要求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3. 工作投入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关于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上,有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投入能够促进员工个体绩效甚至是组织绩效的实现。而且工作投入高的员工,不仅能实现组织绩效中的角色内绩效,而且对实现组织外绩效也有重要的意义(程研园,2015)。另外,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能够将工作和非工作时间进行区分的员工,也即能够进行心理解脱的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不去思考工作上的事情,能够对资源进行保存,进而在接下来的工作日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投入水平,對工作绩效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a: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对员工的工作投入产生显著影响;

H3b:工作投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H3c:工作投入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二、 研究方法

1. 数据的收集。本研究采取配对取样的方式,选取北京、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的匹配被试500对,回收有效的数据453对,有效率为90.6%。在问卷发放过程中,考虑到被试的性别、婚姻、学历、年龄和工作年限等可能对研究变量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匹配。

2. 变量的测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所采用的问卷如下:

(1)心理解脱量表。采用Sonnentag编制的恢复经历问卷,其中的心理解脱量表。该量表包含四个条目,采用五点计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解脱的程度越高。本研究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40。

(2)工作要求量表。本研究的工作要求量表包括了时间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其中工作负荷量表由Karasek等于1998年编制,共计五个条目,该量表是五点计分,从1=从来没有到5=经常这样。其中工作负荷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39,时间压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43,整体的工作要求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22。

(3)工作投入量表。工作投入量表采用UWES(Sch- aufeli,Bak ker & Sala nova,2006)。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活力;专注和奉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1=很不符合到5=很符合。该量表证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指标。其中活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42,奉献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698,专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69。本研究的总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70。

(4)工作绩效量表。工作绩效量表选取Goodman和Svyantek等人1999年开发的量表。包括角色内绩效和角色外绩效两个维度。角色内绩效量表共有2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0=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角色外绩效也有两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0=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63,上级评价的角色外绩效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26,整体上级评价的组织绩效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51。

三、 研究结果

1. 相关分析。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解脱与活力(r=0.25,p<0.01)和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r=0.24,p<0.01)显著正相关。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与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r=0.68,p<0.01)和角色外绩效(r=0.37,p<0.01)显著正相关。

2. 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通过表2我们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婚姻和学历的影响后,工作负荷*心理解脱的交互项显著(p=0.015),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活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3. 工作投入在工作要求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心理解脱和工作投入中的活力为预测变量,以组织绩效中的角色内绩效为指标变量。来探讨活力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所采用的方法是温忠麟等人的三步回归分析:首先证明心理解脱对角色内绩效的回归系数c显著;然后证明心理解脱对活力的回归系数a显著,活力对角色内绩效的回归系数b显著。最后如果c'显著是部分中介,如果c'不显著则是完全中介。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三步检验,c显著,a和b显著,而c'不显著。证明活力在心理解脫和角色内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间接效应为a*b=0.253*0.667=0.169,总效应c为0.237,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ab/c=71.2%。

四、 讨论

1. 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相关不显著(r=0.154,p>0.05)。这一结果与Schaufeli等人(2008)的结论相一致,而与Sabine Sonnentag,Ute-Vera Bayer(2005)的研究结论不一致。造成上述矛盾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研究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将工作要求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看待,进而分析它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而缺乏考虑不同性质的工作要求可能会会对工作投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工作要求会促进工作,而有些工作要求则会阻碍工作投入。但是当我从总体上考虑工作要求的影响时,可能会产生没有相关的现象。

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则进一步进行了解释。在以往对于工作投入的研究中,一直是将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看作是对立的工作特性。在工作投入的研究方面,将工作要求和不足的工作资源看作是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而减弱工作投入,而将工作资源看成是工作投入的重要来源。(Schaufeli,2004)。而同时,以往的研究也一直把工作要求看成是压力的重要来源,是削弱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变量(Cooper & Dewe,2001)。但是近期的研究已经发现工作要求或者是压力源对员工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Morrow,1994;Cavanaugh,2000;Podsakoff,2007),不同的工作要求对员工工作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这里,Cavanaugh等人(2000)根据对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性质,将压力源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两类,挑战性压力源是可以为员工带来挑战性的机会或者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工作要求,比如高水平的工作量和时间压力等。它们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员工的工作投入。而阻碍性压力源是那些阻碍员工成长的工作要求,比如角色模糊等,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Podsakoff et al.,2007)。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要从工作要求的具体性质上来分析,从挑战性和阻碍性两种视角来研究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是正确的选择。

2. 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工作投入中的活力维度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活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高心理解脱的个体面对工作负荷能够表现出充沛的精力以及良好的心理韧性,并且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不懈,而低心理解脱的个体则相反。

这其中的解释是,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涉及到员工“感知到从工作情境中脱离”(Etzion,1998),它意味着不去思考工作相关的事务(Sonnentag,2005)。心理解脱与员工的健康正相关(Fritz,2010),同时它可以缓冲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Sonnentag,2010)。当员工从工作中进行心理解脱时,他不太会记住涉及到情绪和认知性的工作事件。因此,假如员工在工作场所的负性情感很高,他会在非工作场所保持着这种负性情感,并且思考与负性情感相关的事件(Sabine Sonnentag,2013),这种持续性的思考工作中的负性事件导致对家庭和睡眠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投入水平,尤其是活力水平。

另外,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使用工作资源-要求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来进行解释。工作资源-要求模型认为从工作出发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以工作要求出发的损耗模型,另一条是以工作资源出发的增益模型。从工作要求出发,员工在工作中面临持续的工作压力,会不断的消耗员工的生理资源和心理资源,资源的不断损耗会造成员工的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员工的健康水平。因此,员工工作中面临较高的工作负荷,如果在非工作场所不能通过心理解脱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弥补或者补充,就很难持续的投入工作中。而在非工作场所能够进行心理解脱的员工会恢复原有的精力,进而为接下来的投入工作提供资源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是资源保存的重要途径。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引导员工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以及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为员工在非工作场所进行心理解脱提供基础。

最后,针对研究的总体设计模型,我们发现,针对工作要求,心理解脱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而不是中介作用。这与Safstrom和Hartig(2013)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心理解脱究竟发挥中介作用还是调节作用,一般的规律是日水平的心理解脱是发挥中介作用,而跨更长时间测量的心理解脱则会发挥调节作用”。以后的研究可以考虑采取经验取样法,来进一步检验心理解脱的作用机制,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3. 活力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研究发现,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且中介效应占到总效应的71.2%。也就是说心理解脱不直接作用于组织绩效,而需要通过员工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发挥作用。根据工作资源-要求模型中的增益路徑,充足的工作资源能够为员工实现目标提供支持,为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Bakker & Demerouti,2007)。有研究发现工作资源作为一种外部动机能够激发员工在工作中付出较多的努力,能够增加工作投入水平,进而帮助员工实现工作目标(李爱梅,2015)。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为员工保存和增加了资源,这种资源通过活力水平对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韦慧民,赵鹤.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5),897-906.

[2] 郭靖,周晓华,张金桥,王永丽,林国雯.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在中国产业工人中的应用:边界条件与研究反思[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6):26-34.

[3] Bakker A B, Demerouti E, ten Brummelhuis L L.Work eng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tive learning: The role of conscientiousnes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2,80(2):555-564.

[4] 龚会,时勘,卢嘉辉.电信服务业员工的情绪劳动与生活满意度——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2,26(8),98-103.

作者简介:时勘(1949-),男,汉族,湖北省枝江市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心理学;周海明(1981-),男,汉族,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孙怡(1982-),女,汉族,江苏省扬中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马丙云(1982-),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科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习题及答案下一篇:心中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