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备课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语文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茂林中学 李然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可以让我们教师的集体智慧都释放出来,而且,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开展集体备课就象一场及时雨,为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新课程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求集体备课不单是纯粹意义上的教案,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断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课程资源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只有我们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他的的能力。

要建立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断更新他们的学习经验,充实自己的学力,便于促成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集体备课有许多好处:

1、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这种形式的备课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学的研究。

语文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师资培训 教师集体备课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66-02

师训院校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基地,它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教育改革发展推进的有力支持。既然,师训院校在师资培训中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那么,那么师训院校教师开设的课程当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师资培训依赖的力量主要是师训院校的教师队伍,培训的效果则主要取决于师训院校教师开设的课程了。如果开设的课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那么受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必然可以大展拳脚,否则,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厌倦培训,甚至是仇视培训。

如果出现前文的消极的局面,不仅对于师训院校荣誉是一种损害,而且也会浪费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由此可见,培训课程的设置质量的高低,是关乎师训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提高课程设置的质量,师训院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模式改革又是必须先行一步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师训院校教师备课是远远落后于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由于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策的保护,师训院校往往忽略自身培训质量质量的好坏,课程建设停滞不前;二是教师的授课只是完成任务式的,缺乏创新,还只是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层次;三是教师开设的课程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脱节,适应不了现实改革的需求。针对师训院校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宝鸡教育学院作为宝鸡地区唯一的一所具有公办性质的师资培训机构,率先打破传统师训院校的僵化模式,锐意改革和创新,开创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师集体备课模式,即五步分段备课法,那么什么是五步分段备课法,第一步基层调研;第二步课题预设;三步院内课题汇报;四步跨区域联合协作;五步基层回访,本文将从一下五个方面阐述这种备课思路的具体环节。

一、 基层调研是教师集体备课资料来源的基础,也是师资培训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

多年来,师训院校教师的备课,主要依赖查阅资料、外出学习以及网络资源等,不可否认,这些资料来源是很多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是,师资培训要取得实效仅仅依赖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层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已经比较的多样和丰富了,师训院校带给教师的许多知识很多已经为基层教师所熟知,甚至有些教师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了师训院校的培训科目范围。所以,师训院校应该转变原有的培训模式,拓展课程资源来源的渠道,立足基层学校实际,广泛深入一线展开调研,应该是打破培训困局的一条可取之路。

宝鸡教育学院自2010年以来,学院领导成立院级课程资源研究小组,组织学院精干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合作团队,深入三区九县的各级各类学校共计60余次。研究小组骨干力量共计三十三人,发放问卷调查表5300份,开展县区教学研讨会大小共计93次。长驻重点校课题教师十余人,参加重点校的各类日常教学管理,负责收集各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负责对各类问题分门别类处理加工,以获取尽可能多的一线教育教学信息。只有搜集的问题全面而客观反映基层实际,才能为后期的指导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对于教育学院的这次大胆尝试,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是非常欢迎的,他们纷纷对这项工作献计献策,既进一步丰富了资料来源,同时,也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不少好的思路和方法。

二、 课题预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落脚点,也是建立师训院校课程资源库的物质准备

在前期一线调研的基础上,课程资源研究小组,分时间段不断整合资料,将相关资料转交课程小组内设课题设计小组,课题设计小组按照系部专业分为:语文科、数学科、外语科、理科综合、文科综合、音体美等六个大类。

课题设计小组负责课题的拟定和内容的设计,课题小组执行严密的小组研修计划,定期开展小组研讨会,收集对课题的各种不同的修订意见,并及时向院课程资源研究小组汇报课题完成的进度情况。为保证课题设计阶段的研究成果质量,院课程研究小组对内设研修小组的研究人员结构层次进行了合理搭配,并制定了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学院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的进程。

三、 院内汇报研讨课是教师集体备课实践效果的“练兵场”,也是完善课题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各研修小组初步的课程资源整合工作完成后,经院课程资源研究小组审定后,就进入到院内汇报课的阶段了。院内汇报课不仅针对全院教职工,而且必须充分邀请一线教育教学的各类专家,当然各县区的教研室专家也是一支不容忽略的依靠力量。

在汇报课应分几个阶段实施:一是专业授课教师负责汇报课的展示,教师展示课程的具体细节,还应向专家团阐述课题设计的思路,及自己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评价主要涉及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和研究遇到的困难;二是专家团在充分听取授课教师的课程全部内容后,应在研讨的基础上,对授课教师提到的问题,给予切实可行的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法;三是汇报课后的收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今后对课程的加工和完善。

四、 跨区域联合协作机制,是教育资源的强强联合,是师资培训升华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经过前面扎实有效的准备后,学院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资源的品味和质量,实施了跨区域联合协作的战略构想。这个构想的基本框架:内联外引,即对内联合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对外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模式。

教育学院的具体做法:一是联和省内著名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省级重点中学的专家,定期、不定期的召开课程研究讨论会,悉心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资源进行反复的打磨,使得课程更加富有现实针对性;二是组织研修小组骨干教学力量赴沿海发达地区进修学习,学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地区教改实验提供可借鉴的范本。自从2010年以来,教育学院共召开省内教学研讨会60余次,组织骨干教师出省学习80余次,研修小组骨干人均不低于3.5次。这些做法的实施,不仅开阔了骨干教师的视野,而且提升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内涵。

五、 基层回访是课程资源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集体备课内在循环的重要环节

课程资源的管理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课程资源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开拓和创造新。也就是说开发一个专题课,就能受用终身的,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超越,才能打造全新的自己。

对此,教育学院不仅在自己的专有网站上设置了信箱,而且不间断的对培训对象进行定期回访,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更重要的是走进课堂,从课堂应用的效果上考察培训的质量,当然,了解学生的感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两年来,学院受到一线教师来信反馈10000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百余次,这些做法使得教育学院的培训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教师集体备课模式,

有效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上午我们进行了有关怎样备课的培训,我们还分为好几个组进行讨论。周老师对我们上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真是佩服他工作的细心。回想一下,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并没有做到如此细致的分析和总结,看来以后的工作又有要改进的地方了。

怎样备课,在学期开始到现在,老实说,备课都比较匆忙,因为班主任工作较多,备课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往往到了上课前的一天才去翻阅资料准备。而且有不利的因素,因为我往往是一个早上上四节课,一个早上下来,给我改进上课程序的时间基本也没有。不过幸好即时改进的能力较强,会感觉到上了一节之后,第二节开始就顺畅多了,有组织条理多了,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话对于第一个上课的班不公平)所以决定:以后尽量提前备课,通览教材,同时认真突破重点难点,多和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能学会物理,喜欢学物理。

下午的培训,是去华侨中学观胡石安老师的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观课的一个星期前已经完成了这个课时。

上课期间,胡老师的语言风趣,对学生很多的鼓励和引导,同时条理很清晰。但是令我很吃惊的是:胡老师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这块花费时间不多,而学生基本上接受了,接下来的应用花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基本都能回答!我认为胡老师上课的跳跃性是比较大的,马上想想自己的学生,如果我对桂山中学的学生这样子上课,他们能弄懂吗?心里没底,觉得不太可能,但是想想:桂山中学的学生相比于华侨中学的学生并不会相差得远啊,怎么上课区别那么大?于是在观完这个精彩的课后,我对胡老师提出来一个问题:胡老师,请问这里是否按成绩好坏进行分班?果然,得到的答案是刚才听课的班是这里最为重点的班,怪不得基本上都能够弄懂,而我们桂山中学是没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转念一想,这样的话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对于低段的学生所造成的压力可是比较大的。

如何使备课更有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王 梅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在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评价观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念不转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本次关于如何使备课更有效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出于此目的,通过开放的平台讨论,让身处一线的教师各抒己见,从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受益匪浅。

怎么样备课才实用?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好教案本上的内容,这样精工细写的教案毫无用处,课前教师还得重新备课。这样的“备课”造成了“备 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备课成了一种摆设,这样的备课便是徒劳的、无效的。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为有效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然而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课堂上才能不断生成,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课堂上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设目标中获得创新(这实际上也是在教学中备课)。因此精心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游刃有余、演绎精彩,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有效教学课堂的生成不是盲目的,被动的,不是信马由缰式的开展教学动,而是需要教师深入发掘、积极引导的,是为实现有效教学服务的。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经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课备得怎样,还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是否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另外课后反思要及时,课后反思是教师 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备课时间是有始无终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对预设的调整、修正,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应变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课后的总结则是对整个备课的缝合和沉淀,是备课的后续和攀升,并且这还将在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再上升。只要我们不断更新备课观念,不断 研究新课程理论,教师的备课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实,越走越宽。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5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柳条中学根据教育局部署安排开始实行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二周的集体备课模式,感觉收获颇多。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对于特岗的教师更是提供学习机会,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另外,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毕竟课改施行的时间不长,有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集体备课使年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

集体备课还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教师间的教科研氛围。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受应试教育的冲击,搞的不是很好,集体备课使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逐步提高。

语文备课要“三读”文本 篇6

其一,读厚。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把握大量的信息,充分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巧妙引导,收放自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把文本读厚,读透作者的本元价值,弄清文本可以挖掘或拓展的多元价值。比如《匆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在备课时就必须了解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的生活境况、时代背景,并读一读他这一阶段创作的其他作品,再看一看对《匆匆》一文的有关鉴赏、评论,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家的文章,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又如,《春夜喜雨》一诗,杜甫为什么“喜”?借助资料,认真咀嚼,我们才会清楚,此诗创作于平定“安史之乱”之际,作者得知这一喜讯,曾写过“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与其属同一主题。从这一角度品读,作者在诗中的“喜”就清晰可见:一喜农民将有好收成;二喜久违的静谧夜晚及祥和生活;三喜即将恢复昔日繁华的“蓉城”。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对文本的细读,正如他在文中所说:“对《长相思》的文本细读,是在骆驼式的精神状态下完成的。倘若没有先前的1万多字来打细读的底子,倘若不曾走进纳兰的历史空间,倘若无法将《长相思》和纳兰的其他词作建构起一种精神上的互文关系,能实现以上的文本细读吗?经验告诉我,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要把文本读厚,教师先要把教学之任务撇开,如崔峦老师倡导的,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

其二,读活。把文本读厚,只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理性的解读与建构。仅有此,要促进基于文本的与学生的有效对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感性地解读文本,因为孩子学习语文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是的,如果教师从来没有被教材感动过,没有走进过教材的灵魂深处,自己的头脑中怎能由教材而生成充满情趣的形、色、味?又怎能做到以情感人,以心灵呼唤心灵?但是,我们平时的备课往往就停留在理性认识这一层面上。一些著名特级教师之所以如此成功,如此受孩子及同行认可,就是他们特别看重对文本进行感性层面上的解读,充分地读活文本。靳家彦老师在谈到自己的备课经验时,就强调:“我在备一课时,总要先放声诵读,一丝不苟,反复吟咏,口诵心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比如,品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句子:“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很简单的一个句子,但是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就是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老师也不知怎么去有效引导,其原因就在于老师自己没读活句子。如果在备课时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解读:读着“各种各样”,仿佛看到眼前的鱼儿成千上万,花花绿绿,奇形怪状;读着“数不清”,又仿佛自己正在一个劲儿地数着这一大片鱼儿,数着数着又乱了,只好又重新数了起来……那么,读的时候,自然会把“各种各样”、“数不清”读慢些、读重些,自然就会在读中流露出惊奇与兴奋之情,就会很真切地把这感受带给孩子,并引领着他们。朗读指导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跃然于纸上,欣然于脸上。

其三,读薄。在备课时,我们还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说,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把自己读厚的文本结合课标要求,联系学生实际进行筛选、重组,使其更贴近教学实际,并引导孩子们与文本进行多向对话。

王崧舟老师对《长相思》的处理堪称典范。他的体会是,“要实现学生对《长相思》的意会,一抓“直觉”,二抓“想象”。我的教法菜单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反复读题目“长相思”,你有什么感觉?读到“长相思”这三个字,你马上想到的是什么?你最先跳出的感觉是什么?

——一字一句地读读《长相思》这首词,哪些字眼触动了你的心?这些字眼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长相思》,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诗人纳兰了吗?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故园无此声”,那么,故园又有什么呢?让我们用想象的眼睛细细地观察纳兰的故园吧。

应该有个拓展设计吧?要不然,课的容量会流于单薄,层次也不够丰满。拓展什么呢?对!“故园”既然是全词的精神所在、枢纽所在,那就沿着“故园”这个维度去搜寻拓展资源吧。

就这样,《长相思》一课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越来越丰满。

有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就是——深入浅出。此话可称是切中要旨,十分中肯。“要想课上得精彩,课前必须不精彩”,仔细想想,此话还真有道理,认认真真地落实三读文本,备课、上课才能扎扎实实地在“深入浅出”上走一个来回。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心小学

语文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这两天,参加了县里的期初备课活动。昨天培训的科目是语文,今天是数学。虽然旅途略显劳顿,但终究还是未虚此行,也算颇感欣慰吧!

在语文学科的培训中,杜娟老师再次带我们重温课程标准,再次对比了新旧课标的异同。在字理教学这一块,杜老师用了较大的力气做研究,使我重温了很多以前就学习过的东西,如汉字的演变、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各种造字法。我在想,如果这样的培训针对低年段开展,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因为低年段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孩子及早在汉字王国中追根溯源,兴趣一定更浓吧!很喜欢杜老师在培训中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字理解析探寻本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如果能在识字教学中把这两点有机结合起来,孩子对字词的理解将更全面、更深刻,对祖国的汉字也将更加热爱,研究汉字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吧!

主持数学学科期初备课的是马影老师,这是第二次参加她主持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给人的感觉都是很亲切的。在马老师温文尔雅的谈吐中,我们感觉到她不但经验丰富,还非常善于钻研。一个期初备课,究竟想给老师们传达哪些有益的思想、带给老师们多少新的启迪,这应该是教研员们在活动之前就不断思考的问题吧!马老师主持的这次培训活动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前也知道一些解题方法,但很零散,很少总结,经马老师的梳理之后,这些方法变得更具体,各方法之间的异同也一目了然了,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孩子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是画图法、列表法、枚举法、假设法、替换法、转化法、倒推法、反证法、猜想与尝试。

其次,在方法和思想层面很多新的收获。

期初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依旧是看课例,马老师没有让我们随意观看,而是在观课之前给我们布置了思考题,在整个观课过程中,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多老师都在边听边记。而马老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时常在关键处暂停,引导我们思考吴老师某个教学环节暗含的理念与方法。通过看吴老师的.课例,我第一次对解决问题的环节、每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有了认识,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讨论有了了解,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课例。课例中的智慧人、回头看做法很值得我们尝试。如果每个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心里都有个智慧人帮助明确条件与问题,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同伴对话、碰撞,能够欣赏同伴、修正自己,并且在解决问题以后及时地回头看,经由回顾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思想方面的收获,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会越来越强,而且养成了优秀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数学教育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么?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低学段识字写字依然是教学重点,特别是识字。从三位老师的教学建议中可以了解到识字教学形式特别多:比如说有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随文识字、记偏旁、动作加联想等等。我们教学时不能生硬地搬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志军老师提到,一节好课就是让孩子有参与感,让学生有获得感,让学生有幸福感。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论是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或阅读教学,都应该让学生喜欢、主动去参与,从而享受。

三、胸中有丘壑,方可随心操控课堂

略论语文学科的备课艺术 篇9

一、要认识到备课是一门艺术

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备课是一门艺术,也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够掌握备课的艺术。备课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备课是一项充满激情和活力地创造性劳动。

1.备课要备教材。尽管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甚至教学参考书都是固定了的,但是并不等于教师只要对上述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就行了,相反要求教师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巧妙地组合,有主有次地展开程序,调整最佳的教学效果等。这既表现了教师的科学头脑,也体现了教师的艺术风格,是教师心灵的一种创造。

2.备课要备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是一群活生生的青少年。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年龄、个性、心理和原有知识的特点出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艺术天地,单是学法上的指导,也够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劳动了。

3.备课还要备自己。备自己,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能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靠教师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

二、要掌握备课艺术的方法和技术

下面以备教材为例,来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如何对备课对象进行了解和研究。

首先是通读教材。通过通读,了解教材大致内容、体例安排和来龙去脉。其次是精读教材。通过精读,理解教材上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领悟其中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真谛,以便向学生传授。再次根据不同的段落层次和性质特点,将语文课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和思想教育等因素进行初步地分析、研究,找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点、难点、基本线索、层次系统等。

总之,理解和研究教材要求做到懂(弄清每个字、每句话的读音和含义)、透(对教材的谋篇布局结构层次乃至微言背后的大意、潜台词等,都必须做到透彻明白)、化(教师的思路,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把这三者化为一体后,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要掌握教学要素的选择取舍

教师在掌握教学资料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和次要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效果、详略、进度等都有所选择和取舍,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单从选择角度来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选择取舍主要是: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每节语文课必须达到的具有要求和质量标准,它既是行动的指南又是预期的结果。如《扁鹊见蔡桓公》其教学目的一般作如下选择:①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对待缺点和错误,必须防微杜渐,切不可讳疾忌医的道理。②分清文章层次,学习按时间和事态发展的顺序层层深入的记叙方法。③整理学过的“通假字”,了解关于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最重要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扁鹊见蔡桓公》其教学的重点必须从三个方面作出选择:①选择扁鹊的高超医术。②告诫人们不要讳疾忌医。③思想上的赞美应该早些医治。应该说本文的重点既不是放在表面上,也不能运用到引申义中,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弄懂故事的基本寓意上,即以防微杜渐、切不可讳疾忌医为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或抽象,或复杂,或深奥,所以造成教学上的困难,突破难点也就意味着教学取得了成功。如《扁鹊见蔡桓公》,其教学难点就不应与教学重点合而为一,因为讳疾忌医的道理,通过教学层层深入,学生是不难理解的。困难的是了解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掌握通假的初步规律。这就必须将已经学过的通假字整理出来,并分类研究,找出其共同特点和基本规律来。

四、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课过程应该是教师与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感受,切不可简单搬用他人的方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力。

2.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备课中,学生的形象应该时时呈现在教师在面前,只有心里装有学生,才会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具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3.备课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去面对,而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教案,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语文要注意。理解,背诵,还有更重要的是阅读。

语文理解是学习语文必要的途径,读语文课文,读一些名著,要细心领会其中的含义。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这样对自我的思想,也是领导。我最喜欢读的是鲁迅的文章,我从他的文章中就体会到了鲁迅是一个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

语文背诵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体现。在学习语文课文中就有文言文,诗歌要背诵。每当我在某些书藉上看到了一些名言,我有时会摘抄下来,有时名言短我就背掉了。语文背诵能够让自我在写作,说话的时候让别人感到这个人很有知识,并且一些名人名言,都是那些名人的亲身体会,得出的精华。多记一些名言能够让人多懂得一些大道理

课外阅读时每一个人有知识的人的必须品。课外阅读充实一个人的精神,有的人看书会连饭都忘了吃。他们感到看书是他们的生命。如果把她《他)们比作电器那么书就是电,没有了书,他们就运行不了了。所以说要多读书,让自我的生活充实起来,更多资多彩。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

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语文备课要下“真”功夫 篇12

关键词:通读;熟读;精读;教法;智慧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认为就是写教案,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现在很多教师写教案都是拿现成教案书去抄,教师的备课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且有一定的超前量。也有些老师直接到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充当自己写的“成果”。这些成果在教学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是应付各级检查。甚至有些教师课前书都来不及去读就进课堂,在课堂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味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备课只能是应付检查,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隐性备课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那么,教师在课前如何“真”心备课呢?在备课时要注意什么?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体会,就如何备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教师上课前应该像学生一样提前预习,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主要内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生字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查找资料。弄懂了,才会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

二、熟读课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读赋予作品生命力;一个精彩的朗读,能让学生理解一半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去朗读课文,教师自己应反复熟读课文,把课文读活,读出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和直觉印象,读出自己的味道来,使文章能与自己的心灵交融。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精读课文

精读就是“纤屑不遗”。也就是说,对课文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课文,也就是要充分理解文本,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文字的独具匠心,细细琢磨文章,找准切入点,以便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运用。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四、读宽课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了解课文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只有做到心中无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帮学生释疑,面对课堂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才不会责怪这个学生多事,有时这种声音也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五、选择教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法,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选好的教学方法与学法要以所教的课文、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几方面综合加以考虑。教师选择的教法要符合学生和文本特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顺心。

六、共享集体智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单单一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会共享互助。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有差异。有时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怎么想都想不通,而开展集体智慧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为了呈现精彩的课堂,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性,并且坚持不懈地备好每堂课。

参考文献:

暑期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渭源县莲峰镇岔口小学

刘向忠 火热的七月,带着点热辣的激情与收获。,短暂紧张的几天学习,聆听了专家教授的文化大餐。使得我灵魂深处深受触动。反思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在专业方面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并认识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

一,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

聆听了王校长的教师专业发展,了解到了名校的风采和名校背后的他们,孜孜不倦的为教育下一代努力奋斗着,为更好的让孩子们最大化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条可行性的路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叹息自己所有的作为都是虎头蛇尾坚持不到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更明白了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样积淀专业素养,让自己在专业道路上成长。正如他说的教师专业发展就像一棵大树必须营养充实才能枝繁叶茂,教师更像农民一样要勤于耕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同时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和能力的缺乏。

二,教师在专业方面如何快速成长。

白教授的专业知识分享使我深受触动,教育工作中教师如何让自己快速的成长感触颇深。

首先,作为教师要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及诠释出教师工作的精神内涵。从内心深处为孩子着想,如他所说,用心后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其次,作为教师要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这背后自然需要老师的用心付出,要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人,让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所谓“乐其师,而乐其道”。

再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一处都要做细,细节就决定着教育工作的好于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细心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环节,让良好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一生。

最后,在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我学会了一节课中要学会张弛有度、懂得取舍,多余反而增加教师负担,精简会让学生感觉一节课既简单又学会了内容。收放自如,紧紧扣住学生的思维,学会在学生思想最高潮处收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想想空间。这样才能把握好一节课。

三,历身践行

张婕老师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一个好老师成长的历程。她给我们指点了如何样做让语言文字感染人,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并爱上阅读。解读绘本故事阅读的方法以及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会知识,实践中训练技能。在故事学习中锤炼了学生的能力,让教育工作在无形中完成,给了我想去实施的信心。

语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句容特校

方应霞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培智教育也迎来了自身的改革浪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对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理念要实施转变,才能与之相适应。语文教学,是最富文化底蕴的教学。理想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大智慧、大气度,更需要教师具有亲切自然的人格魅力。而每个学生都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主动实体。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必须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而不是“组织起学生的特殊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创造相应的条件,从而得以有目的的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优化培智班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弱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且结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如:在语文课上,可实施“思考、朗读、说话”等一系列心理重建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一、激励学生多思考,认真倾听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心理重建过程,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首先是要进行思考,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必定是一个会思考的人。在我的语文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激发他们的头脑风暴(如,尽可能多的组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多说话

“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体现。儿童“说”的过程就是把他要传达的思想感符通过语言转化为一种外部的形式,这过程包合了其对语言的理解与生成的过程,反映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弱智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思维迟钝,反应馒、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三、指导学生多朗读

“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对于弱智学生来说.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他们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如果他们连书都读不好,又怎能说好话呢?因此我认为语文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四、及时巩固汉字书写

生字教学时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的一项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生字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性,首先认识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教学中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增进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备课 篇1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技巧;教材;方法途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立足教材,开展备课呢?

1、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导语。 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可以从关联中寻找线索。(3)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4)导入形式要丰富多彩。

2、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1)题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所在。分析题目的含義(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要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自然突出了。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了。(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3)归纳总结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印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若发现纰漏,则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再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4、备课“六忌”。(1)忌简单照搬。(2)忌千头万绪。(3)忌闭门造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会降低教学效率。(4)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影响教学效果。(5)忌漫无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6)忌程式定势。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要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导入技巧的运用 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时,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很浓。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图画导入: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的情绪是异常振奋的,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首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总之,备好课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梦想演讲稿800字下一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