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精选9篇)
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如为改扩建矿山,应说明矿山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㈠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可能的建设规模(两个以上方案比较); ──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 ──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2、确定开采储量:
──采矿权人在登记管理机关划定的矿区范围内,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勘探程度,并考虑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的要求,结合矿石品位变化,对开采品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开采矿体的最低品位,在此基础上,圈定矿体,并确定开采对象。有共、伴生矿产的,必须体现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当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应确定二者的合理分布界线及阐明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互相关系。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根据地形、矿床赋存条件、备选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对各种可供比较选择的开拓运输系统及厂址配套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方案。㈡防治水方案
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迳流大量渗漏时,需采取地下和地表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应进行全面防治水方案的综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五、矿床开采 ㈠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3、工作面阶段回采率;
4、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应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界。㈡地下开采
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并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3、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4、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简述开拓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6、采矿方法选择和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对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7、矿块的结构参数及矿井、采矿、矿块(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㈠选矿方案
1、选矿试验研究及评价。
──选矿试验研究主要成果,并对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大、中型矿山应进行工业或半工业实验结果,应有加工评价试验结论; 2、根据选矿试验研究结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3、对难选矿种,根据已掌握的技术确定是否需建中间试验厂。并提出拟建规划、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㈡尾矿设施
1、初步确定尾矿量并简述尾矿品位及其他特性。对于目前因技术或市场原因暂不能利用的矿产,应有保护的措施。
2、尾矿库址选择(应具有坝址选择阶段的工程地质资料)。3、尾矿综合利用设想。4、尾矿水的处理作用。
七、环境保护
㈠矿山地质环境报告
1、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垮坝等应做出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2、对采矿引起的区域地质条件做出影响评价。
3、露天开采,应作边坡稳定性评价;坑采的,应作采空塌陷范围预测; 4、矿山闭坑时对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处理措施。㈡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写相应的内容。
八、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㈠设计利用矿产资料储量和根据矿床规模确定的设计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㈡产品方案
㈢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 ㈣采、选工艺方案
㈤综合回收、综合利用方案 ㈥对工程项目扼要综合评价 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九、附图
1、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2、带有矿区范围、崩落范围的地形地质图。3、矿区总平面图。
4、露天采矿最终境界图。
5、采矿方法标准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
采矿权申请人依据批准的申请取得采矿许可证时,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对其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方案编写的资格审查
开采下列矿山、矿区和矿种的,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由具有国家批准矿山设计资格的单位进行编写: 1、开采海域矿产资源; 2、外商投资矿山企业; 3、开采能源和金属矿产;
4、上述之外的大、中型矿山。
小型以下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方案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设计能力的单位进行编写。
二、开采储量确定的合理性的审查
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必须由具有资格的地勘单位提供,并依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进行认定,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能的前提下,以合理利用、贫富兼采、综合回收为原则,确定合理的经济开采品位,并以此圈定矿体(矿床)。确定的工业指标应充分考虑矿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要求。对于目前暂不宜开采的贫矿,应制定“采富保贫”的技术措施和后续回采方案,以利于今后可能进行的开采活动。
三、矿山建设规模的审查
在储量有保障、适合大规模开采的矿区,必须实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避免大矿小开、整矿零开。依据开采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在总体规划之后,可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发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使企业(矿区)持续、稳定地发展生产。
矿山设计服务年限参考矿山设计规范。
四、开采方案的审查
开采方案应遵循“安全、高效、经济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来确定。做到贫富兼采、采剥(掘)并举、剥离(掘进)先行。采矿回采率、矿石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等技术指标应比照国内同类矿山的平均先进水平。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首先考虑采取先进的开采技术。
采矿方式依据矿体赋存状况和地质地形条件,通过计算和论证确定。
确定开拓系统要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回收。尽量不留或少留永久性矿柱,提升运输系统应减少运输过程中矿石的损失、贫化。矿山的开拓系统也需通过方案比较确定。
采矿方法依据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考虑采掘工程量、回采效率、出矿品位和资源回收率等方面的指标,通过方案比较,确定适宜的采矿方法。
五、选矿加工方案的审查
依据矿石的性质、构造、结构等特点,经过充分的选矿试验工作和方案比较,选定合理的选矿方法、工艺条件和先进的产品技术指标。入选的原矿中含其他具利用价值的共、伴生矿产时,应进行充分的综合回收、综合利用试验研究工作,进行方案论证,确定合理的分选回收流程。对目前暂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要提出可行的保护性处理措施。
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应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装备,精矿品位、产率指标得到保障,尾矿品位有效控制,选矿加工的总体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要求。
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方案的审查 重点审查废石场的建设、矿井水的排放、选矿厂粉尘处理、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尾矿坝的建设,尾矿水排放的方式和影响、土地(草原、林地)复垦利用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程序上报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中,应有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并按规定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对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应采取预防措施。
七、矿山安全的审查
一、深入开发, 综合利用土地档案资料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逐渐由整理、保管和利用转变为土地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这是现代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任务, 也是现代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目的所在。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档案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土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但能够为提高机关单位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条件, 而且能够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定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二是通过深入开发土地档案资源, 综合利用档案资料, 有利于全面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幅度提升土地档案工作管理的社会地位。因此, 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土地档案资料, 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档案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升土地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档案的开发利用途径
(一) 全面开展土地档案收集, 扩大档案资料利用范围。为了深入开发和利用土地档案资料, 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 以发送文件和征集通告的形式进行全面宣传, 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 丰富土地档案资料的征集内容, 这样不但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地档案的馆藏情况, 而且能够有效增强人们的土地档案管理意识, 保障土地档案资料征集工作顺利开展,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土地档案的利用工作。
(二) 丰富土地档案馆藏, 扩大土地档案服务资源。为了保障土地档案资料信息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需要全面做好土地档案资料的基础性收集工作。其中, 土地档案资料馆和档案室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全面做好各个机关单位、基建、会计、人事和声像等的档案管理工作, 并在土地占用、土地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使用费用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补偿与安置等方面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土地档案资料的服务资源。
(三)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在现代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土地档案资料在不断地增加, 促使土地档案资料的载体逐渐由纸张形式转变为磁盘、光盘和照片等形式转变。丰富多样的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在管理过程中仅凭借手工操作难以进行有效的利用,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快节奏工作要求, 所以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 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 真正将土地档案资料馆和档案室打造成为收集土地档案资料、储存资料和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基地, 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档案资源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作用。
坚持快速、准确查找土地档案信息资源的原则, 建设现代化的土地档案资料检索系统工程。因此, 需要不断完善土地档案资料的管理目录。其中, 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灵活设置土地档案馆、室的管理内容和服务对象,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档案资料检索系统。
(四) 优化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土地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重要的实施者,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 作为土地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全面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不断总结日常工作,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逐步树立起较强的工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二是通过学习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强化学习土地档案专业知识、现代化社会知识、科技知识, 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容。三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土地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内容, 需要土地档案管理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内容, 有效提高自身熟练的专业技能, 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土地档案资料。
(五) 完善土地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土地档案管理过程。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土地档案资料, 便需要构建扎实的土地档案利用基础, 不断完善土地档案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土地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构建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构建完善的土地档案管理制度, 才能够保障土地档案管理资料的利用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土地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土地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力度, 有效增强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活力, 促进国土资源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从而为最大限度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艳婷.内蒙古土地管理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06) :78-79.
[2]刘淑艳.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实践及开发利用[J].才智, 2016 (21) :258-259.
一、开放课堂,解除封锁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约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个性的张扬。推行新课改后,教师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解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开放课堂,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不再是一项教师单项的活动,而是一种师生互动,合作参与的新型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死死的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搭桥铺路。课文《影子》的教学就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影子在平时只是同学们身体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谁也不会注意它。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太阳底下不同的时间来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影子是我们一个人身体的忠实的伙伴,不光仅限于课文中的几段话,几节诗去了解,而将更多的生活资源引用到课堂上,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自己的影子,又较好的学习了课文。这比仅仅是说说课文、读读课文,没有生活体验的教法活泼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高。
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推行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更好的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中让教材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实际。这样学生学来就更易于接受,更易于与生活接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课文有很多。第二册《小伙伴》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的真情,用实际行动去关心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不是像文中那两个只说不做的小伙伴一样,仅仅从口头去关心。在这篇教材中,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与朋友交往的情形,体会朋友的好,再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几个小伙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朋友有了困难我们应及时给于帮助。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教学中我跳出了文本的束缚,走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学习与德育教育为一体,有效的实现了教材的灵活运用。
三、学科渗透,整合信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的内容最广泛的学科,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性最强的课程。在语文学科教材的使用中注意学科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将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二年级上册《回声》一文,是一篇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材通过一个小青蛙的有趣发现,揭示了回声的秘密。教材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又蕴涵了很强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在过程中,“有趣的发现”吸引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全部眼光。“回声”的秘密让孩子们积极去探索。我在课中积极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在外面玩耍是所遇见的“回声”现象,结合“回声”的科学原理,让学生们明白“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很大的科学道理。在学习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同时,有效的与“科学”融为一体。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一定的其它学科的信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四、因地制宜,拓展资源
内容提要:美术馆后街小学由于体育场地有限,通过不断挖掘和尝试,我校选择
了传统体育抖空竹、跳绳、篮球,作为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这样既丰富了学校体
育教育内容,构建了初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达到了“发
展民族体育宏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的目的。主题词: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体育教
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体质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
会竞争力的加大,升学压力大、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
此,学生、家长、学校都应该重视并采取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学生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 的健康成长。学校在体育校本实施方面力争寻找一些适合学校场地、对锻炼学生身体有
效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1.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1.2研究对象
1.2.1 对象 我校全体学生
1.2.2 时间 2009年9月——2010年9月 1.3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与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加工整理,将抖空
竹、跳绳、篮球引进到我校体育校本课程中去。1.3.2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讨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接受专家指导,确定研究对 象。
研究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总结阶段:对研究课题进行认真研讨和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2.研究过程 2.1开发课程资源
2.1.1 通过调查、了解和查阅资料等活动挖掘课程资源。根据我校实际,深入
调查,对开发项目的文化背景、名称来历、发展演变及技术要领、比赛规则方法等
有所了解,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
2.1.2 在调查考证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调查活 动中。在调查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调查那些内容,收集什么资料。目的培养学生的
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1.3根据调查考证的反馈资料,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
学对象的水平进行加工整理。使每项活动都能够适合学校开展,都能够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发展。2.2丰富课堂内容
我校场地有限,所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的项目,既有利于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但是,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随
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这些体育传统项目早已消逝了。如果把它们挖掘出来,加以利
用,既可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
可促成我校的体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因此,我们把这一些带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纳
入到了校本课程之中。这些内容,学生易学、乐学、会学,而且兴趣高,方便组织,器材简单,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能自己组织练习、自己裁判比赛。这样既充分调
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促进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2.3形成教学特色
2.3.1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学生有着自己锻炼身体不同空间,有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着自己选择体育锻炼
项目的视角,有着自己对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教育的任务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兴趣、爱好
和理解,并在次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发展性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2.3.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体验
虽然结果有可能部分学生的满足成就欲望为被实现,但是,过程会满足学生的亲身体验。
2.3.3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
学校教育的分学科学习与当今社会的知识高度统和形成了严重的分离。选择性课程 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能促使儿童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不仅能在综合运用知识储备 的基础上发展他们问题解决的努力,而且还有可能帮助他们发展知识。2.3.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探索社会的能力
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人能否真正融入社会的重要标志。
而打断地主动地去探索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一个人真正融入生活的
具体的行为表现。意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它是以主动为呈现标志的;能力是意识强化的结 果,它是以探究和问题解决为呈现标志的。3. 实验效果与分析
3.1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充分 自主地、快乐地进行运动,使他们得以在运动中体验乐趣,激发他们喜欢体育的情
趣和动机,促进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把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教材化,并把它教深教
透,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陶冶情操,感受成功。进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
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技能基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3.2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挥。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能 够深刻理解教材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在组织教法上,学法指导上就会产生独到的见
解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方法,也就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必然
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证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赋予了体育教学更多的生活 意义,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的教学更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也更易走进
孩子们的生活。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以探究想象的空间,利 于推动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融民族常识与民族团结教育于满族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活动中,增大了体育教学的信息含量,拓展了体育工作的德育渠道。4.2 建议 由于各校所处地域不同,不同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不同,色 彩纷呈,开发并利用这些宝贵的体育资源,既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我们在
孩提时爱玩的抖空竹、跳绳、滚铁环、抽陀螺、跳房子等传统项目,现今同样吸引
着孩子们的目光。将这些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既有必
要又有价值。5.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等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 《京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0例》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 3.陈素红 谈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学》 2004年第五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只有把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才能拓宽幼儿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优化,为幼儿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2、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但就 本园现有情况来看,教室们已经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但还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同样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幼儿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发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合作的伙伴。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1、幼儿园在各种活动中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教师具备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能力。
2、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发回家庭和自身的资源优势。
3、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拓展。
四、研究时间: 2013.9~2014.9
五、研究对象:
大托班保教人员、23名幼儿及其家长
六、研究思路和策略:
(一)、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本班各种计划。
(二)、设计问卷,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特长、空闲时间、教育思想、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等。
(三)、分析问卷,找出可利用的家长资源。
1、对于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
(1)组织教育经验交流会
(2)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
(3)利用家园园地的“育儿经验”专栏
(4)家庭互动组。包括:参观学习家庭教育的物质精神坏境、解决家庭教育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进班当“一节课的教师|”
3、利用有爱好特长的家长共同参与与本班环境创设、布置。
4、按照教师要求,给幼儿园提供物品,制作玩具教玩具。
(四)、制定利用家长资源活动计划。
(五)、与各类家长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全面实施。
(六)每次活动后详细记录,活动后与家长一起评价活动效果,一起分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
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薪材及林业加工剩余物等,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等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废弃物--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对我国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进行发电、制沼气、还田、制饲料以及秸秆的其它用途进行了综述.
作 者:汪P 汪炜 WANG Fang WANG Wei 作者单位:汪P,WANG Fang(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汪炜,WANG Wei(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15)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2008 24(11) 分类号:X712 关键词:生物质资源 秸秆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国1 综合利用木薯蚕的经济效益
木薯蚕蛹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绝大多数是繁殖蚕种用, 少量作为家禽、畜牧饲料中的动物蛋白质加工利用。茧皮主要作为短纤维的原材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桑蚕丝逐步代替化纤, 在缫丝、绢纺行业中桑蚕丝唱响主角, 短纤维的绢丝、棉球因此退出舞台。所以, 2000年以来, 木薯蚕茧皮作为绢纺原料市场价格逐年下滑, 导致木薯蚕饲养量也逐年减少, 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低。茧皮收入概算如下:饲养1盒木薯蚕普通种, 茧皮最高产量4.0 kg, 2007年茧皮市场价26元/kg, 产值104元, 扣除蚕种、消毒药品后, 毛利只有64元。养1批蚕周期约30天, 1户最多只能养2~3盒, 茧皮毛利不到200元, 所以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甚至放弃饲养。
但是, 木薯蚕蛹得到综合利用, 养蚕经济效益迥别。下面介绍木薯蚕蛹综合利用提高养蚕经济收入的典型户——扶绥县渠黎镇居民黄女士。蚕蛹得到综合利用后大大提高她家养蚕经济效益, 改变她养蚕的积极性。黄女士一家从事种、养的劳动力3个, 年种木薯6667多m2, 每批饲养木薯蚕普通种2~3盒, 由于她精心饲养, 蚕茧产量高, 茧皮产量高达4.0 kg/盒, 蚕蛹产量达25~30 kg/盒。 按2007年下半年茧皮市场价格26元/kg和鲜蛹30元/kg计, 2项合计单盒收入达854元。可见, 鲜蛹销售收入是茧皮收入的7.2倍, 占出售总收入的87.82%, 像黄女士这样的养蚕大户在扶绥、龙州、大新3个县比较多的。只有充分综合利用蚕蛹, 并将鲜蛹由副产品位置提升到主产品的位置, 才能提高木薯蚕饲养经济效益。效益上去了, 养蚕户增多, 饲养总量增加, 木薯蚕产业才能有发展。
2 木薯蚕综合利用现状
2.1 国外综合利用概况
据有关资料报导, 饲养木薯蚕比较多的国家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笔者从2008年国际野蚕研讨会获悉, 泰国在开发木薯蚕蛹综合利用方面起步早, 成效显著, 开发产品有畜牧、家禽、水产饲料加工, 鲜蛹烹调食品和罐头食品。其他国家 (地区) 正在开展提取亚麻酸油、干扰素等医药产品, 目前尚属实验室阶段, 未能推广应用。
2.2 广西区外综合利用概况
广西区外饲养木薯蚕比较多的省份有:山东、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海南等。据了解山东、黑龙江、内蒙古3省木薯蚕蛹综合利用主要是当肉类蛋白食用, 其次是提取亚麻酸和蛋白质, 也有用于饲料加工、作为珍稀动物养殖饲料研究。
2.3 广西区内综合利用现状
广西区内从2004年以来, 木薯蚕年饲养量小幅度增加, 其原因是把木薯蚕蛹作为食品开发利用, 农民饲养木薯蚕, 居民吃木薯蚕蛹, 蚕蛹地位由副产品升为主产品位置, 升为烹调主料。据蚕农介绍, 多数蚕蛹食用爱好者由过去吃嫩蛹改为吃预蛹蚕, 也有作为畜牧、家禽、水产品饲料动物蛋白质添加研究, 目前仍在试验阶段。2008年以来, 广西开展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 进展顺利。
3 木薯蚕今后开发思路
木薯蚕蛹综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制约木薯蚕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而且越来越突出。要恢复木薯蚕产业发展, 形成一定的饲养规模, 必须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 引进或者研发适合广西特点的木薯蚕蛹开发利用新技术, 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近期, 当务之急是研究木薯蚕蛹综合开发实用技术, 构建开发利用平台, 招商引资到广西木薯种植区办企业, 拉动木薯蚕产业发展。笔者通过参加区人事厅、农业厅举办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高级研修班, 听取国内著名专家关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报告后, 结合本职工作和广西木薯蚕发展现状, 收集相关资料综合分析, 提出目前广西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的几条思路, 供有关部门参考。
3.1 食品开发
据分析, 木薯蚕蛹蛋白质含量和家蚕蛹相比, 不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易水解被人体消化吸收, 富含20多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近几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肉类食品需求的观念有所改变。区外部分省份把木薯蚕蛹开发作为食品, 代替部分动物蛋白来源, 改变居民饮食结构, 鲜蚕蛹上餐桌, 变成美味佳肴, 如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区内的扶绥、大新、龙州、东兰等县, 木薯蚕鲜蛹上市后十分畅销, 价格与猪肉持平, 甚至比猪肉价格高。食品开发品种有:馇水卤食蛹、油炸盐蘸蛹、鲜蛹即炒、烧烤等, 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利用木薯蚕蛹开发营养食品和蛋白质产品, 其技术在国内趋于成熟。用木薯蚕蛹作为蛋白源可制作蚕蛹香菇罐头、蚕蛹威化饼干、蚕蛹高蛋白营养液、蚕蛹补酒、蚕蛹米糊等食品。此外, 蚕蛹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成为高附加值蛋白产品, 如复合氨基酸, 复合氨基酸既可作为食品强化剂, 又可制作老年滋补品。木薯蚕蛹中提取的复合氨基酸成分、功能与桑蚕蛹差别不大, 甚至完全可以代替桑蚕蛹。食用蛹蛋白粉的开发, 目前国内已批量生产, 蛋白含量高达85%以上, 其生产技术已实用化。蛋白胨的提取;蛋白胨在水中能完全溶解, 并且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同化, 是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 也是仪器检验、医药生产、临床化验、环境检测等部门必不可少的生化试剂。此外, 木薯蚕蛹医学上提取脱氧核糖苷酸, 维生素B2, 提取脱皮激素、滞育激素等昆虫激素[1]。
但是, 木薯蚕鲜蛹作为居民菜篮子开发, 既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又要得到企业的参与。利用木薯叶饲养蚕, 蚕蛹得到充分利用, 是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茧皮和蚕蛹销售收入约占木薯种植总收入的31.8%。要把木薯蚕蛹开发利用产业做强做大, 首先把木薯蚕种新品种选育、生产用种繁育体系建设好, 蚕种场设施建设、流通平台构建、招商引资办加工企业以及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等, 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科研成果才能转化为生产;再通过加工, 流通销售, 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产业引入可持续发展, 才能打出地方特色产品。
3.2 饲料开发
据测定, 木薯蚕蛹营养丰富而且比较稳定, 蛋白质含量59.55%, 比桑蚕高14.53%;脂肪含量15.21%, 比家蚕低1倍以上;糖类含量比家蚕蛹略低, 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动物蛋白源及各种矿质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 而有毒成分游离氨基酸态氮及铅均在食品卫生标准之下[2]。但是, 直接用干蚕蛹粉或脱脂蚕蛹粉喂养家禽或者大量地添加到饲料中, 家禽不易消化, 须通过加工后使用才能利于消化, 加工方法有:蛹曲、蛹曲压榨、蛹酱、蛹酱压榨法。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蚕蛹加工工艺简单, 用蚕蛹粉喂养家禽后, 家禽肉残留蛹油味重, 影响口感, 甚至产生厌食, 因此开发受阻。随着饲料加工业技术的进步, 微生物脱脂去臭技术已应用到木薯 (蓖麻) 蚕蛹粉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得到提高, 消除蛹油异味残留, 有望成为新一代畜牧、家禽、水产品饲料产品。这样不但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而且改善畜牧家禽肉产品质量。提高畜牧、家禽、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带动木薯蚕产业发展。
3.3 提取蛹油
蛹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和不饱和甘油酯, 含有少量甘油酯的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及夹杂的少量蛋白质、磷酸、糖类、色素和烃等[1,4]。木薯蚕干蛹中含有约25%的蛹油, 其含量因蚕品种、饲料及饲养季节而稍有不同, 精炼后的蛹油在化工、医药和食品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用蛹油制备的硫酸脂盐,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作为纺织、皮革业的媒染剂、渗透剂及鞣剂等。蛹油含有的脂肪酸较多, 故容易皂化, 制成的肥皂较硬, 溶解度大, 适合于蚕丝织物染色前的精炼工序中作精炼皂用。蛹油含75%的不饱和脂肪酸, 是医药的重要原料, 利用蛹油制备的肝脉乐胶丸, 可治疗肝炎、动脉硬化及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脂症及其他血脂症。另外, 氢化后的蛹油可制造成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等食品。
3.4 在生物工程上作表达外源基因的寄主
重组昆虫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真核表达系统, 这一系统的优点是外源基因表达后的蛋白量高, 产物的天然活性可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系统相媲美, 生物活性好。目前, 人们已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许多蛋白, 如乙肝表面抗原、昆虫荧光素酶、细胞生成素 (EPO) 血凝因子、表皮生长因子 (EGF) 、人α-干扰素、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因子刺激因子 (GM-CSF) 等。国内也已利用家蚕Bm-N PV-Bm表达系统表达了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慈菇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等。利用木薯蚕蛹作为寄主, 以重组杆状病毒为载体, 在木薯蚕蛹中表达外源基因已获得成功[1]。
3.5 人工栽培蛹虫草的开发
区外以桑蚕蛹作为蛹虫草寄主, 研究人工栽培蛹虫草获得很多成果。但利用木薯蚕蛹作寄主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极少, 唯一见有报导的是苏医附一院卫校蒋本律等人进行蓖麻蚕蛹蛹虫草人工栽培研究[5]。蛹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的1种, 含糖、脂肪、蛋白质, 总含量达63.15%, 含有18种氨基酸、30种微量元素, 蛹虫草可以进一步开发成虫草酒、虫草胶囊等名贵保健品。除了蛹虫草主要成分虫草多糖、D-甘露糖、虫草素 (3-脱氧腺苷) 外, SOD和硒含量也高, 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广西年木薯种植面积达33万hm2以上, 按50%的面积可以采叶, 产叶在4.5 t/hm2计, 年有74万t木薯叶可以养蚕, 可饲养普通种250万盒, 鲜蛹产量5万t以上。2008年, 笔者带领相关科技人员组织开展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技术研究[6], 现已掌握一定的技术, 为利用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奠定一定的基础。广西木薯蚕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农民有饲养木薯蚕的技术基础, 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条件得天独厚, 开发潜力很大。
3.6 蛹皮的利用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 几丁质又名甲壳质、甲壳素, 是由数目不等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直链状多糖, 属天然均一多聚含氮黏多糖, 亦是自然界中储存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糖。几丁质不具有毒性, 可以被生物体分解且生物活性高, 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生物高分子物质,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日用化工及农业等领域。蚕蛹皮中几丁质占整个蚕蛹成分的2.71%, 占蛹皮质量的25.5%[7]。
利用蛹壳可制备蚕蛹几丁和脱乙酰几丁作为纺织品的防皱防缩处理剂、染料用固色剂、防雨蓬布上浆剂、废物处理的鳌合剂和沉降剂等。另外, 对真菌有奇特的灭活作用, 对清除脚癣、赖皮癣有较好的效果。
木薯蚕蛹壳占蚕蛹总重量的2%~3%, 蛹壳中的几丁占50%。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4 拓宽茧皮开发渠道、拉动木薯蚕产业发展
广西不但具有饲养木薯蚕的气候优势, 而且木薯蚕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也非常丰富, 农民掌握木薯蚕饲养技术在国内优势更加明显, 如何恢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加强木薯蚕茧皮开发利用, 增加附加值, 提高木薯蚕饲养经济效益。木薯蚕茧皮开发利用已成为约束木薯蚕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木薯蚕茧皮除了作为绢纺、棉球原料使用外, 可开发的项目有:一是木薯蚕茧皮加丝棉胎;二是木薯蚕茧小商品和美容产品等。木薯蚕茧皮通过多渠道综合开发利用, 有望成为茧皮开发利用的又一个新项目, 茧皮开发和蚕蛹开发两架大马车, 双管齐下共同拉动木薯蚕产业发展。
摘要:从2005年开始, 木薯蚕年饲养量有所增加, 其原因是饲养木薯蚕的县居民形成吃蚕蛹的习惯, 市场销售看好, 经济效益倍增。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区内外目前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现状, 对比分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提出木薯蚕蛹开发利用思路, 旨在恢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关键词:木薯蚕饲养量,综合利用现状,开发利用思路,恢复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兆军, 周明.蓖麻蚕蛹的开发与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 1999 (11) :11-13.
[2]屈达才, 刘健辉, 钱惠田, 等.蓖麻蚕蛹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J].广西蚕业通讯, 1992 (1) :46-50.
[3]蒋本律, 徐银根.蓖麻蚕蛹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6 (1) :12-13.
[4]张恭勤.开发利用蓖麻蚕蛹蛋白的意见[J].广西蚕业, 1993 (1) :26-29.
[5]乔明珩, 李德芳.微生物法脱臭蚕蛹粉的研制[J].江苏食品与发酵, 1997 (1) :12-14.
[6]莫现会, 罗群, 等.木薯蚕蛹人工栽培蛹虫草试验初报[J].广西蚕业, 2010 (2) :5-7.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优质的信息资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信息化建设则逐步由注重硬件发展为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开发。该项工作为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核心,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被更多的机构组织、单位以及行业领域所关注与认可,可优化信息化工作成效,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完善与良好改造,并有效的提升综合竞争力。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卓有成效,然而整体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中等阶段。因而,只有更为注重优质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颁布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与法规,做好长期战略规划与整体优质布局,方能提升信息化建设速率。应实现信息资源应用开发范畴的全面拓宽,进而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优化国民经济建设,创建小康社会。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
信息资源利用开发效果明显,然而仍旧包含较多需要应对处理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我国欠缺宏观管理规划制度,无法做好有效的协调以及管控,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同时,社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性有限,没能将其置于适宜的地位。较多人仅能在理念之中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而无法扩充投入、充分开发与应用。我国信息化发展建设同发达国家包含显著的数字差别,同时国内各区域也担负着减少数字鸿沟的重要任务。然而,基于各个不同区域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个人经济水平有限、获取处理数字信息技能差异较大,因而令信息鸿沟呈现出一定的扩充发展趋势。另外,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其发展产业规模有限,市场化发展不充分,因而影响了国际竞争力。再者,相关法律体系也存在不健全问题。例如,信息公开、不当竞争管理、垄断以及版权相关法律制度较为欠缺,因此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欠缺良好规范的支持。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策略
3.1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环境构建成型,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效用显著。我国政府将信息资源视为同能源以及材料相同重要等级的生产要素,其成为隐形资产以及宝贵的社会财富。注重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提升综合国力。因此,我们应将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置于适宜的高度与地位,把握机遇,实现创新发展。应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政府文件精神,提升思想认识,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优化综合实践水平,创设信息化工作综合效益。
3.2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与共享应用,完善立法管理
为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应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创建良好科学的资源管理共享应用机制。同时,应做好协调管控、全面规划,完善监督管理,明确政府机构信息应用、交换以及共享应用的具体规则与范畴。另外,应清晰信息共享管理责任主体,创建信息资源具体的共享目录,并实现各类价值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科学管理。
为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快速的占取信息资源并科学应用,优化决策管理水平,体现良好的行政工作效能,完善公共服务,应加快推进立法建设,确保机密信息资源的可靠安全,开创优质的信息化建设环境。立法核心在于良好的应对信息公开以及共享管理问题。同时,应制定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执法管理系统创建,快速出台标准化制度,进而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开发创建良好的法律保障。
3.3强化资源开发,预防数字鸿沟
政府资源信息应做好公开目录编制,优化政务信息共享,创建交换系统。同时,应优化各类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经济信息的应用与服务管理,提升决策管理整体信息质量。应借助政府机构门户网站,进一步强化政务资源信息的应用开发。另外,应有效的激发政府主导管理效用,做好公益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创建文化信息价值化资源的共享应用系统,做好科技资源的管理整合,并应完善扩充广电资源应用开发效能。可有效发挥政府引导、经费支持、重点扶植作用,对重要领域各类信息资源做好公益性应用开发,并引导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社会大众进行信息资源的优质开发,优化公益性管理信息服务。为快速推进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市场化,可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竞争环境,并推动各类信息商品以及管理服务的顺畅流通。另外,应不断的引领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创建文化行业、广播电视、出版行业的现代化、数字化产品,优化网络服务,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为有效的应对数字鸿沟问题,应有效的缩短数字差距,可通过大力发展建设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同时,应基于我国国情特征创建适合国情信息通信的实践管理策略。完善信息资源基础管理应用设施,推进通信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加快信息化应用管理进程。再者,应开创良好的保障服务系统,进而有效地减少数字鸿沟。再者,应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一致协调发展。应激发国家政策管理引导效用价值,通过实际行动良好的应对西部区域的数字鸿沟,进而良好的处理信息不对称矛盾,有效降低西部以及沿海中部区域信息化资源应用开发工作中包含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重要性,我们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完善立法管理、预防数字鸿沟,方能真正激发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优势,推进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性、优质性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应萍.ZHOU Yingping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
[2]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
[3]王建冬,孙慧明,刘合翔.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三种理论视角[J].情报资料工作,2010(4).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开发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可以带动本
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上建立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开发区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外资利用大国,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I】。
__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沿海开放地带与亚欧大陆桥和环渤海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因此,分析__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促进东陇海产业带以及整个淮海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袭裴州吴市群开’誊磊君例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__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_的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由弱变强。到目前为止,__市经省政府批准共设立了8个经济开发区,并从单一的经济技术
开发区发展到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并存的局面。
经营活力充足、产业特色鲜明的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壮大了第二产业,改变了过去以第一产业为龙头的畸形国民经济结构,带动了农民向县城和小城镇流动和集中,同时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仅2004年,金山桥、铜山、新沂三个开发区就实现GDP35.5437亿元,工业增加值29.7536亿元,财政收入4.609亿元,实现利税17.1147亿元。
“十五”以来__市的经济开发区,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的面积也大大扩展,截止2003年底,__市开发区的占地面积为6985.23lhm,其中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实际用地面积达到2590hm,远远超过其他开发区627.89hm的平均用地面积。从用地的情况来看,73%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7%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_市开发区的用地基本符合法律规定,27%不符合主要是由于两规划本身的衔接所致(表1)。
表1__市各开发区占地基本概况
资源调查与评价
注:I开发区规划用地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的面积(hm);
Ⅱ开发区规划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的面积(hm):
Ⅲ开发区规划用地既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部分的面积(hm)。
二、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分析
通过开发区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查和研
究,建立起开发区集约利用量化管理指标,对不同行
业土地集约利用度有定量化的认识。在指导开发区
产业布局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实行高科技、低能
耗、低污染企业优先进区的政策,对申请人园的用地
企业综合考虑将企业用地数量与企业投资密度、科
技含量、土地产出率挂钩,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产值及附加值高的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率。
(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以__金山桥、铜山、新沂和邳州四个有代表
性的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总体
情况,并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按30个类型确定控制指标。根据开发
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确定开发区发展趋势如开发
区适度规模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
程度、土地产出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于开发区的指标,运用容积率、单位面积职工人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重、绿化率、投资
强度、地均产值、地均利税来衡量利用程度。然后运
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赋予权重来衡量土地集
约利用度,最终实现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定量评价
(表2)。
表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2--3]
(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评价模型。通过调查__市4个开发区内
各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土地利用状况,汇总各行业
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对7个土地集约利用的控
制指标(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
重、绿化率、投资强度、地均产值、地均利税)确定
其权重,通过模型定量出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其模
型为:
ECL。=ΣUi~Wf
式中:ECL。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U。为某
一评价项目数值;Wi为该评价项目权重。其中:
Ui=ΣviXW
式中:为某
一评价指标值;为该评价指标权重【3J。
2.数据的处理。__市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截止2004年底,仅金山桥、铜山、邳州、新沂4个开
___
国士谤活科丛管理
发区拥有工业企业1433家,工业项目占开发区总
建设项目的71.1%,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占总投
资额的73%,根据模型可计算出各
行业土地利用
集约度(表3)。
表3金山桥、铜山、新沂、邳州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行业名称
金山桥铜山
土地利用集约度
新沂邳州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37
0.3
40-3
5O.4
20-38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看出,__市开发区总体土地利
用集约度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综合指数值大
部分在0.3~0.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开发区中机
械产业拥有比例较大,仅金山桥开发区机械行业
就占到76%。这些工业企业主要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及国有土地无偿划拨制度的影响,工业厂
区占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由于
机械等大型设备或精度方面对厂房和场地有特殊
要求,只能建设单层厂房并要求一定数量的退
场,其建筑容积率偏低,总的来说用地效益不高。
但是由于机械是开发区主导产业,因此政府应该
采取措施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发展这个产业。对于
大型机械产业,由于上交利税较高,地方政府有
利可图,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政府可能促使
更多机械产业的引进,所以应提高机械产业内部
土地利用率,争取达到双赢——政府获利和土地
更高效利用。
从各行业情况来说,由于各个行业集约度相差
较大,内部可供挖潜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在这
31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
数一
指合一
综开个一6922m6舶3∞2799∞99o舯0加9加05050000¨02m0舶09∞0070
钾“加”“"们舵
O0O0O0O0O0O0O00000000000
舳弘
O00OO00O
”
00000000
加"如犍能
O0O00O0000
___
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值位于前5名的行业;利用集约度最低的为电
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仅为0.32,大大低于其他行
业土地利用集约度。因此__市未来一段时间的产
业导向是:①加快工业区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建
设,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
发展电子及相关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食品、服装、皮
革、金属也应该适当加以发展;②抬高门槛,控制
新的纸制品、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生产企业
进区,对于已经在区内的企业要严防其大面积扩
张,坚决少批地。另外加快旧城改造进程,搬迁污染
工业,合理安排中心城区老工业用地的土地用途置
换,发挥土地集约利用潜力;③机械生产要注意其
企业的土地利用状况,少批地,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促使其内部挖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调
整用地结构与紧凑布局,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另
外要优化其内部结构,以大型骨干企业配置为中
心,发展横向综合开发的企业群,形成规模效应,以
提高工业容积率与集聚度。
从4个开发区总体情况来看(表4),平均集约
用地指数最高的金山桥开发区为0.46;铜山为
0.44;邳州为0.40;新沂最低为0.37。这主要是因为
金山桥和铜山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间早,而且距__
市主城区近,工业区已具备相当的集聚规模,加之
土地投入力度大,内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良
好,因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高。邳州和新沂两
个开发区相比之下各方面均不及金山桥和铜山,所
以平均集约用地指数略差。
表4四个开发区平均集约用地指数
三、科学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项目的审核力度
从目前__市开发区的情况看,已经进园和
即将进园的项目中,民营小企业、传统加工业、劳
资源调查与评价
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实力较弱,但掌握市场的能力
较强,发展势头较好,招商的难度相对较小,管理
也较容易,这主要得利于苏南的产业转移。据江苏
省苏北办的统计数字显示,仅2004年,苏南地区
向苏北地区提供帮扶资金达1.14亿元,同时,通过
产业转移,苏北地区从苏南实际引资30.8亿元[5】。
因此__市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吸引苏南民营资
本的投资。
__市开发区里外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高
科技企业数量少,这是由于限制因素多,致使招商
难度大、周期长,其真实的投资意向及诚意和投资
规模也不易把握。如金山桥的台湾大东钢铁、泉山
区的观音药谷、矿大科技园等项目几年来“只闻楼
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际投入资金微乎其微,有
些项目似有圈地及“钓鱼”之嫌。因此,今后应该加
强对项目的审核力度,加速吸引苏南产业转移,对
一些没有真实投资意向的项目坚决取缔,防止国
有资产流失。
(二)培植合理的产业结构
根据各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值的大小
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产业调整,制定鼓励和抑制
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具体根据不同产业项目性质
采取差别供地政策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层
次的提升。另外,要因地制宜,在体现集约用地管理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工业建设项
目用地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具
体控制指标时分类控制,不搞“一刀切”。
__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时鼓励发展的产业
主要是一些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各
类传统型产业,同时还有一些新型产业如计算机及
其相关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包括半导体、微电
子、光电子、软件、网络、汽车电子产业及通信器材;
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产业,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
设备、大型模具、模架及其延伸产业;生物科技、生命
科学、生物制药;轻工、纺织、特色食品等。现时政府
鼓励发展的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生物科技、食品、服
装等均是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在以
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加以引导,实行更优惠的政策吸
引以上产业,形成开发区特有的产业集聚群。
___
回土碴活科磕笤理
(三)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化程度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工业用地的投人和产出水
平,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强对工业用地集约化
水平的追踪调查和考评奖惩工作。
在可行性研究或初设阶段,严格审查工业项
目用地的效率、定额和用途。按照产业政策、投资
额、投资密度、单位面积的销售收入和税收、从业人
员数量及用地定额标准合理确定供地量,并按照合同投资进度供地。对未按进度完成投资的,要依法
或按合同收回土地。提倡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多层标
准厂房,鼓励中小型项目进标准厂房。
(四)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转变供地方式
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在存量土地未充分利用之
前,绝不新征新占用地。在引进项目时,加强对用地
项目的审批、审核。确定项目用地规模时,可以聘请
相关专家,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量的大小、土地产出率等各项指标,综合确定项目用地规模。
用地项目选址时,应正确处理好项目用地需要与严
格执行规划的矛盾。各开发区可根据自身发展的实
际需要,依据开发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每季度申请周转用地指标,经市国土部门批准
后,按进入园区项目的用地定额标准先行供给项目
单位使用,以保证进入园区项目可以随用随供、边
批边用,缩短用地审批周期。
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及客商的不同需求,灵活转变供地方式,可采取在开发区建
好标准厂房,提供企业使用;将开发区土地出租给企
业,由企业自建厂房,满足其生产的需要;或者请投
资商根据他们的需要参与设计、建设,投资商提出建
筑设计要求,开发区负责设计、施工、监理。从而较好
地避免楼房和土地闲置问题。
(五)改善区内投资环境
一切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增强客商的投资信心,应是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思
路。今后的开发区建设应逐步改变招商引资的思
路,应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水平的办
事效率,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加开发区的吸引力和
竞争力,而不是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在建
立和完善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类支撑服务机构的同时,还应建立与开发区相关的服务配套企业,如
信息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环境美
化服务等企业,使开发区的服务设施软环境与基
础设施的硬环境相益得彰,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
效益和增值潜力。
参考文献:
[1]李红.我国开发区布局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研究[J].中
国土地科学,1998,(5).
[2]申杜平,严政,欧阳安蛟.浙江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
研究[J].中国土地,2003,(10).
[3]甄江红,成舜,等.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2001,(2).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S].
[5]苏蓓办,王晓映.政府和市场结合苏南苏北从单向帮扶到
互补双赢[DB/OL].新华报业网,http:///xinwenzhongxin/2005—03/14/content
_
3868711.htm
AStudyofIntensifiedLandUseofDevelopmentZonesinXuzhou
CHENCheng.WUQunWANGNan-jun
(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Abstract:BasedonthelandusedataofdevelopmentzonesinXuzhouCity,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evaluationoftheinten。
sifiedlanduseofdeveloDmentzones.Theevaluationindictorsareselected,theevaluationmodelissetup,andtheindictorweights
areestablishedbvAHPanalysismethod.Accordingtotheresultofintensifiedlanduseevaluationandthepracticalsituation,the
paperpresentstheapproachesandmeasuresofintensifiedlanduseindevelopmentzones.
Keywords:developmentzone;intensifiedlanduse;evaluation;XuzhouCity
【开发利用】推荐阅读: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10-20
如何开发利用家长资源12-09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教案04-04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教案12-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04-12
幼儿园资源开发和利用06-0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01-07
谈“社会大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02-16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03-01
浅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