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精选8篇)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篇1

1、狠抓基础(怎样狠也不为过)。无论题目怎么变,它所需的基础知识是不变,没有扎实的基础一切都是空话,而且难题也是建立在简单的题目的基础上组合而成;

2、注意各板块知识的梳理。初中物理共分以下板块:声、光、电、热、力、磁、物质,其中重点、难点集中在电和力,这是中考中占比例较大的部分,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要重点突破的两部分内容;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篇2

一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根据初中物理大纲要求、教材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物理总复习应紧扣课本, 可采用“三先三后”的方法进行复习, 即先具体后概括, 先全面后重点, 先细后粗。做好课文复习、插图复习等, 要彻底掌握, 学懂弄懂。

1. 课文的复习

课本中出现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四大因素。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明确各章节所包含的这四大块的物理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弄清各章节的物理内容体系 (知识结构) , 能力要求, 重点、难点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课文中用黑体字排印和带波线的内容要释意明理, 分析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2. 插图的复习

初中物理教材中插图很丰富, 复习时应抓住重点分类掌握。如可将插图分为: (1) 装置图——主要是设备的构造原理图。如天平、滑动变阻器等, 要注意分析它们的构造原理, 掌握物理知识的应用。 (2) 实验图、演示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和程序图。要学会从图中观察、分析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找出引起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3) 受力图——要学会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养成规范化作图的良好习惯。 (4) 电路图——要会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 正确将电路图和实物图相互改换, 要能正确读表, 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等。 (5) 光路图——要能正确画出平面镜、凸透镜等的光路图。 (6) 磁感线图——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图。 (7) 常数表——如密度表、比热表、沸点表以及熔解凝固曲线等。要对课本中的每张图、表、曲线细心分析, 弄清意义。

3. 实验的复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的复习, 以此提高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记忆效果。实验复习应以培养实验能力为目标, 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能力、探索能力、实验技能、实验素养、实验规范。如在做电学实验时, 应先正确画出电路图, 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连接电路前应断开开关,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这些都是基本的实验程序。

二加强能力, 拓宽思路

综观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 出现了不少题型新颖、立意独具匠心、题设情境别具一格的试题, 这些题目能力要求高, 是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在考试命题导向上的体现, 代表着素质背景下中考命题的新走向。下面就这类题型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 以供参考。

1. 设计型实验试题

这些试题跳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范畴, 成为考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试题。

第一, 所测的量是教材中已经做过的实验, 但试题要求另用其他方法。

例如, 给你足够的水, 量筒一只, 怎样测定小瓷杯的密度? (小瓷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用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

第二, 所测的量 (或要做的实验) 是教材中所没有的,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 给你一块橡皮泥 (它的密度大于1.0×103kg/m3) , 一个弹簧秤, 一个量杯和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从上述试题可看出设计型实验试题的特点: (1) 跳出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束缚, 不再是从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挖掘、编制考题; (2)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制定实验步骤; (3) 试题具有开放性, 设计方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灵活应用知识、发挥能力的空间; (4) 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是对某一类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全方位的考察; (5) 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力学中的测物体的密度、电学中的测电阻、测灯泡的功率以及一些实用电路的设计等。

2.“STS” (应用型) 试题

近年来, 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重视物理与科技、注重应用, 这是今后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例如, 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 导致地表温度急剧上升, 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 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 人们感觉空气湿热, 但过一阵子, 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 空气便清凉了, 人们也感觉凉爽了。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及其原理。

题目中“下了阵雨, 雨停后……空气湿热”, “一阵风刮过之后……便清凉了”等, 这些语句均含有物理现象, 涉及到相关的物理知识。此外如黄河水上的含沙量、居民供电系统“增容”后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及减小措施、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神州号”飞船、西部大开发列车提速、潮汐水利发电、钱塘江的奇特景观、洗衣机、空调说明书等。这些试题取材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中与初中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一些素材, 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从上述例题可看出“STS”这类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相联系的试题的特点: (1) 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有关实例中设置一个题设情境; (2) 要求学生能从阅读试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 分析处理信息; (3) 根据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4) 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常见的电器说明书, 一些科技、自然方面有关的物理知识应用等; (5) 这类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此外还有知识结构题、论证题等, 这些题型立意新颖, 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是中考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有益考试, 也为今后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3

一、科学细致地制订复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总复习之前所制订的复习计划对于复习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初中物理通常来说课时较短,但是内容较多,平时锻炼的题型有限,但是考试时所涉及的题型却十分广泛,力、热、光、电知识相对独立,但是却与升学考试集中综合应用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这些困难的干扰下,如果复习计划不科学,就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复习时间,就无从保障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物理大纲的具体要求,设计制订科学的总复习计划,找出重点、考点与难点,划分各轮复习的阶段与课时,做到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二、对于抽象内容要重点处理

物理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这些内容是复习中的难点,而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规律和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留意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同时充分地联系生活经验,加强实验,再辅助以有效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精心选择复习练习题

教师在复习题的选择上不能盲目地选择难点,更不能标新立异,而必须重视基礎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从近年来的中考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丢分,许多丢分的题目是在平时训练过的内容。当前物理辅导资料繁杂,习题也越来越难。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就更加无法解决难题,物理学习的质量可以说就掺杂了水分。教师不能将重要的备课时间花费在难题的收集上。选择题可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物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择题进行逐字、逐句地审题,经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后,再进行选择。

四、时刻关注热点信息

在初三阶段的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热点信息,同时教师也要对热点加强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教师要善于捕捉与考试相关的热点新闻,从中甄选与物理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探讨和分享。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身所熟悉的现象,去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明白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的复习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以及即将参与的升学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地转变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物理能力的锻炼。适当地调节复习气氛,切忌一味增加学生复习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适度的紧张固然必要,但是紧张过分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重视引导,把握复习的节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营造轻松活泼的复习环境,争取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加强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效巩固,促使学生拿出最佳的学习和备考状态来迎接人生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磨形初中)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2022 篇4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

[新课教学]

一、抛体的位置

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

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

生: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

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

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

生:x=vt

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

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

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生:y=1/2gt2

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

生:可以.

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

生:

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

生:

[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解析:因为铁球从飞机上释放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有与飞机相同的速度.不论铁球何时从飞机上释放,铁球与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都无相对运动.铁球同时还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竖直方向将离飞机越来越远.所以4个球在落地前始终处于飞机的正下方,并排成一条直线,又因为从飞机上每隔1s释放1个球,而每个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又是相等的,所以这4个球落地的时间也依次相差1 s,它们的落地点必然是等间距的.若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4个铁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此题把曲线运动利用分解的方法“化曲为直”,使其成为我们所熟知的直线运动,则据运动的独立性,可以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用各自的运动规律研究其运动过程.

二、抛体的速度

师:由于运动的等时性,那么大家能否根据前面的结论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生:由y=1/2gt2得到,运动时间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了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取决于下落的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师:那么落地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生:落地的水平距离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了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不仅与初速度有关系,还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师:利用运动合成的知识,结合图6.4—2,求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结论如何?

生:落地速度,即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和下落高度h有关.

师: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一般称为平抛运动的偏角.实际上,常称为平抛运动的偏角公式,在一些问答题中可以直接应用此结论分析解答

[例2]一个物体以l0 m/s的速度从10 m的水平高度抛出,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例3]在5 m高的地方以6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质量是10 kg的物体,则物体落地的速度是多大?从抛出点到落地点发生的位移是多大?(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

[交流与讨论]

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我们探究了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和速度.请大家根据我们探究的结果研究一下平抛运动的物体位移和速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参考解答:根据前面的探究结果我们知道,物体的位移,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θ=gt/2v.物体的速度,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θ=gt/v.可以看到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它们的方向与x轴夹角的正切是2倍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物体速度或位移的方向了. 师:在(2)中,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t2=v02+2as,形式上一致的,其物理意义相同吗? 生:物理意义并不相同,在中的h,并不是平抛运动的位移,而是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

中的s就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于平抛运动的位移,是由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合成而得的.

师: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抛物线),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即为曲线上物体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设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则这一时刻的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β=v0/gt,而物体下落的高度为h==1/2gt2.如图6.4—3.

图中的A点为速度的切线与抛出点的水平线的交点,C点为物体所在位置的竖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水平线段OC的中点.平抛运动的这一重要特征,对我们分析类平抛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是很有帮助的.

平抛运动常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来处理,由于竖直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特点均可以在此应用.另外,有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将平抛运动沿其他方向分解.

三、斜抛运动

师:如果物体抛出时的速度不是沿水平方向,而是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这种情况称为斜抛),它的受力情况是什么样的?加速度又如何?

生: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仍不受力,加速度仍是0;在竖直方向仍只受重力,加速度仍为g.

师:实际上物体以初速度v沿斜向上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如何表示?与平抛是否相同?

生:斜抛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与平抛不同,分别是vx=vcosθ和vy=sinθ.

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所以水平方向速度vx=vcosθ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竖直方向上因受重力作用,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J,同时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y=sinθ,因此做匀减速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当初速度向斜下方,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竖直下抛运动),当速度减小到。时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此时物体由于还受到重力,所以仍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g,将开始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因此,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x=vcosθ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y=sinθ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的合运动.

师:斜抛运动分斜上抛和斜下抛(由初速度方向确定)两种,下面以斜上抛运动为例讨论.

师:斜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生:特点: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一夹角θ斜向上,θ=90°时为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θ=0°时为平抛运动.

师:常见的处理方法:

①将斜上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这样有由此可以得到哪些特点?

生:由此可得如下特点:a.斜向上运动的时间与斜向下运动的时间相等;b.从轨道最高点将斜抛运动分为前后两段具有对称性,如同一高度上的两点,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相同.

师:②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运动,用矢量合成法则求解.

③将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作为x、y轴,分别分解初速度和加速度后用运动学公式解题.

[交流与讨论]

对于斜抛运动我们只介绍下船上抛和斜下抛的研究方法,除了平抛、斜上抛、斜下抛外,抛体运动还包括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请大家根据我们研究前面几种抛体运动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参考解答:对于这两种运动来说,它们都是直线运动,但这并不影响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仿照第一节中我们介绍的匀加速运动的分解过程.对竖直上抛运动,设它的初速度为v0,那么它的速度就可以写成v= v0—gt的形式,位移写成x= v0t—g t2/2的形式.那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分解了.把速度写成v1= v0,v2=—gt的形式,把位移写成xl= v0t,x2= —g t2/2的形式,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竖直上抛运动被分解成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对于竖直下抛运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课后小结

1.具有水平速度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形成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匀蓬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平抛位移等于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矢量和;平抛瞬时速度等于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矢量和.

3.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4.如果物体受到恒定合外力作用,并且合外力跟初速度垂直,形成类似平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只需把公式中的g换成a,其中a=F合/m.

说明:

1.干抛运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弄清其成固是基础,水平初速度的获得是同题的关键,可归纳众两种;

(1)物体被水平加速:水平抛出、水干射出、水平冲击等;

(2)物体与原来水平运动的载体脱离,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水平速度.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篇5

*设计思路:

1、电学实验专题复习安排:

专题一:电学基础实验的归纳、重要器材的使用、典型实验的回顾(一点代面:巩固电路图的画法、实物图的连接、基本实验技能)。

专题二:电学实验中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的设计、基础实验的变式训练。

2、注重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实际问题:

(1)、板房教学本身条件、环境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复习课中,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没有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导致学习过程的实效性降低。

理念及策略:

(1)、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策略:为学生准备了复习过程中要用的实验器材、精心设计了课堂学习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2)、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策略:创设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板房用电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有用,与学生一起经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TST)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归纳总结电学基础实验,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画

电路图、连实物图、电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总结出电学基础实验;通过提问、对比让学生巩固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测电功率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典型实验的完成教学难点:基础实验的归纳、实物图的连接

三、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学生课堂学习资料、板房用电公告、多媒体课件、电路元件实物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我们曾做过哪些电学实验?根据所给器材,你能做哪些电学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填写内容;师生共同评价

(二)、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

学生1:说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学生2:在学生1的基础上改写为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学生3:用实物讲解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师:提示、引导、评价

(三)、学生分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导语:教师出示《板房用电公告》,学生说明原因,(感恩教育、节约教育)

实验过程:

1、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教师:评价,贴出实物图模型

2、学生:上黑板连接实物图,教师:评价,与学生交流不同连接方法

3、学生:填写“实验注意”,交流、质疑

4、学生:连接实验电路,教师:委派能手检查各小组的连接情况,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要求。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

6、实验报告展示、学习过程交流

(四)、知识整合与提高

学生课后完成五、教学反思

复习课的教学一直是令许多老师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在许多复习课上,学生往往很沉闷,老师的教学热情也因此大受挫伤。如何提高复习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复习课的功能不只是将所学知识进行一种枯燥的回顾和归纳?如何让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不仅能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又能在原有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升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呢?我始终认为,上好复习课的难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我对所上的初三“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课的几点体会:

1、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复习课实效。复习课中知识容

量大,教师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大量以学知识再现到学生眼前,仅凭一张嘴、一支笔,很难,也很累,学生更无兴趣。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学基础实验的归纳、重要器材的使用、典型实验的训练,课件精美的画面,高度浓缩的知识要点,这本身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印发了本节课复习所使用的课堂学习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有机会、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与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地、愉快地完成,达到复习目的。

2、从板房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板房用电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有用,与学生一起经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TST)的过程。

3、在这一节课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与思考,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在归纳电学基础实验时,不少学生写不出已做过的实验名称,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启发、引导还应更耐心些、更具体些;在学生做实验时,还可以多找些小能手、小老师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我认为,教师应设法优化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对一堂课的设计能令教师自己都兴奋起来,又何尝担心学生不兴奋、无兴趣呢?那样的课,学生又怎会感到“厌”呢?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篇6

一、学习指导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3千米;1米=10分米;1米=102厘米;1米=103毫米;1米=106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3微米.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 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归纳如下:

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数字

数字估计数字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

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

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

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

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

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4)平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

t

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

算.二、典例精析

例1.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不同物体的长度,其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

(1)0.0006米(2)60微米(3)6×104分米

(4)6×104毫米(5)6×106千米(6)6×103厘米

分析长度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就可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解: 0.0006米=6×104米60微米=60×106米=6×105米

6×104分米=6×105米6×104毫米=6×104×103米=60米

6×106千米=6×106×103米=6×103米

6×103厘米=6×103×102米=6×105米

因此,长度为60微米的物体、6×104分米的物体和6×103厘米的物体,长度是相同的.例2.下列物体长度较接近1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B.大姆指甲的宽度

C.新铅笔的长度D.十张纸的厚度

分析与解答当前初中生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和新铅笔的长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是0.7×1041×104米,即0.0070.01厘米,远远小于1厘米;

只有大姆指甲的宽度较接近1厘米.应选:B

例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0.420米B.420毫米C.0.0420米D.4.202分米

分析与解答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在记录有准确数的情况下,还应记录有毫米的下一位,即0.1毫米位数上的估计数字.0.420米和420毫米这两个

数据都没有估计数字,因此不符合要求;0.0420米,虽然有估计数字0,但都与

实际不相符合,因为玻璃窗的宽度不会只有4厘米左右;这是记录结果时单位记错了;4.202分米符合上述要求,而且测量结果也有单位,是符合要求的记录数据.应选D.例4.站在路边的甲看见乙驾驶轻骑超过了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在前进,乙说丙在后退,丙

说甲在后退,则他们各自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是以乙为参照物B.乙是以丙为参照物

C.丙是以甲为参照物D.甲、乙、丙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甲说乙在前进,甲可能以自己、地面或丙为参照物;乙说丙在后

退,乙可能以自己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和甲为参照物;丙说甲在后退,丙可

能以自己和乙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为参照物.由此可知,甲、乙、丙都是

以自己为参照物.应选:D

例5.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

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

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

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着的火车

分析与解答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应选:D

例6.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一半路程内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则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_.分析从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A到B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设A到B的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都为,即s1s22ss2.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s

t1ssv1v12v1230千米/时s

1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s

s

2v2ssv22v2250千米/时t2

A到B全程所用时间:

tt1t2s

230千米/时+s230千米/时

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

vs

ts

s

230千米/时s

250千米/时37.5千米/时

即:应填37.5千米/时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

0.025米=_________厘米=_________毫米

6.7×106米=_________千米

2.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厚0.93_________.(2)我国男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25_________.(3)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_________.3.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若野兔以16米/秒的速度奔跑,坦克以54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运动得快的是_________.4.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公路上,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相距40米的电线柱,这辆汽车速度是_________千米/时.5.“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地球的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又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用的时间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则甲的

31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__倍.7.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50秒后速度为25米/秒,接着匀速运动100秒后减速,经过50秒停下,共行驶6900米,则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米/秒.二、选择题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0.84厘米,20.85厘米,20.837厘米,20.43厘米和20.85厘米,此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A.20.85厘米B.20.84厘米C.20.75厘米D.20.76厘米

9.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B.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10.下列 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教科书的长度B.普通墨水瓶的高度

C.钢笔的长度D.乒乓球的直径

11.甲、乙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乙车驾驶员从观后镜中看到甲车距自己越来越远,则[]

A.甲车在向后倒车B.甲车已停止

C.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D.三种情况均可能

12.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千米/分;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刘易斯的百米记录是9.86秒,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B.猎豹C.灰面鸫D.刘易斯

13.下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B.沿平直轨道进站的列车

C.斜向上抛出的皮球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传送带上的纸箱

14.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8秒内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后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A.40米B.80米C.100米D.无法判断

三、计算题

15.某人用1小时走完了3600米,休息半小时后,又用半小时走完了1440米,他休息前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16.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答案

一、填空题

1.2.5、25、6.7×10

32.(1)厘米(2)毫米(3)千米

3.运动快慢野兔4.725.太阳、地球

6.1.57.2

3二、选择题

8.A9.C10.B11.D12.A

三、计算题

15.1米/秒0.7米/秒

16.(1)svt

2=850米

(2)svtvt

2vt=875米

如何搞好高三物理总复习 篇7

一、物理总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1. 记和懂的关系

记,指记忆。对于知识,必要的记忆是需要的,否则就谈不上应用它们。但对于物理知识,必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首先要强调“懂”。在复习某一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应该首先弄明白它们是怎样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实验是怎样的。对概念、规律本身,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定义、表达形式、物理意义及其成立条件等。还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能鉴别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说法。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不但记得牢靠,而且便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它们。

2. 量与质的关系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因此,我们反对题海战术,而强调提高做题的质量。提高做题的质量。

(1)克服拿过题来首先想用什么公式,然后马上列式求解,解出结果来不进行思考,立即找答案核对这种不正确的程式,而应首先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等,在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再选择适用规律,拟定解题方案。

(2)对解题结果进行论证,看它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验算,或用其它方法来复核,对于自己检验后,认为正确无误的答案,一般不必去核对答案。这是一种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提高正是能力提高的反映。

(3)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道“生题”。对于做错了的题,应认真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泛,常常收获也越大。

(4)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耐心、细致、依理而行。这不仅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须,而且对养成良好品质、提高个人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 新与旧的关系

“温故而知新”。在总复习的最后阶段,回忆、整理做过的旧题,特别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虽然考完后老师又讲过,自己也觉得明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生疏了,甚至仍然不会,此时再来补习这些漏洞,比起再做新的“生题”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关于审题

1. 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读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常常视而不见。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本题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2. 隐含条件的挖掘

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例如题目说“光滑平面”,就表示“磨擦可忽略不计”;题目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是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而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3. 干扰因素的排除

在题目中设置干扰因素,常常是命题者考查能力,特别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手段。所谓干扰因素,是指那些与解答本题没有关系,但却对考生的思维产生干扰的已知条件,能够迅速地找出它们,明确它们的确与本题无关,解题过程中敢于大胆地摒弃它们,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4. 临界状态的分析

有很多物理问题都有涉及到临界状态,由于临界状态是“问题”发生突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问题中又事有其隐蔽性,稍不留心就导致错解。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物理过程。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确定临界值。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示意图的借助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借助示意图可帮助我们审题,可丰富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

三、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他问题,都有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或是某一个物体,或是某一个物体系(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有的问题始终都是同一研究对象,而有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应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2. 建立物理模型

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一般都很复杂,为了解决它,常常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物理模型就是忽略次要因素的产物,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理想透镜、理想变压器,以及光滑平面、不可伸长的细绳、不计质量的轻弹簧、定值电阻、内阻可忽略的电源,等等,都是理想模型。对一个具体物理问题,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立怎样的物理模型。

3. 分析“状态、过程”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可能是个较简单的过程,始终按同一个规律变化,也可能它是个较复杂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遵循不同的规律。对于一个始、末状态确定了的物理过程,则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的变化路径,对一个物理问题,如果能把相应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清楚,问题一般说来就已基本上解决了。

4. 选择适用规律

在对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再去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可以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因此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案,应通过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例如一个力学问题,可以从受力产生加速度去分析讨论,也可以从做功和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讨论,还可以利用动量及动量变化来解决问题,到底用哪种方法好,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 讨论所得结果

对于解出的结果,应进行必要的讨论,看它是否合理,物理意义是否明确,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等。

2022物理教学工作总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方式;结合运用

一、两种教学方式的探析

本文的综合议题就是高三总复习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结合运用,要讓两者互相联系、融合,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从而为学生高考贡献一份心力。在没有探究两者结合运用之前,我们先分别分析一下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认真剖析一下两者的优缺点。

1.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强,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要坚持独立发现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去自主发展学习。展开了说,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索、钻研的途径去获取知识,同时来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生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知识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是:探究式学习可能用的学习时间更多一些,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点都适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过多地使用这种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和复习得不系统、基础性知识掌握得不牢等缺点。

2.接受式学习方式

在接受式学习中,老师的主动性更强一些,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接受型,此种学习方法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跟随老师的思路系统地、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扎扎实实复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更着重于巩固记忆、强化训练,就是“我讲你听、不会就问”“多听、多记、多练”步步为营的教学复习方式,是比较传统也比较见成效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比较僵化、不生动,在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和锻炼学生动手上做得不好,有死记硬背之嫌,训练习题过多显得机械,有时摆脱不了“讲—练—讲”的“题海战术”。

二、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运用

为了能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求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我们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方式巧妙、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保证高三物理总复习普通知识的规律化、零碎知识的系统化,还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和能力品质,保证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1.接受式学习来奠定复习基础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接受式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必须带领学生按照接受式学习方式将物理中力、热、电、光、原子五大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公式等基础知识,都要通过接受式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记忆和训练。在这一轮复习中,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把高中物理知识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系统化地把检测的知识梳理一遍,为全面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除了基本概念和各类公式等,还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如下10种物理基本分析方法:①受力分析方法;②运动分析方法;③过程分析方法;④状态分析方法;⑤动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电路分析方法;⑧光路分析方法;⑨图像分析方法;⑩数据处理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和传授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通过大题量的训练来巩固知识和方法,这样也为与探究式学习法很好地结合打下了基础。

2.探究式学习来增加能力和积极性

物理不同于一般学科,不仅仅关乎高考人才的培养,也在为国家各个高、精、尖的领域培养和输出人才,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主研究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即便是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时期也不要忘记物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科学地教学、学习和复习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式学习“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章节时,不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要学生自动导出相关公式,探究式教学就可以宣告成功。这节课的知识点虽然相对简单,单摆的周期公式也比较容易记忆,但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决定单摆周期的各个因素,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测定不同摆长的单摆周期,除了一些简单的引导之外,所有计算程序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测得的9组数据与图像法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即T∝■,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找出T与g的关系,T∝■/■最后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得出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公式的来源、相关公式及其他物理知识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比死记硬背记忆得更牢靠。

3.两者相辅相成的结合

在通过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发挥他们记忆存储的优势,展开新一轮的总复习。可以采取对比、归类等各种互动式的方法,实行活化性的知识再促进、再消化,当然这样的促进和消化是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的。有了这样一个根本,就可以有效地把接受式与探究式两种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比如,对高中物理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图像的深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对v-t图、p-v图、u-i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生的深入探究,让他们将原来看似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有效地连接、联络起来。除此之外,学生在通过对图线的纵轴、横轴等含义的图貌结合的理解和认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从诸多的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让学生对很多物理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随之提升的还有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说,在学生熟练、牢固掌握基本、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操作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接受式与探究式相辅相成、最佳配合的时候,也是学生在高三物理总复习见效最快、最佳的时候。

4.两者取长补短地推进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两种学习方法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是各自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的,所以在二者结合的时候,既要取长补短、又要扬长避短。大家都知道,高三物理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综合提高的过程,主要分为单元复习、阶段性综合训练、综合复习和高考适应性训练等几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题海战术,这就是接受式教学的主要复习方式,如果长时间地进行“文山题海”式的复习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发挥一下探究式学习方式,采取精选模拟试题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利用学生对精选模拟试题的重视程度,继续地、持续地发挥精选模拟试题的作用,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联想与变通的本领,提出几条变通的思考点:①让学生自己归纳一下精选模拟题中的知识点;②划出重点题,让学生寻求一下该题有没有其他的求解途径和可行性办法;③看一看是否可以多题一解,总结题型之间的相似之处;④看一看是否可以一题多变,题中涉及的公式和原理有哪些。总之,让两种学习教学方式长短互补,推动高三物理总复习顺利推进、有效进行,夺取高考新胜利。

接受式学习具有传统和历史悠久性,探究式学习具有创新和鲜活生命力,旧的与新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丰实的与鲜活的,这一切就是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及时弥补和克服个中存在的不足,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提升物理教学和复习的成效,就是我们探研的根本目的。接受式学习也兴焉,探究式学习也勃焉,在漫漫征途中我们努力探索,寻求物理教学更好、更优秀、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其路也漫漫焉。

参考文献:

[1]王燕华,李卫平.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和接受式学习结合[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

[2]夏燕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3]杨晓霞.高三物理总复习有效教育策略[J].新课程:下,2012(8).

[4]曾路.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案例[J].中国民族教育,2004(6).

(作者单位 福建省平潭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下一篇:感悟自然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