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评审任务分配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甲评审任务分配(精选5篇)

二甲评审任务分配 篇1

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一)、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2.按照标准配置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二)、医院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计划和总结。

1.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计划,与医院总体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2.相关人员知晓规划、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执行二级(医院-科室)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一)、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有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

(二)、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1.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制定相关制度,实施护理管理工作。2.依法执行护士准入管理。

三、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工作方案与具体措施。2.护士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3.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一)、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1.有全院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并实施。2.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履行职责。

(二)、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1.有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及时修订。

2.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安全输血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3.相关护士掌握上述内容并执行。

(三)、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具有专业性、适用性。1.各护理单元有能体现专业性和适用性的专科护理常规。2.护士掌握本专业的专科护理常规并执行。3.有专科护理质控措施。(见第七章第三节)。

(四)、能提供体现适时修订并有修订标识的护理制度,修订部分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1.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修订后的文件,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有修订标识。

(五)、定期开展护理管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1.有护理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并落实。2.护士掌握相关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人力资源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人员资质与履职要求。

(二)、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1、有各级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并执行。2.相关人员知晓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

(三)、有聘用护士资质、岗位技术能力及要求、薪酬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执行方案,并有执行记录。(重点是“合同制”管理的护士)。

1.有聘用护士的资质、岗位技术能力及要求。2.有薪酬的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执行方案。3.聘用护士知晓本岗位资质与履职要求。

(四)、有全院护士的人员名册、薪酬、享有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落实同工同酬。

1、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2.护士每年离职率≤10%。

(五)、护士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1.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2.对在岗位上的意外伤害有处理的相关规定。3.护士均知晓。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一)、有护理单元护士人力配置的依据和原则,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1.护理部管理全院护士信息,掌握全院护理岗位和护士分布情况,按照医院的规模合理配置护士。2.护理部制定有护士人力调配方案或措施,可以对全院护士进行调配 3.护士分管患者护理级别符合护士能级水平。

4.每位护士平均负责病人数≤10人,并体现护士能力与病人危重程度相符的原则。

(二)、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的方案。

1.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或编制中有机动人员的规定,有执行方案。2.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1、根据护理工作量、患者病情和床位使用率(加床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可动态达到以下标准:(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比例≥95%。(2)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3)ICU护士与床位数之比达到2.5~3:1。(4)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不低于3:1。

(5)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1:0.6。(6)NICU、PICU护士与床位数之比达到1.5~1.8:1。

2.有护理岗位说明书,包括工作任务和任职条件,有实例可查。3.护士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符合医院聘任制度规定。

(二)、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1.有为实行弹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人员储备。

2.有保障实施弹性人力资源调配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效果。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一)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1.有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方案。2.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应充分征求护士意见。

五、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一)、有护士在职培训和考评。1.有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

2.有护士在职继续教育计划,并有专职部门和专人负责落实。3.有开展培训的经费、设备设施等资源保障。

(二)、落实专科护理培训要求,培养专科护理人才。1.根据医院功能及需要,培养临床所需的专科护士。

2.有开展专科护士日常训练所需的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保障。

3.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本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1.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2.护士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

3.有护理级别标识,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二、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

2.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一)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1.医院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医院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具体的工作职责或措施。2.医院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重点任务、相关政策、保障措施。3.医院有各级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重点是新护士和专科岗位护士)培训的工作方案或计划。4.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5.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士知晓率100%

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士工作中的责任制。2.依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应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

五、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一)、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1.护士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等。

2.护士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3.有针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4.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

(二)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对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1.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2.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3.护士知晓并掌握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内容。

六、遵照医嘱为围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一)有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和处置流程,并有效执行。1.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

2.对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做好术前、术后的解释和教育工作,与记录。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反应。

(一)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及治疗反应。1.有医嘱核对与处理制度、流程,有落实“安全目标”的措施。2.有查对制度并提供符合相关操作规范的护理服务,有记录。3.有观察、了解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4.护士知晓并掌握上述制度与流程的内容

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一)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1.在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2.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3.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九、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一)、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十、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一)、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1.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护士使用。2.护士知晓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内容传提供给患者。

十一、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按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

按照本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三节执行。

十二、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

2.护理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护士审核签字。3.护士知晓并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十三、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对疑难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会诊。1.有定期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

2.有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工作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一)、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1.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2.有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

(一)、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2.有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3.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三、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一)有针对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1.护理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2.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3.护理部有“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四、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

按照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的第五、七、八、九节标准的评价要求执行(详见后附录一)

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南。1.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2.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

3.护士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六、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3.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一、有手术部(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一)、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2.各工作区域功能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

3.医务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

(二)、建立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常规,有考核及记录。工作人员配备合理。

1.有手术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2.有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关培训。

3.根据手术量及工作需要,配备护士、辅助工作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手术护士与手术间之比不低于3:1。4.明确各级人员的资质及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5.手术室工作经历2年以内护士数占总数≤20%。手术室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5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

6.相关护士知晓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7.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手术室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

(三)、手术室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患者交接、安全核查、安全用药、手术物品清点、标本管理等安全制度,遵医嘱正确用药,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有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

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医生、麻醉师、护士对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等相关信息核查制度及相关落实情况记录。

3.有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和麻醉及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有实施记录。4.有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实施记录。5.遵医嘱正确为手术患者实施术前与术中用药(包含使用预防性抗菌药)和治疗服务。6.有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实施记录。7.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演练记录。

8.护士知晓手术室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四)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建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有培训、考核及监督。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2.定期对感染、空气质量、环境等进行监测,有记录。

3.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4.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有标识及有效日期,使用者知其含义。5.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6.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7.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

8.护士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9.对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感染控制制度与手卫生的执行率≥85%,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

二、有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一)、建筑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1.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3.配置有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4.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物品通道。5.护士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

(二)、实施集中管理,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符合卫生部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1.根据医院规模和工作量合理配备人力,设专职护士长负责,并有监督。

2.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3.开展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确保满足岗位需求。

4.相关部门保障物资、水电气供应,设备运行正常;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

(三)、建立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

1.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2.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

(四)、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符合追溯要求。(详见4.19.7标准要求(详见后附录二))1.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2.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3.相关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

1.有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有监测记录。2.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五)、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有岗位培训计划,体现消毒供应工作特点。

三、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一)、有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及规范、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常规,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

1.新生儿病室有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2.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出专科性,对应急预案有培训。

3.护士知晓制度、规范、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流程与履职要求。

(二)、新生儿室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护士经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实施责任制护理。1.新生儿室护士通过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实施责任制护理。1名护士负责≤6名普通患者或≤3名重症患者。

(三)、有护理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培训及记录。安全措施落实到位。1.有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有培训。2.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培训。3.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

4.新生儿室环境适宜,符合新生儿护理要求。5.护士知晓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四)、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有监测记录;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隔离护理措施。1.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

2.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3.护士知晓手卫生规范、隔离措施与履职要求。附录一

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相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要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高危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

(一)、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程序。

2.有制度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识别标志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并遵循。

(二)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

1.有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

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一)、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

2.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应由医师下达医嘱,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士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

3.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4.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5.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

(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与工作流程。

2.医技部门(含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部门、电生理检查与内窥镜、血药浓度监测等)有“危急值”项目表。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一)、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评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

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

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6.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

(二)、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2.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3.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1.有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2.护士掌握操作规范。

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

(一)、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网上报告工作”(一)、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三、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一)、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医疗安全管理。1.定期分析安全信息。

2.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附录二

4.19.7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一)、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

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

(二)、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

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

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

(三)、医院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

二甲评审整改汇报 篇2

1、影像报告阳性率过高,说明诊断标准太宽。

整改措施:2016年1月22日下午通过影像科科务会讨论研究,进一步落实学习了2015年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刊发的《医学影像诊疗规范》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规范》指南。并规定每周四下午16:00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制定张琳为教学秘书,负责组织人员讲课与学习。要求各位成员严格落实诊疗标准,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效果评价:短期统计阳性率分别为DR50.7%,MR77.7%。均符合二级医院阳性率低位要求。

2、卫生应急演练项目不足,以往参加卫生应急工作机会偏少、实战经验不足;卫生应急物品及装备不系统,层级不明确。建议应急办与业务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在院级层面上合理安排应急演练,应急演练与业务训练相结合;对应急物资按照应急事件的规模分层级准备。

整改措施:根据要求,制定了2016放射卫生应急演练科目计划表,基本上每季度一次应急训练课堂,并要求参加人员人人考核,人人达到熟练级别。同时制定了2016年应急设备的采购计划与已上报院委会批准。根据职能部门要求梳理应急层级制度的划分和落实。

效果评价:及时根据要求进行整改,并制定了计划和落实每个人具体负责事项。起到趁热打铁的效果,人人能够自觉遵守并积极响应。由于时间紧迫,还不能够形成明显成果。

3、放射科无移动拍片设备,不能提供床边急诊拍片服务,建议尽快引进移动数字拍片设备(DR),满足临床与患者需求。

整改措施: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及时提出了购买移动式DR设备的计划。由于时间紧迫,现已经处于待处理阶段,还不能够表现出来。

效果评价:相信“言必行,行必果”、“一份汗水一分收获”,评审精神始终在路上。

4、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影像诊断人员不足,不能按规定设置专业组。建议尽快引进影像诊断人才,同时整合医院现有资源,完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建制及影像诊断医师知识的全面性。

整改措施:按照每台设备应配备人员测算共需医技护工作人员17人。现有人员12名,已向院委会申请引进人才5名要求。

效果评价:医疗人才短缺是社会存在的共同问题。由于时间紧迫,引进人才计划已在路上。

5、医学影像报告单书写欠规范,影像描述部位不明确,影像描述与影像诊断不衔接,建议加强影像质控管理,强化质量内涵。整改措施:2016年1月22日下午通过影像科科务会讨论研究,进一步落实学习了2015年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刊发的《医学影像诊疗规范》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规范》指南。并规定每周四下午16:00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制定张琳为教学秘书,负责组织人员讲课与学习。要求各位成员严格落实诊疗标准,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强化了影像质控管理内涵学习。

效果评价:短期抽样20份报告检查发现,医学影像报告单书写明显规范很多,明确部位影像描述,达到描述与影像诊断一致的要求。

二甲医院评审须知 篇3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管理、组织、质量、安全等工作的全面审核评价。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进行策划。“三个转变”:⑴发展方式转变:要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⑵管理模式转变:要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⑶投资方向转变:公立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三个提高”: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提高待遇。医院评审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评审依据: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版)》以下简称“评审标准”)。其内容分为七章,包括: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日常统计学评价。创评目的: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创评要求: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全面提升。

创评意义: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医疗质量提升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医院评审的中心内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患者为中心。评审标准的项目分类:标准条款、核心条款和可选条款。

学习及贯彻标准的要点:各岗位自学理解,各专业专题讨论,各人员参与培训。医院管理常用方法:PDCA 循环、质量持续改进(CQI)、根本原因分析(RCA)、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脆弱性分析(HVA),品管圈(QCC)、5S 等。

现代管理常用的工具:鱼骨图、帕累托图、质控图、雷达图、甘特图及各种统计图表。评审工作是从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社会评价四个维度进行检查评价。常见缩略词含义: ADR 药品不良反应、CIS 临床信息系统、DDD 限定日剂量、DRGs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HIS 医院信息系统、HMIS 管理信息系统、HQMS 医院医疗质量监 测系统、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 次修订本)、QAP 质量保证体系、SOP 标准操作规程。

现场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包括:追踪检查法、人员访谈、明察暗访、文档审查、数据分析。追踪检查法有两种:

1、“个案追踪”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2、“系统追踪”体现系统管理的思想。

现场检查全面关注:人(人员:资质、执业、培训证、上岗证、岗位能力);机(设备:论证、准入、分类、建档、编码、检测、维修);料(物资:供应商的资质、经营范围、产品的合格证书、有效期、入库、出库的手续、流程管理);法(法规:管理的制度、岗位职责“可操作性、更新、知晓”、工作记录);环(环境:设施布局、危险物的标识、物品摆放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清洁、安全);测(检测)。18.创评六阶段:学习、分工阶段,自查梳理整改阶段,建立模板学习阶段,模拟检查整改阶段,迎评前准备阶段,现场评审阶段。2016年3月,成立了二甲医院复审领导小组(下设二甲医院复审办公室);制定了医院评审标准任务分解表。

科主任为本科创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创评工作将与科室和科室负责人绩效考核、年终评先评优、医务人员职

称晋升相挂钩。对创建工作不力、未能及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将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处理。

临床、医技科主任应当掌握的基本情况:本科室工作职责、负责人岗位职责、人员结构、科室建设情况、专业特色及发展情况、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指标、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及质量持续改进情况、科室远景规划、科研方向、本年度不良事件改进情况,临床科室:前 5 位病种、前 5 位手术、临床路径开展情况、病种质量控制情况等。

评审遵循的原理:PDCA 循环原理: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监管、检查;A(Action)—行动、改进、成效。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 PDCA 循环。评审条款的等级、性质、含义: 评审等级

等级性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等级含义

有持续改 进,成效良 好

有监管有 结果

有制度且能有效执行

仅有制度或规章或流程,未执行

PDCA 循环含义 PDCA

PDC

PD

仅P或全无

现场评价达标标准 项目类别

一至六章基本标准条款

33项核心条款

C级

B级

A级

C级

B级

A级

二级甲等

≥90% ≥60%

≥20%

100%

≥70%

≥20%

33项核心条款(必须 100%达到 C 级,单项否决条款):

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1.4.3.2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2.3.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2.6.1.1 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权力。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实行“首诊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3.4.2.1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要求。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3.9.2.1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4.3.5.1 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4.6.2.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4.6.8.3 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4.8.2.1 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4.8.4.1 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4.14.5.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4.14.5.7 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4.16.4.1 病理诊断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有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4.18.5.1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4.18.5.2 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

4.18.5.5 有输血不良反映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4.19.3.2 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4.23.5.1 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5.3.3.1 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6.1.3.1 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6.2.1.2 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6.4.2.1 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

6.8.2.1 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6.8.4.3 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符合规定。6.8.7.1 消防安全管理。

6.9.6.2 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知晓率相关条款

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 95%。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全院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 95%。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岗前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医师知晓率 100%。

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性文件。手术医师知晓率 100%。有定期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手术医师知晓率 100%。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麻醉医师知晓率 100%。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 100%。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A】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 95%。

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A】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 95%,医务人员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 95%。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

有制度保证从病理标本采集到标本运送到病理科不出现差错,有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及标本交接的相关规定与程序。【A】标本交接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率 95%,并有效执行。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 100%。

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100%。多种渠道和方式公开“三重一大”信息,职工知晓率≥80% 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熟悉本部门、本岗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知晓率80,90%以上。

管理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知晓率100% 医院的宗旨、愿景与目标及功能与任务员工知晓率≥80% 科室员工对本科室计划的主要目标知晓率≥80%。

有对员工医院价值取向的培训和教育,员工知晓率达到90% 有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理人员知晓率 100%。医院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有教育评价。员工对岗位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知晓率 90,95%。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95%。

12.相关负责人对创建“平安医院”主要内容的知晓率≥90%。二级综合医院指标参考值

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提高依从性;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儿隔离护理措施。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洗手正确率达 95%。

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

95%。CT检查阳性率≥60% 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急诊人员各种抢救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70,85,95%。平均住院日≤10天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

特需服务规模占全院服务规模≤5,3,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以上

急救设备完好率100%,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有应急调配机制 医嘱、处方合格率≥95%。

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

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95% 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手卫生依从性≥60,70,95%。洗手正确率≥85,90,95%。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100% B。手术离体组织送检率100% 【A】。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不合理处方≤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50% B,30% 【A】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

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完整,主要诊断的正确率达到100%。“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8%。

患者出院后,住院病历在7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达≥90%。【B】 患者出院后,住院病历在2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达≥95%,在7个工作日内回归病案科100%。【A】

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

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平均住院日≤10天。

评审前三年平均住院天数、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呈逐年降低趋势。如何应对评审专家的文件审查

1.科室内的备查资料要放在全科室人员均可及的位置。2.全科室人员均要掌握备查文件夹中的内容。

3.检查时要快速、准确地向检查人员提供相关文件,并通知文件资料的解释人到场。

4.在文件审查时会有很多申辩的机会,当检查人员遇到疑惑询问你时,此时回答的方式很重要,回答要慎重,要给其他人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补充说明。当检查者有不同意见时,要虚心请教,并当面将其意见记录表在笔记本上,同时表示谢意。二甲迎检准备中对全院职工的要求 1.牢记本人岗位职责。

2.牢记本人岗位相关制度。3.熟知本岗位质量标准和改进的方法。

4.知晓等级医院检查本岗位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甲评审科室需准备材料 篇4

一、第一部分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全部由科室准备,对照各项标准整理13--15年三年资料,科室所整理材料有科主任把关,把关通过后电子版上交医务科。

二、涉及到抽查病历的条目,由科室提供需要抽查的病历号,上报病案室,病案管理员找齐病历通知科室取回自行整理。

三、第二部分

第三章 医疗质量3.1.1需要有科室每月的医疗质量监控记录,表格模板上传到医务科邮箱,各科自行下载整理材料。

四、第二部分

第三章 医疗质量 四

(一)手术治疗管理

3.4.1.2抽查3份手术病例(不同科室)3.4.1.3.1抽查近1年3份重大手术病例

3.4.1.4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抽查近1年3份手术病例(不同科室)

3.4.1.5.1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于术后即时完成,抽查近1年3分手术病例(不同科室)

3.4.1.5.2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肿瘤手术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送检率100%,明确术后诊断,并记录。抽查近1年3分手术病例。以上需提供病历由外科、骨科、妇产科负责提供并整理。

(二)麻醉治疗管理部分抽查的手术病例由麻醉科提供整理。

《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电子版科室可从医务科邮箱自行下载,对照整理。

二甲评审反馈汇总--资料查阅 篇5

专家查阅资料,涉及整册书一至六章全部内容,重点检查26个项目,253个条款,其中核心条款19项。通过1天半的检查,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管理理念上的改变,真的是受益匪浅,以后也会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工作中。下面,我将具体检查内容汇总如下:

工作亮点

1、各种制度、流程及预案等,均按评审标准制定好了,并及时调整了质量管理标准,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确实看到了我们对标准的学习和把握下了苦功。

2、《二甲员工知识手册》:浓缩了标准中许多需要员工必须掌握的东西,专家对此普遍给予好评和认可,为我们评审工作挣分不少。

3、开展了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这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理念,姜科长对此深感意外。由此,很热情的给我们指导了下一步应开展的工作。

4、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尽管是初步建立的,也指出了里面有许多漏洞和不足,但还是对我们的这项工作给予了肯定。

5、临床教学工作及医保部分:原始资料很齐全,这两部分原来的B/C均给了A。

存在的不足或需进一步完善的项目

一、继续医学教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要求以红头文件下发具体的实施方案

2、要有基地培训老师及培训医师的双向满意度调查表,并对此过程有监管及奖惩措施

二、临床路径管理

要求有入径、变异病种及出径的统计学数字—这个需信息化支持(县级医院普遍的现象)

三、应急管理

1、要求尽早建立“发言人”制度:科室—职能部门—院级(三级体系)

对待患者家属及媒体应统一口径,不能一人说一样,使冲突加剧。

2、应急物资储备目录:(设备科提供2008年1份)显示--N95口罩1850只(上报政府的)现仓库有500只左右---访谈:发放去向?有无登记和监管?目录的更改、更新?

3、应急物资协议: 访谈(设备科):突发应急事件时,如消毒物品、药品等从哪里弄来?

比如板蓝根,涨到100元每包,要不要?

要求:①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商---书面协议(合同):发生应急事件物品价格的相关规定

②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谁监管?

4、多部门协调机制:应急预案的启动,物资的调配、管理等 四、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临床有三级医疗活动:①对卫生院的扶持与培养 ②上级医院对我院的对口支援工作

但医院总的计划中无相应的规定及实施方案

2、要求:①以书面协议的方式将三级服务、双向转诊纳入医院总体计划中

②对“双向转诊”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纳入医保管理,体现连续性服务并有记录。

五、住院∕转诊∕转科管理

1、入院流程:普通病人、危重病人 入院---交接---过程的监管(谁来管)? 床边办理出院手续能否做到?

2、转诊∕转科:①如何向患者沟通?谁来沟通?

②交接:医---医

护---护

(内容、注意事项等)

3、职能部门的监管:有多少转科∕转院?要做好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原因---查找隐患

六、出院指导∕随诊

1、回访:①回访内容、人员、科室的设定---每月随机抽取科室,不需要回访全部出院病人,工作量太大,易流于形式

②回访内容要涉及整个医疗活动全过程(从入院到出院,包括检查)

③查看回访登记本:内8科吴克凉表扬最多---原因?与实际相符合吗?有无偏差?

1、出院健康指导:①应包括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等,还有中长期预约诊疗

②健康指导内容应在出院小结中完整的记录

七、投诉管理

1、投诉管理要与绩效考核挂钩:

员工被投诉怎么处理?某个员工或科室反复被投诉,有无调查和监管?

2、发言人制度:

八、危急值管理:

1、危急值信息系统不能直接提示—这个-需信息系统支持

2、危机值的处理:能否设定一个流程(从登记---上报---处理---病历)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

3、危急值的设定:有无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的协调记录,统一标准

4、职能部门的监管与分析

九、核心制度:要完善每一项核心制度的监督检查

1、科室质控小组:①人员名单要以红头文件下发

②加班费的倾斜

2、考核标准:(查看了我院制定的内、外科系统及医技特检部门的质控标准)

看到我们真的在努力做,给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比如依法执业的“零容忍”项目,不能以扣分为准,应一票否决。

十、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要求:十大目标的检查与反馈→整改后→再检查

“PDCA”

十一、医疗技术管理:

1、各级手术目录,高风险技术目录及相关的授权

→要求尽快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如主治▬副高,授权的变更等)

2、对每1例高风险手术病历进行追踪:术前告知→手术方案→术后访视,体现全过程

3、各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申请、审批等要有计划。

要做出“可行性报告”→好处?风险?人才培养?投资?等

4、委员会要组织相关的讨论、审核:

科主任答辩→医院规定例数、时间→经济效益分析(分配)

5、介入技术:我院无资质,还在大事宣扬,要注意避免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十二、医疗质量管理:

(一)病历:加强科室及质控小组监管力度,提高科主任的职责,职能部门对病历的检查监督,直接与科主任绩效挂钩

(二)各专业治疗规范:(我院各专业有自己的诊疗规范,不是单一的上级下发的固定标准,体现了我院的特色,但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学科建设、科室特色及人才梯队培养:科室要计划好,并定期修改。

(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监管问题、涉及多部门协调机制,要全院统一标准。

(五)会诊:查了两个科室会诊登记本(内

三、内五)→并根据住院号追踪病历

存在的问题:内五的会诊登记本上,会诊人是张文志主任,而病历的会诊记录

实际会诊人是李奎运主任

(六)病情评估表:医疗评估、护理评估、术前评估等等、如何整合?(需要考虑!!)

(七)各种检查通报的落实情况:

回答:各职能部门 每月检查→检查内容、处罚及整改措施→院周会公布

追踪检查:内

二、内四科 主任╱护士长院周会记录本

(内四科护士长记的很全面,可以反映是否将会议内容传达到科室每个人)

要求:对相关会议内容进行监管

(八)科室服务能力不足的处理:我院有制度及流程,但无具体落实的登记记录

----体现多部门协调机制

(九)口头医嘱的执行:如何对这部分医嘱(补录医嘱)进行监管?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

----需信息化支持

十三、传染病管理:

1、我院有网络直报,有传染病上报流程。有门诊部登记与监管,有分析

2、要求:最好信息化支持(科室上报▬门诊部核查)

并能够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

十四、药事管理:

1、无专业的临床药师

2、无集中配制肠道外营养制剂

十五、康复科、疼痛科、精神病科的设立

下一步工作计划

1、能马上整改的立即按要求做好。

2、需职能部门协商解决的,与职能部门负责人沟通解决。

3、医院需做的总计划部分内容,如“发言人制度”“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及“双向转诊”等,准备提交相关负责人。

4、制度、规范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准备与各职能部门协调,需要整合的内容该怎么整合?--考虑!

上一篇:优化支付结算环境建议下一篇:最幽默的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