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感恩一起走过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感恩一起走过

与感恩一起走过 篇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美丽。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尘土,江河感激怀里的每一颗水滴。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简朴的令人难以置信。当丛飞罹患胃癌晚期时,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她的心灵不在他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爱的地方。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汇报了祖母的养育之恩;当代歌手丛飞以他美妙的歌声与行动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以一颗感恩之心在回报,去铭记。

我们若是一颗种子,是谁把我们带到这里?我们若是一树繁花,是谁扶植着葱郁花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旧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一坚若磐石。麦穗感激阳光,也感激暴风雨的洗礼;杨柳感激春风,也感激秋爽的凛冽。他以自己的行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它既是当代捐肾救母的孝子——田世国。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的无私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个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之风情。让我们与感恩一起走过,让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与感恩一起走过 篇2

闻着她的墨香, 我是那样痴迷于她的味道;看着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 我是多么的欣喜与自豪。

于是, 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作为一个读者, 《重庆日报》是益友。

认识《重庆日报》, 是孩提时的事。那个时候, 在村里任村文书的祖父, 每次从镇上开完会, 都会带回厚厚的一叠报纸, 其中就有《重庆日报》。不知是看到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还是咋的, 我总爱抽出其中几份《重庆日报》, 偷偷地拿回家, 可劲儿地浏览、阅读。

此后, 阅读《重庆日报》便成了我的习惯。参加工作后, 我的办公桌前, 总少不了《重庆日报》。而这个时候对她的阅读, 已不仅仅是孩提时那种单纯的阅读。我会去思考她所传递出的政策信号, 会用她刊登的一些经验做法指导工作, 会因她反映出的重庆的每一滴变化而骄傲。在我的工作中, 她就如同一位朋友, 一直不动声色地站在我旁边, 而一旦我有困惑和困难时, 她总会及时地指点迷津, 给予我无尽的帮助。

最重要的一点是, 从那时开始, 我已试着去学习、借鉴, 写一些豆腐块文章。

因此,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作为一名通讯员, 《重庆日报》是良师。

在1997年至2003年的镇乡工作中, 我按图索骥, 按照《重庆日报》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先后采写了很多反映本镇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息, 并陆续被当时的《大足报》采用。这不仅让镇领导对我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而且令我的人生也发生了转变——2003年5月, 由于我的勤奋打动了领导, 我被调到大足新闻社, 专门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写新闻从“副业”变成了“主业”, 对于原本是学机械出身、半路出家的我来说, 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学习新闻写作是当务之急, 向谁学?当然是向《重庆日报》学!

这个时候的优势在于, 我已认识了常在《重庆日报》发稿的大足本地通讯员, 并渐渐接触了一些重庆日报的编辑、记者。他们看事与众不同的眼界, 对年轻人亲切而无威严、谆谆的教诲, 侃侃而谈一气呵成的笔力和文风, 或伏案执笔或在路途奔波的勤奋执著, 都深深地感动着我, 并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和新闻写作上的导师。

从2004年开始, 在这些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 我开始在《重庆日报》发稿。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在重庆日报上变成铅字时, 兴奋之余, 我想起了小时候常常干的一件“傻事”:从一大叠《重庆日报》中分别寻找、剪出“李美坤”三个字, 然后拼贴在一起!

作为一名以写作和阅读为自己喜爱的生存方式的人, 我常常接到《重庆日报》和《重庆日报农村版》的编辑主动打给我的电话。这些在电话里“神交”已久、亲切热情的编辑, 有时在电话里仔细询问我一些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 有时建议稿子该怎样采写、怎样修改, 有时候是向我约稿。这些包括有些到现在我都还未曾谋面的编辑老师, 他们电话里给我的鼓励, 成了我前进的动力。

正是有了《重庆日报》这位良师相伴、有了《重庆日报》编辑记者的相助, 到现在, 我不仅在重庆日报发稿数量逐年递增, 而且还成为《重庆日报》的特约通讯员, 成长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正是有了《重庆日报》这位良师相伴、有了《重庆日报》编辑记者的相助, 这些年, 我结交的朋友多了, 见闻广了, 生活更充实了, 并在心里告诉自己, 是她, 给我一份份肯定, 送我一次次成长, 我是她的一员, 尽管我只是来自区县的通讯员。

如是, 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作为一位重庆人, 《重庆日报》是我们的精神之光。

习惯了每天一上班就浏览《重庆日报》电子版, 习惯了把一些好作品复制保存到电脑上, 习惯了在单位业务学习交流会上张口就是《重庆日报》, 习惯了用最虔诚的目光注视她, 习惯了用最豪放的热情参与其精彩的瞬间……

看看《重庆日报》, 蹁跹在报纸里, 透过它薄如纱的翼, 谁不会看到及时准确的新闻、全面深度的报道和细腻流畅的美文?在我看来, 一份份《重庆日报》犹似一粒粒种子, 根植于巴渝大地这块沃土, 谱出的一缕缕新曲, 让所有的读者都品尝到了其中的宛转悠扬;《重庆日报》又如一束束精神之光, 洒播于三千万巴渝儿女心房, 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了重庆一天一天的变化以及明天的美好。

“高度参与决策, 深度参与生活”, 数十年如一日, 《重庆日报》不断改革创新, 越发趋向多元化、时尚化发展, 同时以严肃、稳健、大方、真实的态度, 刻录着重庆发生的每件大事, 向市民群众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瞭望者”, 已经彰显出省级大报风范。

与钢琴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3

一个很重要的比赛落在了我的头上,我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是兴奋中夹杂着一丝紧张吗?我也无从得知。距比赛还有5个月的时间,我每日都加紧练习。可验收那天老师告诉我这比他预想中要差很多,那语气中分明是不满意。我强忍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了老师,走在一条冰雪还未消释尽的街上。北国的三月,春风格外刺骨,让我本已冰冷的心雪上加霜。

推开家门,尽管一股暖流迎面扑来,可我冰冷的心怎能如此轻易的融化?我在屋里踱来踱去,伤心、沮丧和愤怒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我不够努力吗?我的能力比别人差吗?我的态度不够认真吗?这好像是对自己的质问,更像是软弱无力的反抗。我复杂的心情像岩浆般很快就要喷发出来,但紧接着下一秒,我平息了自己,我对自己说:“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依旧会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和希冀,我一定要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

我再次坐到钢琴前,上次的确做得不够好,正因为这样,我才要付出更多。我天天面对着钢琴,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着,本应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如今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次次的停顿和错误,还有手指被磨破后那种灼伤般的感觉,都一度成为我想要放弃的理由。每每这时,我会告诉和鼓励自己——别反悔哦,说好了要坚强面对呢!伴着日出开始练习,伴着日落结束,尽管很累,但我仍不放弃。终于,比赛我拿了铜奖,付出得到了回报。这次比赛,让我变得更坚强。我知道越是困难,我就越不会退缩,即使伤痕累累,也要笑着面对,面对未知的一切。

谢谢你——钢琴,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坚强和理智。那段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会永远记得,我也会和你忘掉昨天的痛,一起走下去,直到明天、未来……

(指导教师:刘晶琨)

与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4

——题记

天空飘飞的雨丝如同凌乱的思绪,三年时光匆匆而过,谁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为何脑海中浮现的仍是大家初识的场景。

快乐因人而异,但校园的欢声笑语却不仅仅属于一个人。班上总有那么几朵华丽丽的大奇葩,干着各种让人足以笑掉大牙的傻事,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趣味。班上总有那么一个人,爱在上课的时候去迎接瞌睡虫,似乎他永远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班上还有那么一个爱哭鼻子,爱脸红的男生和一个剽悍霸气的女汉子……亲爱的同学,你们想到了谁?那些嬉笑中显露着只属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张扬和真性情。

我们渴望快乐永随,可三年中烦恼也会如期而至。

面对着一张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有人苦笑:“初中试题啊!十个题目,八个难,九个怪,还有一个——算不出来啊!”。面对一张只剩个位数的餐卡,有人感慨:“这感觉,就像站在广阔无边的田野,空洞的眼神,只能望穿秋水……”。面对自己日益增加的体重,又有人感叹:“空有一颗减肥的心,偏偏生了一条吃货的命!”。这个时候,曾疯疯癫癫一起走过的好兄弟、好姐妹们便发挥了崇高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将他们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们将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带上梦想跨出初中大门。让我再静静地在校园中走走,再好好感受大家熟悉的心跳。

那绿色的篮球架下,一个个跃动着的身影,那样阳光,那样充满活力。一年后,你们矫健的身影又将出现在哪儿?踏下石阶,面前的寝室中藏着太多的绚烂幻想,晚寝熄灯前的五分钟,大家畅所欲言,生活中的乐事窘事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什么学习中的紧张,校园里的烦恼,在此时定会烟消云散。寻着那一阵阵饭菜的香味,来到食堂。当初埋怨的食堂饭菜最后竟也成了熟悉的美味,可以想象下课前几秒钟,食堂阿姨换上装备,手握饭勺,似等待一群大军飞奔而来。食堂后面便是操场,还记得初中最后一个运动会,大家的加油呐喊声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洪亮,那样的团结。我们让全校领略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更为初中画下美好的一笔。回到教室,迎面扑来的依旧是那温暖的气息,暖到心底。不久后这个教室还是坐满了人,不过再不是我们了。

亲爱的同学,把你们的模样剪成窗花贴在心上,是否还会将你们遗忘?不久后,分别即将袭来,还是不忍说出那一句再见,因为,也许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与同学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5

与同学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总是那么漫长而又短暂,即使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课程,对于我来说,有同学们陪伴的日子都是新的一天,都是未知的一天。放学后,天上铺满了美丽的夕阳,我伴随着回到家中。放下书包,一天的疲倦和劳累向我袭来。我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心里满是美好和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在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解决纠纷,一起备战考试;一起讨论放假,一起抱怨作业。总之,校园里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

每一个同学在校园里都是幸福的,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接受考试的难关,一起分享运动会胜利的喜悦,只因为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清晨,我们踏着晨露来到学校,傍晚,我们又伴着夕阳回到家中,而这一天的喜悦或难过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把它们藏在心底深处,半随着梦乡,一起悄悄地长大……

毕业了,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难过和不舍,它们化作一张张寄托着友谊与思念的同学录,一直陪伴在每个同学身边,我们一起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母校,一起告别了相处了六年的老师,一起拍毕业照,一起走出校园……这是最后的一次“一起”了,每个同学的眼中都泛起晶莹的泪光,我们相互挥手告别,一起飞向不同的,陌生的中学。

与琴声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 篇6

它刚来到我家时,那晶亮的琴盖、黑白分明的琴键,一下子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那时我还小,看着它那容光焕发的样子,似乎听到它在轻声呼唤我:“快来吧!快来弹我吧!”我忍不住在钢琴前坐了下来,用手指轻轻按下一个琴键,“叮——”,客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又按了另一个琴键,“咚——”又是一声,太好玩了。我按下一个又一个琴键,忽而清脆,忽而浑厚,美妙的琴声充满了整个客厅。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妈妈都会叫我:“弹琴啦!”我和妈妈便一起坐在钢琴边,开始弹奏起来。这一弹就是五六年过去了,每天你都能听见一阵阵琴声从我家窗户中飘出来,还夹杂着妈妈在一旁的指指点点声。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到心情十分舒畅,白天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弹琴时也不只有快乐,郁闷的时刻也不少。当我状态不好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弹不好,人也十分烦躁,甚至有时动不动还发脾气。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就在一旁不断开导我,让我的心情平复下来。一次,我弹奏一首曲子时,怎么弹都弹不好,每个音符都好像在跟我作对,我一气之下便盖上琴盖,决定不弹了。这时妈妈在一旁说道:“其实这首曲子并不难,你只要把心静下来,认真看好每一个音符就行了。”我瞬间感到体内又有了力量,有了继续往下弹的信心。那一次在琴校回琴,我感觉犹如神助,一气呵成,得到了老师的大力夸奖,说得我都有些一愣一愣的。转过头,我发现身后的妈妈早已笑成了一朵花。

犹记得我最后一次的上台演出。马上就要轮到我上台表演了,我十分紧张,感觉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妈妈轻轻对我说:“不用太紧张,只有按照你平时练的弹就行了。”我走上台去,所有聚光灯都一齐打在我身上,舞台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成百上千眼睛一齐盯着我。我又紧张起来,腿也有点颤抖了。突然,我在人群中找到了那双眼睛,那充满信心的目光让我立刻平静下来。我从容地坐下来,任凭自己的手指在黑键与白键上跳跃。美妙的琴声从钢琴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弹着弹着,一不小心,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闯了进来,我顿时感觉脸颊发烫。这时,我脑海中又出现了那双眼睛。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弹了下去,终于我顺利地弹完了整首曲子。我鞠完躬抬头时,一直在寻找那双眼睛,啊!我找到了!我冲下台,扑进妈妈的怀抱中……

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7

二年级的小朋友就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精灵, 一到下课总是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阿里山的山连着山, 连着山……”我们手拍着手, 唱着歌谣, 玩得不亦乐乎。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就像迷恋白雪公主一样。

那次课间, 正当我们玩得高兴的时候, 突然发现你被一群小女孩团团围住。后来才知道, 那首我最爱的歌谣是你编的。顿时, 瘦小的你在我内心里变得高大起来, 我开始想, 如果能和你做朋友, 该多好。

我开始打着小算盘, 每天心想着怎样和你碰面。你不知道, 我见你一面有多高兴, 就像吃了棒棒糖一样, 心里能甜上半天。那天, 我特意买了两个棒棒糖, 坐在秋千上等着你。你穿着花裙子, 像个小天使, 微笑着朝我走来。我把一个棒棒糖塞到你的手里, 嘟着小嘴说:“你一块, 我一块, 我们就做最好的朋友吧。”然后你笑了,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我们拉勾勾, 说一百年不许变。此后, 你有了我的棒棒糖, 我也有了你的旺仔牛奶。

你比我妈还厉害

升入初中后, 当身旁的同学都雨后春笋般成长时, 独我, 原地踏步。班里有个高个子男生, 总是欺负我。他总喜欢昂着头, 傲慢得像只大公鸡一样走到我面前, 伸出粗壮的手指, 轻蔑地点着我的肩膀, 嘴里说着:“哼哼, 小矮人……”看着他的背影, 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犹如愤怒的野兽, 在爱恨交织的山林里奔走。

于是, 放学后我总要拔他的自行车气门芯。每天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拍着我比他矮半头的肩膀。当我把这件事告诉你时, 你淡淡地说:“傻瓜, ‘免免相报’何时了啊……”“是冤冤相报吧!”我不客气地打断了你。你笑着说, 对啊, 是冤冤相报, 可你连这“冤”都算不上, 你等着, 今天先饶了人家的气门芯吧, 明儿, 他保证向你道歉……

果然, 第二天一早, 大个子走到我面前, 红着脸说了好几句“对不起”, 并请求我原谅。那天, 我几乎是飞着出现在你面前, 紧紧拥住你, 大叫:“你怎么这么牛?”你嘿嘿一笑, 说天机不可泄露, 以后再告诉我。我笑着, 问该如何感激你, 你说, 傻丫头, 有空给我老实学习就行了, 不要胡思乱想了。我趴在你耳边, 抛下一句话———“你比我妈还厉害!”后来, 那个当初没能道破的秘密终究随风飘逝, 埋在了心底……

我会想你的

你喜欢诗, 更喜欢吟诗, 喜欢冰心女士的诗, 也喜欢徐志摩和鲁迅的诗。你喜欢在周末的下午带着我漫步在小路边, 夕阳洒下一地的余晖, 垂柳倒映在静静的湖面上, 如梦如幻。漂亮的你, 手拿一本诗集, 轻轻地吟咏。每次吟诗, 你总是那样专注, 眼眸里透出一种淡淡的忧郁。而我总会带上一本笑话集, 等你吟完诗的时候, 读几则笑话逗你开心。

然而, 美好的日子总显得那么短暂, 转眼就到了备战中考的日子。

我们都在为中考冲刺, 散步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总想抽出时间和你去散步, 可做不完的作业把这份美好的愿望扼杀在摇篮里。你安慰我, 先迈过中考这个坎儿, 以后散步的机会多的是。于是, 我埋头为中考作最后的冲刺。

中考结束了, 当我得知自已考上高中时, 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我们相约在那条熟悉的路旁见面, 还未等我开口, 你的一席话却像晴天霹雳一样把我震住了。你要走了, 爸妈在外地买了房子, 在那边就再也不回来了。泪, 悄无声息地落下来, 砸在心里。终于, 两个人都忍不住哭出了声, 又紧紧地拥抱着, 只是, 这是最后一次拥抱;只是, 以后的路要分开走了……

后来, 你给我寄过信, 信很简单, 一幅画, 一段文字。画里面, 夕阳下, 两个小女孩漫步在小路旁, 仿佛还是那么温暖。画下面, 有你常吟的冰心女士的诗。闭上眼, 仿佛又回到了当初, 一个吟完诗, 一个接着讲笑话, 她们笑得好开心, 好开心……

导师:李建华

与书香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8

那日子,回首于游走的书间墨迹,思绪穿梭于浩瀚的历史画卷。看轩辕一统神州大地,闻姜子牙愿者上钩,却不曾睹何为三日即刮目相待,原是文韬武略之人也。问孔明如何一琴退万军。读《史记》,览《资治通鉴》。沁人心脾的诗歌掩映了太白之豪情,谈笑间,太白曰:沧海茫茫,谁人与我乘风破浪?豪情不需逊壮志。荦荦大端之豪情掩隐了世俗的窠臼。当我颔首低眉,当老病只有孤舟,杜甫还在忧民。当雪岭阻隔壮志,寒鸦还在吟唱。当岌岌齐鲁仅当一线天,心中备感国中山河,城中草木之忧伤。当我俯首嗅墨,听,倾听,那是辛弃疾的声音,淡忘的,只是那人却在烽火阑珊处。我邁着有节奏的步伐,嗅着那日子的馨香,一路浅吟低唱,一路书香放荡。

读山林,看醉翁,归太守,夜夜吟歌不休。回眸历史,浪淘尽,多少仙葩,千古迁客骚人,衣袂飘飞,羽扇纶巾,拂起玉袖,时而婉约,亦也奔放,可他抛墨撒言,也许艳色空虚了淡白,书香渐下,掩蔽了深处的阀阅。当我再回眸,也许,不只是与书香行于伤途,还有的是高洁的身姿,傲立心中。

墨色洗礼着月下背影,诗歌栉风沐雨。在我注视远方的日子,回首默望,那边是我夜夜彻思的梦吗?可我方才明白,与书香走过的日子,却更该且行且珍惜。我迈开有节奏的步子,高傲地跳跃,你在我身后,走过前方。

——献给心中的它

(指导教师:张春华)

本文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4—2015)初中组三等奖。

与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 篇9

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在某天相遇,更没有想过会在某天分离。现实的生活,使我们从相遇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离。朋友,你是否想起曾经和你一起回家的那个人更是否想起曾经和你一起欢笑难过的那个人,望着当初一起拍过的合照,那早已泛黄的照片上,洋溢着我们天真的笑脸。不知不觉,一股热泪拥上心头。

回忆着当初的日子,让我想起一首歌《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哪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让我幸运的认识了她们。她美丽聪明。她,高调优雅。她呢?虽然大大咧咧,又不稳失我爱她们,即使我们相识,才100多天。我们曾经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我们之间的“国家大事”我还说等她18岁时送给她一双高跟鞋,我们一起讨论未来,讨论生活,在她有困难时,我们也帮助她打过架,她在生气时,我们也当过她的出气筒,那时,我早已认定了她们,我要我们一辈子在一起,而现在我们早已不在一个学校,而我,也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虽然我们彼此不在身边,但是我们还有珍贵的记忆。朋友,不知现在你是否还像以前那么快乐,曾经的欢乐已不复存在,但有你的时光我很欢乐,至少我们曾经一起走过。所以,在你遇到困难的不要困难过,要记住你还有我,还有许多关爱你的人,或许在某年某月某天,我们还回相遇!

与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 篇10

还记得毕业前时间过得很快像流沙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流逝着想去挽留可是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从手指的缝隙间悄悄溜走。那些日子里我们忙碌着,为了小升初的考试而努力着那时候虽然很辛苦但是有朋友陪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虽然会很累但是我们依然快乐着。

漫步在校园里,忽然想起在六年之前它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在这里它见证了我们六年来的成长。还记得你不小心碰掉自己的橡皮滚到我的板櫈下面你推推我的胳膊让我帮你捡起来。我把它捡起来递给你,你笑了说了一句:“谢谢。”就这样我们认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了解你,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脑袋里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有时候我真有点招架不住虽然有时候面对你提出的奇怪的问题无法解答但是在那样的时光里不能没有你。

同时你还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朋友只要有什么难过的事都会找你倾诉,你还会安慰她们所以不管有什么她们都会和你说。有一次我因为一件事很不开心你将一只小毛毛虫放进我的帽子里,我一摸,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去问你为什么要将毛毛虫放进我的帽子里可你却说你只是想让我开心而已,无奈我的坏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我一本真经摸着你的头说:“我可爱的小闺蜜!”“闺蜜?”你惊讶不已,我又说:“是呀,我的闺蜜。”接着我们都笑了。

可惜的是幸福总是太短暂了刚刚有了自己的闺蜜才过了一个学期而已就听说你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的原因转学去了安庆。当我听说之后我难过极了当天晚上就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留不住的足迹,让我们有最美得方式回忆,在我记忆深处有你的微笑我便满足了因为那是我人生中一处最美的风景,永远不会忘记。

“大雪求你别抹去我们给彼此的印迹,大雪也无抹去我们给彼此的回忆。”这首歌唱的还真是,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呢?

见证与中国汽车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11

场景二:2009年11月,第四届车评测试现场,面对记者的镜头,评委们站在他们各自推崇的车型前侃侃而谈。而往年,众多评委总是因为可选车型过少、目标太过集中发愁。

上述两个场景勾勒出中国车企曾经的尴尬以及从鲜有关注到获得认可的境遇转变。

如果说每年纷繁的汽车评选是一个舞台的话,那么在2006年以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这个舞台上绝对是一个失意者。

尽管从来都不缺少媒体的关注,但其在众多评选活动中往往空手而归,甚至连自主品牌最占优势的经济型轿车领域也与自主品牌擦肩而过。把自主品牌的企业和产品放在合营企业资企业和合资品牌的阴影下进行审视似乎也成为人们的习惯,其结果当然令人尴尬。

事实上,那个“灰姑娘”正在快速成长,发生着蜕变。 “虽然自主品牌在与外国品牌较量中还很弱小,但是也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民族品牌将被国外品牌淹没。”2006年,《汽车观察>杂志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想法: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让国人看到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成果,并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把媒体的关注点进行延伸,让社会舆论不再只停留在自主研发的得与失层面,同时也要关注自主品牌车型的成长与壮大。通过传播的力量使社会舆论对自主品牌重新进行审视和回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和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的积极响应,并同时得到了民族轮胎企业山东玲珑集团的支持,其总裁王锋提出: “只有中国车发展了,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几经筛选,“爱我中国车”成为车型评选活动响亮的主题。

2006年4月,拥挤的北京车展上,络绎不绝的观众看到了一个新奇的景象:在每一辆展出的中国车身上,都飘扬着一个大大的鲜艳的红色中国结,为充斥着世界各种名车的展馆增添了明亮的中国元素。“玲珑轮胎·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正式启动。

“奔腾B70能否成为中国车的代表?”

“作为第一个自主车型评选,我们应拿出怎样的标准引导企业?”

2006,奔腾的遗憾

“该车型品牌由中国自主品牌厂家生产,品牌完全归中方所有;上市日期在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期间;必须拥有全新的车型,或动力系统、底盘、车身有重大变化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

当然,这并不是谁开出的购车清单,而是评委们给2006年首届参选车型列出的条件。

在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4年的低谷和2005年的平稳发展之后,进入了一轮新的爆发期,皮卡、SUV在中国同类产品中连续多年销量和出口位居第一的长城汽车正悄悄转型做轿车,哈弗CUV这款同样适合城市道路的SUV也臻于成熟;从微车转型过来的啥飞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三厢轿车哈赛豹III系;即将与日本马自达分手的海马汽车未雨绸缪,除了谋划单飞之后的产品系列之外,也推出了过渡性产品——福美来二代;华晨汽车在经过了中华尊驰的铩羽之后,推出了真正的重量级战略车型——华晨中华骏捷,特别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业内纷纷看好;这一年4月上市的中兴无限对于河北中兴汽车来说同样重要,在他们看来,这款车是为其重新竖立其在国内SUV领域霸主地位而推出的一款既有“知识”又有产权的新车。

2006年,老牌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奇瑞和吉利在这一年也出尽风头。8月29日这一天,“时代新锐轿车吉利金刚”在北京上市,这标志着在自由舰之后,吉利产品线继续向上延伸,开始正式进入中级车市,是吉利品牌彻底摆脱低端经济型轿车印象的关键。

与吉利一样,奇瑞的产品在这一年也在“上探”,1月10日上市的A520成为奇瑞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这一年奇瑞东方之子CROSS、QQ6也相继上市,看得出来,此时的奇瑞已在努力摆脱热销车型QQ为其累积的低端车印象。

同一年,对于一汽轿车来说也是一个载入其史册的重要一年,这一切源于一汽奔腾B70的上市,奔腾的出身其实与红旗没有任何关系,其与马自达6共用一个生产线,二者共用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材料,几乎就是一个改版的马6,而一汽轿车也打出了“源于马6,高于马6”的营销口号。

不过,这种以全新的模式发展自主品牌的方式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很多有红旗情结的人都对奔腾提出了质疑,事实证明,这种舆论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爱我中国车”首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评委终评时的结论。

准备工作进展得出奇的顺利。2。06年11月20日,北京金港汽车公园赛道上,长城哈弗CUV、啥飞赛豹III系、福美来二代、华晨中华骏捷、吉利金刚、奇瑞A5、奇瑞瑞虎NCV、奇瑞新东方之子、一汽轿车奔腾、中兴无限等10款汽车被一字排开,它们都被贴上了一个共同的标志——“爱我中国车”。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试驾和评选,这么多中国车聚在一起太难得了,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评委之一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颜伏伍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被同一个理由吸引来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郭学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中机中心主任张进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言平、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建、全国场地锦标赛三届冠军王少峰等,此外还包括了《汽车观察》杂志、TOM网汽车频道等媒体资深人士。

毋庸置疑,评委的多样性组合,可以保证评选的全面性。为了体现评选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评选遵循了国际通用的年度车型评选机制与中国汽车市场特点相结合的评选原则。评选过程中还严格遵循先进性、价值和市场表现三大评选标准,并由专业赛手和汽车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试驾。

矛盾在终评会上爆发。围绕着年度车型大奖的争论,几乎贯穿了终评会始终。

“奔腾B70能否成为中国车的代表?”

“作为第一个自主车型评选,我们应拿出怎样的标准引导企业?”

这场争论,几乎与当时被炒得火热的“何龙之争”处在同一时期。一直以来,“自主”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其不仅代表“自己的”,更期待以此避开以市场换技术路线失败的尴尬。当时,众多评委对待争论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首届评选不仅承担起评选优秀车型的任务,更被赋予更多的引导意义。

最终,奔腾B70与大奖擦肩而过。这对于评选来说不是件坏事。“那时,评委们首次明确提出自主度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问题。事实证明,奔腾B70是一汽轿车‘去自主化道路’的尝试,也为B50的成功奠定了品牌基础。”《汽车观察》杂志副社长李上雄说,这种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重要的探讨,为未来中国车企提供了新的选择。

评委感言林建:

自主品牌汽车在这几年发展中逐渐提高,但在以后的研发过程中更应该提高制动水平,好的制动材料,按照车的重量,车的惯量去设计增强散热能力,逐渐完善自身,汽车性能的优劣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虑到动力、舒适、安全,环保因素尤为重要。

评委感言颜伏伍:

与感恩一起走过 篇12

“十二五”期间, 浙江省共遴选了1600名优秀中小学 (幼儿园) 骨干教师与校 (园) 长, 分期分批参加了“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以下简称“双名工程”) 。笔者有幸成为了浙江省“双名工程”之“浙派高中政治名师班” (以下简称“名师班”) 的二十个学员之一, 开始了为期两年 (2013 年8 月—2015 年11 月) 的学习。

很多人也许会这样想:培训班嘛, 不过是安排几个讲座, 听几个报告, 也就过去了。但我们“名师班”的培训却是严谨、有序、规范的, 它有理论研修、实践浸润、学术提升、思想凝练、成果展示、示范辐射等学习方式。两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涵盖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系统且全面的培养培训, 不仅拓展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提升了我们的理论修为;而且, 我们彼此之间在两年的培训中加深了感情, 为跨区域、跨校际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名师班”为核心的学科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了浙江省政治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并扩大了在全国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回想这两年中七个阶段的培训活动, 刚好经历了两个四季轮回, 笔者愿意把其中的几个不同季节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景宁的“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天总充满着勃勃生机, “名师班”在第一个春天里为学员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走进中国畲乡——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走进春色满园的景宁中学。

为期一周的培训, 学校安排了六堂观摩和展示课、两次评课、两个特级教师讲座、一次学员交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名师班”班主任姜根华老师亲自为学员上观摩课:《政治权利与义务》;学员郑友民的展示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员骆柏林的展示课:《寻根溯源——复习从生活入手》。

承办单位景宁中学也派出三位青年老师展示了别样的课堂风采。毛荣芬的展示课:《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雷敏的展示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魏丽亚的展示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将“浙江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与“双名工程”结合起来, 既能让浙派名师、专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艺术送到景宁, 让景宁县的政治教师共享全省优秀教育资源, 同时也满足了浙派名师培养中的实践需求。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名师班”培训模式改革的一次尝试。

景宁中学活动后, “名师班”的综合实践活动两年里分别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浙江省桐乡高级中学、浙江省长兴中学开展。

实践证明, 这种培训活动实效性强。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能够聆听鲜活的课堂案例, 就案例及时进行交流和思考, 聆听专家的诠释,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承办学校也可以在家门口观摩省内外学科顶尖名家的课堂, 亦可以借此机会让本校的青年教师获得名家的指点, 提升教学能力。因此, 活动的开展是双赢的。

笔者当时也写下《春的思考》 (片段) :“阳春三月, 春暖花开,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 我们迎来了浙派名师班的送教活动, 机会是难得的, 平台是高端的, 学习是实实在在的, 成效是看得见的……这次的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 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像春天一样, 生长出新的思考。”

第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 六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政治课, 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教师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

一是教师要能够“梳理”知识。雷敏的课能够精确、严密、顺畅地把《经济生活》第九课、第十课的知识精密地梳理在黑板上, 提纲挈领, 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

二是教师要能够“重组”知识。姜根华教授一堂《政治权利与义务》课上得如此有文化, 如此有深度, 如此具有教育意义, 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

【贵州的“夏天”】

夏天是炎热的, 但也是热情似火的, 这样的季节适合按下躁动的心, 安静读点书, 或者安排一次远游。

2015年的夏天, 我们和五位山西省政治特级教师一起访问了贵州的两所学校:贵州省贵阳市兴农中学和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员们不仅带去了浙江的政治课堂, 还走进了贵州的政治课堂, 浙、晋、黔三省政治老师在听课评课中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贵州的第一站是贵州省贵阳市兴农中学。这是一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学校, 举目之处, 文化寄语到处都是, 墙壁上、标语上、楼道里, 一句句, 一段段, 都那么让人感触, 都那么发人深省。参观完校园, 学员们进入课堂, 聆听了一节高三复习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课后, 与兴农中学政治教研组进行了实而有效的评课活动, 大家积极踊跃发言, 思维互相碰撞。学员陆国良:“上课好比旅游, 为了欣赏到好的风景, 有时会经历路途的坎坷。这启发我们上课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感受体验要关注。”学员邢方方言道:“高三老师要善于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作斗争, 找准一堂课的关键节点安排教学内容。”评课活动后, 学员杨志敏为兴农中学的老师们做了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课型的探讨》, 他把自己多年对复习课型的研究成果与贵阳的老师一起分享, 并与大家做了互动交流。

贵州的第二站是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员们聆听了即将参加贵州省优质课评比的龙正东老师的说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龙老师课型设计新颖, 理念新, 运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再一一解决, 不失为一堂传统课堂的好课。听完龙老师的说课后, 名师班的学员们敞开心扉, 毫不保留地为龙老师课堂的完善出谋划策。学员杨志敏:理念新, 但没贯穿到底, 逻辑思路需要调整;材料好, 但有点杂, 建议精简和归类;内容推进过程值得思考。学员王国芳:课件字体颜色需要调整;逻辑层次的展开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听完龙老师的说课, 学员们还参观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展览室, 校本课程开发种类丰富, 地方特色浓郁,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沿着将军的路”“竹编技艺”“三穗麻鸭的养殖技术”等课程。

【德清的“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名师班”的培训故事继续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演绎。

在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的培训是“主题式综合实践培训”, 学员带着预设的主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存在及现实困境”进行备课、上课、评课, 然后就这一主题做微报告发言。高中名师班学员陆国民、邢方方用“主题式教学”分别上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新时代的劳动者》的课。

学员张建庆的微报告是这样发言的:

“我个人认为, 邢方方老师的课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存在及现实困境的一次生动的诠释……

“邢老师的展示课, 整堂课可以说是‘立意高远、大气从容、流畅清晰、生动活泼’, 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素养和追求, 使听者获益匪浅。我真正地感受到在邢老师小小的身体里隐藏了一个大大的宇宙, 在她小小的心灵中溢满了大大的幸福。所以, 她能爆发出如此灿烂的光和热, 能把一堂枯燥的政治课演绎成一堂励志的、洋溢幸福快乐的课堂。

……

“邢老师的这一堂课匠心独具,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教学突破口) ——‘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的出现, 很自然地续上了‘幸福就在劳动里, 幸福就在我们的事业里’这样的思考, 从而不仅自然地引出了‘劳动与就业’的教学内容, 而且将这一课的教学上升到‘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幸福人生’这样一个极其现实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主题上, 从而使得这一堂课的教学有了不一般的境界。邢老师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轴, 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两翼, 以‘劳动 (就业) 创造幸福’为立意, 以‘ (寻找) 幸福’为主题, 以‘劳动是一种幸福—择业是幸福之本—维权保障幸福’为线索, 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 以师生对话为基本方式, 环环相扣, 层层展开, 使人不觉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山西的“冬天”】

冬天是白色的、纯情的, 又是蕴藏能量的季节。“名师班”的冬天故事, 是由初中和高中两个名师班联手演绎的。

本期名师培训, 高中政治班和初中政治班培训时间基本一致, 常规培训中, 两个名师班上课的地点、内容有所不同。为了让初中、高中老师更好地“求同存异”、携手共进, 培训方准备了一次初中和高中互相学习的培训活动。

2014年的冬季, 应山西省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的邀请, 初中、高中两个“名师班”远赴山西省太原市和运城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晋浙中学政治名师联合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浙江的老师安排高中、初中各两堂课, 山西的老师安排高中、初中各两堂课, 课后初高中互相评课。上课地点分别是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山西省运城市运城中学和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中学三所学校, 其间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多达300余人。

这次活动不仅是跨越高中和初中课堂的交流, 更彰显了南北两种风格课堂教学之间的碰撞, 可谓是一场政治学科的教学盛宴, 让人至今想来依旧回味无穷。

学员张松玲这样说道:“同课异构的课堂, 南北教师风格迥异: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朴实, 北方老师的疏阔和南方老师的灵气, 尽在课中。这场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 异地课堂教学的碰撞, 有的是相互砥砺和激荡, 有的是相互补充和促进。课堂构思之新颖, 课堂形式之翻新, 课程资源之丰富, 留下的是沉思、启迪和回味。晋浙教学, 时而厚重, 时而婉约, 时而悲怆, 时而诙谐, 各成一体, 各具特色。”

初中“名师班”的班长邓权忠老师这样写道:“我们初中、高中政治名师班移师山西太原和运城, 参加‘晋浙中学政治名师联合教研活动’。这是我们培训班第一次走出浙江省, 这次南北两地名师同台展示, 可谓精彩纷呈, 收获多多。”

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 高中班的陆国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模拟投资、自由辩论等, 在课堂上经历了一次“理财”体验,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有所获……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中学, 我们浙派名师高中班邢方方老师以充满江南柔情的教学风格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课《幸福在哪里?》, 邢老师最后还现场为大家演唱了《幸福在哪里》这首经典老歌, 很好地诠释了这节课的主题。

与爸爸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 篇13

那时我两岁多,路走的并不稳妥,磕磕绊绊自然是免不了的,有时一磕倒就哇哇大哭,不过是‘只打雷不下雨’,还会偷偷的眯着眼睛看爸爸妈妈有没有来安慰自己,爸爸看到我这姿态,脸上的笑容越发的明显,可还是手拉着手教我慢慢的走路。那时,我总想快点走,却总是磕倒,爸爸说:“来,让我牵着你的手,咱们慢慢地走,比你自己走还要好玩呢。”我总会把手放在爸爸的掌心,而爸爸则像拿着玻璃般握着我的手,轻轻地,慢慢的生怕手里的宝贝掉了似的。

思绪慢慢回到现在,我看着桌子上早已泛黄的照片,又忍不住拿起来放在掌心,像照片里爸爸握着我的手一般轻轻地抚摸着它。

所有的孩子都会希望能让爸爸背在身上,我自然也不例外。那是一次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场玩,一进去我就被里面的游戏吸引了,脱离了爸爸妈妈,疯似的跑向它们。爸爸妈妈无奈的跟在我后面小跑,面对妈妈的叫喊,我也没有听到,自顾自地玩去了。对于一个玩性大发的孩子,爸爸妈妈也只是相视而笑了。在游乐场里面的我,跑来跑去,玩玩这个再去看看那个,跑得满头大汗,嘴边还说没事。一天过去了,天已不再那么明亮,天空的余晖撒在我身上,暖洋洋的,随着这金黄的余晖,我们回家了。

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孩,疯玩了一天后体力大概也就支透尽了。我抬头望了望第六层的窗户,那是我家的位置,不自觉地把头低了下去。妈妈见状,来哄我,可我的脚像灌满了铅似的,怎么都不肯挪半步。这时,爸爸说:“好了好了,来吧,爸爸背你上楼,别淘气了。”我像脱笼的鸟儿一样,飞似的扑上了爸爸的背。

楼道里,老旧的电灯泡放出深黄的灯。“嗒,嗒,嗒……”

爸爸迈着坚定的步伐,一层一层的迈向我们的家,我趴在爸爸的肩上,爸爸的肩很厚实,宽大,会使人产生一种安全感。我趴在爸爸的背上懒懒的数着爸爸脚下的台阶。一层,两层,三层……

时光再次定格。我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照片,慢慢把它们放在桌子上。然后冲出房门,跑向了那个熟悉又高大的身影,大声说道:“爸爸,我爱您!”

与奶奶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 篇14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出去打工挣钱,家中只剩我和年迈的奶奶,她虽然老,却不古板,也不宠溺我,且时常告诫我,要努力读书,将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每次回家,奶奶便会问及我在学校的情况,并要我做作业……在奶奶严格的要求下,我的成绩自然很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的`成长慢慢偏离了轨道。邻居家装了彩色电视机,是全村的第一台,每到夜晚,便人满为患,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占个好位置,每到放学,我连家门都不入,就背着书包直奔邻居家而去,直到深夜,人们陆续回家睡觉,我才背着书包往家走,因此作业很晚才做,第二天还会趴在课桌上睡觉。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却浑然不觉。直到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回家准备做作业,奶奶走到我面前,拿过我的作业本,对我说:“不要做作业了,早点睡觉。”“可是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明天老师要检查的?”我有点着急的对奶奶说,并想把作业本拿过来写作业。奶奶没有还给我,却对我说:“我看你很喜欢邻居家的彩电,明天我也给你去买一个。”“真的?太好了!”我高兴地跳起来。奶奶笑着说“是的,买电视机要很多钱,我和你爸爸省吃俭用的存了一些钱,本准备给你当学费的,你那么喜欢电视,就给你买吧,书就不用读了,反正你在学校睡觉也是浪费时间。”说完,奶奶拿过一个手绢,放在桌子上,我知道里面包着的是钱,可我却不敢打开。奶奶的话像一个晴天霹雳,直撞击我的心,想到自己要离开学校,要离开同学,在也不能读书了,彩电也失去了色彩。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奶奶对我是多么的失望,看着奶奶离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第二天,我没有等到奶奶带我去买彩电,早早去学校读书了。从此,我又恢复了回家就做作业,在学校认真听讲,回来就向奶奶汇报学习情况的乖孙子了。

很久后奶奶说起那件事,我问奶奶不怕我当时拿了钱真的不上学了,奶奶笑着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况且你是我带大的,我知道你的选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学间的谈话开始变味了,谁家有钱,谁又有新手机了,谁的衣服是名牌,成绩的好坏无人问津。看着自己身上朴素的衣服,我的心开始跳跃,幻想有一套名牌衣服,一个能上网的智能手机,期待能获得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于是我向奶奶要了200元钱,说是学校要交资料费,奶奶二话没说,就拿出那个用手绢包着的钱包,取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给我,并嘱咐我放好,别掉了,接过钱的瞬间,我很想对奶奶坦白,可是衣服的诱惑让我忍不住拿起钱往外走。当新衣穿在身上时,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的虚荣心受到极大的满足!回到家,奶奶问我钱交了没有?我支支吾吾回答交了,奶奶并未疑心,看到我的新衣,我对奶奶撒谎说是同学借给我的。看着奶奶离去的背影,我的心砰砰直跳,一个谎话要很多的谎话去圆,而我,却无法对奶奶说出真相。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我第二天回到家时,奶奶便端坐在正屋等我,我怯怯地叫她,她也不应。我害怕极了,难道奶奶已经了我说谎的事情?奶奶让我站好,不准动,她返回屋拿着个扫帚,狠狠往我身上抽打“这么小就会说谎了,谁教你的,我平时教你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直,你怎么不听,这个子长高了,脑袋却长偏了……。”听着奶奶的絮叨,我流下来眼泪,泪水咸咸的,不断往下落,想洗尽我的污浊……从此我再也没有撒谎,行得正坐得直时刻印在我心里。

一起走过的日子 篇15

“需要就是一切,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出自山西的一个名人的话,用在《烹调知识》上是很贴切的。十多年来,与《烹调知识》从相识到相知。感觉《烹调知识》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烹调知识》就像一座正在振兴的古城,不断地在完善着自我,扩展着她的边缘。除了《烹调知识》固有的“烹学园地”、“创新菜点”、“家庭烹调”等传统名牌栏目外,诸如“饮食市场”、“餐饮管理”等一些与饮食有关的“烹调”外延内容,在《烹调知识》中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无疑这与杂志社编辑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他们无不以读者计,想读者所想。凡是读者需求的,总能在《烹调知识》中得以解惑。《烹调知识》几乎涵括了厨者、家庭主妇、经理人等不同阶层烹调爱好者的需求。

烹学园地,可说是厨者攀登厨艺高峰的好向导。

创新菜点,可说是初、高级厨者磨砺的砺石。

烹饪论坛,餐饮文化,是《烹调知识》文化品味和厚重的文化气息的体现。

美食揽胜,美食趣谈,地方风味,是个食在中国,味在八方的美食家。

编读热线,是与读者交流的良好平台。

家庭烹调,是家庭煮妇进行快乐厨房的休闲吧。

“厨技交流”、“异域风情”、“药膳养生”等等栏目都有精彩文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匆庸置疑,《烹调知识》更多地展现给您的是“海纳百川”的大气,而没有地域性的小气。同时也是喜好“烹调”人士一个很好的挑战自我的舞台。工作之余,我也试着投了几篇自己当地菜肴的文章,大都变成了铅字,让我颇感欣慰,是《烹调知识》圆了我一个厨者的“铅字”梦。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付诸文字,满怀希望的将稿件投入信箱,接下来是等待,直到送信人将一个大信封递到手中,急忙打开信封,迫不急待地寻找目录中的名字,眼前一亮,那一份喜悦是由衷的。

上一篇:党旗和党徽下一篇:大学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