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精选8篇)
根据《XXX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典型经验材料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我校“三风”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关注师生、改进作风”为主线,以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三风”建设促进有效教学为手段,以预防各科室、各教师、各学生不正之风为目标,切实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我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现将我校“三风”建设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各级对“三风”建设工作的要求,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三风”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一是校党支部专题研究和讨论了如何搞好“三风”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三风”建设内容细化分解,责任到科室。
二是成立了“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陆华恒任组长,负责“三风”建设全面统筹规划工作,副校长韦功开任副组长,负责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工作,各主任任小组成员,负责具体实施。
二、动员部署,营造氛围
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三风”建设工作会,对“三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把“三风”工作纳入实践“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
—1— 系统工作、长期工作及学校目标任务抓。把“三风”建设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制定了“三风”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制作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为“三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三、结合实际,改进作风
1、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严格上下班时间,不定期查岗,杜绝上班迟到、早退、擅离职守、工作时间上网聊天、听音乐、玩游戏、搞手机等现象。
2、规范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对教师安全例会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考试分析研究制度等进行修订并严格执行。二是根据新课标及学业水平考试的新要求,优化调整教学任务安排。三是针对学生反映的少数教师迟到、早退等教风问题,积极回应学生诉求,学校设立了举报箱,向学生家长公布校长的联系电话,鼓励学生监督举报。四是加大管理力度,针对我校学生宿舍男女生同楼不同层的特殊情况,将学生宿舍与教师配对进行管理。五是为学生增加课外兴趣活动时间,尽力为学生搞好服务。六是加强食堂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营养的饭菜。通过一系列工作,目前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稳中有升。
3、组建音体美及计算机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经初试合格后,确定为兴趣小组成员。学校专门挑选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师生在艺术展演及各类比赛中获奖。
4、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有效借助校舍内外墙及板报,着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教学楼等校舍外墙,将校训“感恩法贤 敦品勤业”、校风“诚信友爱 勤奋进取”、教风“因材施 —2— 教 务实创新”、学风“学有所长 和谐发展”等内容悬挂展示;二是在各处室、集体备课室、会议室、各功能室张贴“三风”有关内容;三是在教室内墙上制作班级展示栏、团委展示栏,悬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电子白板使用制度》、读书写字正确姿势及眼保健操挂图等内容;四是通过校园和班级板报展示师生风采;五是借助校园绿化,利用红继木栽种出“正行 明志”字样,激励师生以正言行,以立志向;六是在各办公室悬挂我县书法艺术卓有成就的书法作品。利用好每一块可供使用的宣传阵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3— —4—
—5—
四、自纠自查,着力整顿
由党支部牵头,认真开展“三风”建设自查自纠,认真查找在“三风”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行风建设的整改措施,落实“三风”建设工作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年级组、班主任及学生会通力协作,配合学校团委开展卫生及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通过“学雷锋做好事”、“诚信友善标兵”、“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等活动促进我校“三风”建设。
XXXXXXXXXXXXXXXXXX中学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1畜牧业生产现状
截止2015年底,海东市牛存栏30.19万头,比“十一五”末同比增长7.93%,羊存栏170.1万只,同比增长16.04%;生猪存栏71.24万头,同比增长0.31%,家禽存栏148.99万只,同比增长19.04%。出栏牛13.68万头,同比增长15.05%;出栏羊86.71万只,同比增长28.6%;出栏生猪104.8万头,同比增长21.58%;出栏家禽192.92万羽,同比增长23.79%;肉类总产量达11.1万t,同比增长21.58%;禽蛋产量达到1.38万t,同比增长14.05%,牛奶产量达6.53万t,同比增长25.33%。海东市通过国家级示范场认定的有15家,其中:互助县3家、平安区3家、乐都区3家、民和县6家;通过省级认定规模养殖场(小区)490家,其中:互助县110家、平安区53家、乐都区76家、民和县83家、循化县96家、化隆县72家;标准化养猪场80家;标准化奶牛场22家;标准化肉牛场102家;标准化养羊场227个;标准化蛋鸡场24个;标准化肉鸡场27个;标准化獭兔场8个。2015年改良牛4.9万头、羊50.8万头、猪9.7万头;引进种牛797头、种公羊3032头、种母羊4686只、种公猪96头、种母猪1048头。
2种畜禽场建设现状
截止2015年底,海东市共有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14家,按种类分种牛场1家(乐都天露乳业有限公司奶牛一分厂,主要繁育中国荷斯坦奶牛);种羊场5家(民和3家,互助1家,乐都1家,主要生产无角陶赛特和小尾寒羊);种猪场5家,(乐都2家,互助3家);互助县有2家种鸡场家,主要生产海东鸡;种兔场1家,主要繁育推广獭兔。14家养殖场现有从业人数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人,基础设施建设均达到种畜禽养殖场标准(详见附表),自从2011年至今,面向社会提供陶赛特种羊3200只,小尾寒羊16350只,八眉猪3210头、二元母猪15000头,致使全省良种化程度明显提升,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了优良种畜,增加了效益。这些种畜禽场从有种畜经营的原种场引进种畜,按照原场提供的系谱进行纯种繁育,二元杂交,通过有关部门鉴定供种,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海东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主要品种的育种、供种任务,为海东市畜禽品种良种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市、县(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种畜禽场建设,将种子工程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每年各县区落实种子工程资金不少于30万元,市级落实种子工程资金不少于20万元,积极引进良种畜禽,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海东市提供优良种畜禽,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面,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2)狠抓种畜禽监管队伍建设,种畜禽监管队伍进一步壮大,成立了监管小组,使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动物产品监督检查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3)各县(区)畜(农)牧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种畜禽场建设成效显著。结合科技承包等各种方式协调解决种畜禽场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技术层面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制定年度计划,建立健全畜禽档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申报创建种畜禽场,以“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建成一家”为指导方针,落实好海东市种畜禽场建设工作。种畜禽场由“十一五”期间的两家种猪场发展到如今的14家种畜禽场即5家种猪场(其中4家续审)、2家种鸡场、5家种羊场、1家种兔场、1家种牛场。
(4)市、县(区)畜(农)牧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大力支持种畜禽场建设。14家种畜禽场先后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3192.42万元,其中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420万元;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场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130万元;互助县玉财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240万元;海东市海清良种肉羊场获取省级扶持资金65万元;青海宏海养殖有限公司获取省级扶持资金30万元;乐都县容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40万元;青海乐都丰源仔猪繁育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593.71万元;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620万元;海东市佳禾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330万元;民和海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293.71万元;民和航堃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80万元;民和金茂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获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350万元。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种畜禽场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种畜禽场在认定时,有一部分种畜场借用有关专业人员的资质,在实际生产中,这些人员并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没有给本场的畜禽选育与推广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了生产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滞后。影响了种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希望在今后的种畜禽场认定和管理过程中将人员是否真正参与生产作为认定发证和取缔的重要内容。
(2)海东市部分种畜禽场建设档次低,标准不高,经营单位及个人没有明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规划思路模糊,在种畜禽经营认识上有待提高,在场内种畜禽核心群、育种群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保种育种、推广良种等方面起不到良种引领、示范、推广的作用。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种畜禽企业少,甚至名存实亡,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海东市佳禾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规模为零。
(3)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少数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未办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造成底数不清,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中缺少详实依据。
(4)资金缺乏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及种畜禽场的建设工作。
5对策和建议
(1)加强种畜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符合海东市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的整顿、完善、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海东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2)摸清底数,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按照《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各级种畜禽监督管理部门利用办证契机,加强对种畜禽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掌握种畜禽企业存栏及变化情况,实行外地引种畜禽申报制度,了解不同品种种畜禽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等情况。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提供依据,指导畜牧业生产。
(3)强化质量监督,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种畜禽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今后良繁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名不符实的种畜禽场要予以取缔,以此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4)加强管理,依法治种,促进良种体系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依法管理的良好环境,树立依法治种观念,加大国家颁发的《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青海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体现畜牧法的可操作性和法律性,搞好种畜禽专项治理工作和种畜禽疫病监测工作。
【关键词】一生一项 致富项目 总结报告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1-01
为切实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镇赉县委组织部的策划组织下,“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农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于2010年11初-2011年底由镇赉职教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了“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
一、致富项目工程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技术培养职能,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为全县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掌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能够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致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技术指导两个工作小组。
1.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
组织部副部长张敬轩、职教中心主任何乙庆等领导作了深刻的动员讲话,强调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2.科学分析,周密谋划,认真开展农业经济调研,精心确立致富项目。
镇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阳光充足,高温炎热、雨量集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干土为主,局部地方还有黑钙土、风沙土、栗钙土等等。嫩江,挽携着洮儿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穿境而过。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养殖,形成了我县农业产业多元化的优势,专家认为非常符合“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的开展。因此,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了农业局、畜牧局专家,职教中心专任教师等12人组成立项研究和项目评审小组,在2010年11月组织学员根据本乡、本村的主要产业和计划开发的农业经济项目,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后,撰写并提交“拟定致富项目”及可行性报告,于12月下旬针对每名学员的项目认真进行了立项论证,帮助学员正式确定了致富项目。
3.严格组织,跟踪指导,强化专业技术运用,提高项目技术含量,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
一是由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学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的资金、土地、场地等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能,实行指导教师包保制。每位专家指导教师月平均下乡指导在一周以上,引导学员把培训时所掌握的新科技充分运用于生产实践,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测土配方、幼畜繁育等生产技术和新科技应用等知识和技术难题,现场指导就地解决。
三、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果
1.实验项目进行了种植和养殖两个种类,包括水田、旱田种植、家畜、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等五个方面。有102名学员的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认可,并组织实施。其中种植类项目7大项65个子项,养殖类项目7个大项37个子项。
2.项目实施增收效益显著,各学员的项目创收增涨均在万元以上,单位增收比以往高出10%左右。优秀学员于令波等的项目增收幅度较大,也为周围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共同致富。
(1)于令波饲养的52头牛无损失,6月份出售16头,毛利润7万多元,今年新生牛犊8头,年终又出售20头,共计获得纯利润8万多元。比去年多增收43000元。
(2)张立荣结合省级扶贫项目搞了“玉米地膜覆盖地灌”,收入明显高于周围的粗放种植的玉米。亩增产85公斤。
(3)王晓龙尝试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引进板蓝根种植项目,收益可观。与玉米相比每亩平均增收1100元。
(4)侯金刚,大屯镇人,项目:养貉。
运用在职教中心学习培训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专家的认真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9月份貉子存栏量已发展到400只,年底出售貉皮300张以上。另外,在专家的建议下,引进了一对纯种白貉,以改良种群品质,项目发展势头很好,今年收入超过100000元。此项目在当地影响很大,农民纷纷找他取经,准备发展养貉业。
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校遵循“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探究“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国有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
一、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
要求学校、科室的负责人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始终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做到“三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激励教育和诫勉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起教育的长效机制。抓好“四必谈”,对群众有反映的进行提醒谈话,对从事重要工作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事先谈话,对新任职的进行警示谈话,对受违纪处分的进行回访谈话,使廉政谈话制度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疏导和堵漏两手抓
防治“小金库”不仅要“堵”,更应先“疏”。一方面,针对现行财务活动中容易失控漏管的地方,如慰问金管理的管理使用,研究制定相关办法措施,切实加强监管增,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堵塞漏洞,严防资金转入“小金库”。开展拉网式清查资产家底,不留死角,防止“隐性收入”流入“小金库”。加强对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进行审核,防止违法收费形成“小金库”。强化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收费票据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防止“白条”收费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三、统筹兼顾,全面治理
我校加强基层银行账户监管,与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同时,面向全校持续开展“小金库”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落实“小金库”举报查处督办制。
根据《焦作市交通运输系统政风行风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校“三风”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为主线,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公正“三风”建设促进有效整改为手段,以预防科室和行业不正之风为目标,切实把行风政风作风建设作为一项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政治工作。现将我校“三风”建设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组织
按照市局对“三风”建设工作的要求,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三风”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一是校党支部专题研究和讨论了如何搞好“三风”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三风”建设内容细化分解,责任到科室。二是成立了“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由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吴庆祥副校长任组长,其他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长任小组成员。
二、开展动员部署、营造氛围
3月15日,我校召开了“三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三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把“三风”工作纳入实践“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工程抓;纳入廉政建设的整体安排,作为长期工作抓;纳入领导责任制,作为目标任务抓。把“三风”建设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
—1— 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制定了“三风”建设实施方案。并根据动员部署情况制定了一期简报下发到各科室、制作了两块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此外,还发放征求意见表70多份,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三、结合工作实际,改进作风建设
1、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严格上下班时间,不定期查岗,杜绝上班迟到、早退、擅离职守、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打游戏等现象。学校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一律佩带工作名牌。
2、规范驾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培训质量。一是对教练员安全例会制度、教练员学习制度、模拟考试制度等进行修订并严格执行。二是科目2考试由9项改为5项后,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对训练场地进行了调整。三是针对学员反映的少数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吃、拿、卡、要的问题,积极回应学员诉求,学校设立了举报电话,向学员公布校长的联系电话,鼓励学员进行监督举报。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对驾校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进行了调整,严格预约考试模拟测试、推荐程序。五是给学员设置了休息活动室,尽力为他们搞好服务。通过一系列工作,目前驾校招生情况明显好转,学员满意度有所提高。
3、组建汽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确定为兴趣小组成员。学校专门挑选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理论辅导、拆装拆量、二级维护、故障诊断等。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加快上岗适应能力。日前在河南省 —2— 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汽车技能大赛上,我校参赛学生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在认真宣传的基础上,我校于4月初转入自查自纠阶段,分析安排了相关的工作。本阶段我们将按市交通局的安排,认真进行“三风”的自查自纠工作,认真查找在“三风”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行风建设的整改措施,落实“三风”建设工作的任务和责任。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六日
一、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形成的个性和特色表示认同
集团自1997年7月1日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经过10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基本形成了具有中海个性和特点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集团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十六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为重要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各项经济工作中,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此,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大家谈到,中国海运是由国内多家历史悠久的海运集团组成的大型航运企业。由于航运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和流动分散、环境艰苦,形成了新中国海员无私无畏、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主旋律,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海运成立后,在认真总结、提炼、升华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航运企业的特点,兼收并蓄国内外企业文化先进理念,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具有中海特色的企业文化新路,较好形成了与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其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精神,广泛认同
集团成立后,确立了“爱我中海、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在广大员工中唱响中海司歌《我和祖国一起远航》等,体现了中海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发展海运的主旋律,为集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精神支柱。在中海企业精神感召下,集团所属各单位,包括每艘运输船舶都逐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精神。精神的凝聚,体现了中海人建设百年中海和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勇气和信心,为做强做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核心价值,深入人心
集团于2004年8月正式确立体现时代特色、具有航运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四海、追求卓越”,是集团做强做大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真实写照,是建设百年中海的精神基干,也是对国内外客户的庄严承诺。为此,集团所属各单位从战略高度进一
步认识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切实改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逐步树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提炼和培育了各具特点的经营战略、宗旨和理念,较好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
(三)管理理念,特色鲜明
近几年来,中国海运以“严管善待、优质高效”为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建立严格、科学的精细管理体系贯穿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以工作高效率,生产高效能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以出精品,创品牌,优质服务作为企业管理成果的衡量标准;以安全无重特大事故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以“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有效规范了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的管理升级。
(四)载体丰富,氛围良好
近几年来,集团充分肯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转到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和载体的轨道上来,切实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思路,制订并实施与集团“十五”发展规划相配套的《中国海运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在2003年开展“一个新起点,我该怎么办”全集团“大讨论”的基础上,2004开展“树新风、创一流”主题活动和2005年到至今年开展“一流企业、一流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并以“精细化管理”和“对标”为活动抓手,所属单位包括运输船舶开展了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活动,找差距、定目标,缩小差距、赶超目标,较好做到了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集团还开展了两次职工体育运动盛会,来促进企业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满足员工的文化体育需求,各单位,特别是有关地区、片区公司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和抓手,适应青年员工和船舶船员的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较好培育了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
(五)识别系统,不断优化
集团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VIS”手册,并在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时,注重优化企业形象和规范员工行为,以形象促发展。集团一些船公司和陆岸单位都制定了“员工(船员)行为规范”,同时,集团还注重对外宣传,与社会新闻媒体建立了广泛联系;聘请有关专家顾问作辅导报告,进行具体指导;集团和各单位还通过优化企业形象,参加由中央和省市、行业协会举办的展览会,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文明创建,坚持不懈
近几年来,中国海运以创建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各单位以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为主线,大力开展群众文明建设创建活动,集团于2006年6月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称号;先后有30多家单位被命名为省部级以上文明单位和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同时,集团始终坚持每年开展评选“十佳中海标兵船”、“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十佳文明标兵”、“十佳新人新事”的“四十佳”活动,办好《海运报》等各类内部报刊,编辑出版企业宣传画册、职工文化艺术宣传册和反映企业船队发展的精品邮册等,既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又具有航运企业的显著特点,不断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由抽象变为具体,较好营造了“爱我中海、勇创一流”企业精神。
(七)典型引路,富有成效
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先进模范是企业的宝贵财富。2004年和2005 年“十一”前夕,集团分别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上海海鸥饭店召开劳模座谈会并宴请近百名历届劳动模范代表,感谢他们为中国海运事业作出的贡献,体现了集团对劳动、对知识的尊重。2006年3月和6月,集团党组先后发出开展“向模范共产党员陈幼人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向李伟雄同志学习,争做一流员工”的决定,并把学习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海、和谐企业与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要内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不断建设和形成一支具有中海文化底蕴和特色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集团还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船舶业余学校,创建学习型船舶是在集团近年来加强企业文化的一个创举。船舶流动分散,船员由于长期漂洋过海,工作艰辛,生活枯燥,建设船舶文化,提高船员的素质,是做强做大航运企业的根本。以上海市劳模集体“长建”轮为代表的一大批运输船舶开展船舶文化工程建设,以建立业余学校为主体,建立了文娱活动室、电脑学习室、客户服务室、阅览室等等,创建了船舶安全文化、船舶服务文化、船舶餐饮文化、船舶机舱管理文化等,得到了船员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特别是船舶业余学校,高级船员当老师,普通船员当学生,学英语、学电脑、学技术,有时由掌握一技之长的普通船员当老师,在业余学校教插花、盆景、工艺、厨艺、绘画、摄影等,教学相长,互帮互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由于得到集团的有力支持,不少船公司和陆岸单位文化育人氛围浓、形式多,内容丰富,吸引员工的积极参与,使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据统计,全集团在职职工4万多人,得到各类培训累计约12万多人次,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1200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6000多人。
二、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识,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载体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在座谈会上广大与会代表已形成共识,并认为,要建设百年企业必须要靠文化来支撑,“一年靠运气、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我们要实现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目标,一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集团文化、加强集团文化、发展集团文化、繁荣集团文化,以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走向世界。
集团直属不少单位,近几年来,根据集团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内容,突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四个结合”的原则,即:一是与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资源,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与建立学习型企业相结合。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各类培训体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四是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以培养和造就“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的员工队伍为目标,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广大员工的价值观,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各单位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文件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并结合“双一流”素质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对标”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和谐环境的作用,推动员工心态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集团和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从总体上看,集团所属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领导不够重视,企业认识不到位,存在一些模糊、片面的认识;有些单位把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
化主抓目标,没有从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在实践中方法和措施不得当,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脱节,存在形神不统一和“两张皮”现象;有的企业只是在上层或管理层进行企业文化“闭环建设”,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知或认同;有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刮一阵风、抓一阵子,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企业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经费得不到保证,专兼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从座谈会和其它渠道征求意见、建议,经归纳整理主要有: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四个性”:一是从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出发,深刻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集团作为特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并努力成为国家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从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特别是建设百年中海,更需要文化力做保证。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施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在国际国内航运市场激烈竞争中,需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设“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和中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与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企业精神文明水平,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广大员工“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四是从分析、了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多年来,集团和各单位在发展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展示了中海广大干部职工的时代风貌,特别是上海、广州、大连三地海运集团积淀深厚的优秀传统企业文化是建设百年中海的宝贵财富,集团成立十年来的优秀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参与国际国内航运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增强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总结、吸收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如近年来集团开展“和谐企业,平安中海”建设活动,创造了许多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应加以总结提炼。又如近两年集团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有关成果也应总结、提炼,成为集团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再如,去年以来开展的精细化管理,这是企业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和系统工程,是企业加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持之以恒深入推进,使精细化管理从一种管理方法向管理文化转变,成为提升企业与个人价值的一种精神力量。另外,要注重培育精细化管理的精神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使精细管理成为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包容性。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体现出“务实”精神,使企业文化不至于变为“空中楼阁”;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入企业管理,不能成为“两张皮”;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企业党建为引领,确保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企业文化体现先进性提供政治保证;五是企业文化建设要有自上而下的战略驱动,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团队要作出表率,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先进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执行者;六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员工是企业主体,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自身价值实现与企业目标实现等同一致,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七是企业文化建设关键需要落实,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抓好落实,企业文化才会有深度与厚度。
(四)要从企业文化角度对建设“百年中海”的开展探索和研究。建设百年中海需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是否将建设百年中海更具体化,形成战略目标。可以从“理念层”,解决一个动力;“战略层”,解决具体目标;“引领层”,实现一个愿景等,开展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思考与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基础管理、战略管理、团队管理、目标管理,使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使“百年中海”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五)要树立企业对外共同的形象。中海各单位要在共铸中国海运企业精神、共塑中国海运核心价值观、共唱中国海运司歌的前提下,还需统一的对外形象和标志。中国海运虽然有对外的统一形象标志(CIS)手册,但各单位特别是分布在各地的网点、经营公司没有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对外形象设计、宣传,各单位和网点、经营公司的前台、门厅虽有公司名称、司标等但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起来,特别是在同一地区中海职工(如海南、深圳等地区),不在同一单位互不认识,缺乏标志识别,建议是否统一设计制作中国海运司标徽章,有利于不同单位的员工在同楼上班或开展活动时互相识别,同时也提升企业的统一对外形象。另外,有部分员工代表,特别是青年员工提出要增加广告宣传和慈善活动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
(六)要加强新进员工入司教育中有关企业文化的培训。每年集团和各单位新进员工共一千几百名,不少单位35岁以下的员工占员工人数的70-80%,在集团没有开展统一的新进员工入司教育培训前,是否组织各单位开展新进员工的培训,进行企业文化入司教育,编制统一的企业文化入司教育培训教材、声像资料等,使新进员工一开始就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中,逐渐达到“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的要求。
(七)要编印企业文化建设各类案例系列丛书。集团和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如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服务文化、船舶文化、团队文化、礼仪文化、执行文化、管理文化、培训文化及船员心理研究等是集团企业文化分支,比较专业化,各有特点,能否组织编写一套具有典型案例的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便于参考学习,汲取经验,有利于各单位企业文化的广泛深入开展。
(八)要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开展情感交流。不少职工代表,特别是船员代表提出,船员在外远离陆岸、远离祖国,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互动。薪酬增加不能代替情感,除了船舶船员之间情感互动外,还需要总部和组织的关怀,尤其是船员家庭和家属遭遇困难时,来自于上级组织的一声问候、一份关怀对船员的情感触动最大,是金钱无法替代的,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九)要对企业文化历史文献注意保存,切实做到传承历史、面向未来。中国海运企业文化的历史不只是10年的概念,是上海海运、广州海运、大连海运三地海运集团50年文化的延续,甚至要追溯原招商局百年历史。为此,原上海海运等对前50年历史文献、文件、原件、书册、图片、实物和有关海运志都进行归档存放并有原始记载。集团成立后,由于属地化管理,对集团一些重大事件、图片资料及文献、音像、宣传资料等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统计造册、整理、归档等,使资料比较分散,无法集中,甚至由于人员变动而散失,对三地海运集团文化历史的延续和建设百年中海的文化历史保存不利,希望得到重视。
(十)要对海运文艺创作人才队伍给予支持和关心。海运文艺作品具有“海味”的独特性,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涌现出一批海员作家和文艺人才。要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海运报等内部报刊对集团文艺创作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给予支持和关心,开展活动,鼓励和激发其创作积极性,丰富企业文化精神产品,扩大社会影响。
1 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基本情况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繁多,林业生物质资源丰富。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03.4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7.1%,其中有林地面积271.31万hm2,森林覆盖率74.2%,位居全国前列。赣南有1 500余种树种,在这些树种中,许多都是发展能源林的优良原料树种。
1.1 油料能源林
全市现有油料能源林现状分布如下。
1.1.1 油茶。
现有面积9.49万hm2,球果产量750~1 500kg/hm2,出油率20%~30%,每年产油量37.5~75kg/hm2,利用初果期3~5年,利用年限25~80年。
1.1.2 光皮树。
现有面积300hm2,主要分布在于都、瑞金、赣县等县市,多数为乡土野生,少数于1970年代人工种植,现均以成林,平均蓄积达45m3/hm2,野生状态球果产量3 750~7 500kg/hm2左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1.3 油桐:
现有面积3 333.33hm2,球果产量750~15 000kg hm2,出油率25%~30%,年均产油量375~3 000 kg/hm2,利用初始期3~8年,利用年限10~50年。油桐在赣州市主要为人工种植,品种为三年桐和千年桐。三年桐多为块状分布,千年桐多为零星散状分布。
1.1.4 山苍子:
现有面积600hm2,球果产量600~1 050kg/hm2,出油率40%左右,年均产油量300kg/hm2,利用初果期3年,利用年限30年。
1.1.5 乌桕:
现有面积333.33hm2,球果产量1 200kg/hm2左右,出油率20%~40%,年均出油量360kg/hm2左右,利用初始期5~7年,利用年限40~50年。
这些油料能源林,大多管理粗放,有的林分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如光皮树、山苍子为野生状态,油茶、油桐、乌桕等多数只全铲抚育不施肥,生长势差。
1.2 木质能源林
全市现有木质能源林259.266万hm2,森林蓄积9 447万m3,灌木林900hm2,生物量1 349t。其中马尾松130.2万hm2,杉木73.6万hm2,国外松9.47万hm2,硬阔42.47万hm2,软阔2.07万hm2,黑荆树266.67hm2,桉树1.33万hm2,杨树66.67hm2,台湾想思20hm2,灌木900hm2。
全市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能源林面积139.67万hm2,可生产松脂600~1 050kg/hm2,利用初始期15~20年,利用年限10~20年,全市预计可年产松脂量5 000万kg。
1.3 新造生物质能源林可利用土地状况
据调查测算,全市现有可发展生物质能源林的土地面积为37.67万hm2,其中:
1.3.1 林地4.
3万hm2。其中无立木林地3.27万hm2,包括采伐迹地0.73万hm2、火烧迹地1.8万hm2、其他0.73万hm2;宜林地1.07万hm2,包括宜林荒山荒地0.97万hm2、宜林沙荒地200hm2、其他800hm2。
1.3.2
潜在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发展用地33.33万hm2。按现有马尾松林分面积的1/4左右改造新种生物质能源林测算,可用于新建生物质能源林面积33.33万hm2,主要包括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马尾松低产低效林地。
2 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发展现状
赣南能够用于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的物种资源种类繁多,但可规模化培育形成有一定市场的生物质能源林,主要有光皮树、油茶、油桐、乌桕、山苍子、松树、桉树等树种,其中光皮树已列入赣州市能源林基地建设重点,目前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情况是:
2.1 发展以光皮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
江西丰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赣南投资发展以光皮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10万hm2。已经在赣县、瑞金等地建立了原料林示范点,今冬明春可完成光皮树造林666.67hm2。计划在宁都、于都联系筹建新的原料林示范点,在赣县3年内完成光皮树造林1.33万hm2。据介绍,光皮树矮化集约栽培,可产15t/hm2鲜果,100t鲜果可产25t生物柴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2 申报生物质能源林重点建设项目
瑞金市有适宜发展能源林宜林地6 667hm2,可改造的低质低效林1.33万hm2。瑞金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能源林项目高度重视,已成立能源林项目领导小组,做好了建设规划,落实了预备造林地和低产林改造地块,由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承诺,申请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近700万美元,计划5年内新造能源林3 333hm2,改造低质低效林6 667hm2。计划建议在该市工业园建设能源林开发公司,专门从事能源林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瑞金、崇义正在积极争取新建以薪材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发电厂。项目建成后,将探索出适合本地区能源林培育模式和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为南方集体林区建设和利用能源林提供经验。
2.3 四旁零星种植的光皮树等能源树种
在于都、瑞金、赣县、定南等地存在以四旁零星分布的光皮树林和各地四旁零星种植的油桐、乌桕等能源树种。
3 发展生物质能源林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环境滞后,资金缺乏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的政策,形成了有利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环境,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内蒙古等省市由于前期投入多、研发基础和政策环境好,都相继争取到国家政策和项目的扶持,已开始大面积发展能源林,一些大企业也相继介入,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而赣南作为南方重点林区却处在国家项目扶持的边缘,这与赣州市的林业地位不相称。全市速生丰产林投资热情高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政策环境又相对滞后,许多有意投资能源林的投资者和企业处在观望和徘徊的状态,能源林建设进展缓慢。
3.2 缺乏生物质能源林发展规划
各地对生物质能源林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和造林地类、造林树种及经营技术缺少整体规划。
3.3 生物柴油木本能源植物可利用资源总量少
虽然木本油料植物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人工资源比较少,制约整个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
3.4 林地少,基地缺,经营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
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群众造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山地租金增加,集中连片大面积流转山地难度大,大面积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形成不了规模化的能源林基地。缺少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进而导致种植经济效益不佳。
3.5 对赣南乡土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光皮树重视不够
缺乏系统的研究推广,尤其是良种繁育和大面积矮化集约栽培丰产等技术急需组织科研攻关。
4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几点建议
4.1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能重视此项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安排专门资金用于生物质能源林的研究开发利用,对能源林基地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4.2 认真搞好总体规划
要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与区划,摸清家底,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在组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设规划,在能源林基地建设上既要防止一哄而上又要反对一味等待观望、错失良机。
4.3 加强传统木本油料植物的改造和研究,力争在经营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上有较大的突破
赣南传统木本油料植物有油茶、油桐、山苍子、乌桕等,且有一定的规模和比较好的基础,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经营粗放,产量比较低,若在良种良法使用上下一定工夫,效果将是显著的。如油茶,全市现有面积约9.47万hm2,若通过改造产量提高75kg/hm2,将增加食用油产量7 100t,通过以茶油替代低质食用油,使低标准食用油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4.4 加强高含油、高产量优良树种或优良材料的选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要加快研究解决在引种、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开展品种选育、栽培实验,制定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标准。光皮树是赣南优良乡土能源林树种,目前当务之急,必须加快优良树种或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尽快推出一批可供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同时做好光皮树原产地保护工作,尽快组织争取申报赣南为“光皮树之乡”。
4.5 严把能源林基地建设质量关
严格按计划任务,建设质量标准,建设时间进度,工程管理要求,规范组织实施,严格检查验收。积极推行工程质量监理制,项目管理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实行责任事故追究制。
摘要:对赣州市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发展现状,提出生物质能源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发展,调查报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R].(发改能源[2007]2174号).
[2]白卫国,张玲,翟明普.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培育与发展[J].林业资源管理,2007(2):9-12.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目前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二是部分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即便开展相关建设,也多因沟渠占地难置换、迁占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措施。三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群众很难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热情也难以迸发。
(二)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缺失。一是由于受到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和我县多为沙壤土的土质条件影响,每年各级灌排工程淤积严重,造成引黄能力受限。二是除垦利县外我县处于黄河最下游,在用水高峰期,受上游影响,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时间段不能引水,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不高。三是尽管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节水改造,但由于衬砌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工程老化,甚至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严重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四是蓄水工程功能退化。由于农村公共饮水工程的实施及其蓄水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村多数兼做饮水工程的水库被废弃或改变用途,致使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五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降低。我县河道边坡多为沙质土壤,极易被水冲刷而造成坍塌,形成河道淤积。加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耕乱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洪减灾能力。
(三)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不尽完善。除县管的几条灌渠、排沟之外,许多镇(街道)在水系配套和农田改造整理方面,没有搞好相互衔接,导致了镇街与镇街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水系不能有效贯通,因而有的村靠近水源,却受设施不配套或使用权受限等阻碍,守着水而浇不上地,在每年的冬春灌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区块因受行政区划、沟渠占地、水费收缴以及所在镇(街道)、村和群众大局意识与协作意识较差等因素影响,全县水系一盘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超期、超限服役,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效益。特别是中小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失修、老化、损毁等现象,部分闸、泵站的启闭机、丝杠等组件被盗而不能及时更换,有些地方田间沟渠因长期得不到治理而淤积,大量的田间工程成为竹节沟、断头渠,有的甚至被填平后用于耕种,丧失原有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县以下农田水利专业队伍基础薄弱,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维护经费,难以开展有效的水利执法活动。
二、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全县经济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坚持统筹、科学、依法治水并举,提蓄、灌排、治碱改土并重,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水系生态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引黄工程建设。续建、改造和配套现有灌区渠首引黄设施,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巩固蓄水能力。对库容加大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容,构建科学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二是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加强各类沟渠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增强灌区间延伸供水和灌区内调配供水能力。三是抓好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和小型灌排工程,探索试验在黄河滩区建设高密度机井群,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三)增强依法用水和水危机意识。一是加强水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水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水法律意识,解决当前用水方式比较粗放和节约用水意识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知水法、守水法以及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水利执法模式。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水政执法机构,配齐执法装备,努力做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文书标准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行为合法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水利执法模式,探索建立水利、公安、环保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乱建等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三是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水资源供求关系,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科建设情况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11-01
初中历史学科建设总结10-07
罗阳小学美术学科建设总结06-19
2024年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总结12-04
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11-11
平台建设发展情况报告07-20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07-06
工会系统体系建设情况报告09-08
小康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2-01
效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