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精选8篇)
党员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 党的十八大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十八大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了深化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了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奋斗方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名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应该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
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为党的十八大献礼。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十八大献礼。只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中国发展迈向新高度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成就。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和十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对党和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我有五点深刻的感受: 第一十八大报告是总结经验、鼓舞人心的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和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鲜活经验。十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在世界经济集体滑坡、各国政治剧烈变动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能够坚守航线,而且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制度优势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不断取得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第二十八大报告是高举旗臶、科学发展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可以看到报告自始至终、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芒,特别是对今后的工作部署中,两个“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全党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十八大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十八大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9个方面,对未来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两个“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都是第一次提出两个“五位一体”也构成了党和国家战略的新布局;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新的治国理念和领导智慧;也为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发展指明了道路引领了方向。
第四十八大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解放思想是我党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总基调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经济领域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政治领域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完善基层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方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要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臵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等等。可以看到我们党改革的决心非常坚定、改革的思路非常明确,而且比以往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注重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也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改革开放的各项制度一定会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改革发展的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第五 十八大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报告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坦荡和中华民族的自信。报告在总结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毫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最后一部分专门强调党的建设问题胡锦涛同志措辞非常严厉,警告句句中肯,掷地有声反腐败的态度非常坚决,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面对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胆识和魄力;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信心和能力。
总的来讲党的十八大报告集政治智慧和科学精神为一身融全党意志和人民意愿为一体。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2012年11月23日下午, 福建省漳州市二轻联社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 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传达了漳州市委常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精神, 并结合二轻实际就如何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 全面准确把握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 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向深入。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推动当前工作。要服务二轻行业发展。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升级产业结构, 走自主创新、自创品牌的道路。着力培育、壮大家具、钟表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 增强区域竞争力。要稳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 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厂一策、扶优汰劣等措施, 统筹动作, 有计划、分阶段地推动企业改革。同时, 要加强集体资产监管、盘活存量资产, 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民生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 深入调查摸底, 统筹协调, 用足用活政策, 落实好惠民政策, 认真做好漳州市二轻系统企业职工医保、社保工作, 千方百计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充分挖掘漳州工艺美术文化内涵, 加大工艺美术创意产品的研发, 积极开展各种工艺美术、旅游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漳州市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技能人才培养, 推进职业技能考评、技术职称评定、大师及名人推荐等工作, 进一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三要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到自身工作实践中去, 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两帮”活动和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要认真总结2012年工作, 及早谋划2013年工作。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扎实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相结合,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制定2013年发展目标, 为新的一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质量 高校 学风 建设
一、引言
学风建设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优良的学风不仅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成长成才的基础,更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有利表征。作为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广义的学风,包括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层面,即学校的治学宗旨、治学制度、治学方式,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习风气等;狭义的学风,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精神风貌[1]。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学风总体是好的,但随着扩招后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文化多元化、信息高速化的影响,90后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这些将直接导致一些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滑坡現象[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引,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精神风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是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学风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以思想教育为基点、形成正确行为认知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应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也即我们所说的人内在的信念和价值观[3]。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对于错误和腐朽思想的抵御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不正言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
这一系列因素,很容易致使青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行为偏失。基于此,单纯的说教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要用正确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多召开集体会议,经常列举药学领域优秀先进人物事迹,结合我校校情校史,既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又能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素养,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三观,端正学习态度。
(二)以自身素养为榜样、形成共同进步局面
1.在心理素质方面
“想当好管理者,首先要当好被管理者”这个理念来自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的哈佛商学院。每个人都会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繁重琐碎的工作任务,首先要摆正被管理者的位置,平复工作情绪。然后用管理者的智慧事事做学生的表率。
2.在工作态度方面
首先,应充分重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会自觉的形成观察教师言行的举措。这就要求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这种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扎实的工作中形成和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用一种勤奋与执着的职业精神做支撑,并用这种勤奋执着的态度感染和鼓舞青年学生,为学生树立典范。
(三)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应把科学严格的日常管理作为建设良好学风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结合我校教学管理规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端正学习风气。在每学期初,召开学风建设会议,将新学期学风建设的相关管理规定告知学生,并要求所有学生应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相互督促,杜绝旷课、迟到、早退、作弊等一切不良行为的出现。
(四)以教师家长为辅力、形成合力育人模式
1.重视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几乎没有责任而言。但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家长的“解放”不代表放任自流,家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和责无旁贷的。在工作中,应充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家长联系备忘录,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有倾向性的风气、风貌,是学校教育风气的主要构成之一。它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反映出来[4]。要求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并对所讲课程熟练把握,课堂教学也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方向的教育和指引,帮助学生多了解所学专业,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何慧娟.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42-143.
[2]任红亮.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2,(18):163-164.
[3]林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教育,2012(6):95-96.
作者:龙明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643 更新时间:2012/12/5 通过认真收看了十八大胡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现场直播、11月27日县召开的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和12月3日县委宣讲团十八大报告会学习,我们基层财经所认真组织了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全体干部职工集体通读了十八大报告原文,每位干部职工撰写了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不同形式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悟深厚。一、十八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十八大召开是在我国重要关建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的十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我们紧紧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十年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中国声音遍布地球村的每个角落。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没有变,人民日益需增长物质文化需求矛盾没有变,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变,十八大报告总结了经验和成就,也指出了我国的基本国,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朝着什么样任务目标前进做了务实可行的规划。相信,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全国全党上下一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预期实现,它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总的政治纲领。正确指引着我们顺利前进。相信到2020年我们既定的目标能圆满的完成。二、十八大精神主题鲜明,任务目标催人奋进。
十八大报告说明了我们党越来越成熟,依法治国的理念越来越强化,民主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和谐不断强化和推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旗帜鲜明,精神态度务实,目标任务明确,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党,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成什么样的目标。目标就是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什么,离我们还有多远,报告从时间,经济数量上都给予明确,那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化农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政治,文化软实力,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八个坚持更能保障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战略,更加突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是对目标的质和量上要求,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指领我们工作扎实推进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2013年5月28日,在中医院党支部的组织安排下,中医院全体党员和干部共同认真学习了十八大会议精神。
十七大以来我党和国家的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加强。实践证明,我国政治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我国人民是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新亮点:
1、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它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建设”过渡到“建成”。
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四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到“五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6、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在已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精简,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医生作为党的医疗卫生方针贯彻执行者,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十八大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是医疗卫生发展的必须之路。在全新的形势下,在大好的时机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本领;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只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中国发展迈向新高度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新的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应当把握机遇,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奉献才智,攻坚克难,建立新功,共同为繁荣昌盛的中国而奋斗终生。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主席的报告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推动我段安全风险管理,确保供电安全持续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对十八大报告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求真务实,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政治宣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 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切实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各项 工作的落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 的忠诚付诸于实践中,始终保持与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 一致,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模范性。要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建设,着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解决工作中的突出 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不断强化政治、业务 素质,加强能动工作,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 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光荣使命。当前,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头等政治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入脑入心,并将报告精神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去。结合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在岗位上干事业谋发展,我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系统下属供电局的一位干部随时准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不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创新安全管理,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我们电力企业进一步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要求,继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电力企业作为提供普遍服务的国有企业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对员工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供电量突飞猛进、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作业现场违章行为仍有发生,职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设备装备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电力企业要不断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增强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防止发生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作为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强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大力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切实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力保障全社会安全可靠供电。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在电力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 定,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对于安全生产,我认为它既包括生产,更重要的还是安全,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生产,然后是生产的安全。面对新的任务,我作为供电局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全面学习掌握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以下安全生产工作。
(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科学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深刻领会企业安全文化新内涵。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要充分利用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手段,开展经常性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事故案例和血的教训来教育职工、触动职工,以此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二)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各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工作标准,按期召开安委会,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审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指标,分析电网风险等,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同下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拟订安全目标实现的保障措 施,发布并分解落实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按月督促实施。
(三)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施工及抢修现场安全纠察工作。依据月、周检修计划每周制定风险管控计划表,并根据周风险管控计划制定周安全监督计划,针对电网、作业、设备风险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依据风险管控和到位职责,落实场监督检查风险管控措施情况,对施工及抢修现场进行现场安全纠察、安全检查等,将发现的问题对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价,并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以“防高坠、防触电”为重点,强化基建施工作业现场和配网作业现场安全纠察工作,降低违章率,防范人身事故发生。
(四)要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增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积极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修编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电网运行及事故处置预案,与施工单位、承包商、供应商签订应急协议,确保应急队伍及物资及时到位。编制应急物资清单,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开展现场实操应急演练。
(五)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坚持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发展方向。健全科技创新机制,编制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鼓励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工作,加强与科研单位、设备厂家的联系,组织员工外出进行技术 交流,提升员工科技创新能力。
一、特色道路梦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路, 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实现自己的发展, 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 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 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 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 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和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 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二、人才强国梦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根本, 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 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 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要转型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历程中, 我国主要是依靠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存量的释放, 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充分利用来获得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发展, 要实现的目标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完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在前一个发展阶段之中, 我们虽然完成了基本的体制改革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单一地追求GDP增长, 使经济与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 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再完全沿袭旧的方式, 而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必须在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发展能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4]。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要求我国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人才强国”作为基本国策, 实现“人才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的实现, 要经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 从人才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三个战略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人才的总量、素质与结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 能够以人才优势弥补我国由于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相对紧缺所造成的劣势;拥有若干支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能够有效地支撑党和国家各项关键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并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获得科学的平衡与互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建设与衔接配套的教育体系,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人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人才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转化为人的才能与贡献, 并获得超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与人文环境, 形成具有国际人才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市场融入国际人才市场, 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成为具有国际人才吸纳、聚集、培育开发能力的世界人才中心之一。
三、科学发展梦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实现“科学发展梦”, 实现“中国梦”, 当务之急, 就是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在想问题、促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 如何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宿归、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处理好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成果的关系,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实看, 至少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坚持靠民发展和自觉为民发展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善于统筹发展的能力、勇于创新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保证安全发展的能力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5]。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健康发展,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事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意义重大。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才能出政绩, 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实现了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做出优质的政绩, 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实惠。在新的历史关口, 领导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当前和今后党必须担负的执政使命, 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的举措和具体实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推进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统筹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因此, 必须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根本要求。从现实来看, 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与不好, 发展得快与不快, 发展的质量高与不高, 与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哪个地方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就会造成经济滑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可持续,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赴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幸福娄底的发展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各种新的变化, 作为娄底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到推动幸福娄底建设的实践中, 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娄底科学发展、幸福娄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娄底人民全力推动娄底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生态环保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是娄底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娄底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娄底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梦”的实现[6]。
四、文化繁荣梦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 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 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 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 能够倡导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 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 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可见, 文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
实现“文化繁荣梦”, 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集聚正能量。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 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自觉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 尤其是主流文化, 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 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国力中, 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生产力构成中, 劳动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7]。对当前中国来说, 决定国民素质高低、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文化繁荣梦”、全面小康而奋斗。
五、民主法治梦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是邓小平十分重视的事业,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内涵深刻, 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 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 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 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 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民主法治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制度约束规范公权力。法治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置于法律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 是人权保障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人权和自由, 人权和自由只有在公权力、私权利的边界清晰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法治的功能之一恰恰就是界定权利和权力的边界, 所以, 没有法治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梦”的关键点主要是:第一, 高层领导的政治决断和信心。只要政治家有倡导和推行法治的决心和信念, 能够厉行法治、自我限权、带头守法, 法治中国建设就有希望。第二, 重点规范约束公权力, 将其纳入法治轨道, 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加以严格的约束, 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 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同时, 应当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政务、司法、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公众的监督热情和新兴媒体的便利,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第三,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确立以法治为重要指标体系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地方政府领导干得好不好, 关键要看他是不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只有建立以法治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法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 法治的“中国梦”才会顺畅实现[8]。总之, 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 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现“民主法治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科技创新梦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 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 而是……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并且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考察, 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9]。在新的世纪里, 谁在高技术产业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中领先, 谁就拥有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科学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 无疑将促进人类向更文明的时代进步, 但是它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全球范围内,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存在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非平衡。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 中国要取得在21世纪的主动权, 要达到和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你不参与, 不加入发展的行列, 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切的目的, 就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建国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汲取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一个契合科技革命潮流的发展战略和正确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自己国家走向21世纪, 抢占制高点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或政策。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高科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开展和高技术应用扩散三个层次, 从整体上说, 就是高技术产业化向广度拓展, 向深度开掘, 抢夺市场, 谋求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从提高国威转向增强综合国力, 都将在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落实到对高技术产业化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领先争夺上[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追求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表明, 只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梦”,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 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和引导内资企业推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它们才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 改善专利申请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第二, 国家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一方面要在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战略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把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 树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 完善产、学、研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乘数”,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提升我国各行业网络化程度,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网络效应, 提升联接经济性引致的乘数效应[11]。
七、生态文明梦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 生态文明,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2]。”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推动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人们对这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质疑。另外, 战争、陆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航运石油泄露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 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 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 资源消耗惊人, 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 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 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要发展, 就必须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不管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 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 抑或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 都应当而且必须走这条路。把生态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 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当前, 实现“生态文明梦”, 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即:加强公众生态知识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构建绿色家庭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树立绿色政绩观。二是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即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三是扶持生态文明科技。即践行科技发展的生态文明原则, 扶持和推广生态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 构建完备的生态科技法律体系。四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即建立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即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生产模式, 把住生态修复关。
八、人生出彩梦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人生出彩梦”的实现, 必须促进“成才梦”、“家庭梦”、“干事梦”的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要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圆一个“成才梦”, 务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本领, 三要勇于创新创造, 四要矢志艰苦奋斗, 五要锤炼高尚品格。俗话说,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这讲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幸福家庭, 圆一个和谐家庭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如大海, 家庭像港湾, 夫妻是港湾的守护者。家, 是躲风避雨的港湾, 有了幸福的家, 才会有好的心情, 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设和谐家庭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自古就有家国之说, 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 都说明温馨家庭、和谐家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 我们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确保人口结构均衡、性别比均衡发展, 为青年男女圆“和谐家庭梦”、“幸福家庭梦”创造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好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讲过,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 不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家立业, 都是讲要干事创业, 圆一个“干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 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 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成就你我, 干出一番事业。总之, 只有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互衔接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为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摘要:“中国梦”是多层次的, 动态的。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梦, 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两个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辩证的统一。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至少包括“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民主法治梦、科技创新梦、生态文明梦、人生出彩梦”这八个梦。“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人生出彩梦
参考文献
[1] .林坚.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N].嘹望新闻周刊, 2013-4-15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3]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 2013, 1
[4] .彭剑锋, 朱兴东.论“人才强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系统推进[J].中国人才, 2004, 1
[5] .李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D].中央党校, 2010, 5
[6] .杨平.建设幸福娄底更加需要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 2012, 8
[7] .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 2001, 5
[8] .马怀德,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N].学习时报, 2013-3-4
[9] .王焕丽, 王军.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1
[10] .吴焕新.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四维”本质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1] .纪玉山, 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5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全市工作各个方面,并围绕“七个着力”和实现“七个新突破”做了周密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政协党组认真研究谋划2013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发挥优势,统筹协调,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创新政协履职方式和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上彰显新作为
一是用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各方面力量汇聚到实现新跨越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与市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要求,找准政协工作与全市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调动和激发政协委员和各党派界别、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贡献智力、提供助力、凝聚合力,为建设繁荣幸福文明和谐哈尔滨共同奋斗。
二是积极助推跨越发展,围绕我市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献计出力。要紧紧扭住“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倍增计划”这一核心任务,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以“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调研和工作视察,集中力量拿出一批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与港澳委员和企业界人士的联系,积极牵线搭桥,在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等方面办实事、做贡献。
三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疏导破解。要根据市委“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工作部署,围绕群众思想认识的困惑点、利益关系的交织点、社会矛盾的易发点,积极协助市委做好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工作。重点围绕人民增收、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和文化建设等开展专题协商、调研和视察,争取拿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督促问题解决,推动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力量。
二、要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上进行新探索
一是进一步开展界别协商。要健全界别组和政协专委会联系党派、团体、界别组织等制度,创新界别活动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事项、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个别分散的意见通过党派、团体等界别渠道得到系统的反映,并通过界别协商得到切实解决。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协商民主。要围绕落实十八大“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任务要求,选择部分区、县(市)政协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积极探索民情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社区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广泛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协商解决具体问题,探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三是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要切实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开展民主监督和跟踪视察,不断丰富政协会议、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民主监督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开展提案办理监督和民主评议工作,并选择若干行业部门或重大事项开展专题议政,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三、要在创新履职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履职深度。要团结引导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按照界别组建协会、联谊会和专家咨询团队,采取联合调研、课题委托等方式,围绕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调研视察,努力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更切实际、更有深度、更具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政协履职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进一步丰富履职载体。要通过组建哈港澳台经济促进会,联系更多的港澳台各界人士,形成促进我市发展的海外力量。完善市政协网站和委员工作室等信息平台,引导委员通过网络反映社情民意、进行交流互动、开展议政咨询。组织经验交流会、委员漫谈会、理论研讨会、文史座谈会等活动平台,为政协委员各尽所能、履职尽责创造条件。
三是进一步强化履职成效。在协商议题上,注重紧扣全市工作主题。抓住影响全局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问题,推进专题协商、调研和视察,统筹协调委员、党派界别力量,有步骤地开展专题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切实提高履职成效。在力量摆布上,注重集中攻关。2013年两个常委会议题,既设定了综合性课题,也分设若干子课题,通过开展系列研究,力争把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搞准搞透,形成有价值、有分量的工作成果。在政协提案办理上,注重最终结果。把解决问题作为评价提案办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强化重点提案现场办理、答复和督办,并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探索开展常委会、主席会议等更多层次的建议案协商,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四、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展现新气象
一是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委员知情晓政。组织学习培训,增强委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履职能力。完善各种履职平台,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加强委员履职考核,激发委员履职热情,规范委员履职行为。
二是加强专委会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专委会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评办法,使专委会成为谋划工作的参谋、联系委员界别的纽带、政协机关的骨干。
三是抓好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严肃纪律、转变作风,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利用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政协机关成为政协委员之家、普通百姓知音、干部成长摇篮。
【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推荐阅读:
十八大会议心得体会11-01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12-15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05-31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07-18
党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10-07
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11-20
寒假十八大精神社会实践报告 十八大感想01-07
以十八大精神01-02
十八大精神要点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