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题目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精选11篇)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 篇1

1.电子信息工程科学研究的探讨; 2.电子产品研发的思考;

3.电子产品研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电子产品研发的经济成本如何控制; 5.如何领导一个电子研发团队; 6.电子产品研发团队各成员角色的作用; 7.电子产品研发和社会法律及道德关系; 8.我对终身学习的认识。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 篇2

解题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解题策略开放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其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 方法多样化。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例1. 用水杯盛水,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往杯里装入大半杯热水, 拧紧杯盖, 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 杯盖会很难拧下来。

(1) 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 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 并说出每种方法用到的物理原理 (不能损坏杯子) 。

解析: (1) 杯子里面装入大半杯热水, 经过一段时间, 面的温度降低, 压强减小, 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 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杯盖很难拧下来。

(2) 可以再把杯子放到热水里, 让它重新受热后, 使里外的压强平衡就可以打开了, 用到的物理知识:一定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还可以用小刀尖之类的东西轻轻在瓶盖的缝隙处撬一下, 听到“嗤”的一声, 就可以打开了, 这样做使里面的压强增大, 从而打开杯盖。还可以把杯子倒过来用力击打几次, 再拧下来。

例2.两只外形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普通白炽灯泡, 在它们的铭牌上只能看清“220V”的字样, 怎样确定哪只灯泡的额定功率较大?请写出你知道的方法。 (要求写出两种方法) 。

解析: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常识性的开放型应用题, 大部分学生只会知因索果, 不会执果索因, 导致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但对平时善于观察、实试验的学生, 此题解答得完整, 还会有多种解法。

答案:观察法:直接用眼睛观察灯丝粗细, 粗的额定功率大, 反之, 则小。

实验观察法: 灯并联到220V电压下, 观察灯的亮度, 亮的额定功率大, 反之, 则小;或者把两盏灯串联到220V电压下, 观察灯的亮度, 暗的额定功率大, 反之, 则小。

实验测量法:用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 测出甲、乙额定功率, 再进行比较。

“笨”方法也能解难题目 篇3

[关键词] 贴近思维发展区;自然的解法;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

众所周知,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研究的成果也都是用问题及其解决的形式来记录的. 在中学阶段,高考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维水平的考查也都是一个个题目为载体来进行. 也因此,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习题教学中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呢?是曲高和寡的绝招还是通俗易懂的“笨方法”?笔者认为,数学解题应该崇尚自然和常规,换句话说就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讲那些贴近学生思维发展区的解法,其实,站在数学思维的角度看,自然的解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自然的解法才是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也是能引起师生间认知共鸣的方法. 事实上,很多时候“笨方法”也可以解难题目. 下面以两道数列题为例加以阐述.

例1 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满足λSn+1=nan+λn,n∈N*,λ∈R,问:是否存在非零实数λ使得数列{an}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λ和an;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给出了如下的解法:

解: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非零常数λ,并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有:

λ===,由于对任意的正整数n,均有λ为常数,故必有=,且a1=0,由此推出d=1,λ=2. 所以,存在常数λ=2,使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有an=n-1.

此解法独辟蹊径,简洁明了,给人一股清新的感觉. 可是,这样的解法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吗?恐怕在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不一定能想到利用λ为常数来逼出a1和d需满足的条件来解题吧. 既然这样,此解法对我们大部分学生也就“只可远观而不可掌握焉”,那么我们平时在处理这类题目所用到的常规思路能否行得通吗?我们知道,在处理等差数列的判定问题时通常用到的方法有定义法、等差中项法,还有就是函数法(即设出an=An+B或Sn=An2+Bn),这些思路也是学生容易想到的,经过仔细分析,笔者发现这些常规思路都可以行得通,也许相比之下,对于这道题的常规解法并没有那么简洁,算是“笨方法”,但也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解法一(定义法):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非零常数λ,则由题可得:

当n=1,λ(a1+a2)=a1+λ……①,

当n=2,λ(a1+a2+a3)=2a2+2λ……②.由前面的假设知{an}为等差数列,所以有a1+a3=2a2,代入②式解得:a2=,再将此式代入①式得到a1=.

所以{an}的公差为d=a2-a1=.

将公式Sn+1=(n+1)a1+d,an=a1+(n-1)d及刚刚求出来的a1和d代入题设条件中的式子λSn+1=nan+λn整理得:n2-n+λ(λ-2)=0.

因为该式对n∈N*恒成立,故有λ(λ-2)=0?圯λ=2(λ=0舍去),

将λ=2代回前面a1和d的表达式即可求得a1=0,d=1.

所以,存在常数λ=2,使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有an=n-1.

说明:对于这种探索性问题,根据条件写出前几项,根据前几项为等差解出相应的参数的值然后加以验证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 如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第17题就是这么处理的.在此题的解答中,因为不知道a1,故无法将前三项都用λ表示出来,再倒回去利用这三项都成等差解出λ的值,所以我们就将这个方法做了一点变形,直接解出公差d,再将an和Sn表达式代回原式从而解出λ的值. 当然这种解法计算量较大,在考试时不提倡用,但在平时,却是很好的锻炼计算能力的素材. 现在的解题教学都偏重于巧算,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打硬仗”的能力的培养,这也就造成在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敢算,不会算.

解法二(等差中项法):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非零常数λ,由题:λSn+1=nan+λn……①,

将n用n-1替换得:λSn=(n-1)an-1+λ(n-1)(n≥2)……②,

②-①整理得:λan+1=nan-(n+1)an-1+λ(n≥2)……③,

将n用n+1替换得:λan+2=(n+1)an+1-(n+2)an+λ……④,

④-③整理得:λ(an+2-an+1)=(n+1)·(an+1-an)+(n-1)an-1(n≥2)……⑤.

由假设知{an}为等差数列,故有an+2+an=2an+1?圯an+2=2an+1-an,同理有

an-1=2an-an+1,将这两个式子代入⑤式整理得:(λ-2)(an+1-an)=0?圯λ=2(易知{an}不是常数数列,否则可以推出矛盾,故an+1-an≠0).

在λSn+1=nan+λn中取n=1,n=2,并将λ=2代入即可求得a1=0,d=1.

所以,存在常数λ=2,使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有an=n-1.

说明:在此解法中,逆用等差数列应该满足的表达式:an+2+an=2an+1. 此外还用到了处理含通项an和前n项和Sn式子的一般处理手段——升(降)下标做差消去Sn,从而得到通项相邻几项间的关系. 事实上,在高考中,升下标后两式相减的方法也频频派上用场.

比如2005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的压轴题: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2=6,a3=11,且(5n-8)Sn+1-(5n+2)·Sn=An+B(n∈N*),其中A,B为常数.

(1)求A,B的值;

nlc202309090806

(2)证明:数列{an}为等差;

(3)略.

解法三(函数表达式法):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非零常数λ,则可设an=An+B(A,B为常数),

所以Sn+1=,将an和Sn+1的表达式代入题设式子λSn+1=nan+λn整理得:Aλn2+(3A+B)λn+(2A+2B)λ=2An2+2(B+λ)n.

对比系数得:Aλ=2A,3A+B=2(B+λ),(2A+2B)λ=0?圯λ=2,A=1,B=-1.

所以,存在常数λ=2,使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有an=n-1.

说明:解法三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具有的函数表达式,得到了一个几乎可以和参考答案媲美的简洁解法,事实上,在解题中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及前n项和的函数特点有时会有意外的惊喜:

比如2011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20题: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整数k∈M,当整数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

(1)设M={1},a2=2,求a5的值;

(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据统计,(2)问当时全省做出来的学生极少,标准参案也是写了很大一篇,让人望文生畏. 后来也有不少文章给出了其他的解法,但都不是让人很满意,可是利用我们上面的“笨方法”中的解法三,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得到以下让人耳目一新的解法:

解:由题可知:当n>3时,Sn+3+Sn-3=2(Sn+S3)……①,

将n用n+1替换得:Sn+4+Sn-2=2(Sn+1+S3)……②,

②-①得:an+4+an-2=2an+1(n≥4),

故a2,a5,a8,…a3n-1,…成等差数列,a3,a6,a9,…a3n,…成等差数列,

a4,a7,a10,…,a3n+1,…成等差数列,即{a3n-1},{a3n},{a3n+1}均为等差数列.

所以Sn-a1可表示为以上三个等差数列的前若干项之和的和,由等差数列前n项表达式的函数特点,可设Sn=An2+Bn+C(A,B,C为常数),

当n=1时有:S1=A+B+C=1……③. 又由①式得:

A(n+3)2+B(n+3)+C+A(n-3)2+B(n-3)+C=2(An2+Bn+C+9A+3B+C),

整理得:6B+C=0④. 由题知当n>4时,Sn+4+Sn-4=2(Sn+S4),

将上面Sn的表达式代入此式可得:

A(n+4)2+B(n+4)+C+A(n-4)2+B(n-4)+C=2(An2+Bn+C+16A+4B+C),整理得:C+4B=0⑤,联立③④⑤可解得:A=1,B=0,C=0?圯Sn=n2,

所以an=2n-1.

再看一道笔者所在学校高一下半期考试的一道数列题:

例2 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项和为Sn,且对任意的m,n∈N*,都有(Sm+n+S1)2=4a2ma2n,

(1)求的值;

(2)求证:{an}为等比数列.

解:(1)令m=n=1,得(2a1+a2)2=4a,同除以a,得=2.

(2)命题的同事给出了如下的参考答案:

解:令m=1,得(Sn+1+S1)2=4a2na2①,

又令m=2,得(Sn+2+S1)2=4a2na4②,

可得=,n∈N*.

在①②中,令n=2,则有(S3+S1)2=4a4a2,(S4+S1)2=4a. 又由(1)知a2=2a1,

故可得a4=8a1,a3=4a1,所以=2.

因此由=2,n∈N*可得Sn+S1=2n-2(S2+S1),n≥2,n∈N*,经验证n=1时成立,

故Sn=(2n-1)a1,又a1>0,所以{an}为等比数列.

此解答简洁明了,其中那步更是打破常规,堪称神来之笔. 可是这种方法学生想得到吗?平常我们遇到这种问题并不是这么处理的,第一想法应该是两个式子相减,那么常规的思路行得通吗?从最贴近学生思维的角度思考,笔者又得到了如下的几种解法:

证法一:

令m=2,n=1,得(S3+S1)2=4a4a2①,

又令m=2,n=2,得(S4+S1)2=4a②?圯S4+S1=2a4?圯S3+S1=a4,

代入①得a4=4a2=8a1?圯S3+S1=8a1?圯S3=7a1?圯a3=4a1,

即a3=4a1,a4=8a1.

?摇又令m=2,m=1, ?圯(Sn+2+S1)2=4a4a2n,(Sn+2+S1)2=4a2a2n+2, ?圯a2a2n+2=a4a2n?圯a2n+2=4a2n?圯{a2n}成等比?圯a2n=4n-1a2.

又令m=1?圯(Sn+1+S1)2=4a2na2?圯Sn+1+S1=2na2.

由Sn+1+S1=2na2,Sn+2+S1=2n+1a2,?圯an+2=2na2=2n+1a1(n∈N*),即n≥3时,an=2n-1a1.

又由a2=2a1,a1=a1知n∈N*时,均有an=2n-1a1成立,所以{an}为等比数列.

证法二:和法一同理求出a4=8a1,且得到a2a2n+2=a4a2n.(*)

令m=n得:S2n+S1=4a=(2a2n)2?圯S2n+S1=2a2n①?圯S2n+2+S1=2a2n+2②

②-①整理得:a2n+1=a2n+2-2a2n,将(*)式代入可得:

a2n+1=-2a2n=2a2n,a2n+2==2a2n+1,从而有an+1=2an(n≥2).

又a2=2a1≠0,所以{an}为等比数列.

证法三:

令m=1,m=2,?圯Sn+1+S1=2①,Sn+2+S1=2②, ②-①:an+2=2(-),

所以an+1=2(-),所以=(n≥2).

又Sn+1+S1=2,Sn+1+S1=2,(此式由②式降下标得到),所以a2a2n=a4a2n-2,

所以=为非零常数. 所以===2为非零常数,故{an}为等比数列成立. (这里求的过程和法一相同,略去)

张景中先生认为:“一种方法解很多题,要好过很多方法解一个题”. 这“一种方法”绝不是技巧性强、灵机一动的妙法,而应是最基本、最重要、最自然的通法.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笔者认为定义法就是处理等差、等比数列判定问题的通法(极少数题目会用到等差、等比中项法). 这也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强调通性通法,特别是不能忽略回归定义的解题方法,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方法 篇4

论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内容的“窗口”,是用文字告诉读者自己所要阐述的.是什么间题。拟定标题,应达到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的基本要求。

1.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用词要恰如其分,反映实质,表达出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

例如:

“不锈钢的机械性质研究”这类标题就欠准确。

2.简洁性

简洁性是指在能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标题越短越好(20汉字之内),以便记忆。

例如:

“关于采用变位方法减轻啮合冲击能量以降低齿轮传动噪声的机理研究”。标题字30个,语句过长,不简洁。

应改为:

⑴“齿轮变位法降低噪声的机理研究 ”

⑵“齿轮传动降低噪声研究或采用变位法降噪的机理”。

3.鲜明性

鲜明性就是一目了然,不费解,无歧义,便于引证和分类。在拟定文章标题时.必须注意让他人分得清文章的所属范畴和研究方向,为情报管理和检索提供方便。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题目及方法 篇5

a=0时,0时0分0秒,重合;

a=1时,60/11分=5分300/11秒,不重合;

a=2时,120/11分=10分600/11秒,不重合;

a=3时,80/11分=16分240/11秒,不重合;

a=4时,240/11分=21分540/11秒,不重合;

a=5时,300/11分=27分180/11秒,不重合;

a=6时,360/11分=32分480/11秒,不重合;

a=7时,420/11分=38分120/11秒,不重合;

a=8时,480/11分=43分420/11秒,不重合;

a=9时,540/11分=49分60/11秒,不重合;

a=10时,600/11分=54分360/11秒,不重合。所以一天24小时(从0时0分0秒到23时59分59秒)中完全重合2次,分别是0时0分0秒和12时0分0秒。

2.1/25,1/n*n

3.老板降价是有规律的,他每次都是以原价格的2.5倍往下降,20/8=2.5,8/3.2=2.5,3.2/1.28=2.5,1.28/2.5=0.512。因此,这条丝巾的成本价是0.512元。

4.由已知A=3B=4C=5D=6E,ABCDE都是整数,所以A要能被3、4、5、6整除,于是A最小为3ⅹ4ⅹ5=60,A=60,B=20,C=15,D=12,E=10,A+B+C+D+E=117

逻辑思维的题目能力的训练方法 篇6

2.假设他是B部落的,则与他不认识的乙则为A部落的,则甲说假话,那么甲回来说的:“他说他是A部落的人”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为:乙是B部落的,这就矛盾了;假定甲是A部落的,则他的话为真,并且与他不认识的乙应该是B部落的,那么乙说的就是假话。所以甲回来说:“他说他是A部落的人”,正好证明乙是B部落的,因此这个假设成立。所以甲是A部落的。

3.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便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

4.假设1元的人民减少4张,那么这三种人民币的总和就是604=54张,总面值就是=196元,这样1元和2元的人民币数量相等,再假设56张全是5元的,这时人民币的总面值就是5×56=280元,比先假设的多280196=84元,原因是把1元和2元都当成了5元,等于是多算了5×2(1+2)=7元,84÷7=12,由此就可以知道是把12张1元的和12张2元的假设成了5元,所以2元的有12张,1元的有12+4=16张,5元的就有32张。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但如果只是让学生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就好办多了,让学生多读、多思总有收获就行了呗。可是读了要答题、要考试就不是这样轻松了。如果拿到一篇文章不知其所云——如《白杨礼赞》、《囚绿记》、《石缝间的生命》、《废墟的召唤》,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享受的审美乐趣都很有限,又谈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呢?也更不要说考试答题了!所以,要达成目标,不但要让学生读懂,而且在考试时还要快速读懂才行!那该怎样做呢?那就从题目入手吧,题目中的关键词作用可大着呢!有不少的文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理清结构和思路,从而快速读懂。具体怎么做呢?

一、依据文章内容确定题目中的关键词

绝大多数文章的题目是由多个词组成的,这其中就有体现文章主旨或结构的词,把这个词找出来,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拳打”是关键词,因为“拳打”的情节是文中的高潮部分,最能体现文章或此部书的中心。又如《白杨礼赞》一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礼赞”而不是“白杨”,为什么呢?文章中对白杨的着笔可不少啊!因为着笔再多也是为后文礼赞白杨做铺垫的,写白杨是为了揭示、赞美它所象征的人和人身上的那种精神、意志,所以说“礼赞”才是关键词。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品通过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的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在授课前,可对班级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先了解。接着可请学生从脑海里挖掘出几个关键词对自己心目中的《水浒传》进行表达。可分两层次进行这一思考过程:一个层次为:围绕内容,感知整体;另一层次,立足成就,特色把握。从第一层次中,学生把下列关键词列了出来:梁山泊、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封建恶势力、招安、北宋末年、官逼民反、英雄、农民起义……得到学生积极踊跃反应,教师可次序随意板书学生所提到关键词。再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题目有三个涉及文章内容的词:“花”、“为什么”、“红”,哪一个是关键词呢?文中虽然写了花,写了花的颜色,但“花”、“红”不是关键词,因为文章内容在回答“为什么”,所以“为什么”才是本文的关键词。由此看来,关键词的选择和确定是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结构来确定的。可用得上这个方法的文章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多:如《囚绿记》、《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周庄水韵》、《巴东三峡》、《范进中举》、《最苦与最乐》、《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加下划线的词是关键词)……。

二、找出对应段

找出文章中与关键词对应的文段,把这些文段及文中内容相关不能隔开的文段合在一起,形成文章的一部分,为后面理清文章思路打基础。如《巴东三峡》,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关键词是“三峡”,“三峡”这个词在文中的对应段及相关段落找出来就是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这就合在一起形成了本文的第二部分;又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依据文章内容,“梦幻”为关键词,找出他在文中的对应段就是第五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成了文中的第二部分;又如《范进中举》一文,确定“中举”为关键词,“中举”在文中对应段落为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合为一起就成为了文中的第二部分……,把关键词在文中的对应段合为一部分不是什么难事。

三、理清文章思路

以对应段合成的一部分内容为“据点”把文章断开成三部分——“据点”为一部分,据点前、后各为一部分,“据点”之前的内容按文段的关联,若不可分,就只有一部分;可分,就依文意变化处再分成不止一部分;“据点”后的内容分段道理也一样。据此就可理清文章的思路,划清文章的结构了。如在课堂上学生根本读不懂的《囚绿记》,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快速理清思路去读懂文章。“囚”字是关键词,对应段落为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合在一起成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这样,对应段居于文章中间就把文章断为前、后、对应段三个部分,文章的思路、结构就大致清楚了,归纳后就明白各部分所写内容,再结合文中所写之事“卢沟桥事件”爆发,作者自己不能离开故都,类似被“囚”的烦闷理解文章主旨、立意就容易得多。再如《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这篇文章属于倒叙式的纵向思路。掌握了文章思路,我又根据学生思路的特点,安排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全部理解对,也比无从下手、纯粹读不懂好得多!至少不会像先前不知所云好。

四、归纳中心意思

归纳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当然,有时候表述也可不求完整。高考试题中的有关选择题,为求简洁,较多地使用不完整表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答题时要辩证地认识这一点。

总之,“关键词——对应段——理结构、清思路——明主旨”的阅读方法,基本概括了一般阅读的过程。而且通过关键词、对应段还找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这为后续阅读解题奠定了基础,使后续相关阅读题的解答变得容易多了。经课堂教学检验,发现它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答题的效率,这不能不说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吧?

所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给学生搭建一个阅读能力提升的平台,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责任。教师要把教学中的感悟梳理、综合,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方法,这样便能让学生阅读容易些、答题容易些,也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能更多的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这正如我们要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通常要带上地图,以便明方向、定目标,这样才能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节省时间顺利到达目的地一样,这张地图就似于这些阅读的方法,有了这个,学生才能更快更准地到达目的地,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吧!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 篇8

2015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国家领导人讲话类题目作答方法

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当中存在一类,我们称之为哲理类题目,通常给定考生一篇故事或一句(段)话或一个原理效应,让考生谈理解。既然归属于综合分析这一类题目,基本解题思路当然逃不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的圈子,又既然同样都属于哲理类综合分析题,提出观点部分又无非对题干进行解读,秉持短变长、长变短的原则寻求真理;探究观点部分,又无非运用多种论证方式,以例证或理证的策略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落实观点部分,又无非牢记四字箴言,践行道理。可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哲理类综合分析题即是这样的母亲,虽然总体包含事例故事、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三大类,但具体到名言俗语这一大类,后续分支又实现了基因突变。下面请跟随中公教育脚步,一块探究一下名言俗语类哲理类综合分析题的具体解法。

名言俗语,字面意思大家也能够理解,即有名、世代流传的话语,以给考生这样的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来考察考生对此的理解。近年来,随着哲理类综合分析题与自我认知题的杂糅,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渐成两派:一派为传统派,延续以往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的传统,以历史上有名的言论或生活中常见的俗语作为命题素材,考察考生对名言、俗语所反映道理的理解,纯粹语文意义上的翻译理解题目,如请谈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对你的启示、请谈谈你对“给你一根拐杖,你不会跌倒,但是你也不能快跑”的理解;一派为现代派,突破以往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命题的局限,以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作为命题素材,一方面考察考生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考察考生对报考岗位的认识,着重探究考生对当下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对岗位的理解,重点在于考察考生的大局观,必须能够清晰透彻的看透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就业问题时指出,“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抓格,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认识。

分类的不同决定了作答方式的不同,对于传统型的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那我们的作答思路也是传统路径,提出观点部分通过解读题干阐明道理,论证观点部分通过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最常用的是举例论证,落实观点部分牢记四字箴言“践行道理”,如例题1。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http://ha.huatu.com/sydw/

例题1:人能走多远,不是靠双脚而是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靠体能而是毅力。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出观点(解读题干,阐明道理)】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想走得远,攀得高,就要拥有远大的志向,拥有实现目标的意志和能力。

【论证观点(多种方式论证道理)】

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人能走多远,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志向。辽宁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2012年毕业生梁翰琦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就业机会,返乡当起了农民去创业。纠结、痛苦、失败„„一年中,梁翰琦经历了人生中各种苦涩滋味:父母的不理解与反对、曾经天之骄子的身份落差、最初养殖的1500颗君子兰也在第一次换土后全部烂根。但在当地团市委、花卉种植专家以及YBC组织等在技术以及资金的帮助下,最终走向了成功,不仅不到一年时间偿还了贷款和借款,更是成立了鞍山金田华晟君子兰专业合作社,带动了600多人就业,年净利润1000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卉大王。

强者遇挫越勇,弱者逢败弥伤,人能攀多高,不是靠身躯而是意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磨难,终于完成心愿,打败了吴国。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院士,在住院期间,为了整理移交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他,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室,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他的动力,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源于他对理想的追求,源于他对目标的坚持。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他攀登到了他的人生最高峰,到达了事业的最高峰。

【落实观点(践行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要有宏伟的志向,二要有为志向不断努力的毅力。正如孙中山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明确工作目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人生目标,将工作融入人生之中。同时,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直面问题,让自己走得更远,攀得更高,直到实现自己的志向。

区别于传统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现代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略有不同,一方面需要考生明确领导人讲话当中所包含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需要考生结合当下发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http://ha.huatu.com/sydw/

现我国在社会领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提出观点部分、论证观点部分与传统型名言俗语类综合分析题没有区别,但是论证观点部分却需考生谈出两点,一是领导人讲话当中所包含道理的重要意义,二是指出当下我国在领导人讲话所涉及的此一方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我们看例题2来体会一下。

例题2: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请联系实际,探讨那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提出观点(解读题干,阐明道理)】

习总书记提出的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就是要让年轻干部把基础搞扎实,不断地磨砺心智、锻炼意志、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使得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论证观点(重要意义+现今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因此,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人们用“墩苗”的做法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目的就是“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庄稼生长是这样,年轻干部的成长更是如此。基层最能锻炼人,是一个“墩墩苗”的好地方,可以开阔年轻干部的视野、增长年轻干部的见闻、磨练其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促其成长。

当下,许多年轻干部普遍存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问题,往往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机关部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难以学以致用,有效开展基层工作;更有甚者根本不愿意下基层锻炼,碰到下基层各种阻、推,只知在城市“享福”,失去了在基层“墩苗”的过程,就没有深入基层的“根系”,必然经不起日后的风吹雨打。

【落实观点(践行道理)】

为使年轻干部真正深入下基层,实现“墩墩苗”,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年轻干部要乐于“墩墩苗”,在艰苦的环境中涵养精气、修养新型,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砥砺作风。心平气和对待琐事、急事,凝心静气面对大事、难事,努力练就“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功力,力戒浮躁之风、虚名之惑。

其次,年轻干部要善于在基层“墩苗”的历练中,接好地气。常在基层走走看看,多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愿望,感受群众情绪、体会群众疾苦。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http://ha.huatu.com/sydw/

交流中,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发掘群众经验智慧,提高群众工作“知民度”,找准工作着力点。

最后,年轻干部要主动到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工作,比如计生服务、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中历练成长,努力成为处理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不断丰富工作阅历、增长工作才干。

名言出处的不同决定了作答方法的差异,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后续的备考过程中注意求同存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教育实习调查参考题目 篇9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3.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4.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5.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6.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7.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8.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9.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0.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1.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2.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3.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14.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5.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6.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7.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8.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19.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20.中等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21.中学教学改革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22.结合教学工作实习进行中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23.近年来高考科目的变更对中学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

24.中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调查研究。

25.当代中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26.中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及其原因.27.中学生课外学习的安排及效果.28.中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原因.29.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30.中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与研究.31.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

3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及要求.33.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34.各类中学生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如独生子女.个体户子女.留级生.优生.差生.班干部等.)

35.如何培养学生班级工作能力.36.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37.中学领导、教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的调查研究。

38.优秀教师或教研室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改革试验的调查.39.从教育实习看高师应如何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篇10

以下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可以对某一选题进行调整,也可以自定题目。

1、陈鹤琴或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2、试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

3、试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4、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研究

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论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

9、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10、试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11、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研究

12、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研究

13、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14、论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15、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16、某地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7、试论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18、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

19、试论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21、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22、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2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2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对策研究

27、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28、试论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29、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30、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1、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32、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33、刍议园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与幼儿园和谐管理

34、幼儿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研究

35、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6、试论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37、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38、试论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39、幼儿园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方法研究

40、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审美本质

41、浅谈多谋体课件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42、试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3、幼儿园教育中隐性伤害问题研究

44、家庭教育中“软暴力”问题研究

45、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46、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以及对策研究

47、试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开展

48、幼儿园合理膳食的调查研究

49、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0、浅谈幼儿舞蹈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51、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52、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54、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55、关于规范婴幼儿早教市场的几点思考

56、农村婴儿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7、0-3岁亲子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8、0-3岁婴儿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9、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

60、浅谈音乐在“早教”活动中的影响

61、浅议优生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62、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 研究

63、幼儿园早餐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64、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65、对于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66、对合理搭配幼儿早餐的探讨

67、浅谈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68、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69、浅谈美学课(或语言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70、浅议幼儿科学素养的价值及培养途径

71、女子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研究

72、学前教育小学化利弊分析研究

7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德育渗透研究

74、浅谈幼儿早期人格塑造

75、浅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76、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77、浅议幼儿园特色教育的价值及实施

教育技术论文题目范文 篇11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它山之石”的利用 陈勇敏 宁波市奉化江口中学 一等奖

对“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的实践与反思 余加成 宁波余姚市高风中学 一等奖 34 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杨玉红 宁夏泾源县第二中学 一等奖 35 对沸腾实验的再认识 丁伟利 青岛第五中学 一等奖 36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浅见 匡孝竹 青岛第五十中学

一等奖 37 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在初中物理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李永鸿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一等奖

一分为二看待多媒体教学 张鲜丽 山西省永济市逸夫初级中学校 一等奖

关于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用演示实验进行课堂教学的探讨 魏刘斌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中学 一等奖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与探讨 黄伟龙 深圳市电化教育馆 一等奖 41 基于TRIZ理论的教育技术装备产品新需求预测例析 袁磊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一等奖

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探究实验教学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郭琪琦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一等奖

浅议基于“适时教学(JITT)模式”的中学物理实验设计 谢丹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一等奖 44 师生自制教具,教学创新无限 朱立奇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一等奖 45 地理实验为课堂教学增色 李建茹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 一等奖

精心营建特色实验室—现代化生物实验室管理初探 王炳建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栖凤中学 一等奖

让高中化学实验点燃创新之花 杜爱萍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一等奖

研制有理,探知有效——小学科学教具研制与应用中提高探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沈洋/俞华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汇宇小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北小学 一等奖

科学运用数据推理方法,提高儿童科学实验能力 高惠忠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一等奖 50 推动教育技术进步研究 何杏仁/陈金才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一等奖 51 浅谈课堂演示实验的创设与改进策略 施昌实 浙江省苍南县仁英高级中学 一等奖 52 安培力及磁感应强度实验研究 曾庆鹏/杜小平重庆市丰都县包鸾中学校 一等奖

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观察探究——《它们吸水吗》教学案例 黄海峰 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一等奖

合肥市包河区初中生物、化学学科“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许江安/张画花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二等奖 55 科学预设实验意外,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刘文芳/范丽梅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二等奖 56 新课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探索——以创新型学具为载体,以精妙型问题设置为引导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王新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二等奖

中学实验课的现状与提高实验课教学实效的思考--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 高弘/杨林新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石景山区教委教育技术装备站 二等奖

让学生与实验仪器携手成为朋友——“风的形成演示箱”为学生获得科学概念搭建桥梁 郑建丽 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二等奖

化学实验教师在开设选修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周艳/王庆兰 北京市丰台二中 二等奖 6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 李勇刚 大连市第五十五中学 二等奖

小学科学课堂活动材料的结构性 辜小明 福建省福州市井大小学 二等奖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学生实验准备过程 张耀星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第一中学 二等奖 63 问题化教学设计中助学事件的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陈瑾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 二等奖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郑丽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二等奖 65 农村小学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魏陈雄 福建省周宁县泗桥中心小学 二等奖 66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新的化学实验观的形成 曹亚军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学 二等奖 67 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品质 林耿辉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二等奖 68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转型家庭小实验之我见 林洪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一中 二等奖

扬探究核心,重素养培养,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樊芳宇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二等奖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培养科学课程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丽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中心小学 二等奖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实践 徐发铭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二等奖 72 汽油机实验教具的创制及教学效果 侯兆军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中学 二等奖

科学课中实验材料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肖梅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二等奖

对高二物理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教法的几点思考 骆永钊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 二等奖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黄亮 广西来宾市第三中学 二等奖

刍议物理实验教学的提高 冉笑雨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中学 二等奖 77 中学化学开放性实验建设初探 马静仁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 二等奖 78 创新实验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林丽蓉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 二等奖

海口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王芸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二等奖 80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冯清武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分校 二等奖 81 “力的渐变与突变问题的探究”教学案例 李东坡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二等奖

农村中小学组培实验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与启示 崔彩荣 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二等奖

教育装备与高中新课标适应情况调查与反思 赵慧敏/李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装备管理中心 二等奖

通过测量雪的密度分析暴雪对学校车棚、大树和房顶造成的危害 白发昌/檀云环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 二等奖

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程艳钗 河北省晋州市桃园镇聂村小学 二等奖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李鑫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二等奖

河南省农村乡镇初中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开发与应用调查报告 王俊柯/郑宏亮 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二等奖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落实化学新课标的关键 李霞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 二等奖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和运用 王双明 河南省鹤壁市兰苑中学 二等奖

浅谈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课堂设计 苗路成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 二等奖

焦作市市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张丽霞/杜少蕙 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 二等奖

论数字化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及有效利用 席长君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二等奖

浅谈如何“利用身边废旧材料自制教具、学具” 刘淑云/佟秀英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第一中学 二等奖

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经验 贾志文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 二等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刘渤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七中学 二等奖

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有效学习的培养 李娟/于淑云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三中学/黑龙江省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等奖

对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教学优势的发掘与整合应用的认识 许永奎/李志锋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技术装备处/松原市前郭县教育技术装备办 二等奖

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李永图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学 二等奖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课“自主探究”教学行为的设计 夏卫东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 二等奖 100 中学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孙宏根/刘连湘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江苏省共创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开发研究探微 华艳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少年宫 二等奖 102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趋向之我见 孔玲芸/周光玉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二等奖 103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资源开发 冯军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二等奖

化学课堂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有效尝试 孙宇红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二等奖

创新思路 扎实工作 努力提升教育装备的管理使用水平陈东勤 江苏省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二等奖

淮安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窦玉满 江苏省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二等奖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实验素养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由一次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引发的思考 张华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小学 二等奖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改中的应用 何艳菊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二等奖 109 运用电教媒体于幼儿科学活动之浅谈 杨芳 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二等奖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王红娟 江西省吉安吉州区吉安二中 二等奖 111 让智慧在手中生成——从学具操作谈教学有效性 彭莹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学 二等奖 112 追问:化学实验的活力所在 张秀球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二等奖

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作用 戴春华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中学 二等奖 114 修旧利废,巧制演示用多用电表 敖检根/曾国水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 二等奖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影响因素分析与策略探讨 蒋军梅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二等奖 116 探索县域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五步循环”模式 刘小毛 江西省广昌县教育局仪器电教站 二等奖

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的系列改进 杨家峰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嘉华学校 二等奖

谈探究实验的“做之有序,行之有果” 门萍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第一小学校 二等奖 119 关于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贾文超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乡下三家小学 二等奖

对构建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的探讨 乌辉明/武庆丰 辽宁省喀左县官大海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等奖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实践操作类课程教法 曹鹏程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七中学 二等奖

乙醇和硝酸反应的探究 汪宜新/张志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 二等奖

用“活”资源,盘活学生探究环境 王春梅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旺泉小学 二等奖 124 浅谈探究型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 戴巧香 宁波市宁波四明中学 二等奖

一场地震引发的思考—将科学媒体材料引进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吴小芳 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 二等奖

自制多功能单摆演示仪 刘召新 宁波余姚市第四中学 二等奖

关于课外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徐志长/叶晟波 宁波市慈溪中学 二等奖 128 定量探究平抛运动 淦克冲 宁波市宁波中学 二等奖 129 盲校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初探 谭杰 青岛市盲校 二等奖

创建信息资源库辅助聋儿康复研究 李凝 青岛市中心聋校 二等奖 131 聚焦有效提问 提高教学效率 吕杰 青岛八大峡小学 二等奖

游戏促进小学生键盘指法学习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 姜春霄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二等奖

性质活泼的氧气 刘保红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 二等奖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 付芸 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 二等奖

生物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对“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案例的剖析 于守泉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实验中学 二等奖

整合农村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玉米田开展课外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杨建阳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二等奖

扎实开展物理实验,夯实创新基础 韩保民/耿献忠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二等奖

闲来无事多作为,暇余有趣添素养——让生物实践活动无处不在 张前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二等奖

中学实验教学思考与实践 王惠阁/孙建英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潍坊市实验学校 二等奖

实验录像课现场编辑问题及解决策略 范海斌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电教仪器管理站 二等奖

乡镇学校中考实验操作的现状与对策 程忠/张庆生 山东省东阿县高集中学 二等奖

对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理性探讨 徐德平/陈绪勇 陕西省柞水县曹坪中学 二等奖

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征东 陕西省白河县构扒初中 二等奖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探索 王科利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昭仁中学 二等奖

利用生活资源自制教学仪器 杜长平/白世林 陕西省镇安县教研室/陕西省镇安县柴坪中学 二等奖

对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问题的思考 翟大学 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 二等奖

二期课改下物理新教材DIS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IS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张溶菁 上海市民立中学 二等奖

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王华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二等奖

利用学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李辉波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二等奖

巧取实验探究点,有效培养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中对探究能力的培养 郭朝晖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二等奖

151 传统与现代交融,高效与趣味并收——高效课堂呼唤合理化媒体 彭伟林 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学校 二等奖

152 巧借小实验,探究大道理——《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彭伟林 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学校 二等奖

153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吕宽军 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 二等奖 154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何传杰/张梦琴 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 二等奖

155 在做中学——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探索 林洁璇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 二等奖

156 运用探究学习模式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欧晓佳 四川省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二等奖 157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员之思变 谭文生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二等奖 158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梦想的力量》语文教学课例探析 李英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校 二等奖

159 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整合的9大忌讳 牟修萍/刘国荣 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四川省德阳市衡山路学校 二等奖

160 短路实验仪 张永东/胡枝明 四川省绵竹市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 二等奖

161 在科学学习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于莉 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小学 二等奖

162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杨海玲 天津市武清区下伍旗镇初级中学 二等奖

163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 刘洪奎/李景臣 天津市大港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天津大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二等奖

164 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与教学案例 吴存宽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 二等奖

165 发掘多媒体的潜能—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李斌 天津市九十中学 二等奖 166 开发课程资源巧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 袁菊庄 厦门市杏南中学 二等奖 167 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研究 蔡小灵 厦门市杏南中学 二等奖

168 化学实验探究案例——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毕建祯 厦门市杏南中学 二等奖 169 开展地理科学活动的一般方法探讨 赖书谦 厦门市杏南中学 二等奖

170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构想 范红花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 二等奖

171 DIS系统在初中物理热学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吴阳文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二等奖 172 创建“科技校园” 提升发展内涵 陈金才/蒋辉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二等奖

173 “探究—合作”,实验教学的灵魂 丁淳刚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 二等奖

174 让学生带着教材实验自主走向实验设计 黄庆云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二等奖 175 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规范化实验操作的策略 陈梅娟 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 二等奖 176 浅析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李斌 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二等奖

177 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蔡千斌/叶美红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二等奖

178 让准备更精心,让探究更有效——教科版小学科学有关物质领域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索 张玲燕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三小学 二等奖

179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徐朝龙 重庆市璧山县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二等奖 180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周燕 重庆市铜梁县关溅初级中学校 二等奖 181 “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实验教学探索 李晓冬 重庆市开县中学 二等奖 182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侯绍全 重庆市江津区羊石学校 二等奖

183 小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刘芳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三等奖

184 科学处理实验室废弃物 做绿色校园的实践者 张秀娟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三等奖 185 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 郭昌红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三等奖

186 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许彩凤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向阳小学

三等奖

187 “绿色”、“创新”谱写化学实验教学新篇章 谢晓瑜/张越强 北京市延庆县第五中学 三等奖 188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促进校级视频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王晓庆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小学 三等奖

189 浅谈小学实验室的全面管理 裴振明 北京市密云县教育技术装备部 三等奖

190 电动工具在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杜春梅 北京市大峪中学

三等奖 191 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生物课堂”新模式 安淑娥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 三等奖

192 浮力——让猜想成为科学探究的助推剂 李兵兵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第二小学 三等奖 193 浅谈中学图书馆图书装备与采购之策略 李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三等奖 194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对比实验 谭忆 北京市芳星园中学 三等奖

195 改进“种子萌发”实验 促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范秀清 北京市大兴区第五中学 三等奖 196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小莉 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中学 三等奖 197 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探索 王世萍 新疆兵团农五师81团学校 三等奖 198 生物教学中小资料的灵活运用 蒋建红 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第二中学 三等奖 199 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刘颖 新疆兵团农五师82团中学 三等奖 200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杨吉玲 新疆兵团农五师82团中学 三等奖

201 浅谈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与研究 李紫花 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第一中学 三等奖

202 心动不如行动——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唐云清 新疆兵团农五师83团第一中学 三等奖

203 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陈玉芹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三等奖

204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赵佩莉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三等奖 205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改革措施 陈亮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三等奖 206 浅谈中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王爱梅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三等奖 207 聚焦生物实验,提高教学技能 姚新桂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三等奖

208 对如何提高兵团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 张代智/樊辉 新疆兵团农四师教育局电化教育馆/新疆兵团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三等奖

209 探究性实验教学实例浅析 楚延华 大连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10 基于城域网应用的校本研修实践与研究 贾晶 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三等奖 211 “超前”做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岳连秋 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三等奖

212 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肖丽燕 大连市第三中学 三等奖 2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赵文文 大连市第五十九中学 三等奖 214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教学设计 杨志国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三等奖 215 精心设计科学实验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李丽 大连市西岗区石道街小学 三等奖 216 论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宏雪 大连市西岗区杏园小学 三等奖 217 动手实践 快乐课堂 陈江红 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小学 三等奖

218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及教学研究 安宇 大连市第五中学 三等奖 219 论在课程中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徐岷 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 三等奖

220 电子白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平抛运动》教学片段为例 廖凌宏 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 三等奖

221 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例谈数字化实验系统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董钟惠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三等奖

222 激趣、引领、实践——对于信息课上学生玩游戏现象的思考 周轩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三等奖

223 浅议科学课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梁亦烈 福建省霞浦县西关小学 三等奖 224 关于“杠杆原理”的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阙福南 福建省华安县华丰中学 三等奖 225 新课程下的生物实验室管理 郑春粦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三等奖 226 物理实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丁彬彬/胡翱梅 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三等奖

227 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 林丽贞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中心小学 三等奖 228 微型电解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肖燕莉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三等奖 229 浅谈影响酶活性实验设计 刘春波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泉港第一中学 三等奖

230 寓素质教育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中 温令伟/黄晋德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 三等奖

231 巧设教学“三变” 发展学生素质 林顺兴/张慧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蓝田中心学校 三等奖

232 让处在“静界”中的仪器动起来 杜文娟/曹杰 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甘肃省嘉峪关市教育局 三等奖

233 关注实验教学的“细小”问题 全面落实物理新课程改革 何永健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三等奖

234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实施 陈亚媛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区府路小学 三等奖

235 浅议化学实验与化学课件整合应用 吴海峰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远程教育信息中心 三等奖

236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吴玉萍/吴述存 甘肃省酒泉市教育局电教中心/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北关小学 三等奖

237 坛坛罐罐作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浅说自制教具的教学实践及价值意义 冯天辉/韦国禄 甘肃省古浪县教育局/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 三等奖

238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孔维萍 甘肃省永靖县红泉镇红泉中心小学 三等奖

239 高中新课程中环境化学教育方法与途径初探 龙布 甘肃省甘南州教育局仪器站 三等奖 240 浅析民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技术 朱斌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 三等奖 241 提高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李金宝 广东省中山市云衢中学 三等奖 242 巧用校园网络学习社区 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 马碧如/谢伟强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实验小学/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实验学校 三等奖

243 “点线面”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研究与实践 曾庆国 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 三等奖

244 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廖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梁季彝纪念中学 三等奖

245 基于五大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杨菊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中学 三等奖

246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反思 陈锋光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 三等奖

247 促进物理实验室不断上新台阶 丁平财 广东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三等奖 248 科学管理 提高教育装备效能 陈悦兴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 三等奖

249 中学英语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使用 孔珍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碧桂园学校 三等奖 250 浅谈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叶明东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学 三等奖

251 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教学提升的助推器 廖明江/廖奕琛 广西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三等奖

25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四个问题 关建华 广西柳州市教学设备供应站 三等奖 253 如何利用高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朱华 广西柳州市第四十中学 三等奖

254 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吴润妮 广西柳州市飞鹅路逸夫小学 三等奖 255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四性” 陆连连 广西合浦县廉州中学 三等奖

256 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数学教学改革 吴梅芬 广西北海市电教仪器站 三等奖

257 浅谈农村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苏锦玉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第二初级中学 三等奖 258 浅谈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廖佳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陶邓乡初级中学 三等奖

259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活灵魂” 陈季枝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中学 三等奖 260 教学课例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钟子敏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三等奖

261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探讨 陈红军 广西田东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三等奖

262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病与对策 黄庆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平旺中学 三等奖

263 浅谈实验课如何从老师“做”到学生“做” 刘颖 贵州省贵阳市新华路小学 三等奖 264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寓乐于教” 王雪洁 贵州省思南县鹦鹉溪中学 三等奖

265 怎样利用物理教学中的有趣成分来诱导初中学生 汤左云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一中学 三等奖

266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创新型实验教学初探 许晶/王国军 贵州省贵阳一中 三等奖 267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王建荣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一中学 三等奖

268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 徐杰 贵州省思南县胡家湾民族初级中学 三等奖 269 趣味性实验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万德贵 贵州省思南县鹦鹉溪中学 三等奖 270 氯气的性质实验绿色化改进 史光源 贵州省黔西县第一中学 三等奖 271 伸长实验触角 优化学生素质 李发光 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 三等奖

272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初探 罗桂英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钢实验学校 三等奖 273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陈茜 贵州省黔西县凤凰中学 三等奖

274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长志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钢实验学校 三等奖 275 实验室制氯气的交互性模拟动画设计 张健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76 让问题教学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 张华林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77 海南省初中理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蔡儒冠 海南省电化教育馆 三等奖 278 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瓶颈与对策 文永信 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 三等奖 279 浅谈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方法 冯慧俐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80 探究式学习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梁其芹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三等奖

281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陈健鸿 海南省儋州市光村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 282 时时处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杜诗首 海南省海口市永兴中学 三等奖 283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需要重组与创新 钱成香 海南省屯昌县思源实验学校 三等奖 284 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王华英 海南省保亭县保亭中学 三等奖 285 突出实验探究性的几点思考 丁萍 海南省三亚市实验中学 三等奖

286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剖析和创新案例 徐淑芬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三等奖 287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注意的问题 康云柏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88 电动机非纯电阻特性的探究与教学 冯兴国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三等奖 289 矮牵牛生根培养实验活动案例 王艳华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 三等奖 290 中学物理家庭实验探索 张建通 河北省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 三等奖 291 家庭生物小实验设计举例 刘燕 河北省廊坊市新世纪中学 三等奖

292 善待“意外事故” 收获精彩结局 宗振莉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 三等奖 293 让科学课展现探究的魅力 王艳丽/康领彦 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小学 三等奖

294 拓宽实验教学新资源,创设科学实验新课堂 王三彬/贺磊琪 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第一中学 三等奖

295 让化学实验因科学探究而精彩 朱艳娟 河北省栾城县第五中学 三等奖 296 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 张越燕 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中心小学 三等奖

297 走出物理实验教学困境——用低成本实验推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高俊霞 河北省鹿泉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298 南阳市农村初中教育技术装备资源与应用研究调查报告 姚文全 河南省南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三等奖

299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做法和反思 李恒娓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300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王彦彬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 三等奖 30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尹婧婧 河南省汝南县双语学校 三等奖 302 多方面促使生物实验从模仿走向创新 王永刚 河南省中牟县实验中学 三等奖

303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于培锦 河南省濮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三等奖

304 聚焦课堂 有效探究——构建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 秦玲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 三等奖

305 浅谈改进实验教学对发展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郭超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中学 三等奖 306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吕艳玲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二中学 三等奖 307 有形的实验教学 无形的综合教育——浅谈农村的实验教学 任殿勋/高希志 河南省开封县祥符初级中学/河南省开封县祥符初级中学 三等奖

308 由”疑”引”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朱留臣 河南省西峡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三等奖 309 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红芹/卢全军 河南省安阳市大市庄中学/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三等奖

310 浅析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桑月琴 河南省获嘉县教体局教研室 三等奖 311 对“开展物理课前小实验活动”的探索 战海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 三等奖 31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陶春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三等奖

313 集聚优势化学实验室资源 支持新课标下师生互动教学情景的创设 弥春燕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三等奖

314 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王春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第三中学 三等奖 315 浅谈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刘淑云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第一中学 三等奖

316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赵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电教教学仪器管理中心 三等奖

317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及教学研究 武伟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四中学 三等奖 318 浅谈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曹阳 黑龙江省鹤岗市北山小学 三等奖

319 运用开放式方法进行中学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闫军/马新源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中学 三等奖

320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案例及教学研究 刘金霞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 三等奖

321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李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一中 三等奖

322 农村学校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曹树清 吉林省通化县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 三等奖 323 如何做好学校校园网络建设 张景峰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三等奖

324 关于用EXCEL拟合物理实验曲线的误差问题讨论 朱振栋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中学 三等奖

325 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化不利为有利 纪伟/董丽华 吉林省龙井市亚松一小 三等奖 326 农村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鸿儒/田俊友 吉林省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 三等奖

327 浅析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解疑策略 吕铁军/张爱辉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小学 三等奖

328 浅谈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石成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 三等奖

329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型驱动与合作学习赵福海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小学 三等奖

330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王天雨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第一中学 三等奖

331 让学生在科学课中真正动起来 任晶鑫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 三等奖 332 谈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质疑 肖鹏飞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镇中心小学校 三等奖 333 素质教育下的实验教学 苟丽新/徐昕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处/长春市第十一高中 三等奖

334 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生物实验的研究 贺东霞 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三等奖

335 农村远程教育成果之我所见 兰君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三等奖

336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牟宏权 吉林省东丰县横道河镇和平中学 三等奖

337 引导学生自主有效选择科学实验材料的尝试 张芳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心小学 三等奖 338 实验教学新探索 陈海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三等奖

339 “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探析 顾正祥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三等奖

340 构建网络同步课堂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赵建平/周素琴 江苏省金坛市教育局装备中心/江苏省金坛市城西小学 三等奖

341 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科学课堂更精彩 李慧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三等奖 342 高效实验探究的教学实践 李宝银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 三等奖

343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万雪园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张五楼初级中学 三等奖

344 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的思考 乐严明 江西省崇仁县仪器电教站 三等奖 345 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数学教学改革的影响 王建洪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中学 三等奖 346 掘“源” 铺“路” 给“力” 厚“基”—— 浅谈科学实验探究兴趣的培养 熊淑萍 江西省南昌市滨江学校 三等奖

347 还学生实验的自主权 程红仙 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中心小学 三等奖

348 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究——《氮的氧化物的转化》教学设计、实施及教学反思 王琦/何昭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中学/江西省鄱阳县鄱阳中学 三等奖

349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舒晓红 江西省上高县敖阳小学 三等奖 350 立足实验室,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李亚军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三等奖

351 着新装 展新颜——浅谈多媒体技术促有效词语教学 熊莉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路小学 三等奖

352 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刘军文 江西省宁都县固村中心小学 三等奖

353 刍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李武 江西省南城县新丰中心小学 三等奖

354 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化学探究实验教学 童国有/徐东太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童家中学/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童家中学 三等奖 355 让微型化学实验走进课堂 刘龙辉/王玮 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三等奖

356 现代技术装备的“软建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 熊兵惠 江西省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三等奖

357 让语文教学愉悦的法宝——多媒体 何红兰/卢永红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桥小学/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电教仪器站 三等奖

358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 匡绍东/景妍 辽宁省本溪市教育局教学条件装备处/辽宁省本溪市青少年宫艺术幼儿园 三等奖

359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郝建武 辽宁省本溪县第七中学 三等奖

360 依托图书馆建设和谐儒雅的学校文化——清原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图书馆建设感悟 初延红/吕波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三等奖

361 电子阅览室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邢哲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平山小学 三等奖

362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张笑锦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站前第二小学校 三等奖 363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仇乐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东关小学 三等奖 364 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王传洲/张继桓 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辽宁省营口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三等奖

365 让科学课堂变得丰满起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点滴谈 毕铁光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三等奖

366 小学科学课中怎样运用探究式学习韩晓燕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三等奖 367 为实验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的困境与改进措施 陈晓艳/穆新彪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二初级中学/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三初级中学 三等奖

368 浅析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做法与体会 德立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中学 三等奖

369 浅谈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 张峰鲁 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教学仪器电教站 三等奖

370 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矫玉洁/周存真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旺泉小学 三等奖

37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薛俊玲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梁家沟小学 三等奖 372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苏蕾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一中学 三等奖

373 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 郝玉玲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四中学 三等奖

374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朱庆君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榕欣小学 三等奖

375 浅谈在民族地区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李国辉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一中 三等奖

376 例谈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实践研究 楼仙娟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三等奖 377 自制教具解决“摆”的实验教学疑难问题 曹丽珍 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三等奖 378 改进课堂实验,提高科学教学互动有效性 宋佳囡 宁波市余姚市实验学校 三等奖

379 炫出自制教具的魅力—谈教具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夏维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三等奖

380 光学问题中几个“亮点”的探究 沈志霞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三等奖

381 运用注意规律组织科学探究实验—《蚯蚓》教学例谈 邸薇 宁波市实验小学 三等奖 38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激趣”、“维序”、“促思” 鲍约瑟 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二小学 三等奖 383 《真空不能传声演示器》实验装置的制作和使用 毛继银 宁波市海曙区实验学校 三等奖 384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进行艺术性的追问 周建国 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 385 科学实验就在我们身边—浅谈初中生活化科学实验的教学 赵建权 宁波余姚市泗门镇初级中学 三等奖

386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李润萍 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三等奖 387 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程虎岗 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 三等奖

388 开设通用技术实验室,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朱虹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 三等奖

389 关于高一新生理科实验探究能力的调查报告 朱维昌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三等奖 390 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问题的思考 马淑花 宁夏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完小 三等奖

391 九年级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实验改进 张苗琴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八中学 三等奖 392 音乐教育技术装备在应用与实践中的探究 范丽娟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学 三等奖 393 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杨玉青 宁夏青铜峡市邵刚中学 三等奖

394 巧用教学资源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课堂 瞿颖花 宁夏石嘴山市第十六中学 三等奖 395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者永生/王升 宁夏泾源县第一中学 三等奖

396 浅谈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中的作用 周雪梅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 397 略见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几处优点 田江/郭玉芳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二中学 三等奖

398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简化 田春 宁夏永宁县永宁中学 三等奖

399 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温风琴/俞炳山 宁夏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 三等奖 400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李建春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华西中学 三等奖 401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俊珍 青岛二中分校 三等奖 402 “力的合成”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 李海燕 青岛二中分校 三等奖

403 用自制学生实验教具优化课堂教学 赵新宪 青岛市中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三等奖 404 也谈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宋晓彬 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三等奖

405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刚 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 三等奖 406 教学装备悄然迈向现代化 梁琨 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三等奖

407 浅谈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张颖 青岛八大峡小学 三等奖 408 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 黄万玉 青岛四十八中学 三等奖

409 创新化学实验,打造高效课堂 贺佳贝 青岛三十九中学 三等奖

410 浅谈如何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 张华 青岛即墨市开发区第二小学 三等奖 411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 刁锡恩 青岛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 三等奖

412 用好互联网,创新聋校语文教学 闫蕊/王帅 山东省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 三等奖

413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 李田叶/魏本刚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初级中学/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中心校 三等奖

414 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刘新亮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三等奖

415 建立长效机制,助推初中实验教学质量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袁德选/蒋琦 山东省寿光市教学仪器管理站 三等奖

416 化学实验教学“动车组效应”的探索与尝试 韩文俊/常坤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三等奖

417 氢气氯气混合爆炸实验影响因素的探究 马林红/张克信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三等奖 418 试谈研究记录在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运用 孙晓亮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南京路明德小学 三等奖 419 关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几点思考 冯明环/孙世海 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 三等奖

420 自制教具是点亮理想课堂的一盏“明灯” 王瑞昌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四宝山中心小学 三等奖

421 电教手段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摭议 任丽华 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中学 三等奖

422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王秀芬 山东省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中心小学 三等奖

423 我的自控式氧气发生器——一种化学实验室制氧装置的创新设计、制作、探究与应用 苗玉昌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二中学 三等奖

424 中小学图书馆功能拓展应该做到“六结合” 贠志峰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 三等奖 425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建议 毕艳萍 山西省临猗县贵戚坊初中 三等奖 426 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优化 郭春虎/杨彦平山西省万荣县万荣中学 三等奖 427 浅议伏安法测电阻 任金旺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中学 三等奖

428 对陕西省榆林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刘芳芳 陕西省榆林市电化教育馆 三等奖 429 米脂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李洁/李凤林 陕西省米脂县电化教育馆 三等奖

430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生物自制教具的价值探究 赵聃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第三中学 三等奖

431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胥指伪 陕西省柞水县曹坪中学 三等奖 432 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潘丽 陕西省铜川市第三中学 三等奖 433 怎样上好科学实验课 祝秋凤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育才小学 三等奖

434 科学教学中巧设情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杨娜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益乡墙下塬小学 三等奖

435 多媒体技术在《运动的描述》中灵活应用 雷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中学 三等奖 436 自制物理教具,充实课堂实验

李小龙 陕西省三原县池阳中学 三等奖

437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李春耕/马凌梅 陕西省子洲县子洲中学 三等奖 438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刘治刚 深圳市电化教育馆 三等奖 439 生物实验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设计 杨志强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三等奖

440 谈“TI”手持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罗江云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中学 三等奖 441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王礼芳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中学 三等奖

4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关注人文精神 张丕发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三等奖 443 中小学机器人实验教学与管理

邓云 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 三等奖

444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黄冬梅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小学 三等奖

445 科学探究让失败的实验也精彩 温剑飞/康忠文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中学 三等奖

446 初探初中物理自主实验教学的新策略 明媛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 三等奖 447 提高灾后重置设备应用效率,促进教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灾后重置设备应用效率调研报告 谯军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电教教仪站 三等奖 448 对西部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 殷贵焱 四川省泸县电化教育馆 三等奖 449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李宜 四川省教育厅技装处 三等奖 450 “旋转体演示模型”研制摭谈 黎仁付 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中心学校 三等奖

451 我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尹琪 四川省资中县教育局教学仪器电化教育站 三等奖

452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祥明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教学仪器站 三等奖

453 教师在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马利清/伍贤贵 四川省泸县潮河镇学校 三等奖

454 浅谈加快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郭学贵/张健 四川省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 三等奖

455 把握探究本质 提高教学实效——由一节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商月松 天津市河东区务实小学 三等奖

456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红艳 天津市河东区盘山道中学 三等奖

457 有效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及动手实践能力 李敬敏 天津市耀华中学 三等奖 458 图书管理系统的适用—中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徐超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三等奖

459 东丽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研究 孙克娜 天津市东丽区电化教育中心 三等奖 460 中小学图书馆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与管理 刘立芳 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学 三等奖 461 浅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几点探索 张宝丽 天津市大港第九中学 三等奖

462 学校信息化与教育资源库系统建设 赵宗泽 天津市大港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 三等奖 463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 孙爱玲 天津市和平区新星小学 三等奖

464 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对策 王砚俊 天津市塘沽区第十四中学 三等奖 465 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李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局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处 三等奖

466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武守艳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三等奖 467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刘剑宇 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 三等奖 468 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邱谊东 厦门市杏南中学 三等奖

469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善 洪冰芳 厦门市同安区新厝小学 三等奖 470 从生活中开展初中生物的教与学 王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 三等奖 471 内初班的物理实验教学 季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 三等奖

472 日常用品在物理实验中的妙用 詹亚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 三等奖

473 从《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成败看生物教学的现状和改革 梁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中学 三等奖

474 不上讲台也能对教学有所作为 张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中学 三等奖 475 令人深思的一节实验课 朱邦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三等奖

476 让学生在物理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朱邦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三等奖 477 浅谈项目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朱强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三等奖 478 浅谈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 邵映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4小学 三等奖

479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和思考 戈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小学 三等奖

480 激发内初班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程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三等奖 481 自制平面成像演示器 吴阳文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三等奖

482 新课标下数字化信息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开发和应用 赵伟/石建民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 三等奖

483 小学科技校本课程教育装备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 许晓敏 浙江省杭州市转塘小学 三等奖

484 有的放矢 因势利导——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段旭雯 浙江省杭州市惠兴中学 三等奖

485 善待“突发” 生成精彩——“三十六计”在科学实验课堂中的活用 陈建阔 浙江省温州滨海学校 三等奖

486 谈初中科学实验的创新与开发 张银惠 浙江省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三等奖

487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助推学生科学素养 陆国伟 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小学 三等奖 488 教具自制轻松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张金州 浙江省长兴县第三中学 三等奖

489 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增强环境保护的探索与研究 竺春阳 浙江省嵊州市浦口中学 三等奖

490 新课程下开发化学实验的思考及对策 华林娟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柯桥中学 三等奖 491 高三生物实验先学后教复习策略有效性微探 杨庆才 浙江省龙游中学 三等奖

492 用数字化实验系统验证弹性碰撞情况下的动量守恒定律 王伟真 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 三等奖

493 浅谈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群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三等奖 494 《土壤的研究》教学案例 张忠玉 重庆市璧山县实验小学校 三等奖

495 农村中小学对科学实验教学的呼唤 王庭清 重庆市云阳县沙沱初级中学 三等奖 496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邬信金 重庆市荣昌县荣昌初级中学 三等奖 497 关于引入比热的实验改进 陈峰勤 重庆市永川第六中学校 三等奖

498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陈能秀/赵益奎 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校/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校 三等奖

499 有效发挥科学实验作用 着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李春 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小学 三等奖 500 生物小实验 教育大视野 游健 重庆市铜梁县大庙初级中学校 三等奖 501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实验教师工作 丁昭兰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 三等奖

上一篇:养殖小区立项申请下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