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共13篇)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篇1

一.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事事讲安全,处处想安全。

二. 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技术水平和

自我保护能力。

三.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杜

绝违章作业。

四. 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书,依照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实施作

业。

五. 自觉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安全设施。

六. 坚守岗位,不开动非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不无证进行特殊作

业。

七. 发现隐患,险情,他人违章作业要及时报告作业班长或现场安

全员处理。

八. 对无安全保障措施的危险作业,有权拒绝作业,同时应立即报

告现场安全员或越级报告有关部门。

九. 坚持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作业,企业效率,安全事故,高危企业

1 工人从事安全生产作业, 是“主观要求”还是“被动接受”

安全生产事故会经常出现在石油、采矿等高危行业的范围内。为了应对和消除安全隐患, 国家政府部门不得不细化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 保障安全生产的配套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如果高危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日渐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技术, 并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法规, 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当笔者走进东北地区某个中石油销售一线的现场时, 发现工人违章作业的现象时常出现, 如直接给未熄火的机动车加油、或者直接在油罐区周围使用移动电话等。他们将这种违章的作业方式看成是“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手段。为此笔者不得不做出再思考:工人们对充满着高度安全隐患的违章作业没有任何恐惧感吗;他们不希望拥有安全保障吗?

工人在生产作业时, 针对“安全生产”已经赋予了主观上的意愿, 他们在工作前就默认了“我要安全”。因此, 工人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形成主要源于对人身的自我保护, 即任何人都不希望在劳动的过程中, 承担工伤等重大事故的风险。此外, 工人对“安全生产”的主观要求往往附带着对“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愿望, 这种愿望对一线工人的工作心态及个性特点做出了定位和解释:一方面, 工人们的这种愿望反映了他们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的特点, 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少的劳动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另一方面, 所有的一线工人都具备各自特点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背景。正如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所提出的“生平情景”的理论, 每个人在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 都会受到家庭、朋友、老师以及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从身边人那里学习到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石油一线的工人们会不断的利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来定位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

从现实层面上看, 工人所谓的“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愿望与安全生产制度的刚性要求产生了偏离。当工人发现自己不能完全遵守或已厌倦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时候, 他们的工作模式已经被一种未经整合而由劳动者自行摸索并达成的不安全的“默契”所渗透, 即他们共同发现:偶尔的违章既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不会出现重大事故, 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久而久之, 一种自发的、内在的、隐性的、不成文而又违反制度标准的行为机制在劳动作业中形成了, 这种机制正是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发生的祸根, 这种机制同时也改变了工人对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管理的内在看法, 他们认为安全管理和安全制度仅仅是被动意义上的束缚或是牢笼, 要么无奈的接受, 要么设法逃避。

另外笔者认为工人在劳作的过程中, 彼此之间会不断的产生互动, 从而形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业缘群体”。业缘群体是由于职业和劳动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社会群体。一线工人们在自己的群体中不得不遵守其内部的“潜规则”, 就安全生产作业而言, 当自己发现其他工友的劳动作业全部违反或大部分违反安全制度标准时, 自己因受其影响也不得不遵循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 也就是说, “时常性的违反安全制度根本不会引起重大事故”的观点已经成为了整个群体的主流思想, 如果个别工人坚持“按照制度标准办事”, 并极力推行自己的想法时, 那么这些极少数的个别人将会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另类”而遭到排斥, 最终, 这些个别人逐渐被他们所属的群体所“边缘化”。所以, 在像石油、采矿等高危行业中, 很多工人的积极的安全生产意识经常被群体内的“潜规则”所扭曲化, 他们宁愿冒着安全隐患的风险, 选择简单、快捷、省力而不惜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工作方式, 相反抛弃甚至拒绝按照安全生产制度的标准从事劳动作业。

2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与企业效率之间的潜在矛盾

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刚性的, 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企业家往往将生产效率与安全制度联系在一起, 他们通常简单的认为企业效率之所以提高与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运行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二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做深入的探究。而在研究工人违章作业时, 笔者认为在安全管理的层面上, 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与企业效率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该矛盾被解读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需要完成的任务量会不断的增大, 在工人数量相对不变或变动很小的情况下, 每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也会不断的增大, 劳动量大成为了企业效率要求的直接反映。当企业下达的任务量超出工人的生产能力或工人在安全生产的模式下不能完成任务时, 工人只能选择违反安全制度标准的快捷方式完成生产作业。因此, 劳动量的不断增大会使工人迫于工作任务繁重而忘记或疏忽安全生产的本质要求, 造成安全生产制度的效力在苛刻的企业效率面前打折扣。笔者在中石油销售一线做调查时得知, 工人们所承担的油品销量非常大, 并直接和绩效考核挂钩, 他们每天需要给近700台机动车加油。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节省体力, 他们只能选择不安全的快捷方式去加油 (如直接给未熄火的机动车加油) , 这样既保证劳动效率, 又能避免与顾客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久而久之, 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在繁重的任务下逐渐的淡化了, 以至于更多的安全隐患留在了工作现场。

如果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只被看成是一些固定的条文或是制度工具, 那么安全生产制度对于高危企业的工人们来说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束缚。在相对束缚的制度空间里, 工人们的工作行为和对安全的理解难免会出现“畸形”, 即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如前所述, 每个工人由于知识结构和受教育背景不同, 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趋于共性的, 那就是工人们希望在既定的工资待遇下, 在自身的心理层面、企业制度空间、和工作环境空间中寻找到“公共的、舒适的、平衡的”作业领域, 使得该作业领域能够确保任务的完成、安全的保障和对安全制度的遵守。然而笔者在中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工人的违章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很难找到适合标准的、自身认可的工作方式, 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工作量大、身体条件欠佳和安全意识不强的缘由导致他们不得不在刚性制度中寻找“管理的死角”, 导致某些硬性制度出现了盲点。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

1) 在现代的高危企业的中, 工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个别人的、一般的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 而是受着自身文化背景、社会群体以及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消极的“社会行动”。该“社会行动”的背后必然渗透着工人对安全生产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自身在企业和社会群体中的定位。工人对不安全行为的改观除了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之外还要通过群体的共同进步和相互影响来实现, 否则, 工人会经常陷入对安全行为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困境;

2) 企业效率固然重要, 但如果高危企业盲目的追求效率的提升, 工人势必会冲破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红线, 造成安全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的发生。高危企业的安全机制不仅仅依靠安全制度的约束力和工人自身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态度, 更得益于企业效率和企业安全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

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笔者认为, 高危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定额制度, 该工作定额特指满足安全生产条件下的, 单位时间内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效率的因素很多, 包括工人的素质、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但如果企业提高效率是以牺牲安全生产为代价, 那么, 工人自身的发展、国家和企业的进步都将面临威胁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谢立中,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颜烨.安全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

[3]栗继祖.安全心理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2008.

[5]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李猛.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工地工人安全生产职责 篇3

2.负责终端用户,工地和维保技工的安全;

3.负责根据服务合同,时间限制,通力质量标准和当地的法规要求落实服务

4.控制现场运营成本和CMII、招修和维修服务的销售以及与销售人员一起确认服务合同中的技术条款;

5.负责例行维保服务的编排和优化路线安排、执行工地检查、调查事故,按照公司政策保管证据和进行内部报告以及控制和安排加班

操作工人安全生产职责[最终版] 篇4

AQ3.1.1.9

操作工人必须遵守以下安全生产职责:

1.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与一切违章作业的现象作斗争。

2.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水平,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

4.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生产车间工人岗位职责 篇5

2、巡检各班当天生产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车间主管领导报告当天生产存在的问题,并组织解决;

3、巡检各班组生产进度,掌握装配、跨车间交接件,关键工序的生产情况,汇总签署成品验收表单,退修单,在制品收发清单,停工记录等生产原始凭证,做好日生产统计分析;

4、查明生产现场的突出故障,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及时提出生产组织的建议主,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5、控制在制品投入数量和产出数量,督办待处理品,做好车间在制品台帐;

6、协助车间主任完成好车间各项生产工作;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2013年间常州市某区10家涂料生产企业的在岗职工, 其中2011年240人, 平均年龄37.4岁, 平均接害工龄5.0 a;2012年180人, 平均年龄38.2岁, 平均接害工龄5.3 a;2013年216人, 平均年龄38.7岁, 平均接害工龄5.4 a。经检验, 3年间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接害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

通过对生产企业的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有害因素识别, 按照GBZ/T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与GBZ/T 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化合物》, 对区内10家涂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短时间接触浓度 (STEL) 和时间加权平均 (TWA) 浓度进行测定。

1.2.2 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江苏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范 (试行) 》规定的项目进行, 包括内科常规检查、血压测量、血常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 、心电图、腹部B超等。各指标异常参考值分别为:白细胞计数<4.5×109/L,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为高血压, ALT≥40 U/L为异常。其他结果判定以诊断学、内科学诊断标准为基础。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涂料生产场所空气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对生产场所进行监测, 采集空气样品共403份, 其中苯样品154份, 超标2份, 超标率13.0%;甲苯样品95份, 超标3份, 超标率3.2%;二甲苯样品154份, 超标4份, 超标率2.6%。见表1。

注: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

2.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2.1 不同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636名涂料生产工人中, 体检结果正常者占30.3%, 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为10.4%, 检出有其他疾患者59.3%。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2 不同工龄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对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以5~9 a工龄组为最高, 随着工龄增加, 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健康检查正常的比例随着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注:与<1工龄组比较, aP<0.05;与5~9a工龄组比较, bP<0.05

2.2.3 不同性别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636名涂料生产工人中, 女性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 (16.0%) , 明显高于男性 (8.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男性其他疾患的检出率 (67.9%) 则高于女性 (38.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

2.2.4 不同性别职工其他疾患检出情况

636名涂料生产工人中, 肝胆疾患检出率最高为32.2%, 以脂肪肝人数最多 (138人) , 占21.7%;肝囊肿及肝血管瘤21人, 占3.3%;其次为心电图异常为19.2%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8人, 占9.1%) ;血压偏高为17.8%, ALT偏高为15.6%。其中肝胆疾患、ALT偏高、血压偏高在男女两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和P<0.05) 。见表5。

3 讨论

通过对常州市某区涂料生产企业3年的监测资料发现,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合格率较高, 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区通过不断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对生产企业采取密闭作业及局部通风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小型私营企业, 生产的随意性较大, 违规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不排除部分作业环境中苯系物浓度超标。

以往研究表明, 油漆涂料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生产过程调配加入的各类稀释剂、缓冲剂, 其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苯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侵入体内, 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机体慢性中毒, 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 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及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下降, 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1]。本次健康监护资料显示, 涂料生产工人白细胞偏低检出率达到10.4%, 且随工龄的延长有上升趋势, 表明长期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可以产生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同时结果还显示, 女性白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说明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更易受到苯及苯系物的危害。提示在日常生产中更需要加强对女性的保护。

在检查的636名涂料生产工人中, 各项体检项目结果的异常检出率为69.7%, 除白细胞计数偏低外, 其他疾患检出率达到59.3%, 说明整体健康状况堪忧。肝胆疾患、心电图异常、血压偏高、ALT偏高的检出率分别达到32.2%、19.2%、17.8%和15.6%, 居各项检查项目结果异常率的前列。有研究报道, 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及苯系物可使肝胆疾患、心电图异常、ALT活力偏高发生率增加[3,4,5]。男性的高血压、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这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应引起重视。

本调查提示, 生产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 确保通风等防护设施的正常使用, 同时要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确保个体防护用品的实效性, 职能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有效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同时, 还要加强企业健康教育, 倡导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泰廙, 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5-138

[2]王建, 林莺, 胡玉琴, 等.温州市苯作业人员血常规结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1) :26-28

[3]刘武忠, 周敏, 秦景香, 等.上海市宝山区混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6, 22 (23) :2033-2035

[4]马子建, 李俊.合肥市2010年混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7) :753-754

生产车间工人岗位职责内容 篇7

2、贯彻执行仪表运行、维护、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装置的仪表设备运行正常。

3、每天组织班前会,听取上一班仪表设备运行情况,安排当天工作。

4、及时组织处理仪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疑难问题须及时向车间反映,并在其指导下积极进行处理。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如实汇报车间领导。

5、凡属装置生产中采取重大行动,必须坚守岗位,采取措施,组织班组成员处理问题。

6、根据装置工艺生产的特点和要求,把装置内仪表的巡检以及定期维护保养分片承包,责任到人,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认真学好专业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提高技术水平。

8、对班组内的工具、仪器的完好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对班组内的备品备件的管理负全面责任。

9、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规定,杜绝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

10、严格遵守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工人岗位安全环保职责 篇8

2、对所用的绝缘、检验工具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定期检查、校验。上岗时正确穿戴合格劳保用品,使用合格、有效的工具。

3、作业时应将施工线路电源切断,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操作”警示牌,安排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随意离岗。

4、高处作业要遵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系好安全带。高处浇注和楼板、砖墙打透眼时,要通知相关人员躲避。

5、施工中认真看图,严格按规定及图纸进行配电操作。用电设备在负荷线的首端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

6、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方法,做好巡回检查和交接班检查,不断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自己不能解决的应立即报告现场安全负责人。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如实向上级汇报,并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8、有权拒绝违章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要劝阻和制止。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篇9

据统计我国所有煤矿都是瓦斯矿井, 在657处国有重点煤矿中, 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310处, 占矿井总数的47%;93%的国有煤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矿井下发生的煤尘爆炸, 不但对矿井破坏严重, 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其爆炸瞬间, 可使爆炸现场升温高达2000℃以上, (压力可高达9个大气压以上) , 并且其冲击波强烈, 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据调查统计, 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时, 多数遇难人员直接死因并不是爆炸和燃烧, 而是有害气体和缺氧引起的中毒和窒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在1 9 4 2年我国本溪煤矿, 当时死亡1549人, 致残246人。另外, 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尘、煤尘还会导致矿工患尘肺病, 即煤肺、矽肺和煤硅肺病, 而且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 尘肺病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 到1998年为止, 我国煤矿职工患尘肺病累计1 9.5万人, 占全国尘肺总人数的4 6.5%, 且以每年4000~5000人左~右的规模在增长。上述数字还未包括危害和事故更为严重的乡镇煤矿和地方煤矿。每年因硅肺病而死亡的矿工多达2000~3000人左右。

二、现阶段煤矿对矿尘的处理措施

矿尘的主要来源有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时的浮煤, 掘进爆破时, 锚喷支护工作面, 及采空区的顶板垮落时造成大量的飘散的粉尘。对于矿尘现在总体采用两种措施来:通风与洒水。

(1) 通风降尘

利用风力将采掘工作面的大部分粉尘带出。并通过回风巷等一系列巷道将矿尘带出井筒。其降尘的效果主要是由风速、风流方向及矿尘密度、粒度、形状、湿润程度等。《规程》中指出, 一般掘进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为0.4~0.7m/s,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风速为1.5~2.5m/s, 回采工作面、掘进煤巷最高允许风速为4m/s。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矿尘的二次飞扬。然而, 现存煤矿中, 随着煤层开采的深度加大, 工作面的长度加长, 使得局部地区的供风量达不到严格的标准, 所以致使巷道内的粉尘含量无法很好的被风流带出, 反而造成煤尘飞扬严重等现象。

(2) 洒水、注水

水的利用, 极大的提高了降尘的效果, 许多井下作业通过水的清理, 使矿尘的含量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现阶段对水的降尘使用方法有: (1) 煤层注水, 在综采工作面开始采煤前, 先通过高压水注入煤体内, 水通过煤体间的裂隙蔓延开, 将煤体预先湿润, 使煤尘失去飞扬的能力。 (2) 喷雾洒水, 巷道中的风在流动时带走一部分矿尘, 其中一部分在半中间降落在巷道各个地方, 这为矿尘爆炸埋下隐患, 所以巷道需要及时清理沉积的矿尘, 用喷雾洒水的方法冲刷巷道, 使粉尘随水通过水沟一起被带走。 (3) 采空区注水, 当采用下行陷落法分层开采厚煤层时, 可以采用在上一层的采空区内灌水, 对下一层的媒体进行湿润, 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 在层间没有不透水岩层或夹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部煤层的采空区内灌水, 对下部煤层进行湿润。通过洒水、注水等措施降低了空气中煤尘的含量的浓度, 这样也起到预防煤尘爆炸的效果。现有煤矿中, 对巷道中的煤尘大多采用定期清理的方法, 对煤尘进行集中清理, 在清理过程中, 由于人员的态度素质等问题, 无法很好的清理好巷道内堆积的煤尘。定期清理的缺陷, 在此期间煤尘的含量有可能达到爆炸浓度, 若不及时清理, 会留下安全隐患。

三、对煤矿处理煤尘措施的改革意见

现阶段, 随着大型矿井的陆续建设, 新型设备的大量采用, 煤矿的生产效率日益提高, 这也对矿尘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现有的矿尘处理措施也应该逐步提高, 在矿尘检测, 处理等方面应多采用和开发先进的仪器来辅助治理。解决煤矿井下防尘问题,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是建立健全煤矿综合防尘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原国有统配煤矿对煤矿综合防尘问题比较重视, 各矿设有防尘科, 在制度上、设备上都投入了大量精力 (当时国家对防尘比对瓦斯治理更重视) , 但90年代中期至2000年煤矿大萧条时期, 各矿由于资金问题几乎停止了对防尘的管理和投入, 大萧条时期大量的煤矿人才流失、设备老化、许多制度废弃, 进入2003年后煤炭需求量爆长后, 许多煤炭企业为弥补长期的亏损而超量开采, 但长期的亏损导致的安全方面欠债, 也造成了许多令人心痛的矿难。

经过最近4~5年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后, 各矿都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本, 这给安全装备的大规模更新、改造创造了物质基础, 因此对于粉尘防治, 国家应该像对瓦斯治理那样下重拳治理。对煤矿安全规程应进一步修改完善, 对一些防尘制度、技术、装备硬强制推广。

2、是加大煤矿防尘各种新工艺、新

装备的研制、开发工作, 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譬如在综掘、锚喷工作面应大力推广除尘器的使用, 德国、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早已在大量采用除尘器 (除尘风机) 除尘, 配合传统的喷雾降尘法 (喷雾降尘法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不到3 0%) , 其降尘率可达到9 0%以上。

四、结束语

矿尘的预防和治理, 是关系到整个煤矿能否安全生产, 工人们能否健康工作的重要问题, 改革矿尘处理技术、措施, 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金生, 白云波.谈防治煤尘爆炸事故的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7

[2]孙新江.煤尘控制技术分析

工人安全生产协议书 篇10

甲方:惠州110kV荃湾变电站工程项目部

乙方:施工人员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调动广大员工安全施工

积极性和遏止事故发生,保障本项目部能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安全协议:

一、乙方人员在甲方工地施工时,要严格遵守双方公司的有关安全规定,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工作服,穿工作鞋,禁止吸烟,禁止酒后作业,违反者每次罚款100元。

2、必须执行交底中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未经交底禁止作业。

3、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无证人员禁止操作,违反者每次罚款200元。

4、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5、禁止攀爬各类架子,跨越防护栏杆,穿行有禁行标志的出入口。

6、蹬高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违反者每次罚款100元。

7、楼层上施工人员禁止向下投掷物品、抛撒材料和垃圾,违反者每次罚款100元。

8、明火作业必须开具用火证,有防火措施。

9、禁止挪移、拆改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警示、提示标牌。

10、非电工禁止动用配电线路和设施。

11、禁止私自拉设电线、电缆、使用电炉等电热器具,违反者每次罚款100元。

12、禁止私自在建筑结构中居住和睡觉。

13、禁止容留外部人员留宿。

二、工人(乙方)到甲方工地还要接受甲方的入场安全教育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特殊作业人员应将证件交甲方审验。

三、甲方负责对作业人员工人(乙方)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乙方人员应在交底上签字并在作业中严格执行交底,此交底一式二份,交底人和作业人各留一份。

四、乙方人员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

五、乙方人员在施工现场内因工受伤害时,必须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接受甲方人员调查,24小时后补报,不予受理。在工地以外,非由项目部安排的作业,出现事故时,甲方不予受理。

六、乙方人员违反协议造成事故时,应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负相应责任。负主要责任时由乙方负担损失金额的60%,次要责任时,乙方负担40%,同时负主次要责任时,承担损失100%,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违反本协议造成事故按同样办法处理。

七、轻伤事故责任划分,以事故结案表为准,重伤以上事故责任按上级批复的事故报告划分责任。

八、对于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没有违反上述规定者,每月统计后奖励安全奖金100元。

此协议一式二份,甲方项目部一份、乙方作业人员一份。

甲方代表:乙方施工人员:____________

甲方盖章

环卫工人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篇11

前言:

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每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与垃圾为敌、与车辆斗智,安全系数较差、容易出现伤亡等事故,所以在这里特意邀请交警队XX警官为大家来讲解在生活、工作中安全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立即改正,举一反三。

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解、通过安全交通法律法规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结合实例 逐一分析:

作 业 安 全

一、环卫清扫作业方面

1、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安全反光背心。

2、清洁工人要根据本路段的人、车流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主动避开行人和车流高峰,以免发生意外。

3、采取错时保洁,特别是早晨第一次普扫时,一定要在上班车流量高峰期到来前完成,一般在七点钟之前,而且必须要将道路清扫彻底干净到位,这样在接下来的巡回保洁中,可以把重点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要是晨扫不彻底,在车流量高峰期时再去扫机动车道是非常危险的。

4、清洁工人在打扫和保洁时,应按车行线反方向清扫,特别在清扫中间护栏时要提高警觉,注意来车。保洁小车不能太靠近车行线停放。清理主车道上的成堆泥土时,应在清理点来车方向100米处设置醒目的路障,并做好防护措施。(注、处理突发事件、人员较多的情况下设置警示锥并现场有管理人员指挥)

二、机械化作业方面

全面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环卫工人作业强度,降低安全风险:

1、员工乘车在车辆停稳后以序上下,不抢上抢下,不住头手伸出窗外,严禁外人乘车。

2、汽车修理工必须定期做好车辆的大修、小修等检修工作,车辆因检修失误造成较大损失的追究维修人员经济责任。

3、司机必须定期检查车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车辆不带故障上路。

4、司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准酒后驾驶。

5、司机不准出私车,不准将车辆交给别人驾驶,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司机本人负责。

6、垃圾装卸工作业时,必须站在桶边一侧装车作业,细心作业,防止车上垃圾跌落伤到自己及行人,不得将杂物悬浮于车顶,垃圾装车完毕车顶必须加盖或者罩网。

7、洒水车洗路作业时,必须按亮作业指标灯,遵守交通规则,作业中不准逆行。辅助工在路边合理指挥车辆行驶,并注意自身安全、站在司机能看到的位置。

人 身 安 全

一、定期体检:参加社区体检或环卫工人免费体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让家人放心、对自己负责

二、天气因素:天气不好、车速过快,车主或驾驶员视线受阻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三、出行工具: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等需要检查,刹车系统、不允许私自安装遮阳伞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

四、严禁酒后上岗、杜绝酒后驾驶

五、新员工岗前需要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知识、保洁技能、安全消防知识等)

六、平时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开展全面的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教育,并形成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增强环卫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违 法 违 规 的 后 果

1、按照公司规章制度予以警告、劝退等处理

2、按照道路交通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附带经济赔偿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篇12

据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 OSHA) 2014年的统计数据,排名前四位的致命建筑安全事故都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相关,故建筑工人行为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较少。因此,探索更有效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方式对减少不安全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建筑工人的行为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安全行为形 成机理[1,2,3]、影响因素[4,5,6]、矫正方法[7,8,9]等。并且,现有研究更注重理论模型构建和研究方法应用,研究中较少考虑中国建筑工人独特的群体与个体特征、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性,与实际问题联系不紧或缺少数据支撑。

鉴于此,笔者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行为习惯的特性与作用,提出了安全行为习惯的塑造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方案评价,以期帮助建筑工人尽快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1建筑工人及其安全行为习惯的特征

前期采用以班组为单位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行为观察等方法,对来自华东某市的411名建筑工人进行了安全行为调查( 下简称“前期调查”) 。前期调查发现部分工人不能很好地理解问卷内容,故后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与16名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人就安全行为习惯的特性及其塑造方式进行了细致交流( 下简称 “后期访谈”) 。前期调查和后期访谈对象的重要特征见表1。

1.1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特征

前期调查发现,中国的建筑工人具有人员流动性强、作业分散度高、地域联系紧密、文化素质偏低等显著特点。上述特点直接影响了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特征,具体如下:

1) 安全认知和意识模糊。建筑工人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安全认识,对危险程度的判定主要依据个人直观感受和以往经验。如前期调查中,60% 的工人表示一项行为只要长期未造成过事故就可以被当成是相对安全的行为。

2) 安全知识和技能欠缺。建筑工人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技能训练,文化程度偏低。同时,缺乏富有实效的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如前期调查的工人中,100% 通过师徒传授或自学获得专业技能; 64% 处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仅有7% 表示现有的“说教式”安全教育对自己有较大帮助。

3) 模仿和从众心理明显。施工活动多以15人左右的小型工种班组为单位,班组长、老师傅的影响力较大,工友相互影响显著,不安全行为容易以模仿与从众的形式传播和流行[10]。如前期调查的工人中,如68% 表示有可能会选择模仿工友的不安全但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行为,75% 承认自己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

1.2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的特性和分类

两次调查中均发现: 部分工人能长期自愿、自发、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甚至能够在紧急状况下本能地做出正确的应急举动。此类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为已经具有行为习惯的特征,可称之为“安全行为习惯”。

现实中,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习惯不仅涉及长期、稳定、自动化了的固定安全动作和行为,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安全意识、思维、情感等,其特性见表2, 分类见表3。

2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的塑造策略与要求

2.1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核心策略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是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让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接受持续、系统的行为训练,重点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养成安全行为习惯的行为塑造模式。

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是主动式行为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行为训练习惯养成过程,而非短期行为。它与不安全行为矫正、日常安全教育的差异见表4。

2.2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需求分析

后期访谈中,工人结合自身实际表达了对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活动的主要期待,归纳如下:

1) 工人们更喜欢轻松、直观的安全行为塑造和教育方式,更希望得到简单、实用、碎片化的安全教育内容。如后期访谈中,100% 的工人表示喜欢体验式的安全教育。

2) 工人更期待能在参与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活动中得到持续的奖励以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如后期访谈中,62. 5% 的工人认为奖励比惩罚对塑造安全行为更有效; 87. 5% 的工人表示更期望得到每月发放的安全奖金。

3) 工人普遍自认为安全自觉性有限,甚至大量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约束和提醒。如后期访谈的工人中,62. 5% 承认在赶工期、疲劳时可能做出违反安全规定而省时、省力的行为,但100% 表示此时的工友提醒对自己终止违规有效。

此外,还有工人提出了加强对可塑性强的新工人的安全教育,重视新设备、新工艺等初次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交底和技能培训等重要建议。

2.3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核心要求

依据工人需求,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核心策略可细化为表5中的具体要求。

3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过程与方法

3. 1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实施过程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实施过程与安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同步,且对象明确性不断提高、 任务针对性不断加强,详见图1和表6。

综上,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实施过程是安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从被动行为到主动行为再到自动行为的演变过程。

实施中,采用“靶向塑造”的方式,在项目、班组和个人等3个层次对不同的靶向因素进行有所侧重的刺激,详见表7。其中,班组层次的任务是核心。 这是由于: 1班组是进行施工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与工人联系最紧密的组织环境。2不同工种的不安全行为差异显著,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更具针对性。

3. 2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主要方法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方法以激励和强化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类型的安全行为习惯特性,并充分考虑到建筑工人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详见表8。

实施中,表8中的方法需要在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全过程中综合使用,并在不同阶段中承担了不同教育任务,实现不同教育目标。

4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应用评价

4.1应用方案制定

以帮助建筑工人养成自觉佩戴安全带的习惯为例,制定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的综合型实施方案,详见表9。

4.2应用方案评价

由于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无法在短时间内体现效果,故先行邀请10名有20 ~ 25年工龄并有担任安全员经历的一线建筑工人对上述方案进行咨询性评价。评价过程采用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后期将受访工人所表达的评价内容归纳为3种不同性质的代表性观点。各观点的支持人数比例大致相当,详见表10。

综上,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具有一定的实施意义,并能够与不安全行为矫正、日常安全教育形成互补,预期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需要增加措施的强制力和针对性。此外,还需合理确定行为塑造周期及活动内容,以克服建筑工人流动性较强带来的不利影响。

5结论

1) 中国的建筑工人具有安全认知和意识模糊、 安全知识和技能欠缺、模仿和从众心理明显等安全心理和行为特征。

2) 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习惯具有稳定性、自觉性和自动性等特性,可分为他律型、自觉型和自动型3类。

3)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涉及企业、班组和个人,分为引导规范、教化激发、训练领悟、强化吸收、反馈调节等5个阶段。

4)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以低起点、小坡度、抓细节、重坚持、多实践为核心要求,以班组层面的塑造活动为核心任务。

5)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习惯塑造在过程体验和长期效果方面具有优势,在强制力和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

抚松县环卫工人安全生产教育 篇13

中共抚松县委党校

李 斌

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所必须做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它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做出了规定,这已成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同时第五十条对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义务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应当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才能上岗,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而且还应当掌握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大量的工伤事故分析统计资料表明,工伤事故与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工伤事故的最大值发生在18岁到30岁之间,而且发生在入厂工作的头一、二年,即刚入厂工作不久的新员工最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因此必须要对新员工进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安全素质,增强其预防事故的能力。

新员工进入单位后,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概况,包括产品、产量、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使新员工树立信心,爱企业,爱岗位,这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新员工来说,掌握工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安全第一的行为方式。

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生产就是要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环境、设备设施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使这三者关系协调统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这三者关系不协调所致,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三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是最重要、最活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设备设施不安全状态依赖人去改善,良好的作业环境需要人去创造。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牢固确立五种安全观念

一是预防观。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工作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加大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力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只有做到超前预防,才能少出事故,甚至是不出事故。

二是基础观。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开展的好,离不开基础工作,安全的基础工作包括安全的基础设施、基本制度、基本规程、安全投入、教育培训等方面。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基础工作薄弱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一段时期,煤价上涨,一些矿井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往往置安全于不顾,盲目的追求产量,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还在生产,最终酿成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在做好安全的基础工作上下功夫。

三是基层观,也就是群众观。基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职工群众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基层单位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职工群众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为防止安全制度落实和监管中存在的层层衰减现象,重要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一位老船长因为没带望远镜导致这船撞上冰山几千人沉沦大海,一位机长因为未锁紧一颗螺丝钉让飞机在万米高空解体几百人生命抛洒高空。”这一例例事故不难看出安全勿以事小而不为,安全应从基础抓起。

四是责任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及安监人员,要本着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避免“老好人”思想,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要真正做到“瞪起眼来”抓三违,“静下心来”做工作。

五是落实观。为确保安全生产,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安全事故还为什么层出不穷,这里面就有了执行、落实的问题。制定了制度,不去执行、遵守,那这些制度就等于是废纸一张。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面下功夫。对安全工作要思想上落实、领导上落实、工作中落实,特别是安全隐患的整改要抓实、安全基础工作要夯实,力戒形式主义。

(三)安全生产的三不伤害原则

所谓“三不伤害”,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本人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

不伤害自己:

你的安全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安全,美好生活才有可能。

1、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2、保护自己的责任主要靠自已。

3、掌握自己操作的设备、或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4、遵守安全规则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不违章作业。

5、任何活动或设备、都可能是危险的,确认无伤害威胁后再实施,三思而 后行。

6、杜绝侥幸、自大、省能、想当然心理,莫以患小而为之。

7、积极参加安全教育训练,提高识别和处理危险的能力。

8、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不伤害别人:

他人生命与你的一样宝贵,不应该被忽视,保护同事是你应尽的义务。

1、你的活动随时会影响他人安全,尊重他人生命,不制造安全隐患。

2、对不熟悉的设备多听、多看、多问,必要的沟通协商后再做。

3、操作设备、尤其是启动、维修、清洁、保养时,要确保他人在免受影响的区域。

4、你所知、造成的危险及时告知受影响人员、加以消除或予以标识。

5、对所接受到的安全规定/标识/指令,认真理解后执行。

6、管理者对危害行为的默许纵容是对他人最严重的威胁,安全表率是其职责。

不被别人伤害: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你的生命安全不应该由他人来随意伤害。

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危险。

2、你的安全知识及经验与同事共享,帮助他人提高事故预防技能。

3、不忽视已标识的潜在危险并远离之,除非得到充足防护及安全许可。

4、纠正他人可能危害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不伤害生命比不伤害情面更重要。

5、冷静处理所遭遇的突发事件,正确应用所学安全技能。

6、拒绝他人的违章指挥,即使是你的主管所发出的,不被伤害是你的权利。

(四)安全生产的“三违”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性违章)。在实际工作中,养成的违章违纪恶习势必酿成事故,后患无穷,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成为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利用站班会、班组学习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开展技术问答、技术练兵,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标准、强调纪律,规范操作行为;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职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环卫工人的安全问题

环卫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每天起早摸黑地为我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城市美容师”,同时道路清扫保洁又是一项高危环境中的特殊工作,他们在为清洁城市每天都在流汗,同时也在流血。环卫工人为了及时清理行人、车上乘客等乱扔的垃圾废物,常常会“埋头苦干”而忘记周边飞驰的车轮,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由于环卫工人都是凌晨开始作业,此时正是驾驶员最疲劳的时候,再加上天还没太亮,车速快等原因,容易发生车祸。2005年10月18日下午6时30分左,在柳州市阳和开发区阳和大道中段,一名年纪约30岁左右的清洁女工被一辆由南往北行驶的摩托车撞翻在地,造成该女工受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个区自2006年1月至10月间,被车辆撞伤的环卫工人引发的交通事故共10起、18人受伤,平均每月1起伤1.8人。2008年10月28日凌晨3时30分,长春市解放大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65岁环卫工人老赵在上班途中被一辆红色出租车撞倒,29日8时30分,老赵停止了呼吸,29日16时15分,肇事司机自首,案件告破。2006年10月10日至15日,仅西安市区就有3名保洁员被撞身亡。2001-2006年,陕西省因交通肇事发生保洁员作业安全事故就有841起,其中致使保洁员死亡54人,受伤787人,致残168人。据悉全国各地涉及环卫工人安全事故的事件屡见不鲜,去年4月——8月,四川成都市就发生多起环卫工人被撞伤事件,宁夏则在上半年,发生了至少三起殴打环卫工人事件。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七个方面引起的。

(一)事故主要发生在快速干道上。按有关规定,快速干道上除设定的人行横道允许行人通过外,其他路段不允许行人通过,环卫清扫人员由于作业的需要(没有清扫车辆),不得已在这些路段上实行人工清扫,清扫工人在专心清扫时,防不胜防,时常被高速行驶的车辆从背后撞上、挂上、擦上。

(二)事故高发期在凌晨时间。环卫清扫作业一般在黎明前开始(夏季4:00、冬季5:00以前),此时,一是在黎明时间天色阴暗,视线不好;二是有些路段没有路灯,能见度低;三是有些驾驶员疏忽大意,快速行驶,致使正常作业的环卫工人被撞。

(三)肇事驾驶员多数从事营运车辆。营运车辆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交通安全法规、超速行车;有的驾驶员加班加点,疲劳驾车,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时常发生交通肇事。

(四)节假日期间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节假日期间街面污染严重,清扫工人劳动强度大,而有的驾驶员在此期间酒后驾车,违章行驶,事故发生率随之增大。同时,节假日期间城市人口流动量增加,垃圾产生量增多,环卫工人在街面卫生维护过程中,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五)环卫工人的劳动防护措施不够。近年来,为减少环卫工人安全事故发生,环卫处高度重视劳动保护,强化防范措施,购置荧光反射保护服装,但由于环卫作业经费紧张,劳动保护服装更新不及时,荧光反射效果差,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加之驾驶员马虎大意,容易造成恶性交通事故。

(六)环卫工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市区环境卫生的压力主要由商家和市民产生,环卫工人在遇到环境污染、乱丢乱倒垃圾事件时,由于责任心所使,往往上前制止,容易与商家和市民发生口角,并升级为肢体接触,但在我国环卫工人的年龄一般都在50岁——60岁之间,且多由女性老龄人员组成,身体状况明显处于弱势,安全事故由此发生。

(七)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差。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素质不高,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乱仍乱倒现象随处发生,甚至有的驾驶员或乘客在行驶期间,随手从车窗扔出垃圾,散落在危险的车行道上,因清扫的特殊性,清扫工人不得不在此危险的路段进行清扫保洁,客观上加大了作业危险系数。加之部分市民意识淡薄,不但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反而恶言相加、拳脚相对,近三成的安全事故是对环卫工人的殴打、侮辱事件。

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职工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杜绝事故。

2、所有环卫职工上班必须穿着统一的反光安全警示服(背心)。

3、如需要在固定一个位置长时间作业的,还应设置临时警告标志。在环卫工人作业时,将安全警示标志位置延伸至30米外,起到二次警示的作用,4、尽量夜间不要参加作业,如遇特殊原因的必须设置警告标志、照明灯具和监护人员。

5、大风、大雨、大雾(中雾)天气应不得进行环卫作业,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6、环卫职工作业前必须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作业后还应经常性的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参加作业。

7、主路作业时应始终保持在行车道的最右侧,严禁越位。特别在清扫中间护栏、快车道花坛内侧灰带时应提高警觉,注意来车。处理主车道上的污染时,应在清理点来车方向30-50米处设置醒目的路障(路锥),扫地时脸要朝车开过来的方向,便于发现来车,提高警觉度,特别是在夜间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作业时,应设置警示灯,警示过往车辆,并做好防护措施。清扫保洁人员要根据本路段的人、车流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方式,主动避开行人和车流高峰,以免发生意外。

8、保证通讯畅通,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取得联系。

三、环卫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及防治

(一)胃病 :

长期在受污染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工作,饮食极不规律是环卫工人患胃病几率高的主要原因。

早上不吃早餐,白天长时间工作在受污染的工作环境里,有时可能边走路边吃东西,饮食没有规律,时间长了,难免会患上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能过度劳累,否则就会引起消化器官供血不足,胃黏液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胃病发生。因此,预防胃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饮食要有规律,一定要吃早餐,而且还要休息好,每天必须保证六小时以上的睡眠。

如果胃已经不好了,那么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

2.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3.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4.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5.细嚼慢咽: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6.择时饮水: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7.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8.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二)鼻炎:环卫工人长时间的在外面工作,干燥、粉尘、汽车尾气以及高温、冷空气、温湿度变化等这些职业环境因素都可能造成鼻黏膜的损害,诱发鼻炎。

预防鼻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注意提高免疫力,如用冷水洗脸,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均衡饮食等。

2.工作时要有防护措施,减少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譬如戴口罩。

3.每天早晚清洗鼻腔,可以在洗脸的同时往鼻腔中多撩一点水,让鼻腔中的脏东西变湿润、变软,然后左右交替地轻轻擤鼻涕,切记不可用力地擤鼻涕,也不要挖鼻孔。要长时间地保持鼻腔湿润,最好在家里放上加湿器。

4.注意保暖,气候转变极易感冒引发鼻炎。季节转换时注意观看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

5.如果有过敏性鼻炎,应该及时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腰腿疼:环卫工人每天劳动强度大,干活时常常用同一种姿势,工作环境受气候影响大,尤其是我们北方冬季极为寒 冷,如果劳动保护措施不好的话,患关节炎的几率就会增加。最常见的是膝关节问题,其次还有腰、肩、腕等。

预防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办法是注意保暖和防寒防潮,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总之,增加自身抵抗力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可减少患骨关节炎的危险;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让关节经受长期压力可降低患关节炎的几率;改变过量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助于防止关节恶化,防止出现并发症。得了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则要注意少从事用关节的活动。

如果因为受凉、潮湿而引起了关节痛,可以贴一些膏药以缓解。另外用纱布包住炒好的盐特别是老海盐,热敷于关节,可治疗因潮湿、风湿等引起的关节炎。

(四)呼吸道疾病:环卫工人与交警一样被人们称之为“马路吸尘器”。他们天天接触各种尘埃,再加上北方天气寒冷、干燥,因此常年在环卫一线工作的人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等。

环卫工人在平时工作时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在清扫前先洒点水,使灰尘下沉,不飞扬起来。另外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加强呼吸道防御功能。

2.保持呼吸道的湿润,要多饮水,饮水可起到自净的作用,有助于排痰。

3.已经患急性支气管炎的环卫工人应该及时就医,不要等其转成慢性支气管炎。

4.患慢性支气管炎的环卫工人应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5.有条件时应多休息,补充睡眠,要劳逸结合,不熬夜,争取天天睡个好觉。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心情愉快,才能抵抗疾病。

6.合理营养。营养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物质基础。建议每人每天吃:1瓶牛奶,1只鸡蛋,50克鱼、肉,豆制品,500克新鲜蔬菜、水果(4:1)。少吃冷食、油炸、过甜或过咸的食品。

(五)结膜炎: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是在室外,风沙、粉尘、过敏源、细菌等天天都要接触,所以他们患结膜炎的几率要比其他人高一些。

要想预防和治疗,除加强防护戴眼镜外,要尽可能避开引起慢性结膜炎的两类因素。

1.过敏因素:花草、花粉、灰尘、霉菌和动物等是眼部过敏的常见原因,可引起眼红、眼痒、肿胀等不适,多为双眼发作。治疗过敏性慢性结膜炎的最佳方法是避开致敏的物质和环境。冷敷及滴用眼药水能减轻肿胀,退红、止痒。如果症状较严重,则可能需要口服药物。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烟雾、刺激性气体、化学药品等均可引起结膜炎症,可累及单眼或双眼。若有干涩感,可用人工泪液湿润眼球。还可滴用其他的眼药水以消肿、止痒。

上一篇:北京大学法学院课程下一篇:高考英语写作的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