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1

感恩学校领导提供了让我观摩、学习、自我提升的机会,我有幸观摩学习《江阳区城区片第七届小学数学教学展评活动》和《江阳区第七届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展评活动》,听课两天,目睹了17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受益匪浅。每听一节优质课,我都热血沸腾,迫切地希望自己快速的成长、提升,能有机会站到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

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总结出的自己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一、教师的基本功

首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一定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精彩的课堂,一定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与体验。特别是这次来自梓H路小学的李琳老师,语速适中、语言极具亲和力、温柔且富有感染力,能煽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目光始终不离开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乐意去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粉笔字,气势如虹、刚劲有力的黑板板书一呈现出来,即刻便可抓住学生和评委老师的心。加强钢笔字和粉笔字的练习,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希望我能严格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练字。

二、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对于一堂优质课而言,学生的表现、配合,也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但是,这14位教师都能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比如:习之学校的陈桥老师,结合上课内容,与学生交流有关位置的话题,师生之间迅速变得不那么陌生了。又如:泸师附小的周雪梅老师,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自己工作所在的学校视频,让学生思考操场有多大?从而引出课题。

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次赛课中,老师们都运用了课件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 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比如:梓H路学校的李琳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用故事串联,并且故事通过ppt里面插入录音播放,标准、流利、声音洪亮的普通话,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如:习之学校林发源老师的《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出行的学问,课件做得非常精美,动静结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辅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一定是一个接一个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的人,往往是从对数学失去兴趣开始的。

五、总结自身不足,吸取经验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得认真专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落实每一节课的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中:

1、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老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合理。

3、教法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展示。

4、充分利用好的课堂生产,灵活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5、重视学生“四基”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2

一、学生教师“双主”地位改变

这次观摩活动中, 每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 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如《有趣的杨辉三角》这节课,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钦州市灵山中学的赵金成老师, 她的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课堂上她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探讨完成的, 当然这与她的引导和点拨是分不开的.本节课赵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四个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1:计算 (a+b) 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并插入以下表格中, 通过填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 (学生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

问题3: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并试着证明你的猜想.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 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注重运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把观察到的规律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 真正体现了探究—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时空, 能经历规律的发展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显著.

二、语言简单明确, 评价趋于多样化

这次参赛的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精练, 不管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提问语或评价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例如, 河北邯郸市第四中学张兴娟老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 张老师开篇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中.问题1: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小组讨论有哪些不会求解? (并让学生把所提问题归纳并板书到黑板上) 问题2:能不能求方程的近似解?以求方程x3+3x-1=0近似解为例, 进行以下探究:1.怎样确定解所在的区间?2.怎样缩小解所在的区间?3.区间缩小到什么程度满足要求?

本课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 所以教师的引导语与提问语对学生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提问语之外,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也是各有特色, 也有教师给学生的回答作出动作鼓励评价, 如竖起大拇指或给学生以热烈的掌声.与以往的教师评价不同, 现在教师更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的潜能, 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对新教材挖掘深入

与旧“大纲”相比较, 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一) 知识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模块+专题”结构和学分制, 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 这次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构成, 具体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 (三角函数) 、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 其中系列1, 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每个模块2学分 (36学时) , 每个专题1学分 (18学时)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学习选修系列1、系列

2. 其中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科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 (包括部分经济类) 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二) 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变化, 不仅增加了一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内容, 如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等, 而且对某些原有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调整, 特别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例如,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倪如俊老师上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案例如下:

1. 课堂引入

(1) 生活中的抛物线

(1) 投篮时, 篮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 南京秦淮河三山桥的桥拱的形状是抛物线;

(3) 卫星天线是根据抛物线的原理编造的.

(2) 数学中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 抛物线的定义

(1) 抛物线的画法

(1) 介绍作图规则.

(2) 动画展示作图过程.提出问题:求所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3) 分析作图过程.提出问题:在作图过程中, 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没有动?哪些动了?绳长|AC|、|MC|、|MF|、|MA|中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变了?

(4) 结论:动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动点M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直尺的距离.

以上是倪老师通过生活中的抛物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抛物线的必要性, 再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去学习抛物线, 通过画抛物线的图形过程抽象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 课改后抛物线的内容介于椭圆和双曲线之间, 而大纲教材中抛物线的内容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之后, 大纲教材注重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学习, 而新教材这样安排恰恰淡化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所以倪老师没有运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引入说明, 对教材的挖掘和把握很精准到位.

四、个人的反思

这次优秀展示课, 都是新授课, 包括概念课和探究课, 特别以概念课为主.新授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照本宣科, 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并且效果也大打折扣, 那么应怎样上好一节新授课呢?我的思考如下:

1. 备好课——教学设计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教学设计, 就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问题的解决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器材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教学工具 (包括媒体) ,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学情分析, 教法选择, 教案的编写.

2.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 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决定课堂教学优化与否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画图技能;4.讲解概念技能;5.教态变化技能;6.教学演示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10小结技能.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3

在本次市级科学比教学活动中,我一共观摩了9节课——大悟县周晶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执教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孝昌县汪争慧老师执教的《浮力》、汉川市刘红艳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安陆市付琳老师执教的《弹力》、应城市李玲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市体育路小学程平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云梦县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所听的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上得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接下来我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科学教学应该精心构思课堂教学结构

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一课的教学,构思就比较巧妙,冷课热上,知难而进,为本类课型研究增添了一道亮色。具体表现在定位准确,小中见大;善用器材和课件,一目了然;创设活动,巧用统计数据;深入探究,认知透彻;借鉴历史,亲近生活;开放教学,留有余韵。课堂结束时用一首改编的歌曲《花儿去哪了》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本节课,高潮迭起,渗透了人文关怀、科学需要证据的思想。

感受二: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还要营造轻松的情景氛围。例如,本次活动中云梦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孝昌的汪争慧老师教学的《浮力》、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时,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课的前后衔接比较自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活跃,让学生降低了有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感。

感受三:重视体验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情感、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知识的内化。如,汪争慧老师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当场演示的实验,让学生判断这样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判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测量浮力这一活动做好了铺垫。

感受四:凡是要让学生操作的活动,一定要指导到位

我们大多数科学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活动时全无章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指导到位。还是以汪争慧老师的课为例,她这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减少了测量误差,更准确地得出实驗结论。磨刀不误砍柴功,有效地指导,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次科学比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孝感市科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为云梦县乃至孝感市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4

1、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是在我们一些幼儿园中却往往忽略这一点。在本次听课过程中,几位教师均比较重视游戏教学法,我园李琳琳老师上的那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很新颖,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整堂课都是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

2、教学设计创意新颖,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

几名教师课堂道具准备充足,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丰富多样,像放电影一样深深把幼儿吸引,高度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好活动流程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课,孩子们上了一半好多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兴致了。当看完了《小老鼠和泡泡糖》这节活动课的时候我觉的很有启发。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们没有了兴致,是因为老师没有设计好活动流程。《小老鼠和泡泡糖》这节课上,老师从听音乐,到识谱,到表演小老鼠,到逃避大猫的追捕,活动过程设计的非常的流畅,老师的引导语言也非常的到位,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非常的尽兴,老师简单教,孩子轻松学,孩子们的兴趣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活动流程的设计,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活动的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让一节简单的活动课变成孩子充满惊奇的旅程。

听初中地理优质课汇报课体会 篇5

——地球与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自从工作来,一直都在上高中的课程,所以很多的区里面组织的初中地理教研活动都没有参加。但是今天,听说是汇报课,我想这堂课应该是一堂相当精彩的课堂,因此,再忙,也值得去学习学习。

上课地点:十二中分校;上课老师:年轻的龚老师;上课内容:地图三要素

今天下午听完这一堂自己曾经上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因此听了这位老师不同的上法,有不一样的感受,另外听了很多资深老师对本堂课的评论与提出的建议,收获不少,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的术语的运用:地理教学中,在表述方面不仅要求语言精炼,而且在教学中掌握地理术语的使用,这一堂课中,讲述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因此在课程讲述中,尽量使用方位词,而少使用上下左右的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方位的情景;初一地理还没有学习坐标,学生对坐标的理解较难,所以课堂上,指向标就是指向标,不是坐标,语言表述,教学用词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敬语的使用,是对学生的尊重。

2、起引导作用的板书:板书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四十分钟,学生不可能达到每分钟都高度集中,都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突然间反应不过来,课堂的进度到哪里了,或者说现在学习的是哪个内容,而板书就可以起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是一堂课知识的框架,知识的结构,有引导,总结的作用。

3、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制作:多媒体不是黑板,它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黑板不能够完成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例如:动态的过程展示,视频的播放,不同地图的对比分析,地图中重点的表达、强调等;同时课件制作中,要有逻辑性,比如地图三要素中,一定要把三要素体现出来,例如:(1)、方向;(2)、比例尺、(3)、图例和注记,这样有总结的作用,学生学完就能感到地图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4、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入,去一个新的学校,利用学校新环境的资源来作为引入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关注度,引入的语句精炼,并且要起到课堂提纲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听引入话题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堂课应该学习什么;课堂教学环节中,各部分知识点的时间把握要分配得当,把握清楚;教学过程中的过度语言,过度情景一定要自然得体,体现出知识点间的联系是自然的,必然的;课堂结束的时候,布置作业才算得上是一堂完整的课堂。

5、教学激情与教学:教室在课堂上一定要充满激情地面对课堂,用阴阳顿挫的语言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与精神,用加重的口气来表达出一句话的重点、关键词。只要老师自己充满激情地对待课堂,学生大多也会充满激情。

听江阳区小学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6

五星小学

赵蓉芳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小班化学习,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要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对小班展练的思考

五星小学

赵蓉芳

要使小班化展练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我认为学习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该展练的时候才展练,不该展练就不要展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讲,而老师在旁边一言不发。比如对概念性的知识《因数和倍数》,我认为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在对因数和倍数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班合作学习,进行展练。学生的第一认知很重要,如果没有把因数和倍数弄明白,在后面的质数和合数的学习中就要变成一团乱麻。

听《比的应用》复习课有感 篇7

回顾自己所上的复习课, 只是一味地就题讲题, 死死盯着课本习题和练习册中的题目, 思维不开阔, 不会举一反三、类比教学, 还不注重课堂细节。

在2012年9月听了祁老师上的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比的应用》复习课后, 我深受启发。她讲的第一道题目是a:b=2:3 b:c=4:5, 问a:b:c=?假如这道题换做是我讲, 我只会讲清楚这道题的解法, 然后说出结果后进行下一道题的讲解, 但她不仅讲了解题方法还强调了平时的解题格式, 并做了几道类似的练习题。

她是这样讲的:a:b=2:3, b:c=4:5, 两个式子中出现的相同字母是b, 代表的数分别是3和4, 先把这两个数圈出来 (a:b=2: (3) , b:c= (4) :5) , 再找出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在3和4的上面分别写上12:

(a:b=2: (3) b:c= (4) :5) , 然后根据比的性质, 第一式后项3变成12扩大了4倍, 前项2也扩大4倍变成8, 在2的上面写上8;第二式前项4变成12扩大了3倍, 后项也扩大3倍变成15, 在5的上面写上15:

(a:b=2: (3) b:c= (4) :5) , 这样a=8 b=12 c=15, a:b:c=8:12:15。她在讲这道题时注重了细节, 让学生不仅听得清楚还看得清楚, 而且在做题时思路清晰又不易出错。紧接着她又出了一道类似的练习:b:a=1:3, c:a=2:5, 求a:b:c。她叫了四个学困生板演, 当时有两个人出了错, 她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再讲解后, 让做错的学生改了过来。做完以后又是一道c:a=1:3, b:c=2:5, 求a:b:c=?仍然让前面的学困生做, 这一次他们将她讲的方法用了进去, 将题正确无误地做了出来。这还没有结束, 继续提问:“如果在这道题中只求a:b, 会不会做?”学生异口同声说:“会”, 师:“结果是?”生:“15:2”。

祁老师对这一道题的练习就一次性巩固了学生对这一类题的解法, 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我们经常说有些题讲了几天, 学生居然还不知道, 此时你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还有一类情况是:很多学生提问时知道, 却写不到本子上, 答不到卷子上, 从祁老师的身上你会发现她让学困生上黑板动手实践的频率很高, 而且针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当面讲清, 学生印象较深。

第二道题是: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5:7, 甲数是 () , 乙数是 () 。她讲完这道题紧接着出示, 甲, 乙, 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2:3:4, 丙数是 () 。生完成后她又出示甲, 乙, 丙三个数的和是200, 甲数是60, 乙:丙=2:5。乙数是 () , 甲数是 () 。教师举一反三一次性让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解法。

这节课当中她还用了类比的方法, 如, 她在讲了“甲, 乙两地相距96千米, 甲车要12小时行完, 乙车要16小时行完,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之后, 又出示:“一段路, 甲要12小时行完, 乙用16小时行完,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两种算法之间的比较, 思路不同却殊途同归。

第三道题当时仅有的题目是:学校运动会上, 参加跳绳和赛跑的人数比是5:7, 跳绳的有80人, 赛跑的有多少人?这道题她没讲, 而是叫了一位学生说出了解题过程, 而且让学生说出了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路非常清晰。说完后她又进行了变式练习, 将题目“跳绳的有80人”改成了“赛跑人数比跳绳人数多12人”, 问:跳绳和赛跑的共有多少人?仍然让学生说出了解题过程并说出了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而且用了多种解法,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并加深认识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对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1.练习题不能就题讲题, 教师在讲题时思维要开阔, 题要做到举一反三, 一次性让学生掌握一类题的解法, 不要前几天讲过, 最近也讲过两三次, 学生还是不会做;2.多做变式练习;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3.多让学生说,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一切, 让学生养成思维上的惰性, 对有些知识的认识似是而非;4.多叫学生板演,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的纠正;5.讲题时注重细节,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多做题, 多研究习题, 才能有更多的素材讲给学生, 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马德兴讲日本足球课 篇8

江湖的一则传言说,韦迪刚上台时,对外宣称“不懂足球”。其实他说这话,只是官场照例的谦辞,韦迪像中国所有的官儿,天然认定自己是武学之首,足以领袖群伦,何况区区一个足协。但马德兴这憨人,居然真以为韦迪的低调是礼贤下士的信号,首次跟韦迪对话,话风中就颇有给小学生上课的意思,弄得韦迪勃然作色,挑衅地问:你今天到底是不是来采访我的?马德兴一愣,立刻强颜欢笑,把自己做了小学生。韦迪遂口若悬河,尽兴方休。

这个严冬干燥清冷,但透着春的消息。铁岭丹东庭审,管办分离大热,延宕数年的足代会在筹备,而高层领导赴日考察归来后,大会小会言必称东瀛经验。但到底什么是日本足球的精髓,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又没有人能说得明白。国家之需,即是马德兴之兴(趣)。很有那么些日子,二楼那个房间的灯总是亮到深夜,原来,他在苦苦求索日本足球崛起的答案,而灵魂的对话总是在夜深的时候达到高潮。某一晚,在一楼大堂碰到他,居然殷勤招呼,亲切问候,一下子友谊在我们中间流动,犹如铺面而来的暖气。他问:忙不?我答:还行。他再问:有空的话,跟我上楼一下,有柚子吃。我说那当然好。

柚子只有半颗,桌子上打印出来的材料倒有很高的一摞。一边吃柚子,他一边说,这一阵没干别的,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研究日本足球。拍打着那一摞材料,他脸上的幸福像雾气一样散溢整个房间。我谨慎地恭维着,其实说的也是事实:你就是中国足球茫茫暗夜中唯一光源,这年头,能够这样把足球当学问认真研究的人,并无二人。他叹了口气,我听来凄长而哀怨。英雄怀才未遇,大抵如此。以他对中外足球之了解,足协的确应该时不常请他去讲讲课,这样绝对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我翻开那堆材料,条分缕析,图文并茂,便连声惊叹。他喜欢激辩的气质突然发作,声若天雷滚滚,气冲霄汉,料把我当做了足协代言人。我知道此刻自己的职责,只是凝神聆听,认真领会他的研究成果。若大胆争辩,被他激愤之下一掌取了性命,也说不定。

日本足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渐渐听明白了。职业联赛与职业俱乐部,只是车之单轮,鸟之一翼。另外一半则通过学校,深深植根于社会。学校联赛,规模上有全国的,也有县乡及学校自己的;以级别论,则从小学、中学及大学应有尽有。联赛均安排在周末和假期,绝不影响学习。我们所熟悉的中日韩体育交流大会,中国派出的一般是国青队,而日本则是高中联赛的冠军队。好一个庞大而有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唯有站在日本这面镜子前,才能看清自己的形容。但领悟了对方的武功要诀,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功夫学到手。面对这个强邻,且不论运作体制、思维习惯及民族性格之别,就是喊出“学习”二字,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尴尬的事,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智慧和胸怀的考验。

中日之间,有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关系。最先总是日本以我为师,1980年代,沈祥福、贾秀全辈,就曾东渡日本驯养菜鸟。而不久后,即师徒之份逆转,日本足球犹如浩浩江水,不尽向东,成绩更扶摇直上。中国则行脚无定,管理失序,以致臭名昭著。

这一课约略90分钟,听得我心意激荡,但“学习”日本,显然是一个春天的童话。至于原因,天知地知他知我知。末了,他有“死结”之叹,我则对以无奈。我庆幸自己闪离了国内足球,寄情于全体育。而他的眼神,似巴峡哀猿。尽管我没去过三峡,更没见过失魂的猿猴。

听烟台英语优质课有感 篇9

太幸运了,今年的烟台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来到了龙口第一中学。无论如何,这个听课学习的好机会一定不能再错过了,的烟台优质课评选活动在莱州举行,当时我正任教高三,匆匆赶去参评,讲完课又匆匆而归,匆忙中仅仅听了3节课,回想起来至今仍难以释怀。这次“天上掉个林妹妹”,优质课评选终于来到了龙口,我一早就下定决心,既然在自己学校举行,就把其它工作能调整的统统调整到晚上和早晨来做,挤出时间,绝不让这大好的机会溜走。这样,本次我一共听了在B区举行的17节课中的14节课,收获颇多!

授课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的,可以说都凝聚着一个团队的心血,代表着一个团队的实力,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总体来说,优质课评比中的花架子越来越少了,参评老师的授课越来越基于学情,有效性越来越高了。有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英语素养很高,一听便能感受到不同一般;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灵活,授课风格有独到之处;有的教师基于学情,非常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理解文章,循循善诱,而不是急于赶场,更不是把教学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有的老师非常注意一堂课的导入或小结,开头有吸引力,结尾有感召力;有的老师将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有机完美结合,整堂课的实用价值高。

总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优点尽可能多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尽可能多的集中到一节课上,那将达到了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并为之努力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本次我们龙口第一中学有4名优秀教师,通过层层选拔,参与烟台市英语优质课评比。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这个团队的整体实力绝对不比别人差,甚至说还要高一些。这与地区、市、校、学区四级领导平日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注重对教学的精心指导,以及对本次评比活动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市、校两级教研室平日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严格组织各项教研和评比活动,学校平日坚持“把专家和优秀人才请进来,让老师们走出去”,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这些好的做法对老师的专业引领和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本次评比活动也充分展示了我们龙口第一中学这支团队的风采:我们的老师积极上进,有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我们的团队和谐团结,是并肩奋进的战斗集体。近几年来,老师们百忙之中,很好地处理解决了教学和教研之间的时间冲突,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尤其是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本次活动我们也向烟台市领导和专家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我们重视评比活动、充分认真组织准备、积极参与评比、充分展示自己、肯定我们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一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用口语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要从平日做起,逐步提高。要想讲好优质课,必须先从优质课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来组织好、上好常态课。二是学生上课听讲的精神风貌,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大胆配合讲课老师开展各项活动的能力,要从平日做起,抓好落实好。三是一堂精品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各个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过渡,而不是将所有环节一个不缺的“堆砌”在一起。四是要“精心打磨”,有亮点。听课后,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留下点什么,不能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五是课件的版面要清晰,字体要足够大。板书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写上就要有写上的意图和作用,没有用的或是可写可不写的,不用写。

总之,通过本次评比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希望,看到的是阳光,看到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知彼知己,要有信心,平日积极大胆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争取起到带头作用。无论什么时间,都要大胆讲课,勇于讲课,敢于亮相,愿意听到对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面声音,并努力改进。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而不是失之交臂!

张玉红听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反思 篇10

通过观看优质课评选这个活动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如何把听公开课变成研究活动 篇11

一、 理解公开课

要使公开课开展得有价值,不仅需要开课者开出真实的高质量的课,让听课者有所启示与借鉴,同时也需要听课者与评课者知道如何听课与评课,既能品味出公开课的优点与不足,又能给开课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于公开课的理解应分为两方面,一是开课者对公开课的理解;二是听课者对公开课的理解。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课的质量与品质无法保证;没有后者,开课的目的与后续效应无法实现。

1.开课者的理解

开课者开课之前要明白,开课的目的不是完全展示优点、避免缺点、倾其所能地花样表演,而是一种对自己的教育观、日常课经验成果的真实展示与写照。是让课堂上的学生感受到优质课的魅力,让听课者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观及教学素养。因此,公开课贵在真实,忌掩饰与造作。上海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谈到公开课时说:“我上公开课的时候,从来不作任何彩排,哪怕教育部长来听课,也是响铃就上课,原来怎样上,公开课也一样上。”[1]开课者在课前可以与自己的团队讨论、切磋教学的每个环节及预设言行、方法与组织形式,但不能带着学生反复操练,这样不仅会掩盖公开课的真实性,同时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有不良影响。避免像有的老师所说:“公开课与其说成是讲给学生听的,倒不如说是‘演给听课老师看的。今天很多公开课简直成了表演课。各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反复演练过了,教学内容学生事先也都知道了,课堂讨论的问题也都彩排过了,甚至有的连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回答都预先设置好了。试讲了多次之后,学生自然都是对答如流。与其说上公开课的地方是课堂,还不如说成是舞台或剧场了。”[2]因此,让听课者与学生了解真实的你是开课者开课的目的所在。

2.听课者的理解

听课者听课之前首先要思考为什么听人家的课,应从哪几方面听,做到有备无患。

听公开课要从听、看、感、判四个方面进行。

听要从三方面听。一听教师的语言是否有逻辑。有些教师讲课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对听者来说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或示范。而有的教师思维跳跃性大,语言随意,将听者的思维也给打乱了。因此,听课者要对讲课者的思维逻辑加以关注,择其善者而行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听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语言准确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语文与英语课。有些教师不仅发音准,而且音质美,语音与语调具有乐感与节奏感,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自然愿意听。但有些教师则相反,由于不注重语言方面的细节,让学生挑出很多问题、给学生催眠的不在少数,听课还要关注这一点。

三听教学内容与语言内涵。一些教师课堂中每句话都意味深长,既能拓展听者的知识视野,又能提升听者的思维高度,让听者眼前时刻闪亮。而有的教师则语言浅显,缺乏启智性,这也是听课者需要关注的。当然,听的方面还很多,如听教师的提问、师生对话等。

看包括四方面:一看教师站位,即站在什么位置讲课。二看教师目光,教师目光多数时间是关注学生还是看教案,关注了部分学生还是每个学生都关注到了。三是看教师的表情及体态语言,表情夸张不行、太严肃不行,自然流露,时而面带微笑才较为恰当。教师的手势要有目的地、优雅地动,不能因乱动而误导学生。四是看板书、看学生。板书是否有序一眼可辨。看学生则大有学问:一是看学生的整体状态。如思维是否活跃,积极参与。二要看学生个体,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是否领悟了,教师是否关照了。三要看师生的互动形式。

感则是听课者的感受。听课应与学生感同身受,学生感觉教师讲得好,自然愿意听,这一点听课者也能感受到。

而判则是听课者的判断,对教师在教学导入、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环节的把控是否恰当都应有即时的评判。

以上方面都是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应加以关注的。

二、 质疑公开课

在理解了公开课之后,还要知晓如何质疑公开课,只有质疑才会发现问题,理解了问题才会有进步。质疑应着眼于三个方面。

1.质疑备课

开课者备课,听课者虽看不到,但可从听课中感受到。质疑备课可以从充分性、理念支撑、灵活性入手。开课者备课是否充分的判定标准是看开课者教学中是看纸稿还是“看”腹稿。如果教学中的知识是从大脑中提取,则教具、板书、提问、课堂组织皆能信手拈来。教学理念近年来为人们所关注,“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其中最大亮点。杜郎口模式、自然分材教学、洋思模式等影响较大,开课者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什么,从教学的关键特征上一辨可知。而灵活性则看开课者是怎样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教学机智体现得如何。备课有了灵活性,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质疑还要从为什么、是否合适的角度思考。

2.质疑上课

质疑要从教学各环节的推行方式是否恰当、目的是什么、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等方面进行。当前的很多公开课把课堂搞得很热闹,但结束时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部分后进生是否关照到了,教师心中一点数都没有,整堂课充斥着优秀生的炫耀,后进生的沉默。除关注以上方面,听课者还要从自我、学生、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视角进行质疑。从自我的角度质疑就是思考,如在教学每一环节上如果我来上,我会怎么做?为什么?从学生视角质疑则要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教师这样讲我能理解、接受吗?从目的与规律的角度则要考虑,这部分知识用此种方法讲授合适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因此,质疑上课,需要听课者在听课前有预设、有实践经验。但如果公开课不真实,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课,听课者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听课者感觉到了,就要提出来。北京市教科院研究员曾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北京市某区每年都要举行‘金秋杯公开课比赛,全区各校都十分重视,纷纷组织教师参加。有一位和我很熟的获奖教师私下里对我说,他为了备这节课八次修改教案,其间他先后请了八位特级教师,花了一万多元钱才备好。最后这个教案没有一句话是他的,他上台讲课说的都是别人的话。”[3]这样的公开课其价值值得怀疑。

3.质疑作业与评定

在这一环节上,有的公开课体现出来了,如作业当堂布置当堂批改,实行学生间作业互批,教师根据作业共存的问题当堂点评。但有些公开课在这一点上只字不提,即使提了,也与平时课上完全不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作业上仍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作业,课课通、随堂练习、试卷等,使得师生为批改作业与完成作业疲惫不堪。因此,如果课上没提作业的事情,听课者要追问一下。

三、 比较相关的课

要使听公开课转化为一项研究活动,听课者有必要在课中与课后进行比较。与自己上过的课比较、与同事上过的课比较、与名家上过的课比较。

1.与自己上过的课相比

公开课是开课者在汲取过往课堂教学优点及弥补不足的基础上设计的,应该比日常课精彩,更有效率、更好地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听课者在听课时要与自己上过的课或自己的设想从导入、方法、教具、提问等方面进行比较。时刻思考,如果我上这堂课,我会怎么办?如在小学减法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想加算减法”、有的则采用“破十法”等。在英语单词教学上,有的教师采用“编故事”,有的则采用“联想法”,有的则采用“拆拼法”等。将几种方法一比较,就能获取教学中的多种方法。

2.与同事上过的课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有“同课异构”的说法,是说同一门课用不同方式来上,比较其教学效果的异同。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授课方式有所不同,而不同授课方式建立在不同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因此,听课者在听课时要多联想同事上这一课是怎么上,从教学的每一点进行比较。

3.与名家上过的课比较

名家所上的课是大家公认的较成功的课,能将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因此,认真研究与揣摩名家上的公开课能从中获得诸多启发与启迪,能从中总结出很多有关课堂教学的规律性的东西。而将所听公开课与名家所开的公开课进行比较,不仅能发现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在比较中提升自己。

四、 反思公开课

反思是主体立足自身之外对自身言行、思想及活动情形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活动,是发现已发生事情中问题的一种有效活动。听课者的反思是听课者以旁观者身份审视他人的课堂教学。因此,反思的第一步就是思考自己看到了什么。听课者对一堂课的评价既包含直觉感受,同时也包含理性的思考。听课者反思某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反问自己:我听了这堂课后受到启发了吗?这些启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技术的运用还是教师自身素养?其次,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了吗?一堂好课不仅开课者自身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学生群情激昂,乐在其中,同时听课者也受到课堂热烈氛围的渲染,乐在其中。再次,课堂效率如何?一堂好课不仅仅是热热闹闹而已,同时必须能使全体学生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听课者在听课时还要反问教师怎样保证所有的学生达成课堂学习的目标。如果没做到这点,则不能算一堂好课。

五、 提升出规律

公开课是开课者及其教学团队多年课堂教学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的积累,体现了课堂教学某些共性的规律。因此,评价公开课不仅要从中学习其规律性的东西,同时还要看其呈现了课堂教学多少规律性的东西。如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情感性,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使学生的无意识潜能及内隐认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师是否注重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以发挥,使优秀生更优秀,后进生有进步?教师是否利用集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互助与相互监督?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艺术性。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与学生的精神状态有关,同时也与开课者的素养、性格及课堂感染力有关。有艺术性的课堂则如放映状态的电影,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越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

总之,公开课是教师某一时期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素养与教学智慧的真实、全面的展示,听课者也应在听课时与自己的、自己以前听过的课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提炼出教学规律,将听课的过程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金梁.质疑公开课[M].K12教育教学论坛,2002.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12

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 尽管校长有各种各样的工作, 但应当把听课和分析课摆在首要的地位。我给自己作出一条规定:一天内必须听两节课。否则, 我就会认为这一天我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如果今天要去开校长会议, 抽不出时间去听课, 那么明天就得去补听, 一共要听四五节课。这一天将过得很紧张。要是预定出差四五天的话, 那我就得在这之前的两星期内, 每天去听三节课。遗憾的是, 有些学校有15-20个班, 可是校长在整整一年里却只听七八十节课, 甚至更少。这种校长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的人在黑暗中徘徊:能听到一点, 却什么也看不见, 不知道, 不理解。

校长要分析教师的工作, 最适当的形式, 就是定期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既要听有二三十年教龄的教师的课, 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可是有些校长却错误地认为, 对于那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 可以少听他们的课。教龄的长短并不一定能决定经验的多少 (遗憾的是, 有些具有多年教龄的教师, 说得形象些, 就像干枯了的花朵:仅仅在外形上像朵花, 实际上早已失去了鲜艳的色彩和芳香, 失去了生命的气息。这种现象虽然令人不愉快, 却实际存在着。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 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我们有一种教育机构帮助教师在精神上得到提高和充实, 它们被称为教师进修学院, 这是很恰当的) 。在我看来, 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他的教育学知识的深度。教师的进修提高, 首先意味着他对于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今天已胜于昨天。一个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 他总是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面在总结自己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一面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校长去听课和分析课, 不只是为了给教师一些东西, 提些建议而已。学校是个教育实验室, 在那里, 教师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相互之间每天在进行精神的交往。对那些有经验的教师, 校长应当多去听他们的课, 为的是把他们个人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吸取过来, 变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财富。

听课和分析课, 应当贯串学期的始终, 既不要在开学初期“加速进行”, 也不要在学年结束前的两三个星期就匆忙停下来, 似乎认为学期就要结束, 大局已定, 对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再加干预未必会有什么益处。这些做法与想法是不对的。正是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 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才有更大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校长对学生的知识质量作出估计, 而且可以使他看出教师能否拟定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创造性实验的途径。

校长除了要经常听课以外, 还要对一系列的课进行分析, 这在他的整个工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工作的特点, 就是它的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所做的事, 将在以后的许多课上继续下去, 发展下去, 深化下去。知识不是某种凝固不变的东西, 而是不断发展的——这是真正的知识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永远不会这样断言:在今天这一节课上, 我一定会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学生只是由于教师用了巧妙的方法来不断发展和充实他们的知识, 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了分析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 校长应该系统地听课, 即听一个教师在一个课题下和一个章节范围内所上的一系列课。这样系统地听课和分析课, 将有助于校长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产生的效果和实际作用作出判断。

上一篇: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下一篇:有关电器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