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精选15篇)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篇1

几天后还是这个小伙子来理发,他一进门便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眼店里排队的顾客说:“大约三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一个星期后这个小伙子又来了,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到店里已经满是顾客说:“大约四个半小时。”小伙子走了。

理发师望着店里的一个朋友说:“喂,比尔,跟着这家伙,看他去哪儿。他总是来问他理发得等多长时间,可是却从来没有回来过。”

不大一会儿,比尔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着。理发师问:“他离开这儿去了哪儿?”

比尔扬起头,笑出眼泪还挂在眼角:“去了你家!”最初我以为这是个黄色笑话,后来觉得自己很惭愧,那小伙子是小偷,应该是偷东西去了,所以是个正经笑话。但是再看了一遍,还是黄色笑话,因为偷东西的话,可能前两次就被人发觉了。这样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比尔,他为什么会笑得歇斯底里,眼泪都出来了呢,不管他的立场是站在理发师一边还是站在小伙子一边,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笑话,不应该出现这种纰漏,这说明我对此笑话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继续分析,重新理解,现在我们的重点就在比尔身上,为什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名字?小伙子三次去理发店,比尔他是否一直在场?比尔到底代表了什么呢?理发师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马克思说过:“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生。文中有两处涉及到故事的发生背景,一明一暗。明处为理发师的朋友名字为比尔,是一个明显西方人的名字。暗处为理发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理发服务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从明处线索来看,故事一般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我们还不能草率的下结论,还应该综合分析,看哪个结果的合理性,现实性更强一些。让我们继续来看。从暗处来看,我们似乎得不到什么确切的结论,但是从该笑话的来源传播过程来看,特别是考虑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故事发生是依托中国的背景发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发排队的经历吧。可为什么作者会让一个西方人的名字出现呢?他到底是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发师和小伙子两个角色。小伙子的活动很简单,每次都是去理发店,问有没有位置,然后去理发师家,再去理发店,再回理发师家,如是者三(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下去)。在这里我认为,理发店作为一个人数众多,不受限制的场所,它隐喻着整个社会,而理发师则是社会的掌权者,而理发师的家,对小伙子则代表着可以暂时脱离社会,但又是一个不能长期居住停留的地方。小伙子,显然代表着一类人,关键点就在这个小上,代表着年轻。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跑到社会上问,有位置吗?掌权者说,没有,还要等多长时间,小伙子只好暂时离开这里,去了一个临时的地方,过了段时间,又跑来问,这个场景,难道不觉的熟悉吗?这是干什么呢?对了,你答对了,小伙子正是代表着找工作的学生,理发店里的位置代表着工作机会,而理发师的家,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这样,整个笑话就可以翻译成下面这样:本科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两年吧,唉,那只好上硕士了;硕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博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壮士了。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比尔是谁?再想想,现在哪个比尔最牛?恭喜你,又答对了,他就是比尔·盖茨!这样你也就能明白比尔为什么笑得这么歇斯底里了,因为比尔大学没毕业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为了工作还回去读博士,觉得实在是太搞笑了。综上,这个笑话其实是在讲上学和就业的问题。

无论上面的推理结果是否真是讲笑话人的初衷,至少这是个非常合理的隐喻逻辑。那我该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呢?这里分享知乎上周杰的观点:、

我想大家对逻辑思维有颇多的误解。首先要说的是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光看书你是学不会一种思维方式的。其次是做数学题没有用。我不知道真正艰深的数学是怎样,但就大多数人熟悉的高中数学题来说,练习的只是一种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种快速解法,找到答案。逻辑思维的涵义比这个要广。逻辑好的人做数学题会快一些,但做数学题本身并不是提高逻辑的直接方法。第三是读逻辑学导论没有用,你会晕的。以下引用百度百科:“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这种话对你有帮助么?你学习十年牛顿物理,投篮命中率未必会比别人更高。我在另一篇答案里已经写了我认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那么这里来写写我认为什么练习方式最有效吧。我个人的体会是自己出一些练习题,自己做。以下举一些我自己出的,自己做过的习题:第一类:1,人在哪些场合下会哭?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

2,短信诈骗有哪些方法?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第二类:1,不用纸笔,不查资料,估算一下中国人每天说多少句 “傻逼” ?

2,条件同上,估算一下淘宝一年卖出多少个避孕套?第三类:1,我开了一家包子店,包子却卖不出去,该怎么办?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

2,有一家门户网站,流量不高,该怎么提高流量?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解答第一类问题,你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分类,然后一一列举。哪些场合会哭?随便举一个分法,可以分为一个人的场合,两个人的场合,多个人的场合。一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挂科,失恋,喝醉,生病,etc。两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吵架,被骂,被感动,etc。如此类推。如果不分类,要么列举得很慢, 要么列举不全,要么列举出重复的答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做到这一点,分类的功夫就差不多了。要解答第二类问题,你会发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最后用 A x B x (C + D) x (E + F + G) 这样的形式来解答。中国人一年说多少句傻逼?把中国人先按年龄层分成几段:0-15,15-30,30-45,45-60,60以上。假设每个年龄层3亿人(随便设一个)。0-15 大约是不会说的。60以上也不用考虑。45-60 的人每天说10次,30-45 的人每天大概说20次,15-30 每天大约 30次。那么答案就是 3亿 x 10 + 3亿 x 20 + 3亿 x 30 = 180亿次/日。这题比较简单。但要算的更精细有哪些办法?可以分南方人,北方人,分城市人,农村人,受教育程度高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分职业,等等,一 步步细分,一步步估算。解答第三类问题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包子卖不出去可能有哪些原因?这是第一类问题。原因可分成两大类:供应和需求。供应方面,包子口味如何?质量如何?价格如何?新鲜否?需求方面,本地区有人否?这些人吃包子否?这些人习惯到包子店买包子否?等等。针对每一个 子问题,如何得到一个解决方案,比如,本地区有多少人吃包子?这就回到了第二类问题。这就是我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以发现,逻辑思维不是知识,你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它是一种方法,让你可以不留缝隙的解决各类无头绪的问题。习惯了这样的解析方式,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也不会慌。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明年的房地产形势会如何?照着模式一步一步解就可以了,答案不一定会多准,但至少你有个概念。-------------------------思维的层次---------------------------有人总结了:

“男人都很花心;女人都很现实。”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一下就被击中了,茅塞顿开,觉得读到了关于世界的一条真理。这是读语录的水平。稍聪明一点的人会说:

“认为男人都很花心的女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吸引力;认为女人都很现实的男人是因为自己没有本事。”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再一次被击中。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觉得自己的话被人说了出来。这是写文案的水平。有批判思维的人会说:

“男人花心这事和女人有没有吸引力关系不大,男人也可以认为男人就是花心的;后半部分同理可证。”

没有思考能力和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都被击中。这话是独立思考的水平。但是有科学精神的人会说:

“我们先要定义“花心”和“现实”这个概念,依据标准通过统计,这样才能说在多大程度上男人是花心的,在多大程度上女人是现实的,说不定我们会得出女人也花心男人也现实的结论。同时必须考虑个体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篇2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介绍背景知识, 培养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 从初一代数起, 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 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的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 如代数式, 负数, 一元一次方程等, 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我们就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 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 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 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去, 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二、在教学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学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 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 有时更多的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就会了思考, 就是要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 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标准。对于学生数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 方程函数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 划归思想, 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 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 类比思想等。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 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楚, 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 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 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 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 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 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 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 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例: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一个题目:K是什么数时, 方程KX2- (2K+1) 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很多同学只注意由△=[- (2K+1) ]2-4K·K=4K2+4K+1-4K2=4K+1>0, 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 因为当K=0时, 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 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0时,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是培应用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源于实践, 学生喜欢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如:教师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时, 可以先教学生用准备的火柴棒搭建正方形。

同时提问: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搭2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 搭3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这样表示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的?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侯, 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维, 自主探索,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他们思维 的深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分组展开讨论, 交流,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师生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 是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在交流的过程中, 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 去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解决问题中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 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另外, 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 教师要科学的引导, 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也可以联系生活, 生产实际加以领导, 千万不能让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体验研究性学习, 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要培养兴趣, 让学生迸发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 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 设置诱人悬念,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分解, 减缓坡度, 分散难点,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 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多赞扬、肯定, 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五、介绍 数学语言的特点, 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甚至有人说, 如果存在外星人用数学语言与他们交流是最优选择。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 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 它超越了学科界线, 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伽里略在400年前曾指出, 宇宙大自然的奥秘写在一本巨书上, 而这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现代科技界认为:一门学科使用数学越多表示这门学科越成熟。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 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

如何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正向 逆向 思维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思考问题是往往只习惯于“正向”,而“逆向”思考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正向”思维,也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善于从“两向”思考。下面就逆向思维能力培养,谈谈自己一点体会。

一、强化公式的逆用

数学公式本身是双向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公式的顺用(从左到右顺序),而公式的逆用容易忽视,在教学中对逆用公式有必要强化。

例1 化简下列各式:

(1)sin(x-y)cosy+cos(x-y)siny

(2)C0n2n-C1n2n-1+…+Crn2n-r(-1)r+…+Cnn(-1)n。

分析 (1)逆用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令α=x-y,β=y,将原式化简得sinx;(2)逆用二项式定理,化简原式得1。

二、突破常规,探求逆常规的思路

有些数学问题按常规方法,思路往往受阻;如果能突破常规,与常规思路相逆来思考,往往能拓宽解题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 按常规,通过解关于x的方程,求出x再对a进行讨论,这無疑是较繁难的。考虑到a的最高次为二次,“反宾为主”把原方程看成关于a的方程,解得a=x-1或a=x2+x+1。

从而x=a+1或x2+x+1-a=0。因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根,显然这个根为a+1,方程x2+x+1-a=0无实根,由Δ=1-4(1-a)<0得a<34。

三、把问题叙述的程序倒过来进行思考

有些数学问题,顺着问题叙述的程序区思考,感到复杂纷繁;如果把叙述的程序倒过来,从简单情况为起点,进行思考,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例3 1998人站成一排,自1起报数,凡报奇数者离队;留下的再次自1起报数,凡报奇数者又离队;这样反复下去,最后留下一个人,问这个人第一次报的数是多少?

分析 若按问题叙述的原程序,第一轮报数后划掉被淘汰者,第二轮报数后又划掉被淘汰者,如此下去,要不了几轮就会搅混。现在逆转程序思考,最后被留者在倒数第一轮必报2,在倒数第二轮必报4=22,在倒数第三轮必报数8=23,以此类推,此人所报数依次为24,25,…,210(=1024),所以此人第一次报的数为1024。

四、把问题的条件换成与之相反的条件,反面求解

有些数学问题,按题给的条件求解困难;如果把条件换成与之相反的条件,而所有解集的补集即是原问题的解。

例4 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数c,使f(c)>0,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从“正面”解,要对f(x)=0在[-1,1]根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这是很繁的;正难则反,把问题中的条件换成在[-1,1]内不存在一个数c使f(c)>0,求出实数p的范围A,然后求A在全集I=R中的补集,即为所求p的范围。

简解:由f(1)≤0且f(-1)≤0,得p≥32或p≤-3,故在[-1,1]内至少存在一个数c,使f(c)>0的p的范围是-3

五、把问题的结论换成与之相反的结论,用反证法求解

有些数学问题,按题目结论求解较困难,如果把结论换成与之相反的结论,往往可以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实际是反证法,事实上反证法是逆向思维导致的一种有效证题方法。

例5 若a、b、c

分析 结论的反面是三个方程均没有实根,由此可知b2-ac<0,c2-ab<0,a2-bc<0,从而a2+b2+c2-ab-ac-bc<0,而与a2+b2+c2-ab-ac-bc=12[(a-b)2+(b-c)2+(c-a)2]≥0矛盾。可见用反证法容易获证。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公式、法则、定理的逆用训练外,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对典型习题的评讲,启发学生从方法的常规、问题叙述程序的顺与逆、条件或结论的正与反、推导步骤的综合与分步等不同方面的“正”与“反”进行探索,养成既“顺”思也“逆”想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4

如何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呢,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总结的具体方法:一、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告诉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而且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二、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三、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整理,空闲时间翻阅这些资料,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四、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五、引导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需要分析、归纳、推理,需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5

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走过的道路是充满挫折的,每一个命题的发现和证明,常常是凭着数学家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但课本却不能把这些都编进去,只能按“定义、公理、例题”的模式编写,直接了当地给出结果,而隐去了数学家们曲折的探索,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讲正确的方法,忽视歧路的分析,在课堂上总是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那学生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魔术师的表演,但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暴露起初的思维过程,努力提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特别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不妨学大数学家富克斯的做法,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险境”,开设“即席答题”课,对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现想现推”,给学生一个机会,看看老师最初的设想是怎样碰壁的,更看看受到挫折后,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寻找到正确的对策而战胜挫折的,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篇6

数学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增强认识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如北京即将开奥运会的时候,我让学生搜集大量奥运资料,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的比赛成绩和奖牌统计榜都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就充分感知了数学中统计表的简洁性,和统计图表产生的必要性。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发现问题的热情,提升了其主体参与提问的深度。

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出趣味性、层次性、创造性的作业,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完九年级“事件的可能性”后,布置学生“掷硬币”,感受概率的大小;

在教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在下课之前我向学生布置的作业:“我们已经学了长方休、立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些图形都是规则图形,那对于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一块石头),它的体积怎样来求呢?课后请同学们去研究一下,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查资料,明天数学课上,展示、汇报成果”。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布置学生运用四种变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进行交流,班里给予评奖并展示,提高了学生欣赏图形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作业中,让学生主动去创新,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高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求函数f(x)=sinθ-cosθ-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①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② 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③ 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几何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分式函数、解析几何等众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式,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数学是一部传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满诱人的思维创造活动。”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这种特色并激起他们的创新欲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步的培养,教学中学生每一个别出心裁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推理、证明都是创新,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是别人发现过的,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现实的学生来说是否新颖和有创新,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峰体验的过程。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7

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可以说问题是数学的关键, 问题是促使学生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 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就要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重点关注,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整个教学过程, 还是教学中的某一环节, 都应对数学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生活, 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 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合理有效地引入到现实生活当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刺激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1]

例如, 教师在讲“函数的应用”一节时, 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 以较好地引入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设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函数吗”“函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学习函数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让学生探讨。探讨的过程就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指点, 以引导学生更快地接近相关教学内容。但要重视的一点是,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 要注意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通过探究解题思路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题目是数学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解题思路的探究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高中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不太注意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 通常都是拿来就做, 做过之后很快就忘记, 因而只要题目发生改变就要重新思考。为改变这一状况,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给学生一些新颖的、典型的题目, 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并指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的方法。[2]有的题目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的题目需要巧妙的解题思路, 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类题目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刺激学生寻找最佳解题思路的欲望, 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双重提高。

比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一节中,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其中某些题目解题思路的探究分析, 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讲“画出不等式2x+y-6=0表示的平面区域”一题时,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一知识, 还没有建立起相关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探讨解题思路, 再画出其平面区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借助教学内容的反思总结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合理地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 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了解, 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反思总结是数学教学中思维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核心, 学生只有对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反思与总结, 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3]因此,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对每一种类型的例题都要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 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找出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规律, 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保证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排列”的时候, 教师讲完该教学内容, 就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反思与总结, 使学生通过总结排列数的定义、排列数与一个排列的区别以及排列数的公式, 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 更好的掌握排列的基本原理, 进而使其能够顺利解决排列的应用题。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回忆性的思维方式促进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目前, 高中学生的数学作业主要是以习题为主, 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并监督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 判明学生解题思路的对错, 同时也借助回忆性的思维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4]高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由数字、符号以及文字、字母等构成的, 知识的内涵以及形式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数学思维来进行抽象知识的学习, 这对于智力尚处于发育中的高中学生来说还有较大的难度。如果缺乏回忆性的思维, 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就比较容易忘记。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回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以及思维过程进行定期的回忆及总结, 如让学生根据教材目录回忆相关知识, 或者让学生根据某个知识点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等。[5]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再加工, 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 使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 教师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 回忆性的思维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讲完所有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知识以后,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知识结构图, 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回忆本章学习的, 如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等知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探究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总结以及采用回忆等思维方式等途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结构, 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 采取有效方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是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结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从设置问题情境、探究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反思总结教学内容、采用回忆性的思维方式等方面, 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云然.对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J].商情, 2012, 14 (50) :40.

[2]薛慧君.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B版, 2013, 23 (8) :103.

[3]于洪伟.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J].读与写 (教育教学周刊) , 2013, 10 (5) :94.

[4]耿兆刚.浅议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25 (49) :163.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数学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一旦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探讨。

一、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的全过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还要教他们为什么这样解题,完整地展示思考的全过程。在练习课中,教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敏锐地察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及隐含条件,综合分析,学会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逆向思维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快速地形成解题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处理自己熟悉的实际问题,灵活地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稍难的教学内容可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给予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弱,而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出来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反作用于个体思维的发展,故两者相辅相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思维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思维受阻情况,传授思维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谓抽象能力,是指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具体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的最大特点是抽象性强,因而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是重要途径,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在小学及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等知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如集合的概念非常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集合的理解说出来,且不说学生说得对不对,但从学生的表述中,我们发现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理解上有什么障碍,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

三、提高高中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是指学生理解题意并习得题意架构之后的解题思路概括能力。有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好像有了一些想法,但让他说思路时,不知从何说起,这就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概括思维能力。虽有灵感,但思路不清晰,抓不住解题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零散的想法和灵感写出来,或者把有用的条件及能求出的条件写出来,画出框架或者树状图,通过条分缕析,把杂乱的思路理出来,这对解题有很大的好处。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选择习题时首选高考题,高考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深入钻研,还要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要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必须自己独立地反复思考,在解题过程中清楚地体会应用概念、规律的哪方面内容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解得的结论有什么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四、提高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关键是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发散思维的机会,创造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把教材内容、教师所讲和学生理解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所讲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有趣,使他们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进行联想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有序、多维的观察习惯,提高想象力。“联想是来源于材料分化的多种因素,形成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命题,是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这样条件就需要人去设定,结论也需要人去猜想,体系更需要人去构想”。让学生在无尽的想象中思维的活跃程度达到极致,新颖独特的想法及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

五、提高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差,不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很少提出新方法和新见解,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新角度、用新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在思维活动中不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受到某种固定思维模式的约束。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题组”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学习了新概念、公式或定理之后,如果紧接着就解较难的题目,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果先针对新知识的内容、成立条件、简单的应用上述四个方面设计一个题组、引导学生解答,就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新知识的技巧,从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由现象到本质,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在解题之后,弄清命题是怎样来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习题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弄清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注意到它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关系,通过“猜想—证明”,使学生主动拓宽知识面,同时由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量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许多命题的发现、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由学生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因此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鼓励他们提出独特见解和数学猜想。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数学猜想的方法掌握越熟练,猜想的可信度就越高,实际数学创造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越强。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篇9

由于起步较晚,在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其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体呈以下趋势。

首先,脱离中学生思维与中学教育实际。通常在历史教育当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广大学生对各类历史现象、人物与事件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见解与看法,对以往结论不断进行发展与拓展,甚至出现全面否定、突破传统结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由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所限,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本质上来讲,它的原因就在于将历史普及对象转变为了专业研究者,因而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渐进式过程极不相符,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理解的能力、获取见解的途径与方式。由于历史课程涉及层面庞杂,隐含理论深邃,因而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很难对历史课程产生独特的穿透力与理解力,与前人相比,难以望其项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综合学生能力基础与历史知识,因材施材,总的来讲,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均不可脱离学生自身的客观实际。

其次,重演绎与推理思维模式,对于兴趣教学有所忽视。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是发展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求知前提。然而与此相反,它常常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被忽视,教师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强化思维训练层面之上。教师遵循严密逻辑层层深入,学生长期处于推理、综合这样格式化的套路之上,会严重损害自身思维的发散性与积极性,从而制约思维能动性的发挥,导致知识结构失衡,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系统,阻碍学生视野的拓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名言揭示了这一道理。

再次,空洞说教、脱离现实,缺少一定的时代感。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当前社会敏感与热点问题与之结合,而对于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广大教师经常采取回避策略,因而很容易将学生思维限制在以往模式当中,偏离经世致用整体方向,不能用现有知识解答当前问题,无法以史之鉴,阐述今世。相关调查表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关注,且更热衷于将现实与之结合获取新知。因此,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一现象,融古穿今,方能不断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二、提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总体而言,离不开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启发学生自身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而必须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所有问题。因而,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全面而具体地剖析与之相联的各方因素,并将此类事件总结为一条线,方便学生理解性记忆。比如,关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提倡和平解决方针?教师可以引导學生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与历史背景,基于此项基础,就不难推断出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的整体思想。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过程,学生可对“西安事变”有更为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开放课堂问题设置模式,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初中课堂上,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模式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突破传统思维限制。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特定的思维评价与分析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并在此过程当中得出结论。实行此种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可在课堂上根据书本的难点与重点,实施小组讨论,比如“五四运动的具体意义”等问题。当然,我们可基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斯大林,他为现在俄罗斯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所带来的具体影响。”等等。

最后,增强本土历史资源与课程的联系性。通常来讲,对于本土化历史学生都会有所涉猎,兴趣也会较为深厚。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大对这个层面的运用力度。当然,这对于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了解本土名人、古迹与发展的线索,并对这些历史信息进行科学引用。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当地历史,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时代发展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不断进行一系列的发掘与探索,方能找出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相一致的途径与方法。碍于各方所限,本文对某些问题的阐述与认识尚不完善,某些观点还有待商榷,在今后的教育历程当中,希望能够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预想目标。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10

1:更容易地透过表面,看清复杂事物(尤其是掺杂了大量繁复且真真假假的信息)的本质和脉络,从而能够更合理地调配资源,尽可能把每一刀都切到蛇的七寸上,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解决问题。

2:更进一步么,就是能够使你更容易地说服他人(尤其是涉及到钱,做过乙方的同学们你们都懂我在说什么的嗯....)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根据我的生活经验,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的人),只要稍加些写作技巧的训练,表达能力一般都不会差,因此,我的这篇回答,将会把重点放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1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一个概念。

当我们在说某人or某文章有逻辑or没有逻辑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说什么。

简而言之,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些)要素决定了一篇文章有没有“逻辑”?

为了探究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逻辑”是个什么东西。

我总结出来的定义是:逻辑,就是“因果”。

结构化思维中有一些不同的关系,例如并列,例如从属等等,而在“逻辑思维”里,只存在一种关系。

原因,结果:因为XXX,所以XXX or 所以我认为XXX。出现了XX现象,(中间经过了一段推理过程),我认为原因应该是XXX。逻辑思维这把武器适用的战场,大致就在这两类问题之内。

漏洞越多,逻辑越是严谨。

这话看似耸人听闻,但是,确实是我研究了案例+亲身实践后得出的,最有概括性的结论了。

如果换成科研界的说法,那就是“可证伪”,判断标准就是,可证伪的程度越高,越是严谨。

2

所谓的可证伪,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实验,等等手段得出结论,但是我们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即如果出现了某现象,那么就证明我们的结论是错的,这是区别于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

举个例子,我今天通过长期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

如何才能让这个结论变的可证伪呢?我只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如果出现了黑色的天鹅,就证明我的结论是不对的。这就叫做“可证伪”。

3

接下来我再说说实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许多乙方,尤其是consultant,为什么总是会被人说是大忽悠呢(要么就是被人指责为纸上谈兵,不懂企业内情就瞎扯犊子)?

这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大多都是因为他们的论证过程不可证伪。

我们的产品具有XXX优点,or比起原有的(或者竞争对手的)具有XX优势,所以你们要买,这种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女神,我很会修电脑,比那些高富帅都要更快更好,所以你做我女朋友吧。

仔细看看,其实这两者的逻辑,没啥区别。

4

一条够严谨的逻辑链条是这样走的。

第一步:通过数据,实验,展示,证明我们的产品具有XX优点or优势。

第二步:证明企业存在对这些要素的需求(这一点太重要了)。

第三步:证明我们产品的优势契合了需要,或者比起竞争对手,能够更低成本or更好的契合需要。

第四步:得出结论,你们应该买我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里,可证伪的点(我称之为”漏洞“)就很多。

“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具有XX优势,如果企业其实没有XX需求,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更好的满足需求……”

那么,即可证明,企业是不应该购买我们的产品的。

5

我的好兄弟 @纽约老李 曾经提过一个案例,他在某一年成了全行业的topsale之一,我记得成就他的是个一千六百台电脑的单子,在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帮助甲方引进了融资,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购进我们的产品,到最后竞争对手比我们每台便宜了五百块钱,还是没有拿下单子,放到这个地方,就是个很好的演示:

有些乙方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我的电脑又好又便宜,所以你应该买我的,这就错了,因为他们没有走第二步。

企业的需求不止是又好又便宜,或者说,对又好又便宜的需求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旺盛。

甚至,有时候,甲方的需求会是采购方的“足够的回扣”,或者种种其他奇怪的需求。

再引用 @刘念 的一个回答吧,希望大家看看什么叫做“逻辑”。

“人渣”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或者说为什么女孩子会喜欢上“人渣”?

6

上面是商业案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个人文类的吧。

我随手从我的TL上截取了一个 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吗?

为了证明“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归”这个结论为真,我们至少要走这么几步:

第一步:拿出数据,证明“香港的电影市场” 确实是 “没落” 了;

第二步:通过历史数据,其他地区电影市场的案例分析,归纳出数个要素,即“只有当满足了几个条件,某地区的电影市场才会繁荣,否则就会没落‘;

第三步:证明这几个条件的缺失是由于香港回归而产生的;

第四步:得出结论,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这个逻辑链条里,也存在大量的“漏洞”:

如果香港的电影市场没有明显的“没落”(有可能只是市场的周期性震荡);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归纳出现了问题;

如果这几个要素的缺失不是由于香港回归导致的;

那么,“香港电影的没落是由于回归造成的”这个结论就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当我们在说一个人没有逻辑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说他的结论不可证伪。

比如那些最爱搞一句话总结的鸡汤学家和菜鸟们。

他们总是喜欢用一副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脑残至极的模样谈论一些他们根本不明白的玩意儿。

例如 只要XXX就会成功 、爱拼才会赢、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XXXX(fuck,我发誓我恨死“真正的’这个前置词了)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XXXX……

这些一句话答案之所以被人诟病,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的“不可证伪”。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25-01

下面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如考虑问题时容易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历史教学中点燃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变得聪明。

一、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中,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2)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3)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这样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联系。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使许多亚非拉国家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这些亚非拉国家的长期落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的绵延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都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通过教学,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并把它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关于科举制度的教学。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有世袭、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度和隋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其中科举制度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对科举制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科举制度的演变中了解科举制度对个人对社会的不同影响。早期的科举制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因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而作文(史称“八股文”),已成为压抑人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钳制中国思想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不同的人对科举制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根据科举制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不同作用而言的。在这里,我对学生强调了一个“变”字,以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引导学生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利与弊、对与错可以共存于同一事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你怎样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秦始皇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民心所向,也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同时,秦始皇筑长城、建阿房宫、建兵马俑,横征暴敛,在当时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由此,我们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不能看到他“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一面就说他是个暴君,也不能因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等就说他是个明君。

四、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后者才反映了事物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抓本质,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种历史的本质往往被历史现象所掩盖,所以,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也要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的现象看到历史本质的能力。例如,中国近代的苦难历程就是如此。中国近代史分两条线:一条是侵略与反侵略的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这是一部挨打史、血泪史。中国为什么会挨打?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中国“屈辱的岁月”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开始?为什么这段历史是中国“屈辱的岁月”?地大物博的中国为什么会挨打?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我再加以总括:对造成中国“屈辱岁月”的原因,我们既要正面分析列强的罪恶,也要反思我们民族自身的不足,以寻找历史的真相和历史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实力、思想观念等方面对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作比较,就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在各方面都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国家,而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史的另一条线索是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缓慢发展,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艰难行进的过程。由于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加之近代的闭关锁国、落后挨打,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化进程缓慢,这又扩大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甚至日本的差距。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剖析,我们看到,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挨打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中国的近代史的演变轨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西方的殖民侵略和中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双重因素造成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这说明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本质。

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篇12

一、设计问题,诱发思维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一定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才能诱发学生新旧思维之间的冲突,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变革教学,拓展思维

许多数学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总认为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说话,听、说、读、写等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数学的任务就是学生会解题,只要学生能够把数学题目给解答出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其实不然,学生如果不能够把一个数学思路完整地表述出来,那么就反映出学生没有一定的思维量. 俗话说,言为心声. 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外在形式,如果学生心里对一个数学概念是模糊的,不具体的, 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表述清楚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可能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 其实在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把学生的互动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提出. 所以,要想让学生的思维量更加丰富与完整,那么我们就要改革数学教学方式, 把语言表达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在平时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比如,教学《千米和吨》单元的练习三第1题. (见下图)

在这一道题目中,许多学生在解答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角度,而是瞎猜的. 而教师在让学生说出这些单位时, 如果学生说对了,那么就会表扬一番,如果学生说错了,就在班中进行纠正. 其实, 这些答案是不是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思维思考得出来的, 却不得而知. 如果要想让学生真正反映出自己的思维, 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只有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给说出来,那么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就比如有的学生说:这头恐龙大约重45( ), 应该填吨, 因为如果填千克的话, 那也只是90斤, 连一袋化肥的重量都没有,而我从恐龙的体型就感觉它远远不止90斤. 还有的同学说一筐稻谷重50(),只能填千克,而不能填吨,因为50千克就是100斤,而一筐稻谷也只能相当于是一袋化肥的重量吧, 也就是100斤. 这样, 学生通过语言叙述,再加上比较,就可以把填写单位的理由给理清楚,这些都是学生清晰思维的重要体现. 如果我们不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 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过程, 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给说出来,那么学生只有具备一个清晰的思维,才能够说出这些答案来,这就可以防止学生是瞎填而得出来的结果.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 除了要让学生得出正确的数学答案,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有序地说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完整,更有条理性. 当然,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有疑问才能说明学生思考了,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尊重学情,提升思维

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能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如果我们将所有学生的思维水平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么也许有的学生数学思维可以得以有效的训练,而有的学生思维非但不能够有效发展,甚至会产生倒退的现象. 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我们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让我们的数学思维培养都是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基础之上展开的.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发展自己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既感觉不到思维训练的难度,又感觉不到思维发展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情.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与研究,以寻找到适应本班学生实际水平,可以更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逐步向前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通过变革我们的教学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在学生真实的数学水平之上.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方法 篇13

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靠感觉,感知,感官是不行的,那只是浅显的认知,经常思考,大脑才可以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间接地、概况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和事物的本质,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怀着一颗怀疑的心探究事物。坚持以一颗质疑的心探究事物,我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发展到创造水平,要知道,一个人要想拥有一个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属于自己的思维,因此,在平时考虑问题或者看某个事件事物时,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敢于提问问题。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我们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到极大的发展。要知道,真理的发现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的。而正是这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可以使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极大的发展。

多观看哲学方面的书籍,学习哲学。生活其实就是哲学,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生活,以及世界上的事物,有利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清晰,让我们的逻辑思维更严密,形成真正的哲学智慧——辩证智慧。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 篇14

制订计划。对于复杂的事情要学会去一一分解,对于简单的事情要学会坚持,从而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理性思考。对于很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理性的去思考,从而让事情可以在理性的分析下一一解决好。

细节观察。在现实当中要注意事物的细节观察,从而可以不断的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方面的提升,学会推理,学会分析。

如何在口算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篇15

一、“口算”能点击学生思维细胞, 使其灵活、准确的运转起来

“口算训练”自身有一种趋动性, 给学生留下直接、简单的形象, 从而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把它口算出来。例如“25×4”这是一道简单的口算题目。学生看见它并没有思维压力, 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他们就想以最快的速度, 准确说出答案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直观口算”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 产生浓厚的思索兴趣

我校校本教材《益智卡》将1—13这13个数字印在与扑克大小差不多的纸片上, 并印上丰富多彩的图案、诗词等内容。这样精制的卡片以非常醒目的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用这种卡片可以进行小学阶段中“整、小、分”数的口算训练。我在运用卡片进行实际训练中, 学生积极主动, 表现出强烈的思维活力和浓厚的兴趣。例如:将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 每人出示一张卡片可进行3个或4个数字的加法、乘法训练;还可以数字进行组合训练, 谁先说出答案谁就胜。这样, 将数字装扮得更加直观而形象化, 不断扩大了口算训练的应用面, 学生的思路也随之开阔了。

三、“口算”使学生思维灵活、创新多变

教师以“逻辑思维”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培养、指导, 让学生能运用各种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的能力进行灵活的口算, 每一种口算方法都要求学生说出来, 以表明有据思考, 展现清晰的思维过程。例如0.25×32×125“可运用乘法结合律口算‘13.5-0.98可把0.98当做1去减, 因多减了0.02则要加上0.02使差不变等。对于一题多解的口算题目, 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一题多解, 善于将题目变形, 创造新的解法,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多变性。例如25×104=25× (100+4) =2500+100=2600;25×104= (25×4) × (104÷4) =100×26=2600;25×104=25× (4×26) = (25×4) ×26=100×26=2600。这道题目就有三种不同的思维解答过程。

四、“口算”是一种动脑、动口、形式多样, 培养学生“速思”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竞赛。如夺红旗、开火车等活动引导学生算得又对又快。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思考。由于学生个性特点及学习方法的不同, 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过程必然存在差异, 思维发展水平也会有高低之分。因此, 在口算训练中不只注意解题结果是否正确, 更注意解题的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纠正不快速的思维, 促使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要求, 也鼓励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向前发展, 不断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我们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 通过对比排除干扰, 注意形成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向抽象思维过渡, 逐步提高他们抽象概括水平及思维敏捷性, 使口算又对又快, 不断提到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家长给高三孩子的一封书信下一篇: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推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