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活动工作总结(通用16篇)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总结1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能够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_天。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为我们供给了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之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经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校还利用周一朝会、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二、开展了“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一样形式的诵读活动。经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三、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料
(一)、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了“屈原诗歌颂”、“我心中的屈原”演讲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
经过这些活动,我们让学生懂得了: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应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起身抗争,始终坚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并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孩子们经过参与这次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
(二)、三、四年级各中队开展了“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活动
各中队利用班会、阅读课等时间,在班上举办故事会。有的中队辅导员大胆启用了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班干部的职能,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组织策划的本事。孩子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精心组织策划、准备着,把“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开展得有模有样,还把同学们精心制作、准备的小巧手工作品颁发给知识竞赛中的佼佼者,我觉得孩子们真能干!
(三)、一、二年级开展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趣味而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孩子年龄虽偏小,但在经验丰富十足的辅导员们的耐心组织和引导下,“心连心,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班辅导员还根据本班实际,让孩子们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比赛活动。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动手等趣味的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十分棒!
四、开展了全校安全、卫生运动
由于天气炎热,我校在朝会、各班(队)会广泛开展了安全、卫生健康知识宣传,不准学生私自下河堰洗澡,不准未经家长许可而私自离家出走、到同学家串门、玩耍,还异常强调,要求家长在节假日注意学生校外安全及个人卫生。另外还普及了日常卫生保健知识,从科学角度为全校学生讲解了悬白艾等端午传统习俗,引导学生讲礼貌、讲科学、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校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教师有职责去弘扬传统文化,而这个职责,就赋予给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庆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总结2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礼貌、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本次活动经过家园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环境布置
主题墙:挂满粽叶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二、教学活动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的特点,我们经过故事、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爱国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风俗的来历。
三、家园互动
在活动期间家长都能够进取配合工作,如带来了粽叶、蛋袋子、彩蛋、艾叶等等。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开展这次活动主要目的能够让幼儿从小了解国家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意识,培养我们的幼儿过一个“礼貌、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总结3
端午节活动总结端午节为我校供给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利用学生对过节的兴趣,不仅仅能激发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构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还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一、端午节的活动我们侧重于“溯”源。从三个环节展开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1、师生互动墙报。经过教室整个的外墙布置,以小报、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形式反映师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体会与成果。
2、师生互动演出。队会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文化,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我们尝试以时装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师生展示了端午节的时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间主要活动,在齐心协力擂鼓接龙、赛龙舟的演绎中师生们感悟昂扬向上、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
3、师生互动活动。端午节的活动室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单杠,有粽子制作室、时令饰品制作室等,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有的学会了制作粽子、有的会做香袋、有的会编蛋网、有的会做菱角,有的学会一段武术操、有的还明白了与一些节日习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从而较好的体现了我们的活动主旨: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各有收获。
二、在实践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校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
1、学校生活生动起来了。节庆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仪式和形式、我们还加强了节庆教育后续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踪联系卡,学校社区活动联系单、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生工程中的独具匠心,全方位勾画出孩子天地的纯真、烂漫、生动、富有情趣,每次活动后的照片、班级交流展示等资料,往往又构成了是学校橱窗最美的风景线,让学生为自我的表现喝彩,这一切恰恰构成一团浓郁的学校文化气息,焕发生命的灵动,令学校生动起来。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育资料丰富起来。教师们对“空洞的说教”的认识深刻了。就事论事的教育、言而无物的纸上谈兵就是空洞的说教。节庆教育实践使教师们觉得言之有物,和学生说的话题多了、话题广了,了解学生更生动了,师生间的情义更浓了,和学生交流的基础更扎实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3、学生参与的意识强了。学生不仅仅对于节庆活动,倾注很高的热情,并且对于学校其他活动也予以必须的关注。在学校的许多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的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有的设计编排活动方案、有的动手操作……,自然中体现出自信。
4、规范的养成更自觉了。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牵涉到整个班团体,不强调一些纪律是不行的,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可能还要牵涉到一些学生的个人“牺牲”,学生的团体观念得到了强化,团体的职责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因而也更自觉的履行职责,遵守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向进行教育,我们有职责去弘扬,而这个职责,就赋予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总结4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龙舟飞渡时,我校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我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现小结如下:
一、进取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追溯端午渊源,充分认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与资料,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经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端午节”资料
1、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会。
端午节前夕,布置学生经过书籍阅读和上网查询,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学习。20__年_月_日午时,我校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对活动进行了部署,分年级开展专题活动:一、二年级以礼貌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四年级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有道德的人;五、六年级重点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诵读着名爱国主义名篇佳作以及屈原和端午节的典故等端午节知识,共同纪念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学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主题活动之后,有的中队布置了假期亲子活动,让学生在端午节当天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各种制法。自我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有的中队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画一张手抄报……
2、网上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动员学生参与由“中国礼貌网”开设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进取参加“我们的节日·端午”相关节日和爱国知识的网上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礼貌素质,做名副其实的礼貌城市礼貌人。
3、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我校结合当前痢疾的流行及我市开展争创礼貌城市的契机,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净化学校及生活环境,并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卫生清洁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小学生端午节活动总结5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引起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初步的兴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园于6月__日上午开展了“粽叶飘香,情系端午”节日系列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趣味的体育游戏活动“赛龙舟”与传统游戏“玩皮筋”。在“赛龙舟”游戏中,孩子们在欢声笑语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游戏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而皮筋游戏分为小朋友的跳皮筋与大朋友的下腰过绳游戏,小朋友们不断地挑战不一样的高度,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同时锻炼了身体平衡感。而在大朋友下腰玩过绳游戏时,小朋友们热情地为他们加油,欢笑声充满整个活动现场。
之后,我们的__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经过课件观察讨论,了解了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端午节习俗。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可进取了,我们还一齐学习了唐代诗人文秀的古诗《端午》,感受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和民间节日的欢乐。
然后,大家又来到了我们的美工室,进行我们的“我爱大朗,我爱我家”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各显身手,他们将内心的喜爱之情,浓缩在手中的画笔上。绘画资料丰富多彩,画风多样、色彩明快、形象生动,洋溢着童心童趣,让小朋友们在绘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体验亲子创作的欢乐。
日前, 上海市各区县小学教育科研员聚集一堂, 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科研培训和管理。各区都介绍了在小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与培训方式。首先, 各区县都非常重视课题的常规管理。但由于外部支持条件不尽相同, 导致各区县课题管理的实际情况差异巨大。有的区县, 如普陀区、闵行区等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大, 课题经费充裕, 而有的区县则捉襟见肘。其次, 不少区县都在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科研管理、培训与交流平台。普陀区、闵行区探索moodle平台的运用, 宝山区对原有科研网进行升级, 增加其评价功能, 浦东新区开发教师研修社区等。第三, 各区县都非常重视小学教育科研骨干, 特别是学校科研室主任的培养。有的区县采用参与式管理的方式, 让学校科研室主任参与到科研管理之中, 有的区县则精细化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一、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语文、音美及心理教育课挖掘德育因素,积极渗透德育,特别是结合教学,开展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结合生活实际扩展德育内容
结合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环境状况出发,以品生与品社教学为主,语文、音美、心理教育等学科也积极渗透,发掘德育内容,围绕自我发展: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我与大自然等范畴,增删教材内容,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融入教学活动,改革德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开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地、理性地对道德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品质
随着课改实验的开展,我们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切实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抓住这一契机,在德育研究中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在年级学科交叉备课中产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如“食物与生活系列活动”就是典型的课例。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加强教育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二、在自我体验活动中培养良好品质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实现,更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在实践中形成并得以巩固。
(一)养成道德好习惯,储蓄文明
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人和事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
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按照规范的要求,我们还有更具体的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从升旗仪式的排队、行礼做起,每天成一队走进校园,进楼礼让右行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并在全校开展了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即每月在每班产生人选,上报德育处审批。评选标准不仅是学习好,还可以是劳动好,纪律好,卫生好等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受到教师、家长的欢迎。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使学校逐渐形成文明、和谐的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二)创设“小岗位”,培养责任感
岗位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些岗位,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苦,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行为选择中形成良好地习惯。给学生一个岗位,让学生自我实践,经受锻炼,是我校德育实践活动教育的有效手段。
我校实行的竞选大队委,推荐小播音员、小记者、小编辑,班干部岗位轮换制,升旗岗、值周岗评选制,都是有效的岗位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其中的甘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获得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提高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小小岗位人人有责。一个个岗位,一次次体验,使学生学会了本领,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交往,使岗位体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结合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
1.“绿色工程”种植养植实践活动。与科学环保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等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展“我种我养共同收获绿色工程”种植养植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让他们体验种植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活动开始后,学生纷纷从家里拿来花盆,找来种子,并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种植植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浇水、施肥。学生兴奋极了,一本本观察日记记录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记录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中,学生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文体科技活动实践活动。文体科技活动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的体现。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开展文体科技活动,如一年一度科技运动会,人人参与,全面体验,是很好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有计算机、美术、合唱、足球、棋类等,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纪律的严格性,还组织进行队列广播操、跳绳、踢毽、拔河比赛等活动,学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多方携手共创育人活动
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必须让德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家长和社会都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一)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实践活动
“我爱妈妈”实践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开展“给妈妈一个惊喜”“老师,请让我来做”的实践活动。活动前发出倡议,对本次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家长的欢迎。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体验到了“献出爱心,收获快乐”,而家长、教师也体验到了学生的进步、不断的成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走进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五一”“十一”小长假,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在保证学生娱乐的同时,共同组织设计了一至二年级“巧花两元钱”、三年级“我当小小会计师”、四年级“了解家乡的变化”、五年级“今天我当家”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了钱不能乱花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我们又设计了“我的发现”社会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利用长假期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遍游市内外旅游景点,发现家乡美景,以绘画、图片、摄影、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关注自然,组织春游远足活动
远足活动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污水处理厂,乘船游览了秦皇岛的海上风光,饱览了联峰山公园的美丽景色。学生带着各种疑问来参观北戴河污水处理厂,在他们的想象中,污水处理厂一定很脏,但到了那里,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漂亮的办公大楼、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污水是怎样变清。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学生还看到了用处理过的水种水稻、养鱼,更加赞叹科技的进步,通过此项活动,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德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丰富了德育理念,优化了德育模式,并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探索加强德育实效性的模式,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性,提高德育实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第三小学于6月3日-10日,开展了“传统在我心粽叶飘香情”端午特别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在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孩子们通过小童谣、快板、送粽子等环节,告诉全体师生端午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如何过端午。在端午假日中,学校一二年级孩子唱端午民谣,观看龙舟赛,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节日习俗;三年级孩子包粽子,画粽子,品粽子,在一做一画一品中感受节日中家庭的温暖与爱;四年级的孩子做香袋,佩香囊,一个个艾叶香袋在孩子们中传递艾香,传递节日的问候与传承;五六年级孩子忆屈原,画英雄,让爱国之情传递,让爱国热血沸腾。
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旨在提高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队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希望孩子们都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传统在我们之间更具魅力。
一、用心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追溯端午渊源,充分认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与资料,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透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端午节资料。
1、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会。
端午节前夕,布置学生透过书籍阅读和上网查询,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学习。6月6日下午,我校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对活动进行了部署,分年级开展专题活动:一、二年级以礼貌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四年级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有道德的人;五、六年级重点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诵读着名爱国主义名篇佳作以及屈原和端午节的典故等端午节知识,共同纪念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学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了解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希望把端午节作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的契机,希望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少班级布置了端午节假期活动,让学生在端午节期间跟长辈学习如何插艾蒿,在端午节当天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各种制法。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礼貌素质,做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3、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我校结合当前传染病的流行的情况,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净化校园及生活环境,并组织学生在学校进行卫生大清洁活动。
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按照中央、省、市、区文明办的部署,现就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活动目的:
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文化以及节日风俗习惯。
2. 感受中国文化节日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增强节日文化理念,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活动主题: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的文化。
四、领导小组:
五、活动内容
(一)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民俗知识讲座、包粽子比赛、进行传统手工艺作品画宣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以“端午”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精心选择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在全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六、活动过程:
第一步:准备阶段(6月4日——6月8日)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活动,因此了解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这是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首要内容。全体同学要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早会时间去认识和了解端午节,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故事、习俗活动都能了如指掌,争取更多的队员成为端午节知识的“小专家”。
第二步:实施阶段(6月11日――6月15日)
1.学生制作手抄报。(责任人:班主任)
2.进行端午知识竞赛。(责任人:政教处 班主任)
3.开展端午赛诗会活动(责任人:政教处 班主任)
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年级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4.开展端午实践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班主任老师布置学生与家人共同包粽子、做香囊、五彩线,并写一篇日记,在班队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责任人:班主任)
第三步:展示阶段(6月23日)
1.端午文化知识:(责任人:美术组)
(1)展示形式:展板
(2)展示内容:1.美丽的传说
2.多彩的风俗
3.学生作品
4.各种节日文化
2.端午诗歌诵读:(责任人:音乐组、马丽娜、陈文娜、段晓伟)
(1)展示形式:文艺汇演
(2)展示内容:1.端午诗歌
2.经典诗歌
七、活动要求
1.认真部署,广泛宣传
充分认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资源,是凝聚民族感情的舞台。提高认识,认真部署,广泛宣传,切实保证此次文化活动落实到位。
2.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目前,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日渐淡薄,在与“洋节日”竞争中日渐式微,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因此,在开展此次主题文化活动中,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
工作室的成立, 旨在借助德育研究机构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研究、服务、指导、管理职能, 为推动兴化实验小学不断成长、跃升未来教育的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确立一条主线, 贯穿教育始终
为积极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落实好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行动, 由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和优秀班主任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分工明确的德育团队潜心开展研究。正值省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之际, 学校经过酝酿和讨论, 最终确定了以“八礼四仪”主题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心和主线。
自活动开展以来, 学校通过宣传学习、实践体验、定期评价等举措将“八礼四仪”融合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 用孩子喜爱的方式解读价值观, 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懂礼仪、讲文明。
1.大力宣传发动, 掀起学礼热潮
为激发全校学生学习“八礼四仪”的热情, 工作室成员将“八礼四仪”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创编了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八礼规范歌》和中高年级阅读的《礼仪小故事》, 摄制了文明礼仪宣传片《文明之花朵朵开》, 另外每个月学校还拍摄礼仪规范的微视频供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
学生每日在学校和家庭通过诵读儿歌、故事, 看微视频理解“八礼四仪”的各项要求, 从中感悟到待人接物的道理。在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发动期内, 通过国旗下讲话全员发动, 到校内外全面宣传营造氛围, 再到亲子共学家校联动, 学生日有所学、日有所悟, 也为后续的“八礼四仪”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每月确立主题, 丰富学礼体验
为落实好“八礼四仪”的各项规范要求, 学校每月从“八礼”中确定两种礼仪进行学习体验, 同时结合时宜开展“四仪”活动。
学生们通过校内外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学习和体验活动, 大大提高了对“八礼四仪”规范的认识, 并逐渐落实到行动中来, 从而渐渐将标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很多家长反映自从上学期家庭和学校同步开展“八礼四仪”活动以来, 孩子在仪表、餐饮、待人、言谈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外, 学校所取得的成果也让人鼓舞:如学校构建“123”德育体系论文获得了市文明办组织的论文评比一等奖;去年的新生入学仪式理念新颖、设计合理, 得到了市级媒体的充分关注和大力报道。另外, 学校学生代表队还在泰州市文明礼仪风采大赛中斩获佳绩, 荣获泰州市一等奖。
学校继续改革创新, 又将“八礼四仪”与“集成存折”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集成存折”上的月度文明行为习惯教育重点的量化积分实现对“八礼四仪”规范的创新运用和实施。
二、畅通两个渠道, 全面推进实施
为确保德育工作的全面实施, 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学校通过加强学生课程和建立家长课程, 有效沟通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重要渠道, 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合力、提升了教育的品质。学校坚持用家长认可、学生喜爱的课程落实价值观。
1.加强学生课程建设——立足课堂主阵地
学校一直以来都重视课堂主阵地的建设, 从课程上予以保障:从每月初的集体晨会确立本月德育重点, 到每周一次的少先队活动课, 再到每天一次的班级晨会课。每节课都必须围绕学校规定的德育重点进行专题教育, 课上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们观看“八礼四仪”微视频、讲礼仪小故事、举行班级道德讲堂、开展集成少年、星光少年、情智少年的评选等活动, 充分发挥了课堂主阵地的积极作用, 全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上学期学校承办了全市的德育现场会观摩活动。活动通过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品德与生活课、主题中队会等多种形式将近年来我校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成果得以体现, 受到了市局领导、全市各中小学校长、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建立家长课程——发挥纽带作用
近年来, 我校正逐渐加强家校共建的工作力度, 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目前学校成立了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观摩课堂教学、听专家讲座、参加家校论坛、参与学生道德评价活动, 以及利用微信平台发送教育资讯、教育故事、传播教育理念等多种形式的指导, 初步建成了家长课程体系。虽然这项工作起步较晚、难度较大, 但却有着良好的前景。近年来, 学校对家长课程不断摸索和实践, 逐步优化和放大了家校沟通的纽带作用, 效果显著。
三、构建三种机制, 多层次培养人才
在学校确立“八礼四仪”为德育工作的主线后, 德育活动的脉络也更加明朗、清晰。经过多方考证、研究, 近年来学校主要开发了“情智少年”、“优秀的合作伙伴”和“完美班级”评选活动, 力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价值观。这三项活动实际上对应了三个不同的层面:即个人、小组和班集体, 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情智少年”评选活动——小小“集成存折”作用大
“情智少年”评选活动实际上是学校原先“星光少年”评选活动的升级和延续。目前, 通过“集成存折”加、减积分的形式来进行评选。那为什么要利用存折的形式?又为什么要取名为“集成存折”呢?主要出于对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 而可塑性极强, 需要及时表扬和批评等方面的考虑。但定性评价有时过于笼统, 且不方便统计。所以学校就根据蔡元培先生为我校所题“集成楼”, 取意为集大成于一身的“集成”二字作为存折名, 为同学们印制了“集成存折”。“集成存折”上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文明行为习惯要求, 分为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 共10条, 每条10分。
老师和家长们对学生进行量化积分管理和表彰评选后, 同学们都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现在无论是刚进校的一年级新生, 还是六年级毕业生都有属于自己宝贵的“集成存折”。如今, “集成存折”也渐渐成了家校沟通的另一座桥梁。它全方位地记录着孩子一天在校、在家的表现, 小小的存折承载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2.“优秀的合作伙伴”——团队协作助成长
如果说“情智少年”定位的是个人发展, 那么“优秀的合作伙伴”关注的便是孩子的合作意识。众所周知,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拥有合作能力已经成了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法则。但孩子们从小大都以自我为中心, 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 究其原因是缺少团队协作的机会和经历。所以, 我校德育团队针对小组层面研发了“优秀的合作伙伴”学习小组评选活动。
现在, 实小的每个班都至少有8个不同名称的合作小组。他们拥有自己富有个性的创意组名和响亮的口号, 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就是每天在上课纪律、课堂发言、团结友爱和文明卫生四个方面, 通过团队协作赢得老师的星级奖励。实小的孩子们在这样活动的引领下, 合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 这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注入了新的力量。
3.“完美班级”评选——集体荣誉大于天
德育研究工作室研究发现, 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体现在班级层面上就是爱班集体, 在学校层面上就是爱学校, 在国家层面上便是爱祖国……所以团队精神富有更多深刻的内涵。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校德育团队又设计出了“完美班级”评选活动。
这项活动的开展涉及班级常规和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为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 各班设置了桌凳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黑板管理员等20 多个管理岗位, 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如“文明交通岗”行动, 各班轮流在连廊值勤为学校安全贡献力量。自从这些活动开展后, 实小的孩子们每天都会为了本班的荣誉, 主动做好每一件事:把路走好、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地扫好……因为集体的荣誉大于一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主题活动
一、做好铺垫工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例如,六年级第一册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这个题目比较大,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兴趣从“野心勃勃”的研究全国的老人现状到全市的老人现状到小区的老人现状最后到兴趣小组成员家庭的老人现状,让学生的兴趣在自己可控制的能力范围之内研究,避免因超出能力范围无法完成主体研究对学生的兴趣造成打击。在连续几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后,许多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如有学生发现早上才打扫干净的校园,中午一过总是不太干净,所以他和几个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有同学把吃的偷偷带进学校里来;加上中午打扫后同学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后没有把盖子盖好。他们马上向学校反映,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称赞。
参考文献:
[1]姜平.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小学青年教师,2003(12).
[2]林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需要“三个关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3).
[3]眭春花.优化生活时空 强化实践活动: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操作[J].网络科技时代,2008(02).
[4]李顺.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作者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
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行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
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6月10日下午第二、三节课 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1名 活动二: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班主任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会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端午节活动方案
前 寺 明 德 小 学
水塘小学少先队主办 第一期 2012-06-23
水塘小学庆端午节 “祖国好” “家乡美” “爱家乡” 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我校于2012年6月23日,师生欢聚一堂,和全村的的父老乡亲一起,过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端午节。本次活动共分六个活动项目:
①、学生经典诵读 ②、学生百米短跑 ③、学生跳绳 ④、材民旱龙舟比赛 ⑤、家长和学生的亲子活动 ⑥、材民拔河比赛
分项进行,随着国歌声,升旗结束后。马校长宣布活动开幕,活动就这样拉开序
活动首先的是朗诵是三年级同学,经典读是不分数,只分班级,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一、在幕,进的的诵人二、三年级低段组。四、五、六年级高段组。经过一翻角逐,最终低段组三年级摘得一等奖,二年级获得亚军,一年级是三等奖。高段组,六年级获得一等奖,五年级获得二等
奖,四年级获得三等奖。经典诵读完以后,接着是就是以班级为单位跳绳,其中还有教师和家长参与,活动进行到现在不是名次重要,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教师,家长,学生在一起,融入一个大家庭,来表达我校和村的父老乡亲对端午节
这个伟大的节日庆祝啊。活动一个接一个,亲子游戏一轮接一轮。同学们高兴,家长们也满意。我校在这样的欢快声中结束了端午节。最后,水塘小学教务主任致闭幕词,马校长宣布闭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活动搭台 创新能力 实践中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在素质教育要求的大背景下,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现代教育必须从小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重视以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课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浅谈认识与体会。
1 活动是学生开发智力、茁壮成长的
平台
1.1 建成“情景、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主动思考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以致用。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超市购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出了商品的价格,知道小数表示的实际钱数。当学生进入角色时,紧接着结合教材的教学出示相关问题。这时学生学习小数已成为自身迫切需要,他们主动参与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小数知识与方法应用于生活具体实践。这样,就用活动架起了知识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激起了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形成“合作、探求、交流、”三点一线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学生合作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来研究讨论,获取亲身体验。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稳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让学生回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探寻过程,并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点拨学生试着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共同特点。我观察了一个较差小组的讨论情况:开始,学生按着整除2、5书的特征,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结果不行。一会儿,一个学生说:“12、15、21、都数能被3整除,这三个数的个位分别是2、5、1,个位是1、2、5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有同学举反例:11、22、25個位是1、2、5,但都不能被3整除!正当同学们处在困惑之时,有个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论怎么互换,都能被3整除。这一思维上质的改变,为找到规律提供了可能。小组学生们为此不断举例验证,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是个位、十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并延伸到三位、四位、五位进一步验证,最后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同学们在合作、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与成功。
2 活动是展现创新、展示个性的最佳平台
教师创造性地教,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突破书本,标新立异,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2.1 标新立异,让学生张扬个性
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主动探求,多方式、多角度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地解决。我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首先出示问题:用多种工具,多种测量手段,对一元的硬币找出圆心,画出直径并测量出直径的长度。然后同学们分头做实验。在让学生交流做法时,有的是用直尺沿硬币边缘找最长线段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同时用直尺定位、两三角板直角边加固硬币边缘的方法测量的;有的是紧贴硬币外面画正方形的方法测量的等等。这样,多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实现了殊途同归。在这种热烈而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积极学,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得到了真正发挥。
2.2 增强数感,让学生焕发创力
怎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而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认为只有将数学融于生活、融入活动,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数学情感,激发出创造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他们交流感情,以焕发出创新的火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弄懂元、角、分的关系后,接着,我打破教材限定,设计了“我当银行专银员”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想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10张1角的、2张5角的、2张2角、1张1角、1张5角的……课堂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购物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东西”。从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时注重了学习延伸,让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使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激发创造的课堂。
3 活动是学生开放学习、自我发展的
平台
立足学生发展,只有采用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把自我发展的空间交给学生,使数学活动形成学生自由开放、整体发展的机制。所以,在开放性的数学学习中,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成功机会。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强烈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如“位置与方向”教学,我为学生设定了“为居民小区设计合理布局图”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会辨认方位,并会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后,前后位的同学结组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居民小区平面图。课件出示:居民小区应建哪些公共设施?建在哪?为什么?说说这些公共设施的方位。由于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们的设计各式各样,且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将机械模仿变为探索创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活动是学生充分实践、培养能力的
平台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应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教师在一个盛有水的长方体缸里放入一个圆柱体石块,水面上升,使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有了直观理解。然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并感性出计算液体体积的多种方法。这种对未知事物的主动探索,使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生成。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胆想象,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郎利民.浅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J].考试周刊,2011(93):75.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XX市百花洲小学是以传统文化作为特色教育的学校,为使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我们以传统节日为教育切入口,找结合点、渗透点,因校制宜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读书活动。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校中小学生
三、具体要求
切实开展“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
(一)关于征文比赛(由省级有关部门集中组织)
1.征文要求。征集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参赛作品要求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每位参赛者限交1篇参赛作品,要求中文原创,字数不限,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2.征文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3.投稿方式。征文作品须用a4纸打印后上交政教处。
4.评选办法。征文阶段结束后,所有征文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5.有关说明。所有作者要求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并请注明详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来稿要求原创,对抄袭他人作品的,将取消参赛资格。
(二)关于手抄报比赛
1.竞赛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2.竞赛方式。作品须用4开纸制作后上交政教处。
3.评奖方式。征集阶段结束后,所有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有关说明。所有参赛选手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在截至时间上交。主办单位保留大赛有关具体事宜最终解释权。
(三)关于经典诵读比赛
(1) 经典诵读比赛内容:以端午节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从中了解榜样的事迹,感受榜样的正能量。通过学榜样,话成长,激发少先队员心中的梦想,从而引导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2)参赛人员:各班推荐的优秀选手。
(3)比赛办法:比赛分小学低年级(一、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六年级)进行。参赛队员分组抽签,依号进行。时间限制在6分钟内。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节活动方案
目前,洋节日在中国倍受青睐和热捧,而民族传统节日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造成了不少人对中华悠久的传统节日逐步淡漠,或是把节日简单的与食品画上等号。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此次活动从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深刻的内涵入手,进一步引导师生、家长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全体师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校将结合今年的端午节,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家庭、学校中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故事传说,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实践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3.在亲自参与端午民俗活动中学会包粽子、做香囊等方面的技巧,学会生活生存的本领,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2016年6月6日—11日
四、活动内容:
1、大队部以“倡议书”的形式,把活动的意义、主题、时间、内容、形式等告知全体队员和辅导员,让队员及其家长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端午节的活动。
2、开展端午节校园“六个一”:全班一起诵读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和历代爱国主义诗篇;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一次以家政课为主的油饼子卷糕的制作或香囊的制作并组织评比;一起参与“挂柳枝”活动,我们当地有“端午节挂柳枝”的习俗,全体同学在端午节早晨与家长一起采集柳枝,并了解“挂柳枝”传说的由来;一次主题班队会;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3、开展端午节家庭“四个一”活动:即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带孩子一起去买过端午节的材料,开展一次“与妈妈共同做卷糕”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指导孩子做一份端午节手抄报。
3、活动延伸。节日之后,上交心得体会、活动照片,也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交流活动所获,从而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五、活动要求
端午节主题活动是我校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实践体验。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班级端午节活动安排。同时各班及要积极落实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做好各项活动。活动结束后按时上交各种活动资料。
一、认识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既然是数学活动, 首先应是与数学相关的, 所开展和实践的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数学目标, 没有数学目标就不是数学活动。再者是经验, 这是一种感性认识, 它不仅包括得到经验的事物, 也包括得到经验的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在于让学生接受数学事实, 而更多的要让学生通过感悟和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 总结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来达到组织化“经验材料”, 逻辑化“数学材料”的目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公式、数学定义、定理和法则等客观性的知识, 还有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的理解和认识, 即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所积累的带有个体特征的经验和个人知识, 其感性性质很强。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活动经验不像定理公式那样表述唯一, 所以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和认识带有个性特点, 认识多种多样, 由此决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要开放式组织活动, 而不能封闭式灌输知识。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机会和空间, 让其自由理解和思考, 充分发挥自主性。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1.体现了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到的经验不同, 它是具有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结果。如作为数学活动实践的折纸, 其活动目的是学习数学相关知识, 包括轴对称、图形的运动以及不变特征等。所以, 数学活动的实践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没有把数学知识学习作为活动目标的活动就不是数学活动。
2.研究的对象与具体事物相关
数学活动的经验专指通过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操作所获得的活动经验, 有别于广义的数学思维上的经验。例如:对自然数的学习和思考可以为分数、小数的学习提供经验, 对长方形的学习又可以为平行四边形学习提供经验。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提到的数学活动是指纯粹的数学思维活动, 即广义的数学活动, 并非研究具体事物的基本数学活动。
3.数学活动经验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学习主体对于同样的数学对象, 即使外部学习条件都相同, 每个学生所得到的活动经验也不一样。因此, 对于整个学习群体来讲, 数学活动经验是多种多样的。而对于学生来说, 数学活动方式多样, 那么获得的经验也是多样的。
三、形成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的 类型
1.直接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贴近生活, 其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现实, 所以, 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 并获得活动经验。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可以以“取杯子”的现实生活场景为活动背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13-6”, 并获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经验。
2.间接数学活动
间接数学活动以模拟为特征, 需要学生在抽象的模型中进行操作探索。如:准备一张数位表, 准备9颗棋子, 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数。依次实验3颗、4颗、5颗、6颗棋子都能摆出那些数, 在具体操作中积累经验, 进而达到摆脱具体操作, 将其提升为在头脑中的抽象操作, 最终得出9颗棋子能摆出哪些数, 并能随着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进而归纳总结出棋子的颗数和能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方式
1.在“做数学”中体验、感悟数学
如在学习“乘”和“加”结合的两步计算时, 通过类似“怎样数花儿比较方便”这样的活动使动作、符号、语言相对应起来, 把实际操作活动转化成“乘加运算结合”。黑板上画了很多花儿, 让学生数出来一共有多少朵, 可先让学生一朵一朵数, 得到总数, 再运用乘加结合方式让学生将花儿就近以3朵为一组划分开。
2.设计好的数学活动
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来源于活动的实践, 所以学生要获得活动经验的关键是教师要提供好的活动。如此, 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基础和学习环境,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充分交流, 进而达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本质, 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课外体育活动 运动兴趣 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如何提高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外活动课模式,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水平,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全面性和长期性
课外活动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增强体质的过程。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要征求各班学生意见,照顾各班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激发广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成立多种形式的课外锻炼组,从组织上确保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我校是篮球运动的传统学校,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篮球活动,但是篮球活动不能是全部的活动,其他项目的活动也有较多的爱好者,如田径、足球、武术、乒乓球、轮滑等,其中不乏运动水平教高的学生。我校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时的原则,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而且对于体育课外活动要长抓不懈,形成习惯,保证常年开展。
课外锻炼组可分一般锻炼组和专项锻炼组。一般锻炼组根据自愿原则,1~3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保证儿童的一般身体训练水平和培养他们参加专项训练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一般组,主要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必需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一般理论知识。
专项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少年体育运动的需要而组织的。分为:篮球、武术、田径、乒乓球、轮滑五个组,训练组是课外锻炼的基本组织形式,训练的辅导员一由体育教师和其他有专长的教师担当。还有些学生专项成绩突出,家长自然而然的送到专业教练员那里去深造,运动水平也就有了更大的进步,很多学生毕业后走上了专业体育道路。因此,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也就得到的广泛、长期、有效的开展。
二、结合性和实效性
课外活动是课上教学的延伸,是体育课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课堂内容能丰富课外活动内容,课外活动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快乐之中,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可吸引学生参加运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有利于发现人才和检查教学训练效果,并为选拔校代表对提供机会。学生的基层比赛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比赛人人都参加,我校每年各种比赛很多,大型的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小型的如年级跳绳、轮滑等项的比赛。学生参加比赛奖品不是很重要,我校好多比赛根本不发奖品,只发奖状或证书,但是学生重视比赛成绩,因为我校通常是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在校内广泛宣传,以书信等形式通知家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我们为每个小学生填写体育卡片,把各项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卡片还包括其他方面:保健、安全、营养、保护环境、课内表现、课外活动、校运动会、校外运动团体活动等,通过推行,小学儿童的课间游戏活动更活跃。因此,课外活动要注重是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否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发展各种身体素质,自觉地增强体力。
三、科学性和创造性
科学地安排好活动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随着季节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适当的、定期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教育,避免片面或枯燥的技术训练,不伤害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保确学生不脱离体育人口,每天确保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课外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是篮球运动的基点校,篮球运动在我校有广泛的基础,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上场“露两手”,很多学生家长原本就是篮球运动员,从学校就受这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水平高的学生也不乏其人。把学生按家庭住址分组,根据社区的场地器材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情况。
因地制宜,有特色,有创新。根据我校的特点,我们经常组织师生交流,修改某些传统体育活动的方式,比赛规则等,创造性地研究一些新的体育活动方法和体育比赛。如二人或多人的合作准备活动法,花样运球比赛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课外体育活动中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就是在玩,没有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提高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在校内比赛或其他活动中体现出来,教师要及时给予指正。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这么多年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我校的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精神面貌一新,平时学习也精力充沛。
1.丰富了学生体育课外活动课的内容,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变了以往课外活动课“无序、随意”的状态,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项机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通过课外活动课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学生的达标率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及格率由原来的92.4%提高到98.1%,优秀率由48.7%提高到62.5%。身体各项机能指标也有较大提高,各年级学生平均身高比以前提高了2CM~3CM,体重平均增加了15kg,学生近视率由原来的15.2%下降到8.7%。当然,这与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及营养、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3.通过探索和实验,学生的体育技术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区、市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我校都名列前茅。
4.融洽了师生感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体育课外活动课中由于学校班主任的参与到位,鼓励其他教师也积极参加,增进了师生感情。
五、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首先,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再次,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老师需要在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的人际交往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排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所以,体育教师自身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可惠.新课程理念下课外体育活动更富有生机.
【小学端午节活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端午节活动小结09-12
小学端午节班会活动方案07-24
端午节小学日记06-13
小学端午节征文07-19
小学端午节的优秀日记10-13
家乡端午节小学优秀作文07-28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端午吃粽子05-28
小学生演讲稿:端午节07-01
关于端午节的小学优秀作文:端午的喜悦10-14
端午节的小学生五年级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