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论文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小论文

语文小论文 篇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1.是认识12个生字,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4.从课文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趣味识字法。用赛读排火车等方法巩固识字。

3、以读促悟法。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六、说说教学准备:

1.(1)小鸡小鸭头饰(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1)了解小鸡、小鸭(2)预习课文(学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 小鸭子

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感知全文,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死 偷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是重难点。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1)小公鸡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2)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4)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 )的小公鸡。

2.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1)小组带问题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句子。(读的声音太大,小鸭子就听见了)

(5)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6)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7)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填空: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鸭子?

3.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4.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小论文 篇2

一、对敬畏课堂的弱化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晚年只带一名博士生。一天, 学生登门求教, 先生正在吃饭, 说:“请您等一下!”老人颤颤巍巍走到内室, 出来时已将便装换成长袍。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克己、郑重、虔诚, 对课堂充满敬畏。敬畏课堂, 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敬课者生恒敬之, 尊生者生恒尊之。”敬畏课堂, 是对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只有敬畏课堂, 我们才会有匠心独运的通盘考虑, 才会有殚精竭虑的思考追问, 才会有精彩纷呈的细节把握。作为新时代教师, 我们虽不必像陈大师那般克己郑重, 更不必为一节课而斋戒沐浴、熏香祷告, 但至少应衣着整洁、装扮得体, 而“腰别扩音器, 头戴小耳麦”, 是教师登台讲课的样子吗?如此走上讲台, 可见心中对课堂敬畏不够。

二、对教师形象的丑化

莎士比亚说:“即使我们沉默不语, 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服饰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态度。作为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庄重雅致、大方得体的衣着, 能给人一种无形的魅力。这种魅力自然会引领学生徜徉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中, 享受文字的音乐美、建筑美与意境美, 从而使学生产生某种新奇、愉悦的快感, 再辅以形象思维的加工, 便上升为审美感觉。当这种审美情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 又使学生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冲动, 与教师美的创造发生共鸣, 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艺术美的双向交流, 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之目的。“腰别扩音器, 头戴小耳麦”, 是教师?是导购?还是话务员?视觉的丑化, 定位的模糊, 势必会影响教师美的形象, 影响课堂美的创造, 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潜心会文的躁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而这些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潜心会文”为核心。没有“潜心”的酝酿, 就不会有言语的交锋、情感的碰撞、思维的风暴。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要营造一种清雅恬静的课堂氛围。即便教师在指导、引领、点拨和总结时也要适当控制音量。有研究表明, 20分贝以下的声音是安静的。而“小蜜蜂”, 其输出音量都在100分贝左右。如此高分贝的声音令学生心浮气躁、坐立不安, 何谈静心凝神地研读课文, 领会文本的字面意思以及文本背后作者、编者的意图, 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 体悟语言文字的情感呢?

四、对范读引领的淡化

大语文,小生活 篇3

【关键词】街头语文;广告语文;对联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街头的语文

1. 个性店名藏语文。

偶有闲暇,我们漫步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流连忘返,五花八门的店名也成为一种文化,吸引你的眼球,但要寻找到能让人一见倾心的好店名也不容易。那些富有文学和时代气息的特色店名让我们越来越了解语文,看到语文所独具的魅力。与其说是这些漂亮的店名使我们的城市更繁华美丽,倒不如说是语文让我们的城市熠熠生辉。

贬词褒用的店名:小兔崽子(童装店) 无饿不坐(餐厅)

谐音成趣的店名:笑熬浆糊(豆浆机)——笑傲江湖

辣比小辛(火锅店)——蜡笔小新

化用诗词的店名:大浪淘沙(洗浴中心)蝶恋花(鲜花店)

2. 严打街头错别字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業中的错别字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可是街头广告标语中遇到错别字就是令人难堪的事了。在现代社会里,一字之差或许就是成千上万的收益或损失。因此,严打街头错别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使错别字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错别字无处藏身,让祖国汉字健康发展,让语言文字更加纯洁美丽。

二、广告中的语文

广告与我们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抬眼望见的、侧耳听到的、举手触摸到的到处都是广告。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优秀的广告词,我们共同来发现广告中的语文。

1.优秀广告欣赏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巧用古诗词)

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风扇(多义词妙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眼镜店(独特的比喻)

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同音词妙用)

2.公益广告

有些广告是以公益、慈善、服务为目的的,目的是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共鸣、同情和响应,这就是公益广告。我们发现那些刻板的、生硬的、枯燥的公益广告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而那些生动的、新鲜的、活泼的、富有人性化的公益广告往往深入人心。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古诗歌词的引入使公益广告温柔了不少。

禁止践踏草坪——不要踩我,我会痛的。

请呵护我吧,我会更加美丽。

请将垃圾入桶——垃圾桶: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请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义务献血光荣——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禁止滥砍滥伐——本是同根生,相伐何太急。

3.广告猜猜猜

百衣百顺(服装店)随心所浴(洗浴中心)

骑乐无穷(自行车)一戴添娇(帽子)

一步到胃(食品店)一明惊人(眼镜店)

闲妻良母(洗衣机)默默无蚊(灭蚊药)

咳不容缓(止咳药)有口皆杯(水杯)

牙口无炎(牙膏)烧胜一筹(灶具)

这些广告词来源于成语,巧妙地运用语文谐音的特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广告词容易引起人们对成语的误解和误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所以,这样的活用要适可而止。

三、对联中的语文

古人学语文,最主要的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1.妙联欣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代东林书院的楹联,明确表达了读书人应当关心国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巧用比喻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人)

2.趣联采撷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三国人物和宋代诗文名家的名字)

利箭载神舟入九天,终圆华夏千年梦;

伟绩承大业传四海,甚赞英雄百世功。

(此联是歌颂杨利伟的,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正好是“利伟”,非常巧妙)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相传该联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此联为北宋人吕蒙正撰。吕蒙正幼时家贫如洗,穷困潦倒,得人帮助开始读书,后考中进士。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极度不满,曾作怪联抒发愤慨之情。该联纯用数词,又是藏头掐尾联,暗含“缺衣少食,没东西”之意)

3.对联猜猜猜

古人不仅以对联传情达意,显示才华,还创作了许多谜语对联,我们不妨来猜猜看。

猜人物: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猜行业:

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饭店)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理发店)

猜物品:

悬梁非自尽;

织网本他图。(蜘蛛)

美如何 丑如何 一生空洞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 紫也罢 遍体辉煌皆非自己光芒(镜子)

4.高考题中的对联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今天依然运用甚广,在各地的高考题中也是频频亮相。比如: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学问藏今古( )

语文很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很小,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生活中我们懂得珍惜每一次学习语文的机会,用一双慧眼发掘生活中的语文,在语文学习时我们时时不忘联系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4

初二语文韦海燕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因此本学期以研究“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课题,学期即将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谈谈收获 一)书籍选择类型多样

本学期除了要求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活着》,《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和《读者》,《故事会》等杂志,引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截止到学期结束,两个班100%读完一本,86%的同学读完两本,23%的同学读完三本。从学生阅读数量看,达到了预期目标。二)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读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将其优秀的句子或段落随时摘抄下来,并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赏析。一学期下来,学生都能够坚持下来,有的同学还用两支笔的颜色将摘抄和赏析分开,而且在点拨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摘抄运用修辞的语句,也会从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角度进行赏析,在每次批阅下,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期中考试成绩中,学生阅读平均分从原来的8.2分,提高到10.2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理解力初见成效。三)随笔迁移思路开阔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将《读者》和《故事会》穿插进来,一篇篇立意深刻的文章,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很快将学生吸引住了,每月一期的内容,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随笔最明显的进步是,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利益也很深刻,读起来颇有味道,我想或许是这些文章和故事对学生的无声的影响吧。四)读书交流收获满满

两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是分享的盛宴。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畅谈读书的感受,和对人物的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秀篇章,同时还可以展示自己的随笔佳作,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二、说说不足 一)时间不够充足

当真正和孩子们读书开始,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每天10分钟的阅读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二)教师指导次数少

教师的指导应该对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本学期主要以放羊式自由阅读为主,缺少老师的指导。

三、想想未来

已经初步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下一学期,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适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课题总结

语文小作文 篇5

她是有智慧的小女孩,每次我遇到了困难,她就连忙赶过来帮我。比如我的脚受伤了,她就会让其他同学来扶我去医务室,然后她去食堂找来了几块冰,敷在我的脚上,真是位贴心的“小医生”。平时她总是又蹦又跳,爱说爱笑。

她喜欢玩,喜欢跳舞,还喜欢听我们说笑话。

语文 -小动物过冬 篇6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一、出示动物头饰,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三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青蛙、燕子、蜜蜂)

2、师述: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可是,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小动物们必须准备过冬了。一天,他们聚到了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说呢?谁想来扮演一下这几个小动物,商量一下过冬的事。

3、学生即兴表演。

4、师:他们真的是这样说的吗?让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听听他们的悄悄话吧!

二、看画面,听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动画,要求学生边看边听,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仔细听,听清楚他们说了些什么。

2、学生讨论自己从动画中理解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听到他们是怎么说的吗?

三、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小结: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三个小伙伴正商量着如何过冬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叫《小动物过冬》。

2、板书课题,齐读。

四、自主读文,整体感知全文

一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圈出课后的生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两遍。请同学们注意了,在课文后面练习中,有好多生字词,他们可都藏在课文里呢。读完后,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看谁找得准,读得准。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师:(1)天气渐渐凉了,小蜜蜂要回到自己的蜂巢里。你们看,每个小蜜蜂的翅膀上都有一个生字,如果你能把字音读准,就能送他回家。谁愿意来帮帮他们?

(2)秋风刮起来了,一片片美丽的黄叶从树上落下了。每片叶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如果你能说出它,老师就奖你一个笑脸娃娃。

3、同桌护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师:黑板上的这些字词你都回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词读给你的同位听。如果你的同位读得准确,你就伸出大拇指,夸夸他:你真棒!如果你的同位读不够准,你就教教他。两人都读完后,就同时举起你们的小手。

二读:

1、好多同学同时举起了小手。你们真的读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同桌两个人一起来读课文。要是你们都能准确流利地读完课文,配合默契,老师就评你们俩为“林园小学黄金搭档”。全班一起比赛,看谁成为胜利者。

2、比赛开始,同位两人同时朗读。教师巡视,在学生读完后,评出“林园小学黄金搭档”。

3、师:如果有同学不服气,认为你们俩比他们读得好,那么,下课你们就向那些评上黄金搭档的同学挑战。胜利者一样会得到奖证。

三读: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巡视指导并鼓励。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你刚才读了几遍后,觉得自己喜欢哪一段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喜欢哪一段就读那一段。

2、把自己喜欢的这一段读给别人听,请别人评一评。

师:你读好了吗?现在请大家勇敢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别人听,让朋友分享你读书的快乐,好吗?你愿意读给谁听就读给谁听。

3、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重点段落。

师:大家都读了,也都听了。推荐一下,谁读得好?让我们大家都来欣赏一下。

五、教师范读,引导置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完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听了同学们读课文后,我心里痒痒的,也很想读一读,能分享一下我的快乐吗?不过,在老师读完以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今天大家读了《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后,不光知道了一些知识,还能提出问题来,说明大家读懂了。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在课外读读有关小动物过冬的书。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些问题。

六、识字写字

1、要求学生再读黑板上的生字,并从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物、刮、暖、明、接、钻”。

2、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你自己选,愿意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

3、教师范些“接”字,讲明它在田字格里的摆法。

4、请学生评价老师写的字。教师随机强调:字写得好不好,就看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摆得好不好。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摆法。

5、学生练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巡视指导,并评选“小小书法家”。

课前小活动践行大语文 篇7

“语文课前活动”, 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课教学文本之前举行的语文小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 例如有班级新闻站;成语故事;联想小擂台;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最难忘的一个人;话说中秋;歌曲赏析等等。这些语文小活动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 密切的生活性。和学生生活密切贴近, 学生能有言可说, 有事可叙, 从生活中提炼语文。第二, 时间的连贯性。一个主题活动一般持续一周到三周不等, 可灵活的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第三, 内容的相容性。活动除了注意和生活事件联系之外, 还选择和教材单元主题相容, 起到对教材的补充作用。第四, 范围的全面性。这些活动针对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语文课前活动时间短, 活动过程一般包含两部分:一是活动展示部分, 例如班级新闻站, 要求学生以新闻的形式向大家报道发生于班级或学校的有意义的事件。二是对活动的开放性评价部分, 听读的学生对活动内容进行点评。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首先, 从语文知识落实和素质提高来看大语文观的渗透。这些活动有的重视语言积累, 如成语故事演讲或成语接龙或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等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和提升了语言的精炼性;有的侧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班级新闻站或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等活动, 训练了学生完整清晰的叙事能力;有的侧重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 如联想小擂台等活动, 即兴举几个事物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或描绘一个画面……这些都抓住了语文的特点, 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

其次, 从联系生活角度来看大语文观的渗透。如话说中秋或我看神六或超女故事或我心中的春节等活动, 把生活中富有时代气息的节日或事件都转化成了语文资源, 有力的激活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语文的情趣。对这些生活中随时发生的事, 同步成长的学生充满了体验的欲望, 它们都愿意主动去探索了解, 而我们的教材中却不可能及时出现, 把这些纳入课堂, 真实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场景, 有了这些生活阅历和生活场景的体验, 那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整体素养自然就会提高。

第三, 从学习方式角度来看大语文观的渗透。整个语文课前活动的准备和完成及评价都是学生自主参与, 活动中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和激活自我生活体验, 并自己转化成生动简练的表达语言。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顿悟语文。把语文学习溶解到每个学生的成长生活中, 学生的素质就在自主学习中形成了, 并且这种行为会逐渐转变成习惯, 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语文小论文 篇8

[摘 要]“语文小活动”与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灵活而生动,让语文学科的魅力展露出来,让语文的灵魂飞扬起来。

[关键词]语文小活动 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10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课堂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语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就能完全涵盖的一个学科,课下的“语文小活动”恰恰可以对语文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更易表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会大大增加,新课标提倡的三个维度目标也会逐步实现。其实“语文小活动”中的周记写作、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传统活动的功用自不必说,但作为语文教师,自然需要有创新精神,可以多开创活动。如此,语文学习的手段多样起来,语文的灵魂自然也会飞扬起来。

一、“语文小活动”对知识与能力的促进作用

知识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论对于考试,还是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一个奠基作用,就像一棵大树生长必需的肥沃土壤。“语

文小活动”的设置首先考虑此目标,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升能力。

1.论坛巩固活动

坛主月明江似洗

一楼:此生不换山高草近无

二楼:梦想—启迪风清柳如苏

三楼:末/未风暖花尤香

四楼:云端的日子风轻林若疏

五楼:天水蓝水动石如浮……

论坛巩固活动,是根据网络而发现的一种“语文小活动”方式,就是拿一张B4纸,教师给出帖子的主题,学生按照座位的先后顺序在帖子下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形成不同组别的帖子。例如《奇妙的对联》课后,笔者给出了上联“月明江似洗”,学生在后面按照楼层写出下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激发了兴趣,同时有了巩固对联知识的机会。

2.人物肖像绘画

人物肖像绘画,是一篇课文讲述完毕后,根据人物的文字介绍和自己的阅读理解给人物进行肖像绘画的活动。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绘画的基本功,所以分成小组,有的学生绘画,有的学生在画后作出解释,还有的学生在画后配一首小诗,对肖像绘画进行补充说明。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关于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人物的描写任选其一画一幅肖像图。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学生小组内不是仅仅根据课本绘画,还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这些人物的章节部分和人物评价文章。其实,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开阔视野,提升古典名著的阅读能力。

二、“语文小活动”对过程与方法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最需要实效的教学目标,掌握学习的过程,把握学习的方法,这在“语文小活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最有实效。学生在活动中知道了观察和思考的自主学习方式,明白了交流与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还锻炼了拓展和深入的探究学习方式。

1.诗词改编活动

诗词改编活动,是讲述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采用的方法,在每一首古诗词或古文学习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自行创作诗词(古或现均可)来解读文本。例如《长恨歌》课后,有学生创作了《天上人间再相见》一首现代诗来表达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悲剧的惋惜;《书愤》课后,有学生创作了《你的孤独谁能懂》来表达对屈原、杜甫、陆游等忧国忧民的文人壮志难酬的控诉;《阿房宫赋》课后,有学生创作了“隔离天日阿房宫,奢侈繁华秦帝中。楚人一炬变焦土,生灵万物复枯荣”一首小诗表达历史兴亡的感慨。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研读和挖掘文本的能力提升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也转变了,收获颇丰。

2.情境表演活动

情境表演活动,是讲述小说单元时采用的一种“语文小活动”。但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影响,笔者会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课本中的一个或几个情境进行表演。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一个学生搜集了别里科夫所有的道具辅助表演,表演时学生先是哈哈大笑,最后默默无声。有学生解读他的表演时说:“这是我们熟悉的别里科夫,也是我们熟悉的自己,他的表演里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活动中,学生既能够把握小说的内容,又联系现实生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应该多加尝试。

三、“语文小活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要求最高的教学目标,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关注生活和人生,关注教育和成长,关注现实和社会,是为学生未来而做出的长远考虑。“语文小活动”可以恰如其分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理性和感性并重的情感观念。

1.心理测试活动

心理测试活动,是根据要讲述的不同内容而设定的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导入环节,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在史铁生《我与地坛》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站起来,伸出自己的双手放在一条水平线上,然后闭上眼,笔者一边走一边引导学生在左右手不平衡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平衡。三分钟后学生睁开眼睛发现一个情况:自己极力想要保持平衡,结果真的不平衡了,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都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的人生道理不言而喻。在作文讲评“流言蜚语与主观臆断”导入环节,笔者给第一排的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一句话的字条,学生快速看完,把字条扔掉,然后回头告诉下一个学生字条上的内容,一条龙顺序,最后一排的学生把听到的话写在黑板上,结果出入很大。这样比起硬生生地告诉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要影响深远得多。

2.文章引导活动

“亲其师,信其道。”作文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有写文章的习惯和能力,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展示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讲解“关注传统文化从我做起”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了自己参观当地贡院之后写的一篇文章《贡院深深深几许》,学生放假期间就开始对定州的传统文化进行考察,还给相关部门写了一封意见信。讲解“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作文时,笔者展示了自己的文章《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儿子》,从而让学生发现亲情,重视亲情。教师的文章会让学生倍感亲切,也会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歌词创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广播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活动、书法展示活动等“语文小活动”丰富多彩,恰恰符合语文博大精深的特点,在每种活动中,对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一颗灵心,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让语文的灵魂飞扬。

二年级语文小练笔 篇9

1.《找春天》课文中的孩子们寻找春天真快乐!孩子,你在春天里 的快乐是什么,赶快写写吧。

《笋芽儿》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抄下来。2.《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6.(1)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找一找自己身边具有雷锋精神的事迹。7.你有过保护比你弱小的人或事物吗?说说你的经历。11.说一说泼水节的习俗。

12.假如有个外国小朋友第一次来北京做客,请你说说北京好吗? 13.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说---------15.学了本节课你想怎么画风呢?请你描述一下。18.假如你是天气预报员你会向大家展示什么呢? 19.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22.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23.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5学了课文《玲玲的画>>你懂得什么道理?

语文高效课堂小故事 篇10

回顾这两个多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然后就是从多方面探讨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感悟,以及和大家分享课堂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要看三点:第一点,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节课。第二点,学生是否有以下收获:一是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字,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第三点,这一节课学生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通畅,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

第一个故事:让周鑫爱上语文课。

作为学生,有权选择是否喜欢上你的课。我认为作为我们教师,有必要认识到“学生就是上帝”,当学生在你的课上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时,他就会成为你课堂忠实的“回头客”。周鑫在以前认为自己是差生,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有困难,对语文产生不了兴趣,很厌学,上语文课老是心不在焉。针对他这些问题,我对症下药。

每节课都应该让周鑫有快乐的回味。令人回味的可以是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如在学习《果园机器人》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讲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周鑫明白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可以是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和辩论,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交流和辩论的方式,同学们明白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可以是你的真挚赞赏和鼓励,如学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时,当周鑫同学说到“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时,我称赞了周鑫,因为他让同学们明白了: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令人回味的还可以是一场有趣的情景表演,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时,我让周鑫和其它同学表演了这个故事。总之,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地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切,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周鑫同学从此喜欢上了语文课,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情绪高涨,我看到他的进步我很高兴和欣慰。

第二个故事:让全班学生简单扎实地上好语文课。

我认为简单,就是要简约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简化教学环节,简便教学方法,不搞花架子。扎实,就是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底子,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前的传统式教学就是满堂灌,一节课全是老师在讲,与学生的互动很少。学生觉得语文复杂难懂,老是死记硬背,没有新意。针对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高效课堂的优势,简化了语文课的繁琐流程,将重要知识简化精炼,使整堂课没有了以前的复杂,而是重新焕然一新,简单易懂。

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上,我是这样做的:

1、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了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让学生学会自学。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学生先把本课的生字找出来,注上音,自己识记。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认读生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清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注意听清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下雪”的“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有的字,如“木桩”的“桩”、“欺负”的“欺”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帮助识记;有的字,如“环绕”的“绕”、“欺骗”的“骗”、“方便”的“便”可与熟字“烧饭”的“烧”、“偏旁”的“偏”、“使用”的“使”进行比较,加深记忆。还有的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比如教“回”这个生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回头”的“回”与“有一回”的“回”的不同意思。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是“掉转”的意思,后者是量词,表示次数。再让学生说说 “回”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学生理解到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4、教会学生在比较中识记字形、通过组词理解字义 比如“蜜蜂”的“蜂”和“山峰”的“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但字义不同。我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蜜蜂”的“蜂”是虫字旁,虫字旁的字,一般与昆虫有关;“山峰”的“峰”是山字旁,山字旁的字,意思大都与山有关。“蜂”可以组成词语:“蜜蜂、蜂蜜、胡蜂”等,“峰” 可以组成词语:“山峰、顶峰、峰峦”等。这样引导,学生既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字形,又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字义。

5、教会学生自编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也便于记忆。因此教学时,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学习“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学习“司机”的“司”字,编 成“同”字去掉一小竖;如学习“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教会学生利用形声字识字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i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祖国的文字很美,我不光要求学生要记住课文中的生字,还要他们开展比赛,看谁课外识记的汉字多。祖国的语言更美,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总之,要上好小学语文课,要有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设法让学生敢说会读;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求异创新;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乐于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和高效率。

语文小课堂 教育大学“问” 篇11

几年来,我努力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实践着以问题为中心的问答新模式——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大家答。其中的“教师问”,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读文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课文的内容。“学生答”,是指学生在积极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问”是指学生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们帮忙解答。“大家答”是指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当地加以补充。

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各种各样的“问”走进语文课堂,让这“小课堂”中的“大学问”,引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让“问”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导人新课这一环节。如果能够在这个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因此产生浓厚的读文兴趣。

如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我自编了一个小谜语,并以非常顽皮的语气,一边在黑板上写“点”,一边讲给学生听:“—个点儿、两个点儿……七个点儿、八个点儿,掉到地上没了点儿。”学生天生喜欢猜谜,再加上老师这逗人的讲述,让他们觉得这八个“小点儿”很有意思,于是积极地去想,并很想找到答案。因为这个谜语本身不难,出谜语的目的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解开谜底的同时,我在黑板上把这八个“小点儿”很快变成了“雨点”二字,然后夸赞他们的聪明可爱和善于思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美妙体验。接着我调皮地问他们:“这些雨点儿都掉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他们觉得非常有趣,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自信。

二、让“问"引领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占用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就是理解、感悟、朗读课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确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但学生读得也少了。没有充分的读文,是很难感悟到字里行间的情感所在的。所以,在让学生读文时,教师一定要通过“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大声地读课文,或者轻声地读课文,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读,都要一边读一边划。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一边读一边写,也就是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他们才会边读边思考。

比如,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我在品读课文这个环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画家和牧童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让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四分钟左右即可。不论他们更喜欢谁,都会在读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行比较,然后画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最后,再给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交流。不管他们喜欢谁,也不管喜欢的理由是什么,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感受的两个人的不同,从而比较出画家的“谦虚、画艺高超”和牧童的“细心、勇于指正”的特点。

三、让“问”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是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进行全班交流的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度思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体会。

比如,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风车”是怎样抽水的呢?一个学生说:“我见过童牛岭的山沟里也有一个大风车,可是那里的水太少了,风车从来都没抽过。”其他同学听了之后,也纷纷议论:是啊,风车到底是怎样抽水的呢?我见状,马上追问:“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中的插图,这个大风车和我们童牛岭的风车一样吗?”于是,同学们都认真观察起来,然后齐声说“不一样”。随后,我为他们演示了课件。因为风车离我们北方人的生活较远,学生更是很少见过稻田。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我一定要等到他们提出来后再播放课件,而不是主动拿出来演示给他们看。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让“问”塑造学生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不要怕学生问,而要让他们知道:不懂就要问。即便是在理解了全部内容之后,教师也要再给学生一次质疑的机会,习惯于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决不让任何疑问留存于学生的心底(当然,这“问”也不能随便提出,要先问自己,再问别人)。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在“问”面前就会变得非常勇敢,能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决不等到下课,能在学校解决的问题决不带回家里。

比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就要下课了,当我问道“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时,有一个男生举手说:“老师,宇宙飞船里的人怎么小便啊?”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然后便开始议论纷纷。我没有生气,而是反问道:“是啊,他们飘来飘去的,怎么小便呢?请同学们都来想一想吧。”这时,大家都在认真地想。很快,一个同学举手说,“不会是尿在太空里了吧!”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当然不会,请大家结合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再仔细想一想:在宇宙飞船上,人要是有尿了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时,又一个同学举手说:“宇宙飞船上应该会有一个特制的马桶,可以把人绑住,而不能四处乱动,这样就可以老老实实地尿了。”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总之,“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和引导,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习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决不能错过每一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要让他们在提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语文小论文 篇12

一、巧用学生发言中的“异想天开”, 重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的发言出乎教师预设的思路, 打乱原有的教学程序时, 教师应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 发挥教学机智, 可顺水推舟, 可见风使舵, 用学生所想重新组织教学,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也更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有位教师在执教《林海》一课时, 当学生读到“大兴安岭这个‘岭’字, 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时, 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这位教师马上意识到“不大一样”与“大不一样”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字序有错, 但意思出入很大, 并且通过这个词语的辨析, 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大兴安岭“岭”的特点, 于是他就顺水推舟。师:他刚才哪儿读错了?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师: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吗?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差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差别并不怎么大。师:读读课文, 想想秦岭与兴安岭差别大不大?生:它们差别很大。秦岭“云横”, 而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一个险峻, 一个温柔, 看来, 两者确实是———生: (齐) 大不一样。

由于这位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 能及时抓住课堂上随时呈现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并根据需要改变预设目标, 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 顺水推舟,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情绪, 结合课本巧设“小插曲”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模式近乎填鸭式的教学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怠慢的惰性心理,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学生或是无动于衷或是置之不理, 这种启而不发的教学局面有时会使教师感到困窘和失望。但教师如果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反应, 从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出发, 巧妙地设置一些“小插曲”, 往往能启动学生的思维, 在愉快的气氛中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 因为学生大多看过《水浒传》, 对其中的人物颇感兴趣, 个个交头接耳, 兴致很高。可我一开始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按部就班地根据“三激”“三拳”来分析鲁达的性格, 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消失了, 个个无精打采, 基本上由老师在唱独角戏, 偶尔有几个学生来撑撑场面, 一堂本可以活跃的课就这样沉闷地结束了。后来, 当我又教这篇文章时, 看到学生对《水浒传》很感兴趣, 就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 课上我安排了两名学生分别来扮演鲁达与郑屠, 其他学生当围观群众, 由于学生大部分都看过影片, 演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尤其是鲁达那种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在学生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演的人带劲, 看的人尽兴, 我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分析鲁达性格, 不仅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圆满解决, 而且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表演天赋也无不在课堂中得到展现与发挥。

三、合理运用自然环境, 灵活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往往会碰到自然环境突变如下大雪、下冰雹、电闪雷鸣等情况, 学生被吸引了, 视线、注意力再也不能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候教师是禁锢学生的情思, 还是把学生看作是有尊严的生命体, 尊重他们的选择, 往往会举棋不定。有一年我教初三, 又临近期末, 时间非常紧张, 有一天上语文课时, 窗外竟然飘起了南方罕见的大雪, 雪花飘飘忽忽, 的确很美, 学生们的视线几乎都朝向了窗外。我想, 既然他们已经无心于课堂, 那么何不顺水推舟, 让他们观察雪、感悟雪, 继而描写雪呢?结果收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对雪的形容远远超出了我所能想到的。他们对雪的感情竟是那样的细腻, 对雪的感悟竟是那样的深刻。而且当天他们写的日记都提到了雪, 都提到了我的这堂课, 让我深深明白:一堂成功开发自然资源的语文课, 会是让学生“永远记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

上一篇:控制情绪的经典故事下一篇:《酒店管理概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