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自查报告(通用9篇)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一直以来是我校狠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学期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具体抓落实,特别是接到《关于全面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后,更是在全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摸清了本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现就我校该项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28名,其中七年级98人、八年级88人、九年级42人。
2、有老人照看148人,其他监护人照看 68人,无监护人照看的纯留守儿童12人(孤儿4人)。
3、无辍学留守儿童。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留守儿童管理
(1)、成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组 长:龙汉一(校长)
副组长:肖培笔 谢明光 欧 斌
成 员: 谢玉军 邓万发 龙 静 杨佐稳 王龙海 陈开宴 杨 健 陈 艳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谢玉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陈艳任资料员。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了至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制定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第一、学校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人性化、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台计算机、安排老师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第二、落实一名帮扶教师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帮扶教师,每位老师必须对帮扶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生活帮助。
第三、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第四、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第五、谈一次心。帮扶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第六、读一本好书。老师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学生要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七、一封亲情书信。帮扶教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2、保学控辍工作
(1)保学控辍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辍学学生共8 人,其中七年级1 人,八年级 7人。
(2)保学控辍工作的措施
坚持依法控辍,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舆论氛围,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制观念,把政府民规民约深入宣传到各家各户,坚持管理控辍、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
①成立保学控辍领导小组:
组 长:龙汉一(校长)
副组长:肖培笔 谢明光 欧 斌
成 员: 谢玉军 邓万发 龙 静 杨佐稳 王龙海 陈开宴 杨 健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谢玉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统一指挥,确保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②实行了控辍保学奖惩制度。
校长与班主任、教师分别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负其责。学校把控辍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和教师考核方案里。做到与班主任津贴和年终考核挂钩,并将学额巩固率做为评选先进班级和班主任的条件之一。
③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学校做好开展“控辍活动月”的宣传动员工作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时下去家访、了解情况,做好动员工作。学校历年来都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其重点是家贫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在对学习中、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随时家访,及时了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控辍效果。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动家长,赢得学生的心,用我们朴实无华的真实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④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每位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每周写好周记,对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反思一周来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班主任附上一周的寄语。这样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进步,尝试了成功的快乐,重塑了自信心。
⑤坚持扶贫控辍
学校教师除了对辍学学生进行家访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和个别生随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两免一补”方式针对一些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和照顾。
3、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落实情况
(1)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校长亲自带头,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体系中。要求结对子的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班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建立师、生级两级帮扶体系。
(2)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3)积极争取得到团委、妇联等部门的支持,通过“春蕾计划”,“关注女孩行动”等帮助留守儿童。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较大,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健全农村教育的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责任,它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可以聘请离退休教师、爱心妈妈等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监护网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同时,还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不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于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封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管制,使他们的行为散漫、性格孤僻,为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爱,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3、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教育。
近年来, 社会转型、城市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工作, 随之出现了留守问题, 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段秀荣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留守儿童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全国18岁以下留守儿童6973万人,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6103万人。2月14日,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儿童是家庭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 社会的和谐, 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 因此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保护。山西省属于中部地区, 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本次研究就是以山西省JL镇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访谈、实地调查以及相关的实务介入, 了解该乡镇的留守儿童数量规模、生活状况、学习及受教育情况, 心理及行为问题和安全状况等,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生活、心理、行为等,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 进而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建议。
2 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主要争议在儿童的父母是否是双方都外出、外出务工的持续时间、留守儿童的年龄这三个方面。范先佐: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 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属于留守儿童;段成荣和杨炯则以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务工来界定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则指其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周福林与段成荣关于留守儿童的综述中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 不同研究有不同的标准, 有一年、连续四个月或六个月;政府文件中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综上, 对儿童的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务工的持续时间、留守儿童的年龄作出的界定, 故此本文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中至少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六周岁的、其户籍所在地为农村地区的儿童。
3 JL镇基本情况
3.1 JL镇概况
JL镇座落于山西省吕梁市, 是革命老区贫困区的集合体, 有14个行政村, 41个自然村, 分布在东西两山、南川河流域, 总面积70km2, 孝柳铁路、209国道、340省道贯穿南北, 交通便利。全镇总人口20639人, 总户数5667户, 耕地面积1128.47hm2, 总劳力7016人。山西人恋家, 常说“好出门不如歹在家”, 该镇也一样, 而且在当地还有本地的煤炭产业, 总体而言外出务工的人不多, 但是近些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 陆续有人选择外出务工。该镇有9所小学及1所初中, 留守儿童数量近百余名。
JL镇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是以民政部“三区”项目为依托, 于2013年成立, 推崇“社工引领, 志愿者辅助”的服务模式, 开展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人员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其中留守儿童是工作站一类重要的服务人群。因JL镇的留守儿童人数不多, 所以在进行服务时并未做严格的划分, 驻站社工对该镇的留守儿童做了摸底调查、建档工作, 对有特殊需求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截至目前, 社会工作站服务的留守儿童79名。
3.2 JL镇留守儿童概况
本次研究通过走访及问卷的方式对该镇9所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 共有小学生1463人。其具体情况见表1。
首先, 由表4可知JL镇的小学生中有留守儿童约79人, 其男女比接近1:1, 只有全部人数的5.4%, 可见该地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少, 留守儿童也较少。其次, 由表2可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仅父亲外出约占75.95%, 仅母亲外出约占10.13%, 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13.92%, 但这其中也约有22.78%单亲的留守儿童, 因此没有父母陪伴的占36.71%。有父母一方陪伴的留守儿童约占63.29%。根据其监护人是否在其身边可以把农村留守儿童分成四个类型, 即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由表3可知79个留守儿童中, 63.29%是单亲监护, 32.91%人是隔代监护, 3.80%人是亲朋监护, 没有同辈监护的情况存在。
4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分析
留守儿童“留守”不等于“问题”, 不应把他们“标签化”, 他们只是相对缺少亲情和关注, 在成长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高, 其生存现状也表明这一群体需要更大的关注力度和关爱保护。
4.1 监护不力, 影响营养健康
儿童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崔篙等人曾在文章中指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的负面效应大于家庭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在JL镇亦如此。首先, 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 缺乏科学的喂养经验,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辈, 受祖辈饮食结构和勤俭节约生活习惯影响, 往往忽视孩子的营养状况, 忽视孩子的营养是否均衡、是否跟得上, 以致孩子的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其次, 监护不力, 对儿童疏于管理。在机构服务的79名留守儿童中, 有66%的留守儿童有充足的零用钱, 并且自己管理;有22%的留守儿童有少量的零用钱;有5%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 基本没有零用钱。留守儿童一般都有足够的零花钱, 但因年龄小、自控能力差, 并且缺乏甚至没有营养搭配的意识, 以及临时监护人疏于管理, 他们常常将自己的零花钱用于买垃圾食品, 用于玩乐方面, 无法顾及到自己的健康营养。最后, 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处于劣势, 卫生习惯方面尤为明显。与班主任的交谈中, 大部分班主任说“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衣着不能保持整洁, 长时间不能更换, 做不到勤换衣物、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及时理发等”,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留守儿童中大约60%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容易生病, 营养健康得不到保证。
4.2 家庭教育缺失, 忽视道德行为塑造培养
儿童时期是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 其中道德行为有探索性、模仿性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应当以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规守纪、严于律己等良好道德品质。部分留守儿童因自律性差, 临时监护人的忽视、放纵或溺爱, 家庭教育及父母言传身教的缺失, 道德行为的塑造处于劣势。留守儿童出现道德行为问题, 常常会被临时监护人忽视, 即使意识到了, 也因无力管教, 使情况恶化, 出现个别极端行为。另外, 家庭教育缺失, 临时监护人的疏于监管, 使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尤其不良信息的干扰诱惑, 出现旷课逃课、抽烟喝酒、出入游戏厅网吧, 沉迷于网络, 甚至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抢劫、偷盗、赌博等现象。
4.3 亲子关系疏远, 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基于生理的生长发育, 其心理也呈现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等特点。心理问题是内在和外在各方面交互作用而产生的, 留守必然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但张帆曾在文章中说明, 大部分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 也有少数研究提示, 两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性别、年龄、父母外出时间、监护人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次、家庭子女数、是否住校、人格特征、亲子关系等, 但毫无疑问的是亲子关系的疏远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造成影响。在JL镇的实地调研期间发现, 只有个别的留守儿童有些许不良的心理表现, 例如:冷漠、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封闭、脾气暴躁、逆反心理等。JL小学的L老师证实留守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过生日。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将蛋糕和小零食拿到学校, 或是邀请儿童一起过生日, 而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 过生日不会去跟班里的儿童分享, 有的甚至不过生日, 出现被嘲笑、自卑等现象, 这有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创伤。类似事情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 变得脆弱。
4.4 教育资源有限, 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2001年开始, 农村地区对中小学布局规划进行调整, 撤点并校, 近一半的中小学被撤并。JL镇受撤点并校的影响, 只有1所中学、9所个小学, JL小学的规模最大, 资源相对更多, 另外8所小学教育资源相对更加匮乏。79名留守儿童, 超一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有个别辍学现象, 但也并非所有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差, 大约10名成绩处于中上游, 也不乏特别优秀的。虽然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但是它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的存在。留守儿童相对非留守儿童有以下几方面处于劣势:首先, 农村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外, 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临时监护人只注重学习, 缺少其他受教育的机会;其次, 父母因外出务工, 觉得亏欠孩子, 会留给孩子较为充足的零用钱, 孩子天性爱玩, 加之临时监护人疏于监管, 往往沉迷于游戏或网络, 影响学习;再次, 在JL32.91%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都是孩子的祖父母, 年龄普遍较高, 大部分都是文盲, 没有学业辅导能力, 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后, 监护人对家庭教育忽视, 加之农村地区学校办各方面资源有限, 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不力, 这都会对留守儿童的成绩产生影响, 通过与一线的教师交流发现,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来开家长会的不到三分之一, 而且即使来开家长会也只是走过场, 不能解决问题。
4.5 隐患较多, 安全受到威胁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通常是祖父母辈, 他们往往年龄偏大, 能力和精力有限, 无法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和监管, 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溺水、触电等事故时有发生, 也容易遭受不法分子侵害, 例如人身伤害、猥亵、拐卖等。据安徽医科大学的相关调查,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达46.8%, 比非留守儿童高出13个百分点。在JL镇的实地调研中, 发现在该镇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排在第一位的是交通安全隐患, 这与该镇的特点有关, 该镇主要产业是煤炭产业, 在国道、省道以及平常的路段中有大量的拖挂式的卡车, 交通事故频发, 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威胁。另外个别留守儿童在家中有时用电磁炉或电锅做饭, 有触电的危险。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学校及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能做的是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同时为其创造安全友好的环境。
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需要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关注, 其问题的复杂性也要求社会工作介入手段的专业性, 社会工作作为以助人自助为理念, 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专业方法, 在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及主体性的前提下, 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缓解困难。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无论从留守儿童自身、家庭还是社会层面, 无论是从儿童个人心理调适, 家庭支持还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层面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5.1 JL镇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JL镇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主要是依托JL镇社会工作站在JL镇开展的工作, 主要针对该镇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 对其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5.1.1 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介入。
留守儿童个人层面包括了个人的成长经历, 家庭生活环境, 个人的学习、生活习惯、态度转变、行为方式, 人格的塑造, 能力的提升, 个人价值观取向等, 针对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介入, 可以采用个案或小组的专业工作方法。
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 坚持案主自决, 个别化原则, 为不同的案主设置不同的服务方案。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链接资源包括经济的、物资的或精神的, 也可以帮其重建或丰富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可以帮助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寻求社会救助等;在社区中招募高年级学生志愿者, 帮助学业困难的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留守儿童个人层面的小组工作, 可以建立手工小组、心理治疗小组、成长小组、学习互助小组、抗逆力提升小组等, 利用小组工作方法, 从朋辈群体中获得慰藉和支持, 彼此分享喜悦、分担烦恼、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5.1.2 留守儿童家庭层面的介入。
家庭层面的介入, 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要了解留守儿童家庭, 包括父母工作情况、替代监护人情况、监护状况、与父母的沟通状况等, 对其中的一些负面境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利用个案、小组或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对家庭进行介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存在监护不当、疏于监管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讲座培训等方式向临时监护人和父母传授有关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知识, 以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就亲子关系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父母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 并强调沟通的方式, 建议采取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时进行沟通, 最好定期进行视频聊天, 从而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以及正常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时, 社会工作者也计划在父母返家期间, 组织他们学习亲子教育、亲子沟通相关的知识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改善亲子关系。在留守现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父母对子女多一些关爱, 临时监护人更加尽责与父母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5.1.3 留守儿童学校层面介入。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社会环境, 学龄期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 因此学校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部门, 学习之外的一些工作可有学校社会工作者来承担,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和关心。针对学校整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留守儿童自我保护、维权意识薄弱, 安全、法律知识匮乏等现状,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讲座、小海报等宣传方式来增加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也可以通过“安全周”、“法律小讲堂”等小型活动去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维权意识, 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
学校中留守儿童工作相对开展较为顺利, 以班主任为主, 以班级为单位, 可准确把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并建档。班主任要全面掌握自己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情况, 对于需要帮助的, 应及时转介给社工, 寻求专业的帮助。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临时监护人共同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使他们的生活多一点关爱, 学习多一点辅导, 情感多一点交流。
5.1.4 留守儿童社区层面的介入。
儿童正处于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 自控能力差, 易受到周围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 保证留守儿童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为其创造和谐友善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 而社区是其生活的首要外部社会环境。现阶段对于留守儿童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 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课业辅导, 在社区内设立“六点课堂”,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娱乐匮乏的问题, 可以在周末组织课外读物分享活动或组织观看电影等, 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5.2 JL镇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务反思
JL镇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无论是从儿童的自身成长, 家庭关系改善还是从儿童的社会适应方面,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JL镇师生、家长、村民及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但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首先, 当地方言很难听懂, 交流有障碍, 与老人的交流尤为明显;其次, 当地群众没有意识到留守对孩子的影响, 不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次,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低, 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社会工作队伍较少, 工作量大等;最后, 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方面父母的责任是最主要的, 父母即使不能陪在孩子身边, 也不能放任不管, 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6 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建议
6.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营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积极出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 就是要让子女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卫东也曾提出,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推动流动人口子女随迁。例如: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增加就业岗位, 引导激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倡父母进城务工时, 带子女一起进城学习、生活, 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帮扶, 创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条件。
另一方面,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 需要政策上予以支持, 同时明确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JL镇社会工作站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当地政府的支持, 以及其他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在许多地区还正处于探索阶段, 社会工作者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社会大众会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混淆。因此应设立专门社会工作部门, 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 明确社会工作的职责义务。
6.2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整合资源, 丰富留守儿童社区生活
通过当地政府支持或是其他捐赠等,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在农村社区建立社区图书馆、体育馆、休闲娱乐馆等, 并安排专人管理, 让留守儿童在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学习休闲娱乐, 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方便孩子在这里看书, 学习知识, 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地区的软件设施建设, 在社区里面组织各种各样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 社区内设立“六点课堂”, 周末课外读物分享活动或组织观看电影等。此外,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中动员居民,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改善社区文化氛围, 让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6.3 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 方便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
宣传社会工作, 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加大农村社会工作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大型活动等媒介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全面宣传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内容等, 从而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都了解、接受和关注社会工作, 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 并在工作上给以支持和配合。做好实务工作, 塑造良好的社会工作者形象, 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在工作时,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社会工作者的形象, 脚踏实地, 要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价值理念植入实务工作中。
6.4 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 拥有近8亿农民, 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建设的重点, 以JL镇为例, JL镇属于中部贫困农村地区, 其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开展社会工作, 即使开展的地方还面临社会工作者数量少、专业服务能力低、难以胜任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等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农村社会工作现状有其客观的原因, 例如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 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总体偏低等。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除专业社会工作者外, 也可以让部分基础农村社区工作人员、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学习社会工作的知识, 壮大社会工作的队伍。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吕利丹, 郭静, 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 2013 (3) :37-49.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78-84.
[3]段成荣, 杨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8 (3) :15-25.
[4]周福林, 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 2006 (3) :60-6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DB].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2016-2-14.
[6]叶敬忠, 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 2006 (3) :55-59.
[7]崔篙, 周振, 孔祥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分析[J].农村经济, 2015 (2) :103-108.
[8]张帆, 刘琴, 赵勇, 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8) :849-857.
[9]李艳艳, 范元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程、反思与走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3) :31-33.
[10]叶妮, 翁思洁, 朱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J].今传媒, 2014 (6) :168-169.
一是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担任组长,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我县每年都会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和了解留守儿童信息情况,据统计全县今年有留守儿童1786人,两年时间增加了41%。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乡、村干部、党员、“五老”以及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定期向监护人询问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印发了留守儿童连心卡,上面印有联系人的电话、职务等,以便随时联系沟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结合靖安县委提出的“我与群众交朋友”的活动,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全面大走访,并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县关工委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县关工委、妇联、团县委共同印制了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名信片……
(文/靖安县关工委办公室)
2015年月
留守儿童关系到千家万户,我校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深入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了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发展状况,促进了我校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初步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现就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汇报一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2014年秋季全校共有学生98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3.8%,与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在一起或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的都有,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一般都在外地打工。
2、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有25人,占58%,一年回家1——2次的有18人,占42%,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从全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有一部分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大部分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不好。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孩子的学习;二是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根据学校7个教学班班主任提供的留守儿童相关资料以及2014年下学期9月份月考成绩表可以看出,这43名留守儿童36%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20%成绩比较优秀。老师们也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
2、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
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挑食挑穿;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骂人、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三、关爱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1、召开家长会,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2、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切实关爱留守儿童
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爸妈、爷爷、奶奶过生日时,老师指导留守儿童给家长打一次生日祝福电话,增强他们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老师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告知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访活动、校讯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留守儿童“绿色环保”秋游、野炊等活动
为了体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消除他们在校的孤独感,学校每年组织留守儿童外出活动,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让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
4、手拉手共成长,关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为进一步丰富我校留守儿童的活动内容,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关心爱护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传统美德,我校不定期地组织留守儿童与乡镇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之间开展 “手拉手、同成长”活动。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普遍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正在扩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父 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富裕了经济,影响了孩子,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勤于与孩子沟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心情舒畅,快乐成长。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3、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在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里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为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留守儿童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学校实际,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各种措施,现对此半年的工作自查如下:
一、初步成效
一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以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工作内容:
1、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健康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2、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分阶段内容: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年级的留守儿童: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的留守儿童: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学会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留守儿童: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要求进步;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锻炼抗挫能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的留守儿童: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中学生活。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
——七年级的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等方面能自我调节。能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学习。能够正常的与人交往。
——八年级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的与异性交往问题上;学习上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习,对社会积极向上。
——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学生能热爱家庭、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亲近社会、遵纪守法,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以全体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2、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民主、参与是学生个体表现自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只有坚持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以真诚、友爱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对教师说心里话,才能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气氛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留守儿童作为小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有它的独特差异,他们群体心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上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多样性原则是由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4、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他们的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以保障其心理健康。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三)方法途径: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通过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5、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6、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学校共用14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证。
7、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
(四)主要做法:
1、健全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各班留守儿童在心理辅导员指导下认真填写心理健康档案
2、举办心理集中辅导
心理集中辅导,一般10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利用课余或双休日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
留守儿童集中辅导:励志
留守儿童集中辅导:信念
留守儿童集中辅导:感恩
留守儿童集中辅导:坚持
3、开展心理读书活动
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可以让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增强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4、设立心理信箱
针对留守儿童,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心理信箱。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二是对心理教育中一些带共同的方面展开讨论。
5、开展全辅等活动
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举行心育行动。侧重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送温暖等活动。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留守儿童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6、开通爱心QQ电话
爱心QQ电话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连心的纽带,通过ipad、家庭走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在每周四的中午或下午分班级、双方或多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7、创办心灵绿岛爱心小报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书写,可以让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还可以为小报《心灵绿岛》提供素材。《心灵绿岛》创刊:
关注学生思维
关注留守儿童
8、特殊留守儿童填写量表
对特殊留守儿童填写量表,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9、留守儿童宣泄减压
10、留守儿童沙盘游戏
11、留守儿童观看心理情景剧
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五)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家引领。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3、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 教基一厅函[2015]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1号)情况,督促全面落实相关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教育关爱工作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部定于2015年8月至10月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查范围
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开展一次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覆盖每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教学点)。
二、自查内容
(一)教育行政部门自查主要内容
1.工作部署推动情况。主要包括:出台政策、召开会议、财政投入、专项行动、督导检查等工作情况。
2.改善教育条件情况。主要包括: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用餐需求、交通需求等工作情况。
3.加强教育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学籍管理、控辍保学,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以及家校联动等工作情况。
4.构建关爱服务机制情况。主要包括:支持家庭教育、社区关爱服务、社会关爱活动等工作情况。
5.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建议。
(二)农村中小学校自查主要内容
1.是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标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并及时更新。
2.是否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餐饮管理、控辍保学等相关工作制度,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需要。
3.是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是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活动场所,加强关爱服务。
4.是否开展结对帮扶,对特殊困难留守儿童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5.是否注重家校联动,定期开展家访,与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经常沟通联系。
三、工作要求
1.各地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密组织,深入开展自查。各省(区、市)要在自查基础上,于10月中旬之前在行政区域内集中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督查。教育部将对部分地方进行抽查。
2.各地要全面排查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整改方案,推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将各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对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文件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形成自查报告,并于10月31日前报送我部基础教育一司(同时发送电子稿)。
联系人:瞿伟、陈文涛
电话:(010)66097817、66096667 传真:(010)66096959 邮箱:abc@moe.edu.cn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精神,深入调研了解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5月26日,教育部在贵州省福泉市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集中调研工作座谈会。
会议指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协调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和地方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履行相应职责,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要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集中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加快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完善家校联系、推进结对帮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加强督导结果运用,结合地方实际切实把中央要求落实好、贯彻好,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和源头治理,统筹解决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会议要求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观测联系点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会议还就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工作征求了意见建议。
(教育部网站,2016-05-30)
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抓落实,在全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摸清了本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现就我校该项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实情现状。
我校有210名学生,学生来源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60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76%,其中男生67人,女生93人,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发展,牵动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农村留守儿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外)祖父母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60%;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0%;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10%。无辍学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未来负责的体现。
二、创新思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按照《教基一(2013)1号》精神,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周飞任组长、副校长吴凯任副组长,各班主任担任小组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学校先后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有章可循。
3.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法制、青春期、卫生和安全等专题教育,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4.政教处负责建立和完善每位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准确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明确每位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老师,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老师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告知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访活动、校讯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5.在班级内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召开家长会,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6.学校老师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较大,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打工地点不固定,联系电话号码时有更换,再取得联系十分困难。
3.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困难,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普遍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正在扩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管制,使他们的行为散漫、性格孤僻,为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爱,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系部名称:民航飞行学院专业:民航运输管理 年级:大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政府及小学
实践时间: 2010年7月5日 至2010 年7月20日 共15天
前言:据目前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5700万,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地区,实践调研,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并达到以下目的:①让政府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的现状。②让学校能够根据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③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④让父母能够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和关爱的力量。⑤让儿童更加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艰辛和对他们的无私的爱。⑥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⑦宣传民航知识,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正文:
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烈展开,我们组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分队,成员9人,计划深入陕西省咸阳市农村地区,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展开留守儿童课题研究。7月8日,我们到达活动目的地——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开始为期7天留守儿童调查行程。
在乡亲们家安顿好后,队长找来竹竿将院旗立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民航飞行学院)向村民们介绍了团队的来意。出乎每一位成员意料,短暂的支教活动引起了乡亲们热情的关注,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接受队员的指导。
当笑容满面的孩子们早早地端正坐在教室里,队员们感动不已。一张张纯洁的面容,像是一幅幅无瑕的画卷,让队员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为了更有效率的指导孩子们学习,团队分成八组,分别指导一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级七到八人——后来队员们得知,原来这所乡村小学总共仅有56名孩子。教学开始,第一天没有准备齐全,队员们在教育中显得有些紧张。但一天的初步指导后,他们也很快发现了情况:这群孩子们不乏性格孤僻、沉默不语的“问题学生”,而且接受的教育也多少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竟不会两位数乘除,仅仅依靠手指头计算加减法。这些问题显得急迫而困难,队员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学到该懂的知识,并与他们的家长耐心的交流。第二天,学习照常进行,三个时间段——“7:00-9:30,10:30-12:30,15:00-18:30”,孩子们按时上课。不同的是,孩子们比第一天竟多出了一倍:村里人听说大学生来支教后,纷纷让自己的孩子赶来接受辅导。在村里人眼中,放假了的孩
子是格外调皮、捣蛋的,而在学校里,孩子们才能乖乖地学习,不调皮捣蛋。因此,团队的教学中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保障每个人的安全。“铃??”,熟悉悦耳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纷纷欢喜地冲进教室找好位子坐下。这温馨的场面让每一位队员很感动,这也是他们曾经历过的。
七月的咸阳,天气灼热烤人。而队员和孩子们毫无倦意。对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差距明显,所以一些三年级的孩子不得不被放在一年级中指导,而一些五年级的孩子则已经可以预习初中的知识。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儿,虽已小学三年级却还仅仅会单位数字的加减法。如此掉队的学习热情让指导她的刘文学队员极其担心,队员们商量一下后,决定用各自的空余时间对她进行额外辅导。乘除法不会,便从简单的加法教起,甚至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让她熟悉基本的运算法则。短暂的几天支教,也许并不会对她的学习状况有根本改变,但她脸上的笑容至少证明队员们的努力给她带去过鼓励、欢乐。
七月十一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离开了支教长达一星期的咸阳市礼泉县庄河村。这段独特的“旅行”给队员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尤其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留给队员深深印象的同时也提醒了每个人:“留守儿童”问题任重而道远,对孩子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带着种种疑问和沉重的责任感,团队开始了实践调查的第二站——陕西省政府。
经过队员们提前百般预约,最终团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人力资源部陈建强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两名队员在陈秘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办公室,陈秘书长打开电脑,耐心的查阅相关资料。经过介绍,队员得知,陕西省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旨在对下一代儿童加强学习、心理上地辅导。当被问到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在陕西省各地的落实情况时,陈秘书长认真的说:“大量的留守儿童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单靠政府的政策是难以解决的,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让社会行动起来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队调查发现员们应该继续进入基层发现问题,在大量分析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见。两个小时的访谈,让队员们切身体会了政府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此时此刻,队员仍旧感到肩上的重担,责任在催促着每一位同学马不停蹄地工作。
面对即将结束的行程,每一位成员心情仍旧沉重。就在团队刚刚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报纸上便出现了一则惨痛的新闻:陕西丹凤县五名儿童相约自杀。而经过了解,其中三名是因为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如此的重担摆在眼前,即便是出现很久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如今进步的社会里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继续追踪问题的深层细节,得出最终的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行程结束,队员们搜集了一个星期的支教中所相积累的资料以及之后的采访调查报告。在查阅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积极的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我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心理问题
在我们支教礼泉县小学中,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总和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整日沉默不语,性格孤僻。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得知她并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可能是家长的疏忽及周围的同学冷淡的态度导致她怪异的性格。长期的不合理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
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造成不良后果。2.学习问题
在这所小学里,家长对孩子成绩普遍的关注。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的。一方面,农务繁重,家长抽不出时间监督;另一方面,家长本身文盲,无法给予孩子知识上的辅导,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在最后一天的孩子家长会上,将这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讲将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提出孩子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加上监护人本身意识问题,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3.生活问题
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城里孩子那般阔气。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结合陕西省留守儿童问题政策及礼泉县(活动实践地)政府政策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2、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3、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4、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总结:
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样的一群孩子,本身并没有任何缺陷,真正缺少的是社会给予的优良教育和心理指导;他们缺少的是社会本应带给他们的快乐。十几天的支教活动,走近了孩子,也走进了幸福。与孩子的相处,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内心质朴的对于快乐的渴望,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带给他们充实的生活。这也许就是经历的责任感,也带给了我久违的幸福。他当队员们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答了他们沉思已久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会激动不已,拿起一小截儿铅笔在纸上努力的演算。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渴望有人给他们讲解心中早有的疑问。他们是快乐、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注意到被社会的忽视,没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点塑造,也没有对前途隐隐的担心。为什么当孩子们的父母去外地辛辛苦苦的打工为社会奉献大量的劳力和时间,而孩子们却得不到本因属于自己的教育和关爱?这是社会的缺陷,是社会的忽视。农村地区原本落后的生产力会在如此循环往复的体制中愈发落后,而进步的社会如果能回过头拉住他们,便会改变这一现状。
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就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和关爱,让社会关注起来。当孩子们一切安好,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幸福。篇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
践调查心得体会 课题: 关爱留守儿童地点: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 时间:2013.7.24—8.8 院系: 口腔医学 年级:2012级 班级: 1 姓名:刘淑静
学号: 1210750105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刘淑静
乡村有这样一群孩子
留守着村里的炊烟
遥望远方爸妈打工的城市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用勤劳、智慧和有
力的双手为社会经济发展默默书写崭新的篇章。此时的他们和我们的童年一样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需要享受家的温暖,需要得到长辈的教诲,却过早地体念着亲情的缺失,忍受着孤独的煎熬,困惑着成长的迷茫,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2013年7月24日到8月8日,我走访了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的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就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展开了社会实践走访调查。并深入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深入体验留守儿童的生活。这次制定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
3、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给他们辅导功课,整理房间。
按着自己制定的计划,每天一有空我都会拿着笔和纸往村里的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跑。在这十四天的社会实践调查里,我受益匪浅,我想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时间。
一、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80%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15%的留守儿童是和伯伯叔叔住在一起,值得让人吃惊的是有5%的留守儿童是自己单独居住。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在2009年就建立了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村里的留守儿童可以白天在这里学习,这里有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帮孩子们辅导
功课。
2013年7月 25日我迈进村里 的留守儿童托管
中心。当我迈入村
里留守儿童的家
门时,给我印象最
深的就是孩子们
脸上的灿烂微笑,那种微笑让我既
温暖又贴心。首
先,我给他们送去的学习用品虽然不多,但是孩子们非常的感激。孩子所学习的教室是一个废弃的厂房改造而成的,门和窗都很破旧,一间大大的教室里,摆放着十几张陈旧的课桌,孩子们很安静地坐在课桌前认真书写自己的作业。
每每夕阳的余晖照进这间教室,孩子们凝视窗外,双眸暗淡无光。蓝天、白云,在孩子们的眼前尽显妩媚;阳光、微风,纵情挑逗孩子们的脸蛋。可是孩子们却视而不见,迷茫的双眼,尽是寂寞;校园里欢快的小鸟、美丽的玫瑰带给孩子们的不是开心,而是忧郁。看到这段文字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孩子们告诉我,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快要背着书包回自己家里的时候。想起回家,孩子就会想起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的视线在夕阳的余晖里迷茫了双眼,那暗淡的光线里仿佛在演绎着已经过往的昨天,曾经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的岁月。那时孩子的手还很小,父亲那双宽大的手包裹啦孩子的小手掌,他们一起行走在回家的马路上,马路边绿油油的青草,美丽的杜鹃.......孩子们每每和我谈起这些,泪水就止不住滑过脸庞。正当灿烂年华,无忧无虑的年龄,可是上帝却赐给了他们一个可恶的名字“留守儿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很讨厌看到托管中心大门前“柳口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几个大字,更讨厌人们把这样的字眼加在孩子们身上,可是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用啦这样的文字,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知道孩子们也惧怕这样的名字,孩子们想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只是遥远的一个声音和钱的体现。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细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2013年7月
27日下午,我去了 留守儿童王涛的家里,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下午,当
我走进王涛家小
院时,王涛正在洗
衣服,一看见陌生
人来,王涛的眼睛里表现出的眼神至今都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畏惧?还是一种.......小孩子停下手中的活,跑进了门。当我走进他的家里,看见小孩子躲在爷爷的背后。在和王爷爷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小王涛今年7岁,在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啦!很少回来,一般都是过年过节才回来看看孩子。当我向小王涛递过去我给他带的学习用品时,小孩表现出来是格外的羞涩。直到爷爷说:“快接过大姐姐送你的东西噻!”小孩子才羞涩地接过我手中的小礼物。
当离开他家后,在我回家的途中,我想起啦姑父的孩子,差不多也7岁吧!
我在想,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每天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和雨露,可为
什么孩子们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同样
值得让我深思的是在这个时代,一个7 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自立,开始学
会洗衣服,姑父的孩子是做不到的。2013年7月31日,我走进啦留守
儿童刘斌的家里,小刘斌和爷爷奶奶
生活在一起,今年9岁的他已经学会
啦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但由于小刘
斌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记忆里一点也想不起爸爸妈妈的样
子。爷爷告诉我说,“孩子妈妈在孩子
两岁时就离家出走啦!爸爸为了供小
孩上学,很早就离开啦家,由于在外
面一直工作不好,没找到多少
钱!所以很少回家。”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家的贫穷,对于
这个家庭的遭遇我深表同情。
在我和爷爷聊天的时候小
刘斌走了出去,不一会一闻到篇三: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附件一:
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学生姓名:张威 专业班级:机制1班学号:1003010136 籍贯:湖北枣阳 调查时间:2012/7/11地点:武汉工程大学
调查人签名:张威 2012年 7月 11 日
武汉工程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专业:机制 班级:1班 姓名:张威
学号:1003010136 2012年7 月 11 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 背景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 调查
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众所周知,然而具体薄弱在哪里,好象鲜有提起。我于2012年7月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枣阳市七方镇助教。七方镇小学学校占地15000余平方来。现有小学班9个。初中班8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
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数据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5%
父母只有过年才回家的80%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95%
非常想父母的65%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37%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5%
害怕陌生人的25%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1%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5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心理上的寂寞与生理上的缺失,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留守儿童的工作自查报告11-13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09-13
同心寨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05-30
五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5
202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10-28
初中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1-08
六年级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29
关爱留守儿童报道06-12
关爱留守儿童机制11-09
安义县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