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共11篇)
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故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思想促提升
要想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时刻不忘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基本理念,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与同事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关爱的和谐工作氛围,我与每位同事之间都能坦诚地进行沟通,真诚地进行交流。让自己每一天都是“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对待学生,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全身心地教书育人。与学生交朋友,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二)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力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能力之
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积极订阅购买教育书籍、杂志,或在网上阅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参加教育专家为教师举办的专题讲座,学习好的育人经验,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教育论文,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脑,教学同样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我将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掌握一些有助于教学的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自制课件,在课堂上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并积极参与县级课件制作评比活动。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5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
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其次要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如何做到呢?就应该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四)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做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学校要求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上研讨课、观摩课、同课异构,同事之间多沟通交流、写教学反思、观看课例等,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个教师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交流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不断成熟,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在不断的总结、反思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有魅力的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一名称职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够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打好了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基础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之后,还应该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尤其要向身边的老教师、本地区的名师等学习。身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世界上其他什么工作都好做,都有普遍的工作规程可以遵循,唯独教师这一行业没有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操作规程可以让我们去“按章办事”。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没有几年两三个轮回的摸抓摔打,就无法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个中“三昧”。并且如果仅凭自己去拼去闯,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这一过程中,向有经验的同行们学习,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早日走向成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在专业化发展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积淀的教师,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向本地区之外的名师们学习,向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师们学习。这对促进我们的专业化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向有影响的名师们学习的最
好也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当面聆听他们的指导和教诲,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找到或遇到。而名师们的著作、名师们发表在各类媒体上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类杂志上的文章及他们的课堂教学录像等,我们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当今发达的传媒来向名师们学习,以不断地丰富充实提高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向名师们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他们的做法,而是要学习他们思想,借鉴他们的方法,进而把这些融入我们自己的血脉,化为我们自己的血肉。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普及, 然而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却越来越不满,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教育需要改革。而教育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教师固有的教育理念, 进而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思路, 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 必须在教育改革和教师改革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形下, 改革教师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著名教育家、教师教育家古德莱德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学校若要变革进步, 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要培养出更好的教师, 就必须将模范学校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 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若想大学找到通往模范学校之路, 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 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并结为平等的伙伴。”[2]
1983年4月,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 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1986年, 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并指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实践学校。同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 第一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在霍姆斯小组看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 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 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6年, 历史上第一所实践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建立。1990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第二个报告:《明日之学校》, 进一步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办学原则。此后,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蓬勃发展, 1998年, 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到600所, 到了2000年, 增加到了1 000多所。2001年11月,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发布了一个《专业发展学校标准》, 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指导性的办学原则和较为详细的分级评估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计划方案, 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教师教育模式中。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先通过探讨协商, 再签订合作协议, 最后明确双方或多方职责和义务及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 首先是大学或大学教育学院选派实习生, 派遣大学导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和联系工作;其次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 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在职指导和培训, 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再次中小学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 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 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这种合作有严格的评估制度, 从课时计划、教学效果, 到阶段、学期、学年的考评, 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实效性, 使合作各方获得最大益处。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取得的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化,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3.1 提高了职前教师培养质量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管从职前教师实习的时间还是从实习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它都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要进行一年的系统学习与锻炼, 他们走到教学第一线, 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辅助下, 获得许多受益于以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其实习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听课和观摩, 还包括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职前教师平时作为教学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每周有一天职前教师要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以便其有机会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责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职前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也产生了生命力, 从教后能更快适应教师角色。
3.2 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心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以及大学教师之间经常以团队的形式交流与学习, 通过彼此协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职教师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指导职前教师的过程中, 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而这正是在职教师自我提高的前提条件, 也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热情的过程。同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 中小学教师可在大学选修课程, 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师可以走进大学校园, 定期开展讲座, 还有机会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 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在研究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 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的教师在重组自己教学经验时具备6种观念: (1) 发展观, 把学校各个年级看做一个有机联系、发展的整体; (2) 课程观, 能够贯穿各年级把握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 (3) 比较观, 将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进行比较; (4) 客观性, 能够看到自身状况与自己所能达到目标的差距; (5) 系统观, 能够筛选、评价和组织自己的经验; (6) 整体观, 将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团队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其本身[3]。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会以教学的专业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使自己成为教学专业人员。
3.3 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职前培养, 而且也能促进中小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果这一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将遭到质疑, 中小学校也将失去参与合作的热情。由于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大学教师和职前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如长班教学 (block scheduling) 、小班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等, 且都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进行实验, 这些新的教学组织与方法,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实践表明, 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学生, 其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学生成绩。
3.4 改善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全方位合作, 共同承担教师培养的职责。首先, 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 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介绍给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通过实践, 使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进而促进自身及学生的发展。其次, 大学为中小学教师开放一些资源, 比如学校图书资源和师资。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可以定期向大学教师请教。在探讨与交流中, 双方能力均获得提升。再次, 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大学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提了新鲜的血液, 使其理论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和指向性。同时, 教师被吸收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决策群体中, 使决策逐渐摆脱行政领导或教学专家的个人垄断, 逐渐有了教师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有教师参与的决策群体比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扩大了知识领域, 有利于确定问题和制定备选方案, 且能够更严谨地分析制定的方案[4]。
4 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不仅因为它提高了教师培养的质量,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和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
4.1 重视和规范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
在我国, 职前教师的实习时间一般只有6~8周,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不能全面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 我国职前教师在实习时, 还存在实习内容不科学的问题。实习时, 职前教师更关注的是通过亲临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身今后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我国教师职前培训, 存在重视教育性工作实习 (只重视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 忽视非教育性工作实习 (制定班级及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 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 使职前教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 而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职前教师接触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各项事务, 而且包括班级与学校发展及管理有关的项目。因此, 我国职前教师实习内容也应包括教育性工作和非教育性工作, 使职前教师入职后不仅能为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且能影响学生、自己以及整个学校将来的发展。
4.2 更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传统封闭的教师培养体系中, 职前教师一旦走出师范院校大门, 就意味着正规专业学习的终结。事实上, 教师的专业学习并非单一取决于师范院校系统开设的课程, 更多的是根植于中小学现实情境中, 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学习和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主流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二是把教师教育学历达标放在首要位置。两种模式中都注重教师的“知识本位”, 却淡化了“能力本位”。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不但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 (教什么) 的提升与巩固, 更要重视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怎么教) 的拓展。
4.3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合作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责任的基础, 也是更好发挥各自功能的有利因素[5]。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成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沟通, 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供了对话的平台。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大学教师有机会走进真实的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研究教育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反思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在职教师可以在与大学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观点, 并使之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在我国,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上基本是分开进行的, 仅有的合作也局限于表层, 并且这种合作也是在不平等、不协调的氛围中进行的。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方面, 要打破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两种不同教育机构互不相通的教师教育模式, 两者要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结合点加强合作。另一方面, 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要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中, 同时也要为中小学教师走进大学提供机会, 通过讲座等方式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将丰富的实践信息带入大学,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4.4 教师教育改革应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中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而且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基地。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改革。这种改革往往不能触及中小学发展需要, 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学发展中的问题, 也不能调动中小学师生参与、支持的热情。而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 应深入实地考察中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使改革措施发挥实效。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既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 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和成长模式。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一些成就, 拓宽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视野。在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 应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谷峥霖, 傅淳.美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51-54.
[2]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田宝军, 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述评[J].教育纵横谈, 2002 (10) :58-61.
[4]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摘要: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33-02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4]唐龙云,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要求:请根据下列所给商务情景A和B自己设计两组英文对话,要求对话内容涵盖所有重要的信息点,两组对话总共不得少于400个词。
背景介绍:
东莞美业(Mayer)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以经营纺织面料、服装、丝巾,围巾为主的综合性外贸公司。公司拥有1000多平米的外销产品展示厅、办公用房和一支高素质的外贸经营专业队伍,2005年外贸出口额已超过1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的赞誉。
美国亨特(Hunter)进出口公司是一家老牌纺织品企业,经营纺织品进出口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全美有近百家分店销售纺织品。2011年公司计划从中国进口纺织品1亿美元,因此,年初派采购部经理John Winner先生到中国考察。
情景A
美国亨特公司的采购部经理John Winner先生来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当他走到东莞美业纺织品公司的展台时,被该公司的产品所吸引,尤其是对产品新颖的设计和质量很满意,通过与美业公司外销部经理Jacky Wang的洽谈,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洽谈主要内容如下:
1.采购产品:3000件丝绸衬衫,2000套真丝睡衣,价格分别为每件20美元和12美元CIF洛杉矶
2.包装方式:外包装为防水纸箱,内包装为透明塑料袋,每箱50件
3.保险:由卖方按照发票金额的110%投保水渍险
4.支付方式:待定(因买方要求采用托收,但卖方坚持采用信用证)
5.交货时间:在确定完支付方式并签订正式的合同后2个月内交货
情景B
专业知识:就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充实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将专业知识用于教育教学的行为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面对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面对新形势,我认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
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教师应该博学多才,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驾驭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要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教师要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研究教学理论,注重教学的创造性的思考,拥有批判和创新精神。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教师伦理》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伦理学的基本形态有(B)
A.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B.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D.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
2、被后人尊为“伦理学之父”的是(A)
A.亚里士多德 B.泰勒 C.摩尔 D.孟子
3、教师伦理学基本上属于(A)
A.规范伦理学 B.描述伦理学 C.元伦理学 D.分析伦理学
4、教师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C)
A.教育性、科学性、自觉性B.科学性、自觉性、灵活性
C.教育性、自觉性、整体性D.教育性、科学性、灵活性
5、对幸福的合理解释是(C)
A.主观愿望的实现B.自我满足
C.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
D.人对一种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状态的主观感受
6、人生的本质或意义在于人的(D)
A.生存 B.体验 C.奋斗 D.目的性的实现
7、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被称为教师的(B)
A.公平B.公正 C.正义 D.无私
8、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际关系的“中度”,孔子和孟子提出的“中庸”所体现的内容属于(B)
A.公平B.公正C.正义D.无私
9、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与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C)
A.仁爱B.仁德C.仁慈D.仁让
10、道德生活的基本准则是(D)
A.公平、仁爱 B.自律、奉献C.宽容、理解D.公正、仁慈
11、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和实践(C)
A.教育公平与教育仁爱B.以己律人和无私奉献
C.教育公正和教育仁慈D.教育宽容与教育理解
12、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是教师的(B)
A.一般道德义务 B.教育道德义务 C.特殊道德义务D.常规道德义务
13、良心与义务的本质区别在于(B)
A.良心是内隐的,义务会体现在行动中
B.良心具有主体自由的特质,义务具有相对强制的特征
C.良心决定了义务,义务反映良心
D.良心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义务则没有
14、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
A.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B.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言传身教、爱护学生
C.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D.恪尽职守、自觉工作、言传身教、爱护学生
15、教师人格修养的两大问题(C)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修身与养性 B.修养的内容与方式
C.修养的策略与尺度 D.修养的目标与策略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答:(1)对教育对象,教师职业道德有教育功能;
(2)对教师集团,教师职业道德有调节功能;
(3)对教师自身,教师职业道德有修养功能;
(4)对社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有促进功能。
2、教师道德义务确立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教师道德义务的确立可以减少教育活动中的冲突,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
(2)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
(3)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
(4)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教师道德教育有哪些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1)知行统一,身体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师德修养的相关理论,不断提高师德认识,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小处着手,将道德理想,师德理论付诸行动,干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师德修养的根本目的。
(2)严于自剖,兼听则明。这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师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的缺点或错误,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剖”与“兼听”相结合,是教师修养的有效方法。
(3)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生活本身就是一座道德宝库,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首先,教师要向先进模范任务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其次,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品质。“师不必先于子弟,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学生也常常会给予教师修养上的启迪;再次,在生活中发掘美德的宝藏。教师要走出校门,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和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不竭源泉。
(4)反复磨炼,努力慎独。慎独是指在一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情况下仍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慎独既是一种品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又是一种修养的极高境界。它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自己内心深处,省察自身的一言一行,且持之以恒,反复磨炼,使自己的师德修养逐步达到完美境界。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如何实现?
答:(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自主、自决、自控)
教师合作的涵义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A&认为合作是教师文化的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认为教师的合作文化有五种特征’自发性$自愿性$发展取向性$超越时空性$成果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 (新时期新名词大词典) 中指出’合作是群体行为类型之一"是行为主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完成的行为#合作标志着人们个体间的协调作用越迁到最高层次"其前提是合作双方达成相应的共识"并在合作中双方互相检测和评价对方的行为#
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师的合作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可表现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工作"也可表现为完成教师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目的明确"合作才有方向"同时"在共同目标下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其次"教师的合作具有互惠性"即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会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成果$或经验$或智慧的提升"这样"教师才有积极性"教师的合作才能持续下去#再有"教师合作具有自愿性$平等性"这是保证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出于自愿$平等的合作才能让合作的参与者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所以"教师的合作是教师们为了实现学校或教师个体的工作目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彼此相互配合$互动"在教育实践中共同提升专业水准的行动#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 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就提出了*教学应被视为专业+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持续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归宿#
2.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第一"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根据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活动类型较多’开发校本课程$观摩研讨同事的课堂教学$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等#
第二"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被认为是教师的实践与体验#它有实践性$参与性$试验性$批判性等特征#教师进行课程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专业职能的拓展"促进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研究者#
第三"教师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又要有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既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批判反思#
可以看出"任何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以及教师自主发展来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和提升专业素养"都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完成"而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群体#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所以"撇开合作去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教师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在教师的合作中才能反观到自己的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教师合作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教师的工作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再加上当前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过于崇尚竞争$优胜劣汰使得教师们倍受工作中的孤独感$无助感的侵扰#同行之间日益疏远!自我封闭!很少真心探讨工作问题!拒绝与别人交流经验!害怕他人超过自己"在这种极端竞争的文化氛围下!一些教师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于是他们甘于满足现状!无力竞争!成就感丧失!代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失去热情%
教师间的合作!可以改变这种压抑的文化氛围!因为教师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的!可以帮助教师们从自我的小天地中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迈克尔’富兰 (Michael Fullan) 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教师的孤立的激情!我们需要的一种包括但又超越个体的激情%$教师合作可以使每个教师在张扬自我的同时!又将在共济互助下实现自我%在这过程中!教师们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明确问题的根源!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消除工作中的惰性!激发工作的热情!自觉地体会&发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教师合作能不断更新教师知识
教师知识指教师在揭示其指导信念&分享其教学方法&关联其教学结果&提供其教学哲学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观念&见解&感受及理解等%可见!教师知识既关注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也关注教师的教育实践%所以!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价值观&专业实践等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的表现%
教师的专业价值观不是自发地形成&完善的!它需要在教师群体的共振中不断深化对专业的认识与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因此!教师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作%
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经验&成果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教师合作中!通过交流&探讨学科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最新的研究方向与成果等!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来接受指导%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in Stuart Mill) 在, 自由论-中指出*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取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总之!教师合作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合作能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证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前提!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深入持久的教育变革%所以!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乍看起来!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个体自发地完成的!所以!教改以来!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写反思日记并定期检查!以此来培养反思能力%但有研究表明!反思的意愿和能力不可能只是个体地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合作的支撑%如迈克尔+富兰 (M ichael Fullan) 所说*.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流!我们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合作中!通过对话&交流!教师之间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专业上的帮助!这样!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实践的时候可参考的范围扩大了&标准多元了!反思过程动态化了!反思的深度也会越来越触摸到事物的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会更高%
教师合作的策略
(一) 营造利于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教师合作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愿!这种意愿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工作环境是否充满合作的气氛%因此!营建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是推动教师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1. 提升学校领导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领导的品格就是一所学校的品格!学校领导能团结&合作一定会带动教师的合作%因此!学校领导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明确教师合作对教师个人&对学校&以至于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并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教师主动寻求合作途径%
2. 建立利于教师合作的机制
科学&民主&和谐的工作机制是教师有效合作的保障%
第一!树立教师合作典型%善于启用合作意识强&合作能力突出的教师!让他们承担较重要的教学&管理任务!有效带动其他教师的合作%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之中!让教师认识到合作能力是教师必备素质之一!督促教师走出自我!走向合作%
第三!采取科学的竞争机制%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同时!有奖惩必有竞争%有研究表明!竞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消极的互依关系!而消极的互依关系会导致彼此对立性的互动%所以!要认识到竞争不当给教师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践中!既要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又要保护教师的自尊心%竞争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多开展以教师团队为单位的竞争!对竞争的结果!也要合理奖惩%
(二) 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
合作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人格修养%
1. 认识合作的意义
首先要让教师们认识到合作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可请专家给教师作报告!分析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座谈!回顾并展望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座谈中也要了解教师们对合作的认识!消除顾虑!树立合作中的#共赢$思维%
2. 丰富合作的体验
倡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参与合作&经历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合作之#道$%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的价值!进一步萌生深层合作的意愿%
(三) 提高教师合作的能力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合作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合作需求"主动寻找#创造合作机会"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合作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教学论坛等"在活动中"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三是总结合作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合作提供借鉴%
(四) 展示教师合作的成果
一是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报告会等"汇报合作成果"交流合作体验"体会合作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开展竞赛"维系教师的合作热情"提高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合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合作的参与者要出于自愿#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合作责任"能自觉配合#支持其他参与者的行动%
其次"教师合作应体现互惠的原则"合作团队应是每个参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合作中"可共同分享团队中的资源#获得理智的启迪和情感的愉悦%
再次"教师合作要遵循平等#民主的参与规则"避免教师合作团队被少数人主宰"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平等的权利"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合作团队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同伴指导#协同教学#课题研究等"确定合作形式要尽量满足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0, 255.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5.
[3]饶从满, 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1) .
关键词:教师;学校;管理
一、营造人文环境,拓宽教师专业化发展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根,服务为宗,制度为纲,情感为线”的教师管理理念,提倡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服务”,以情感管理鼓舞教师干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营造舆论氛围
“思路决定出路。”学校要将教师的个性特点视为宝贵资源和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打破重共性、求统一的思维定式,允许教师兴趣多样、观点各异,让教师有话就说、有才就展。可以通过各种演讲、讨论、问卷交流、“教师论坛”“管理论坛”等,引导全体教师自我思考,自我启迪,达成对自身素质要求的共识,并转化为自我奋进的动力。
2.优化教学环境
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服务设施,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创造条件。可以鼓励教师开通教育空间,广交朋友,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成立教职工心灵氧吧(包括阅览室、活动室),供教师在工作之余读书、看报、休憩或运动,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探讨交流,充实自己,促进成长。
3.落实人文关怀
以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和心理咨询室为媒介,疏导教职工情绪,尝试建立畅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和进取内驱力,不断追求进步。
4.优化评价机制
适当的评价能不断激励教师进步,要确立多看态度、多看长处、多看过程的信任观,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工作安排中给教师留足空间,倡导教师见贤思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专业发展这只“木桶”容量更大,装水更多,体现“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
二、完善管理机制,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1.完善制度管理
从校务、教务、政教、安全、总务、党建等方面,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建立统一标准,制定基本规范;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积极推行民主公开、阳光校务,不断完善制度,制定工作细则,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抓整体与抓个体并重,强化制度管理实效。如,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每学期都要根据以往检查中的问题和教学需要,修改常规检查细则,从而增强了制度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2.实施目标管理
牢固确立目标导向意识,以目标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就要落实首席责任制,建立完善工作目标分解和考核奖惩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目标任务。尤其要推行“中层领导上门服务”,记载工作日志,力争做到工作日清日结。
3.注重过程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将管理的着力点定位于常规管理,严格落实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制度,依靠管理过程中各个步骤、各个环节、各项措施的精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如,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的错时活动、错时就餐、错时放学制度,学生上下学“六定”(定人、定车、定座、定时、定路线、定责任)措施等,都要求值周组成员与学生同作息、同吃住,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及时通报,细致考核。这些方法的实施,丰富了教师阅历,锻炼了教师能力。
4.强化考核管理
自下而上建立健全层级考核制度,从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常规管理月考核和绩效综合考核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引进各组内部之间、平行班级之间、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分别从师德、师能、考勤及兼职工作等方面对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全面考核,专项工作实行专项考核,结果均纳入教职工学期考核。
5.倡导自我管理
学校努力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注重通过倾听心声了解真情、善于包容赢得真情、学会欣赏培养真情、换位思考巩固真情,确立教师主人翁意识,引导教师进行自我管理,时刻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审视自我,高标准定位,严于律己,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发展。
三、立足教学科研,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潜能
1.坚持知人善用
把发现教职工的长处,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作为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在课程安排、任务分配上力求做到人尽其才。安排工作细心、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安排多样式的教师做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安排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年级组长;安排理论知识扎实、教研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使教师特点“对口”,技能“适岗”,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2.坚持合作竞争
学校强调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实施“两考核双挂钩”制度,将个人业绩和处、室、组的整体成绩挂钩,将主要工作和兼职、临时工作相结合。注重用数据分析来说明和表现差异,让教师在共存的前提下求发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坚持校本研修
强化教研意识,按年级成立备课组,由学科骨干担任组长。教研组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备课组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发挥团队优势,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定期推出研究课、观摩课,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间通过对话、交流,相互切磋,进行教学经验的梳理,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反思,在讨论中共进。
4.坚持课程开发
本着“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宗旨,合理利用教师专业特长,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研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及其考核体系,通过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新时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形成了以行政管理扁平化、目标管理系统化、制度管理人本化、过程管理精细化、考核管理导向化为内容的管理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势头,以人本管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了学校和谐发展。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答:
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解决同质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多样化且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除了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教育规律,还要创造一种能够促进高等学校之间保持适度竞争的开放性环境,同时还应具备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情况的动态调整能力。
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内涵、服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尽可能明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其内部高等职业教育的边界。二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分类。在鼓励民办高校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作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通过实施不同的政策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标准,促进民办高校以提高质量、特色创新为目标进行良性竞争。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第一,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如今,高等教育形态、结构的多样化必然产生人才培养层次的多样化和规格的多类型化,相应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就是多元化。针对这种情况,就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确立不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明确了各自的人才质量方向和市场,才能通过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国际化等具体措施凸显人才特色和办学特色。第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衡量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因素,除了要纳入对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外,还要矫正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制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只有构建一个能够体现多方利益诉求和多方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要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管理的系统整合与优化,平衡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与市场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专门进行教育和研究的社会机构,从职能和性质上讲具有典型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具有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责,而市场是以竞争为特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之一。解决当前中国大学与政府、市场之间边界模糊的关键是强调¡°学术自由。从大学自身来讲,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始终与政府、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坚守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文化自觉以体现应有的独立性。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去必要的行政管理,更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目前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限模糊、错位越位等问题,要着眼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重点在于改革高校领导体制和强化学术组织地位。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答: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 经济因素是解决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根本因素。因为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应用平台,也才能促进人们娱乐消遣。面对金融危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机”,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切实带动就业增长,为高等教育产品利用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并通过经济稳定发展,提振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信心和促其“功能”释放的投资欲望。同时,要加大对西部等落后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
据研究表明,就业服务的供给程度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欲望的实现。为此,政府要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质性整合,形成统一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尤其要抓好市场监管、公共就业服务,如人事代理、社会保障、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就业见习等,以及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就业信息。在坚持把“双向选择”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和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格局,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同时,高校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依托,开展好行之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高等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充分释放,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为保障。针对当前就业市场混乱的局面,有关部门要完善公平就业、市场监管、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教育培训方面的社会责任,对招聘使用毕业生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惩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选人用人,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要加大就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使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人力资源市场鲜明地显示出来。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答:1.20世纪各种社会思潮出现,在此之际,经济学成为显学,其思潮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高等教育更受其影响,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卷入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促进本国发展。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更是将经济学原理用于教育决策,例如,扩张高等教育以拉动内需,评估高校发展主要看效率,提倡教育产业化等等。在努力使高等教育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夸张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这种夸张在一定程度上掩蔽甚至抑制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大学沦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丧失了大学“学术自由”和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典范的品格。尽管不少学者大声疾呼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应保持其应有的文化和精神的品格,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经济学思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2.除了以上从纵向上影响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神学思潮、启蒙思潮和经济学思潮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其中,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彼此混战,相互咬合,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答:1.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当课改的内在动力不足时,一方区域也好,一所学校也罢,为了迎合或讨好上级,势必会选择做那些表面文章,做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其结果也必然使课改出现“夹生饭”。教育应该以此为戒,让形式主义远离课改,远离学校,远离教育。2.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这些年,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不少课改典型,各种经验可谓此消彼长,于是,各地掀起了典型学习之风3.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经济发展要快,交通工具要快,课改推进也要快,快速启动,快出成果,“快”让生活丢失很多,也让教育丢失很多。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课改不是一场运动,“慢”实际上是一种“快”。4.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创新成就了课改,而盲目创新却正在扼杀着课改。一所学校的经验大致要经历模仿——改造——创新三个阶段。而真正具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的学校凤毛麟角。其实,教育哪有多少新花样,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当你执着于创新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看一看教育的原点和学习的本质。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提出精品意识。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启动的本科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突出的名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中,仍然要继续突出精品意识。这要求未来的教学资源必须要优化。
2.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是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从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突出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双向的资源共享意识。双向共享意识是要求教学资源的优化首先要有拿来的精神,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在网络上的集中免费开放,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国外大学名校名师的课程。中国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将中国各高校的名师、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公开化,这一举措推动着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提升和质量改善。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答:(1)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挑战?
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2)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直接参与者,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从自我做起。教师要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要开展探究式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转变。
2.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填空)
3.职业压力是在职业活动和职业竞争过程中为了实现个体职业目标而产生的紧迫情绪。(填空)
4.职业选择的具体决策步骤包括哪些?(简答)
答:
1、探索。
2、成形。
3、选择。
4、澄清。
5、就职。
6、坚定或矫正。
7、总结提高。
5.职业选择的具体决策步骤中,(B)指的是在初步选择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自我质疑,最终确定好具体的职业目标。(单选)
A.就职
B.澄清
C.坚定或矫正
D.提高总结
6.职业生涯短期规划为C)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单选)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7.职业发展阶段中的(B)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单选)
A.探索阶段
B.确立阶段
C.维持阶段
D.下降阶段
8.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职业技术人才选拔的要素中,(C)包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内容。(单选)
A.工作要素
B.文化要素
C.经济要素
D.人文要素
9.关于宪法说法正确的是(ABCD)。(多选)
A.宪法是根本法
B.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制度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D.制定需要特别的程序
10.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为(ABCD)。(多选)
A.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11.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机制的步骤包括(ABCD)。(多选)
A.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
B.评估职业机会、知己知彼
C.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D.高效行动、灵活调整
12.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判断)
正确 错误
13.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判断)
正确 错误
14.语言沟通在词语发出时开始,它利用声音一个渠道传递信息,它能对词语进行控制,是结构化的,并且是被正式教授的。(判断)
正确 错误
15.经济全球化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判断)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从当前理论界讨论的观点看,教师的专业化不是“是”还是“否”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比较多的观点还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只不过从教师职业和专门职业的特征比照看,发现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只能说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或“半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一)教师素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1.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教育几乎与人类社会有同样长的历史,这一事实说明了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其社会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专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可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观念陈旧;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狭窄;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心理素质较差;专业意识淡薄等。显然,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与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正是人们把教师看作是半专业的原因之一。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
2.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林崇德则围绕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及教学行为与策略五个内容对教师素质进行研究。
综观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种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清楚的看到,专业化的教师应该在如下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教师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身心素质等方面。
(1)崇高的师德修养
对于教师来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是理论素养、教育思想和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是走向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石。要敬业首先得爱业。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热爱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包含着理想与事业心。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复合的知识结构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言下之意,就是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形成纵横交织的呈“T”型的知识结构,“T”字中的“-”表示渊博的知识面,“I”表示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离不开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其二是广博的文化修养,其三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其四是教师在面临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相关知识,即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
(4)多元化的能力结构
要创造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具有特有的能力素质结构: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和教育加工能力;清晰、准确、生动、简约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思想教育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的交往能力;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总结、实验、科学论证的研究能力;吸收并运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
(5)身心素质
教师的行为,主要是通过他们在身心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伴随着教师的健康身心素质而产生。一个成功的教师需要具有的心理素质很多,诸如温和、理解、友好、负责、热情、幽默、诚恳、耐心、宽容、好奇、富有想象力等。其中好奇、宽容、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
1.教师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因此,要使教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使教师不断激发光荣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就是大势所趋,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事实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逐步加大了对教师专业化的法律认定,《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逐一出台,以及教师资格认定的全面实施,已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推进了教师专业化进程。
2.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使我们的教师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映到师资的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价值、专业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由只重视职前培养,转向强调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师职前教育机构和在职培训机构应合而为一。职前教师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需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能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职后教师教育着重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
(1)调整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但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忽视了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要求,这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教师的专业课程单一;教育理论课时过少;教育实习时间偏短等。在校生很难积累个人的实践知识和形成教育教学技能。这些难以全面体现教师专业特殊性和专业化目标的要求。
针对课程设置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和课时比例;另一方面是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一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实践的基础,因此强化实践性课程要做到:以教师需要为本,强调操作性;以教育发展、学校发展要求为导向,强调使用性;以培养教师创造能力为主,强调实践性。除了增加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外,还可以开设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的课程论、以教育过程为主的教学论、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的教育研究方法。此外还要建立教师教育专业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环境。
(2)加强职后教师的培训力度
职后教师培训的目的具有多重性。如取得学历、学位或晋升等级资格,更新知识、增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等等。但就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言,应该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眼,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高标准、复合型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推荐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06-24
教师专业发展册10-02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10-14
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06-21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办法06-27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要点07-05
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09-08
教师专业发展诊断报告09-29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总结10-07
教师专业发展汇报材料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