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决策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房地产行业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决策(推荐2篇)

房地产行业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决策 篇1

一、贪污贿赂罪的概念、特征、种类 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违反与其职务相关的法律规定,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拥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隐瞒不报境外存款,或者国有单位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以及其他贿赂相关的行为。贪污贿赂罪具有以下特征:

(一)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廉政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二)本类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违反与其职务相关的法律规定,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拥有不能说明来源的巨额财产、隐瞒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或者行贿、介绍贿赂的行为。这类犯罪行为不仅与职务密切相关,而且从结果来看,都获取了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财物。

(三)本类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如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外存款罪,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单位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只能由国有单位构成。只有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等少数犯罪,由一般主体构成。

(四)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均由故意构成。过失不能构成本类犯罪。根据刑法典分则第八章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贪污贿赂罪共 12 个具体罪名,即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二、房地产行业贪污受贿等犯罪的特点 房地产业除一般行业特点之外,还具有热点形成快,资金流量大;经营队伍发展快,人员素质差距大等特点。从近几年犯罪案件分析,房地产业贪污受贿等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权钱交易突出,受贿犯罪居多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经济犯罪中受贿犯罪为 100 件(含行贿 1 件),如加上商业受贿 8 件共为 108 件,占房地产行业犯罪总数的 74.5%。房地产行业中土地审批,动拆迁、招投标、发包转包、材料设备采购及房屋销售等主要环节中均有受贿发生。犯罪对象涉及行业主管部门,经营单位的经理、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市场发展快,在建项目多,但施工、经营单位更多,总体上针对项目而言,求大于供,竞争激烈,在客观上产生了权钱交易的条件。2、企事业经理犯罪数量多近四年来,在房地产行业中查处的贪污受贿罪案的 145 人中,涉及企业正副经理 98 人,占 67.6%,其中有企事业单位的经理,有乡镇企业的经理。鉴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能赢利的行业,许多企业、乡镇,利用自己的资金或土地优势,纷纷办起了房地产公司。企业房地产公司中犯罪多的原因,主要是法规不健全,与正规的房地产公司相比,几乎没有建立必要的规章;其次是用人不当,许多企业将房地产开发当作摇钱树、小金库,选派自己的亲信去负责,而不问其素质如何;许多犯罪分子原本都素质不高,只因为“脑子活,交际广、有办法”,是所谓的“能人”,而被领导选中;再次是监督困难,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不是房地产行业的内行。即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并且企业工作本身的繁忙,使领导没有能力没时间去监督。此外,房地产行业本身存在建设时间长、造价高,销售受地段、层次影响大等客观因素,使企业中的犯罪分子大肆进行贪污受贿有了可乘之机。3、贪婪性强,犯罪数额大。在检察机关查处的 145 名犯罪中,犯罪总金额达 5350.2 万元,个案金额平均高达 41.27 万元。最高案值为:贪污 197 万元;受贿 60 万元;挪用公款 130 万元;侵占 3100 万元。表现了巨大的贪婪性。这是房地产犯罪的突出特点之一。究其原因,首先是房地产交易数额巨大,动辄几十万、上千万元,而其中现金交易也较多,私人购房多为现金,单位购房也有的要付一部分现金。一个稍大点的项目,都在几百万、几千万元。从其中捞出几十万比较容易。其次,由于房地产经营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三产企业,或企事业单位上一个项目,临时组成一个班子,其中持有权力的人,将此视为个人捞钱的机遇,为官一任,个人捞足。此外,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也有相当的诱惑力,一些个体包工头的暴富使一些干部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一套宽畅的住房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身为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面对手中流过的住房而不伸手,确实是一种意志的考验。而一旦犯罪,一套仍至几套住房的价值的确不菲。4、作案时间具有阶段性。近四年查处的 145 名罪犯中,1993 年查处的案件,或者 1993 年开始作案,在以后几年被查处的,有 126 件,占 87.9%。这是因为 1993 年前后,正是房地产开发高潮期,那时房地产公司从几十家变成上千家,一亩地从几千元炒到几十万元的天价。有的人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千万富翁,一些人头脑热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巨大的诱惑力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不能自拔。这两年,许多房地产公司倒闭,许多土地购置后无力开发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这些现象正是 1993 年头脑发热的后果。5、现行作案情况仍很严重。当年作案或延续至案发当年作案的现行犯罪有 79 人,占 54.5%。这类案件告诉人们的信息是,犯罪的气焰没有被打下去,边打边犯的情况仍很严重。房地产行业现行作案的情况要比其它行业高出 15 个百分点的事实说明,对房地产行业内犯罪情况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下决心抓好。决不能因为这两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犯罪数量有所下降而麻痹大意。现行作案比例高的事实告诉人们,打击并没有将犯罪分子的气焰彻底打跨。他们仍会挺而走险。一旦房地产市场升温,犯罪,将会相应上升。

房地产行业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决策 篇2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高检会〔200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经贸委(厅),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中央企业党委(党组):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严重,由此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一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和有关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国有企业加强联系配合,积极预防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努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精神,有效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现就检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部门,以及中央企业加强联系和配合,共同积极做好预防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协调和配合,积极查办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检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和有关企业领导班子管理的权限,大力查办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违法犯罪案件。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或者收到群众举报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线索,或者正在查处的案件,认为构成犯罪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受理,并及时审查办理。对依法不构成犯罪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检察机关要及时对其上级管理部门回复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其中,对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要提出检察意见。在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办案纪律,注意维护发案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各有关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对于检察机关的依法侦查取证工作,要予以积极配合;对国有企业管理部门正在查办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有关案件,在不违反法律和有关工作纪律的前提下,为熟悉情况、积极做好受理案件的准备工作,必要时,检察机关可以提前介入。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预防工作机制,加强预防网络建设

检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共同开展预防工作、增强预防工作合力和效果出发,积极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加强双方工作联系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预防网络建设,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预防指导委员会、预防协调小组(办公室)等工作协调组织;制定和规范案件、公文移送程序,保证双方共同开展预防工作,使互相协调配合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增强及时发现、控制和防范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

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认为重要的有关加强国有企业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管理监督、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有效做法、措施,以及有关业务方面出台的政策、改革措施,查处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情况,在允许的范围要向检察机关通报。检察机关就查办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情况,也要向国有企业管理部门通报,并结合查办的案件情况,积极分析、研究和总结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手段和变化规律与趋势,及时交流沟通,为其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管理服务。

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预防对策研究

针对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检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共同开展前瞻性的调查分析,深入探索制度、机制中的问题,努力研究从源头上预防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治本性措施和对策。积极总结和推广各地预防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方面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双方要加强预防对策的分析论证,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有关加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和业务管理规定、产业政策和改革措施时,要充分考虑预防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要求,必要时,可以与检察机关共同研究完善;检察机关在研究、提出有关涉及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时,也可以请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进行论证或提供咨询意见,注意反映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等业务活动的流程和特点。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落实有关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管理规定、执行产业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调研,检察机关可以从预防需要出发参与和配合。

五、共同推进检察建议的落实

检察机关结合办理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提出有关预防犯罪的检察建议时,要注意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积极协助发案单位及时落实。在向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时,应当同时抄送其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或者管理机关,并加强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的检查和回访。发案的国有企业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要积极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回复检察机关,发案的国有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对检察建议的落实要加强督促。因提出的检察建议未及时落实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应当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咨询

检察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的危害、预防工作情况及其取得的经验、成效;共同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端正生产经营态度,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加强对各自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中,可以互相聘请授课人员,积极提供有关资料。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的培训中,可以邀请检察机关就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罪与非罪等有关法律政策界限问题,开办法律讲座和提供咨询服务。

七、做好中央企业预防犯罪工作

检察机关要同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加强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好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中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工作。应当按照属地原则,根据本通知规定的基本精神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安排。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企业工委和国家经贸委要对在中央企业中开展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和经贸委等有关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本通知的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各地在执行本通知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报告,中央企业要及时向中央企业工委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上一篇:兼职教研员会议讲话稿下一篇:输气站场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