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治理措施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噪声治理措施(共8篇)

噪声治理措施 篇1

水泵噪音治理工程的难点在于隔离和控制振动,在实施此类工程时,(汉克斯噪声治理公司以相关声学专利技术为依托,)采用了主动隔振、隔声技术。

1)为控制噪声,水泵加隔音罩,针对隔声,安装了吸隔声于一体的特制隔声装置。该隔声装置具备可拆卸、易组装、隔声量高等特点。2)为了隔绝振动及固体声传播,提高隔振效率,水泵基础重新进行隔振。针对隔振,应用了自主研发的新型隔振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该隔振器是一种按照国家军用标准研制和生产的新型减振、隔振、抗冲击元件,很适用于水泵隔振。

选取减振器。减振器的选用如下:

(1)确定减振器系统的总重量(包括设备架或台座重量):W=266 kg;

(2)设备干扰频率: :n/60=24.7 Hz;

(3)试选用4只同型号的zGT3—9,每只减振器的荷载量W/4=266/4:66.5 kg;

(4)由减振器zGT3—9的特性曲线和最佳相应变形量,查找竖向自振频率fo=2.9 Hz(注意:f./ fo>42),:f /fo:24.7/2.9=8.

(5)隔振传递率:7/= 1 =0.014(6)隔振率:TA=(1一)%=98.6%

(7)从隔振率可见所选减振器满足设计要求。

抓住水泵房噪音治理的关键问题,治理的难度也就减少了,最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减振系统。

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设计

1.多层复合板的层次不必过多,一般3-5层即可,在构造合理的条件下,相邻层间材料尽量作成软硬结合的形式。2.提高薄板的阻尼胡助于改善隔声量。3.表面抹一层不透气的粉刷或粘一层轻薄的材料提高它的隔声性能。4.隔声门窗的选用与设计。

5.采用多层窗时,各层玻璃要求选用不同的厚度(5-10mm),厚的朝向声源一侧,以改善吻合效应的影响。吸声处理技术 程序设计:

1.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的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声压级,并了解噪声源的特性,选定相应的噪声标准;

2.确定降噪地点的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rLp;

3.根据rLp值,计算吸声处理后应有的室内平均吸声系数a2;4.由室内平均吸声系数a2和房间可供设置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类型、材料厚度、安装方式等。

5.由确定吸声面的吸声系数,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类型、材料厚度、安装方式等。吸声结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应尽量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当噪声源不宜采用隔声措施,或采用隔声措施后仍达不到噪声标准时,可用吸声处理作为辅助手段。

对于中、高频噪声,可采用20-50mm厚的常规成型吸声板,当吸声要求较高时可采用50-80mm厚的超细玻璃棉等多孔材料后留50-100mm的空气层,或采用80-150mm厚的吸声层;对于低频带噪声,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其板厚通常可取2-5mm,孔径可取3-6mm,穿孔率小于5%。

对于温度较高的环境,或有清洁要求的吸声设计,可采用薄膜复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的板厚及孔径均不大于1mm,穿孔率可取0.5%-3%,空腔深度可取50-200mm。

进行吸声处理时,应满足防火、防潮、防腐、防尘等工艺与安全卫生要求,还应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要求,也要注意埋设件的布置。

消声处理技术

消声设计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机器,设备的噪声。主要为空气动力机构设备(如鼓风机、通风机、压缩机及各种排气放空设备等)。设计原则

(1)根据噪声源所需要的消声量、空气动力性能要求以及空气动力设备管道中的防潮、耐油、防火、耐高温等要求,选择消声器的类型。

对低、中频为主的噪声源(如离心通风机等),可采用阴性或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对带宽噪声源(如高速旋转的鼓风机、燃气轮机等),可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对脉动性低频噪声源(如空燃机、内燃机等),可采用抗性消声器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对高压、调整排气放空噪声,可采用小孔板消声器;

对潮湿、高温、油雾、有火焰的空气动力设施,可采用抗性消声器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2)根据噪声源空气动力性能的要求,考虑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把消声器的阻力损失控制在能使访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范围内。(3)设计消声器时,应考虑消声器可能产生的气流再声噪声的影响,使消声器的气流再生噪声级低于访环境允许的噪声级。工矿企业整体隔声降噪技术适用范围

D85-45*8;型号 :D85-45*8 流量 :55-85-100 立方米 / 小时(m ? /E);扬 程 :408-360-312米(m);电机功率 :132KW;转速 :2950 转 / 分 钟(r/min);电机型号 :Y315M-2 效率 :63-72-70%;轴功率 :97KW;必 需汽蚀余量 :3.2-4.2-5.2米(m)水泵噪声的治理措施 :

①泵体与供水管采用软接头连接。

②管道与墙体接触的地方采用弹性支承,穿墙管道安装弹性垫层。

③挖低水泥基础,水泵机座与基础使用 ZGT 型阻尼钢弹簧减振器连接(须注意的是:保证机座与基础没有直接接触,水泵机座与减振器连接切勿使用焊接连接)。

④选取减振器。减振器的选用如下:

(1)确定减振器系统的总重量(包括设备架或台座重量): W=266 kg ;

(2)设备干扰频率: : n / 60=24 . 7 Hz ;

(3)试选用 4 只同型号的 zGT3 — 9,每只减振器的荷载量 W / 4=266 / 4 : 66 . 5 kg ;

(4)由减振器 zGT3 — 9 的特性曲线和最佳相应变形量,查找竖向自振频率 fo=2 . 9 Hz(注意: f ./ fo>42),: f / fo : 24 . 7 / 2 . 9=8 .

(5)隔振传递率: 7 / = 1 =0 . 014

(6)隔振率: TA=(1 一)% =98 . 6 %

噪声治理措施 篇2

1.1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据测定, 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为80~90, 在城市快速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流噪声接近

100。

道路交通噪声计算, 要根据交通量、平均行车速度、重车百分比、道路坡度和道路路面材料等因素得到一个基本的噪声计算值, 然后计算由于传播、反射、吸收和屏障等影响所产生的修正, 最终得到交通噪声评价值。现在还用一种叫机动车噪声污染分析处理系统的。该系统包括系统机动车噪声源强分析模块、路段噪声分析模块、交叉口噪声分析模块、环境噪声预测模块、环境噪声评价模块。其功能是:根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的交通信息数据, 分别处理路段两侧和交叉口周围的噪声强度等级, 综合背景值, 做出噪声预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 做出换环境污染指标 (噪声污染指数) 。将处理结果进行储存和更新。

1.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口日益增多, 目前的交通状况已不能满足要求, 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安全、稳定、占地少及空气污染小等诸多优点,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独占鳌头。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主要有地铁, 地面包括有轨电车、高架轻轨、城市铁路等形式。城市轨道车辆由于运行在城市中, 其运行速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鸣笛、且新的钢轨一般用焊接长钢轨, 所以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是以下四种:轮轨滚动噪声、牵引电机噪声、齿轮转动噪声及空压机噪声。地铁交通除列车运行噪声外, 还有风亭及冷却塔噪声。高架轻轨噪声除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外, 还有桥梁结构噪声, 与地面轨道交通相比, 其噪声辐射面大, 影响范围广。

1.3 城市公路交通噪声

城市中对外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 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2 城市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2.1 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道路是车辆行驶必须通过的载体, 可以通过对道路路面的使用材料进行改良, 从而改变噪声的产生。在道路施工中, 为了减少车辆产生的噪声,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道路施工中使用沥青混凝土材料, 这种材料的使用比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所产生的噪声要低一到三倍。并且很多的发达国家对道路施工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图找到更为优良的材料来减少车辆的噪声。可以通过交通管制行为来对车辆的鸣笛进行限制, 在某些地段禁止车辆鸣笛, 并且在时段上对大型车辆实行限制政策。对于交通信号灯进行科学化的调整, 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设置, 减少车辆停顿的时间, 提高路道顺畅率以此来减少噪声。但是以上这些措施在城市中应用的效果比较明显, 对于那些野外的公路来说就不适合了, 这些方法会降低车辆行驶的速度, 影响了公路的使用率。

2.2 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所产生的噪声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受声点, 那么在传播的路程中设置有效的屏障可以降低噪声的传播, 这项措施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的噪声防治中有所应用。通过屏障的设置, 可以阻挡声波的传播, 形成有力的阻挡物, 对于在公路二百范围以内的噪声控制效果非常明显。这种降噪的防治措施是和噪声传播的路程有很大的关系, 会随着这种差距的增大和增强。在对声屏障设置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比如说材料的选择, 不仅要考虑对降噪的效果和经济成本, 同时还要考虑到与周边的环境的适应度, 在视觉效果上要做到协调。

2.3 针对噪声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目前在城市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降噪措施就是绿化物的种植, 这种林带的种植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的传播, 并且对于城市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功能。但是这种做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绿化带的设置深入程度和降噪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而深入越大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大, 在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下, 会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深入太低的话降噪效果就没有预期的理想。这种措施在荒山丘陵地带的实用性比较强, 如果是经过耕地区的话将会更难实现。

在对公路的线路设计的时候, 应该事先做出实际的调查工作, 充分的考虑到公路周围的敏感受声点, 比如说医院、学校和疗养院等, 这些单位对于噪声都有很强的敏感性。所以在路线选择的时候, 要对生源和受声点之间设置的屏障进行测算, 如果屏障的设置仍然无法达到标准的降噪效果的话, 那么就应该考虑对线路进行调整, 降低噪声等级。

2.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

对于城市的轨道噪声处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 这项工程涉及到了多个工程项目,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降低生源的噪声, 在生源和受声点之间设置屏障,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受声点的防护进行降噪。首先对生源的降噪措施又分为多种工程。其一, 可以对列车进行降噪设计, 对列车进行构造设计的时候, 加强减震处理措施, 对于列车的车轮可以采用特殊的材料构造, 在列车的两侧可以施加降噪措施。其二, 通过对轨道进行改良, 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 生源主要来自车轮和轨道的撞击而形成的噪声, 那么可以对轨道进行改造, 无缝钢管焊接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的产生, 另外对承台进行弹性聚合物的铺垫, 进一步减少噪声的产生。屏障的设置也同上述讲到的方法基本一致, 但是可以针对列车产生噪声的程度不同而对屏障进行调整。

3 结语

面对21世纪,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 面对城市化的挑战, 面对我国薄弱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仅要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 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最大程度减少交通“公害”之———噪声, 从而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须, 贺聪.公路交通噪声的诸问题[J].环境科技, 1995 (, 5) .[1]中须, 贺聪.公路交通噪声的诸问题[J].环境科技, 1995 (, 5) .

[2]姚白鸥.城市交通噪声及其控制[J].城乡建设, 1982, (9) .[2]姚白鸥.城市交通噪声及其控制[J].城乡建设, 1982, (9) .

柞木矮林的治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柞木矮林:治理措施;森林演替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57-1

八家子林业局现有柞木林面积1.1万hm2,大部分是次生林,其中柞木矮林占6000多hm2,由于柞木矮林的自身特点,林层单一,生长率低,如何经营利用好这部分林分是我们林业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柞木矮林具有其独特的林分特点,采取和它相应的经营措施,才能改造好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

1柞木矮林的形成因素

1.1外部因素

一种是破坏因素,如原始林的多次超强度采伐,经常性的人为干扰和火灾等,另一种是对残破林的长期封山育林。

1.2内部因素

柞木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还具有很强的耐旱耐脊性。这就为原始林在受到外界经常性的强度干扰下,形成柞木矮林奠定了基础。

2柞木矮林的特点

2.1演替动态上具有消退性

首先林分生產力低下,柞木矮林进入中龄林后,被它的起源(萌生)所制约,生长量开始下降,我们调查的三个标准地的生长率分别在3.7%、3.4%和4.1%,而一般阔叶林的生长率在5.1%左右。其次是树种单一,调查的10个标准地中8个标准地柞木占8成以上。第三是林下幼苗幼树少,10个标准地中8个标准地几乎没有幼苗幼树。

2.2林分的消极稳定性

柞木矮林是在受到多次大强度破坏后形成的,柞木在林分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杨桦等其他树种只占1-2成,且枯死率达50%。柞木矮林在形成过程中,林下土壤旱化严重,在缺少耐荫树种种源的情况下,该种林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别的林种所更替。

3治理柞木矮林的依据

柞木矮林的改造必须根据它的林分特点。首先不能采取单一的封山措施,因为它的林下幼树稀少,又没有喜荫的针叶树种种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更好的林种所更替。其次该种林分在规定上不属于改造对象,不能采取单纯的林分改造措施,根据以上原因我们应采取“采、造、封”这一综合措施,这样才能把柞木矮林从演替的低谷中拯救出来。

4治理柞木矮林的具体措施

我们采用的治理措施是“采、造、封”三项有机结合的经营方法。“采”指的是采伐林分中的萌生木、病腐木和枯立木等。这样就能够使林分趋于稳定、消除病源、改善卫生状况。“造”指的是在采伐带或林下栽植喜荫树种,增加林下幼树密度,提高林分质量。“封”就是采取前两项措施以后,进行认真的封山管护,避免外界干扰,使林分的演替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

4.1带状采伐,人工更新

这种方法适用于坡度小,阴坡或半阴坡立地条件。采伐带的宽度不宜太大,要根据林分平均树高来确定。如果坡度大的阴坡上采用该种方法,必然会引起小气候的突变和水土流失。

4.2均匀采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该方法适用于林木材质较好,分布均匀,或坡度太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林分。具体方法是伐除林内的枯立木、病腐木的同时均匀疏开林分。把上层林冠的郁闭度控制在0.4-0.5,而后林下栽植红松等喜荫树种。这样既能防止林内环境的破坏,又能抑制杂草和萌条的生长。

5治理效果

对林分结构不良的柞木矮林来说,采取综合性的经营方式比采用单一的抚育或改造,更有利于防止林分内环境的突变,为更新的苗木成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人为增加林内幼树、改善林分结构,使森林向优良的群落发展。其治理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能防止林分生态环境的突变;

(2)林分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生产力;

(3)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林地的有利条件,使那些有前途的林木和幼树得到培育;

(4)采用“栽针保阔”措施,增加林内幼树密度,提前完成林种改变。

噪声治理措施 篇4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 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

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

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

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

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

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

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

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

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 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

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

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扬尘治理措施 篇5

为了有效防治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改善工地施工空气质量,提高人居环境,结合本工程易造成的污染源,特制定本扬尘实施治理措施,并成立检查领导小组,开展项目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

一、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

1、项目经理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监督,从源头做好施工扬尘整治工作。

2、总工负责对本方案的检查、监督及评价。对违法违规、不符合要求的扬尘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不听劝阻的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现场负责人负责对扬尘治理专项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检查,对投入到扬尘专项治理的人、机、材、设备等作统一安排和部署,对扬尘污染负主责。落实好裸土覆盖、硬化道路、冲洗车辆、洒水降尘、工地绿化100%必须达标的要求;必须有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每天对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并记录,使工地扬尘整治工作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4、专职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扬尘治理落实及实施情况并作好记录。

5、施工员:负责对路面、加工棚、水沟、机械挖土进行覆盖。

6、安全员:负责对路面保洁人员的监督。

7、材料员:负责对项目针对扬尘整治的材料采购。

二、扬尘污染的控制措施

(一)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来源

建设工程施工的扬尘污染,是指在道路施工、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泥地裸露等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

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积极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发动群众参与监管,设立施工扬尘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邀请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施工扬尘整治义务监管员,对施工工地进行监督和举报。

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项目部与劳务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二)设置围档

根据规划红线范围,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彩钢瓦围墙,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同时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三)作业场地、施工便道硬化处理

1、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2、工程每个区的进出口、场内施工便道和建筑材料堆放地进行硬化处理,浇筑混凝土。安排专人经常清洁、洒水降尘。

3、在施工场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设施;工地出入口配置冲洗用水和设备,运输车辆带泥轮胎进行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

(四)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

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五)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

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六)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

1、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覆盖。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

2、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石灰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七)混凝土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混凝土操作间四周进行洒水,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控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混凝土、砂浆拌制时严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八)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九)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

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

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2~3天清理一次。

(十)建筑垃圾扬尘污染的控制

施工垃圾(暴露垃圾)清扫前先洒水湿润,运输可采用搭设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运输或采用密封容器、装袋清运,并派专人进行检查、监督。所清扫集中的垃圾,在现场规划场地内堆放,并适量洒水或覆盖密目网,定时清运搬离现场,以减少粉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处置工程渣土时进行洒水或者喷淋降尘。(十一)生活垃圾扬尘污染的控制

生活垃圾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清理,按指定地点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并进行密闭遮挡。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场。

禁止在现场焚烧建筑垃圾、废弃木料、塑料品和热熔沥青,以防止对大气的污染。

(十二)其他扬尘控制措施

1、土方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及时清除路面遗洒的泥土,并使路面始终保持较湿润的状态,做到不泥泞,不扬尘。土方施工期间,当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停止施工作业。

2、禁止使用空气压缩机来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3、清扫路面时,采取先洒水后清扫的方法。

4、合理安排土方等容易产生扬尘的工序;施工现场,经常洒水,保持无风天目测无扬尘。

5、野外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应及时洒水。

6、对于施工场地平整作业造成的粉尘排放,要及时洒水。

7、施工过程中,所需水泥库应设防护棚,四周封闭,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水泥袋及时回收扎捆入库。

三、扬尘治理联合检查制度

1、检查内容按《邢台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考核表》中检查内容进行检查。

2、安全文明施工、扬尘治理联合检查小组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考核,项目部各人员随时检查。

3、在安全文明施工、扬尘治理检查小组各人员进行检查后,由专职安全员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班组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联合检查小组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扬尘治理长效措施 篇6

工程名称: 沧州市天成熙园项目

施工单位: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成熙园施工现场扬尘治理长效措施

为巩固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成果,进一步形成防尘、扬尘长效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项目部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日常管理(1)施工现场保洁

建立健全洒水降尘管理制度,施工区内派清扫班每日进行定时清扫,及时洒水,确保路面清洁;日常车辆进料必须对车辆进行冲洗,保证灰土不带出工地。生活区、办公区由保洁员每天进行日常清扫工作;

1)洒水降尘工作区域;施工现场的主要干道,砼硬化的木工、钢筋操作区,现场办公区,等易产生扬尘的区域。每日至少进行3次清扫5次洒水,清扫的灰尘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洒水时间及频率:每日洒水不少于5遍。具体时间上午8:00时、10:00时,12:00时,下午14:00时、16:00时。2)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地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 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3)车辆进料必须进行登记,车辆出门必须进行清洗,入料车辆拒不执行洗车,一律不予放行,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4)做好保卫工作,与本工程无关的扬尘污染源禁止带进工地。5)生活区垃圾箱必须及时更换垃圾袋,及时清运,及时上盖。(2)沉淀池

— 2 — 3 施工现场的沉淀池由清扫班清扫,并形成记录。1)工地内沉淀必须做到三级沉淀;

2)日常每周一次沉淀池进行清理,特殊情况下(如浇灌混凝土)必须及时清理,保证管道畅通;

3)不得将漂浮物和固体物件排入沉淀池; 4)专池专用,不得代替其它排水池; 5)不得损坏沉淀池;

6)定期对沉淀池的沉淀排污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排污达标;(3)专用建筑临时储存间管理

1)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堆放,不得混堆;

2)禁止超量堆放;

3)保持周边清洁,不得散落;

4)及时做好记录;(4)木工棚管理

木工棚由木工机械操作员日常负责管理,必须确保木工棚产生的粉尘、废料不污染环境。

1)木工棚由木工机械操作员管理;

2)保持木工棚整齐、整洁、及时清理锯木及废料,锯木及刨花等必须装袋后清运至指定地点,必要时可进行喷水湿润后再清理;

3)专棚专用,禁止将木工棚作他用;(5)垃圾及材料运输管理

垃圾及砂石等材料的运输,能导致在运输途中的撒、漏、扬

— 3 — 4 等不良现象,造成扬尘污染和其它环境影响,必须实施控制。

1)垃圾的清运和砂石材料的进场必须由车厢自动翻盖的车辆实施封闭运输,无此设备的车辆禁止进场运输;

2)禁止超载,必须保证车厢封闭完整,不留漏缝;

3)车辆出门必须用水冲洗;

4)自动反倒时必须缓慢进行,禁止猛加油门而造成排气管冲灰产生扬尘。

(6)露天材料堆放管理

钢筋、水泥、石子、黄沙等均为工地露天堆放材料,如管理不好,将产生钢筋粉飞扬、砂石尘飞扬等粉尘污染,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1)严格控制成型钢筋进场,钢筋进场后产即整理归堆上架,做好标识;

2)石子、黄砂堆放在专用池槽,控制进料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得大量囤积;

3)石子、黄砂必须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如过分干燥,必须及时洒水;

4)使用砂石时禁止将所有遮盖的密目网全部打开,稍打开一角,用后拍平盖好;

— 4 — 5

二、细化各项措施,严格环节管理

(一)主体和装修施工阶段

1、在建工程外脚手架外侧应当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应保持干净、整齐、牢固、无破损,防止和减少施工中的灰尘外逸;安全网内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定期冲洗安全网,保持安全网的清洁;

2、建筑物内的垃圾采用湿法作业及时清理,严禁起尘;

3、建筑垃圾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器具或临时管道运输,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

4、施工现场使用无组织排放尘埃的中小型粉碎、切割、锯刨等机械设备时,应采取围护、遮挡等防止扬尘措施;

5、建设工程装修需用石材、木质等材料时,施工单位应组织石材、木质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在现场进行小规模石材切割、木制品加工时应采取密闭施工或洒水抑尘措施。

(二)基坑开挖、土方作业、配套工程施工阶段

1、土方运输车辆必须具有市环卫局核发的建筑垃圾处置文件和交警部门核发的通行证件;车辆平槽装运,应严密封闭,在驶出工地之前采取冲洗、铺毡清土清泥等措施,避免车辆带土带泥上路;

2、土方开挖时,安排专人适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及时覆盖裸露土方和边坡;

3、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必须采取扬尘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回填作业。

— 5 — 6

4、室外配套工程施工阶段,在采取上述土方开挖、运输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平土、堆土、灰土拌合作业时采取适当洒水、喷雾等措施;(2)对已回填且不能及时绿化或硬化的沟槽,要全部严密覆盖;(3)对绿化、植树和硬化区域不能及时施工的应当采取覆盖、洒水等扬尘防治措施;(4)在现场进行小规模石材切割、木制品加工时应采取密闭施工或洒水抑尘措施。

三、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1、建立扬尘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制度,明确责任,确保体系有效运转。管理机构要严格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任务要具体列清单、时间要具体到每周、每月,责任要具体到个人,把任务层层分解下去,切实抓好落实。

2、项目部每周由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组成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后附》 现场扬尘治理小组: 组

长: 季彦新

副组长: 王会勇

李瑞平

员: 侯淑香

徐秀云

吴俊梅 日常洒水负责人: 孙围棋

化工污水污染治理措施研究 篇7

一、化工污水的物理处理措施

物理措施包含气浮法、重力沉淀法以及过滤法等。其中过滤法指的是通过具有孔粒状滤料层截留水里面的杂质, 主要是减少水里面的悬浮物:重力沉淀法指的是利用水里面悬浮颗粒能够沉淀下来的性能, 在重力影响下发生的自然沉降过程, 从而使得固液分离开来;气浮法指的是通过形成吸附微小气泡包裹悬浮颗粒而将悬浮颗粒带离水面的措施。这几种物理处理措施工艺简易, 管理便捷, 但是不可以用于可溶于水的污水成分的处理, 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近些年以来发展的物理技术包含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 声波技术以及磁分离法等。

二、化工污水的化学处理措施

化学措施是通过化学反应而去除水里面的无机物以及有机物杂质。主要包含有化学氧化法、铁炭微电解法以及化学混凝法等。化学混凝法针对的对象关键包括污水里面胶体物质以及微小悬浮物质, 利用添加化学药物形成的絮凝以及凝聚作用, 使得胶体失去稳定性形成沉淀而被除掉, 能够用于降低污水的浊度以及色度, 去除很多种类的高分子有机物质、一些重金属以及放射物质。另外混凝法还能够优化污泥的脱水功能, 所以混凝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它既能够作为单独的处理措施, 也能够同其它处理措施配合利用而作为中间处理、预先处理或者最后处理过程。混凝法和污水的其它处理法对比, 其优点在于设备操作方便, 容易掌握, 处理效果比较满意, 连续或者间歇运转都能够施行, 缺陷在于运行费用很大, 沉渣量多并且脱水难度比较大;化学氧化法一般是采用氧化剂对化工污水里面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氧化而去除的措施, 化学氧化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石油化工、轻工业生产以及炼焦等污水处理过程中, 例如染料, 合成纤维, 有机农药等生产过程废水。还能应用于还原性无机物和很难通过生物进行降解的高浓度污水的处理, 化学氧化法反应迅速, 易于控制, 不过成本比较大, 往往很难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通过一个步骤氧化成为无机物质。铁炭微电解法处理化工污水是使用铁炭合金作为滤床, 污水在铁炭合金里面形成很多微原电池, 由于炭的电位高而形成很多微阴极, 铁由于电位低而成为微阳极, 因为此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泛, 污水处理效果明显, 使用寿命较长, 成本比较低以及维护操作简单的优点, 而且采用的铁屑绝大多数是来源切削工业生产的垃圾, 也没有必要消耗不可再生的电力资源, 属于以废治废。另外, 还包括采用Ti02等半导体催化剂在三百至四百纳米的紫外光照射条件下, 形成光电子空穴以及产生诸如羟基自由基氧化能力比较强的氧化剂, 使污水里面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分解过程, 并且最后氧化成为H20以及C02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高温高压条件下, 在水溶液中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湿法氧化污水处理技术;以湿法氧化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有毒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以及工业污水的高级氧化技术, 即超临界氧化技术;采用高能量脉冲发生器或者电子发射器形成的电子束和水分子发生碰撞, 产生激发态而导致有机物质发生氧化降解作用的辐照技术等也渐渐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实践过程中。

三、化工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措施

物化措施有吸附法以及膜分离技术。吸附法是采用多孔介质 (例如磺化媒树脂以及活性炭等) 吸附污水里面的非极性有机物质, 此方法简便而且易于施行, 不过仅能够用于处理非极性有机物质吸附之后的污水, 需要深化处理吸附质, 必须再生, 吸附仅仅是一种污染物质的物理迁移过程而并不是真正的降解作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反渗透和电渗析。膜分离的优点在于其具备对有机污染物质去除效果好, 流程简便, 结构紧密, 容易操控等优点, 在废水深化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过膜污染缺陷严重影响着膜的推广和应用。

四、化工污水的生物处理措施

生物法指的是利用微生物本身具备的新陈代谢功能降解并且转化有机物质的过程。伴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 形成的污染物质成分越来越繁琐, 污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有机污染物质, 如果只采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措施是不容易完成治理目标的。通过微生物具备的新陈代谢功能, 可以对污水里面的有机污染物质加以转化, 使其变得稳定, 实现无害化。利用生物法处理污水具备运作成本不高, 操作管理便捷的优势, 不过因为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温度以及p H值等条件提出一定的要求, 不容易适应化工污水水质变化快、成分繁琐、毒性强、降解困难的特点, 单独采用生物法处理化工污水达标工作难度很高, 因此生物物理或者生物化学措施的相互结合成为化工行业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

对化工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之后, 再予以综合利用能够解决环境污染以及用水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部分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和城市来说, 污水的处理再利用势在必行。当前国情下, 混合化工污水的再生再利用越来越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与开采新型的水资源相比较而言更加具备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天胜, 厉明蓉.日用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2-18.

城市河道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篇8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特点;成因;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排涝、调节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景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时,河道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纳污能力。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部分城市河道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这不仅会破坏水生环境,还可能危害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污染控制和治理的重点课题之一,值得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1.城市河道特点及其污染状况分析

1.1 城市河道的特点

城市河道是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总面积内的河道,它界于天然河道和人工渠之间,具有其独特的水力特性。城市河道普遍较浅,河道顺直,水量小,流速慢,枯水季节甚至断流,河道两岸甚至河底多采用混凝土衬砌,两岸植物少,水中生物少。这些特性决定了城市河流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从功能而言,城市河道一般不具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功能。同时,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廊道,还具有生态资源的功能。

1.2 我国城市河道污染状况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城市水利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我国多数城市河道淤积、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城市大多建在地势平坦之处,城市河道比降很小,流速很慢,受到污染后不能及时自净,加之城市建设与发展也大量侵占城市水面,造成河道空间减小,水面缩窄,行洪能力降低。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河道中悬浮物和沉淀物明显增加、河道侵蚀加剧、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输入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国家重点监控的141个城市河道中有63.8%的城市河段为Ⅳ类甚至劣Ⅴ类水质。城市河道污染情况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越快,城市规模、人口增加压力越大,环境负荷也越大,城市河道的水质也就越差。

可以说,加大城市河道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市河流水体污染状况,恢复城市河道水系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

2.河道污染成因分析

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可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类,外源污染又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形式。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大部分工业废水都能集中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但仍有部分企业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对于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的地区,可以有效阻止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道,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市政管网的雨污分流建设并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通过合流制管网直接排入河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沉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城市河道受到严重污染。

3.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措施的探讨

3.1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

对城市河道治理具体方案的规划设计要全面、细化、到位。比如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截污工程和污水收集系统。必须全面规划,综合考虑河道的左右岸、上下游,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把整治的效益做到最大化。同时,要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及区域功能,进一步对各区域的不同河段做出相应的具体功能定位。同时借鉴其他河流的成功经验,又不能照搬,要根据本河段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充分考虑保持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如自然景观类河道,尽力维持河流的原始、自然特征,满足人们溶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对于广场化河道,广场与河道相靠,喷泉与河水相连,城市中的人们既能聚集在一起交流、联络感情、举行集会,又能充分体会自然和谐的亲水感受;对于公园化河道,给河道增添公园的灵气及活力,公园来装扮河道的空间环境,二者融会贯通,体现河道水环境的休闲性、游玩性。

3.2 加强污水源头的控制

污水的超量排放是造成城市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产生。对因技术原因而导致耗水量大的企业,必须督促其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切实减少污水的排放,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

适当推动居民用水回归合理价位,也是减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的有效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使城市居民从思想上认识水资源价值及其可贵性,自觉地节约用水,并促进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的发展。

3.3 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削减污染物总量

在河道管理问题上,关键是要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要提高居民的素质,特别是沿岸居民,严禁他们将生活垃圾、粪便等废弃物倒入河里;严禁他们直接排放生活污水进入河道。要严格控制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和宰杀畜禽的企业,严禁其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中;此外各类废弃物以及易燃易爆和含有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危险物品不得堆于河道附近。更重要的是,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流域内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排放的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4 因地制宜,分清主次进行河道综合整治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的战线长、工程量大,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对河势变化影响较大的工程、对控导作用较明显的工程应作为重点,优先安排修建。此外,应该根据河势变化情况,投资力度等,及时对重点工程进行实际调整。河道整治工程的规模大,战线长,所需物料也很多。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和所用材料要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节约整治投资。

3.5 加强河道生态的修复

河流水生生物的适度生长可对有机污染物起降解作用,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如一些特种鱼类、虾是水体的清道夫,金鱼对清除藻类有良好效果。可选择一些适生的水生生物,重建水体生物群落,逐步优化城市河道水体生物结构,缓解相对严峻的污染现状。例如,可以在城市河道水下种菹草等沉水植物、水面种水葱等,并适量放养螺蛳、河蚌、小鱼,这样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投入取得显著的生态修复效果。

3.6 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产业结构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同时也反映着环境问题的不同阶段,当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时其污染水平较低,随着第二产业的增加,污染水平相应提高,而当第三产业大量增加时污染水平又将有所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总体上污染较重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控制城区工业格局,通过引导使之向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即改变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的方式,走向高技术含量,高资金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经济素质,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发展,从而不断加大污染小的第三产业比重。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城市河道水质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广大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严控污染源、完善水循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已成为城市管理当局必须直面的重要管理课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不断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万玉媚,李萌.河道污染及治理技术[J].天津科技,2010,(2).

[2]丁书红,白继平,苏长岭.城市河道污染成因及治理模式[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9).

上一篇:假期计划的作文下一篇:药剂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