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00字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00字(共12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00字 篇1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1

爬呀......爬呀......六年时光接近尾声,我们即将离开已伴六年、亲爱的小学母校。那片爬山虎已经绿在我的心间,显出一派别样的生机。

一年级,懵懂无知的我们,在植树节那天偷偷把爬山虎的种子洒在教学楼下,本是觉得好玩。

如今,它已爬满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楼,真是一个奇迹啊,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撒种绿满墙。”

阳光柔和地洒在爬山虎翠绿的叶子上。它伸了个懒腰,朝霞酿成的珍珠在翡翠上闪烁着光点,如同一个个跳舞的小精灵。

我们很调皮,有一次,有个同学把教室里五盒粉笔全部扔出了窗外。老师在讲台上半天找不到粉笔的囧像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窗外的爬山虎,更是在和风中笑弯了腰。一次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心目中最美的植物,我不假思索地将画笔聚焦了满腔的绿:一座座半矮不高的楼房,中间屹立着一座钟楼。墙上呢,满是波浪起伏的绿,演奏出一曲曲绿色的歌谣。

我们长大了,对爬山虎就很关心了。她渴了,我们浇水;她热了,我们为它送来清风;它凉了,我们将温暖捎去......一切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不得不说,谁敢把爬山虎生生拽下来,有人会跟他“拼命”的。

冬去春来,那一抹绿伴着渐渐倒数的钟声,向着明亮的远方,永远散发着绿油油的光芒。

再见了,爬山虎,就算我们终究会离开小学,祝你永远扎根亲爱的母校,祝你永远绿满一座座教学楼。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2

我的故乡处在青山绿水之间,可却有着与山水不相融的繁华,行走在尘土纷嚣之间,眼前突然呈出一片翠绿。

那是我家的爬山虎,故乡留给我最深的记忆,莫过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犹记得在那爬山虎下,我坐在外婆膝上听她讲天上的故事,犹记得在那爬山虎下,我和外公在冰凉的石桌上斗蟋蟀;犹记得那爬山虎曾因为我的冒冒失失而受了多次重创。

最严重的那次在一年暑假,外婆经不住我的一再央求,给我孵了一群小鸡。整个暑假我都在院子里捉鸡取乐,追追这只,追追那只,与小鸡总是隔着一米半多的距离,看似无心的举动实现了赶鸡的效果,小鸡们接二连三地躲进了爬山虎茂密的叶子里,不见了。当时的我哪会去想什么后果,只想把小鸡们找出来。于是,一株株可怜的爬山虎就那样被扯了下来,杂乱无章地瘫在地上,可怜巴巴地堆成一团。花了好几年才恢复成原来枝繁叶茂的样子。

后来长大了一点儿,外公便领着我在石桌上斗蟋蟀,用早就准备好的蟋蟀草挑逗着蟋蟀的斗志,每次外公都会故意输给我,赢了的我高兴得咯咯浅笑。

捉小鸡,斗蟋蟀,听故事,这些美好的回忆化成了一片片绿叶,构成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片片叶子反射着阳光,反射出了故乡的缩影,照耀着故乡的方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3

一日傍晚,放学回家,我慢慢地走在院子中。

刚过一场秋雨,天气凉爽,还带着一丝风。“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确如此,凉飕飕的。

当路过那堵绿绿的墙时,我停下了脚步。墙上满是绿色的叶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相互挤在一起,还留着些雨珠。原来,是许久未见的爬山虎啊。微风拂过,它便随风舞动,展现着优美的舞姿,还唱出“沙沙”的歌曲为自己伴奏,淡雅而朴素。

叶片尖尖的,叶脉十分清晰地分布在叶片上,乳白色,与深绿的叶片呼应着。

最令我赞叹的还是它的枝了。起初,我一直好奇它为何不借助任何东西就可以爬到墙上。原来它有一些细细的“小脚”,用它们紧紧地扒在墙上或钻进细细的墙缝里,便是它唯一的生存方式。即使变枯了,但它还死死地扒在墙上,怎么掰,怎么捏,它也不会断。

如此枯,如此细的枝,为何能撑起这片爬山虎呢?细想,倘若它是松松地顺着墙壁爬,不向上却爬到低低的地方,那么,它们还能组成那翠绿的墙吗?答案必定是不能的。或许,它只能缩在墙角,任人踩踏,凭风吹雨打,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若它每一步都死死扒在墙上,一直向上不懈努力地爬,便会成一片即使风雨交集也依旧挺立在风雨中的独特风景,我们又何尝不可如此?在学习中,打好基础,脚踏实地,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任何挫折都以向上的态度面对,终会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人生的风浪再大,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畏风雨,顽强而执着,乐观而向上,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

我老家的那栋小楼上,爬满了一层又一层绿绿的爬山虎。

从我记事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老家那栋楼裹着一层绿绿的大棉被。夏天,爬山虎顺着院子的角落使劲地往上爬,好像在举行一场比赛,看谁最先能把屋子给裹个严严实实,不达目的不罢休。五角的小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绿得似乎马上要滴下油来。他们爬上了墙,爬过了窗户,爬上了屋顶,翻出了院子……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一条绿色的瀑布正从楼顶倾泻下来。所以,在我小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爬山虎是从楼顶上长出来的。

当飒飒的秋风吹起来的时候,爬山虎又是一番模样:大多树的叶子已经枯黄了,有的还哗啦哗啦地坠了下来,像汹涌的洪水一样,潇潇洒洒地打在窗户上,打在人身上,用脚轻轻踏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但春天一来,他们又冒出新芽,盘在一起,依旧向整个院子裹去……

绿绿的爬山虎,它们为一个目标,同茂盛,同枯萎,无论什么时候都盘结在一起。如果人,像他们一样,互助,互爱,那该多么美好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5

我看到了,全都看到了。

我家窗前,是一面满是爬山虎的墙。它是绿的那么耀眼,密的那么紧簇。放学回家时,每次都会路过那里。它是那么壮观、魁梧。绿,但让人看着舒服;密,但一点也不觉得乱。只见那绿叶,一片接着一片,但却又不挡光,光可以照到每一片叶子上,在阳光下星星闪闪,真的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手工作品。不,再怎么伟大的作品,也比不上这片爬山虎的。

它生来就这么好吗?它到底用了多少努力?

这是一个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夜晚,天没有完全暗下来,风就起来了。

那时,爬山虎只有现在的一半高,而那场雨太大、太大了。当时的情景,雨打在窗上,只能很勉强的看清一点;路上打伞的人们,被风吹的东倒西歪;鸟儿也都在自己的窝里,蜷缩着身体,为自己保暖。

爬山虎很艰难的抓在墙上,和将被打落的命运进行抗争。它虽然现在让人觉着摇摇欲坠,但它最后却能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颗坚强的心,所以才不会在风雨中死去的原因吧。第二天起来,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掉了很多,可见它在昨晚的风雨中熬过了多少磨难,但,藤依然紧紧倚在墙上,没有了多少叶子,显得单调,但仔细观察,便会在一些小小的地方发现嫩嫩的绿芽。

对啊,爬山虎在那么的狂风暴雨中都没有低头,我们也不能被一次考试失败而打倒了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6

夏季枝叶茂密,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适于配植宅院墙壁、围墙、庭园入口处、桥头石堍等处。可用于绿化房屋墙壁、公园山石,既可美化环境,又能降温,调节空气,减少噪音。

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爬山虎是垂直绿化的优选植物。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除爬山虎之外,牵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

同属植物栽培观赏的还有:

东南爬山虎p。austro—orientalis,叶小,5枚。聚伞花序与叶对生。产福建、广东。

花叶爬山虎p。henryana,幼枝四棱。幼叶绿色,背面有白斑或带紫色。花序圆锥状。产湖北、陕西。

三叶爬山虎p。himalayana,叶小,3枚。聚伞花序。产四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7

风儿,轻轻地掠过,亭外的爬山虎,在风中摇曳着,那片清新的绿色,在云雾中缓缓流动,流入眼睛、心底。

每天下楼晨练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那种爬山虎的空地。以前那里是杂草丛生,臭气冲天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试着种植爬山虎——听说这种植物的生命里非常顽强,但谁都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谁知:第二年,一开春,那里便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可还是没有人在意它,更不用说是给它浇水施肥了。就在人们快淡忘它的时候,它猛地窜出了一米多高,这时,大家开始注意了。于是,大家便拿来竹竿让它往上爬,再把周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爬山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我也几乎每天都会下楼去照看那个小家伙。虽说每天看的都是一样的植物,但每天都会收获不同的快乐。

手里拿着照相机,寻找着唤醒快乐的景物。呀!那正长的茂盛的爬山虎!嗯!就是它了!我走到它跟前拿起照相机慢慢把镜头推进:哇!外面的叶片,被阳光晒成了深绿色,从远处看就像那硬硬的外壳保护它里面稚嫩的新芽,给人一种层次感,每一层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这美丽的爬山虎留在了相机上,更留在了我脑海的最深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00字 篇2

(1) 刚进里院, 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 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显得虎虎有生气。

(3) 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走进叶老的院子里是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中午的阳光。在和叶老交谈一个下午后, 又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落日的余晖。你们想一想:作者这样写, 是不是有些重复?如果不是, 那又有什么意图?学生的回答情况如下:

生:我觉得那绿绿的爬山虎象征的就是叶老先生。叶老在作者的心中, 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永远那么绿。说明了他会永远牢记叶老的教导, 向叶老那样, 成为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人。

师:作者又为什么两次写到阳光呢?它和爬山虎的绿有什么关系呢?

生1:那绿绿的爬山虎象征的就是叶老先生, 可以表达“我”对叶老的思念。 (学生说出了教参上的解读, 我很高兴。)

生2:我认为, 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我”看成叶老家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老就是落日的余晖。他用自己的晚年的余热去温暖关怀下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让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那么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400字 篇3

1.通过联系上下文、叶老修改的原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叶老治学的一丝不苟。

2.归纳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习后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学习叶老为作者修改作文的部分,抓住句子及关键词,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突出重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学生齐读课题。读得真美啊!请给题目提一个问题。

师:问题提得多好呀!为什么说那片爬山虎是绿绿的?

师: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为什么呢?根据课前预习,带着这个问题回忆课文写了那两件事?

师:对极了!写了修改作文和他家做客两件事。

师:好的作文是作者精心修改出来的。本文第一件事写叶老为作者修改作文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老是如何修改作文的?

师:学习课文我们要对照自己看一看在修改作文中有哪些不足?我相信大家,学了叶老的修改作文,你们会受益匪浅的,你们今后的写作会“如鱼得水”的。

二、预设问题,合作学习

师:看到叶老先生帮助自己修改的作文,作者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大段,把那句话找出来。开始!已经有四个同学……哎呀,越来越多同学都找到了。你来说?说的好极了!就是这一句话(出示句子)。

师:课文中的那一句话写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对极了!(出示句子)就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师:找出这句话中表达作者心情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吆!“密密麻麻”和“到处”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让我们看到叶老修改作文的极其认真。

(板书:极其认真。)

师:作者的感受都来自叶老认真的修改作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三段话。(出示句子)看叶老是如何修改作文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三段话,合作交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第二句话写了写作文时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第三句话写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的“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三、重点深究,概括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师:叶老把作文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你学到了什么?

师:说得好极了。写作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讲究准确。

师:第二句话写了写作文时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你说。

师:你说的对极了,写作文要有规有矩,也就是句中说的“规范”。

师:(手指第二句话)我们再齐读。

师:第三句话写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师:(手指第三句话)请全班男生读。

师:谁知道这句话写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写作要具体,写出具体的事实。

四、总结课文,提高升华

师:同学们,学习了叶老修改作文你有何收获呢?

师:为什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作品为何家喻户晓?让人爱不释手?这些都来自叶老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我们在学习和写作时都要学习叶老做事(手指板书)极其认真的精神,用“准确、规范、具体”为要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质疑解难

师: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课文第二部分,看看作者在叶老家中做客后有何感受?理解为什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篇4

中港中心小学

胡蓉

一、导入质疑

1、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上节课的生字词掌握的如何呢?我们拿出听写本检查一下,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根据汇报,板书:修改

做客)

通过这两件事,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作家,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据汇报,板书:人品

作品

楷模)

2、出示句子,读读。

3、激疑: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初读悟美

1、请大家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把这样的句子划下来,出声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书,圈画)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交流: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那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指导朗读)

小结: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里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不是)

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是呀,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过这两则事例,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

平易真诚)

三、自读自悟,品读交流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个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把相关语句划下来,在旁边简短的写写体会。

2、汇报交流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句子。

(1)学生汇报3段,自由谈体会,老师引导,重点体会“愣住了”、“密密麻麻”、“到处”,引导学生读好。(2)学生汇报4段,抓住俩处修改谈体会。

老师引导: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我们来看130页资料袋,这就是叶老先生帮肖复兴修改过的原稿。仔细阅读,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子汇报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谈感受。老师相机引导总结:长句段成短句,表达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准确;删去重复啰唆的地方;改动了一些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使表达更确切;一些不准确的标点符号。

学生谈感受后总结: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足见他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作者和你们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如春风拂面。学生自由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过渡: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齐读5段评语部分。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4)初步感受了叶老的人品后,作者应邀去叶圣陶先生家做客,他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总结:是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跳跃着的、闪烁着的正是我受到叶老鼓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啊!

过渡:应邀做客这则事例中,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的人。

3、学生自由汇报,重点引导: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1)生自由谈体会后引导:融化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叶圣陶先生这种亲切质朴的为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让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谁来再读读这段话。

(2)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那个15岁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齐读)

(3)此时,作者又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谁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总结: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承载着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齐读十段。

4、课文的结尾又一次写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2)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3)总结: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份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来深情的朗读课题。

四、拓展升华

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及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祥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习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篇5

1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学期第六课学的是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文章,名字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稍强调“绿”的写法。

齐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充满了无限生机,再来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打开课本126页,听本课的录音,大家可以跟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一会老师要检查哦!

播放录音。

出示生字词“我会读”:

推荐 删掉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指生读,开火车读。指导识记“删”字(古时候,在纸发明之前,人们在兽骨、龟甲上写字,后来,在竹片上写,写完用绳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那写错了怎么办呢?用小刀刮下来,这种办法就是“删”。)

3 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用老师教过的“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叶圣陶帮肖复兴修改作文和请他做客两件事。

师:本文的主人公是――叶圣陶和肖复兴。叶圣陶大家熟悉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生:《荷花》、《爬山虎的脚》,童话作家。

师:那谁来介绍一下肖复兴。

生读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本文写了两件事,那下面同学们用分隔符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应该如何划分呢?

生:1-5自然段是第一部分,6-10自然段是第二部分。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 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

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

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 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

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

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三 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他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为当代又名的作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写一些。

2 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和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用本课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小作文。

相关文章推荐: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3.《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5.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案

8.《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人教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早上)好!

我是······

我抽到的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对这篇课文的教材分析是: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分析完了教材,我又对四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不但打破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清了文章脉络,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在阅读指导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做了如下安排: 由于我上的是《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二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进行了

一、谈话导入;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是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预想:

首先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那么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使我“模模糊糊懂得”的呢?让我们再带着问 1 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的?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设疑,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总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思考问题,交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二部分是: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部分,用笔画出你找到的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b、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c、看多媒体课件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d、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e、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圈出你找到的词语,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理清文中的两件事情中作者所要表现的叶老的人品与文品,通过多次的设问,学生自读,自解的方式,达到以读促悟,促情的效果)

第三部分是: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我”心中的形象。(多媒体可见出示相关句子)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把文章的托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揭露出来,紧紧把握住文中写爬山虎与写叶老的联系,体现了阅读教学注重情感体会的目标。

最后在“作业超市“中给学生安排如下三个作业,任选两个做一做:(1)用“堪称楷模”、“春风拂面”造句

(2)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3)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部分的作业超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外的习作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作业也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我这样设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呢?我的教学理念是:

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读中感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最后,我再说一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级交汇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结稿 篇7

2.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第几课认识过爬山虎?题目叫做——爬山虎的脚。还记得其中描写这郁郁葱葱爬山虎的句子吗?谁来起个头?这篇文章的作者-------叶圣陶 3.你了解叶圣陶吗?(系统介绍)

4.就是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和当年只有十几岁的肖复兴发生了一个故事,肖复兴看到了叶圣陶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写下了今天的课文,题目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5.肖复兴和叶圣陶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就要去读课文。打开书126页,大声的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写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哪几件事?

1.这些词你会读吗?春风拂面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春风轻轻吹过你的脸是什么感受?春风拂面就是形容这种舒服惬意的感受。?

2.那么肖复兴和叶圣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修改作文(1~5)

邀请做客(6~10)

3.那究竟是课文哪几自然具体描写了这两件事呢?描写修改作文的是?那么第几到第几自然段是邀请做客?

4.那么谁能把这两部分连起来说变成课文的主要内容?你看把课文的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就成了课文的内容这也是归纳课文的另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第一件事修改作文。

5.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到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6.同学们看这里有个关联词语你找到了吗?它是意思的——(转换)我们把这种转换读出来。7.同学们你找到重点词了吗?(认真平和 温暖 春风拂面)

8.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找句子体会了,叶老先生的认真在哪里?赶紧拿出笔,波浪线画句子,圆圈圈词语。9.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翻到....曲线)这个词读什么?(曲线),还能给曲找个词语。它还有一个读音叫做?给他找词语。

10.那么你们圈出了哪些词语体会?(密密麻麻)AABB词语还能说几个吗?密密麻麻还有一个近义词叫做密密层层,那它的反义词就是——稀稀疏疏。密密麻麻说明修改的很多很认真,还有哪个词语也有这种感受?(到处)11.看这就是叶老先生修改得作文——真是密密麻麻,到处....所以就像课文所说的映入我眼帘的都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所以叶老先生修改作文是多么认真、仔细。

12.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修改,用了四个符号?课文里找词语。(圈、钩、直线、曲线)(齐读)所以叶老师的修改是如此认真、仔细。(板书)看到如此认真仔细的修改,我一下子——愣住了,什么叫愣住了?老师这里有个句式,叶圣陶老爷爷,居然()。所以我不由的感受——

13.认真仔细的句子还有吗?(题目....准确性)齐读。同学们一张画像和一幅画像究竟有什么区别?一张一般表示——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东西的。一幅说明什么?——有内容了,那么画像当然用一幅画像,这样用词更准确。(齐读)14.同学们继续找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认真、仔细。你看看有什么变化呢?删掉了了一个包字使句子——干净、规范了。这里干净的意思是——简洁、通顺。用书皮比包书皮更加确切。从这里更体现出叶老先生的认真仔细。所以我的感受是——

15.平和、温暖又体现在哪里呢?平和是什么意思?(言行态度很温和没有脾气)

16.这一篇作文......亲切自然。叶老先生在表扬肖复兴什么?(表达真实情感和写了具体事实)17.所以我们写作文也要1....2....。做到这两点就可以称为好作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8

学习过程中,同学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要和时引导同学提出。它是同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同学提出:

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

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

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b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沛调动同学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1、设置悬念,激发同学求知欲:

为实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明条件,为激发同学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同学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2、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布置:先出示自学提纲:

⑴ 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

⑵ 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

⑶ 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同学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同学读第一局部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同学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同学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同学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同学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3、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体会 篇9

课文开头写了“我”的一篇作文在征文比赛中获了奖,事后得知是经过文学界前辈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才得以获奖的,这使“我”十分激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一段心理活动写得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使“我”认识到,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作者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说明叶老对一名中学生的作文作了细致的修改,付出了许多心血,因而使“我”十分感激。当“我”到了家里,拿出原稿与修改稿作了对照,看到较多地方叶老作了改动,甚至连一个动词也不放过,可见他改稿的认真、细致,也反映出叶老对下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感到无比温暖。特别是作文后面的那段评语,是叶老对下一代的热情指点鼓励,使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作者到叶老家里做客,见叶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起写作,叶圣陶先生没有向“我”传授什么秘诀,而是问及学习成绩、读书的情况和正确的写作方法。“我”不但学到了如何作文的方法,更学到了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叶老就像那“绿绿的爬山虎”一样,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25课向我们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引导用词说话。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教师引导、小结。

四、精读课文,品词析句。(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细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预设)

(1)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2)像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

(3)把我当作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2、交流描写爬山虎的几句话。

3、画出句中的重点词,品词析句,比较体会,并结合朗读指导。

4、说说写爬山虎的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如:描写的时间不同等。)

5、你知道作者笔下的爬山虎为什么这么美吗?(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6、练习、引导说话,小结学习内容。

五、质疑问难,设置悬念。

1、质疑、解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不理解的问题吗?

2、设置悬念。

(1)“修改作文”与爬山虎有怎样的关系?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教学反思: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对叶老家那一墙爬山虎进行描写的一段话。在备这节课时,我怨声载道:唉,这文章这么长,学生怎么理解呢?诸如“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当然包括篇头的那段话)的语句怎么引导学生理解呢?毫无信心的我终究还是上了“断头台”,本想自己这个“伯乐”会因此“名落孙山”。岂料,故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学生“超强”的理解能力,着实让我目瞪口呆。听听这些“文人”的理解吧:

“写出了爬山虎绿,有生命,充满生机。”

“作者觉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减少了许多,不仅因为一墙葱葱的爬山虎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还因为此时作者应邀来到叶老先生家中,并受到热情的接待,她心中无比的激动与兴奋,自然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热。”

“阳光都变成绿色突出了爬山虎的绿。”

“联系上下文,我的体会是:作者因受叶老的指点和鼓励,内心充满了希望,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信心。此时,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充满希望,以致于阳光也是绿的。”

“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写出了爬山虎充满生命力。”

“这些温柔的小精灵正如作者此时心中的信心一样,它在跳跃着,闪烁着光芒,在引导着、鼓励着小作者。”

……

(回想当时的情形,真不知自己当时是怎么蒙混过关的。个个跃跃欲试。体会不谋而合的掌声雷鸣,体会有异的唇枪舌剑,好一个热闹场面。)

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段精彩的小插曲,它因孩子们的“出人意料”而光彩照人,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思想:

孩子们,行!

点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虽言尽而意无穷。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对读者而言,他们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

老师在安排第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把与课题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和见面情景的描述中,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设计上,整节课结构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导语的设计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既点明本组课文“话成长”的主题,同时紧扣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有意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就提出具体的预习目标: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②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③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这样学生在上课前早已做好学习的准备。课堂上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交流,便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句段的品析、方法渗透和言语的训练,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

简单一个“读”字,实施起来却不简单,在完成重点环节的教学时,教师把读与评、说、画、议巧妙结合,多种形式的读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被激活、唤醒,学生脑海中的影像也被充分地放大和渲染,变得更加鲜活和灵动,使学生完全沉浸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两个描写爬山虎的语段,文质兼美,教师对前者重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地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而对后者则重感悟,多展示。对于写见面情景的几个句子,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学结尾处的美读,教师饱深情的叙述、优美的音乐、进一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此时学生的读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

练习的设计是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又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小结,又利于搜集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悬念的设置,费时不多,但却是必要而且心须的,教师巧妙设计的两个思考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照应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从本节课看,老师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所以我想说,这是一节成功的好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篇10

1、给加点字的字音

初三比赛曲线一幅画虽然春风拂面肖复兴缩短模模糊糊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写出划线词语的同义词莫名其妙余晖窗棂摇曳堪称楷模

3、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在小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具有了必须的自学潜力,可区别不同的年级选取适当的资料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潜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有利于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在“刀刃”上。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区别不同年段,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课后安排了延伸练习。课前预习资料因年段而异。低年级课前主要进行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一年级上学期一般在课内进行),在学会了查字典以后还能够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照字典标注拼音与给汉字注音有区别)。中高年级还要了解、标注一些字词意思,有的还可在课前查阅有关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某方面知识的资料。课文前“预习提示”也应在课前完成。以上所提的是基本的预习要求,课前预习资料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学校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教学实际,编印必须分量的预习题,长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

教师准备:课件(另附)

教学课时:100分钟

预习、精读、练习(一)(40分钟)

主要任务:初读课文,学习1D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后,师生互问候,开始上课)

一、板题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在写“片”字前)“片”字第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板书竖撇以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

生:横。

师:就应是竖(板书竖并继续板书课题其他字,在写完“虎”字第3笔“横钩”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注意“七”的“横”要向上倾斜一些。(写完“虎”字)。

【对写字的指导,低年级比较具体。中高年级也要适当进行。】

提起爬山虎这种植物,我们就应并不陌生,这学期学过DD

生: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

师:你了解叶圣陶吗?考考你(出示叶圣陶相片及:叶圣陶(1894-1988)我国现代著名家、家、出版家。他为我国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说出空格应填的资料。

生(齐):作家、教育家、教育事业。

【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对叶圣陶有了初步了解,那里承接从前所学,回顾了解叶圣陶。此刻的学生,对叶圣陶没有太多的了解,当时叶圣陶和肖复兴身份、声望和地位是不同的,所以叶圣陶帮肖复兴改作文和请肖复兴做客才使肖复兴意外,才有课文中多处肖复兴不一样的情绪、感受。而这些写情绪感受乃至写景衬情的句子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为深奥难懂,那里回顾了解叶圣陶,下面还有介绍叶圣陶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2、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写人记事为主)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二、检查预习状况

师:我们先学习课文前五个自然段。请这一行的五名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又没有发现,大家能够随时说出来帮忙他们纠正。

【学生初读课文,难免出现错误。出现错误,有时能发现,自己改过来。有时没注意到自己读错,这时,大家一齐说出来,提醒他(她)改正,既有利于读的同学纠错,也有利于促使听读的同学集中注意听读。】

生1: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jiàn),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师:课文中“我”指谁?

生:作者。

师:作者名字DD

生:肖复兴。

师:对,作者是肖复兴(板书肖复兴)这篇文章是他1992年写的(副板书1992)是为了纪念、怀念叶圣陶先生而作。写的是1963年的事情(副板书1963)之后读。

生2: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明白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能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师:课文与叶圣陶有关(板书叶圣陶出示有关叶老1963年时的资料1963的叶圣陶:年龄70岁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修改)1963年给我修改作文时叶老已70岁了,是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修改。我们手中用的教材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封面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字样。这段还有一个词“莫名其妙”,“莫”是什么意思?

生:不。

师:“名”呢?

生:说。

生:说出。

师:“其”呢?

生:它

生:他的。

师:“妙”呢?

生:奥妙,道理。

师:“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懂得了。之后读。

生3: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曲线”的“曲”读“qū”,读的很好。“曲”还有一个音是DD生(齐):“qǔ”。

师:组个词。

生:弯曲。

师:读DD

生:弯曲(qū)

师:用“曲”(qǔ)组词

生:歌曲。

师:“曲线”的反义词是DD

生:直线。

师:继续读。

生4: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能够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生5: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课前预习得很好,没给其他同学太多的挑错机会。有的同学课文可能读不太好,没关系,在下面的学习中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状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个性差的同学,也要给他必须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资料,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忙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资料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莫名其妙”一词中各个字的意思、“余晖”中“晖”的意思、“堪称楷模”中“堪”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资料了解,如“平和”、“堪称楷模”等则需要在

精读阶段学习。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资料状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那里只安排学生读前五个自然段,另五个自然段安排下节。也可安排在本节课,但要挤占后面写字时间。】

师: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

生:不是。

师:除了写爬山虎这种植物以外,还写了DD

生:人。

师:对,写了人,还记了DD

生:事。

师:对,这是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三、学习第1D3自然段

师:1963年,我还是初三学生。叶圣陶先生修改了我的一篇获奖作文。老师将叶老修改的作文拿给我看,我打开本子,看到的作文是什么样貌呢?

【略学1D2段,为本课其它训练争取时间】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出示该句)往前看,与我的原文相比,叶老修改的作文多了一些什么?

生:增添了一些小字。

师:还有呢?

生:还有一些红色的修改符号。

师:这些小字和符号怎样?

生:密密麻麻。

师:还怎样?

生:到处都是。

师:能想象修改后作文样貌的样貌吗?(稍停顿,给学生想象时间)看课文后面“资料袋”。

生:(翻到课后“资料袋”)

师:这就是叶老修改的肖复兴作文。说说他的样貌。

生:这篇作文上增添的小字和修改符号密密麻麻。

生:叶老修改后的作文,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修改符号。师:那里展示的只是这篇作文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是这样。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大约1500字,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叶老修改的怎样样?

生:仔细。

生:具体。

生:认真。

师:怎样透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齐)能!

师:自己先练练。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师:谁读一读?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DD(读得一般)

师:停一下,你们感觉是密密麻麻吗?

生(齐)不是。

师:(对朗读该句的学生)能读得再密点么?“映入眼帘的是DD”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DD(读得还一般)

师:谁能帮帮他?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DD(读得还一般)

师:听老师读: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怎样样?

生:好。

师:谁来再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满意不?

生(齐)满意。

师:就这样,自己再读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抓重点句议读。先指导学生读懂句子意思,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朗读时,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去找重点词。有些词是重点词,是因为这些词对表达句子起到重点作用。离开具体语句资料,找不出重点词】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师: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

生:第4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这一段,看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板书修改)。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师:作者介绍的第一点是什么?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出示“资料袋”上半部分,至“涂涂抹抹”)看课题,的确是这样。一张纸,一张照片,一幅画,贴合平时的说话习惯。叶老用词很准确。作者介绍的第二点是什么?

生: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师:(指出示的资料袋第一行加逗号句子)看这句话,从这写到这,句子挺长,叶老在这加个逗号,句子变短了,意思更明确了。作者介绍的第三点是什么?

生: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能够认为是书的封面。

师:“干净”是不是说我原先写得脏,此刻干净了?

生:不是。是说句子通顺了。

生:是说句子简洁了。

生:是说句子规范了。

师:叶老修改了100多处,那里作者只写了三点。如果再多写几点,比如再介绍个十点、二十点,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那样就详略不当了。

师:看了叶老给一个初中这样认真修改作文,你觉得叶老这个人怎样?和同座说说。

生:(同座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叶老这个人很认真。

生:我觉得叶老很关心初中学生。

生:我觉得叶老平时很忙,年纪70多了,还给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没有当官架子,很感人。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资料,创设情境,提出话题,引导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水平,进而提高习作水平。同时,受小学生年龄、生活阅历影响,肖复兴对叶老修改作文的感受,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安排这个环节,也力求为下一个环节打基础。】

师:说得好。看了叶老的修改,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哪句话写了作者感受?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认真”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平”“和”分别指什么?

生:“平”指平易近人。

生:“和”指和蔼可亲。

师:给我的感受还有DD

生:温暖。

师:对,这是作者的感受(板书认真平和温暖)“如春风拂面”,轻轻吹拂脸面,很舒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感受。

生:(自由读该句)

五、学习叶老修改作文方法

师:叶老将我的作文修改了很多处,叶老修改时用的这些符号都表示什么?(副板书:∧∨)

生:表示增加。

师:对(副板书增再画一个方框,里面画×)这个符号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删除。

师:对。(副板书删)有的同学也用○表示删除。不管怎样,能证明删除就行。这个○或□又表示什么?(带A|B字样)

生:表示改换,把B换成A。

师:对(副板书换∽)这个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调换位置。

师:对(副板书调)(指出示修改作文中的自然段连接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两个自然段连接上。

师:对(副板书连)修改符号还有很多,用好有利于写作文。个性重要的是,叶老修改得很准确,我们有机会读资料袋时,能感受到这一点。

六、学习第5自然段

师:叶老不仅仅细改字词句,还写了批语。谁能读第5自然段,看叶老写了怎样的评语?

生: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这段评语不仅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就应怎样写好作文:写作文,应善于写真实的事情(副板书真事),从那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从这能够看出。

师:对。写作文,还对所写的事情有感情,要善于抒发真实情感?(副板书真情)从哪能够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对。当然,也不排除合理想象,合理想象会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写真事,抒真情,合理想象,都有利于我们写好作文。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坚持常写,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课文我们就学到那里。

【第三至第五个环节为精读阶段。精读阶段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训练的综合性教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精心设计。目前,结合课程标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在课文精读阶段主要安排:1、区分不同年段,使学生领悟(或运用)必须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打基础。2、加强听说读述背训练,重视语感,培养学生听说读述背潜力。3、读写(或读说)结合,突出与单元写话(或习作)教学的结合。4、用心开展情境教学,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七、,听写上一课生字,并自改、自练

师: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还认识吗?下面我们认读本课部分带生字的词语(出示:推荐翻页删掉虽然一幅画映入眼帘直线曲线春风拂面)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大家分别跟读。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出示:篇翻荐删帘)这几个字还认识吗?请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加快速度,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打开过关本,我们听写上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字(学生准备好后,开始听写):帝国主义伯父出租振兴中华模范。(听写完后,出示:帝国主义伯父出租振兴中华模范)请大家对照自评,把写错的改过来,在旁边练一练。都写对的同学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这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

生:(自改、自练)

师:(下课铃响)这节课我们就到这,下课。

【在阅读教学公开课个性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公开课中,认读、书写字词的训练不十分常见。小学为基础教育年段,中高年段识字、写字教学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认读、听写生字环节因课堂操作难度不大,一般放在课文全文精读教学结束之后的练习阶段进行。我们多数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均采用这种安排。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篇幅较长,要求认读、书写的生字较多,我们将认读、书写生字环节分散安排在两课时中。两课时所认读的生字均在两课时的教学资料之中,恰好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八、作业

1、读读写写本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2、背诵1D5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阅读肖复兴《一幅画像》及叶老修改的原文全文(自读课投影出示,群众阅读)。

【为平衡每日课外作业量,一般不在同一个班的同一天安排两节精读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2、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明白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明白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二、文中叶圣陶先生是如何修改“我”的作文?而当时的“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为什么作者会“愣住了”呢?

(1)作者自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没料想到自己的作文竟存在着这么多毛病。

(2)作者没料到震惊文坛的大作家叶老先生竟会亲自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3)作者更没有料想的是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会如此认真细致。

三、“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大文学家给初中生修改作文,还邀请到他家里做客,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我”到叶老先生家做客 时的情景?

叶老先生对我的态度 爬山虎

(一)小作者来到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他的呢?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那小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平易近人、亲切自然

(二)课文几次描写了爬山虎?

(1)刚进院里,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用()比喻()仿写一句比喻句。

为什么说“阳光都变成绿色”?

绿色代表的是希望,作者因受叶老的指导和鼓励,内心充满了希望,他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信心。此时,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充满希望,以致于在他眼里阳光也是绿的。“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写出了爬山虎充满生命力,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作者来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却写起叶圣陶家的“爬山虎”,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借景抒情,作者正是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来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鼓励后来到他家的高兴激动的心情。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把()比喻成()。为什么这时候的爬山虎会“绿得沉郁”呢?

通过与叶老见面交谈之后,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叶老。之前从他修改的作文中,我感觉到他对待修改作文事情上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见面交谈中,我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更是由衷的敬佩叶老的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气度。这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一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让我想到叶老先生一丝不苟地为我修改作文,平易近人地接待我的事情。当我再回忆起15岁时那个夏天,叶老先生的亲切教诲仍回响在我耳边,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课文为什么要几次描写爬山虎呢?这和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课题命名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既是指当年到叶老家做客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暗含着叶老对我的教导: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见到这爬山虎就想起叶圣陶先生的教导,所以以此为题来怀恋叶老。

四、作业巩固

1、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边抄边想它的深刻含义。

2、试着学习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间互改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春风拂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4.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词语。

出示词语: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仿佛

融洽

黄昏

余晖

客厅

春风拂面

学生领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好“春风拂面”。2.指导写字。

以学定教,指导“荐”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生读。2.全班交流。板书:评改作文

应邀做客

四、品读6-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做客的句子。生默读。2.全班交流。

以学定教,借助插图和四段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板书:平易近人),进行朗读体会。

(一)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借助资料了解“大作家”: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写过很多作品,也有大家喜欢的童话作品《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等。)

(二)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三)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指导朗读“握了握手”)

(四)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抓住“融洽、融化”两个词,融洽是指什么,融化是指什么。补充叶老与我交谈的资料,进行体会,指导朗读)3.品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生读。(2)全班交流。

通过朗读交流,明白作者是借着描写爬山虎,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并能联系课外的片段来进一步体会。

(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体会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指导朗读。

(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寓情于景的写法。课件出示片段加深理解 “寓情于景”: 片段1: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晨,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路边的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几朵不知名的花儿绽开了自己的笑脸。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

这是一段写景的句子,你能感觉到人物的什么心情? 片段2: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人物的心情又怎样呢? 总结,写法指导。

(三)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生谈体会,那“绿着”的是什么?

五、回归整体,再读课题。

生谈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给予肯定评价。

六、拓展阅读。

探究交流: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认真读课文,结合课本132页的“资料袋”,试着概括一下,有条理地写下来吧。推荐阅读:

叶圣陶 《稻草人》《小白船》 肖复兴 《日子的回忆》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评改作文

平易近人

上一篇:总结、报表管理办法下一篇:朝着阳光奔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