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精选6篇)

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篇1

一、工艺美术运动

1859年英国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他是一位工艺美术家。他首

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背景

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到机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手工业衰落。

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相分离,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面对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产品设计低劣的状况,19

 世纪上半叶一批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开始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设计方法。概念工艺美术运动又称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领域所出现的危机,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设计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激起强烈反响。兴起 英国在工业革命发展上走在前面,同时在平面印刷和设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伊始,英国出现了重要的促进因素,即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的一系列设计展览,提供了一个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

风格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

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

在装饰上,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装饰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推

崇自然风格、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推崇自然主义的装饰纹样。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与水晶宫

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第一届国际博览会,由博克斯顿设计最著名的建筑——水晶宫。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钢架结构,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三、威廉·莫里斯

 莫里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先驱”。在设计理论方面,莫里斯综合、继承、光大、发展了几位先驱的主张。首先,他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艺匠人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了莫里斯有关艺术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 莫里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先驱”。在设计理论方面,莫里斯综合、继承、光大、发展了几位先驱的主张。首先,他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艺匠人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了莫里斯有关艺术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四、新艺术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在整个欧洲兴起了一种新艺术运动,设计中采用植物弯曲的曲线,象征旺盛的生命力,新艺术由此得名,新艺术运动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以华美精致风格风靡整个欧洲,下面介绍三个主要作品。

五、西班牙新艺术、安东尼·高帝

 伊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曾经被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帝国占领。基督教艺术与伊斯兰教艺术相互交

流,在传统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特殊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 安东尼高帝:时代背景。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产阶级上层逐渐崛起。

社会主义理论流行,先进知识分子十分关注劳工困境。卡塔卢尼亚民族主义觉醒。巴塞罗那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崛起。

 艺术背景。古典主义逐渐衰落,浪漫主义风格兴起。新哥特式风格重振雄风,一度风靡欧洲。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兴起。卡卢尼亚现代主义运动兴起。受到阿拉伯等东方艺术的影响。

 艺术来源。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二、阿拉伯风格和摩尔风格,三、新艺术风格,四、自然

主义风格,五、英园式的园林

 艺术特征。材料简单、平凡,但是装饰又是华丽多彩的。

二、造型匪夷所思,而结构严谨坚

固。

三、采用特有的“自然衍生”建筑形式。

三、善于施法自然,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自然体。

四、主张消除艺术之间的分歧

六、苏格兰新艺术、查尔斯·马金托什、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 新艺术运动是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在英国影响很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英国艺术界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贯穿了整个工艺美术运动和“颓废派”的发展过程。拒绝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者的运动也影响着新艺术。新艺术最终被明确地表达为线的象征主义——“线是优美、激动、流畅平滑、热烈。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作为一种设计运动,英国的新艺术设计活动主要限于苏格兰。因此它在英国的影响远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组: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1868—1928)、赫伯特·麦克内尔(1868—1953)、马格蕾特·麦克唐纳(1865—1933)、法兰西斯·麦克唐纳(1874—1921)。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他们在建筑、室内、家具、玻璃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格兰新艺术表现,即柔软的曲线和坚硬高雅的竖线交替运动的新表现,亦即设计史界所习称的“直线风格”。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体现出与他国不同的设计理念,使用简单的直线和黑、白的基本色彩,将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混合采用,其简单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的平面设计特征与维也纳分离派极为相似。

 以麦金托希为代表的格拉斯哥设计风格,集中地反映在装饰内容和手法的运用上。具体而言,表面装饰遵循严格的线条图案——主要是常常以卵形告终的微曲竖线——以及格子和风格化的玫瑰形;配色柔和,主要限于淡橄榄色、淡紫色、乳白色、灰色和银白色构成的清淡优美的色彩;拉长的女子沉思形姿在他们的设计中也十分突出;麦金托什的设计有时也会存在片面追求形式而影响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的缺陷,有的甚至还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因此,麦金托什的设计地位与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形式和风格上的。

七、奥地利分离派、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 分 1.特点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被称为“分离派”。1897年霍夫曼、莫瑟、奥布里奇创立了

分离派,宣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2.约瑟夫·霍夫曼,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力图把传统艺术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设计风格外型简洁,装饰精致,产品造型采用简单的几何形,较少装饰,力求审美与功能相统一。

 青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弗在柏林创办《青年》周刊,成为德国青年

风格的发源地。

其设计特点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19世纪末的十年间,设计风格受英国新艺术运动、象征

主义、自然主义影响较大,设计充满幻想、神秘和哥特风格。后期是在20时机初期,主要受凡·德·威尔德影响,初步具有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八、装饰艺术

 1920年装饰艺术运动在巴黎首度出现的。它从各种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

蕾、美洲印第安艺术等。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它豪华、夸张、迷人。如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 装饰艺术运动在20世纪2、30年代的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法国是这场运动的发源地。

它并不反对工业化,而是主张机械化的华贵美。装饰艺术具有以下几个因素: 1简洁明快的几何形态,常用阳光放射型、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等。2古埃及文化以及非洲、南美洲的原始文化。3汽车文化、舞台艺术、爵士乐。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别注重原色和金属色彩,如鲜红、鲜黄、鲜蓝、橘红、古铜、金银等。

九、现代主义设计

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它的主导思想的主要特

点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

1、把实用功能视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将就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和经济型

2、形式上提倡简单几何造型,标准化,反对装饰。

3、强调对设计空间的整体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十、德国工业同盟及其宗旨

 德国的工业同盟 现代主义的具体产生时间是20世纪初年。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从几个

欧洲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其中以德国、俄国发展得最为迅速。荷兰等其它几个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探索,但是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德国、俄国的试验来得深刻。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十一、俄国构成主义设计

 俄国构成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在艺术上也称为“至上主义”或“结构主义”运动,是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在俄国的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1914年十月革命成功,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这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轰轰烈烈的革命使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他们期望能够为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大批艺术家利用各种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宣传画、层出不穷。1921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鼓励与西方联系,这时俄国的构成主义探索才开始为西方所知道。俄国的一批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带到了国外,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对德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赞美工业文明的成果,尤其对机械的结构方式感兴趣,主张将“结构”作为设

计的根本出发点,用功能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取代艺术地再现性。这一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出了抽象化、几何化的特点之外,还常常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显

示了苏联当时的革命激情和艺术为无产阶级和新政府服务的思想。

 4 影响:对包豪斯的影响,使格罗佩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向,抛弃了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

术方向,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机器”的口号。它的基础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受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

十二、荷兰风格派

1.在设计思想上,“风格派”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保持了一致性:他们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理性表现;认为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平衡,并意图寻求这一平衡之所在;对于机械主义、新技术风格,怀有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信仰;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社会作用,具有改变未来、改变个人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2.在设计风格上,“风格派”排斥自然主义的造型与主题,赞成几何抽象主义。他们擅长用

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图形表现纯粹的精神。

十三、包豪斯

 1)包豪斯的三个基本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2)这些观点对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

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由此形成了现代设计的国际风格:即强调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强调几何构成。这些设计理论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对后来工业时代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包豪斯: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

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它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功(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与设计艺术两方面都产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影响。

 《包豪斯宣言》1.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2.“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3.“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4.“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他理想的设计教育方式,应该是重视培养人的技术性的基础、逻辑性的工作方法及艺术性的创造相结合。

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1)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

术重新统一的桥梁。(2)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价值创造之间的鸿沟。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创作的才能,又有工艺技术娴熟的技艺。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原则,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新型建筑理论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理论。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模式:把艺术设计看做个性全面发展、恢复个性的完整性,并通过个性的创作重建物质世界的完整性的一种方式。 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

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十四、美国工业设计

 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的工业迅速起飞,并逐步取代了英国等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

力。由于美国缺乏廉价的劳动力,机械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欧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其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其制造体系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比如在军火生产方面,农业机械产业等。到1870年,美国制造体系已在20余种工业中建立起来,包括精密仪器和工具,机床,特别是木工机床,火车客车车厢,餐具,乐器以及家用品等行业。

十五、流线型运动

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

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冰箱、汽车的设计都受其影响。流线型设计最早是用在20世纪交通技术上。如轮船,飞机,汽车,以此来解决高速运动中的流体动力和气体动力性能。它不仅运用于功能改进上,还用在家居产品上,从电熨斗、电冰箱乃至所有的家用电器,都采用了这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形式,这些产品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不少流线型设计完全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而无功能上的含义,流线型在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手中,体现了流线型作为现代化符号的强大象征作用。

十七、波普设计

 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

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十八、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 美国设计是世界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美国是一个

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许多与欧洲其它国家设计发展所不同的特点。特点之一是美国设计一向主张多元风格,反对设计上的单一风格垄断。美国人对于单一设计风格的厌恶是非常强烈的。欧洲设计经常是单一性的,比如德国设计、荷兰设计等等,这种设计上的统一性特征,是美国人最不能忍受的,因为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从人口组成上已经具有多元特征,用同样的风格去适应多元的民族组成,可以说根本没有可能。美国设计上的反单一主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特征,美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总是杂七杂八,什么风格都有,体现了这个国家多民族的特征。

十九、斯堪的纳威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 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设计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自然材料的欣赏等。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文化,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下面介绍一批优秀的设计大师如阿尔托、汉宁森、雅各布森、威卡拉等。

二十、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 意大利的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风格。在任何一种国际风格中,意大利人都能保持自己

鲜明的民族特征。• 意大利的设计师和民众比较趋向于把设计看作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意大利在设计上常有前卫运动的组织出现,并且,设计常常被用来解决或者企图解决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环境的等方面的问题。

二十一、德国的现代设计

 60年代中期,德国现代设计得到了全面恢复与发展,并仍然保持其理性观念特征,强调逻辑

关系和秩序化与体系化,发展出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设计风格。德国现代设计上的另外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发展了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性和系统化,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它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本模数单位,形成有简便的可组合的基本形态,然后在这个单位基础上反复发展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二

十二、国际主义运动的衰退

 1.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从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2.但是国际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受到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主张的影响,在50年代下半期逐步发展到形式上的减少特征,为了达到减少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不但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连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这种状况开始造成社会中的青年一代开始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逐渐产生不满情绪,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逐渐开始式微。(波普设计、反设计/孟菲斯运动)

二十三、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装饰主义的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的“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它大量使用历史的装饰,并往往加以折衷的处理。

 1)又称历史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在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

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篇2

在这节课的导入上, 我首先出示上一课欣赏的宗教画《最后的晚餐》, 引导学生回忆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其艺术特色。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欣赏作品, 将他们的记忆思维往视觉思维上引领, 为接下来的欣赏和表达打下伏笔。在此基础上, 采取直接导入法, 很快切入正题———历史画。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画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 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 我设计出这样两个部分, 一是赏析两幅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历史画, 让学生首先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历史画的特点。二是欣赏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个艺术风格迥异的画派: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表现与讨论交流, 认识两种不同流派在绘画上的不同风格。

我从众多的历史画中选择了《亚历山大的胜利》和《勃鲁达的投降》这两幅有代表性的名画, 并设计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欣赏探究。 (1) 《亚历山大的胜利》表现的是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3年于伊苏士城大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战况。你知道有关亚历山大的知识吗?这幅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 《勃鲁达的投降》描绘了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侵略军攻占一个由荷兰军长期坚守的军事要塞勃鲁达的事件。你能从这幅画中看出哪一方为战胜方, 哪一方为战败方吗?

第一幅画中, 雄浑博大的场面, 把学生带入公元前333年于伊苏士城大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那次战争中。学生从这幅不朽名画中感受到声势浩大、惊心动魄和动人心弦的悲剧性。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 很快就对历史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又出示《勃鲁达的投降》。虽然表现的是西班牙侵略, 但画家却掩去了双方斗争的场面而画成一副“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休战的场景, 构图上极富层次。

在这一环节中, 我选用这样的两幅历史画, 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同样战争的场面, 不同的表现手法, 了解画家的匠心独运, 更重要的是为下面具体赏析历史画不同流派的不同表现手法奠定基础。

接着, 我选取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画派中有代表性的四幅历史画。分别是《自由引导人民》、《梅杜萨之筏》、《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先分别说说每幅画的特点再试概括出历史画中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画派的不同, 可从色彩、造型、情感、构图等方面体验分析。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西方绘画中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德拉克洛瓦, 人称“浪漫主义狮子”, 他情感丰富、爱好广泛、知识广博, 其作品重色彩、重情感。他认为表达感情是绘画的主要目的, 为了加强情感, 他不得不依靠幻想, 使战场上的自由女神既是现实的反映, 又是幻想的产物。全画结构严谨、色调丰富、用笔奔放、气势磅礴, 充满高昂热烈的战斗情绪,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取材于当时法国一起严重的海难事件, 即海军战舰“梅杜萨号”在开往非洲的途中, 由于指挥官无能, 而不幸沉没。军官们抛弃了一只载有遇难者的救生筏, 许多人因此丧生, 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获救, 而政府对失职的军官却十分庇护, 引起社会的震惊。席里柯怀着激愤的心情, 亲自走访幸存者收集创作素材, 并对尸体、垂危病人和画中要描绘的场景画了大量的写生, 在此基础上, 创作了这一全社会关注的政治题材的作品。作品描写筏上的幸存者突然见到远处的一艘船时, 挣扎起来呼救的一刹那。席里柯通过金字塔形的构图, 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 激起观众的种种联想。森严的色调, 强烈的光影对比, 更增强了这一悲剧事件的气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大卫依照拿破仑的命令而创作的。忠实地描绘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隆重的加冕仪式。画面上近百个人物, 包括拿破仑皇后约瑟芬和罗马教皇, 以及宫廷大臣, 将军和各国使节, 总共约100人之多, 都是真人物。其中许多人曾被画家请到画室当模特。这幅画构图宏大, 气势壮观, 严谨的写实画风。这幅画很好地体现了古典主义重理性的描绘, 重类型的塑造, 重轮廓的严谨的画风。

这样, 用对比欣赏的手法, 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集体欣赏和自我欣赏, 学会欣赏作品的方法, 彼此学习,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自评和互评的欣赏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 师生总结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风格的不同之处:浪漫主义重情感的表达, 重个性的张扬, 重色彩的奔放;古典主义则重理性的描绘, 重类型的塑造, 重轮廓的严谨。

在这样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于是, 在“视觉思维训练”中,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1) 欣赏了这些作品大家或许还沉静在某一作品中, 那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幅?为什么? (2) 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 是什么人物形象打动了你?什么场面的构图感染了你?震撼了你? (3) 下面请大家用铅笔在发给你的作业专用纸上选择一个方框, 用最快的速度画下那个瞬间。

通过此项训练, 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题材、主题、造型等的理解, 探讨了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 体现了视觉思维的敏感性、精细性和无形性。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 篇3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形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研究

约30分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研究

约20分

(三)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技巧研究

约20分

(四)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指导研究

约10分

(五)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约2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约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约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考试目标:

1.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师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及现代化教学方式;

2.能运用教学实践成果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及对历史教学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1.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研究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导学案写作;课件说课;微格教学;中学历史教师的板书及教具制作。

2.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研究

讲授时间的方法;讲授空间的方法;讲授人物的方法;专题历史教授技能研究;讲授政治史的方法;讲授经济史的方法;讲授文化史的方法;中外综合历史讲授方法。

3.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技巧研究

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影视材料的使用;网络材料的使用。

4.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指导研究

听课技巧的指导;记录技巧的指导;复述技巧的指导;复习技巧的指导。

5.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外国历史故事精选 篇4

在战争开始之前,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就喜好通过国家权力抢劫艺术品。

在维也纳,希姆莱的党卫军和新奥地利纳粹除了对犹太人商店和个人财宝进行明目张胆的劫掠外,犹太巨商大贾的大量精美收藏是他们最先劫掠的目标。此后一年里,纳粹党卫军们又盯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藏在维也纳的32箱珠宝:查理大帝镶有珠宝的祈祷书、几根权杖、地球仪、宝剑和其他加冕礼仪用品。个人财产也不断地被纳粹党卫军以“保护”的名义没收。像毕加索、高更、夏加尔和康定斯基这样的现代艺术家和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被打上了“堕落艺术品”的标签,在外国市场上出售,以充实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的国库。这些都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由希特勒设计并直接控制的林茨博物馆。

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篇5

一、教材分析: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定大气压的值”两部分。有2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二、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资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理念。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及产生原因,能说出马德堡半球实验及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2、了解测大气压的方法及托里拆利实验,记住大气压的值。过程与方法:

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体会平衡(等效、转化)的科学思想和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用具:

马德堡半球,两用抽气筒,玻璃杯,硬纸板,水槽,量筒,皮碗(塑料挂衣钩),烧杯,足够的水,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大气压现象及解释;难点:托里拆利实验;

突破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件演示等方式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课件)演示覆杯、瓶盖上升、瓶吞蛋、金属盒变形等四个小实验,引起学生兴趣,组织讨论后指出与大气压有关,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证明存在: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完成与大气压有关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了解。一段时间后,师生共同分析所作实验(以学生分析为主)。

教师指导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师生借助课件共同分析,引出大气压的存在及作用;屏幕展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指出这些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马德堡半球实验还证明了大气压非常大;

(三)问题激思,设计探索:

提出:大气压到底多大?如何测量?能不能利用已有器材并结合已有知识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了解。一段时间后,请部分学生说明展示所作实验并组织讨论可行性,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间接测量大气压,进一步认识到可以用学过的液体压强的知识测量大气压,从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四)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怎么办?看录像!课件展示实验过程。(提出观看要求)展示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

2、水银柱开始时下降说明什么?

3、后来停止又说明什么?

4、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课件动画展示分解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上述问题并要求学生计算大气压大小:

(P=ρgh=13.6×103 Kg/m3 ×10N/Kg×0.76m=103360pa≈10 5pa)并指出大气压的值可以用mmHg来表示。

出示几个与托里拆利实验有关的问题,通过分析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计算大气压支持水柱的高度,了解格里克的气压计。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实验思想。(平衡、转化等)

(五)拓展应用,联系实际:

1、解释引入新课的四个小实验中的道理;

2、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屏幕展示并适当解释)

(六)总结评价,交流建议:

师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谈收获,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出示课下阅读、完成实验的资料及网址,引导学生课下继续学习了解有关知识。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略)

说《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七星一中

引进外国专家促进医院发展的实践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历年来的引智项目进行回访。2010年-2014年共有6个项目, 其中涉及临床一线的项目3个, 基础和实验室研究项目2个, 医院管理的项目1个。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形式为主, 结合实地访谈, 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的内容、项目完成的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3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通过实地访谈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归纳和编码, 并录入计算机进行整理并分析。

2 结果

我院自2010年开始引进外国专家来医院进行短期指导工作, 具体引智情况见表1。

我院在这几年逐渐加大了对引进外国专家的重视程度, 计划引进的项目和人次呈现上升趋势, 详见图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引智过程和结果并不如人意, 详见图2。

3 讨论及建议

3.1 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分布及完成情况的分析

从我院的具体情况看, 医院管理项目完成情况最好, 但后续的引进项目较少。基础医学研究引进项目完成其次, 引进也较为活跃。临床医学引进最活跃, 但完成情况最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 (1) 医院管理项目的引智工作, 由于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模式比较成熟, 相对完善, 因此模式比较固定, 项目引进之后, 后续工作只要结合国情即可。因此我院前期的医院管理的引智工作完成后, 后续引智项目相对减少。外籍管理人员的短期离开仍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工具继续指导和管理他所在医院的一些项目。因此, 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来华指导工作。 (2) 基础医学项目的引智工作, 通常是国外实验室的教授与国内同行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找到共同的兴趣和当下研究的热点后, 双方共同开展研究。这是目前的科学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 使基础医学研究突飞猛进。基础医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动物, 只要有足够的实验研究人员, 外籍专家短期离开实验室来华指导工作也相对简单一些。但由于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差异, 高水平的教授并不容易请到, 他们更倾向于要求中方的研究员到他自己的实验室工作, 而不是来华讲学。这就是我院的基础医学研究相对活跃, 但引智完成情况却不理想的原因。 (3) 临床医学项目的引智工作最为活跃, 原因是临床医学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问题, 国外的医疗投入相对国内较大, 加上历史的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尖端的临床医学方面遥遥领先于国内。因此, 引进国外临床医学专家来华指导工作在各大医院都是十分活跃的。然而, 引进工作完成情况却并不理想。以我院为例, 恶性血液肿瘤临床综合诊疗及研究的引智项目最终未能完成。可能原因如下:很多恶性血液肿瘤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 骨髓移植一旦开始, 移植的医生需要每天进入层流病房检查诊治患者, 病人需要在层流病房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出了层流病房还需要服用半年左右的抗排异药物, 在这半年期间, 医生需要每隔一到两周检查和诊治患者, 对出现的排异反应和感染给予及时处理。而对于血液肿瘤中心的医生往往同时为多位患者进行移植, 由于进层流病房的时间不同, 出来处理的时间也是交叉的, 这样就较难邀请到血液肿瘤的医生来华指导工作。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其它科的临床医生身上。这就是在临床医学项目引进需求活跃, 完成情况却不理想的原因。

3.2 如何更好的引进外国专家

当今世界, 科技和经济都是开放的, 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 才能与外部世界交流知识和信息, 交换设备和人才, 分享成果与进步。从各国的经验来看, 引进国外智力可以直接使用已经“成才”的专家, 节省一大笔教育培训费用, 还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进国外智力主要是:要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要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要保护外国专家的合法权利, 按国际惯例办事等[3]。

3.3 可以分享的经验

在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院急需的建设项目——儿科急诊分诊方面, 我们有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3.3.1 选择合理的项目。

合理的项目是引智的依据, 如果项目太新基础不牢, 可能落空, 项目陈旧, 则没有新意, 失去引智的意义。就我院的具体案例来看, 医院急诊是急诊医疗服务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疗第一线, 承担了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病人的急诊和紧急救治。现代急诊预检是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 目的是为了确保病人能够根据其病情的紧急程度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4]。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 预检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 急诊分诊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诊”。儿科急诊的现状是急诊患儿多, 其中危重急诊和非危重急诊患儿常常混合出现, 且儿科急诊分诊存在特殊性和一定的困难, 因此,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探讨的重点。

发达国家在急诊儿科分诊流程的制订、评估体系的开发较为成熟, 这些国家急诊儿科的预检系统就是通过使用预检标尺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分类挑选, 如使用急诊严重指数 (美国) 、CTAS (加拿大急诊分诊系统) 、ATS (澳大利亚分诊系统) 、《分诊指南》 (法国) 等[5]。不同国家使用的急诊分诊模式, 多数采用五级预检标尺, 但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 都有明确的系统评价方法, 在分诊方法中对病人的各种客观指标有明确的量化标准, 都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的先后次序, 保证急诊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加拿大的CTAS, 儿科急诊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需要心肺复苏的, 需要医生立即处理, 急诊儿科护士在床边持续监护;第二级是紧急的, 需要儿科医生在没有大抢救时立即处理, 急诊儿科护士每15分钟巡视一次;第三级是急的, 需要儿科医生尽快处理, 急诊儿科护士每30分钟巡视一次;第四级是比较不急的, 儿科医生依次排队处理, 急诊儿科护士每60分钟巡视一次;第五级是不急的, 儿科医生依次排队处理, 急诊儿科护士每120分钟巡视一次[6]。许多国家对于急诊分诊护士具有高度的准入标准及培训要求, 并且已把急诊分诊护士作为急诊护理的一个亚专业来培养。

在国内, 急诊儿科的预检分诊尚不成熟, 研究较少。目前, 国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针对单一病人的预检系统, 也没有统一的成文规定和具体操作程序[7]。通过对全国各级医院现有的分诊模式比较分析, 发现目前各医院虽然具体情况各异, 但分诊管理工作的方法差别不大, 大多数医院采用为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救治, 一般患者根据护士初步判断分科分诊[8]。由于缺乏标准的预检系统和数字化急诊信息管理系统,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 使得争诊分诊率低, 且急诊患儿在候诊期间的意外时有发生。国际预检系统把相当于国内一般急诊的患者又细分为3个等级, 给予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较高的等级, 缩短了他们等待救治的时间, 减少意外发生,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鉴于目前的现状, 笔者认为引进外国专家对我院的儿科护士进行急诊分诊及护理的培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便利性, 笔者请来了加拿大两所顶尖医院的急诊护理专家, 对我院的儿科急诊护士进行国际标准的五级分类法的系统理论和操作的培训。

3.3.2 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

很多出国学习的医务人员在国外学习到一些新技术, 回国后并非每项技术都会得到认可, 由于专业不同可能不被理解, 很难得到具体实施。因为新的技术之所以新, 那一定是少数人理解的, 所以要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新技术的好处, 最好的方法是发表前期的论文。因为在公认杂志上发表可以表明这项技术是得到专家认可的, 本项目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的前期论文, 因此比较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

3.3.3 找到合适的专家。

首先要找到这方面的外国专家, 其次要主动多次的电子邮件联系, 打消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倾向性报导。最好是通过合理的人脉找到这个专家, 这样能增加外国专家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与笔者在加拿大期间刻苦工作, 给当地医院的工作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有良好的口碑, 使得外国专家打消了来华得不到良好照顾的疑虑。另外, 外国专家可能会提出较高的生活要求, 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的满足是应该的, 但过高的待遇要求就需要认真的处理, 可以通过寻找外国专家的其它兴趣点来吸引他来华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报酬。这需要耐心的反复的电子邮件沟通, 只要诚意足够, 英文沟通能力足够良好, 一般都可以解决的。多数外国专家不会长期滞留在华, 一点经济上的损失却换来了他回国后不同于他人的经历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爱心值, 对于他今后的升职和加薪也是有帮助的。和他说明这一点, 往往非常奏效。

3.3.4 合理设计项目的流程。

这一点很重要, 国外的专家办事很讲究条理, 一般需要提前将计划告诉他, 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要事先设计好, 并告知外国专家, 这样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 增强来华愉快工作的信心。合理的项目流程也是项目最后能否获得成功的保证。我们的项目除了邀请来华培训的护理专家之外, 还请了外国专业的急诊儿科专家做培训后的评估, 以做后期的适当修正, 确保项目的严谨及合理。

3.3.5 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期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

保持密切的沟通, 及时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是国内的新技术, 很多东西都不能照搬国外的, 还有期间可能涉及专利和版权问题。所以不了解情况, 可能会出现侵犯版权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良好的反馈沟通, 及时解决。否则, 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6 外国专家回国后也要保持必要的联系。

外国专家回国后, 带回了他在华工作的印象, 会传达到其他同事那里, 而那些人可能是您未来需要聘请的专家。因此, 和回国后的外国专家保持必要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 他可能给您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新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红蕾.邓小平引智理论与新时期引智工作[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 (2) :101-104.

[2]栾凤池, 孙伟.邓小平引进国外智力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1 (3) :61-64.

[3]炜华.研讨引智理论瞻望发展趋势—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对外开放谈话20周年研讨会综述[J].国际人才交流, 2003 (11) :49-50.

[4]Jaime Nga, Han Chan, Janita Chau.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riage nursing carein Hong Ko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0 (5) :498-507.

[5]卢燕, 周, 赵平.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建立和实践[J].重庆医学, 2012, 41 (3) :266-267.

[6]Lin GX, LUO YM, Cheng A, et al.Personal experience i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training in Canada and China[J].Chin Med J (Engl) , 2012, 125 (20) :3747-3749.

[7]马瑶.独特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优先分检[J].西部医学, 2008, 20 (2) :413-414.

上一篇: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下一篇:脱贫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