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精选8篇)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1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第 1 篇

近期,市(调研机构,不知是不是编制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对外五县地区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情况、人员结构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就相关问题走访了教育、卫生、城建等系统的部分事业单位。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目前外五县地区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方面

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我外五县地区共有事业单位个,其中全额拨款机构个,占总数的%;差额拨款机构个,占总数的%;自收自支机构个,占总数的%。

2.人员编制方面

外五县地区现有事业编制人员名,其中全额拨款的编制名,占总数的%;差额拨款的编制名,占总数的%;自收自支的编制名,占总数的%.外五县地区事业单位现在职人员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名,占总数的%;差额拨款人员名,占总数的%;自收自支人员名,占总数的%。

(二)改革成效和做法

1.统筹全局,优化事业资源

试点改革阶段,外五县地区重点对直属教育、卫生系统实行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优化。如在教育系统,县将学校、高中以及学校合并,整合组建为学校(简称校合一)。改革涉及教职工近人,优化国有资产近万元。在卫生系统,撤销了卫生职工中专,盘活了人财物力及土地资源,用于加快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和补充卫生系统其他紧缺单位。

外五县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开后,在机构整合和编制调配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撤并划转和整合重组。共撤并划转和重组减少机构个,其中转企个,撤销个,合并重组家为家减少个,下划个,新设个,接收企业办社会机构个,外五县事业机构再次净减少个。按照新的方案,外五县事业单位编制由改革前名减为名,减少名,实有人员减少人。这次整合使多年来职能严重弱化的机构得到了切实的撤并,没必要继续留在事业序列、有条件推向市场的机构转为企业,包括部分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农林种养场、机关附属宾馆印刷厂及部分事业性公司等个机构从事业单位序列中剥离出去,部分职能增加的民政、环保、劳动保障、卫生、建委、等部门和单位在机构编制上得到了切实的加强。

2.对症下药,激活自身潜力

针对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人才短缺和流失、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干与不干一个样等事业单位通病,外五县以和两个重点单位为试点,以总额包干制为核心分配

制度改革。建立了按劳取酬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总局对科室、科室对个人两级考核,使工资奖金拉开了档次,向高精尖人才和一线人员倾斜。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并与工资奖金分配合理挂钩,极大地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等一批有条件拉开收入档次的事业单位,也分别实行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激活了事业单位自身潜力。

3.竞争择优,推行全员聘用

此次综合配套改革把所有事业人员全部纳入聘用制的实施范畴,要求所有事业人员都必须实行聘用制,实现事业人员身份转换,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律参加养老保险,以前的财政供养人员维持不变,逐年退休消化。到目前为止,外五县事业单位%以上的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并在人事部门进行了合同鉴证,明确聘期、岗位和工资待遇。特别是、系统,此次改革岗位和编制重新设定后,让所有职工一次性全员离岗,一律打破身份界限,重新申报岗位,按岗定责定薪,通过竞争岗位,优化了系统内部人员结构,也理顺了多年来的混编混岗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力度不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干部职工思想守旧,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锅饭思想依然存在,致使一些自收自支事业

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改革中手脚放不开,力度不大,没有新的成绩,单位缺少发展新生活力。二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人员严重超编,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要辞退和处理一些人员十分困难,严重阻碍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三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一些事业单位由于适当放开和强调自主权,有关部门对其人员调入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进入的人员并不一定工作需要,造成人员膨胀。

(二)事业单位的配套改革不彻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层服务体系出现人散、线断,一些基层技术服务人没不到位,功能缺失,服务作用弱化。二是人事制度改革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出现工作安排上级业务部门抢着管,人员待遇没人管局面,影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三是由于各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事业单位,经济条件差,又没有相关政策扶持,对事业单位改革政策难以执行到位。

(三)事业单位权责不对称,职能转变滞后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许多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上移,如林业、公安等,基本都上划条管理,而实际工作中,却仍然由地方政府履责和承担,造成在工作中既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难以有效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等相关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服务能力被弱化。同时,事业单位干部管理

体制上也引入聘任制,处级以下事业单位的干部要层层签订聘任合同,科级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教体、环保、广电、民政等部门对环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

三、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职工意识守旧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效益差、负担重,职工的福利待遇基本没有,工资兑现也无保障,但这些职工仍然不愿意离开单位,他们总认为,条件不好单位总会想点办法,即使是单位转制或是撤销了,政府总会给个说法,离开了单位就意味着失去了保护,就变成自由人了,就没人管了。久而久之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越不利。

(二)缺少良好政策环境

外五县改革的宗旨是,按照社会的发展形式的需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条件成熟一个就改革一个。如 200 年我们改革了系统的.如果单一的拿一个部门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难度很大,改革的对象对改革今后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害怕改革以后会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一个大的政策环境来推动。

(三)缺少人员安置资金

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以经济挂钩的,光人员安置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由于是

负债经营,人员多、包袱重,资金来源又有限,想参保又苦于无资金,成为了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阻力。

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行政事分开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承担。将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已具备市场化条件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

(二)合理调整布局

一是将具备条件的以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面向市场。二是将规模小,服务对象单一,职能重合或是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机构重组,压缩精简。三是将具有社会中介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脱钩、改制。四是对政府承担的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职责,要采取以钱养事的办法,将公益性事业项目实行招标。

(三)加强保障服务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对改制事业单位改制时剥离的退休人员、提前离岗人员和改制后退休的人员生活费实行社会化发放,切实保障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

(四)创新管理模式

针对职能弱化,长期空编问题,外五县应创新出一系列

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一是建立 A+X管理的未聘人员分流模式。校合一和此次改革中撤并机构的多余的人员,编制上实行 A+X 管理,即连人带编充实到需要加强的单位,人在编在,人走编销。二是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出台一系列人才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编委会以《纪要》的形式确定人才储备的具体操作办法。急需专业人才的单位,经编委会审核,对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有空编优先进入,没空编的先聘用,一有空编优先进入。三是改革财政补助体制和分配方式,确立花钱办事体制。对部分事业单位采取花钱买服务等创新型工作机制,通过合同管理、以量定事等方式,建立以钱养事的新型公益事业服务体系,从体制上实现由花钱养人向拿钱办事的转变,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四是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引进民间资本举办社会事业,实现事业单位投资多元化。如在卫生领域,政府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订立委托管理合同,将人民医院委托给有实力的医药公司管理,达到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在农业领域,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园区+农户的方式生产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管理和农技推广事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在教育领域,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使民间力量广泛进入教育领域。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第 2 篇

一、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 457 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 390 个;

差额事业单位 26 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32 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9 个,包含乡镇事业单位 41 个,全额事业单位 40 个,自收自支单位 1 个。教育系统事业单位 203 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 7126 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 5986 名;差额事业编制 693 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288 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 159名,包含乡镇事业编制 461 名,全额事业编制 461 名,自收自支 8 名。实有在职人员 10480 人,其中,全额拨款 8270人;差额拨款 1205 人;自收自支 705 人;企业化管理 300 人,包含乡镇实有在职人数 431 人,全额在职人数 423 人,自收自支在职人数 8 人。乡镇事业编制出现空编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 85%,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 123 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 10%,编外聘用人员有 228 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 1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

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水务局下属的防汛抗旱办、城建局下属的招标办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4、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2005 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

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5、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

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法人代表、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 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 218 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 47%。)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

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3、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找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事业单位登记管

理暂行条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事业单位早日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

(四)合理设定事业单位岗位,有效遏制事业单位人员膨胀。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 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 号)的规定,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岗位设定和管理方式,对同一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合理设定

岗位,规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用编制的比例。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对事业单位实行按编定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总量控制的模式。逐步转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单位需要和岗位进人,有效遏制人员膨胀。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外行的多,内行的少,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四要抓好结构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控制编制数量一直是我们日常管理的一个重点,但编制管理仅仅管理编制数量还很不够,还应将管理延伸到结构管理,这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来抓,实现以偏重批编制数量向抓好结构管理转变。特别是事业单位,要区分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等编制结构,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属性,对每类单位明确不同的编制结构标准,对每个事业单位明确三类编制的具体比例和数量,各单位再按此结构比例使用编制和配备人员。这样,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城乡之间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失衡(三)乡镇机构编制实行实名制的管理

实行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既是管编与管人的有效结合点,又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有力突破口,它的实行,有利于形成机构编制、人员、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相互约束的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从而充分尊重和落实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木垒县为落实编制实名制,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编制落实到人。通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专人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核对,保证机构编制部门的在编人员、组织人事部

门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的人员经费核拨情况三相符,为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实名建立双证。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称为单位证)。《管理证》实行双证管理,单位一本,编制部门一本,在《管理证》中规范完整地对在职人员及其所在岗位、占用编制类别逐一登记,并形成完善的办理程序,对领证、增人上编、减人下编、人员编制变更、办理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实现动态管理人员编制。

3、适时对外公示。建立单位证和个人证工作完成后,在编制部门的监督下,由所在单位进行对外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施,促进了机构编制宏观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群众监督,使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套约束更加有效,防止了超编进人、混编混岗、吃空饷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现象的发生,为实行阳光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第 3 篇

根据你办发《关于开展乡镇事业单位专题调研的通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我乡事业单位人员配备、履行职能、人员岗位兼职等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配备情况

根据县编委办核定编制情况,我乡事业单位编制为 6

个,现在编在岗 4 人,其中农业服务中心 2 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1 人,劳动保障所 1 人。1 名同志编制在县安办,工资关系在我乡,1 名同志编制在镇,借到我乡工作,另有 1名同志由县住建局下派到我乡工作。现我乡共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7 人。

二、履行职能情况

我乡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较好的履行职责,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乡财政、惠农项目等,劳动保障所主要负责社保、医保、就业等相关工作,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要服务文化等工作。

三、人员岗位兼职情况

因我乡编制缺额,特别是公务员编制缺额,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兼职情况。,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兼综治办主任;,农业服务中心农经员兼财政所出纳,协助政府办公室工作;城乡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城建员,负责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协助农村交通工作。兼妇女主任;另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兼财政所会计;另无兼职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人员缺额,兼职较多。主要是因为我乡公务员在编在岗人员过少,导致事业单位兼职。

2.编制关系和工作岗位交叉,导致在工资、福利待遇管理上存在困难。

五、意见和建议

1.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编制只有 1 人,而我乡文化工作任务繁重,建议能否增加 1 个编制(即增加 1 人)。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2

一、贡山县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在2013年, 贡山县的文化事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是按照县委政府以及局工作部署, 开展了2013年春季 “三下乡”文艺慰问活动, 深入全县三乡两镇人口密集村慰问演出7场次, 演出节目达140余个, 演职人员400人次, 观众达1.2万人次。二是怒族“仙女节”文艺活动。县文化馆及时派出文艺辅导员深入丙中洛乡和捧当乡进行业务指导, 历时10余天, 辅导人员达60人次, 同时会同丙中洛镇党委政府做好怒族仙女节文艺演出、怒族仙女选拔赛开闭幕式等工作。三是完成了“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等专场文艺演出14余场。四是举办了免费开放二胡、舞蹈培训班专场文艺晚会。

(二) 开展书法和美术等培训班

为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 贡山县文化馆精心组织协调, 2013年共开办了舞蹈、美术 (大小班) 、二胡培训班, 培训人数达180余人次。

(三) 抓好文艺辅导工作

为把每次活动每场演出做得完美、精彩, 切实做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 贡山县文化馆积极深入三乡两镇, 深入每个文艺队, 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文艺辅导工作。2013年, 全县共辅导各类文艺演出24场次, 到乡镇综合文化站指导培训12余次。

(四)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一是完成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项目 (民间音乐) 申报工作, 全力收集上报了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相关资料。二是深入三乡两镇调研民俗文化, 为申报民俗文化保护项目提供申报资料。三是为使贡山县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派人业务骨干参加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培训班。四是积极做好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2013年, 贡山县在文化遗产日共设置宣传展览7块、非遗保护法2期, 重点宣传了贡山县国家级目录 (独龙族卡雀哇节、怒族仙女节) , 省级保护名录6项,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项, 省级民间艺人4人, 州级代表性民间艺人4人。

(五) 认真做好全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

2013年, 按照《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和《怒江州文化局关于开展文化站评估定级的通知》的文件要求, 贡山县文化馆组织人员, 逐一深入各乡镇文化站对照检查, 完成了初评工作。通过州级评估组评估, 茨开镇、普拉底、丙中洛文化站为三级, 捧当乡文化站为二级。 积极开展乡镇文化站、村级农文网培学校业务辅导工作共计30次, 累计服务1600人次。顺利完成了全县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 达标率为100%。

(六) 积极开展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

2013年, 贡山县图书馆积极组织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县图书外借室、过刊外借室全年共接待600人次, 借阅图书1600册次;电子阅览室每天服务时间为9小时, 每周开放61.5小时, 共接待上网人数1440人次;期刊阅览室全年接待读者4776人次, 查阅报纸2969份次, 查阅、借阅杂志14806册次;县图书馆多媒体放映室全年为各类培训和放映活动提供服务20次, 累计服务600人次;县图书馆全年累计接待读者7416人次, 借阅图书、杂志共计16406册次。2013年, 贡山县图书馆新购置工具书1000余册, 电子期刊、图书21万余册, 获得蔚蓝基金捐赠价值7万余元的图书, 共计2400册, 极大地增加了馆藏图书量, 同时为更好地开展好对外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七) 文物保护工作

首先, 加强了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 大力宣传贡山县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遗产日”期间, 制作了文物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单位宣传展板6块, 发放了500多份宣传资料, 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了解有了较大的提升, 扩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其次, 加强和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 针对丙中洛镇普化寺活佛住宿楼年久失修的问题, 县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多次下乡实地调查, 与当地教民协商探讨最合理的维修办法, 最终于2013年10月底, 由省文物局拨付30万元专项修缮经费, 开始动工维修。

(八) 圆满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场次任务

按照2013年初签订的责任书以及农村电影放映片区的规划, 全县共分三个片区, 2013年度共计完成312场的农村电影放映任务, 观众人数达56400人次。在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的过程中, 贡山县文化部门结合实际, 雨季时节的放映任务调剂到旱季农闲时放映, 扎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这一惠民工程。为了掌握农村电影放映动态情况, 全县四套数字放映设备的GPS或GPRS放映监管服务平台已安装完毕, 正式进入正常监管平台。

(九) 整顿文化市场

首先, 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违规违法活动。2013年, 贡山县加大了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 严查场所内赌博、色情等违法行为, 同时对乡镇娱乐场所进行严密检查, 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蔓延。其次, 加强对全县各个网吧的监管, 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执法人员充分利用网吧监控平台和 “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等手段规范全县网吧的经营行为。再次, “扫黄打非”工作常抓不懈。结合贡山县的实际, 当地文化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专项行动, 清理音像市场, 收缴违法制售的VCD光盘100多张碟, 盗版书刊30多本, 有效遏制了违法音像制品的泛滥。

二、贡山县文化事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目前贡山县的文化事业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文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 贡山县文化系统内的职工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准也是参差不齐:一方面, 对于专业技术和一线岗位, 一些老职工难以胜任;另一方面, 对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 大多数同志是半路出家, 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 因此贡山县急需引进有扎实文化专业功底的专业人才。由于贡山县属边境民族地区,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演艺市场条件尚未形成, 艺术团走向市场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 在目前的情况下, 应考虑培养当地自己的专业文化人才, 想方设法留住他们, 通过他们积极挖掘和整理贡山县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

(二) 文化事业的硬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综论 篇3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族地区 图书馆事业 政策

分类号 G259.20

0 引言

虽然图书馆事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政策因素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始终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1]。关于“图书馆事业政策”的概念,蒋永福对其作出的解释为:“国家根据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发展与管理图书馆事业的方针、原则和方法”[1];庄义逊则认为是“国家指导图书馆事业的重大决策,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图书馆的性质,标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的指针”[2]。这两种认识都强调了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宏观调控功能,图书馆事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任务、功能、管理和组织等。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以及所制定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的纲领性规划。本文所探讨的政策是属于广义上的政策范畴,包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规章、行动指南、指示、规划以及策略等。从政策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的图书馆政策思想内涵,而且有助于把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历史特点和规律,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之意。

1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家和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包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有利于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等。纵观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这些政策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根植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语境,故其历史分期与我国图书馆史的历史分期一致。肖希明教授吸纳了“国史”分期理论,依据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史划分的“六阶段说”[3],对现当代图书馆史划分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历史分期提供了参考借鉴之义。鉴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真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结合中国图书馆事业历史分期的观点,本文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分别为:①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1977—1989年);②现代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1990—1999年);③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2000年—至今)。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历史阶段中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剖析,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2 各历史时期的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

2.1 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1977—1989年)

2.1.1 国家“六五”计划(1981—1985年)提出发展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要求

建国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缓慢,而民族地区图书馆更是荒凉凋敝,几乎谈不上“事业”。据统计,1949年全国总共有图书馆391个,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仅有14个,县以下基本上无图书馆[4]。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图书馆通常被视作同文化馆职能相同的群众文化工作看待,在为民族地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并未引起充分重视。在“文化大革命”中,民族地区的图书馆也并未幸免于各种“破坏”。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以及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视下,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开始纳入国家政策制定者关注的视野当中。1982年11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其中指出“基本上做到市市有博物馆,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切实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文化设施”[5];其后,国家“六五”计划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的文化事业,建设和扩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6]。对此,钱维理先生在全国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上专门做了《关于发展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几个问题》的发言,解读了“六五”计划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提出的要求,探讨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如何落实“六五”计划的问题[7]。“六五”计划中首次从国家的高度提出发展民族图书馆事业的要求,这表明在改革开放启幕后,作为维护边疆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战略措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开始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对其自身价值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1.2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座谈会”

民族地区图书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传统观念等原因,与内地图书馆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难以满足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图书馆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983年7月6日至12日,由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民族文化司、国家民委文化司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18个民族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8]。会议着重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1)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实现国家“六五”计划为图书馆事业规定的目标;(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9]。此次座谈会上,时任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局长杜克做了《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开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就图书馆事业的形势问题、“六五”计划的贯彻、根据民族特点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等问题进行了阐述[10]。此次会议是建国后首次全国性的关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专门会议,在国家高度重视的感召力下,提高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为事业奋斗的高涨热情,借助于国家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各项投入,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开始进入历史新纪元。

2.1.3 《关于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意见》

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扶持还体现在所指定的各种指示性的纲领文件当中。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1984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意见》着重指出 “加速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智力开发、技术开发、资源开发事先做好图书资料准备,已成当务之急”[11]。具体发展意见如下:“(1)提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识,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2)要重视图书馆馆舍的建设,购书经费不低于全年经费的40%;(3)藏书和图书流通工作要有民族特点;(4)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采取通过在高等院校办图书馆专业民族班、图书馆专业院校适当扩大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办长期的专业班和短训班等多种途径,加强少数民族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5)实行对口支援、智力支边,有关部门向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援,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2]《意见》从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改革开放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开发的新阶段,指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所提出的相关意见从观念、经费、业务工作、图书馆教育、扶持和支援等方面充实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质性内容,强调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并为发展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指明了方向。

2.1.4 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先例——中国民族图书馆的成立

为了加强对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领导,1959年9月国家开始筹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国家民委和文化部批准,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正式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并面向国内外开放[13]。其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史的先例,从此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了第一个国家级的民族专业图书馆,并成为其后成立的中国图书馆学会民族图书馆委员会的常设单位。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担负着联系和协调全国民族地区600多个民族图书馆的重任,在实现民族文献资源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在支援和扶持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推进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开展及地区间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民族图书馆的成立,归根结底是国家切实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举措,其寓意在于使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逐渐走上有组织的、健康发展的道路。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在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3]。

2.2 现代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1990—1999年)

2.2.1 相关条例和法规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逐渐开始向现代化转型。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我国走上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发猛进以及互联网的投入使用,促使我国图书馆事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春天。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在中国图书事业春风的沐浴下,逐步紧跟发展的步伐。“九五”期间,在宏观调控和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的主张,如规定“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14]。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就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例如,1993年9月15日发布实施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规定:“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立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馆(站)、图书馆。”[15]892000年2月,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重点解决县(市、旗)无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无文化站的建设问题。”[15]256这些法规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现代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关怀,特别是为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2.2 “边疆文化长廊”和“知识工程”

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大多处于广大的边疆地区,国家所实施的“边疆文化长廊”和“知识工程”等文化政策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边疆文化长廊”启动于1992年,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如云南省以边疆文化长廊工程为主要内容开展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5年中建成图书馆49个,极大地丰富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知识工程”始于1997年1月2日,其标志是由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设立了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并在文化部图书馆司特设办公室,进行专门组织实施[16]。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知识工程”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主要目的,促进了民族地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普及,发挥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为当地经济文化服务的功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知识工程”实施的成功典范,自1994年在全区开展“知识工程”活动以来,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17]。民族地区图书馆是民族地区知识工程实施的主力军,借助知识工程的力量有利于加快民族图书馆事业自身的发展。“边疆文化长廊”和“知识工程”计划的实施,是政府发展社会文化职能的彰显,并带动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向前推进。

2.3 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民族图书馆事业政策(2000—至今)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图书馆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并在现代化水平、服务理念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图书馆事业建设春风的沐浴下,党和国家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从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渠道保护、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益[18]。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3.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

随着200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为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文献资源建设的优惠政策、经费投入的倾斜政策和人力资本培养的优先政策等,使民族地区图书馆在特色馆藏与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技术应用与现代化转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在贵阳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就以“为西部大开发服务,走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19]。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世纪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在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激发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动力。

2.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

新世纪以来,构建公益性、均等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主题,并将“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拉开了我国新时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序幕;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1],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落实内容。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到自身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及传承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较好地发挥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22]。截止“十一五”末,8个民族省区已经建成县级以上博物馆394个,公共图书馆635个,文化馆75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283个,村文化室31 273个,每10万人拥有的文化单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保障民族地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2.3.3 “十二五”规划与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

在中央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投入倾斜下,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了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的意识、知识程度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期间,加快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任务依旧艰巨。继2010年10月党的第十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4]之后,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着力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规划》重申了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同时指明了新时期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升华和阐释。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新时期,引起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对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诸多方面的思考,多元化服务、数字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全民阅读推广等触发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赋予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时代主题。

3 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表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并彰显着图书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各项政策和宏观战略指导规划表明:①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作用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指导性的法规、文件是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制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社会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又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针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同时也不乏国家制定的宏观发展规划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的规划。③国家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各项政策扶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维护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益,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平等的思想。

纵观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国家政策因素始终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并是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将给予我们以启示:①政府重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前提是对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价值定位问题,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努力彰显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争取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②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现了不同时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主题,应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③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和国家政策有着互动关系,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发展事关民族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政府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扶持,不仅体现了政府保护、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坚定决心,并且体现了党和政府力求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增加国家财力支援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民族地区图书馆自身潜力,调动民族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积极性,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 1 ] 蒋永福.图书馆政策: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3):5-9.

[ 2 ] 庄义逊.国家图书馆政策与图书馆法[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2(3):4-8.

[ 3 ] 肖希明.“国史”与“图书馆史”融合的历史分期:现当代中国图书馆史分期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3):1-12.

[ 4 ] 杨宝华,韩德昌.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1919—1949[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404-408.

[ 5 ] 李晓新.普遍均等: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百年追求[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50-151.

[ 6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0.

[ 7 ] 钱维理.关于发展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几个问题:在全国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图书馆学研究,1983(6):17-22.

[ 8 ] 崔昌来,鲁德山.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J].图书馆学研究,1983(5):51.

[ 9 ] 《中国百科年鉴》编辑部.中国百科年鉴(1984)[M].北

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13-614.

[10] 丁峤,杜克.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丁峤、杜克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室)座谈会上的讲话[J].图书馆学通讯,1983(4):5-14.

[11]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国家民委民族政策文件选编(1979

—1984)[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370.

[12] 杨侯第.新时期民族工作概览[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502-505.

[13] 崔光弼,宝音.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展望:以中国民族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3-128.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〇一〇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15-05-14].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1-01/02/content_5003506.htm.

[1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6] 肖东发.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507.

[17] 张白影,等.中国图书馆事业1996—2000[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25.

[18] 刘源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128.

[19] 何丽.民族地区图书馆要可持续发展[J].中国民族,2001(12):47.

[20] 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

[2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4-11-12].http://testcnci.cnci.gov.cn/2009/6/15/law-0102040000-548

_6.shtml.

[22] 孔稳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曲靖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113-115.

[23] 杨志今.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OL].中国文化报,2012-08-09(001)[2015-5-14].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WHB201208090011&Db

Name=CCND2012.

[24] 柯平,贾东琴,李廷翰.关于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6-13.

冯 云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82。

孔繁秀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陕西咸阳,712082。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4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者: admin 发布日期: 201020

菏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全省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试行)》(鲁政发〔1994〕33号文),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工)伤残保险、生育保险等。按照“先急后缓、逐步到位”的原则,首先建立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公(工)伤残保险和生育保险在上级作出部署后再行实施。

第三条各级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事业单位、中央和省驻菏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和省另有规定者除外,下同)中的工作人员、民办教师,均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上述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除农业户口者外,均实行失业保险办法。

军队所属驻菏机关事业单位非军籍工作人员,集体和民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参加社会保险。

民办教师、民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办法另行下达。

第四条本区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按单位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地、县(市)人事部门负责管理。中央和省驻菏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军队所属驻菏机关事业单位非军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由地区人事部门负责管理。

第五条人事部门所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以下简称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列事业编制,经费自收自支。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政策,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和社会保险档案的记载和管理工作,承办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具体业务。

第二章养老保险

第六条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凡列入规定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单位可视经济能力为工作人员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由工作人员自愿参加。

第七条基本养老保险金统筹项目:

1、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职人员的退职生活费;

2、上述人员按规定发放的有关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及工资附加、图书补助费、洗理费、特需补助费、乘车(交通)费、取暖补贴;

3、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统筹后去世的离退休(职)人员按规定发放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未列入统筹的,仍由原单位支付。

第八条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筹集与拨付。

1、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以县为单位筹集,并按不低于当地工资的2%提取积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财力的提高,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用,逐步实行以地区单位统筹。

2、单位负担部分,以本单位在职固定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其构成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为准,下同)与列入统筹项目的离退休费用之和为计提基数,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县(区)筹集比例,由各县(区)人事、财政部门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确定。地直机关事业单位(含中央和省驻菏机关事业单位,下同)单位负担部分,暂按其计提基数的21.4%缴纳。对自然提取比例(列入统筹项目的离退休费用占计提基数的百分比)大于统筹比例的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实际缴纳标准,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可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单位负担部分的来源:机关和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有单位列入预算;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部分列入预算,部分在税前从自有资金中列支;自收自支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税前从自有资金中列支。

3、个人负担部分,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缴纳,由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离退休(职)人员不缴费。

4、基本养老保险金用于支付的离退休费用项目,即为本办凡第七条规定的统筹项目。支付标准按国家和省、地有关规定执行。

5、基本养老保险金采取全额计算、全额缴拨的方式,由机关事业社保机构与单位按月结算。收缴采取特约委托收款方式,由开户银行扣缴。由于单位原因造成银行无法扣款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养老基金。滞纳金由单位负担,在单位自有资金中列支。

按照先存后用的原则,单位须预交一个月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作为周转金。

第九条劳动合同制工人、乡镇选聘制干部及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养老保险金单位负担部分,按当地确定的统筹比例缴纳,其他管理办法不变。

第十条机关事业社保机构为每个工作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帐户,同时建立养老保险手册,记录在职期间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工作人员退休时,据此计养老金。

第十一条单位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可随工作人员正常流动而转移;工作人员到达国家法定离退休年龄时,本金及利息由机关事业社保机构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分期支付;工作人员死亡,可依法继承。

第十二条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后,离退休人员与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待遇不变。

第十三条单位人员或工资总额发生增减变化时,应及时到所属的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办理有关增减手续。新录用工作人员从被录用之日起,按标准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固定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同时办理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转移手续。接收安置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不补缴养老保险金。

第十四条经单位同意,考入大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学习、参军和被辞退、终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开除以及辞职人员,应到所属的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办理“停保”手续。个人缴纳的养老金不予退还。这部分人员再就业时,原缴纳养老金的年限可合并计算,并按规定办理养老金转移手续。

工作人员在缴费期间出国定居或死亡的,个人缴纳养老金的本金部分可退还本人或其法定继承人。

第十五条按法定程序认定破产的单位,其离退休(职)人员由所属的机关事业社保机构按月发给基本生活费,其标准依据当年度机关工作人员的基础工资确定。单位撤并、分立时,原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金由新接收单位负责缴纳;原单位离退休(职)人员的归属问题,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并及时到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5

(三)的试题(不完整)进行重现,部分有答案,与大家交流,若需要完整真题请登陆下载后方可查看。

从八人2014-6-22

广东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

专项公开招聘

笔试试题

(三)综合类岗位题本A1412

(说明:考试共8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判断题。(20题,每题一分,正确标A,错误标B)

国家的耕地红线至少在18亿亩以上。(A)

古代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土火是构成事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B)

金银天然是商品。(B)

《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A)在中国的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必须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B)

二、单项选择。(50题,每题一分)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属于()

A、唯物主义 B、客观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

B、劳动力 C、生产力 D、劳动资料

《共产党宣言》作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共产主义者联盟C、共产国际

2013年,中国GDP在世界排名()

A第一 B第二

当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A农民阶级C民营企业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行政处罚是……,下面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对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开除处分

B对醉酒者约束至酒醒。

C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D强制拆除违建

不需要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是()

A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

A恢复原貌 C消除影响 D支付赔偿金

滥用职权是……,下面属于滥用职权的是()A交通局长将15万元罚款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

B环保局长违法发放排污允许证

C公安局长擅自释放犯罪嫌疑人

D卫生局长在重大重大灾害事故中擅离职守镇党委要求全镇干部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用以下哪种公文()

A报告 B通报 C通知 D公告

三、多项选择。(15题,每题2分)

杨某有一栋房子,杨某与李某签订了买房合同,李某当即交了购房款,两人约定三天后进行过户手续办理,但在当晚该房子遭到雷击损毁,问:

A该损失由杨某承担

B李某可以向杨某要求返还购房款

C该损失由李某承担

D该损失由杨某和李某共同承担

答案(对应部分):

一、判断题

ABBAB

二、单项选择

CCAACACA DCC

三、多项选择

AB

答案,有待完善;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6

---------裕民县农业局 自2004年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创建措施,注重抓队伍素质、抓优质服务、抓廉政建设、抓规范管理、抓环境整治,从而使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单位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了局党委和局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领导率先垂范。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局党委书记身体力行,与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勤交流,多沟通,共商量,同决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保证了单位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三是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由于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我局的文明创建工作开展顺利,成效明显。四是以文明学校为载体,重点进行了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为 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职工素质和文明礼仪教育。

二、思想教育不断深入,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认真学习上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二是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用规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全局无重大投诉事件。

三、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理论学习组及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把抓好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首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主要采取以集中统一学习、自学、辅导讲座等形式,制定《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并按照计划制定的时间、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严格做到制度、内容、时间、人员“四落实”,努力营造起人人抓学习、人人爱学习、以学习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开展深入建设学习型机关,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培训等活动,形成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良好氛 围,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充分发挥局工会、妇联的积极作用,在“三八”等节庆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干部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规范了民主程序,理顺了民主决策和对于重大事项的民主监督,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以良好的民主政治促进管理水平的再提高。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二是抓好普法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领导班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确保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五、加强内外管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注重内在管理。全局办公环境设计规范合理,服务标识醒目,内务管理有序,干部职工衣着得体,语言文明规范。二是积极参与县爱卫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对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及时清理,保持了周边家属区内的卫生环境清洁干净。

六、加大作风转变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实行文明办公。在全系统实行“首问必答,首问必果”的“首问责任制”,工作人员对来客实行“一起立,二让座,三倒水,四办事,五送客”的文明接待“五步曲”;二是实行办理时限承诺。为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环节,明确每一环节办结时限和责任人,各项公务必须在承诺期限内完成。三是切实为民办实事。加大对帮扶村队的捐助,几 年来我局无偿为对口帮扶村队捐现金13000元,赠科普书籍680余本,赠送经济林果苗2300余株。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极度落后, 人口增长过快, 教育落后, 高素质人才匮乏, 贫困现象严重, 经济发展水平同全省、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会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现状

云南是个边疆、贫困、民族众多“三位一体”的欠发达的省份, 会计管理工作虽然早已经存在, 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层次上还不够高, 管理手段软化, 社会各界协调不畅, 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 基本上只能做到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 很难做到发展和提高。

就云南省会计队伍来说, 截至2009年末, 全省会计从业人员33.66万人。从学历层次看, 本科及以上学历4.7万人, 占13.97%, 大学专科12.63万人, 占37.52%, 中专及以下学历16.33万人, 占48.51%, 总体学历结构偏低;从职称结构上看, 初级职称有6.23万人, 占18.52%, 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有1.97万人, 占5.85%, 无专业技术资格的达25.36万人, 占75.34%,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会计中大多是初级人员, 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民族经济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 少数民族陈旧的经济观念, 封闭、落后的民族经济心理与现代商品经济存在的巨大反差, 残存的自然经济观念形成的坚固壁垒, 阻碍了民族自身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也使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伍于其他地区。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贫乏, 地处山区, 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 民族工业起步较晚, 政府财力支持有限, 经营管理不善, 科学技术落后。原有的国有工业纷纷关闲, 民族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就业率很低, 没有给会计事业带来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地方政府重生产轻管理

《会计法》规定, 会计的主管部门是各级财政部门, 而主抓生产经营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 税务只管征税工作, 各行政管理部门往往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近年来财政部门主抓了会计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 而对会计工作质量问题, 却很少进行监督检查, 国有资产是否流失, 或流失多少, 或流失去向, 谁也无法知道。政府只管投入要效益, 效率高低好坏无从评价。西双版纳州康瑞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在拍卖昆曼公司32%的国有股权过程中, 因监管不力而出现公司股东两次放弃优先购买权。

3. 企业规模小, 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滞后

民族地区各行业很少有上规模的大型企业, 很多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都有无账先开张营业的习惯, 前期生意非常火爆, 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 要交税了, 要分红了, 要贷款了, 才知道账目不明。家底不清, 结果是一堆乱麻, 才急聘会计和出纳。而新聘的会计到了单位后, 很难开展会计工作, 很多账没有原始单证做依据, 有时只能根据业主的回忆、口述做账。这样的账目水分重, 问题多, 会计工作质量不高, 也没有真正起到核算和监督作用。

4. 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云南省几十所高校均开设财会专业, 而一些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民族中专也开设会计专业, 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不下5 000人。2010年全省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者高达7万余人。由此说明我省的会计人力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大多数毕业生或者拿到会计证的学生大多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或者留在昆明, 边疆地区用人单位少、待遇低, 没有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民族地区企业的会计人员职称大多是会计员、助理会计师, 每年能考取会计师的凤毛麟角, 而且一旦取得中级资格证, 就会上调高一级单位或者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留不住人才。

5. 企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 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很多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做得好不好, 最终要落到经济效益的指标上, 会计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 没有什么关系。还有部分领导认为会计捆住了他们的手脚, 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私有企业呢?就是因为私有企业老板说了算, 用钱大方、自由, 很多项目被私企抢走而国有企业落空。所以一旦项目资金落入个别管理者的手中, 具体运用就不交会计管理。尤其是扶贫建设项目资金, 财务管理乱, 很多项目单位工程款以现金形式与个人结算, 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严重。

6. 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 也极大地降低了会计的处理成本。然而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化程度低下, 电算化普及程度低, 管理手段落后, 造成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依托的现代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三、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的几点看法

1. 加快民族经济建设, 促进会计事业发展

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围绕“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加快民族经济的建设, 实现民族经济快速增长。当前党和围家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提供给少数民族地区很多的优惠政策和大量的扶贫项目, 为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提供了机遇, 拓展了空间。

2. 充分认识会计的重要性, 强化法律意识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要加强民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的会计知识培训, 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改变“会计捆手脚”的旧观念, 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是提升民族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没有扎实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优秀的财会人员, 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就没有发展前途。同时强化民族地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执行《会计法》, 支持财会人员依法办事, 严禁不按会计制度办事的行为发生。

3. 完善会计法规与道德的奖惩机制

针对以往对于违反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 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考评与奖惩机制。一是建立法规与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由财政部门牵头组建会计法规与道德委员会, 负责监管工作;二是建立会计法规与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立法规与道德行为档案, 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 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 记入档案, 警钟长鸣。

4. 拓宽渠道, 培养会计人才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会计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稳定性和吸引力弱的问题, 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个环节, 改革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 调整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 使人才得到充分尊重, 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培训项目。每年选派一批民族地区优秀会计人员到国内、省内高校参加培训;与高校合作, 开设少数民族干部专题培训班。另一方面要实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倾斜政策。建立民族地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增加民族地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投入;鼓励大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就业, 给予各方面优惠待遇。

5. 加快电算化会计建设, 推动会计现代化进程

少数民族地区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 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 按照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讲求效益, 逐步提高的原则, 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 加快电算化会计建设, 推动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肖薇.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危害[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2]哈热.论传统会计模拟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J].商情, 2009 (7) .

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行业竞争;转变观念;资源共享;拓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产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知识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大量非图书馆行业对原属图书馆行业的职能渗透,正在削弱甚至试图替代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所以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在如何面对跨行业的竞争,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全方位为读者服务。本文就公共图书馆事业面对跨行竞争发展对策作如下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用图书馆面对跨行业竞争的现状

公共图书馆所面对的竞争主要来自行业外部,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是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担负着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并向社会提供可靠地信息咨询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而近年来,因经费、藏书规模、技术力量及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图书馆每年的经费除购书、订阅报刊外,基本没有多余的资金。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职能并不代表图书馆所垄断和独有,文化作为产业的巨大市场前景,诱惑着其他行业向其渗透。介入者有着不同的行业和技术背景,对图书馆行业特点的多角度理解,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带给图书馆事业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的影响。

1 .网络信息资源阅读产品分流了图书馆的读者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日益融合、渗透,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人们获取资源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搜索引擎的智能整合下,多种类型、多种形式、多种媒介的信息资源都能以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其方便与快捷的速度令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汗颜的同时,也分流了我们的部分读者。

2.数据资源商构建资源整合平台、参与知识资源的组合

多年來,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播信息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读者的信息需求只有或者主要通过图书馆来获得,因而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近年来,大量的数据资源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及其他信息机构,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使多种形式的资源通过企业间的归属形态的变化,实现了资源产品的类型与整合;另一个特点是,数据库商在整合资源时,投入大笔资金。构建功能强大的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实现夸库检索、全文链接等多项服务功能,有的平台甚至提供分析功能,评价功能等,可见,跨越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开展对读者个性需求的满足的服务室数据商酝酿已久的宗旨。而这些工作正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笔者认为,这并非是巧合,而是他们充分了解图书馆核心工作内容之后的主动渗透,他们试图替代图书馆的某些职能,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拥有读者,才能拥有市场,但这种渗透行为,给图书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人们的传统阅读、查检方式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3.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将面临着读者的缺失

图书馆以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为生存与发展之根本,读者的需求决定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各行业引入图书馆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时候,图书馆原有的借阅方式已使读者感到不满,邻行业引入图书馆观念,其表面反映出文化对商业品味的提升,其实质反映了读者渴望对单调的学习形式进行改变的向往与追求。读者永远存在,所需的是知识资源与不同的服务。

总之,在新的信息环境下,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而长期以来,图书馆被认为是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馆员没有竞争、没有危机感,缺乏技术含量,图书馆工作者仍陶醉于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固守其服务模式时,读者在图书馆得不到全面的需求就会寻求新的目标。

二、公共图书馆在跨行竞争中应采取的对策

1.用平等、自由、免费的图书馆精神吸纳读者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单位,为读者提供了自由、平等、免费的阅读借阅空间,每位来馆借阅的读者不论普通公民和掌权者、富有者和失业者、正常人和残障人,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等级,每个人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平等的参加图书馆的一切活动。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社会上各行业服务都是收费的,这冰冷的原则把许多贫困的读者拒之门外,而图书馆始终保持公益性原则,拒斥拜金取向,把保持图书馆以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同时也保持了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净土,使其拥有永远的广阔空间,在竞争中永远占据主动,保持公益性是影响社会与公众的永恒主题。

2.创新独有的借阅方式,树立图书馆新形象

在各行业竞争纷呈的时代,多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交织在一起,行业间的互相渗透已成为竞争方式之一。主动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吸收其他行业管理的长处,是图书馆面对竞争的主要举措。2014年,铜川图书馆引进了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是方便读者高效、快捷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种全新的图书借还模式,读者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可以自行查询、定位图书资料及快速借还书籍。青少年读者把来此作为他们复习功课的第二课堂,因为这里到处弥漫着智慧和灵感,有的老年读者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严冬酷暑风雨无阻,天天到图书馆来。而图书馆举办的各种讲座、知识竞赛、书评会、座谈会、读者联欢会等等更是聚纳了广大的读者。

3.转变观念,引入竞争机制

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还需要馆员树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知难而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说:“既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挖掘馆藏优势、有效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所以说,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长足发展的力量所在。在此,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调动馆员积极性。同时,完善和量化年终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评职称、奖勤罚懒的依据。把那些技术精湛、思想素质好的安排到高新技术岗位上去。在管理岗位上实行干部竞聘和人才储备制度,通过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法和岗位培训等形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一大批会管理、德才兼备、有感召力、协调能力、业绩突出、政治过硬、群众拥护的干部走向领导岗位,将大大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应不断加强图书馆自身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其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社会地位得不到公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图书馆只是一个借书、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多数读者是被动接受文献信息的无偿服务。同时,读者的作品、科研项目和生产技术在接受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取得成果和效益后,图书馆难以得到信息反馈和经济效益。这其中包括图书馆自身运作方面的因素外,更与上级领导对图书馆事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其次,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质量不高是社会对图书馆事业歧视的内因。没有好的服务就不会得到社会的尊重认可,在此,对外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爱馆、爱书、爱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己任,以理解、关心、爱护读者为第一要旨,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藏书范围,服务方式等。在适时地组织一些有影响、有特点、有吸引力、有群众基础的大型活动。如专题讲座、读者座谈会、读者调查表,定期举办最新科技成果展览,在通过大众媒体、广播电视、报刊、街道橱窗等。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如何面对跨行业的竞争,这就迫使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把握机遇,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重新塑造,重新思考,重新定义其管理模式,服务机制和人员技能,有全新的服务理念,全方位为读者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更多地关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使图书馆服务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公众形象,引进新技术和新人才,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寻找公共图书馆与商业机制的平衡,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复合信息环境中发出更强有力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孙丽文,辛艳玲,刘丽  公共空间论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新定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7,2.

[2]陈伟, 面对跨行竞争的图书馆行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图书馆杂志 2006,3.

[3]胡湘萍,市县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图书馆 2002,3.

[4]刘柳,韩夏,复合信息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图书馆,2009,1.

上一篇:国际贸易与经济论文下一篇:心酸无奈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