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教案

2025-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种子学教案(精选6篇)

种子学教案 篇1

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种子质量控制的应用学科。种子生产学的任务:阐明种子生产原理,针对常规品种种子、杂交种子、无性繁殖材料种子生产,提高种子的质量产量,保持原原种的特性。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的生产原理以及它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常规品种、杂交品种的过程。种子生产的意义: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种子,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新品种的加速繁殖以代替生产上所用的老品种,从而加速品种的更换。种子生产的任务:A.加速生产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种子,以替换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互换;B.对已经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品种,有计划的制定以及种子的收获、清选、包衣、包装、贮藏、检验和销售等环节入种子贮藏加工学、种子检验学和种子经营管理学的范畴。种子生产研究内容:A.新品种审定、保护与合理利用;B.种子生产原理:品种概念、类型与防杂保纯,作物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特点等;C.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小麦水稻豆类作物常规品种与杂交种子生产);D.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玉米油菜向日葵的自交系种子与各类杂交种种子生产);E.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棉花高粱原种与杂种种子生产);F.无性繁殖作物马铃薯甘薯及甘薯的种苗生产;G.蔬菜种子生产、牧草、草坪草种子生产以及其他植物种子或种苗生产;H.目前国际流行的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种子:能够生长出下一代个体的生物组织器官。(植物学上的种子:有性繁殖的植物经授粉受精,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主要由种皮胚胚乳3个部分组成;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凡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组织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之为种子,一般分为真种子、植物学中的果实、营养器官)。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品种与良种的区别:A.品种:品种具有地区适应性;品种的利用有时间性;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能在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下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优良的产品,满足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要。B.两种:是优良品种的繁殖材料----种子应符合纯、净、壮、健、干的要求。种子生产体系发展阶段:(1)根据种子生产发展的组织形式变化:A.阶段一:存在一些育种单位与组织,这些组织繁殖少量的种子并散发给较少数的农户种植;B.阶段二:种子仍由育种单位组织繁殖,但种子的散发则由经过挑选的承担种子繁殖任务的农民承担,在市场上有少量的种子销售;C.阶段三: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种子工业发展、种子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签证和控制等政策并被有效实行;阶段四:国家的种子政策经常被修订,其注意力放在发展和强化商品种子的生产与销售上,有关种子的法律已被确立,各种培训活动经常进行,并建立与其他许多有关组织和单位的关系。(2)根据技术发展、经济学、组织理论与行为科学:前工业化阶段、产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中国种子生产体系发展:a、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时期,b、四自一辅时期,c、四化一供时期,d、实施种子工程加速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时期》》

三、种子生产基本原理(1)

栽培品种的类型:A.纯系品种: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和的植物群体,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B.杂交种品种(杂交组合):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C.群体品种: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内的植株基因型是不一致的;D.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品种DUS三性的概念:即一致性、特异性、稳定性。特异性:指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形态、生理等特征;一致性:指同品种内个体间植株性状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整齐一致程度;稳定性: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或一致性。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主要指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纯系学说的内容: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因而在一混合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在纯系内再继续选择是无效的,因为纯系内个体所表现的差异,只是环境影响不能遗传的。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遗传变化和自然突变;D.栽培技术不良或选择不当。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A.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机械混杂;B.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C.去杂去劣,正确选择;D.选用或创造合种性的生育条件;E.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纯系学说与种子生产的关系:A.纯系学说对育种和种子生产的最大影响,是从理论和时间上提出自花授粉植物单株选择的重要性。在自交作物原种生产的系中,按原品种的典型特性,进行单株选择,单株脱粒,进行株系比较,一步一步进行提纯复壮,即三年三圃制;B.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的另一个知道意义是防杂保纯。在种子生产中保证所生产品种的高纯度,是生产技术中的关键措施;C.事实上,绝对的纯系是没有的,因为大多数植物的经济性状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1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a、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狙击在杂种中所起的互补作用;b、超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纯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杂交种子生产的特点:A.自交系间杂种优势强于自由授粉品种;B.表现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某些单一性状上有时并无优势;C.杂种优势的强弱还与亲本间的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地理距离及性状有关;D.差异大且性状具有互补性时,其F1优势较强;E.双亲的亲缘关系和性状有一定差异前提下,基因型纯度愈高,杂种优势愈强。

二、新品种审定、登记、保护与利用

新品种审定:对育成或引进的,经国农作物品种趋于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现优良的品种,由国家或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其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的工作。新品种审定的意义:A.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B.加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管理,有计划、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品种;C.加强育种成果的转化利用,避免盲目引种和不良播种材料的扩散;D.防止一个地区品种过多,良莠不齐,种子混杂等多、乱、杂现象。新品种保护与品种鉴定的区别:A.品种审定的新品种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新引进的品种,具品种权的新品种即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形成的品种;B.品种审定的品种是对比对照品种有优良的经济性状的新培育的品种和引进品种;C.要求品种权保护的新品种除了具备品种审定要求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生物学、形态学性状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与其他植物品种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的特异性外,还须具有新颖性和适当的名称;D.品种保护的受理、审查和授权几种在国家一级进行,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构负责;E.新品种保护证书是授予育种家一种财产独占权,品种审定证书是该品种进入市场的推广许可证。新品种保护:是新品种保护审批机构对经国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新品种,依授权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植物新品种:是指经国人工培育地或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并有适当名称的植物品种。新品种保护的意义:A.因培育植物新品种需大量投资,花费很长时间;B.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育成一个品种所需要的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应地投资也越来越大;C.可控性差,易在试验、示范或者生产过程中被他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D.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国际间公认的对植物品种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品种审定的程序:A.品种参试申请;B.审定的基本条件;C.品种审定申报;D.审定品种公告区域试验:新品种选育与两种繁殖推广的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为品种审定和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主要依据,受农业管理部门、作物育种工作者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高度重视。区域试验的组织体系:区域试验分为全国和省两级。全国区域试验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跨省进行,各省的区域试验由各省的种子管理部门与同级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市、县一般不单独组织区域试验。区域试验的任务:A.进一步、客观地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是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性状鉴定,并分析其增产效果和增产效益,以确定其利用价值;B.确定各地区最适宜推广的主要优良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C.为优良品种划分最适宜的推广区域,做到因地制宜种植两种,给当地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D.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行进一步试验,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E.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3个月内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种。生产试验:A.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应是参试第一、二年在大部分区域试验点上表现性状差异增产效果10%以上;B.除对照品种外可不设重复;C.种子有选育单位无偿提供;D.原则上在区域试验点附近进行,与区域试验可交叉进行。

三、种子生产基本原理(2)植物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1)有性繁殖方式及遗传特性:A.自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a、自花授粉植物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进行授粉、受精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小麦水稻大麦豆类花生大麻烟草亚麻茄子番茄辣椒等);雌雄同花,花器具严密保护,外来花粉不易侵入,花冠多无鲜艳颜色,也少有香味,且多在早上和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花粉较少,不利于风传;雌雄蕊同熟,长度相仿;花药开裂部位靠近柱头,有利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小于1%,不超过4%。b、遗传特点:基因型和表现型是一致的;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自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B.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a、异花授粉植物是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异交植物。可为雌雄异株、雌雄同株,雌雄同花三类。b、遗传特点:个体内的杂合性和个体间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不一致性;植株个体后代性状的多样性;异花授粉植物易近交退化。C.常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a、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两种方式授粉繁衍后代的植物。b、遗传特性:主要性状多处于同质纯和状态;近交后代退化现象不显著。(2)无性繁殖方式及遗传特性:A.营养体繁殖及其遗传特点:a、营养体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的再生能力,通过分根、扦插、压条、嫁接等方式产生新的植物体。b、遗传特点:后代的遗传型和表型与母体完全相似;无性繁殖植物的种性可以通过营养体繁殖得以保持,可以进行选择育种;杂种一代也会表现杂种优势,但同时会有较大分离;可将其优良性状和优势固定下来。B.无融合生殖及其遗传特点:a、无融合生殖是配子体不经胚子的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b、遗传特点:只表现母本或父本一方的性状;自然产生比率低,种子生产中较难利用,主要用于人工控制下的良种选育。

四、自花授粉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小麦常规种子生产技术:1.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品种群体内残存异质基因型的分离;D.基因突变和选择不当。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A.严格种子繁育规则,防止机械混杂;B.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C.去杂去劣,正确选择;D.选用或创造合种性的生育条件;E.用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2.小麦种子质量标准:《《级别:原种-良种;纯度(不低于/%):99.9-99.0;净度(不低于/%):98.0-98.0,发芽率(不低于/%):85-85,水分(不高于/%):13.0-13.0》》3.小麦原种生产技术:(1)三年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A.单株选择:材料来源:原种圃、种子田、大田,一般以原种圃为主;选择方法:典型形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300株以上或1000个单穗);B.株行鉴定:a、田间种植法:上一年选择单株或株穗编号,人工开沟或点播;b、田间观察记载;c、收获和室内决选。C.分系比较;D.混系繁殖----原种繁殖----生产引用。(2)二年二圃制(株行圃,原种圃):A.单株选择:从原种圃、种子田、生产田选;B.株行圃进行株系比较;C.混系繁殖----原种圃;D.原种繁殖----种子田;E.生产引用----生产田。(2)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1.生产途径:A.三系法(利用核不育或核质互作不育);B.化杀法(利用化学杀雄法);C.两系法(利用光温敏不育)。2.两系法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是目前进展最快,最有发展前途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与三系法相比,恢复源广泛育种效率更高):A.不育系的繁殖: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确定适宜播种期-----严格去杂防杂。B.制杂交种: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父母本花期相遇技术-----父母本行比(1:3-5)-----安全隔离----去杂----人工辅助授粉----田间管理。3.化学杀雄法制种技术:用化学药剂喷洒木本穗部,造成杀雄而不伤害雌蕊的功能性雄性不育。优点:亲本选配自由,出强优组合快,可确保稳产高产,种子生产程序简单。4.CHA是一种理想化学杂交剂,其特点是:能够诱导全部或近于完全的雄性不育而不影响其雌蕊的发育;具有较灵活的用药剂量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对不同品种都有很好的诱导雄性不育的作用;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小;无药害无残毒使用安全价格低廉。

(3)水稻杂交种子生产技术:1.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有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

2.杂交稻三系及其相互关系:A.杂交水稻的三系:三系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总称。B.杂交水稻三系的相互关系: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系自交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种子,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每年需要繁殖不育系;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杂交种才能应用与生产。C.三系亲本、F1混杂退化的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性状变异。3.两系杂交稻亲本及其关系:两系指光温敏核不育系(S),祈祷一系两用的作用,即在高温长日条件下不育,可制种,在适当的低温短日条件下可育,可实现自身繁殖。4.杂交制种技术三系隔离区:A.父本隔离:制种田周围种植该种的父本;B.空间隔离:隔离距离为山区50m以上,平原100m以上;C.时间隔离:制种田水稻的花期与周围水稻花期错开18d以上;D.屏障隔离。

七、无性繁殖作物种子生产技术(马铃薯种薯生产)无性繁殖作物群体遗传特点:A.群体后代表现型与母本相似,没有发生分离;B.通过有性杂交,杂交一代有很大的分离,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育种材料;C.通过对芽变选择并利用无性繁殖方式可稳定繁殖后代。无性繁殖作物的繁殖方式:A.无性繁殖;B.有性繁殖。马铃薯病毒:病毒、类病毒及植原体。病毒有卷叶病毒(PLRV)、A病毒(PVA)、Y病毒(PVY)、M病毒(PVM)、X病毒(PVX)、S病毒(PVS)、苜蓿花叶病毒(AMV)七种,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品种退化的原因:主要由感染病毒病引起的,病毒可通过接触、昆虫传染,也可通过种子传染。马铃薯脱毒原理与方法(措施):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原理:A.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不均匀;B.分生组织缺乏维管束系统;C.植株的分生组织代谢活力最强;D.生长素的作用;E.培养基及培养过程的影响。提高脱毒率的措施:A.茎尖分生组织结合热处理;B.茎尖分生组织结合化学处理;C.茎尖分生组织结合低温处理。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A.接种材料的选择与鉴定;B.茎尖剥离与培养;C.脱毒试管菌或试管薯快繁;D.脱毒微型薯快繁;E.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脱毒微型薯快繁:A.有基质栽培法:有土壤扦插繁殖和无土栽培繁殖两种。前者以土壤作为扦插基质,施以底肥扦插试管菌繁殖系数低,大小不均匀,效率低;后者用砂、珍珠岩、蛭石为基质,高密度扦插、人工控制营养成分、短期内结薯,成本低,可实现微型薯的工厂化生产特点。B.无基质栽培法(气雾法):将脱毒菌直接固定在空气中,定时定量向根部喷雾供养分,人工调节控制马铃薯生长发育,达到结薯目的。脱毒检测技术: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免疫吸附电镜(ISEM);C.指示植物;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基础种薯:A.育种家种薯:使用脱毒苗在容器内生产的微型薯和在防虫网室、温室条件下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和小薯;B.一级原种:使用原原种做种薯,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C.二级原种:是用一级原种做种薯,在良好的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合格种薯:A.一级种薯:用二级原种做种薯,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B.二级种薯:用一级种薯做种薯,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

八、蔬菜种子生产技术

(1)大白菜:1.生物学特性:A.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喜低温长日照作物,两年生蔬菜作物,10度以下10-30天通过春化作用,低温时间太短或完成春化后在短光下生长----田高形或花而不实、“半营养”状态;B.开花结实习性:a、种株的分枝习性:复总状花序,主茎顶端生长花蕾1-3分枝,开花顺序为主茎掀开,侧枝后开,每支由下向上,单株花期20-40天,单株种子产量主要取决于一级侧枝发育状况;b、授粉受精习性:虫媒花授粉受精具自交结实率或自交不亲和、自交生活力衰退现象,雌蕊开花前3-4天可完成授粉,开花当天授粉能力最强。2.大白菜采种方式:A.成株采种法:第一年秋季栽培使之长成一个球通过采收叶球进行贮藏,第二年将叶球种植、鉴定、筛选;B.小株采种法:大白菜种子可在低温下通过春化作用的特性在当前春季种植,7.8月份收获,生长周期短,种子产量高,但对于种子选择较困难,纯度不高。3.杂交种的生产:A.自交系和自交系杂交;B.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杂交;C.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杂交。4.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系的杂交:A.杂交亲本:小株采种法;B.自交不亲和的繁殖:成株采种法进行原种生产,蕾期人工剥蕾授粉,花期盐水喷雾法;C.双亲行比和播种量的确定:若都是自交不亲和系为1:1,分别收获脱粒,若都不是自交不亲和系则父母本行比1:2-4,正反交相差大,只收获母本种子;D.双亲花期调节:调节播期,调节花期,改变花器措施。(2)茄科-----番茄:1.茄科蔬菜的生物学特性:A.喜温,怕冷,怕霜;B.辣椒为异花授粉,番茄茄子为自花授粉;C.花器构造:同株同花,两性花,萼片数与花萼数相等,5-6枚雄蕊联会在一起开成筒状,将雌蕊包裹在里面;D.开花结果:总状或复总状花序,不规则,每一花序有5-10朵花,沿基部陆续向上开花。2.番茄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A.亲本的种植:a、调节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早播6-7天,若父本晚于木本花期则父本早播10-20天;b、适时定植,当地地温稳定在10度以上,父母比例1:4-6(据父本花粉量确定);c、父母本植株调整。B.杂交制种中应注意问题:a、杂交制种田严禁使用2-4D或其他防落素、生长调节剂;b、番茄虽为自花授粉作物,但天然异交率2-4%,制种田隔离100-300米;c、取雄授粉前必须摘尽未人工去雄的花朵或已经长出的果实;d、加强制种田的栽培管理为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十、种子生产的认证体系

种子认证:指一种控制种子质量的制度,是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种子认证方案通过对品种、亲本种子来源、种子田以及种子生产、加工、标识、封线、扦样和检验等过程的质量监控,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表示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是保证生产高质量,遗传稳定的作物品种种子和繁殖材料的一种方案。种子认证的作用:可以防止质量未达到要求的种子出售,对种子质量的控制,种子生产和贸易起着保证和监督作用。种子认证的一些特殊认证项目:A.机构间认证;B.品种纯度单项认证;C.混合品种的认证;D.草皮认证;E.树种认证;F.健康检验。国际种子认证组织: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北美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种子认证的四世代系统与种子类别:A.育种家种子:在育种家直接监控下生产的,代表本品种的真是性状,以白色标签表示;B.基础种子:育种家种子的下一代,由生产基础种子的组织进行生产,以白色标签表示;C.签证种子:由基础种子生产,担负着在生产认证种子前扩大群体的任务,以紫色标签表示;D.认证种子:由基础或登记种子生产,代表认证程序的中介,是认证程序的终产物,以蓝色标签表示。

六、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棉花:锦葵科,棉属)

1.棉花原种种子生产技术(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是以单株选择,多系比较,混系繁殖为基本内容。):A.程序:单株选择----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栽培管理----收获加工贮藏;B.室内考种项目:绒长,异籽差,衣分,籽指,异色异型籽;C.品质标准:a、异籽差:一个棉铃不同棉籽里棉纤维长度的差异;b、异铃差:不同棉铃里棉籽上棉纤维差异;c、衣分(%):一定重量籽棉中皮棉所占比例;d、籽指:100粒棉籽的重量;e、衣指:100粒籽棉的皮棉的绝对重量;f、同籽差:同一粒棉籽近尖端珠孔部分的纤维比基部合点的常常要短些两者间的差异称为同籽差;D.单株选择的时间:第一次在结铃盛期,着重观察叶型,株型、铃型,其次是茎色、绒毛等形态特征;第二次在吐絮收花前,着重观察结铃性和三桃分布是否均匀,其次是早熟性和吐絮是否舒畅。单株选择的要求和方法:a、典型性:从品种典型性入手,选择株型、叶型等主要特征符合原品种的单株;b、丰产性和品质:在典型的基础上考察丰产性;c、病虫害:有枯萎病和黄萎病植株不得当选。2.混杂退化的原因: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剩余变异;D.不正确的人工选择;E.自然选择和自然突变。退化防止措施:A.制定得力的除杂保纯制度和措施;B.品种布局合理化;C.建立健全种子生产体系。

五、异花授粉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1)杂株:自交系的杂株是指当代田间已散粉的杂株、散粉前已拔除的不计算在内。杂穗率:自交系杂穗率是指剔除杂穗前的砸碎占总穗数的百分比。杂交种的杂穗率是指剔除杂穗后的杂穗占总穗数的百分比。散粉株:支柱上的花药外露的小花在10个以上时即为散粉株。(2)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A.安全隔离;B.规格播种;C.去杂去劣;D.花期调控;E.母本去雄;F.重视父本作用;G.人工授粉。

种子学教案 篇2

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 “为什么不能教小儿这个呢?”我想。就因为他们这么小, 才三四岁、四五岁, 所以才教!“人之初, 性本善”。古人云:“教儿婴孩, 教妇初来。”儿童天性初启, 善言易入, 先入为主, 及其长而不易变。所以要引导儿童读诵经典, 学习做人, 在他们幼小的童心深处种下中国传统文化蒙学经典, 根植下分辨是非善恶的种子, 学会思考, 走进良善, 培养道德, 厚积智慧。

《弟子规》全文仅1080字, 360句, 语言极其简练, 易于孩童诵读记忆。“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 “规”———“夫见”, 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 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 以《论语》“学而篇”,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中心, 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培养子弟良好人格、养成忠厚家风的蒙学最佳范本。

在人生的阶梯拾级而上时, 偶遇子行山房编印的袖珍版中国传统文化蒙学经典, 录有《弟子规》、《三字经》。不经意间的翻阅, 投入后的熟读, 反省后的深思, 这才惊异地发现, 未把经典诵读至烂熟于心的我们, 生命深处留下的是一道残缺、惨白的月光。

《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经典,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 其内容涵盖量非常丰富、全面。它能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 以及人伦的次第纲常, 深入学习, 会燃起对华夏先祖的崇敬与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故《三字经》是让我们了解历史人伦, 《弟子规》则从思想、言语、行为上落实做人的本分, 这两本书解行相应, 相得益彰。作为华夏子孙, 这两本书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一定要读的, 而且最宜在我们婴孩时就去亲近、根植。

鉴于此, 而立之年才萌醒的我们在读诵经典的同时, 也带着自己的幼儿一起诵读。同学便是如此个例, 自己熟读的是白纸黑字版的蒙学经典, 在她女儿三岁时, 她就开始为幼儿诵读专为幼儿设计的配图版《弟子规》、《三字经》, 每晚睡前, 她家小儿甜甜嫩嫩的诵读声都能准时响起。

“冬则温, 夏则清”, 右边的配图故事是“黄香温席”, 香九龄挽着小发髻, 小脸红扑扑, 笑意盈盈, 正在温暖着父亲的被褥。那时, 同学的三岁小儿每每被此图吸引, 央求一遍又一遍的讲这个故事, 而同学则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她诵读故事。长期耳濡目染下, 原本调皮的孩子的行为产生了180°大转弯。今年初入夏, 气温刚过30度, 一个闷热的晚上, 这四岁小儿自顾自的摇着小扇子扇她爸爸睡的一侧床面, 边扇边说“黄香温席, 我给爸爸的床扇扇凉快”;同学周末大扫除, 不经意的揉揉腰, 她那四岁小儿则垫着脚尖, 轮着小拳头捶着朋友的背说“妈妈累, 捶捶背”。同学说这些情景一直定格在她的脑海里, 印在心里, 暖暖的, 坚定着她为幼儿诵读蒙学经典的计划, 以及幼儿至儿童, 儿童至青少年……每个不同年龄段都不会忘记汲取我们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童心是一粒种子, 你种下的是孝, 抽芽茁壮的是感恩与孝心;

童心是一粒种子, 你种下的是悌, 回馈的是诚心友爱互帮互助;

童心是一粒种子, 你种下的是谨与信, 忠厚存诚、严谨自律的习性将渐成;

童心是一粒种子, 你种下的是爱与仁, 那么, 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就不远了;

日复一日, 也培养了“余力学文”的好习惯。

浅谈学教案与地理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学教案;优点;应用

一、学教案的优点

学教案是集教案、学案、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教后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文本,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学教案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教师的教学设计,先学后讲,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奉献的精神,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学习效率得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理科的属性,又有文科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教案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将课本、资料上的图文重新整合,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学教案的内容——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1.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即教学的目的,三维目标,在设置目标时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因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学生提前得知目标,可以有目的、主动地学,让课堂充满动力。故将本节课知识目标设置如下:

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结合板画对其进行解释,学生可进行简单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②了解等高线及特点。

③结合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形图绘制。

④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和实践运用。

结合知识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与情感目标的实现:

①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读图分析能力

能够对地形图进行彻底地分析,能够对各种地形图进行判读。

③科学的读图方法

2.精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预习阶段、新课活动阶段、精讲点拨阶段以及小结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活动是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尽量不讲或者少讲,要讲得精;在学生方面,应该学会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应将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可以做到每个小组均有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欲。本节课课堂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在课件上的图,自主学习并得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通过道具的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等高线的特征。

③教师展示相关示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并能够总结出山脊和山谷的具体判断方法。

④通过例子展示,可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和进行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做到举一反三。

⑤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自主总结出等高线的应用问题。

3.课堂练习的难度掌握

一般情况下,例题的难度应有所保留,最好选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习题,要满足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学情需要,让他们在练习中感觉学有所得,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对于基本地形的巩固,可先用六种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式来进行。在此,选取了2009年上海高考的一道题,该题只要掌握基本的地形知识即可完成,难度较低。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在对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之后,就可以去做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比如相对高度的计算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此题并非一眼就能解答,有的小题需要稍作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例如:

(3)“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地为_____地形区,判断理由是______。

A地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②a,b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③B河上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______。

④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條公路,应该在丙处还是丁处?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总结,省去了教师一直在讲授的这种传统方法,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思,从而更加高效。

4.课后练习的批改与评讲

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而且每个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往往与教师设想的有所不同,只有精心备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并将错误率高的题进行整理,变个方式再次出现,讲解起来方能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才能更有目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5.课堂反思的作用

一节课下来,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值得反思的内容,教师总是在思考,本节课是否成功,哪里设置得很好,而哪一块又存在不足。学生要反思的是,本节课我获得了什么,哪些东西我依然一知半解,学生将这些得失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讲授和学习。

三、学教案使用中的问题

学教案虽然是一个可以容纳多种方式的辅助教学工具,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完全依赖学教案,有些好的课堂环节切不可丢。

1.板书

板书是教师课堂的灵魂所在,板书应该是重要的教学提纲,教师边讲授、边书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并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板书的应用。

2.板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纵观近几年会考及高考,无图不成题。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学生也可以模仿,进行画图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绘图兴趣,从而更好地读图、析图。

3.记笔记

学教案上有目标、重难点,也有教学提纲,这造成了不需要记笔记的一种假象。其实不然,记笔记可以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种更为深刻的印象,而且自己写下来的东西会倍感珍惜,很少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现在对于学教案的应用正处在探索阶段,因为很多设计出来的学教案并未通过课堂的验证,只有在经过课堂实践后才能够明白其利弊,从而更好地进行修改,寻求最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种子贴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启迪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种子制作粘贴画。了解种子贴画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创作种子贴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俭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心理品质。通过小组互动的集体制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种子粘贴的制作过程。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种子的选择与粘贴。

教具准备:

不同种子粘贴画3幅、各种种子若干(大米、小米、绿豆、红小豆、黄豆、玉米等)、卡纸、玻璃板、KT板、双面胶、玻璃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制定目标

师谈话:今天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特殊的“礼物”,大家请看。(出示作品)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把作品拿到座位上与本组成员共同欣赏、探讨、并汇报一下。

学生探究:1.这些作品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 2.运用了哪些工具、辅助材料? 生交流:

1.它们是用各种花草、粮食、水果等的种子(如绿豆、红豆、大米、玉米等种子)粘贴而成的。

2.玻璃板、卡纸、KT板、双面胶、颜料、玻璃胶等工具材料 师补充介绍玻璃胶的用法。(简明扼要)

二、赏析作品、激情引趣 师谈话解题:这种用种子粘贴的画我们称之为“种子粘贴画”——出示课件。

学生探究这种画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些比较精美的种子粘贴画,并谈谈感受——播放课件

三、探究方法步骤

1.师生共同探究制作种子粘贴画分几个步骤。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回答 师板书指导(板书出示步骤)选材构思 颜色相符、颗粒饱满 构思新颖、独 特

打 底 稿 线条清晰、结构明确 粘 贴 涂胶均匀、画面平整 修 饰 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3.请小组代表陈述自己准备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呢?会选择什么样的粮食呢?

4.出示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注意:颜色间的搭配要对比强烈、种子排列要疏密得当

四、学生制作,实践创新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种子粘贴画,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制作。

五、欣赏评价、迁移扩展

1.各小组派代表来展示并解说。其他各组给予评分。最后,根据累计评选出 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参与奖。

2.学生自评、互评。

六、情境总结、激励创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种子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是通过我们大脑的构思,我们双手的创造,平凡而普通的种子就会变成一幅幅充满生机、别具一格的精美艺术品,老师相信大家能够发挥想象利用其他种类的种子制作出更加精彩的画面。每个人都能成为才华出众的生活艺术家。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创意=无穷无尽的美丽、快乐、温情和希望”。

中秋节日话民俗

第一课时

活动背景:

现今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而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社会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以及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文化素养与民族精神。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生疑、质疑、探疑、解疑,从而再生疑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研究课题 同学们,9月份有一个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节”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交流)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板书)1.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

2.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 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4.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三、确定主题,制作计划 1.回顾制定计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每个小组选出研究的小课题,现在开始,选好了吗?选好了研究的内容,在我们研究之前我们先要做什么事情?(制定活动计划)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由今天起两个周的时间,制定之前先请同学们说一下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出示温馨小提示:

(1)制定的计划时间、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切实可行;

(2)小组分工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各尽其能,这样才能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

(3)小组的计划在确定前,应该多征求别人的建议,不断地修改,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的切实可行。

大家看明白了吗?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 2.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师生点评)

4.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想现在你们每个小组每个人对你们的活动计划都会有更好更有创意的想法,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来完善你们的活动计划,开始 5.学生修改制定计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选出了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并大体上制定好了活动计划,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计划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相信同学们的调查访问活动会圆满完成,两周以后老师期待在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成果汇报交流有咱们同学精彩的展示。

第二课时(学法指导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过程,掌握整理资料、制作资料册的方法。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亲历体验、合作探究,使学生感悟到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课题,上网查阅有关中秋节的知识,调查、访问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民俗等资料。

2.教师准备:资料册及课件。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同学们对中秋节作了一些研究,各小组搜集了一些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将所获得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这些资料。

二、指导方法

1.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整理你们搜集的这些资料呢?

2.小组交流结果预测 :①将资料分类②做一个网页③整理在档案盒里④做一个幻灯片⑤制作资料册

3.引导定向:有那么多的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种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资料册 板书:制作资料册

4.翻看资料册样本,认识资料册,研究资料册应该有哪些内容? 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封面 目录 正文(搜集的文字资料 调查表 访问表 体会等)

5.教师出示各种风格的资料册或利用课件展示,讨论制作资料册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了解资料册的设计环节:造型设计与装订,封面设计与装饰。6.围绕小组的课题,你们准备怎样制作资料册?小组讨论交流,指导学生理清制作顺序

设计与分工——制作资料卡——编排——装订成册

三、尝试制作资料卡

在辅导时针对小组不同情况进行重点辅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集体订正。

四、装订成资料册

欣赏交流,互动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评价时围绕内容和设计、制作三个方面来谈。)

五、布置整理任务:请各小组课下继续完善你们的资料册,下节课我们搞一次展览评比,看哪个小组的编辑的资料册既美观又实用,具有保存、欣赏、学习的价值。

第三课时(成果汇报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合作学习,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

2.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展示、表达和交流能力,变得更加自信。

【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课件、展示道具等

一、导课

两周之前同学们就开始了 “中秋节日话民俗”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有很多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成果汇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二、小组汇报

各小组开始汇报,要求从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两个方面来汇报。1.第一小组汇报。(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

大家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时从表扬开始,提缺点时从“我建议„„”入手。

这是从汇报形式来评价。

2.第二小组汇报。(中秋节的民俗)

小组评价,引导学生从研究成果来评价。有成果有体会,并且体会那么深刻。

3.第三小组汇报。(中秋节的月饼)小组评价,引导学生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4.第四小组汇报(中秋节的古诗词)

小组评价:你最想从哪个方面来评价这个小组?

师评:同学们越来越会评价了,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三、总结收获

总结本节课学生活动表现。(同学们,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佩服你们得到了那么多的活动成果,佩服你们在这堂课上展示出来的智慧。)

汇报结束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层面,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学习层面,对事物的认识层面

四、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把这次的研究收获写下来,可以办成手抄报、也可以制成幻灯片„„,让同学们一起来共享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聪明的乌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泥工的几种基本技法:抟、揿扁、搓、接合捏合等;学习制作小乌龟的基本步骤、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设计小乌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泥、泥工刀、彩笔、泥工作品、小梳子、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大家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 谈话:从故事中我听出来了,这是一只聪明勤奋的小乌龟,那同学们想不想将这只聪明勤奋的小乌龟留在自己的身边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橡皮泥做一只聪明勤奋的小乌龟。(板书:聪明的乌龟。)

2.多媒体播放小乌龟图片。

谈话:同学们,今天小乌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到了同学们的身边,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小乌龟图片.)3.全班交流乌龟的样子

谈话:同学们谁来说一下小乌龟长得什么样啊? 4.检查制作工具

谈话:那我们要制作出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龟,我们还得准备这些材料和工具,(多媒体出示工具箱)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准备了,对照工具箱,看看你备齐了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回顾使用橡皮泥的几种技法 ⑴抟 ⑵揿扁 ⑶接合捏合 ⑷搓

2.合作探究制作方法

仔细观察小乌龟的样品,想一想:怎样做一只聪明可爱的小乌龟?想好了后把它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学生试着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谈话: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十分热烈,那么现在就按照你的想法,动手试着做一做吧,开始。

三、学习制作,展示评价 1.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在刚才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制作的时侯遇到了一些问题,那现在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

2.指导方法

(1)教师边示范演示,边讲解要点(2)回顾做乌龟的的步骤

谈话:看来呀,要想做一只聪明的乌龟,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两大步,第一步就是先塑造出乌龟的基本形状,第二步就是为了让小乌龟更漂亮,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美化修饰。(板书:塑造形状→ 美化修饰)

3.完善制作

谈话:大家看,其他班的同学也按照这样的两种方法,做出了许多漂亮的小乌龟。(多媒体播放橡皮泥小乌龟)

怎么样?漂亮吧?那大家要想做出一只漂亮的小乌龟,还要注意以下三点,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出示温馨提示)。下面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继续创作属于你的小乌龟,开始吧。(背景音乐)

4.展示评价

谈话:好了,同学们现在先把手中的东西都放下,我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表扬好的),刚才呀老师边走边看,发现我们班真是有不少的小巧手,刚才老师用相机把大家的作品都拍了下来,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说自己最满意的地方。(2)交流最喜欢的作品,喜欢哪里。

四、拓展延伸

1.谈话:同学们这么多漂亮可爱的小乌龟,其实呀,他们也像同学们一样,都爱玩爱笑爱热闹,大家看(展示作品)在青山绿水旁,太阳下面,鲜花盛开,鱼儿游游,许多小乌龟都围在了妈妈身边,一只又一只的,好像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师呀就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怎么样?有趣吗?那下面也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一次情境创设,注意分工要明确,创意要独特,主题要突出,开始吧。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4.总结

五、板书设计 聪明的乌龟 ⑴抟 ⑵揿扁 ⑶接合捏合 ⑷搓

塑造形状→ 美化修饰

剪纸·蝴蝶

【主题背景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本次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次活动的设计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剪蝴蝶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点,掌握剪纸的方法与步骤,用对折手法剪出蝴蝶,并学会装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蝴蝶,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热爱劳动人民、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剪纸步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创作纹样及正确把握纹样的剪切与完整性。【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例作品、课件

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

2.导课:你看到了什么?能具体说说你见到了什么样的蝴蝶吗? 3.揭题:是呀,这些蝴蝶真美丽!这么美丽的蝴蝶,想通过我们的双手把它留下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蝴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欣赏蝴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自主探究,总结剪法

(一)试剪 1.欣赏。

(1)谈话:(教师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要想剪好蝴蝶,首先要了解蝴蝶。老师搜集了一些蝴蝶图片,仔细观察一下,蝴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课件)(2)学生思考。

(3)交流。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蝴蝶的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对蝴蝶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蝴蝶的身体构造和显著特征,为学生下面的剪纸做好铺垫。】

2.试剪。

(1)谈话:根据蝴蝶的这些特点,同学们想一下,如果让你剪一只蝴蝶,应该怎么剪?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自己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剪一只蝴蝶。在剪以前,请大家来读一下温馨提示。(课件)

(2)学生独立操作。

(3)交流展示,优化剪法。

谈话:大家的作品完成了,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剪的蝴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剪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剪纸的基本步骤。(对折、勾画、细剪)(4)小结。先折后画最后剪出来的蝴蝶更能体现蝴蝶的对称。

(二)二次创作 1.欣赏作品。

(1)谈话:老师这有几幅蝴蝶剪纸,我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剪纸作品与你们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如何能让剪出的蝴蝶更漂亮?(课件)

(2)欣赏并思考。(3)交流。

(4)小结:同学们的见解真多。经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剪蝴蝶的基本步骤,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2.明确剪法。出示课件,师边讲解边示范。3.动手操作。

同学们,老师示范的只是一种,蝴蝶的花纹五彩斑斓,形状各异。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尽情发挥,不过剪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剪断了。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入塑料袋内。请大家开始制作吧!(配乐)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认识剪纸纹样,掌握剪纸纹样的剪法,明确剪蝴蝶的方法。】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班内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欣赏剪蝴蝶作品。

谈话:大家来看,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好一幅美丽的蝴蝶园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哪幅作品好?好在哪?

2.学生评价。

3.小结: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

【设计意图:展示作品,进一步交流如何剪蝴蝶。为学生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搭建平台。增进学生对剪蝴蝶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回顾梳理

谈话:同学们这么心灵手巧,相信本节课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谁来谈一下你的收获?

2.同学的收获课真多!你们喜欢综合实践课吗?为什么?

3.布置作业: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跟蝴蝶一样具有对称的特征。课后,请大家注意观察,用本节课学到的剪纸方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剪纸创作吧!

【设计意图: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使学生思想,认识进一步升华和提高。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剪纸的热情,鼓励学生勇于探索钻研,剪出更好的剪纸作品。】

板书设计:

剪纸——蝴蝶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具体活动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请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讲授新课]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播种季节。思考后回答1.为什么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2.农民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生:因为春天很温暖,雨水充足,所以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生:松土、浇水。

师:(播放松土、浇水、种子萌发的照片)一段时间后种子就萌发了。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生:作出假设:讨论后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师:假设是否成立呢?这需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证明。假如给你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4个)、滤纸(若干)、水„„讨论回回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师:假如2号培养皿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条件,1号探究的变量是水。你是怎么做的?

生:1号和2号培养皿是一组对照实验,往1号和2好培养皿中各放入2张滤纸,各放入10颗绿豆种子,往2号培养皿中滴加水,1号培养皿不加水。将1、2号培养皿都放到橱柜中。师: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1号培养皿不发芽,2号培养皿发芽了。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师: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你是怎么做的?

生:往3号培养皿中放入2张滤纸,放10颗绿豆,加入一定水分,使滤纸刚好湿润,把3号培养皿放到冰箱。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3号培养皿不发芽。生:老师:我的3号发芽了?

师:低温使种子发芽过程变得很缓慢,不利于种子萌发。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若想知道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生:我往4号培养皿中加入2张滤纸,放入10颗绿豆,加过量的水,淹没种子,把4号培养皿放入橱柜。

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4号培养皿不发芽。

师: 4号培养皿是因为水太多种子不能发芽吗?从4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对照中培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是。是因为水太多,导致种子萌发没有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师:从这个探究实验中我们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只要给定以上条件种子就都能萌发吗?

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有种子的自身条件。

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师:种子要想萌发必须具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三、测定种子发芽率

师:(引入报纸)2004年,云南省元谋县发生了一场“红叶三号”劣质洋葱种子的事故。种子发芽率仅10%,406户农民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44万余元。如果你是农民,在购买种子前会做些什么? 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师:你会怎么测?

生:取100粒种子,给定2号实验的条件,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连续观察几天,看种子的发芽情况。

师:假如98粒种子发芽,发芽率怎么计算?

生:发芽率=98/100*100%

公式: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种子数*100% 师:别忘记要做重复实验。

四、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后思考回答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生;种子吸水,种皮胀破—萌发出根---萌发出茎和叶

师:回顾种子的结构,根、茎、叶都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

生:看书,讨论后回答。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连接茎和叶。师:学生讲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逐一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

五、小结

师:同学们,这结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自身条件:种子度过休眠期,胚是完整有活力的。

二、萌发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胀破-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

六、巩固练习

1、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种对照实验吗? 答:不是一组对照实验.1号和3号瓶中水和温度都不相同,研究的因素不止一个,所以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2、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变得松软。你能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在华北,大麦和豌豆的播种时间比棉早,因为:不同种子萌发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播种前要浸种:满足对水分的要求;土壤耕和耙:使土壤有充足的空气.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

答:提高地表层的土壤温度,减少北方干旱的早春土壤水分的散失,促使种子提早萌发。

4、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答:已度过休眠期,储存时间短,饱满,破损率低的种子。

[教后反思]:

这次课堂,让我得到很大的收获,发现这次课许多上的好的地方,也发现许多不足。较好的地方:使用多媒体,使这个课的信息量很丰富。提早布置实验,学生十分配合,都有在家完成,使学生能很好互动。

种子的旅行教案- 篇6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放在自然角中进行展览。

2、《种子的旅行》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榆树、槭树、黄豆、红豆、绿豆等种子图片;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客车、火车••••••)“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请幼儿观看《种子的旅行》课件、图片,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和豌豆的传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借助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它们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小结: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播放苍耳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

带到哪儿去旅行。

3、播放莲子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中,就顺着水流到远方去。

4、同样的方式播放豌豆旅行的课件。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去。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像我们常见的黄豆、红豆、绿豆等。

三、师幼利用图片共同小结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

原来种子们有许多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有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豌豆一样的种子可以通过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迸射出来去旅行。

四、游戏:“我帮种子去旅行”。

出示背景图,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种子图片粘到相应的背景图上,贴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贴。

五、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活动延伸】

上一篇:开学班主任会议主持稿下一篇: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