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如何适应海外生活
对于每个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学生来说,海外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你们可能为美丽迷人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因为历史文化的冲击而雀跃,还可能被悠闲、自在的生活氛围而动容,但在意犹未尽的沉醉当中,大家却暂时遗忘了生活的苦涩。
从事了5年的留学顾问工作,到今天我发现现在大部分的留学生已经渐渐转变成80后,或 90后,平常他们都习惯了长辈的呵护尤其是生活上的事情已经滴水不漏地被安排好。但是当学生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便会慢慢地呈现出来。我想把自己多年的海外生活体验和许许多多的留学生例子告诉大家,留学生必须做好适应海外生活的准备。这里,我总结了一些小小的建议作为参考。
无论学生是在校住宿,寄宿在当地人家庭,或跟朋友分租房子,学生都应该对别人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这会使学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生活冲突,反而增添更多的快乐。
学生平常应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快你熟悉当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外靠朋友。”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事实上因为工作等原因都不会陪同小孩一起在外求学,如果学生万一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除了向相关的机构寻求帮助外,这时候朋友会比家长带给更多的心灵关怀。相对,学生家长也会比较安心。
另外,国外的学校都有设立独立的部门或办公室专门帮助海外留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学生应该在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就尽快地熟悉这些办公室的位置和记录他们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最重要的,学生必须抱有接受事实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遇到难题的过程中学生要一步步地吸取经验,学习坚强。
海外留学会是一份与众不同的经历,准备出发的同学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的性格,有针对地进行帮助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要尽快地了解他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做到尽快了解学生呢?可以先从档案材料入手,班主任接班以后要一个个仔细地阅读学生的档案,这样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进行课内外观察,课堂上要观察他们的注意力情况、思维能力等,课外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再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学生谈话,和科任教师座谈,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就能有所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上进心;有的学生天生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懒惰,不认真完成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就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要把精力多用在缺点较多的学生身上,可以直接和他们谈话、谈理想、谈信念、讲道理,也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同龄人在一起无话不谈,让他们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只要班主任认真地策划,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他们会有很大的变化。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新生到校后,班主任要像长辈一样处处去关心他们,要像朋友一样主动去亲近他们。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可以安排一节课讲校史,带他们参观整个学校,介绍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因为他们要在这里生活,就要熟悉学校的各个角落。环境的熟悉给新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参与学习和活动。帮助他们熟悉了新环境,还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要做到这点班主任就要付出很多很多,早晨要提前到校迎接学生,一句“早晨好”会像一股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课间,要来到他们中间参加活动,和他们聊天,一句简单的玩笑、一句幽默的话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放学了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如“生活园地”应设计哪些内容,教室两边的墙壁张贴谁的格言,听听他们的建议和他们多谈一些班级的事情。
和学生一起劳动,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会感到新班主任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新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愉快。愉快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他们以更放松的心态接受教育,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
三、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学生
初一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他们年龄小不会对主客观条件做出科学的分析,面对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困难,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新接班以后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要向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多给家长谈一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家长协商共同帮助学生。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原来缺点较多的学生也会想到从今以后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时机,一方面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另一方面同家长多交流,家访、电话、联系卡都是交流的好方法,把学生的可爱之处、身上的闪光点介绍给家长。家长听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主动经常和学校联系,把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地反映给教师,双方再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在新的环境里即使有点小小的困难,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初一新生也很快就能克服,顺利过渡到中学生活中来。
某著名作家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初一,就是人生的一个“紧要处”,因为初一新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原来的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他们尽快适应。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交往。若这种压力和困惑长期得不到疏解和调整,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对其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初一学生如何适应新生活呢?
首先,要适应新管理
步入初中,课程增多,教师也随之增多,但是,除班主任外,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形影不离、面面俱到。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初一学生,也不希望老师总是时时处处无微不至地给予照顾。这就要求初一学生克服依赖性,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适应初一教师的全新管理方式。
其次,要适应新课程
升入初一,不但增加了几科新课程,而且语文、数学等小学原有课程也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新、深、广”。而教师在教学中既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也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此初一学生应尽快调整自己,开动脑筋,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适应新课程,不但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揣摩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先做作业后复习”,或“只做作业不复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学完一段做总结”的学习方法。
再次,要适应新同学
适应新同学也是初一学生适应新生活的重要方面。进入初一后,他们的同伴意识增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喜欢和成人在一起,而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一起活动。与新同学的交往往往还会影响初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是可以在这些交往中成长。这时,初一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认识新同学,了解新同学,并与之交往,需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互相忠诚,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相共鸣,互相保守秘密等。
最后,要适应家长新态度
作为初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个子高了,性成熟开始了,心理上出现许多新的感情体验,有了丰富的内心活动,有了独立见解,于是就有了“成人感”。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对初一学生的态度也会较之小学时有所改变。开始把初一学生当成长中的大人看待了,许多事要让他们独立应对,自己负责。这就要求初一学生要适应家长对自己的新态度。
总之,初一是全新的开始,要积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生活,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站在中学的起跑线上,自信出发吧!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既可方便地漫游世界、获取新知识,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展现自我。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和虚拟性,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
网络能够满足大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它以其快捷的传递方式迅速传递着信息和知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计算机网络通过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手段,能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是上网的高群体,他们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地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在课本和课堂上所无法提供的各种资料,快捷地查询各种考试资料和结果,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网络使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甚至可以进行国际交流,知识面也随之扩大。
网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网络上有丰富的知识与各种信息,这为大学生在课堂外获取更多的各种信息与知识拓宽了途径,因而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大有裨益。另外,网络资源不仅有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同时还具有畅所欲言的思想交流以及人性化的交互界面,这些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具有较强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网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网络因其特有的优势,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开放的网络环境又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广阔空间,使其想象力有了腾飞的舞台。其次,不断流动的资源有利于学生不断吸收实现创新的源泉。还有,网络上所呈现的群体化协作以及个性化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情感。最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等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技能。不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学习实际上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享受网络我们在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可以说是除了电脑工作者外,有最多的时间在网上冲浪的群体,作为成长中的年轻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自制力差、社会认识不足、情感脆弱、心理不成熟等特点。网络可能对他们产生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知识获取随意,肤浅在图书馆的读书效率一般很高,除了因为图书馆安静以外,最重要的是在图书馆里面能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能够以平静的心境阅读,读书的效率自然就高。网络的便利性,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在网上阅读的习惯,由于网络的干扰很大,获取信息的时候容易出现急乱的心情,而且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以此状态面对,后果便是信息获取的随意甚至出错。由于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且转换快等特点,面对网络的多样性和便利性,他们往往急于获取最便利的信息,而不愿意花时间深入思考得到的信息,分析其存在的客观背景等,不少大学生都通过在网上搜索来的信息拼凑作业,常常不经过大脑,典型的就是“网络依赖症”,就是离开了网络就什么都做不成了,已经丧失了思考、创造的能力,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其次,大量的外来文化信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美英西方国家,利用语言优势,在信息自由流通的原则下,疯狂地入侵世界各地。他们既有明目张胆地宣传,又有潜移默化的渗透。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毒害。网络上一些迷人形象、离奇的故事、刺激的打斗场面,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大学生阅历浅,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所以很容易受到西化的影响,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荒废学业,成为网络的牺牲品。
还有,网络的虚拟性不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虚拟的,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沉迷网络社会,而忽视现实的真实生活。网络技术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虽相隔千里,却一屏之隔,对网络的依赖乃至于迷恋,使得人际接触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此外,“数码个人”、“虚拟自我”也同时出现。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对于身边的事情无动于衷,却热衷于网上冲浪、网上交友、网上谈情说爱,自我封闭意识更强了。当今大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惘和困,整天上网,无所事事,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虫。还有,网络的不规范性不利于大学生心健康发展。由于网络规范体系尚未健全,互联网上信息泛滥,良莠不齐,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随着互联网广泛传播,严重危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对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能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带给人们的种种好处,网络使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网络大大提高了计算、统计等能力为人类提供了难以比拟的便捷。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曾幻想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将该幻想变成了现实。通过网络可以拓展视野,我们只要拿出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观科普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百度搜索自己的疑惑难点;通过网络可以扩大交流,网络时代使我们的通讯极为方便,不需要烽火狼烟传,不需要家书传万里,只要你拿起手机,拨一通电话,就可以问候到你关心的人,除了手机联系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聊天软件:QQ,MSN,YY,飞信,微信,微博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软件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人成为朋友,只要我们登陆一下空间,刷新一下,就能了解到朋友们的最新动态,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见到朋友们;通过网络可以丰富业余生活,闲暇之余我们可以上网听听歌曲,看看视频,和朋友们唠一会儿,看会小说,玩会儿游戏,都是无比惬意之事。网络的便捷无处不在,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打车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灵活、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面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友之间难以进行身份鉴别,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容易将虚拟社会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存在,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造成了许多宅男宅女的形成。网恋、黄色污染、网上骚扰、夺网者与夺网活动等,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危害。同时“泡网”时间过长、花费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购虽然解决了逛街的麻烦,但是也有很多网购狂通宵达旦的在网上抢购东 西,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开支等方面。通过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多元化,网上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有些人经不起 诱惑,就会陷入到那些罪恶的深渊,以至无法自拔。好多学生喜欢玩游戏,常常沉溺其 中不知进退,让很多家长替自己的孩子担忧。
如何适应国外生活
1. 水土不服要调整
不少学生在出国前对留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把海外生活想象得无限美好。在留学梦想实现后,却发现梦想和现实差别很大,自己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某女学生为出国留学准备了7年,但等她在海外入学七天后,便哭闹着回国了。究其原因,竟然是到海外后根本无法适应海外的日常饮食,每天只吃从国内带的泡面。泡面吃完后,仍不能接受国外的食品加上身体上的不适,被迫回国。其实这是很多留学生在初到海外时都会遇到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国内时,可能会对吃西餐比较羡慕,可真地等到了国外以后,面临着每天都要以西餐为主食时又无法适应了。
即使是在国内比较爱吃的麦当劳、肯德基,在吃过一段时间后也会感觉无味,开始疯狂想念国内美食和自己家里做的家常菜。如果你住的是寄宿家庭,可以跟寄宿家庭的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刚好会做一些饭菜,可以跟寄宿家庭一起来做。这样不仅能吃到美食,还可以增加与寄宿家庭的感情,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如果是在学校公寓或在外租房,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些饭菜,做饭用的素材和调料之类的在美国唐人街或一些超市内是非常容易买到的。如果厨艺够好的话,还可以请国外的同学朋友来分享你的手艺,相信这样还能帮你交到一些不错的朋友。
2. 学习方式要转换
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勤奋和刻苦可以说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中国很多学生在习惯了国内应试教育后,对于国外课堂上自由讨论的方式无所适从。因此,国外的一些媒体对部分中国留学生做出评价:“上课沉默,下课抱团,很多学习存在问题”。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如此沉默、安静的表现,甚至让一些国外大学教授非常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课方式。既然选择了到国外读书,就要学会改变在国内已养成的上课习惯,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国外的教育模式。国外课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教授和同学互动,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对快速适应国外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学校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助于扩大当地朋友圈,快速融入海外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
3.制定时间管理计划
与中国教育体系不一样,国外大学更加强调自学的能力,一般的国外大学生需要至少付出课堂时间两倍的时间进行课外自习。但是国外的学习生活并不只是学习,还有课外活动、社交活动、旅游、日常琐事等等,怎样合理安排好时间就是中国学生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制定好计划,分清主次,根据教授开学第一周给的教学大纲(Syllabus)来规划自己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行程。因为教学大纲上不仅会有老师每一周的教学内容和小测考试安排,还会有成绩比例构成,可以帮助同学在做时间表的时候更加科学。
4.联系学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初次出国的同学们可能有各样的疑问,网上的信息可能不能满足你的需要,所以应及时与学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联系,寻求帮助。联谊会一般都会对新生提供接机、临时住宿服务。许多学校的联谊会也有信息交流平台,包括租房、旧书、交友等。请与相关负责同学联系,取得信息。同时各校联谊会组织都与中国使领馆有密切联系,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临时保护和协助。
5.多学习与人交流
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性相对要差一些,与人沟通、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低,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国外遇到问题或与别人发生争端和矛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学生在出国前最好能有意识地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适应异国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了解中外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差异
对留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方式的转换调整,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新环境和中外文化差异的适应。如果想尽快融入当地,多了解一些中外日常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与当地人交往时,最好多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一些日常禁忌。不少留学生到国外后,往往会发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国内英语水平已是相当不错,雅思、托福也都拿到了惊人的高分,但当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时却发现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词汇和用语有时根本就用不上.而且不少人都带有各自国家或地区的口音或方言,交流时也会产生一些障碍。建议在与当地人沟通时,尽量学习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里提醒大家,有些留学生由于缺乏对国外社会文化的了解,他们认为国外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甚至还把在国内养成的一些陋习带到来。比如,有的学生自认为与国外同学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就非常熟悉了,所以开始肆无忌惮地开一些玩笑。殊不知,国外的“自由”是相对的,西方人人虽然相对比较开放和自由,但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比如:个人隐私,信仰等。
7.了解当地治安,医疗等状况
出国留学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安全知识,主动向校方索阅相关安全资讯、手册和紧急联络电话号码,以防患于未然;抵达美国后,应尽早了解该地治安状况,一旦确定住所之后,要向当地居民请教周围环境,注意是否设有安全措施,如大楼警铃、路边免费求救电话等。到达学校后要知道应急报警机关和急救室、医疗站在具体位置,以免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
8.养成批判性思维
与知识记忆型的中国教育不同,西方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国外大学,讨论课上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地讨论,写论文的时候对各种证据进行论证评估都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国外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不仅对其学业有重大帮助,而且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同样是对一件商品销售途径的建议,老板会更欣赏那个经过市场调查,数据和证据分析再得出结论的雇员,而不是那个直接得出结论的雇员。
9.遵守当地规则和法律
在国内,大家对过马路时乱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吸烟的行为习以为常。在国外,这些陋习千万要不得。在中国,行人和汽车抢道的现象比较常见。而在国外,开车时要尊重行人,让路人先过马路,等行人顺利通过时,汽车才小心翼翼地前行。另外,为了行车安全,尤其是雨天地面路滑时,开车更是要求小心。在出国留学时,不但要了解中外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还要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以免无意中触犯了该国的法律。
10.攻克语言难关的技巧
就算语言高分的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大学在听说读写上仍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就拿阅读来说,大多数西方课堂都是讨论课,教授们喜欢在每节课前布置大量的阅读,这对当地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更别说英语不是母语,阅读速度慢的中国学生了。但是课前的阅读是参与课堂讨论的基础,讨论是教授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拓展思维的时候。如果课前不读书,同学就很难参与到讨论中,一般讨论的参与情况都会成为成绩的一部分,在讨论课上不发言,分数当然也不会高。
关键词:高中生活,环境适应,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 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品格、行为习惯成形的关键时期。三年中, 每一位学生都会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段时间的成长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高一阶段更是关键时期中的关键阶段。
首先, 与初中课程相比, 高中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增强、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加、系统性增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学习的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 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 学生的角色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 更加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
其次, 高中阶段的生活, 更加紧张而有秩序。无论是从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 科学有序的作息安排, 还是严谨的教学管理, 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紧张有序的气息。
第三, 高中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之余,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 为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往、关注的舞台, 培养了大家良好的个性、坚定的意志, 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四, 严格的生活要求, 培养了大家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坚韧不拔的毅力, 养成了终生受益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同学们先前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 基础参差不齐, 行为习惯各异, 心理情绪、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来到高中, 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成人、成才。通过三年的努力拼搏, 进入心目中理想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初来乍到, 很多同学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都出现了短期内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为:
1、生活上的不适应
很多同学从小自理能力就很差, 日常生活都是由父母来代理。初来这里, 远离父母, 面对集体住宿生活和人际交往, 无所适从。生活上产生厌烦、痛苦心理、交往上产生戒备心理, 没有安全感。
2、学习上的不适应
高中课程相比初中课程, 理论性加强, 难度加大, 再加上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同, 使得很多同学手忙脚乱, 难以应付, 从而心理上出现恐惧感和失落感, 这是由于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计划性, 机械地听课、做作业, 机械地吸收, 基本没有自己创新的思考, 做完作业后则无所适从, 自主学习能力差, 知识迁移能力弱。还有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3、心理上的不适应
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 很多同学都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活, 难免产生想家、怀恋初中旧友的念头, 面对新环境中的陌生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学习上的不适应导致内心焦虑、不安、困惑。一些同学存有骄傲心理, 在赞扬与羡慕声中, 飘飘然不知所以然。到现在为止, 既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思想上不求上进,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沉醉于过去的辉煌, 好高骛远, 固步自封。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追求。要达到这些理想和要求就必须确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 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评价体系。所有这些都是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对大家而言, 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就是高中阶段最大的理想, 最大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学会怎样适应高中的生活, 如何转变初中的学习模式, 学会如何处理好同宿舍同学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主次问题等等。从现在开始, 同学们要全面审视自已, 转变观念, 明确目标, 努力拼搏。
你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定位自己, 评价自己。要客观公正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发扬长处, 改正缺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自觉、自动地学习。同时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他人的优劣势、优缺点, 多与他人沟通、合作, 吸取他人在生活、学习、态度上的优点和长处。知己知彼的同时, 找准自己的位子, 合理地定位自己, 确立合理的目标并及时地调整目标。
你们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印度有一个谚语说得好,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 习惯养成了性格, 性格决定了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学习上我们要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归纳等良好的习惯, 生活上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今日事今日毕, 早睡早起, 多运动, 多沟通等良好习惯。并坚持不懈地保持下去。
你们需要合理地宣泄自己。宣泄是心理的安全阀, 学会宣泄是调整心态的关键。生活学习中的很多压力、不快, 长时间会积聚成严重心理问题。所以学会宣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大家在感觉心情不快, 压力很大时, 可以和同学、老师加强交流, 求助于心理老师, 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宣泄自己。
九月,丹桂飘香的季节。经过黑色七月的莘莘学子,就要登上学习殿堂的金字塔----大学。大学,美好的向往,披着神秘的色彩,学习,生活,交友等等,都是新鲜的,迷人的,令人憧憬的,使人遐想的。大学又是人生迈向社会的一个跳板,如何尽快适应新生活,把握好大学生活,不留下人生的遗憾呢?浅谈一下大学新生为尽快适应新生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转变思想
从一名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好心态,转变思想,做好正确定位。进入大学之后,要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大学,了解大学,明确目标。将要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同时,进入大学时候,不同于中学阶段,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和娱乐活动吸引着大学生新生的眼球,一时间很多学生将闲暇副业当做了主业,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处理社团和学业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了下滑。希望新生朋友们能够在入学之初,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有效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活过的充实有意义。
1.1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中学时期,老师随时随地都能帮助大家,甚至不少学生在中学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老师“手把手”的辅导。然而大学就不同了,老师讲完课就会离开课堂,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加之大学课程比高中课程内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因此特别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学会过集体生活
不少新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也没有参与过集体生活,甚至衣食住行均由父母包办。而进入高校之后,父母不会跟在眼前,所有的衣穿住行均由自己做主,和同学的相处、老师的相处均由自己独立处理,故在脱离了家长视线之后,应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会和同学们相处,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1.3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注重身心健康,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家长和学校疏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告别了高中生活,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开始独立面对人生考验,空虚,失恋等挫折会逐渐增多,但由于同学们还不具备完善的应对能力,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大一新生应该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免酿成心理疾患。
2 学习准备
2.1 学习目的的转变
正确对待大学时期的学习成绩,大学不像中学,为升学而学,为分数而拼搏。大学的学习目的是为技能,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学,为走向社会而学,为顺利就业而学,因此,要改变学习目的和方法。不要被师兄师姐说得“及格万岁”所迷惑了。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激烈,专业课学不好,不是在面试时被淘汰,就是在工作中被淘汰,到时你还是要恶补回专业知识。当然,也不能做个书呆子,应该将专业课学好,然后选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拓展视野,积累知识,厚积薄发,其它的科目了解就好,当然必须及格。另外,还要多多考取一些从业资格证书,比如:教师资格证书,会计证书,营销师等,初期就业,在面试时是很有帮助的。
2.2 学习方法的改变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不再是老师的耳提面命,更多的是自主学习,然而很多同学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教学。大学不像中学,老师上完课,一般不再有单独辅导,多数时间是靠大家自学。面对知识的海洋,很多学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不思进取。上网聊天,游戏,玩乐。挂科,认为大学不挂科不正常,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思想要不得,害人害己,最后不能正常毕业。大把的时间都浪费过去了,不能将学习时间合理利用,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并安排好学习时间的问题,成为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大一新生自主学习方法改变的有效措施。
2.3 大学不能读死书
大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学习,但这个学习的内涵非常广泛。刚一入学,学校会对同学们进行入学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培训,同学们应认真对待。了解毕业条件,了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相关选修课程,来制定学习计划才能有的放矢。不能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眼光来套大学的学习。大学学习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承受力、协调能力以及管理、组织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随着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读死书就意味着没有出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大学的学习之道。
3 与室友搞好关系
(1)大家生活在一个宿舍当中,人多事多,为了更好的维护一个温馨的环境,同学们必须统一作息时间,在日常起居生活中相互包容和理解,才能和平共处。
(2)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能搞“小团体”,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3)同学们都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尊重室友的隐私。
(4)室友之间应相互帮助,要积极主动给予别人关心,有难要帮。同学们都离开了父母,同学之间是最亲最近的人,谁也免不了求助别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助为前提的。
(5)大家的环境大家维护,宿舍的卫生大家搞,可以制定值班表,轮流值日,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
(6)同学们生活在一起,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矛盾不怕,要及时并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掉矛盾方为上策,不能积累。
4 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4.1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
大学里社团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自己。选择社团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和是否感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结交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为大学生活增加快乐美好的经历。一般活动的举办都会有社团基金的支持,就是作为我们社团成员,不用担心花很多的零用钱,就可以参加一场热闹的比赛、或者参加一次有美景有友人的远途旅行了,是很有诱惑力的。
4.2 了解好社团
必须了解你所要加入的社团,了解社团的目的,活动时间,活动方式,需要的技能,等,看看是否适合,有兴趣,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社团。
4.3 选择时避免草率和贪多
在大学里,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活动虽然是丰富多采的,很吸引人,但要尽量避免与正常的学习相冲突。参加了社团,就需要组织活动,参加会议,实践服务,这些都是需要花费你很多业余时间的。在选择的时候,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加两至三个社团。一般的同学们就选择参加一个自己感觉最适合的即可。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社团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5 小结
初一(7)胡晶晶
升入初中意味着你们学习生涯进入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接受的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也有比较大的改观,刚开始或许会感到许多不适应,它主要包括:1.自身心理上不适应;2.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包括功课增多,由被动转为主动等);3.对初中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等。4.学生自身角色的改变的不适应。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
1、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同学们到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克服失落感: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有些班级“人才济济”,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有一双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学会欣赏身边的人和事、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3.学会适应新环境 :首先是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学校对同学们制定的作息时间针对于初中生活来说是较为规律和合理的,大家对学校的上下课、以及休息时间要非常明确,跟上时间的步伐。4.学会处理好与同班同学的人际关际,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事事要考虑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事之前要尽量争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再者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注意:上课也是集体活动),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人,做事民主又为他人着想的同学总是受人喜欢。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争取他们在学习上与生活上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永远是最疼爱我们的、永远是最无私的。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怯生”“恋旧”的心理,主动与同学交往,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要尽快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做班级的主人。
5.学会惜时。常言道:和时间赛跑的人,往往会跑在时间的前面,因为人可以加速,而时间却永远是匀速的。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分秒必争,提高效率。
6.学会学习。:只有做到“会”学了,才能保证学“会”。初中阶段应注重培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书本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所以初一新生应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会学”呢?
(1)会质疑。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唯有开动动脑筋,提出问题,才能学得深刻,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就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2)要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牢固而灵活地掌握所学,就要学会吐故纳新,消化吸收。继承传统,积极创新。
(3)要会积累。在课堂聆听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地积累相关知识,整理学习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连点成线,纲举目张。
(4)要会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改进学习方法,简而言之:“善学者,得鱼而忘筌;不善学者,犹如刻舟求剑。”
(5)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其次,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这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整理知识可以从横向角度,也可以从纵向角度,但基本的方法都是简化。简化的过程既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要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记笔记,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7.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永远不会再来了,而未来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事在人为,人定能胜天;所以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我们拥有的现在。总之,只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生活,尽快地实现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初中还是比较简单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听老师的话,跟着老师走,可能有些东西你觉得写起来没用,可到最后你就能知道老师是对的,切忌不要自大!
课本一定要好好读,尤其是例题,做作业前要先复习,看书和笔记,后写作业,千万别边写边翻书。
有些人总说初一初二可以玩,初三再完命学,别听这些,都是骗人的。前面没有基础后面不可能学好。还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聪明,他们明着玩在被暗地里学,千万别被他们骗了。没有一份耕耘怎能有一分收获?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
能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对他们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辅导:
1、调整好心态:有些同学进入中学后,由原来的班干部变成了普通同学,由原来的学习尖子一下子变为成绩一般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都不如以前了。于是心理很不平衡,怀疑自己是不是越来越笨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你自己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和你在一起学习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人数由少到多,参照物变了,虽然你不能名列前茅,但其实你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并不是坏事,它可促使你更加发奋努力学习。因此,初一新生首先要对班级同学的整体状况做一个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同时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一个客观地认识,找准自己在班级及年级中的合理定位,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纵向观察自己的发展情况,只要自己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位臵上,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向前发展的趋势,就说明你的状态是正常的。
2、学会学习:掌握了好的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使我们学得更快、更好。初中的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其会不会学习有很大关系。会学的支配学习,从容主动,游刃有余,自然是学习的主人;不会学的被学习支配,时时被动,穷于应付,自然是学习的仆人。因此,作为一个刚走进中学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觉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认真做笔记的习惯;独自完成作业的习惯;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自觉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2)一般来说,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4)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首先,要集中注意听。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有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3)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及时学习。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学习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分散学习。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记忆的效率明显高。过度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答:大学新生自身的心理尚不完全成熟,依赖性强,刚入大学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加上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的同学,所以不可避免地一时难以适应。调适的方法主要有:1、多交流。以各种形式主动与室友、同班同学、老乡等交流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会关心别人,也可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尝试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逐步培养对学校和专业的兴趣、热情,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积极面对现实,切忌逃避;3、主动寻求帮助。遇到自我难以调适的问题时,可及时向辅导员或相关资源寻求帮助,比如我校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援助服务中心就是一个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咨询与辅导服务的专门机构。
问:大一该怎样度过?
答: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是尽快适应环境,打好专业基础。具体地说,主要包括:1、了解、适应、熟悉并纳入大学环境和氛围,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的认同,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3、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自身的社会功能;4、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问: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答: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往往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任何个体的人格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正确处理的方法包括:1、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完善自我。性格缺陷比较明显的同学还有必要适当改变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考虑;2、真诚待人,并尝试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美丑善恶;3、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他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支持,相信你赢得一个很好的人缘和信任度;4、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避免“惟我独尊”。5、遇到人际矛盾甚至冲突时,尽量避免产生过激行为,也不要逃避,要采取正面、积极的方式予以沟通解决。
问:对前途感到渺茫,该怎么办?
答: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再加上暂时未能适应大学环境,所以很多新生都会自然地陷入一个短暂的低潮。至于如何调适,方法有:1、接受并正视现实,世上没有后悔的药,但是,现实又是可以改变的,你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逐步提高未来竞争的筹码;2、全面发展,把自己定位为复合型人才。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提高实践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大学生绝对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问:入学后感到大家的差距,很有自卑感,该怎么办?
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然而,每个人又是各具特色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差距有先天和后天之分,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不能弥补的,因此,如何扬长避短至关重要。1、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多向优秀的人请教,不能因为差距而拒绝与对方为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事实上,多和优秀者交流,你的心态和热情都会受到感染、启发。2、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特长的活动,以赢得好评,从而逐步培养自信心。
问:生活没有规律,没有目标,感到空虚,怎么办?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适应;幼儿园生活
萌萌是来自安徽的一名外地小男孩。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萌萌到现在上幼儿园都是奶奶抱着进来的。还记得小班开学的第一天,萌萌躲在角落里使劲的哭,你怎么抱他,怎么哄他就是不行。到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萌萌来自安徽,根本听不懂我们的话,而他由于过分溺爱到现在除了会说妈妈,其他一概都不会。怎么办呢?为了使萌萌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使用零食加单独陪同。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带着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玩孩子们都喜欢的大型玩具。让孩子们多去帮助他,和他一起交流,把自己带来的好玩的玩具和他一起玩。没过几天,他奶奶非常兴奋的跑来告诉我,萌萌会对他爷爷说“你真棒”并且会叫奶奶了。这其实作用并不是在于老师,更多的是在于孩子,老师只是创造了环境,而他们同龄孩子间有了交流,慢慢地,语言的积累和刺激使萌萌慢慢的对语言敏感了,就会不由自主的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了。还记得有次早上的餐点,我刚给萌萌倒完牛奶,萌萌微笑着对我说“谢谢”!顿时,一股暖流流过心田,他也会说谢谢了。一个学期过去了,萌萌基本上已经会用简单的词语进行交流,他奶奶感动的说,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呢?现在一学年已过去了,萌萌和同龄孩子已没有多大的差距,他也会拿着画笔画画,也会背诵儿歌,会唱歌曲。他的转变虽然凝聚了我们教师很多的心血,但看到他的变化,心里还是甜滋滋的。当遇到不通语言的农民工孩子来到你们班时,每天哭着不愿意上幼儿园会是什么样的原因,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寻找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呢?
1.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2.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3.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解决方法:
1.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寻找策略,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是有原因的。有的孩子不会与同伴交往,没有玩伴感到孤独;有的性格内向,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有的孩子偶尔受了小朋友的欺负;也有的是新入园因不适应产生的分离焦虑。家长要找出自己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对症下药。
2.与班级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尤其是要了解孩子的闪光点,回到家后要讲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要与教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
3.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活动,引发孩子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小朋友的兴趣。家庭成员都这样关心幼儿园的生活,孩子能不喜欢上幼儿园吗?
4.不可对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行为进行强化。当孩子萌发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意念时,家长应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不要当其他人的面重复提起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事,而应淡化。
除了以上几点,在让幼儿适应上幼儿园的同时还有注意对他们各种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日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各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自然形成了。
在我国,新一代的城市居民或者是更多的农民工子女都跟随父母来城就读,那么对于很多农民工子女,他们一样享受着被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用不一样的眼光和行为对待农民工子女,而是要想方设法的帮助孩子,使孩子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鼓励他,让他有自信,有信心。特别是对于很多方言特别重的孩子,不能取笑他,给他勇气,让他多有表达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为关心这样一个群体,使这些孩子在享受同等的教育的同时更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小贤.共享同一片蓝天.幸福成长.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6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了能真实把握当今“90后”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特点, 我们以青岛某高校的09级新生为研究对象, 遵循完整简洁、科学合理、明确单一的原则, 设计了《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 对于部分“90后”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两个月的学习等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本研究问卷共有8个选择题和3个问答题, 调查了学生入学后这一阶段生活学习的适应情况。主要从大学生活环境、学习情况、人际交往、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多个维度对“90后”学生的大学适应情况进行了综合的测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98份, 回收有效问卷481份, 占发放问卷的96.6%。调查学生中男生307人, 女生191人, 18岁以下有103人, 占20.7%。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看出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生活, 有信心或较有信心能够尽快适应, 但对大学生活的了解比较模糊。有半数左右的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不知如何分配好空闲时间, 担心在竞争中落后。在开学初遇到学业、心理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 超过六成的学生选择向朋友求助而不是辅导员老师或家人。目前阶段宿舍室友和参加班级或社团活动是他们交友的主要途径。最希望辅导员给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学习方法、如何合理分配空余时间、如何增强学习动力。最期待的辅导员指导方式是个人面谈和班会。认为有活力、激情、乐观、自信、有个性、交际能力强是自己这一批新生最大的特点, 但在心理素质、独立性、人际处理、吃苦耐劳能方面处于劣势。
3 问题总结与分析
3.1 学业的不适应
学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困惑和学习方法、方式不适应。“目标的实现便意味着积极性的丧失”。新生学习目标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上的困惑, 产生了“理想间歇症”。考上大学了, 原有的目标实现了, 离考研或就业的新目标又还远;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及格就够了”, 于是就产生“歇一歇、玩一玩”的想法, 因而学习动力不足, 逃学、旷课甚至迷恋网吧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发展的困惑, 产生了“渴望发展又无所适从”的烦恼。渴望发展、寻求发展, 是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奋斗目标, 但许多新生在入学之初, 并不了解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和条件的。
对大学授课、学习方法和方式不适应学习效率下降。大学教师授课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速度快, 内容广, 理论深。学生的学习必须从“定向思维”和以记忆为主向理解、分析和“多向思维”转变, 新生在短期内往往无所适从。在学习方法上, 大学需要主动学习。在学习方式上, 很多新生没有应对的措施, 往往是有课就上, 没课就玩。而当期末考试来临时, 新生们则往往顾此失彼, 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自责、自卑、焦虑等情绪也会随之滋生, 严重的还会出现失眠、忧郁等心理障碍。
另外, 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有差距, 一部分地区的学生在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上严重吃力, 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甚至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3.2 大学生活环境不适应
“90后”大学生呈现出独立性减退、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的趋势。进入大学后, 学生必须从他律、依赖过渡到自律、独立, 凡事得自己想办法、拿主意, 生活上完全靠自理。这一“突变”, 让不少学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对钱物的管理经验;由于缺少了父母、老师的照顾和管束, 以致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作息时间没有规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时间无所事事;对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同学间的相处、交往不太和谐, 缺乏宽容精神等。
3.3 心理不适应
新生刚入校时想念家人和朋友是其常见的情绪,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 容易产生一种莫可言状的“失落感”。进入大学后, 群英荟萃、强手如林, 与别人相比, 许多同学感到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不如别人,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 形成心理上的不适应。
心理学家认为, 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年龄处于心理学所说的“青年中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 大学新生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发展是多方面的, 既要学习文化知识, 又要接触、认识复杂的社会, 逐步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因此, 在心理发展上, 他们此时是处于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会出现种种“心理断乳”的必然反应。
3.4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中学阶段的同学之间生活习惯相同、语言相通, 又一门心思准备高考, 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比较单纯。进入大学后, 由于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家庭, 每个人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风俗习惯、语言、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大于中学阶段, 加之每个同学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心里的想法和困难不愿也不知找谁说, 所以很多学生经常感到孤独。一部分“90后”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惟我独尊, 当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愿时, 就一概不接受。此外, 交往知识和技巧的欠缺, 也是造成新生人际交往方面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同学似乎都想把自己隐蔽起来, 而内心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友情, 于是都是边观望边小心翼翼地与人交往, 其结果是:一方面自己不能敞开心扉, 另一方面又抱怨同学间缺少真诚。
参考文献
[1]朱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教育研究, 2009 (16) :255~256.
[2]李慧.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四个转变[J].中国电力育, 2009 (142) :165~166.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31日晚7点
活动负责人:心理委员负责,班长,团支书协助 活动地点:文经楼资料室
参加人员:2012级英语2班全体成员,心理发展部副部长王颖学姐.活动目的:引领同学重新认识大学,寻找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方法.活动流程及内容:与会人员全部到位后,由心理委员兼主持人致开场辞,并欢迎王颖学姐的加入.然后由主持人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学,大家对大学的理解是什么?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很多同学主动发言,说出了自己对大学的见解.主持人总结这些看法,并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励志短片,让同学们从短片中感悟主人公的大学生活以及调整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看法.片长为10分钟的短片,大家看得非常认真,短片结束时,大家沉默了许久,然后相互分享自己的见解,班长和团支书分别说了自己的见解以及自己对大学的理解.最后由王颖学姐总结,给大家分享了她的大学生活以及传授了一些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方法.王颖学姐说,人要自信,但不要过于自信.在学习上,要一丝不苟,主动预习,多回答问题,经常去图书馆和自习室.扎实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生活上要心胸宽阔,广交朋友.然后,王颖学姐和全班同学一起阅读了有关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几篇文章.最后,主持人致结束辞,会议结束.活动总结:从本次班会中,同学们重新认识了大学,寻找到了适应大学生生活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了人生就像一条路,我们正走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胸怀梦想,即使会经历风雨,我们也决不放弃,因为我们心中有梦.为了追寻梦想,我们要把握时间,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
附件一:活动照片
附件二:班会用资料
(一)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
1、学会打理日常生活
例如: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学会照料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学会“理财”
新生入学后,很多家长都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的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导致盲目、冲动消费太多,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有时一次娱乐就花掉生活费的一半,进校后一个星期就用掉半年的生活费的情况在校园内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因此,大学生应树立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那些开支是必需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日常消费。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注意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例如,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饮食习惯;还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迷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适应大学的学习
1、自觉主动地学习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是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关键环节。大学学习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性;大学里有开放的图书馆,有开放的教师资源,有开放的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部分新生认为,大学上课真舒服,老师不检查作业,不用上自习,真轻松,许多同学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中一下子松懈下来,到大学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享受大学安逸的生活上,而不是学习上。其实,大学学习的内涵是多方面的、高水平的。你不仅可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也可以学到专业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文学、科研等诸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
2、学会探索性学习
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行了,因为大学培养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要学会运用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科学运筹时间。例如:可以请专家教授辅导,请高年级的学习优秀的同学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另外,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方式是不一样的,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应有所区别。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3、培养自学能力
要明白大学学业的成功,除了要靠勤奋刻苦外,更要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经历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三个不同质量层次。21世纪的教育特征就是学习终身化,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的高级阶段,获得自学能力,将终身收益。
4、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新生入学后,应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做好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规划。比如,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是专升本,有的同学可能是找一个好工作,有的可能就是混张文凭等。无论是哪一个目标,大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给自己定好位置,并制定一份详细的大学3年的学习生涯规划,要善于将大而不具体的目标划分成小而精确、详细的目标。这样,你才能体会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三)、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1、相互尊重彼此间的差异,求同存异
大学新生彼此是陌生的有一种新鲜感。每个同学对其他同学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在刚开始同学之间都非常有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体谅。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彼此的了解日益全面,不仅能发现同学的许多长处,同时也会发现对方有缺点和不足。当别人的言行举止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要学会求同存异,承认个人有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不要以个人好恶作为标准,更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也不要把新朋友与中学时代的好朋友比较。不妨换个角度想问题:别人是如何看待我的“异样”的?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尊重别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不但于事无补,只会把事情弄得更僵。当然,如果同学的行为确实防碍了自己,也不必委曲求全,况且有时候别人并不知道他的行为伤害了其他的人,一味忍让只会使自己内心更痛苦而别人浑然不知,这时,应委婉地提出意见。此外,还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
2、保持开阔的心胸,积极与同学交往
交往的心理和行为是受根本态度支配的,与同学交往时的正确态度应是以诚待人,这能使他人产生安全感;为人要讲信用,这能使人享受到一种尊重感,愉快地与你交往;对人要宽容豁达,这会使人产生一种报答感,主动与你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与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
3、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学会与人沟通,人际间良好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开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钥匙,是化解人们之间误解和冲突的宝剑,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润滑剂。新生孤独苦闷感的产生常常与不会同别人交往、不能及时建立新的友谊有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主动与人交往,这既能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交流,也可避免猜疑和误会;真诚地赞赏别人,使别人感受到他自己的价值并对赞扬者以感激和友善的回报;乐于助人,从物质或精神上给人以帮助,这可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亲密关系较快地建立起来。
与他人交往,要注意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学习与人交谈的方式,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注意交往细节。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例如,给别人提意见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4、适应新的师生关系
【留学生如何适应海外生活】推荐阅读:
学生和家长如何适应初中生活07-18
海外留学生毕业赠言12-09
【蔚蓝留学】日本留学如何办理入境手续11-04
留学韩国真实生活07-26
法国留学生如何确保安全?06-15
海外留学博览心得11-15
如何申请去留学12-13
瑞士留学如何省钱09-07
海归留学生毕业回国如何落户北京06-23
新西兰留学生活攻略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