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精选9篇)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积极落实“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文明意识,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校园新风。特制定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积极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和四种习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纪律意识、荣辱意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努力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抓培养。重点抓学生文明行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及组织纪律观念教育。
二、活动时间:这次教育活动从2008年9月7日开始至11月30日,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9月7日-9月14日)为调研、制定方案、宣传动员阶段。
①各年级、班级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不良表现,总结班级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经验和不足,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拟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活动方案,②各班要组织一次专题班会,要发挥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宣传功能,积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使全体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内容及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阶段:(9月15日-9月30日)为教育学习,对照检查,开展评议阶段。
这一阶段各班级要利用班(团)会课,自习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全面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要组织学生对照各项制度和要求,结合班主任的讲解和分析,查找自习的不足和问题,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照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开展评议活动,评议要求(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努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5月3日-5月30日)为开展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
1、开展教育活动力求做到四个结合:①要与荣辱观教育相结合,把“八荣八耻”的内容分解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革除陋习。②要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实践活动,彰显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要从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校园礼仪三个方面开展活动。③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名胜古迹、英雄纪念碑、绿化责任区、卫生三包区等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④要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要开展班(团)队活动,上好“形势教育”课,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抓好整改提高工作。①要开展个人文明、卫生行为习惯,个人仪容仪表大检查活动。②加强对上网学生及参与赌博学生、抽烟学生的检查打击力度,抓好学生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规范的培养,从“学会做人”上下功夫。③根据需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校友座谈会等,要采取平等交流的形式,努力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④班级要组织一次“讲文明、改陋习,争当好学生”或“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赛。
第四阶段:(11月2日-11月9日)为树立典型,表彰提高,总结经验阶段。各班级要在这一阶段认真分析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事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结束后,各班务于11月30日前将教育活动总结书面上报少先队。
四、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教育活动的领导,各班级要按照学校安排认真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真落实方案,保证教育活动不走过场。
2、创新载体,提高实效。各班级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既要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创新教育活动的载体,务求实效,使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喜欢,家长高兴,学校满意。
3、持之以恒,落实长效。各班级要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持之以恒落实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和有效载体,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4、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5、少先队要做好这次教育活动的全程检查工作,学校将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及班主任考核之中考评。
6、各班级要把平时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作为整顿的重点对象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的上报少先队,学校将严肃处理。
焦作市道清小学少先大队部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从宏观的立场上来看,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言行规范与待人接物的标志, 是指人们在社会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可以被理解为是礼貌、礼节等的总称。然而, 在小学阶段, 学校该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 文明礼仪不仅体现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 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素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文明礼仪的内涵:
第一, 尊师礼仪。尊敬老师是每位学生最起码的礼貌。不管是在哪种场合遇到了老师, 此时学生要向老师问好。当学生要进老师的办公室时, 要轻轻敲门, 并喊报告。在课堂上, 学生要大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不与老师顶嘴。
第二, 形象礼仪。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任务是学习, 因此他们的着装以整洁、大方为主。
第三, 相处礼仪。在与同学相处期间, 学生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在沟通过程中, 每位学生要重新审视自我, 发现别人的优点, 了解自身的缺点,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对待其他学生的错误时, 学生要选择宽容待人。在说话过程中, 同学们之间要使用敬语,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 家庭礼仪。不管是上学, 还是放学, 当遇到长辈的时候, 学生要向长辈问好;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学生要热情地接待, 当客人要走的时候, 学生也要礼貌相送。当长辈休息的时候, 学生要放低声音, 防止自己的声音打扰到长辈的休息。当长辈生病的时候, 学生要多多问候, 多多关心。在日常生活交往中, 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谢谢”“、对不起”这些话非常简短, 但是这些话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非常有帮助。各个学校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 当前小学生的行为文明习惯现状并不理想。现阶段, 很多小学生都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素养, 有的学生举止不当, 有的学生用语不礼貌、有的学生乱扔垃圾、有的学生不尊老爱幼、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小学生之所以养成了不良的文明习惯, 这既取决于家庭教育, 又取决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 因此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因此在小学阶段, 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小学生文明礼仪教学的策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独生子女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在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宠爱下, 孩子过于依赖大人, 并且从来不考虑到他人的想法, 不懂得分享, 不懂得谦让, 不懂得尊老爱幼, 由此可见, 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部分独生子女长期独自成长起来, 他们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从而导致他们的性格是内向的、孤僻的。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性格时, 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 又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改变当前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学校要将文明礼仪教育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巧用渠道, 提升效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学生接受教育的媒介是课堂。在课堂上, 教师要借助每节课所讲解的知识来教育学生, 并定期举办班会活动, 将育人贯穿到班会活动中, 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阶段, 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礼仪》《礼貌》《礼节》这三项课程, 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在课堂上, 讲故事是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授课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无形中接受与礼仪相关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有时候, 教师可以专门组织学生演话剧、演小品, 让学生在心底里对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这对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大有裨益。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组织各个班主任召开以“文明礼仪,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举办这些班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仪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与此同时, 我会专门给高年级班主任开会, 让高年级班主任管理好高年级学生, 充分发挥高年级的榜样作用。
2.组织活动, 激发兴趣。从本质上来讲, 文明礼仪教育有其明显的特殊性。通过文明礼仪教育, 既让学生对文明有了准确的认识, 又让学生养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但是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老师反复抓, 通过反复的活动来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
第一, 开展文艺活动, 让学生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学校每年可以定期组织以下的活动, 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交易节”;学校每月可以定期组织以下的活动, 如“:诗词朗读活动“”绘画比赛“”发明比赛“”读书活动”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来熏陶学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 开展体育活动, 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每学期可以定期召开运动会、课间操比赛等活动。在体育活动的影响下, 学生的精神风貌是非常好的, 这对文明礼仪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三, 开展德育活动, 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学校要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的特定含义, 专门举办与这些节日相关的德育活动。在举办与“母亲节“”父亲节”相关的德育活动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时候尽管是一件特别小的事, 但是这些小事也会深深地感动父母。另外, 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 让每位学生为山区贫困孩子捐款、捐物。在暑假期间,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又或者是野外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也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懂得团结一致。
第四, 开展日常训练活动, 让学生养成礼仪的好习惯。班主任要将课间时间利用起来, 当午饭过后, 班主任要利用这点时间来进行有趣的文明礼仪活动。在教室里,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下棋、画画, 或者读书, 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在楼道禁止追逐打闹, 不管是上楼梯, 还是下楼梯, 都要靠右行, 长此发展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好习惯。有时候, 学校可以组织“礼仪教育征文活动”“、绘画活动”, 让学生利用征文又或者绘画的形式, 将自身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一一表述出来。“礼仪”这一范畴较大, 其会涉及到课堂礼仪、做客礼仪、用餐礼仪等, 另外礼仪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为此, 学校可以让学生发挥独道的见解, 阐述不同领域礼仪的内涵。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专门开展“文明小标兵”评比活动, 真正将文明礼仪教育与活动相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到更多的礼仪知识。在多种多样的活动的熏陶下, 学生既学习了礼仪, 又运用了礼仪。
3.树立榜样, 活跃氛围。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爱文明、懂礼仪的人, 那么榜样的带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从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选出5 名学生来当值周生, 值周生的任务是对学生的礼仪、纪律等进行检查, 评选出文明班集体, 并将流动小红旗发给这个班级。学校的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要不定时地对学生的礼仪情况进行抽查, 同时还要对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从中评选出优秀班集体。通过评比活动, 其他学生、其他班集体就有了学习的榜样, 与此同时, 其他学生、其他班集体会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另外, 在每个学期末, 班主任要从班里面选择出5- 10 名文明形象小使者, 然后在周一升旗时, 专门表扬这些学生, 这样做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众所周知, 榜样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各科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他们会因为自身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而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身成长路上的榜样。换句话来讲, 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学生, 所以, 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做到说到做到, 不迟到不早退, 将自身文明礼仪的闪光点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平时, 当学生帮任课老师发作业, 或者收作业时, 教师要说一声“:谢谢”。当老师不小心碰到了某位学生时, 教师要说一声“:对不起”。虽然这些事都很不起眼, 但是长此发展下去, 学生会觉得老师是非常真诚的, 并且老师是非常有礼貌的, 此时学生会效仿老师的行为, 当他们获得他人的帮助时, 他们会主动开口说“:谢谢”, 当他们无意伤害到他人时, 他们会主动说“:对不起”, 老师这样做形成了良好的礼仪氛围, 让学生在礼仪礼貌上有了十分突出的表现。
4.注重分层, 逐步推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朝一夕慢慢养成的, 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中, 这需要进行分层深化。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要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废纸、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在此单项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将知与性相结合起来, 开展分层深化, 以此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具体的训练步骤如下: (1) 懂得道理。让学生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能做, 只有学生心里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他们会慢慢规范自身的行为; (2) 强化训练, 升华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让学生了解开展此活动的意义; (3) 总结表彰, 定期学校要表扬文明班集体、文明个人, 并在全校大力推广, 让其他班集体、学生学习他们的行为; (4) 开展“接力赛”活动, 学校的领导与德育工作者要专门成立检查小组, 保证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的干净。运用分层深化训练,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能让学生爱文明, 知礼仪。
总之, 文明礼仪教育的关键在于训练, 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从心底里重新认识文明礼仪。同时训练活动也是内化学生的过程, 在内化的过程中, 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规范, 学生的审美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华.抓好学校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J].学苑教育.2015 (11)
[2]周霞红.“用心”滴灌收获习惯——初探小学低年段养成教育[J].情感读本.2016 (02)
[3]何丽芳, 于丽娜.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6 (03)
[4]李文, 李德郁.小学生习惯培养中的“养成教育”探究[J].教师博览 (科研版) .2015 (02)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42
道德教育包括的范畴十分广泛,笔者将就中职学校如何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生文明行为现状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观,中职学生在这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下,也受到了影响,比如学生遇到教师不理不睬、为同学起外号、课间大声喧哗、大爆粗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课迟到早退、随便出入教师办公室、抽烟喝酒、谈恋爱……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二、中职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信息时代高效快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会令人堪忧:电视电影里,古惑仔满口粗话、舞刀弄枪;杂志小说里,青年男女你情我愿,死去活来,旁若无人;网络游戏里举止粗俗、讲打讲杀……这些给学生展示的都是消极颓废的东西。
(二)家庭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显示出“倒三角”结构:学生在家中倍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形成自私、任性的自我倾向。另外有些家长在外打工、经商,且离异的比例高,学生又正处在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三)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轻礼貌行为的养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教师到社会,都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选拔的依据。多数学校存在重“知”轻“行”现象,没有把“行”放在首位,往往是强调得多,做得少,缺少监管力度。有个别教师思想萎靡,职业倦怠,表率作用不突出,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自身原因
学生文明礼仪缺乏还与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自控能力差有关。如自我意识过强,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怪异,个性张扬,缺乏对文明礼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等。
三、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得以完成。
(一)树立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
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仅仅通过德育课程、德育处、团委和班主任来进行是不够的,要建立以书记校长为核心,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骨干,任课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集体,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渠道,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二)发挥全体教师的表率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作则是教师恒久不变的主题。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就要从教师做起,不管校内校外,不管课上课下,不管人前人后,都要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言传身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
(三)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意识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校园内,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如通过墙报、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标语口号、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行为的现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关注的文明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行为现象,要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文明行为修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充满文明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实践使文明行为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家长的教育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注意保持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营造文明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家庭的和谐环境熏陶下成长为懂礼仪的人。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宣传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同步。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娱乐场所和相关媒体的各种暴力、色情、低俗内容严格把关,推进社会环境净化进程,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之一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正处在十五六岁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有的学者又称之为“危险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可塑性大,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科研目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农村初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育人目标:我校学生应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内容:
1、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符合中学生实际,我们首先对当前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2、为确保本题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特点。
3、为确保本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探索了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共一年,整个研究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12)主要工作: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2)拟定课题方案,(3)确定试点班级和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0.12—2011.12)主要工作有:
(1)中学生道德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2)开展一系列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活动。
3、总结阶段(2010.12)整理跟踪记录、阶段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新时期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公布本德育课题实施和意义时,就首先提出: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已。已正方可正人。在学生中间,选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2、活动教育法:
组织学生观看文明行为的视频的活动。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缺乏说服力。学生观看不文明行为时,经常会发出一片“哄笑”,在“哄笑”中,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之处;在观看文明行为时,经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潜意识中对文明行为有了认可,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自省,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以后的行为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文明行为。
3、交流评议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改善我校一系列德育管理规章制度。如《坝头中学班级管理考核细则》,通过量化考核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全校学生在试点班级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规范约束法:
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学生是极其熟悉的,但日常言行违反的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已,为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5、个案分析法:
课题研究启动后,首先确定四个试点班级,再设计出关于文明行为养成行为教育的问卷分发到试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重点指导,矫正不良行为。这样的做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既考虑到所有学生,又照顾到了特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试点班级的整体文明风气得到改善,典型案例的学生的进步更大。
摘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然而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发现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学生之间文明行为习惯差距较大,文明习惯培养内容不够宽泛,缺乏实代性,对于学生的习惯缺乏评价等不足。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主要从当前学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现状出发,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内容的拓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小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97-02
近年来,本人积极开展了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与教育的探索研究,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1.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小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认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学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月”,开展文明礼貌习惯和文明守纪习惯为主的养成教育,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拖欠,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时我会教学生识记一些行为规范,如:学习习惯《三字经》
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铃声响进课堂上课时多动脑
做眼操要认真集合时快静齐广播操认真做身体棒大家乐
做作业勤思考做完后整理好课外书多看看增知识长智慧
好习惯早养成乖孩子人人夸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抓反复,反复抓,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懂得奉献,学会感恩
如今的学生在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处在一种被关照的优越条件下生活,养成了什么都是应该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同学间缺少关心和帮助,为此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学会感恩》,在班会上,让同学们谈谈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老师同学又是怎样教育和帮助自己的,他们为了你们的成长和快乐,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惊喜的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孩子们的捐款数额出乎意料,学生个个慷慨解囊,小小年纪懂得了奉献,懂得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给,永远比拿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应用名言启发学生奉献一份爱心,就是为自己积累一份财富。同时,利用节假日期间布置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及父母的辛劳,珍惜幸福的生活,懂得感恩的道理。
3.家校互动,共同促进
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正规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误区,他们很着急。所以在工作中,转变家长观念,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开设了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用现代教育思想培训家长,使家长认识到儿童是向环境提供的示范学习的被动的人,父母日常的言行对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每位家长都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的话题,在家长会上,通过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话题切入如何当好家长,使每一位到会的家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家长们认识到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也随之端正了,多数家长都能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新观念。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课堂里,有了称职的老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生的文明习惯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4.提高学生素质,做文明学生
平时在班里,会看到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如:乱吐口痰、乱扔垃圾、讲粗口话、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人等等,为了改变学生这种状况,我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展《讲究卫生,从我做起》、《行校园礼仪,做文明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推广文明用语》等活动。还用表演的形式,演绎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还让学生收集有关礼仪的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平时由监督岗成员在班里巡逻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文明的行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大有改观。最值得庆贺的是,运动场上有了他们飒爽的英姿,课堂上有了他们专注的身影。形成了比学习、比表现的好风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与教育的探索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与研究》
[2]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实施手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懂得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道德,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二、深刻理解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职高生。教学准备:
每班事先准备由政教处印发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弟子规》各一份,学生课前熟记,以备检查。教学进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名职高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职高生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职高生成了唯一的一名应聘者,因为只有他进门时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
又看到有多家报纸报道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屡遭碰壁的原因,这位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且学业非常优秀,但就业却屡屡碰壁,原因是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曾有三次乘车逃票的记录,用人单位认为连坐公共汽车都想逃票的人,能交给他什么重任呢?
以上故事,无不给人以启迪,让人深思,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小事,但往往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流露了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人品的高低。
我国有句古语:没有规距,不成方圆;英国也有句谚语: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它们都说明了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前途甚至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而青少年正处在各个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成型时期,许多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的确立,都有赖于青少年时期的培养和训练。而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害健康的个人嗜好的出现,往往也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所以青少年在这一时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请一生上台背诵(或朗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弟子规》。
三、举养成教育典型案例,促学生思想意识转变
1、正面案例,边举例边剖析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勤劳善良、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从伟大之人到平凡之人这方面的事倒不胜枚举。古有尧舜禹禅让,张良拜师,程门立雪;今有毛泽东、周恩来等知礼谦让„„
案例一:敬爱的周总理虽日理万机,终日为国事操劳,但仍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的群众。去照像馆照像,去理发室理发,都按次序排队,从不搞特殊。一次,他去一家照像馆照像,里面排队的人很多,当周总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照像的人们顿时沸腾了,马上请周总理先照,周总理诚恳地对大家说:“我是你们当中普通的一员,怎能搞特殊呢?还是按顺序来吧。”就这样,他一直排队等到轮到他时才照像。周总理不仅为国事呕心沥血,在小事也严格要求自己,堪为楷模,这正是他深受人民爱戴的原因。
不仅是伟人,就是大多普通的人也具有这种的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们的首先素质日益提高。
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案例二:我们学校里的文明习惯也存在于多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下面举一个例子:前不久,在食堂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一位高二男生打饭时不小心碰到了刚打完饭的一名高一男生,致使这个高一学生刚刚打好的饭菜泼撒了一地。高二男生连忙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我来帮你打饭吧!”说着拣起了掉在地上的饭缸,这名高一男生正准备责怪这名高二学生,但他的话却让该生感动了,就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还是我自己打吧。”两人互相礼让起来。这一看起来非常平凡普通的小事却给在场的师生以强烈震撼。是啊,如果同学之间以诚相待,文明礼让,哪有解决不了的事?快乐也将常伴在我们周围。
案例三:我们再看看国外一些人们表现出来的素质。中国的一位官员去瑞士参加会议。有一次去上厕所,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满头大汗地弄抽水马桶,弄了很长时间都弄不出水来,但他并没有放弃,中国的这位官员见后非常感动,于是上前帮他弄好了,后来在询问后才得知,原来这个孩子觉得上厕所不冲水是犯了规则,是不文明的一种表现。这个事情让这位官员很感慨:从一个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瑞士国家的国民素质是很高的。
2、反面事例,边举例与剖析
案例一:前不久,我校老师在公交车上目睹了不和谐的一幕:因为载人太多,车内比较拥挤,一个男青年不小心碰到了身后一个女青年,男青年并没有说对不起,而女青年也不依不饶,破口大骂。于是他们在公交车上大打了一场“口水仗”,脏话连篇,吐沫飞溅,人们看着这两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不禁摇头叹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素质已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案例二:去年,沿海某企业来我校招聘工人,这是一家台资企业,实力雄厚,工人的工资待遇较高。但对工人招聘条件要求很严。在招聘会上,我校某机电班有一名男生各项条件均符合要求,回答提问也令招聘人员非常满意,当该生在名册上签名时,招聘人员却突然发现了他手指上戴了一枚戒指,于是招聘方在通过招聘的名单上断然划去了该生的名字。该生并不理解为什么招聘失败,后来有人告诉他,招聘方是因他戴了戒指,不符合学生身份才拒绝接收他。这一即将成功的应聘也因这微小的细节而功亏一篑。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不能随意翻看别人的东西,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举止,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生的前程,请记住一句话:小小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你的一生。
四、总结:
1、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塑料袋,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不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文明礼仪,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2、同学们:良好的习惯影响你的一生,如果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是性格,那么播种性格,收获的将是人生。为了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顶撞老师。(2)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3)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语气和蔼。(4)穿戴要得体,不盲目追求时尚。
(5)讲究卫生,不乱抛乱扔,不乱涂乱画,保持校园整洁。(6)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资源,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7)不抽烟,不喝酒,不骂人,不打架。
(8)不与社会不良分子来往,不上网,不打游戏机。
3、同学们,让我们以实际行为点燃好习惯的心灵之灯吧!今天我们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认识到了不仅在社会上更是在学校里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行为规范的学生,我们相信好的习惯,行为规范标准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最后,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班会: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行为养成的沃土。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礼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變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四、加强游戏的运用,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及时、正确评价幼儿,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这些评价能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地运用好评价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
八六班 郭雅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八六班的郭雅欣。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新时代文明中学生》。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很多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显著特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中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在我们的身边,总存在着不和谐的举动:美丽的校园被大小的纸屑霸占着;教室的角落里躺着各种垃圾包;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和行为,自觉履行我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人自觉遵守校纪班规;是彼此走在校园的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平时遇到老师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 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是就餐后自觉将餐具放到回收处......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同学们: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新时代文明中学生。让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推荐阅读: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01-02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要求11-04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12-23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1-18
学生文明用语行为习惯12-30
新学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话07-17
八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09-10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学反思09-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05-30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