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篇1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无数的文化与瑰宝,东方大国的文化物产,一向是西方的憧憬,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道教与佛教,以及历代帝王一直为尊的儒教,他们对中国的礼仪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习惯都是从中而来,儒教中六艺就有着礼。可见礼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可以想象在那个人人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礼仪发展是多么的壮大丰富,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从我们脱离原始开始,我们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不再是那样的容易,我们有了自我的更多方面的意识觉醒,当某人做了一些事对我们产生影响时不管是好是坏,我们都会有着复杂的情感,喜悦,伤感,兴奋,凄凉,愤怒。。。

这种关系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人之间时也许不会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亦或就算是产生影响也仅仅实在个人不会有多大的,但是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不会只有一两个人,所以我们的世界有了国家,民族,各种各样的群体,这时不管是个人还是大的群体,都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矛盾的,缓解紧张,以及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的智慧出现,于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诗中,礼仪就在那一直,在那慢慢的形成,出现,显现。也许礼仪的源头不过是人与人见面时的一句问候,一次在路上出于好心的帮助,这些微小的思想,行动,经过岁月的沉淀,人们的智慧,不懈的的整理,归纳最终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礼仪——一门学问。

礼仪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许有些人觉得,生活中,我们随意惯了,对普通的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礼貌做到,就已经足够,现在谈论礼仪是不是太过于规范严肃了些,每当说到这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突然间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变成了,复杂的“大事”了,原本自由自在,随意的惬意的生活,突然间像是被墙从四面封堵了起来,有种窒息,限制的感觉。但其实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许你是从长辈哪里学习到的,这就是礼貌,对人要礼貌,但是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要对人礼貌,我们要讲文明,我们说话,做事时,交往时下意识的动作,言语会是这样说而不是另一种说法。其实这些,都是礼仪中的一部分,礼貌与礼仪是从属关系的。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进我们人生的血肉里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显得愈发重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大环境,我们身处其中,就好比是一场戏想要唱好演好,办好红脸还是黑脸亦或是白脸,总之我们要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怎么演,是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定位,这些都很重要,礼仪穿插其中,就好比视线,胶水,将这些事一件一件紧紧地粘合起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我们人际交往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既然礼仪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就应该在生活中好好的使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不经意间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但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所以我们要使用礼仪,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迥异的性格特征,可是礼仪往往是既定的,礼仪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针对性很强的,在某些场合,就必须使用这样的做法,即使你不认同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礼仪大多数都是适用的,可也不排除小的细节处的冲突,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当出现在一个场合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很复杂的规范礼仪,但是这对一个在生活随便惯了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相抵触了,虽然他知道该这样做遵循礼仪规章是正确的,可是潜意识里,他的心在反抗,在抵触,当心中有了矛盾与不快之后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这种重要的时刻,我们的理智会战胜心中不快,随意还是可以讲礼仪进行下去的,这我不否认,但是可曾想过,一个人如果不想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却还要继续做下去时,也许当时会完成他,生活中的不快永远不会只有一件,如果一件两件三件甚至更多件事,做下去,心中不快就会越积越多,礼仪是很庞大的,显然不可能完全遵循了解他。举个例子:很多人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经历,当我们在看一本医疗病史方面的书时,上面书写的疾病的现象,我们看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之对照,然后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一个念头,我好像也有这个毛病,是不是我也。。。之后就会陷入不安,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你去看一本强迫症的治疗以及症状方面的书时,就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适宜的开解与解释,相

信我一段时间内,你的脑子里会时不时的出现这样一个念头:“我是不是有。。”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这种带入思想,这可以算是一中普遍现象了,就好像看书·小说·电影,看到投入时就会有种代入感,情不自禁的将自己代入进去。

那对一个不了解礼仪的人,我们能够想象,自然他回去学习,那学习过程中就会带入,有意识的去注意,以及很多次的练习,让思想习惯,成为自然,可是也许你没有注意,就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你身上的,美好的一些特质就这么被你不知觉的情况下,不知觉得消失了。有一种情况,与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突然哪天约在一起见个面联络下感情是,你会关注他的说话,行为细节,与自己记忆中的他对照,然后很自然的说:“你变了,以前你怎么怎么样,现在如何”也许自己没有发觉,一直认为自己还是自己一直没变,可是事实变化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我这样说并不是专指礼仪,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精神与物质是有平衡的,这是受生活环境影响的,想要保持内心美的一面,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得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努力把握住平衡。这样就能够做好,并减少对自己精神的影响。礼仪是个庞大的体系,在体系中并不是每一条都是紧凑的不留空隙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礼仪的时候,可以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运用:礼仪·色彩·服饰·用语,肢体动作等,在不让人反感,厌烦的情况下,适当的填充自己,是自己更加的充实饱满,至于分寸就要发放到个人自己去把握,摸索。

遵循礼仪与个性张扬之我见 篇2

一、摒弃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要认真推行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书本现成的知识, 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探索未知领域;不只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答案, 更要鼓励学生寻找新的各种答案, 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在继承的继承上不断创造;鼓励创新性的思维, 充分地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想方设法超越现有知识范畴, 培养学生独创能力。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仅把语文教育当作学生获得知识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在教学过程中, 要全方位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即使有的观念不妥, 也要他们讲清楚, 充分肯定他们的设想, 再通过正确引导, 使学生的思想在争论中得到升华。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 针对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可是, 这怎能怪我呢?”这一疑问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 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学生说, 这要怪“我”, 因为“我”没有经父母同意, 就把木雕送给了万芳。而有的学生说, 这正是“我”有主见的表现,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 所以这件事可以自己做主。对于学生的这两种看法, 我适当地联系实际, 让学生明白, 友谊无价, 但如果是贵重物品, 应征得父母的同意。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二、更新教学手段, 变“有定”为“不定”

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 情感丰富, 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 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现实的语文教学, 分析课占的比例较高, 如吕叔湘先生说:“学生自己读, 会流泪, 老师一分析, 眼泪全没了。”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统观教材, 敢于“出轨”, 多设置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学《第二次考试》一文, 因为这篇文章是课内自读课, 所以我没有过多地讲解, 而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苏教授发现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事?陈伊玲初试与复试的表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本文在赞美谁?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 我再加以点评, 一节课下来,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三、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创新精神是基础, 创新能力是核心。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未知部分, 进而向学生授以揭示未知部分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就和培养新型人才。

1. 介绍创新思维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介绍创新思维方法, 并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如向学生介绍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 并结合内容尝试运用, 让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例如布置写一篇作文《关于“0”的联想》,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开展“好吃懒做的无赖能过上好日子吗”和“龟兔赛跑, 兔最终能取胜吗”的讨论,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 构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并不等于模仿某种东西, 而是教学生掌握某种技巧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 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 本人在教学模式上, 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独立分析。例如, 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 我播放了在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抗冰灾和5·12抗震救灾斗争中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动人场面。让学生了解到人民子弟兵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 并启发学生思考“最可爱”的含义。这样通过问题的提问、思考、讨论, 达到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 开辟第二课堂。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多开展一些活动、竞赛。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 启发诱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有个学生写了篇《带刺的玫瑰》的文章。文章说, 她看到一株盛开的玫瑰, 又美又香, 想摘一朵, 不料被它刺了一下。她缩回手去, 喜欢玫瑰的心情冷了一半。继而又想:“玫瑰刺我, 不是只让我欣赏它, 不许我侵犯它吗?有刺才是玫瑰的本色啊!”她领悟出相反的一面来了。于是她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可侮, 祖国神圣领土的不可侵犯, 从而喜欢玫瑰了。所以说, 只要不断引导学生大胆联想, 在联想中求异、求新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那么学生就能用丰富的想象力去联想, 去创造新的意境, 从而自觉地去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教学中向学生举一些伟人的例子, 如科学家爱迪生、文学家鲁迅、化学家诺贝尔等事迹与成就, 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的不怕失败的人才可能有所发现, 有所明白、有所创新。

教学艺术的灵魂在活, 在新, 运用之妙, 存于一心。真正体现魅力的课堂是被学生的积极思维打乱了教学步骤, 而又被因势利导的课堂, 是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课堂, 是开放的、个性的课堂。也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上一篇:单位年度履行综治职责情况下一篇:关于对广播电视改革工作进行调研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