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相关的歇后语(通用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25例, 年龄20~33岁, 平均 (24.5±5.4) 岁。325例初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 经骨盆外测量及B超检查等, 无阴道分娩禁忌证, 足月妊娠, 单胎头位。
1.2 方法:
由有分娩经验和交流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她们除完成护理工作外还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需求, 根据不同产妇不同的情况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沟通, 从而增加初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亲情感和信任感, 消除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产妇在分娩前后及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及精神状态。
2 结果
本组325例初产妇均顺产。无产后出血及产后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
3 心态分析及护理要点
3.1 初产妇分娩前的心态分析。
分娩是女人一生中必经的历程, 受传统观念产妇生产是鬼门关走一遭的影响, 尤其是害怕疼痛, 担心出血、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等。初产妇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焦虑、紧张、恐惧、忧郁。而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对分娩过程严重不利, 会引起正常分娩过程中的异常症状, 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常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等[2]。由于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对疼痛的恐惧, 初产妇及其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做好心理咨询。心理护理措施: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以热情、和蔼、亲切的态度接待产妇, 介绍入院须知和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 使其尽快熟悉病房、待产室、分娩室的环境。医护人员的某些不经意的言谈举止往往会加重处于紧张状态的处产妇的紧张和恐惧, 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产妇,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针对产妇的性格、文化素质、社会角色等特点, 正确运用语言的艺术性,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听取, 策略地给予回答。注意心与心的交流, 以情感为纽带, 针对具体问题多给予安抚性语言[3]。 (2) 加强产前心理健康护理:在分娩前后对产妇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 改变产妇已有的不正确想法, 使之正视现实, 有计划地安排活动。护理人员在初产妇分娩前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指导其随着音乐学会呼吸放松[4]。患者取半坐卧位, 或者屈膝仰卧位, 放松全身肌肉, 先缓慢深呼吸然后再缓慢呼气, 呼气速度可稍快, 并根据子宫收缩的程度调整呼吸方式和频率, 分4个阶段循序渐进练习, 有效的呼吸训练可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 减轻分娩疼痛[5,6]。做好产前宣教工作, 向初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及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7], 如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 宫缩与分娩的关系, 指导初产妇宫缩时应配合呼吸及轻轻按摩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 使其明白宫缩好可促进产程的进展。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对有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家属要做好陪伴, 及时了解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 如头痛、眼花等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除与每个人的痛阈大小有关外, 还与心理状态及其对事物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护理人员在整个产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安慰和鼓励初产妇使之明白阴道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 规律的子宫收缩和舒张有利于胎儿肺泡扩张, 自然分娩时产道挤压能挤出胎儿口腔、鼻腔内的羊水和黏液、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概率, 同时也是对新生儿最好、最早、最自然的全身抚触[8]。与剖宫产相比, 自然分娩感染和出血的概率大大降低, 身体康复快。本组由于产前各方面充分的心理护理干预, 使初产妇感到自己受重视、受尊重, 对自然分娩有了正确的认识, 坚定了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把顾虑、恐惧的心情转移到积极的行为中, 做好自身配合, 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的到来。有报道[4], 产前对初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显著缓解产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减少剖宫产和阴道助产例数, 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3.2 初产妇分娩后的心态分析。
初产妇分娩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胎儿分娩后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产妇均产生一定的影响[9]。担心新生儿有无畸形或是否健康及由于生理、个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产妇在分娩后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10], 更易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11]。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分娩后, 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心理、情绪等一系列变化[12], 约50%以上的产妇在分娩后几天内会存在一个适应问题[13], 而初产妇产生抑郁心理的可能性也较经产妇更大[10], 对初产妇而言, 其产后发生适应性问题以及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概率比经产妇更高一些[14]。心理护理措施:新生儿娩出后, 我们首先要告知产妇及家属婴儿是健康的, 且无畸形。如新生儿出现畸形等异常情况, 暂时不让产妇知晓, 待胎盘娩出, 子宫收缩良好时告知, 或选其他恰当时机再委婉让产妇知晓, 同时给予安慰。至于新生儿性别方面护理人员要事先进行了解, 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共同帮助初产妇解除思想顾虑, 以免新生儿的性别与初产妇期望的相反而精神备受打击,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护理人员经常与产妇交流沟通, 指导产妇尽早开奶, 科学饮食, 教导其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等。
4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325例初产妇均顺产, 无产后出血及产后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 与相关大量文献报道一致, 心理护理可提高初产妇的心理应激能力, 保证初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维持分娩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稳定, 降低初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痛阈, 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量, 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 提高围生期保健的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态及相关护理。方法 由有分娩经验和交流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做好初产妇相关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325例初产妇均顺产。无产后出血及产后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初产妇的心理应激能力, 保证初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维持分娩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稳定, 降低初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痛阈, 缩短产程, 减少出血量, 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 提高围生期保健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 年7 月1 日‐2015 年12 月31 日来我院就诊的6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男44 例, 女16 例;年龄16~77 岁, 平均为 (41.8±5.6) 岁, 患者病史0.50~19.25 年, 平均为 (5.3±1.4) 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依据1997 年海口标准:5 例为Ⅰ型1 期, 13例为Ⅰ型2 期, 20 例为Ⅱ型2 期, 10 例为Ⅱ型3 期;12 例为Ⅲ型;伴有过敏性鼻炎者15 例, 伴有嗅裂区息肉者5 例, 行鼻中隔矫正术者11 例。所有入选患者排除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及颅脑肿瘤等病史[4]。所有患者均知晓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鼻内镜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 并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 将鼻腔内部鼻窦内的息肉进行切除, 为保持引流通畅, 需扩大窦口;对于明显的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5]。
1.2.2 嗅觉功能检测入选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第4、12 及第24 周进行嗅觉功能的检测, 分别将5 种不同的气味 (腐败、果香、粪臭、花香及焦味) 浓度由低到高分别配制为8 种不同的浓度, 浓度由低到高依次计分为-2、-1、0、1、2、3、4、5, 计算每位患者的平均嗅觉的阈值 (每位患者的平均嗅觉阈值= 每位患者5 种气味的总分/5) 。测试环境需要无异味, 通风良好, 且室内气温相对恒定。测试不同浓度得分时需要间隔30 秒。
1.3 判定标准
根据所算出的患者的平均嗅觉的阈值来判断患者相应的嗅觉功能障碍的程度:轻度嗅觉功能障碍是1.1~2.5 分;中毒嗅觉功能障碍是2.5~4.0分;重度嗅觉功能障碍是4.0~5.5 分;嗅觉丧失为>5.5 分[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嗅觉功能评分及比较
60 例患者中, 轻度嗅觉障碍为28 例, 中度嗅觉障碍为17 例, 重度嗅觉障碍为12 例, 嗅觉丧失为3 例。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后第4、12 及第24周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手术后第4、12 及第24 周嗅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2.2 术后影响嗅觉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病变部位、分析分期、嗅觉障碍的时间与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如下: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病变部位及嗅觉障碍的时间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没有相关性 (P >0.05) , 患者的过敏因素、疾病的分型分期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具有相关性 (P <0.05) 。见表2。
3 讨论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嗅觉功能障碍, 对于引起嗅觉功能的确切病因还未完全的明确。引起嗅觉功能障碍的因素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共同作用[7,8]。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嗅觉细胞萎缩、减少, 从而会导致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甚至嗅觉功能丧失。鼻内镜手术能够将影响嗅觉功能的新生物或者异常结构进行清除, 清除病变的结构, 控制感染, 从而改善鼻腔和窦口的通气, 改善嗅觉功能[9,10]。
通过本实验研究,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第4、12 及第24 周与手术治疗前比较其嗅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手术后第4、12 及第24 周嗅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影响嗅觉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病变部位、嗅觉障碍的时间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没有相关性 (P >0.05) ;患者的过敏因素、疾病的分型分期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具有相关性 (P >0.05) 。
综上, 鼻内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 改善患者鼻通气,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过敏因素、分型分期等因素能够跟嗅觉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时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边志刚, 姜涛, 曹志伟.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 (2) :300-301.
[2]边志刚, 姜涛, 曹志伟.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嗅觉功能障碍转归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8, 3 (34) :192-196.
[3]汪静波, 廖志苏, 陈晓云, 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改变情况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 2008, 7 (9) :83-85.
[4]闫保星, 贾代杰, 刘湘玲, 等.慢性鼻-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变化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 (63) :67-69.
[5]刘丹, 万浪, 王桃姣, 等.鼻内镜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 2015, 5 (33) :433-434.
[6]尤建强, 邱建鹤, 巢长江, 等.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的临床转归[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 6 (68) :351-354.
[7]王安琪, 王士礼, 蔡昌枰.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主客观评估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 3 (47) :198-201.
[8]陈志鹏, 彭伟, 李文生, 等.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4 (11) :388-389.
[9]宋丽华, 齐力.鼻内镜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2 (17) 4:6499-6500, 6505.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分组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6 月—2014 年10 月经皮冠脉介入病例76 例,所有入选病例在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 氯吡格雷75 mg,1 次/日,阿司匹林100 mg,1 次/日,至少连服3 d,无禁忌病人给以美托洛尔片、ACEI、他汀治疗) ,统一于入院后5 d行冠脉介入治疗或造影。根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 组24 例,不稳定心绞( UAP) 组26 例,急性心梗( AMI) 组26 例。选取同期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病变的22 例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 05) 。
1.2排除标准
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 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有脑血管疾病、关节骨病、凝血功能障碍、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病史。
1.3 PCI术成功的标准
造影及介入治疗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资深介入医师实施,并由一名专业技师予以意见参考。所有入选病例介入治疗均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冠脉残余狭窄小于20%,冠脉血流达TIMI3级。
1.4标本收集与保存
所有入选病例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和术后24 h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5)m L,保存于非抗凝管内,常温下血液凝固至少30 min,不超过3 h(不加抗凝剂),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40℃储藏至测量使用。所有血清标本避免溶血和反复冻融。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血浆YKL-40水平(试剂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在450 nm处理OD值,根据标准曲线求出YKL-40浓度;hs-CRP采用我院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1.5观察指标
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前,不同类型冠心病血清YKL-40 及hs-CRP浓度及相关性。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 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 表示。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检验的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1各组血清YKL-40、hs-CRP PCI浓度变化
术前各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SAP组血清hs-CRP与YKL-40 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血清hs-CRP与YKL-40浓度均高于稳定心绞痛组; AMI组血清hs-CRP、YKL-40 浓度均高于对照组、SAP和UAP组; 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介入治疗前后: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YKL-40 及hs-CRP水平均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详见表1。
2.2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择期介入治疗术前hs - CRP浓度与YKL -4 0 浓度呈正相关( P <0. 001) ,Pearson相关系数为0. 649; 术后YKL-40 浓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P < 0. 001) ,Pearson相关系数为0. 654。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冠脉斑块稳定性变化与炎性物质激活导致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炎症标志物评估冠脉斑块稳定性。hs-CRP曾被广泛认为是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具有预测心血管事件能力,hs-CRP增高的水平与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1,2]。YKL-40 主要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趋化、黏附、扩散和迁移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管狭窄和新生血管形成[3]。冠脉斑块性质改变与病变进展过程中,血清YKL-40 可被大量释放到血清中,由此推断YKL-40 可更好评估斑块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和YKL-40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升高的水平与冠脉斑块的稳定呈正相关,斑块越不稳定其血清表达水平越高; 既往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AMI研究表明[4],YKL-40 水平可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斑块越不稳定,YKL-40 的水平越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国外研究[5]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证实YKL-40 与hs-CRP在ACS和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均具有较好相关性。本研究发现,与冠心病病人相比,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和YKL-40 水平呈一个较低水平表达,提示YKL-40 和hs-CRP水平可用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筛查。
本研究比较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YKL-40 与hsCRP水平得出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类型冠心病两种血清炎症标志物浓度术后均显著高于术前,且无论术前术后,两者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新近国外一项[6]纳入311 例冠心病病人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介入治疗组血清YKL-40 水平术后与基线相比使血清YKL-40 升高25% ,6 个月后恢复到基线水平。Zheng等[7]对接受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期16 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YKL-40 和hs-CRP与病变进展相关,且YKL-40 用于预测病变进展更有优势。本研究发现冠脉介入治疗后,术后次日各冠心病组血清YKL-40与CRP浓度均增高,这可能与介入治疗过程中球囊、支架对斑块挤压使炎症标志释放有关,提示这两个炎症标志物对冠脉炎症有较好的敏感性,可用于术后长期随访,评估PCI术后再狭窄及新病变的发生。
hs-CRP与YKL-40 联合对评估冠心病炎症状态,斑块稳定性质及在未来预测冠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较明确的意义。但由于本研究入选病例相对较少,未考虑到病人植入支架的大小、数量等差异,尚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长时间随访去评估其价值。
摘要:目的 测定冠心病病人PCI术前后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二者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入选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病例7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心绞痛组(SAP)26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24例,急性心梗组(AMI)26例。同期选取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病变的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前后的YKL-40及hs-CRP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YKL-40及hsCRP水平均增高,斑块稳定性越差水平越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介入治疗术后血清YKL-40及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后血清hs-CRP浓度与YKL-40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和0.654。结论 YKL-40联合hs-CRP可能更好的评估冠心病病人炎症状态,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冠心病,择期冠脉介入,人类软骨糖蛋白39,超敏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Memon L,Spasojevic kdimanovska V,Bogavac S,et al.Associ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angiographically verifi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6,209(3):197-206.
[2]Sung CP,Arleth AJ,Ohlstein EH.Carvedilol inhibits 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10,21(2):221-227.
[3]Kucurucur M,Isman FK,Karadag B,et al.Serum YKL40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oron Artery Dis,2007,18:391-396.
[4]陈启,马礼坤,孙向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YKL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361-363.
[5]Wang Y,Ripa RS,Johansen JS,et al.YKL-40 a new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r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Scandinavian Cardiovascular Journal,2008,42(5):295-302.
[6]Harutyunyan M,Johansen JS,Mygind ND,et al.Serum YKL-40 for monitor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Biomarkers in Medicine,2014,8(8):977-988.
【前后相关的歇后语】推荐阅读:
《前后》的教学反思07-22
开学前后的心情的日记12-19
清明前后寄哀思07-07
[信息技术论文]网络教学实践前后的思考11-26
前后鼻音绕口令11-05
春节前后招聘计划11-06
雷雨前后六年级作文11-16
关于校长期末考试前后的国旗下的讲话稿05-26
欢聚一堂前后主持词06-27
关于研究生期末和寒假前后工作安排的通知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