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三上科学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鱼三上科学(精选9篇)

金鱼三上科学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三上科学 《水》 教学设计 篇2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杨丽玲

教材简介

《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网状图来对水的概念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请听好:用手拿不起,用刀砍不断,做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生:水。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对于水,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生: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用途、水从哪里来(雨水,河流,海水,地下水,水蒸气„„水在大自然中是循环的)、水分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可以归类为水的味道?海水咸是因为海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这些是因为水循环中大底冲刷泥土中的物质汇聚到海中形成的)、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泥土的保温作用)、海水为什么是蓝色(日光由七中色光组成,红橙等波长长的光穿透力强,能被海水和其他东西吸收,蓝紫色波长短被海水反射所以看到是蓝色。)冰山瀑布为什么是白色(表面有很多小水滴能够折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白色。)„„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让大家的思维一下子都打开了,原来我们对水有这么多问题,这里有些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有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课前老师让大家填写了关于水的网状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对水有什么样的认识。(展示网状图)

师: 水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水是透明的、会流动.清澈和干净同样是说明他是透明的。你还能补充吗?水有什么味道?什么颜色?(教师追问其他同学)„„ 师: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填写的网状图,说说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存在在江河湖海中,他有很多用途,世界上的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他„„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还有谁能说的更完善?)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没想到大家对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认识!这张网状图还可以无限的扩展,真是说也说不完!接下来我要用一个活动来检验大家的知识,看你们能否从装有不同物质的袋子中找到水在哪个袋中。

2、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要求:

① 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不透明的黑袋子,里面可能装了石头、树叶、牛奶、木块、水、空气和醋中的一种。

② 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能辨别出每种物质分别在哪个袋中吗?

③ 注意:1.观察时的动作要轻,边观察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2.对你们的观察结果保密,不要被其他小组听到; 3.观察完后将袋口封好,贴在记录板上对应的位置; 生:学生观察

师:我发现好多小组分辨的很快,但似乎遇到一些难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我们组最后发现水和醋还有牛奶没办法分辨,他们都是流动的。师:有没有谁能够解决?

生:可以闻味道,但不是很清楚。师:既然如此,如果我把条件放松一点,准许你打开最后不能分辨的这三个袋子,你能完成实验吗?

生:学生继续实验。完成的小组上交记录板。

3、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都找到了水在5号袋中,快说说你们用到哪些方法,是怎么判断的?

生:可以摸,闻,听,看,尝。

师:看到、闻到、尝到什么说明是水?注意,在确保观察物质安全无毒的情况下可以用尝的办法。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是水。摸起来流动的,凉凉的。另外一个袋子看上去像水,但是有酸味,所以是醋。白色的是牛奶,很香。师:那其他袋子里的物质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树叶摸起来比较薄很脆;石头凉凉的很硬很重;木头是方的,也比较硬,比石头轻 ;空气是鼓鼓的,非常轻,看不见也摸不着。(师追问)

师:让我们打开一组看看,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小侦探,全部都找对了水在5号袋中!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再说说水有什么特点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会流动,摸起来凉凉的。师:非常棒!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袋子里的物质一一区分出来了,如果请你给他们分分类,你会怎么分?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先想想这几种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比如水,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物质的特点,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下,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合作完成分类的思维导图。

生:讨论分类并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教师追问,修改分类的思维导图。

师:这组同学把袋中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分类标准可以写在哪里?哪些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哪些属于气体? 生:固体有石头、木块、树叶,液体有水、醋、牛奶,气体有空气。

师:没错,像石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我们叫做固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液体,像空气这样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气体。大家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有味道和没味道的,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和不能的„„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分类方法,看来大家的创造潜力无限,肯定大有作为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的用途,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师:你总结的真棒,一开始同学们还对水提了很多问题,有些解决了,有些还没有解决,你能回去查阅资料,补充这张网状图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1、水

固体 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金鱼三上科学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开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活动过程设计:

〔一〕铺垫孕伏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答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2、初步认识太阳钟

3、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答复。〔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答复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着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答复。

金鱼三上科学 篇4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1、身边的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1、认识周围的植物

2、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3、有趣的植物

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常见的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常见的动物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猜动物

小班科学美丽的金鱼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学会由头至尾地观察金鱼。

3、懂得观赏金鱼,了解爱护和饲养金鱼的基本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玻璃缸,鱼缸中至少有一条金鱼、鱼食若干、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金鱼,初步认识金鱼。提问:

(1)鱼缸里有什么?金鱼是什么样的?

(2)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小朋友怎样去看金鱼呢?

教师提醒幼儿不用手触碰鱼缸中的金鱼。

2、知道幼儿有序地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主要特征。提问:

(1)金鱼的头在哪里?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金鱼的所以身体上有什么?它身上一片一片的.东西叫什么?

(3)金鱼身体后面是什么?它的尾巴像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3、请幼儿给金鱼喂食,观察金鱼吃食,了解其甚或习性。提问:

(1)金鱼爱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事物的?

(2)金鱼喜欢住在哪里?它是怎样游的?

教师告诉又有而在喂金鱼吃事物的时候,必须注意每天不能给鲸鱼喂许多事物,否则,金鱼吃得太多,会撑死的。接着,让幼儿模仿金鱼嘴一张一合地吃东西以及在水中摆动尾巴游来游去的样子。

4、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1)让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一想,你还看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

(2)教师念儿歌《金鱼》,并带领幼儿看图念一念儿歌。

5、欣赏歌曲《小金鱼》,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师里游来游去。

金鱼三上科学 篇6

2.6 《金鱼》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林光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动物单元着重认识的第4中小动物,教科书不厌其烦地四次安排认识动物的个体,因为动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增加学生对动物的感性经验,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

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全国各地都有饲养,也是各地的花鸟市场里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作为研究的材料容易找到。从本单元涉及的四种动物来看,金鱼是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一大类动物,这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金鱼的熟悉程度与家庭是否饲养金鱼有关,但是本课的重点并不是饲养金鱼,而是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指向动物的共同特征,指向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即使家里没饲养过金鱼,也曾看到过鲫鱼或其他小鱼,对鱼还是比较熟悉了解的,只不过因为缺乏更细致的观察,因此对鱼的某些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对鱼这类小动物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实猜想的态度。

2、核心价值观:了解鱼用鱼鳍游泳,用鱼鳃呼吸的特征。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2.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播放录像(水生动物)。

2、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举例介绍。

3、水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了。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哪些同学曾养过金鱼或其他小鱼?在饲养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2、学生介绍交流。

3、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它又是怎样运动的?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鱼的特征。(每组提供一盆鱼,供观察)

明确观察要求:

①观察要安静,不要惊扰了鱼; ②观察要仔细,了解鱼的身体特征; ③注意记录方法,可结合画图记录。

4、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器官及其作用。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5、交流汇报。板画鱼的身体特征,介绍各类鱼鳍。

6、小结:鱼的身体呈纺锤体,它的身上长有鳞片,鱼鳍;鱼用鱼鳍帮助游泳。

7、欣赏各种美丽的鱼。

8、介绍金鱼是人工对野生鲫鱼进行培育而成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三)观察金鱼的进食和排泄

1、看“花港观鱼”片断。

2、交流有关喂食金鱼方面的经验。

3、讨论观察金鱼吃食的方法。

4、小结,如何喂食:在金鱼前方洒少量面包屑,不能喂食太多。

5、学生喂食并观察和记录金鱼吃食的特点。

6、汇报交流:金鱼吞食的方式吃食。

7、金鱼吃下了食物,又是如何排泄的?

8、汇报交流。

9、小结。

(四)金鱼的呼吸

1、提问:金鱼没吃食物时,嘴也在一闭一张,似乎总在喝水,为什么不会涨破肚子?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介绍实验方法并强调动作要领:悄悄伸入水中,挤出红水,观察红水的流向。

4、学生分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5、汇报交流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6、教师小结归纳:金鱼用鳃呼吸,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五)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忆蚂蚁的特征。

2、概括金鱼的特征。

3、填写维恩图进行分析比较。

4、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5、小结,归纳:

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

金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七、课外延伸活动

金鱼三上科学 篇7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ì xiàn sōng ruǎn nǎo dai yán shi dǎng zhù()()()()()huā tán yào cái bǎo kù()()()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行háng()涨zhǎng()舍shě()兴xīng()xíng()zhàng()shè()xìng()

三、词语训练营。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又()又()又()又()又()又()又()又()2.选字填空。

剑 箭

射()利()火()刻舟求()

现 线 献

()在()出 光()奉()实()电()贡()前()3.近义词辨析。

松软 柔软

(1)坐在小红家新买的沙发上,感觉非常()舒适。(2)冬天,地上的雪厚厚的,非常()。

珍贵 名贵

(3)妈妈的日记本里夹着一张非常()的照片。(4)人参是非常()的药材。

第二课时

一、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1.“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 1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草地上。”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3.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各写一句话。

(1)……像……(2)……像……一样

二、阅读描写春天小兴安的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 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 观赏)自己(应 映)在水里的影子。

1.给括号里用的恰当的词画上“ ”。

2.文段中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的词语是,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3.这段话依次写了春天里的这些景物:。4.在溪边散步的小鹿还会有那些举动?请在原文后的横线上续写两个。

【部编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时练习含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视线 松软 脑袋 严实 挡住 花坛 药材 宝库

二、银行 行走 涨价 涨红 舍得 舌头 兴旺 高兴

三、1.高 瘦 矮 胖 松 软 香 甜 高 大 2.箭 剑 箭 剑 现 献 线 献 现 线 献 线 3.(1)柔软(2)松软(3)珍贵(4)名贵

第二课时

一、1.树林 绿色的海洋 2.太阳光 利剑

2.(1)太阳像个大火球。

(2)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一样。

二、1.汇成 欣赏 映

2.淙淙 涓涓、哗哗、叮叮、咚咚

3.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三上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学校秋游,利用环境资源。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2、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3、技法的掌握。

画秋游

一、谈话导入:

1、回忆:上周五我们进行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生: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2、板书课题:秋游

二、分析画法:

1、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生答:摘茶,摘橘子,野餐等),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图一,图二,图三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3、怎样表现秋天的景色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图一

(1)

画树,有以下几种方法:(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

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

深秋到了,树林一般要增添一些黄,红,褐色。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教材上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夸张了秋林的色彩。

4、分析教材范图,简单的介绍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5、学生作业。

6、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7、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已经完成好的作业。

第三课

一、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阶级。黄橙橙,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熟,美丽。秋天到了,各色树叶也随风飘落,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落叶。总觉得可惜。何不用这些美丽的落叶做成美丽的画面。来留住秋天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叶,拓印作品,欣赏分问: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生:拓印,把颜料涂在椰子反面。再印在作业纸上即可。

2、生尝试拓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拓印不出花纹

解决方法:a,叶脉不明显,换叶。B,颜料不够,加颜料。C,压印力度不够(用力压印)

问题:画面不洁。

解决方法:a,颜料太稀,应稍加水。B,手上不干净;c,反面涂色时颜料渗到作业纸上面。

3、总结作业步骤并板书:

(1)、拼摆

(2)、交换拼摆

(3)、叶子反面涂色

(4)、拓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四课时

一、秋景欣赏:

1、图片一。表现山村秋色的全景式画面构图,浸染秋色的秋林,低头吃草的牛羊和放牧人家。充分表现了金秋的特征,气氛浓郁。

2、特色式的画面构图,较好的表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秋叶之静美在秋天的阳光下格外艳丽,让人赏心悦目。

二、拼摆游戏(课件出示)

1、游戏,几种树叶的拼摆游戏,每片树叶四周都有几个不同的按钮,分别代表放大,缩小,向左旋,向右旋,关闭等。

可选树叶,大的为主。在旁边选择其他的叶子。

2、游戏二,拼摆。

三、作业欣赏评析

1、欣赏优秀作业

2、讨论;你准备拼一幅什么样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评析:

有创意,有特色,工艺工整的作业评为较优秀的作业

题8

玩偶大本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2.让学生利用废旧物来重新创作新形象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3.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制作玩偶。

教学难点造型的多样化及装饰、剪洞穿线。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成品玩偶彩纸蛋壳细绳纸盒剪刀胶水等。

学具彩纸蛋壳细绳纸盒剪刀胶水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 新授

1.教师出示两个手指偶表演。

2.教师分发指偶。

学生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指偶是如何做成的。

3.学生上台来折一折。

评一评折对了吗

学生讨论还有哪里不会折。

4.各组派代表讲述本组分发的手指偶的装饰方法及材料。

5.学生讨论自己的打算。

三作业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几个手指偶。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 五学生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新授

1.教师出示蛋壳学生说说像什么

2.出示蛋壳玩具。

3.提问a.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b.为什么蛋壳可以做出这些东西它们相似在哪里

4.分发蛋壳学生观察感受。

说说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用这些材料

5.小结

方法剪贴、卷、画。

材料色纸、毛线、橡皮泥、笔。

6.欣赏教材范作。

说说蛋壳偶人的人物特征。

a.时间

古代——发式头冠

现代——发式服饰

b.地域中国外国

c.故事现实神话

7.师生交流创作构思。再分小组讨论。

三作业要求

以蛋壳为主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偶人。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 五展评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

新授

1.出示吊线偶玩一玩。

每组分发一个学生感受讨论如何制作。

提问

a.用了什么材料

b.猜猜如何制作说说步骤。

2.分组讨论制作什么样的吊线偶

如人物动物等。

3.分组制作看教材示意图

4.师生交流制作中的困难。

a.什么地方不会做

b.请最快的学生说说自己如何制作帮助大家解决困难。

c.教师示范制作脚。

5.学生再次作业要求生动有趣并能操纵、玩耍、表演。

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 四

学生游戏

花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中花样的艺术魅力。

2.让学生掌握一些花纹的组织形式。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的花样种类。

难点能运用花样组织形式装饰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新授

1.分小组传阅课前收集的花样图片、资料。

2.分小组派代表评述。

3.师出示大量图案纹样学生区别、认识。

4.欣赏教材中呈现民间花样。

5.出示图案组织形式的正误进行对比鉴赏加深认识。

 三作业要求

寻找自己喜爱的物品描画或剪贴上合适的图案花纹让它成为有个性的工艺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手绘剪贴都可。

五展评小结。

 10

纸盒“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的建筑艺术摄影作品和纸盒“城堡”模型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形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设计意识。

2、学生通过运用堆拼、剪挖、粘接、围摆等方法组拼纸盒集体合作组拼“大城堡”的尝试体验活动感受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城堡”的特点

尝试运用堆拼、剪挖、粘接、围摆等方法组拼纸盒集体合作组拼“大城堡”。

教学难点

拼摆、剪挖、粘接等方法的恰当运用

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独特、新颖的“大城堡”。

一、激趣导入——

通过有关城堡的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城堡文化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件组件1童话故事动画

二、欣赏评述—通过古代城堡与现代城堡、外国城堡与中国城堡的对比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城堡形状、风格、用途的差异观赏与城堡图片相对应的纸盒 “城堡”让学生对纸盒组拼“城堡”有感官的认识。课件组件2城堡图片浏览、城堡图片对应纸盒 “城堡”展示

三、堆砌成型——

通过尝试用纸盒堆砌城堡让学生探索城堡的高低层次变化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纸盒巧妙堆拼城堡。

课件组件3纸盒堆砌层次变化的动画、相同纸盒的不同拼摆组合

四、制作表现——

通过学生探索城堡现实价值结合城堡的特点运用剪挖、粘接等方法制作表现城堡个体作业完成设计城堡的各个部分。

课件组件4学习与体验/分工制作

// 方法学习动画展示“剪、挖”等方法的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及不合理的制作呈现、装饰性物件的提示

// 个体作业提示学生分工操作照片、单个作业图片

五、集体围摆——

集体合作将城堡各部分围摆、组合成有新意的大城堡。

课件组件5集体作业提示、城堡群俯视图片

六、想象拓展——

学生观赏评价集体组拼的大城堡大胆想象编一个有关奇特城堡的故事通过沙漠城堡与黑夜城堡的出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把城堡文化与科技、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

课件组件6沙漠城堡、黑夜城堡的图片

11、开心台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年中特殊的日子增进感情。

2.让学生掌握用剪贴、切割、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个台历。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重点制作一份特殊台历。

难点台历别致有创意。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 新授

1.出示四份台历和挂历

a.普通印刷的

b.手工制作的。

提问思考挂历的作用和内容。

2.出示手工挂历

a.一年中的某一天立体的

b.某一年的每个月份平面的

3.你对一年的哪些日子特别注意

生日出示有趣的一页台历4.出示树形立体台历。

思考制作步骤先做基座再配上日期或画面。

三作业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展评小结。

题

12、我是生活小主人

教学目标

1画出自己刷牙、洗脸或帮妈妈干家务活的场面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用线造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用线表现生活场面。

难点构图主题突出动态自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新授

1.上台表演刷牙、洗脸、洗澡等生活情景。2.教师出示学生作业逐个分析。

3.小结构图a.突出人物的表情

b.背景与人物生活场景十分丰富。4.学生讨论你最感兴趣最开心的是什么活动呢5.作业要求

要求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 四展示作业小结。

第二课时

 1.给各小组分发居室设计图看一看评一评说一说。

a.这图中的居室你喜欢吗

b.居室运用了一些什么东西来装饰c.这居室有什么功能它是按什么来整理的

2.欣赏教材中的居室设计图说一说对他们的看法分小组抢答。

3.学生进行书包整理。

a.自己整理。b.同学检查评议。c.再次整理。d.说说整理方法。

4.教师小结你会动手干什么用什么方法装饰自己的房间说说回家的整理计划。

5.小结有什么收获

13、幸福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记忆到现实再创作设计表达感觉 2.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记忆画表现自己在少年宫的活动场景 2.分角色进行化装进行舞台布景 3.人物特征的表现。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

二新授 1.教师问少年宫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答少年宫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场所。可以看书、画画、唱歌、跳舞、学科技„„ 2.说说少年宫的模样 教师示范画一些少年宫的全景和某一游乐场所。3.说说在游乐场最快乐的事情。4.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a.近大远小人物丰富色彩对比强烈 b.有主次之分 三作业要求 想象画出少年宫的场景。要求画面构图饱满 画少年宫的某一局部人物突出有动态色彩鲜艳。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五展评小结。

第二课时  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 二新授 1.六年级“六一”儿童节表演与平日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述一个简单课本剧睡美人 师化妆请学生说说合适吗 不合适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还可以整理化妆。公主、王子各是什么样 3.尝试作业化妆。解决角色化妆抓住特征。4.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提问它们适合装饰在哪些位置。5.分小组发剧本 讨论角色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运用已有材料。

三作业要求 根据节目内容扮演角色化妆要注意人物特征的表现。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五学生根据角色进行表演。六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 新授 1.教师播放录象“六一”儿童节舞台布景。2.设计 a.为什么这样设计说细节。b.谈动机。c.讨论还可以做什么样的舞台布景 3.欣赏书中舞台布景图谈谈你的看法 a.主题是否突出 b.是否有创意 c.是否有一定可操作性 4.提出作业要求 为主题队会画一幅舞台布景图样。突出主题有价值。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业小评。板书设计 

三上习作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好阿姨》,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

2、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有理地写写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自己想写的写清楚。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地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着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曲子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来小鸟悦耳的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说今天早上起来后的事情)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教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1)小小组讨论讨论。(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的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了什么?然后呢?最后又谈了什么呢?(先交代“我去商店买牙膏”;接着介绍阿姨很热情地帮“我”拿牙膏,主要写了两人的对话;最后概括写阿姨热情地为每一位顾客服务,并说了自己的感受——好像每个人她都认识似的)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有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写作文真的很简单,而且很有趣!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东西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呢?小小组里交流。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很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3)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写作)

1、学生修改上节的习作或联系实际写自己最想写的人、事、物。

2、修改、誊写作文。

3、老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评讲)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不知道写什么事,不知道该怎么写好事情的经过,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2、不知道按序来写,写什么人为主。

3、没有章法,错别字特多。

4、书写太差。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朱宇涵、朱琳娜、吕佳怡、刘佳怡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来评。让学生明白,习作内容来自生活,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四、师小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多观察、多读例文、多联系、多练写,先从仿写开始。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一、以招待客人为例,对照修改。

二、小组互改(重点是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

三、抄正上交。

习作 2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

2、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征,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

一、导人

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儿吗?拿出你的小镜子,欣赏一下镜子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了张像呢!画好了,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自画像”,想读吗?

二、读懂例文

1、指导看图。

(1)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呀?指名说。(2)你能看图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A说给小组的同学听。B指名说。(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的,瞧那笑眯眯的眼晴,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呀!

2、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杜小虎写的《我的自画像》,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对照插图,再读例文。

A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杜小虎的自画像,从这张自画像上,你能看出杜小虎是个怎样的孩子? B我们再来读读杜小虎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

三、指导习作

1、学生给自己画像。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自由地把画张贴在黑板上,学生做“猜猜看”的游戏。

(1)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请把自画像贴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2)睁开眼睛,让我们来“对号入座”猜猜看,他们都是谁,把名字写在相应的画像旁,并说说你猜出的理由。

(3)学生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理由。

4、学生练说。

(1)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像,就像杜小虎一样给同学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如果小朋友觉得你说得不像,那就要请你唱歌儿啦!(2)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写作时选用。

活泼开朗 天真烂漫 美丽大方 帅小伙 楞头楞脑 憨厚

5、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写作)

1、学生写草稿。

2、指名读。

3、师生评议、修改。

4、学生誊写。

5、习作和画像展览。

第三课时(评讲)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书写较上次进步很大。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不知道按序来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2、人物特点不鲜明,具体描写上很欠缺。

3、没有章法,错别字特多。

4、书写太差,对习作有畏惧心理。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王育晗、巩雨轩、孙嘉豪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四、师小结:学习仿写。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抓住人物长相、特点、爱好等)。

3、抄正上交。

习作 3 这里真美(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

2、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

一、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1)指名说。(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滨滨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先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小声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年导特别可爱,为什么。

A小组讨论。B指名大组交流。(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C说给同桌听。D指名说。(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己经把我们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不是)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树呀、草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师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好句子。

天高云淡 白云悠悠 五彩续纷 点缀 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涟骑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1)自由说。(2)小小组交流。(3)指名大组交流。(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写作)

2、打草稿练写。

第二课时(写作)

一、学生写草稿,修改。

二、指名读。

三、师生评议(说说描写的景物、所用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四、学生修改、誊写。

第三课时(讲评)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1、能够按照我课上所讲的顺序进行描写,但联想不够丰富。

2、用词也只限于我们课上的例子,没有更多的拓展。

3、书写上还要下功夫。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以尤惠颖、陈凯峰、李亚辉、张兴等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来评。

四、师小结。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抓住画面景物特点,有顺序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画面上没有的内容,使语言丰富,让人爱读)。

3、抄正上交。

习作四 写一处景物(校园的花坛)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指要提示,明白写一处景物的要领:抓住主要景物,饱含感情地凝视、观察,注意动静结合来描写。

2、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依照例文写一片田野的景色,注意抓住主要景物,按观察顺序写下来,做到有动有静,寄情于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教学准备: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校园的花坛,做好记录。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

一、导人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申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 高矮 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写花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讨论交流:花 颜色 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炸的投影。学生边听边思考上述问题。讨论交流:蚂炸、蝴蝶(板书)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静后动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如形状、颜色、动静变化等)(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地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学校看到的那个美丽花坛。

2、习作指导。(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相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作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4)学生评议,说图意。A指名从不同的角度说。(5)出示好词、好句子。

(6)写好图上其他的景物,丰富习作。(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8)指名说。(9)评议。

第二课时(写作)

一、学生写草稿。

二、师生评议。

三、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讲评)

一、分析此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写好作文,但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

A、够按照我课上所讲的顺序进行描写。

B、词也只限于我们课上的例子,没有更多的拓展。C、书写太差。

二、欣赏优秀学生的作文:

挑选出本班同学的作文为范文,由其自己来读。(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大家来评。

四、师小结。

五、课后展出他们的作文。

第四课时(再改)

1、生对照例文和老师的建议修改。

2、小组讨论修改(抓住等)。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本下一篇:没带钥匙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