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精选10篇)
作为民生工程之一,如今各个乡镇都建起了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将成为繁荣农村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但本人觉得当前乡镇综合文化站还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运转资金不足。乡镇综合文化站对外开放就必定会产生用水、用电、耗材、设备维护等各种运转经费,这些经费由谁埋单,目前尚不确定。
二、工作人员不足,编制少,专业人员缺。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人员编制只有2-3人,他们既要维护辖区有线电视,又要管理综合文化站,还要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人手显得很紧张。
三、作用发挥不足。乡镇综合文化站有健全完善的功能,包括电子阅览室、图书报刊室、科技培训厅、多功能厅、娱乐活动室等。然而综合文化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群众了解还不够,参与的还不够积极,加上当前农村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少妇幼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农活忙,无暇顾及文化生活,因此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作用要完全发挥还需要一定时日。
四、国家补助乡镇文化站资金没有单独管理。在乡镇财政所一般对计划生育、环保、移民工程等资金都单独设置明细帐进行管理,而文化站经费一般是开展活动时写报告申请解决,没有进行专项管理。
五、乡镇文化站阵地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要,经费投入仍需加大。
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从乡镇实际出发,将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工作统一纳入乡镇日常工作之中,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二、加强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文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三、提供财政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属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财政应将文化站运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正常运转经费。
四、加强人才培养。要配足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员,做到专职专用,要建立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文化队伍,繁荣农村文化。
五、理顺管理体制。乡镇综合文化站虽是县区级以上政府建设,但管理权、使用权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人、财、物由乡镇全权管理,县区级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沙河乡综合文化站)
农家书屋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程实施几年来,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农牧民提供先进的种养殖新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因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书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建设不达标
部分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不全,只有区区几百本,远远达不到1000——1500本图书的基本要求。很多书屋配有音像资料但没有播放设备。除少数书屋自配有阅览桌凳外,大部分书屋没有桌凳。有的农家书屋只有屋,没有书,宽敞的房间内,只有几个书柜孤零零地立在那儿,柜内空空,没有一本图书。村干部说书屋建设时就只配了几个柜子,如果上级来检查,镇文化站就会提前运一些图书来应付。
二、管理不规范
绝大部分农家书屋一般由村干部兼管,缺少责任心较强的管理员,书架、图书上落着厚厚的灰尘。图书分类不清,没有图书明细台帐,更没有借阅登记,甚至还出现有图书丢失现象。有的书屋里成捆的图书堆放在墙角没有拆封。
三、应用不到位
因很多农家书屋建在村委会,距群众集聚区较远,常常是铁将军把门,很少有人光顾。农民即使想去找一本书看也不知道该找谁。还有的书屋建在村干部家,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怕到村干部家去会遭他人非议,因此有的书屋虽然建设标准较高,也仅仅是聋子的耳朵瞎摆设,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效率极低。
现针对目前农家书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于图书不足问题,可通过村委会联系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知名人士利用回乡探亲之际,一人带几本相关图书或收集家里闲置图书,捐赠给农家书屋,充实书屋内容。国家也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为建设、管理、应用较好的书屋配齐桌凳、图书、电视、电脑音响设备等,鼓励大家用好管好书屋。
二、把农家书屋工程与农民文化广场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合二为一,既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三、把书屋建在闲置校舍、村口文化中心户、综合商店等合适的场所,选择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教师、农村残疾青年等守得住的文化人担任书屋管理人员,不仅方便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文化知识与心理健康辅导。
四、文化主管部门完善书屋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文化广场活动;农技部门把各村书屋当作普及农技知识、开展科普培训的基地;乡镇文化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农家书屋管理、应用出成果。
一、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就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政工干部是企业政治工作的实施主体, 政工干部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政治思想工作的成效, 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求我们的政工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要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建设, 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 不断夯实自身的政治理论基础, 用政治理论去指导政治思想工作;要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检验自己的觉悟, 在实践中提高觉悟, 实现自身价值。政工干部的觉悟就是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重,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要提高理论水平, 也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并能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是衡量企业政工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
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刻苦学习, 掌握更多的知识。做政工干部要有这样一种心态:遇到困难时要多向群众学习, 遇到挫折时用知识做钥匙去攻克, 这样你才有作为,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刻苦学习, 只要确实拥有了知识, 才有立身之本。用知识指导生产就是生产力, 用知识去指导政治工作就有说服力, 用知识去建设班子就是凝聚力。要不满足现状, 要用原有知识去开发新知识, 跟上时代, 同时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实践知识, 用实践指导行动, 指导工作, 要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新知识, 创造新知识,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知识, 才能有作为。同时, 也要认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 多从企业管理类书本上学知识, 在实践中增长管理能力, 才能提高管理水准, 适应工作需要。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中, 明显存在着政工干部缺乏宏观思维、科学决策能力不够等问题, 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前瞻性, 只顾眼前、不谋长远;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合理统筹等现象, 影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所以说, 要提高理论水平, 企业政工干部就要自觉培养理论学习兴趣, 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结合实践加强理性思考, 并通过企业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深化思想认识,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善于抓住影响和制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新时期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 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政工干部, 干好工作不仅靠的是实力, 还要靠人格魅力, 一个品德端正, 情操高尚, 自身形象好, 群众信服的干部必定是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干部, 所以我们要把加强自身道德素质, 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就要树好自身形象
邓小平曾指出, 经济工作是最大的政治。解决企业在改革发展出现的问题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责任。首先企业政工干部要当好企业领导的参谋, 深入调研, 自觉查找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 并积极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举措和办法, 及时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 并结合企业阶段性工作和领导决策, 制定、落实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政工干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生产一线、深入到职工之中, 把政治工作做到一线, 在一线发现问题, 就在一线解决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要有积极面对、决不推委的态度, 要有主动解决、善于解决的思路, 要有解决圆满、服务到位的措施, 如此, 方能真正做到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才能提高发现、解决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才能使企业思想工作真正成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 成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成为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工作。
企业政工干部树好自身形象, 还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集中体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改进工作作风, 就要剔除身上存在的言行不一、只图表面、不干实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 以饱满的激情、高涨的热情, 忠心耿耿的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者, 脚踏实地的当好企业领导的参谋, 恪尽职守的当好职工活动的组织者, 诚心诚意的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带出企业好风气。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讲, 要求的不仅仅是工作内容方面的变化, 而且是整个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改进。因此, 企业政工干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以人为中心, 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尊重职工的思想、人格, 提高了对企业的关切程度, 积极培养员工的敬业和合作精神, 重视激活员工的潜力, 提高职员的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改进工作作风, 就要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积极打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品牌。努力以企业文化为载体, 引导职工自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 逐渐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逐步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职工教育方式转变。
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对其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消极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政工干部队伍中, 也有人面对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诱惑,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崇尚浮华, 严重影响了企业领导干部的形象, 损害了党的威望。
因此, 作为企业政工干部, 在思想上, 要从改造世界观、端正人生观做起, 提高自身修养, 陶冶高尚情操;不仅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而且还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自觉巩固道德防线, 自觉净化心灵、增强党性、严于律己, 在思想上牢筑拒腐防变的大堤。在工作中, 要积极倡导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日常生活上, 要自觉规范生活行为, 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经常对照检查自己, 时刻用党纪国法和道德准则规范自己。在对待个人待遇上, 严格执行标准, 不搞特殊化, 自觉执行廉政规定, 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树立廉洁公正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就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政工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就要学会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适应领导的工作思路, 适应领导的工作作风,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 都要多请示多汇报, 在任何问题上都要与上级保持一致。
苦事、累事、窝囊事, 事事都干;怨声、骂声、赞扬声, 声声都听。政工干部还要处理好同志之间的关系, 时刻要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原则、讲大局, 必须要有团结协调的能力, 只有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块想, 劲往一块使, 工作中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问题。
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 要发挥领导和模范作用, 自觉树立好“公开、公平、公正”的榜样;树立“大服务”的观念, 时刻“想员工之所想, 急员工之所急”;要多为员工办实事, 多为员工解决困难, 做好员工的知心人。
摘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树好自身形象;而作为企业政工干部,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树好自身形象, 确保“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 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电力作为一种商品,人们对于它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电力工业正在强化、深化企业改革,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加强企业管理,转变经营机制,突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良好的服务已成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推动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是企业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穿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并且表现为企业风采和独特的风格模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底蕴与土壤,是企业打造一支高凝聚力的员工队伍的文化手段。它对企业成员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思想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的保证,企业思想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其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针对人的“软”性管理方式,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和生命潜能。2.坚持企业文化理念建立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3.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理念。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将日益要求电力企业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去赢得市场、占有市场。因此,要求员工正确树立起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文化理念,努力践行“诚信、质优、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程序,注重服务细节,深化服务内涵,完善服务规则,满足服务需求,强化服务承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以一流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同时,通过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开展“创建文明行业,诚信建设年”活动等多种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二)导入健全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其主要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系统分类,通过这一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文化通过员工的行为表现和整体的识别系统传达给社会公众,使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电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利用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强化管理。企业理念识别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市场定位和长期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主导思想,也是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系统展开的根据。是要经过对市场的周密分析及对竞争环境的细致观察,结合电力企业当前的状况来制定实施的,它形成了电力企业特有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人才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廉洁理念、安全理念和服务理念。这对电力企业建设发展树立了鲜明的企业个性,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利用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统一规范。行为识别(BI)是经营理念的进一步延伸,也是MI的确切实施,具体体现在公司机构设立、管理制度制定和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电力企业文化行业识别系统分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部分;制度文化包括高层管理必读篇、党群工作及党风建设篇、企业文化篇、行政后勤管理篇、人力资源篇、财务管理篇、安全管理篇、项目管理篇、综合管理篇;行为文化部分包括职业道德篇、行为规范篇、礼仪规范篇和服务规范篇。行为识别系统的建设不是员工自发的,它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制度和规范可以有效地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章可循、规范统一,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运用视觉识别系统(VI),提升形象。视觉识别是企业形象的静态表现,是一种具体化、直观化的企业形象表达方式。电力企业的视觉识别(VI)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志色、员工服饰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办公用品、广告牌、车辆标识、工作环境标色等。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电力企业整体的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电力企业以规范、合理、有效的形式把本企业的品牌标识体现在办公、会议、营业、施工等场所,着力提升本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三)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强化员工行为规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行为规范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包括的内容有: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见面礼节、电话礼貌、迎送礼仪、说话态度、说话礼节和体态语言等。作为电力企业,要认清形势,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内涵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昊大气.电力企业文化与评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一、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机结合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不能相互取代。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加强,也必将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培育,带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经营管理者,不仅应当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组织者,还应当是模范的实践者,更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者。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企业文化提供可见的形象,同时特别需要企业领导以自己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配置企业文化。
三、讲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虽不等于企业文化,但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快建立企业文化的体系框架工程
此框架包括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把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这一基本要求;体现“把握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吸引力;塑造品牌标识,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三点内涵”;突出“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融于企业发展之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发展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市场竞争之中,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把企业人文创造融入企业产品之中,塑造以企业品牌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形象标识”三项主要任务。
五、走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观念误区
1、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欠账较多
乡镇村屯规划相对滞后。一些乡镇、村屯没有建设规划,有的作出规划也没有很好实施,造成农村建房缺乏规范,标准低,随意性大,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农民居住分散,不仅占地多,也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困难。
农村生产企业布局散乱。一些乡村为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不顾设施配套条件,到处办企业、上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许多大的养殖场都建在村里、住宅院内,既影响了环境,又难以实现规模发展。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向不合理。近两年,我市在村镇建设方面投入每年只有300万元,而且这些钱大多集中投向个别村镇。经济实力差的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较少,大多数村没有财力,致使目前我市少数示范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人居环境落后。2、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设施十分缺乏
农民吃水难问题仍很突出。目前,大部分农民靠自己打井,吃浅层地表水,氟、铁、锰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我们调研的15个村中,只有5个村上了自来水,其他村普遍吃水困难。有的村民得到几里路外挑水吃。就连地处近郊的千山区农村,也有很多地方吃水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比率为34,还有62的农民吃不上干净的自来水。___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及自来水普及率全市农村海城台安岫岩千山自来水普及率()3846132061自来水受益人口(万人)64.3941.624.348.469.97饮用水安全和基本安全占农村人口比例()6672626058很多偏远地方农民出行存在很大困难。我市农村大多数自然村没有通油路,还有72个行政村没有通油路。农村中原来修的大多是标准较低的砂石路,经过多年的使用破损严重。农村修路除国家和省投资外,其余为市、县、乡配套和农民自筹解决,而配套资金有时到位不好,资金缺口较大,只好借债修路,影响公路建设。已建成的公路,建管脱节,养护费用缺乏,养护问题较多,不利于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农村能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没有根本解决。条件较好的部分乡村建了生物质燃气站,广大农村仍沿袭着传统的烧庄稼秸秆、林木大柴做饭取暖等生活方式。虽也有少部分烧煤,用液化气罐,但很多农民用不起。不少农村尝试过建沼气,但大多因技术、冬季温度低等原因不太成功。东部山区封山育林后,农民烧柴更困难。3、适应农村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需要的设施还很不足
大多数乡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没有统一收集处理,有的乡村有垃圾场但没有发挥作用,垃圾处理主要靠就地掩埋,或倒到河沟里。千山区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立较好,但运一车垃圾到市羊耳峪垃圾场,要花100元。地处农村企业缺少环保设施。很多企业不上环保设备,有的上了也很少使用。一些采选矿、造纸、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使河水变黑,山上植被遭破坏;一些养殖场的禽畜粪便随意堆积,严重污染环境。农村生产和发展用电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农电设备较落后,容量不足,供电质量差,配电成本高。海城、岫岩和千山区一些农村生产和企业用电存在困难。委员们建议:1、加快农村规划建设步伐,全面付诸行动。应尽快启动全市农村镇村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力量,落实编制经费。目前,各级农村都在编制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指导,统筹安排。及早确定具体建设标准模式、发展目标、达标时限,重点考核达标率,强调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首先,做好农村住房规划。规范提高住房标准,引导农民按规划逐渐建设适合北方特色、节能省地型住宅,由分散向集中发展;其次,要做好农村生产园区规划布局。逐步把工业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业集中建设在园区内,实现生产、生活相分离。政府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动员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2、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让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有关部门已编制了我市饮用水安全工程发展实施规划,应比以往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建设进程,尽管资金缺口较大,也应千方百计想办法力争提前完成。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市县财政应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采取多种方式分批逐步解决。对于近郊
农村离城市自来水管网较近的,应研究接入城市管网,避免重复建设。
3、按时完成农村公路网建设,逐步解决农民出行难。我市农村行政村公路和其它一些老路改造,已被列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并计划3年完成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应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公路建设资金,切实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到位,避免出现一些农村欠债修
路的局面。对自然村公路建设也应尽快制定计划切实解决。尽快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参照国家、省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多方筹集养护费用,搞好公路养护和管理。
4、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推广建设生物质燃气工程。认真总结我市农村推广沼气项目的成功范例和失败教训,学习借鉴外市地的经验做法,加强组织引导,建设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沼气项目。重点应在大型种植养殖场推行建设大型沼气池,在一些适宜的镇村先搞好试点,加强技术指导。在具备一定条件的近郊农村、县城、中心镇应逐步把城市天燃气工程向其延伸。同时,采取政策扶持,鼓励农村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5、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把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特别是偏远农村应尽快设置垃圾收集场、站、点,适当选址建设垃圾处理厂。可推广借鉴千山区的经验做法,建立垃圾统一清运管理系统。近期内应组织动员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治理影响较大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减免农村垃圾运进市里垃圾场的费用。环保部门应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敦促农村企业上环保设施,并严格监督其正常使用,实现达标排放。对破坏的植被、污染的河水应尽快治理恢复,还农村这片净土。
6、下力量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协调省市电力部门,加大我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加用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改善一些重点乡镇的用电环境,对农村生产用电给予扶持。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以宽广的视野、大胆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持续严峻,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密切关联,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廉政文化概论
(一)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将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产生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影响。
廉政文化是指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其思想性、传承性、大众性、通俗性和实践性。
突出廉政文化的思想性,目的在于发挥廉政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廉政文化不仅是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先进的大众文化,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和自觉行动,廉政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应把廉政文化的思想内涵寓教于理,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廉政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创新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空间,才能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
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核心价值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务实,就是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党廉洁从政的规律,坚持立党为公,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务求实效;清廉,就是要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廉洁从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腐败文化便会趁虚而入,侵蚀人们的灵魂,误导人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凝聚、导向、监督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为民服务的意识,有助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可以增强其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只有把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廉政文化道德修养作用于内、廉政制度作用于外的廉政预防腐败体系,从而形成廉政文化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党风廉政环境的重要途径。廉政文化建设,是宣传、教育、鼓舞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公众廉洁意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育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鉴别能力和自觉抵制意识,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浓厚文化氛围,形成“人人思廉、全民崇廉”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对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东丽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部署等日益清晰和科学,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在蓬勃发展;各地围绕廉政文化平台和基地建设、廉政文化产品创作、廉洁价值理念教育等方面将廉政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当前,东丽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注重强化载体建设,坚持早筹划、高标准、贴近实际,力求实效,廉政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积极发挥“两支队伍、三个基地”作用,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为全面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落实市纪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合力,近年来区纪委依托档案局、区党校、区法院建立了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依托区法制办、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党校、档案局、文广局、新闻中心、建委等相关单位的法律工作者、教师、文艺工作者成立了东丽区反腐倡廉宣讲团和廉政文化作品创作队伍。
“两支队伍、三个基地”,在全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宣讲团成员主动深入我区各街道、委办局、企业、部队等重点部门、关键领域,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加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制止商业贿赂等专题讲座,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廉政文化作品创作队伍成员积极创作了许多反腐倡廉文艺作品,包括小小说《花招》、相声《全能选手》、快板《巧退红包》、歌曲《廉政在我心中》、书画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作品,极大的推进了我区廉政文化事业的发展。“三个基地”的领导和同志们分别结合各自特点,主动开展工作。区纪委联合档案局在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连续举办了五届清风颂书画展,社会各界踊跃观看,成效显著;党校依托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主动研究制定反腐倡廉培训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法院依托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不断完善旁听庭审活动工作制度,采取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闻中心、今日东丽报社等新闻媒体部门,大力宣传勤政廉政典型,积极配合纪委制作反映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专题片,在我区形成了崇廉尚廉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是2010年“两支队伍、三个基地”建设工作还被市纪委列为天津市反腐倡廉百项创新项目。
建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室,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新阵地。区纪委联合区委防范办、区检察院、区委党校、区科委等多家单位,共同筹建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室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展室。该展室全方位展示反腐倡廉和防范处理邪教工作的重要意义、法规制度、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区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和反邪教教育的新阵地,各单位已把参观教育展室作为党支部活动的一项内容,同时东丽区把参观两个教育展室列入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的必学必看课程。
举办“清风颂”廉政书画展,营造浓厚廉政氛围。区纪委连续举办五届“清风颂”书画展,旨在通过书画艺术形式,展现全区党员干部、在校师生、社区居民崇尚廉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勤政氛围,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文化艺术建设相结合,弘扬先进文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欣赏书画艺术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提高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建立“廉政短信两级平台”,拓宽廉政文化建设新形式。
2012年1月,为拓展和丰富廉政教育的新形式,区纪委建立了“廉政短信两级平台”,即:区级廉政短信平台和街委办局廉政短信平台。“廉政短信两级平台”先后发送警示教育信息、纯洁性教育信息、换届纪律、法制宣传等方面信息六次,共发送廉政短信4000余条,起到了教育宣传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区纪委以选树廉政文化正面典型为抓手,通过基层推荐,纪委深入基层调研确定了工商东丽分局、区国税局、区检察院、区卫生监督所、丽泽小学、华明新市镇第四居委会等部门为示范单位。工商东丽分局建立了“廉政文化长廊”;丽泽小学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工作;妇联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动成为我区“六进”工作的品牌,使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廉政文化思想意识相对薄弱,实施难以自觉。一是领导意识有偏差。有些单位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存在着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的思想,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做“虚功”,耗时长、费力大,不能立竿见影,因而未能真正引起重视。二是党员干部欠主动。不少普通党员干部认为廉政文化教育的对象应是领导干部,自己无职无权,没有腐败的条件,接不接受教育无所谓。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很少主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三是群众概念较模糊。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是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的事,跟普通群众没多大关系,因而参与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廉政文化建设方法相对单调,影响不够深入。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一是教育对象不够广泛。往往注重强调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而对普通群众廉洁意识的灌输和廉洁行为的培养相对欠缺,许多社区居民、教师学生、村街干部和群众、企业员工等平时很少接触到廉政文化,更谈不上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二是内容形式不够丰富。总体上还存在着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的状况,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要,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尤其是群众易学、易记、易传、富有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教育歌曲、民谣、格言、广告、对联、标语、顺口溜等创作显得乏力,因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三是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在宣传舆论上,无论是城镇的街道、广场,还是书店、图书馆等文化氛围很浓的地方,廉政文化教育的字眼很少,廉政文化教育的书籍、报刊、影碟偏少,特别是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和节目更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唱得还不够响,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待于提高。
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有待完善,难以获得实效。一些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目前廉政文化建设大多处于“自发”阶段,一些党委、政府还没有真正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二是缺乏有序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上级机关的督促,就很少主动去抓各自承担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纪委“单打鼓、独划船”的状态。三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光靠纪委一家成不了气候,需要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保障。但由于上级没有明确要求,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大多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投入稍显不足,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必须澄清三种模糊认识,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形式主义论”等糊涂观念。一是要消除“无用论”观念。运用一分为二观点,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治本之策,治标与治本必须双管齐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深化反腐倡廉工作,才能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二是要消除“与己无关论”观念。人的头脑不是被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去武装,就会被消极落后的腐败文化去占领,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始终都在争夺人的头脑阵地,人们不可能摆脱其影响,因而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局外人。三是要消除“形式主义”观念。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任何内容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坚决反对图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
攻克重点难点,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紧贴”,即紧贴时代发展、紧贴职能任务、紧贴干部实际,以使廉政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职能任务相适应,与干部思想实际相符合。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从精神追求、制度建设、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构建反映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的廉政文化体系。一要坚持系统性,统筹规范廉政文化建设的各方面。既要统筹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行为,又要统筹规范社会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廉政教育对象的各个层次。要统筹规范廉政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把正面教育、警示教育、岗位教育贯穿廉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二要坚持开放性,体现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要适应思想文化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和党员干部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在拓展廉政文化领域和渠道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成功经验。三要坚持创新性,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要丰富廉政文化理论和实践,改进内容和方法,创新载体和手段,完善制度和机制,着力建设理想信念、知荣明耻、崇廉尚俭、遵规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和谐等系列文化,打造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彰显廉政内涵的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 大学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是指适应世界整体发展形势、代表新时代精神和反映未来发展方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包括先进的道德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大学作为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中的高层次载体, 本身就处在科技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最前沿, 倡导社会群体形成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文化风尚。因此, 建设大学文化并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大学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二) 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
大学的文化建设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 尤其是科学精神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的统一,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立足之本, 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每所高校都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和凝聚而形成体现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鲜明的个性和高尚的文化品位的精神文化, 这种精神文化的内在精髓具有巨大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 这是一种凝聚全体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
(三)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随着世界形势的日趋复杂化及我国社会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 大学必须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大学文化建设这个载体逐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指引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航向, 确保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四) 提高人才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大学的本质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人才培养不仅仅需要大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的创新能力, 更需要大学生从思想上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 做到知行合一、义利同一,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型人才, 这也正是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制高点。
二、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认识
目前, 许多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都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 认为大学文化建设应该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任务, 教学部门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与此无关或关联不大。受这种陈旧传统的观念教育影响使很多大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塑造巨大功能, 从而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对精神文化建设缺乏高度重视
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大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多偏重实用教育, 更多关注于积累个人资历和体现政绩的工作。这种导向使许多大学只重视物质层面而忽视内在精神的塑造, 当前忽视人文教育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大学虽然意识到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但却产生行为偏差, 仅仅将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 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三) 文化建设缺乏制度化和导向性
目前, 虽然很多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行为规范、行为守则和奖惩制度等,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制度不够健全, 没有形成规范性, 缺乏明确的导向性, 同时由于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研究不够深入、科学和与时俱进, 造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单调贫乏, 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 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无从发挥文化的综合功能。
(四) 文化建设缺乏明显的校园特色
校园文化在本质和内涵上应保持统一, 但因不同学校其专业特点及办学定位不同, 在校园文化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然而,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文化建设中其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从众、趋同现象, 缺乏明显的校园特色。每所大学个性特色的塑造都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来准确定位其形象, 借助于各种载体塑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独特形象, 以其独特魅力吸引教育受众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决定文化建设性质和方向, 是中国特色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把它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升素质, 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 使大学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夯实基础, 加强科学知识学习
大学处在教育的最前沿, 通过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 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 真正掌握所需的现代化知识技能。为促进新的学术、技术思想以及知识边界渗透机制的产生, 大学教育应重点促进教师精神生产劳动的进步, 根据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事科研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加强活动形态文化建设, 形成良好大学文化氛围
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活动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形成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给校园群体以健康的文化熏陶, 培养其艺术思维和对大学文化的追求, 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
(四) 健全规章制度, 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大学的制度建设包括与之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 应将社会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及大学文化建设的共性都通过规章制度加以体现, 而每所大学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个性特征则透过管理和经营形态体现出来。通过完善学校的各项体制, 健全相关机构, 不失时机地培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已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证大学其他工作正常运转, 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工作任务。
(五) 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带动大学文化发展
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从而带动大学文化建设, 这不仅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主要目标指向。学风建设首先要做好学习能力培养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 通过树立学风典型的方式, 把优秀学生标兵先进的人文精神推广到全体学生中去,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风文化氛围, 促进大学文化建设长远目标的稳健发展。
(六)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主题
不同时代的精神底蕴和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学文化建设不但要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为繁荣文化的先进与活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当今时代, 文化建设仍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 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主流动态教育和引导学生, 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七) 探索大学战略定位, 营造特色大学文化
大学战略定位应从具体校情出发, 结合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去寻找教学定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方面加以谋划, 制定适合大学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校园特色文化既要从大学历史轨迹中挖掘归纳, 又要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加以营造。要营造不同风格的特色大学文化, 就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同时具有世界眼光, 使新时期大学文化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韩维春.文化建设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国际商务, 2004 (6) .
[2]刘薇.有利于高校创新的文化建设要素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5) .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文化建设; 思考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工作和企业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是加强企业队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塑造石化企业职工良好形象的主要媒介,在推动企业业务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很有魅力的工作,其效能的发挥,对于塑造企业队伍形象,提升企业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企业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和生产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企业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士气,保证企业职工队伍思想稳定和旺盛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弘扬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1 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逐步确立正确的企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奋发进取的集体意识,沟通企业职工的思想和感情,焕发企业职工整体的能动精神,能使企业职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是搞好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很有效的载体,能切实提升企业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和生产力。
1.2 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化企业职工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导致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也越来越大。
1.3 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强化队伍的自我管理。石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队伍不可缺少的元素。
1.4 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队伍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2 当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石化企业各级把企业文化纳入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石化企业文化阵地,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1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认识偏差。石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内而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过程,核心是企业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在体现是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而一些人狭隘地认为石化企业文化就是开展文体活动,是简单的娱乐,是调节紧张生活气氛的“软任务”,可有可无,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油气生产、生产经营等工作。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对石化企业文化的淡漠,也正是这种淡漠,直接影响了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2.2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制约因素。由于企业基层单位生产工作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使企业职工的工作压力加大,身心疲惫,很难抽出时间组织、开展和参加石化企业文化活动。
2.3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相关人才。做好石化企业文化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人才。这其中既包括组织管理人才,也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石化企业文化工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具有文艺特长的企业宣传文化职工是目前开展石化企业文化工作急需的人才。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企业职工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要不断满足广大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石化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队伍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为牵引,筑牢职工理想信念根基。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用先进理论占领石化企业思想文化教育的“至高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唱响企业文化“主旋律”。针对不同时期企业职工的现实思想反映,价值观念取向、精神追求呈现出的时代特点,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石化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适时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对企业职工进行有效地消化,确保企业职工思想正直,理想信念坚定。
3.2 以石化企业文化为载体,陶冶职工思想道德情操。新形势下石化企业文化活动已显得日益重要,因此,石化企业文化应发挥独特的感染熏陶作用,努力营造石化企业文化教育氛围。各级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定期推荐精品书刊、组织心得体会交流、设立板报长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高唱红色革命歌曲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努力培养企业职工高尚的人生追求,陶冶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情操。通过石化企业文化建设,锤炼企业职工敢于攻坚克难、乐于奉献的精神。
3.3 以石化企业文化为主线,提升职工业务工作水平。开展石化企业文化活动,要紧紧围绕企业能源生产这一重点,把培养高素质职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结合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科学计划,统筹安排,组织开展好业务技能比武、岗位竞赛、党员示范、企业建功等系列活动,着力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
3.4 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提高企业队伍“软实力”。职工的精神文化追求是打造和谐企业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企业队伍“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石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塑造新时期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企业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企业文化实践活动,给职工以振奋、启发、鼓舞和教育,使广大企业职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达到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培育良好职业道德的目的。
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财富,是实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全省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不懈努力。但是,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维持原有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调研组就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民俗文化影响的主要问题
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次全面提升,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乡风文明中的乡风则是民俗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应该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但是,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情况 1 来看,许多不利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有的甚至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传统建筑破坏严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村落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严重。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古村落的老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2、民俗实物严重流失
民俗文化的很多内容是依附在传统的民俗实物之中的,但是,在美丽乡村改建、新建中,许多传统木制房屋的构件买卖、交易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商人看中了古民居的旅游开发价值,出钱收购这些古民居后迁建别处进行旅游开发。如在嘉兴的西塘古镇、桐乡的乌镇,许多古民居的构件被出售、被偷盗。还有一些外国人不惜出巨资收购古建筑,拆卸其材料后动用飞机运回国内按原型复建。还有些地方商贩在利益驱使下,受雇于外国人向各地古村落的村民收购民俗文化古器具,有的甚至将古民居木制房屋构件一件件拆下来,化整为零的出售。
3、原生态环境遭破坏
许多古村落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原生态的古村落开发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停车场、水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及其独有的幽静和美丽。同时,许多古村落景区不限制游客人数,大大的超过了古村落环境人口容量,对古村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原居民所特有的文化习俗,只求商业效益,只求地价增值,不去考虑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无何止地将小桥拆毁、巷道损毁、池塘填埋,这么做的后果是严重地破坏了古村落及其文化生态环境。我们不敢想象,如此过度的拆建,若干年后,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依旧?
二、民俗文化保护几点对策建议
目前,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依存,既有传统意义的农耕文明,又有现代形式的农耕文化。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提高保护民俗文化的思想意识,切实科学有序地推进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要科学的认识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文化,因此,做好保护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而老百姓 3 的认识往往是跟着政府的导向走的,所以要改变老百姓的认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民俗文化搬进党校课堂,搬进乡镇党委、政府的会堂,使他们通过学习教育、讲座会议的形式,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三个有利于”。对此,笔者以嘉兴市为例,对民俗文化的“三个有利于”进行阐述。
1、有利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和弘扬我们国家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嘉兴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而村镇不像城市,规模小,一天就有可能被破坏掉。如果对依附其中的民俗文化不加以即时保护,很快就完,很快就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迅速地消失。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将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同时,保护民俗文化生存、传承的特定环境,对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嘉兴地区发展并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别是随着河港浜汊分布,孕育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耕读文 4 化、稻桑农业、手工业传统等民俗文化资源,且不少村落名人辈出,古迹丰富。可以说,大量的民俗文化蕴藏在农耕社会中,它承载着嘉兴人民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的品德,成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标志。而随着农耕社会形态的消失,很多历史文化被割裂、遗忘,甚至变得无迹可寻。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民俗文化资源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就是将这些文化更深刻地植入村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中,这不仅是为了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长期传承,也有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有利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浙江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从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为推进事业发展煞费苦心,也从中摸索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民俗文化保护路子。作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区域的嘉兴市,应该实现借梯登高,借民俗文化之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在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有新的突破。如果说,前几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条有模式可以借鉴的路子。目前,在不论是在网络上或者是报纸上,还是在电视上,都有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好例子、好做法。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整理我们的思路,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之前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中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地装到民俗文化保护这个“菜蓝子” 5 里来,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要树立的科学保护理念
有科学的认识,才有科学的理念。有科学的理念才能推进保护事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保护理念和执政理念。
1、要用科学理念编制民俗文化的保护规划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抓紧做,而且要科学、有效、持续地做。所谓科学地做,就是要以民俗文化生态理念来设计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一份科学的规划,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就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特定的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产生和影响);社会环境(人口状况、社会结构、民情风俗、领导和群众的保护意识等);经济形态(农业、渔业、工业、商业等以及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遗产的数量与分布地点、生存状况;保护规划(采取属地管理办法,要定管理单位、定传承人、定项目、定活动规划、定保障措施等),如此方能保证其有效性。
2、要用科学理念处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而且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和五个方面的结合,即:处理好美丽乡村设与全面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居民区与文化区域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生活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利用相结合。
3、要用科学理念保护民俗文化外在的氛围
自然村落及田园是农耕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农耕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完整地保护了田园风光和自然村落,才能忠实展现农耕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环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外在的文化氛围。一是科学保护田园风貌。要全面保护农田、林木、池塘、水网,保持以稻田为主体的农田结构,保留较古朴的耕作技术,使用水牛耕地、人工劳作、原始加工等传统农耕方式,不使用塑料大棚、大型农机等现代设施,全面体现农耕文化的总体风貌。二是科学保护村落环境。保护区内的村落用地规模要逐步缩小,不可再继续扩大;村庄建筑采用传统民居形式和传统外墙装修,不宜现代化;鼓励居民使用或部分使用农作物秸秆等传统燃料,以产生炊烟的景观效果;鼓励农户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7 已不适用的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仍可作为装饰性使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用石料或当地传统材料,慎用水泥等现代材料。
(三)要科学的强化保护责任
保护民俗文化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文化部门叫个半死,其他部门置之不理。文化人做个半死,其他人一笑了事。出现这种局面虽然有其客观因素存在,核心则是保护责任的问题。现在的党政领导很多都是在被动地做工作,属于“见令行事”。要想使相关人员能静下心来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安下心来认真树立科学理念,就必须要有过硬的保护责任来进行保障。
1、强化工作职责
近年来,我省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但是笔者坦言地讲,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中,真正认识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重要性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真正能将民俗文化保护摆上日常工作议程,从而真正从政府层面去做保护工作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我们过去的计划生育工作这么难做,但是它却能做好,而且做的很出色。其关键原因在于工作的责任问题。谁都知道,计划生育出问题任何领导都担不了责任,而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在乡镇日常工作中属于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且没有人去追究其工作结果,这样就导致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保 8 护工作可以置之不理。这说明,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强调保护的责任问题。我们不是一定要像计划生育一样实行一票否决,但至少可以从更上一级的政府层面来强化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比如: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特色工作加分制度等,以此来强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工作职责。
2、强化责任追究
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要尽快提高对乡镇工会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充分认识
乡镇总工会是新时期刚刚产生的一级新的工会组织。是我国工会组织领导体系中承上启下、位处基层,贴近民企职工的中间环节的重要层级,是把
党的工运方针和县总工会工作目标落实到基层和职工的枢纽,是县总工会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得力助手。因此,尽快加强和改善乡镇总工会领导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当前县级总工会认真研究的新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和改善乡镇总工会领导和管理工作?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自己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乡镇工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尽快提升乡镇总工会规范化水平,发挥好职能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县总工会的得力助手。建议做到以下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对乡镇总工会领导。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党的领导对工会组织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乡镇党委要把乡镇总工会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支持工会独立开展工作;其次,乡镇党委加大工会干部协管力度,要依乡镇职工多少合理确定工会编制职数。特别要配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工会干部。落实好工会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帮助其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第三,县总工会要加强对乡镇级工会工作的指导,明确其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起责任、监督、考核三位一体”考评制度,奖勤罚懒、评先树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乡镇总工会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壮大。第四,乡镇工会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乡镇党委领导之下,乡镇工会开展工作必须向党委多请示、汇报,始终要注意党委在喊什么,政府在抓什么,切记要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加强对乡镇工会干部培训。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打铁还要自身硬”乡镇工会工作好不好,关键是取决于工会干部。乡镇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乡镇工会工作的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对乡镇工会干部的培训。一是要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把乡镇工会干部集中起来,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和全总、省总、市总有文件及集体合同的签订,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法规,使乡镇工会干部在工会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采取送出去的方法,乡镇工会干部掌握了工会工作规章制度后,要送他们出去多参加省总、市总举办的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多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本领。三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有针对性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研讨会、读书会,既向他们安排了工作,又传授了方法,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作风过硬,素质较高,群众信服、高效精干的工会工作专家。
三是加强乡镇维权和帮扶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乡镇总工会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会工作第一要务。因为乡镇总工会面对的农民工,维权关口必须前移。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从过去单纯的解决个案问题向解决全局性问题转变;从过去事后被动处理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从过去依靠工会一家维权帮扶向形成社会合力维权帮扶方向转变。县总工会要尽快帮助乡镇总工会建起“七大制度”。即: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帮一”制度、重大劳动争议纠纷和特困职工报告制度。积极开展好劳模企业家带头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实实在在为职工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职工维权和帮扶的工作网络。
四是加强宣传,树好形象。由于乡镇工会工作刚刚起步,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和职工包括社会对工会认识不足。因此,乡镇总工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会工作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工会工作。首先,利用各种会议、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工具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让职工和社会了解工会的职责、权力。其次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职工参加的专题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和为职工办事来宣传影响大家。只有我们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使广大职工明白工会就是职工之家,工会就是替职工说话,办事的组织,在职工心目中树好“家”的形象。这样就会有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地加入工会组织中来,社会就会承认和支持工会工作。
【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推荐阅读: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11-15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12-12
关于加强领导力学习的几点体会09-10
关于加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09-15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07-27
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想法09-06
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11-13
关于加强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9-27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