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发展史

2025-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发展史(精选6篇)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发展史 篇1

(一)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二)第二类产品:除已明确为第三类、第一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体外诊断试剂发展史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家电产业的发展极为类似:一方面市场很大,另一方面,进口试剂及诊断仪器的垄断优势正在被民族产品打破和制约。”这是对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现状的总结。中国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总体表现出一种发展中大国的特点,那就是市场大,市场潜力更大。中国有18000多家医院、300多个血站,同时,数以千计的体检中心以及数以百计的独立实验室正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一些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也方兴未艾,这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体外诊断试剂份额却只占全世界的2%,而且,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又促进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应用和更新换代。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品质又有了更高的需求。在种种利好的条件下,体外诊断试剂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医疗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正是看到这种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外大型医疗影像企业开始纷纷兼并体外诊断行业的企业。先是2006年西门子相继收购美国领先的免疫诊断试剂供应商德普公司及德国拜耳公司诊断部之后,紧接着GE公司以81.3亿收购雅培制药部分体外诊断及快速诊断试剂业务,还有几家公司的兼并操作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整个诊断试剂产业的突破和发展,这一切无疑将给遭受各种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更多的新生机会。在世界经合组织国家中,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为北美地区,2010年北美市场销售额为184.5亿美元,到2012年增长到221亿美元;而西欧市场2010年为137亿美元,到2012年达到150亿美元。

在欧洲,最大的单一市场是德国,2012年IVD(体外诊断产品)销售额为29亿美元,其他欧盟国家的IVD市场规模见下表数据。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诊断试剂先后经历了化学、酶、免疫测定和探针技术4次技术革命。每次革命,都使临床诊断试剂的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也日益显现。

体外诊断产业是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反过来又带动了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全球医疗决策中有2/3是基于诊断信息作出的,而诊断支出仅占医疗总支出的1%,诊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诊断试剂产业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体外诊断产业一直是国内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从2005年起,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出台了多个政策,对于促进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器、诊断相关酶制剂等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增强了国内诊断试剂企业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国内体外诊断产业以15%左右的年增长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达95亿元,2010年增长至122亿元。预计至201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中国的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年均增幅在15%-20%之间。

基层医院随着新医改和关注民生的深入为体外诊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市场。国家向基层卫生系统的投资高达1000亿元,其主要受益细分行业主要是生化试剂中针对常见病的产品。综上所述,可以判断诊断试剂几个细分行业都有投资机会,而家庭诊断试剂等机会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中国诊断行业呈现基数小、增速高的特征,其中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整个市场规模的3/4,体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占比1/4。业内预计2013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收入215亿元人民币,增速22.9%。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以远超成熟市场在发展。

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右侧)

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体外诊断行业占全球占比仅约7.8%;人均费用偏低:中国体外

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发展史 篇2

1. MEDICA 2011总体概况

德国MEDICA是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医疗展,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以其不可替代的规模和影响力位居世界医疗贸易展的首位。每年都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公司参展,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展出总面积达283800平方米。三十多年来。MEDICA每年固定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召开,展示从门诊治疗到住院治疗整个医疗范畴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参展产品包括医疗设备、用品的所有常规大类以及医疗通讯信息科技、家用医疗设备、医用场地建筑技术、医疗设备管理等。大会提供的专业数据指出,2011年有19个展馆,净展览面积114,000平方米,有来自100个国家的5198家参展商和来自全球超过13.45万的专业观众(约有71%的观众来自德国以外)。

2. IVD企业参展情况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但医疗设备用品行业发展仍十分迅猛,特别是像中国、印度等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以中国为例,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去MEDICA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术,相比去年近400家参展企业而言,今年共有502家企业参加本次展览,另有一些厂家虽未参展但仍派代表参会寻找新产品及新的合作机会,参加本次MEDICA的中国观众数量也是历年之最。同样,印度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参展MEDICA的企业数量也是历年最多,特别在医用耗材及包装材料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关注。

与高端影像类产品等被一些大公司垄断不同,本次MEDICA参展IVD企业众多,基本集中在1~3号展馆及7号展馆(多数中国企业都集中在此馆)。众所周知,MEDICA与每年度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年会同期举办的实验室用品展览会不同,其为综合性医疗展览,而后者为专门IVD产品展览。因此,参展IVD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虽然全球一些大型检验类产品企业如罗氏诊断、贝克曼-库尔特、西门子诊断、强生诊断、雅培诊断等均未参展,但其他一些IVD企业几乎都参加了本次展会。国内IVD企业有深圳迈瑞、长春迪瑞、广州阳普、江西特康、桂林优利特、北京松上、北京万泰、科华生物、上海复星、深圳锦瑞等参展,其中前5家企业展台规模最大。

3. IVD产品的主要特点

3.1 POCT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占IVD参展产品之首

本次展会IVD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POCT产品非常之多,参展企业及参展产品占IVD参展之首(差不多约占30%),尤以快速小型血糖仪、各种POCT试纸条(如胶体金试条)、小型血气分析仪、小型免疫分析仪(如美国Alere/Biosite、加拿大Response/RAMP等心梗/心衰分析仪、日本USHIO/POINTREADER分析仪等)居多。POCT的概念也更加宽泛,从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到病理分子诊断,无所不有;方法学也不断更新和完善,检测项目涵盖滥用药物监测项目、感染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心脏标志物、糖尿病项目、血脂类项目、激素类项目、尿液项目等。国外参展厂家以美国Alere产品POCT仪器试剂最全,试纸条以美国CTK Biotech、德国nal von minden Gmb H、英国Sur Screen等为代表。国内参展厂家以万孚POCT试纸条项目最全,尤以滥用药物监测项目、感染类标志物为特色(除杭州艾康外)。不难预测,POCT在急诊、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性将会加强,POCT试产品也将在小型医院、社区医疗中心乃至家庭保健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3.2 免疫类产品发展迅速,过敏原/自身抗体检测手段越来越多

参展IVD企业中,免疫类产品发展迅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新仪器不断推出,如意大利Dia Sorin推出了一款大型化学发光分析仪LIAISON,完全可与ABBOTT、ROCHE同类产品媲美,而且在TORCH检测等方面有特色;英国IDS公司推出的IDS-i SY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因将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用于骨/钙代谢项目、生长激素及高血压相关激素的检测而受到格外关注;德国STRATEC BIOMEDICAL公司推出一款将EIA和IFA两种技术融于一体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开放式),特别适合于病毒、自身抗体等临床检测分析;意大利DIA.PRO Diagnostic Bioprobes S.r.l公司推出一款将EIA与化学发光分析两种技术融于一体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特别适用于血站的高通量的血液筛查等。另一方面,过敏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多,可见多款免疫印迹试纸手工判读或结合不同类型判读仪的过敏原分析仪(如德国Biocheck Gmb H的Polycheck系统AP-Blot)、全自动过敏原特异性Ig E分析仪(如日本Nippon Chemiphar的Dia Pack3000等),以及自身抗体分析仪(如德国Human/IMTEC的ANA-LIA-MAXX、比利时D-tek sa的Blue Diver系统)等。

3.3 细菌培养与鉴定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展会临床微生物检验产品也有一些新亮点,除传统的培养鉴定用耗材(如培养基、咽拭子等)外,几款新型仪器引人注目。一是法国i2a公司在生产Sir Scan micro或2000抑菌圈直径测量仪(即经孵育后的药敏平板,被仪器的图像分析系统识别并计算抑菌圈直径。根据判断标准,报告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出Sir Scan 2000全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仪(尚未在中国上市);二是意大利ALIFAX S.p.A公司推出的SIDECAR全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平台,该平台含Walk-Away细菌培养加阳性标本鉴定系统、自动药敏鉴定系统等,可在3h内180份样本同时培养,药敏试验含MRSA可在3h内完成等,该产品目前正在中国进行注册工作。

3.4 分子诊断产品有增加趋势

这类产品应该讲越来越朝着准确、简便、快速方向发展且发展迅速。一类是各种PCR设备,从小型、中型到大型产品都有,如配置自动核酸提取仪(有几个厂家参展)则使得整个PCR操作更为简便,恒温PCR(LAMP技术)因其适应性广也引起人们关注。另一类是基因芯片产品,如西班牙BRAINco Biopharma S.L公司推出的brainchip可用于涉及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代谢有关的遗传多态性,西班牙PROGENIKA BIOPHARMA S.A公司推出的LIPOchip可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常规遗传诊断等,这些基因芯片产品将为个体化诊疗提供帮助。

3.5 全自动采血试管条码分配系统(打包机)

本次博览会,全球知名的打包机厂商都展示了各自最新医院自动采血管理系统,即所谓全自动采血试管条码分配系统(俗称“打包机”)产品,如日本Techno Medica的ROBO 888/585、韩国DONG-A PHARM公司的GNT 5 series、意大利Eos S.R.l公司的Lab.E.L.TM System及法国Ho Lo S公司Atl(应该是OEM日本AFC小型产品SELECT)。这些厂家的产品各具特点,适合不同医疗机构或不同场所采血使用,有些产品已进入我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单位青睐。

3.6 一些新的检测项目与试剂

3.6.1 肿瘤标志物

本次展会推出了许多新的肿瘤标志物及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尤以快速POCT检测卡为代表,如瑞士IDL Biotech公司推出的POCT产品UBC Rapid检测卡,用于尿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8/18快速检测,可作为尿膀胱癌的检测与治疗监测指标;其Mono Total检测卡,用于血清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8/18/19快速检测,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指标等。

3.6.2 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

随着衰老研究的投入,一些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德国Immunidaignostik公司、日本衰老控制研究所的Nikken SEIL公司相继推出了反映DNA氧化(如8-OHd G)、脂质氧化[如Hexanoyl-Lys(HEL)]、蛋白质氧化及抗氧化指标[Potential Anti Oxidant(PAO)]等ELISA试剂,有望在今后逐步用于临床检验。

3.6.3 新型生化试剂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新近推出用以鉴别急性肾损伤(AKI)高危病人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对AKI的鉴别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较现在广泛使用的血清肌酐检测方法确诊时间约早两天。目前丹麦Bio Porto Diagnostics A/S公司已正式推出可供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试剂盒。此外,美国Diazyme、德国德赛公司研发推出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日本三菱化学医药的弹性蛋白酶1(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的一个新指标)试剂盒等,均因可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广受关注。

4. 体会与展望

本次展会除上述几类产品外,还有一些尿液分析产品如德国GONOTEC公司推出的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全自动冰点尿渗透压分析仪系列,因体积小、检测速度快而受到实验室的欢迎,已在国内研究机构销售使用,目前正在办理SFDA注册。另有一些尿液分析设备、血液分析产品(包括凝血类产品)、血库检验用产品等发展也很迅速,也有一些新的仪器与试剂展出。相比而言,虽然我国IVD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特别反映在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方面。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医改的深入,一些科技含量高、技术综合性强、跨学科交叉、临床意义大的IVD产品将被国家列入新兴产业战略重点发展产品,也需要整个检验医学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及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以不断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满足市场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德国MEDICA是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医疗展,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MEDICA 2011参展IVD企业众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本文在介绍MEDICA 2011总体情况、IVD参展企业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IVD产品特点及产业进展与发展趋势。

浅谈数控机床故障分类及诊断流程 篇3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分类;诊断流程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082-02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数控机床的先进性、复杂性、智能化程度高,故障原因一般都比较复杂,其维修比普通机床有更大的难度。在维修过程中,必须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研究,找其原因,摸其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建立一套排除故障的有效方法。

1 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分类

1.1 按故障发生部位分类

分为主机故障和电气故障。数控机床的主机通常指组成数控机床的机械、液压、气动、润滑、冷却、排屑与防护等部分。主机故障主要表现为传动噪声大、运行阻力大、加工精度差、机械部件动作不进行、机械部件损坏等。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系统的管路堵塞和密封不良,是主机发生故障的常见原因。电气故障又分为弱电故障和强电故障。强电故障是指继电器﹑接触器﹑熔断器﹑电磁铁﹑开关﹑行程开关等电气元件及其所组成的电路故障。弱电故障指CNC装置﹑PLC控制器﹑CRT显示器以及伺服单元﹑输入﹑输出装置等电子电路故障。强电故障发生的几率要高于弱电部分,但其维修、诊断相对简单。

1.2 按故障性质分类

分为系统性故障和随机性故障。系统性故障是指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则必产生的确定的故障。随机性故障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偶尔发生的故障,多与机床机械结构的局部松动错位、电气元件特性漂移或可靠性降低、电气装置内部温度过高有关。由于此类故障发生存在偶然性,其原因分析与故障诊断较系统性故障困难得多。

1.3 按故障产生时有无报警分类

有报警显示故障分为硬件报警和软件报警。硬件报警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各单元上的状态指示灯(通常为LED发光管)显示的报警,可大致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与性质,能直观地发现故障源。软件报警是指显示器显示出报警号及报警信息的报警。维修人员结合机床厂家有关的故障指示及诊断说明书可以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部位,而且还有排除方法的提示。无报警显示的故障需要分析机床故障前后状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而对维修人员机床的熟悉程度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1.4 按故障发生时有无破坏性分类

破坏性故障发生时损坏工件甚至机床,故其故障过程不能再现,只能根据产生故障时的现象进行相应的检查、分析,技术难度较高且有一定风险。非破坏性故障则允许维修人员卸下工件,试着重现故障,帮助排查,但此过程应十分小心。

1.5 按故障发生原因分类

分为机床自身故障和人为因素。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其设备常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供电电压波动过大、电源相序不正确或三相输入电压的不平衡;机械振动和过电流的热效应将加速电器元件的绝缘老化变质、长期动作的自然磨损、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有害介质的侵蚀等因素,以上各种因素造成机床自身故障。而机床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安装不合理或者其他外力破坏而造成的故障,称为人为因素。有关资料统计,首次使用数控机床或由不熟练工人来操作数控机床,在使用的第一年,机床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要占机床总故障的三分之一以上。

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流程

2.1 故障现场调查

2.1.1 故障调查。

(1)机床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故障?

(2)故障产生时有什么现象?

(3)故障产生后操作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2.1.2 故障诊断。

如果故障现场还保持着,维修人员最好按下列步骤进行:

(1)观察是否有报警显示。

(2)用自诊断功能观察发现故障。

(3)检查零件加工程序有无错误。

(4)观察CNC系统、主轴驱动系统印制电路板上的指示灯有无不正常显示。

2.2 排除可能引起故障的诸多因素

维修人员应遵循充分调查故障现场和认真分析故障的原因这两大原则。分析故障时,也不应局限于CNC部分,而是要对机床强电、机械、液压、气动等方面都做详细的检查并进行综合判断,达到确诊和最终排除故障的目的。

2.3 确定故障产生原因常用的方法

2.3.1 直观法。维修人员通过目测、手摸、嗅觉察看系统的各部分,以此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从而缩小检修范围,节约维修工时。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是常用的,也是首先使用的。

2.3.2 CNC系统自诊断功能法。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已经成为衡量数控系统性能特性的重要指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这是维修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自诊断方法包括开机自诊断、运行自诊断、机床状态信息诊断。维修人员利用自诊断功能分析故障起因时,应尽可能将各方面原因,包括机械、液压、气动等全面考虑,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2.3.3 部件替换法。在分析出故障大致原因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备用的印刷线路板、模板、集成电路芯片或元件替换有疑点的部分部件。交换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也是维修过程中最常用的故障判别方法之一。如果无现成的备件替换,需从相同的其他设备上拆卸时应谨慎从事,避免原有故障没解决,替换上的新部件又损坏,造成新的故障。

2.3.4 功能程序测试法。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的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输入数控系统,让系统运行这个测试程序,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

2.3.5 原理分析法。从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着手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部位的维修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对整个系统或每个部件的工作原理都有清楚的、较深的了解,才可能对故障部位进行定位,是排除故障的最基本方法。

2.3.6 参数检查法。数控系统参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性能,甚至使机床不能正常工作。特别当机床长期闲置或无缘无故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有故障而无报警时,就应根据故障特征,检查和校对有关参数。

2.3.7 隔离法。有些故障如轴抖动、爬行,一时难以区分是数控部分,还是伺服系统或是机械部分造成,常可采用隔离法,将机电分离、数控与伺服分离或将位置闭环分离做开环处理,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能较快地找到故障原因。

3 结语

数控机床是一个融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故障。及时确定和排除故障对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百明,许艳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探析[J].硅谷,2012,(7).

[2] 刘峙.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及其分类[N].电子报,2008.

体外诊断试剂制度 篇4

为了确保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规范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首营企业是指与本公司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生产企业或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经营企业。首营品种是指本公司首次购进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

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必须经质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购进业务。

三、审核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必备资料

1、首营企业

1.1《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1.2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复印件

1.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1.5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 1.6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1.7《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首营品种

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首营品种的出厂检验报告书;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以及价格批文等。

3.质量保证协议书 3.1明确双方质量责任; 3.2供货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3.3供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

3.4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等有关要求;

3.5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

3.6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 3.7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四、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

1、采购员应详细填写“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连同相关资料及样品报质量负责人。

2、质量负责人对采购员填报的“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和样品进行审核后,报企业负责人审批。

3、如依据所报送的资料无法对首营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时,应对首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考察情况形成书面考察报告,再上报审批。

4、质管部将审核批准的“首营企业审批表”和“首营品种审批表”及报批资料等存档备查。

购进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严格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货关,确保依法经管,杜绝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流入,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进货原则:

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进货原则,严格执行进货质量控制程序。

3.人员要求:

采购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4.进货质量控制程序:

4.1合格供货方资格审核:采购员负责审核所有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包括向供货方索取加盖供货方公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并审核其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有效期、发证机关印章等项目。供货方证照上生产/经营范围必须涵盖拟供产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方式必须为批发。无误后方可填写“合格供货方审批表”。

4.2首营企业审核与建档:供货方如为首营企业,索取和审查资料后,按照本公司《首营企业资格审核制度》的规定,填报“首营企业审批表”,交质量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将首营企业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后,采购员方可填写该首营企业的“合格供货方审批表”。

4.3供货方销售员资格验证:包括验证企业法定代表人为销售员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原件、销售员身份证原件及上岗证、资格证复印件,无误后将有关内容填入“合格供货方审批表”留存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上岗证、资格证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无需盖章)附后。对方无上门销售的可以注明。

4.4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在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的同时,应与供货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该协议书的有关信息也应填入“合格供货方审批表”中。

4.5合格供货方档案微机记录:质量负责人负责合格供货方资料的审批与建档,负责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4.6首营品种审核与签订购销合同:如拟供品种属首营品种,应按公司《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的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关资料,经初审合格后填报“首营品种审批表”,连同资料一起交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审批通过,采购员方可与供方签订购销合同。审核未通过的不可签订购销合同。

4.7非首营品种签订购销合同:如拟供品种不属于首营品种,在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和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后,方可与供货方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销合同。

4.8电话要货记录:如供货方为经营单位,所供品种多且进货次数频繁,在不方便签订书面购销合同的情况下,必须做详细的电话要货记录。

4.9购进记录:采购员应将购销合同或电话要货记录录入系统,形成“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注明产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等项内容。

4.10执行购销合同:双方严格按照购销合同条款开展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购销活动。

5.合格供货方管理:

5.1所有供货方都应建有“合格供货方审批表”,所附资料都在有效期内,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醒供货方的资料效期,发现快到期及时通知采购员向供方索取。5.2凡是没有建立“合格供货方审批表”的供货企业或者“合格供货方审批表”所附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和“质量保证协议书”已经过期的供货企业,一律不得购进其生产或经营的产品。

6.购销合同和质量条款内容:

6.1购销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包括:签订合同地点、签约人;采购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企业或产地、价格、交货地点和质量条款;对于包装、标识、运输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也应注明。

6.2与生产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质量条款应明确: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整件产品附产品合格证;

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产品的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

生产企业每次供应的产品尽可能提供同一批号的产品; 6.3与经营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质量条款应明确;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整件产品附产品合格证;

进口产品,随货提供进口产品的有关证明文件;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产品到货时的剩余有效期应不少于该产品有效期的二分之一。7.禁止购进的产品: 禁止购进下列产品:

7.1本单位经营范围以外的产品; 7.2未取得合法批准、注册文号的产品; 7.3不是采用国家标准生产的国产产品; 7.4无合法进口证明文件的进口产品;

7.5已经超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期限,不得继续销售和使用的产品;

7.6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标识和内容与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不符的产品;

7.7医疗单位配制的制剂产品; 7.8不能提供合法供货票据的产品。8.其他职责和要求:

8.1采购员负责制定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采购计划。制定计划时应有质管部门的人员参加,明确审核意见并签字或盖章。

8.2采购计划、购销合同、质量保证协议书应由主管领导或其授权人按职责权限审核批准后执行。

8.3采购员应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进货质量评审,必须有质管部门的人员参加。

8.4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由供货方开具合法票据,建立所有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购进记录,做到票、帐、物相符。购进记录应保存5年,票据应保存10年。

8.5采购员应定期与供货方联系,配合质管部共同做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管理工作,协助处理质量问题。

8.6采购员应及时了解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库存结构情况,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避免产品因积压、过期失效或滞销造成损失。发现滞销苗头应及早与供货方联系,采用退货换货、扣付货款,由对方承担损失、促销等方式妥善处理。

9.责任追究:

9.1采购员发生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由采购员本人承担直接责任,分管负责人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领导责任。

9.2公司及其有关管理和考核部门有权对进货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奖罚意见,经批准后兑现。

9.3采购员违反本制度导致质量审核时出现不应有的缺陷项或导致发生质量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收货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严格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收货关,确保依法经管,杜绝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流入,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收货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内容;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收货人员应当核实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做到票、账、货相符。

3.2随货同行单(票)应包括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单位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章原印章。

3.3冷藏、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

3.4收货员对符合收货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按照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或者设臵状态标志,通知验收。冷藏、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在冷库内待验。

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

为确保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入库质量关,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质量验收的定义: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包括产品外观的性状检查和产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

3.人员要求:

验收员应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量验收的依据: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的依据是《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企业质量验收管理制度、质量验收管理职责、质量验收程序。

5.质量验收的内容:

5.1验收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供货单位为批发企业的,检验报告书应当加盖其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检验报告书的传递和保存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形式,但应当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5.2在待验区内,凭采购员提供的采购记录、随货同行单对来货进行逐批验收;一般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到货后1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需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到货后1小时内验收完毕(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验收,应存放在符合规定的环境中待验,并给出明显待验标志)。

5.3验收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5.3.1同一批号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至少检查一个最小包装,但生产企业有特殊质量控制要求或者打开最小包装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可不打开最小包装。

5.3.2整件:50件或50件以下,抽取2件,50件以上时,每增加50件多抽一件,不足50件的以50件计,在抽取的每件中,从上、中、下不同部位抽3个以上最小包装检查,复查时,加倍抽样。

5.3.3破损、污染、渗液、封条损坏等包装异常以及零活、拼箱的,应当开箱检查至最小包装。

5.4验收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分类,对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5.4.1验收时,应进行产品包装内、外标签和说明书的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

5.4.1.1整件产品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5.4.1.2产品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内标签至少应当标明产品的通用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等内容,外标签应当注明产品通用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不能全部注明的,应当标出主要内容并注明“详见说明书”字样;

5.4.1.3供上市销售的最小包装必须附有说明书,其核准日期和修改日期应当在说明书中醒目标示;

5.4.1.4进口产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产品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5.4.1.5验收入库的产品包装完好,无污染,能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

5.5对销后退回的产品,验收员应按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验收程序的规定逐批验收。

5.6对验收抽取的整件产品,应加贴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进行复原封箱。

5.7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入库时注意有效期,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产品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从经营企业购进的产品到货时的剩余有效期应不少于该产品有效期的二分之一;

超出上述期限或有效期不足12个月的产品不得入库。因特殊原因需入库时,由质量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入库。

5.8发现以下情况拒收或部分拒收:

5.8.1验收时发现到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注册证号等项目与GSP验收入库单或随货同行单上的内容不符的;或产品质量异常、包装质量不合格、标签模糊、包装内、外标签不符或有其他问题的品种,应在GSP验收入库单上写明情况,并填写“拒收报告单”,及时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5.8.2验收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对整批符合规定产品中的下列产品,应保留有关证据,填写“拒收报告单”,批准后部分拒收或报损:1)、破损的产品 ;2)、包装被污染的产品;3)、有充分证据证明在运输途中丢失短少的产品。

5.9应做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记录,包括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记录要求内容完整,不缺项,字迹清晰,结论明确,每笔验收均应由验收员签字,并签署验收日期。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诊断试剂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5.10验收后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验收员应在“GSP验收入库单”上签字,并注明质量状况、验收结论。仓库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GSP验收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品种,应予拒收并报质量负责人。

储存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正确、合理地储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确保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和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从事储存工作的人员(仓库保管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入库和拒收:

仓库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验收入库单”办理诊断试剂入库手续。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应拒收并报告质量负责人处理。

3.储存原则和要求:

应根据“按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对温度、湿度条件的要求存放”、“分类存放”、“实行色标管理”等原则,将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分类存放于具备相应条件的仓库中。储存中应做到:

3.1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性能、储存要求和验收员的提示,将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常温库温度应控制在10-30℃,阴凉库温度应控制在不高于20℃的范围内,冷库温度应控制在2-10℃。库房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35-75%之间。

3.2在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状态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确定为黄色;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

3.3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与地面之间有有效隔离的设备,通风和避免阳光直射的设备。

3.4搬运和堆码应当严格按照外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包装。3.5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3.6有效调控、检测温湿度的设备。

3.7有符合储存作业要求的照明设备,有包装物料的储存场所和设备。

3.8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存放在不合格区,并有明显的标志。

3.9对销后退回的凭“销售退回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经核实是本公司售出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通知验收员验收。凭验收结论将产品存入合格区或不合格区。退货记录应保存3年。

3.10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防虫、防鼠、防鸟等工作。

3.11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无关的公私物品,不得存放。

3.12按规定点单下帐,对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实行动态盘点(每天清点当天有过实物交接的产品),月末大点(每月进行一次所有库存产品的大清点),保持帐货相符。

3.13在储存工作中接受养护员的监督指导。

3.14储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货架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和杂物堆放。

3.15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报告:

4.1保管员发现有破损、污染、过期失效等情况时,必须及时书面报告养护员,发现其他质量问题时,也应当天向养护员书面报告。

4.2保管员不按时报告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保管员承担直接责任。

养护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依法经营,严防出现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提高服务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养护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养护员应当根据库房条件、外表环境、质量特性等对在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行养护,主要内容:

3.1指导和督促保管员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

3.2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 3.3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调控;

3.4按照养护计划对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外观、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

3.5发现有问题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和记录,通知质量负责人处理。

3.6定期汇总、分析养护信息。

4.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时,应当迅速采取安全处理措施,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5.对质量可疑的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确认。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5.1存放于标志明显的专用场所,并有效隔离,不得销售; 5.2怀疑为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及时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3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

5.4对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销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依法经营,严防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售出,提高服务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

销售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客户资格审核程序:

3.1销售员销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向客户索取加盖有客户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GSP认证证书》复印件;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其单位名称、经营范围、有效期、发证机关印章等项目,审查无误后,填写“客户资质审批表”;

3.3经销售、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质管部将客户信息输入微机,通知开票员可以销售;

3.4资料及审批表归档备查。4.销售服务要求:

4.1销售开票时要坚持“先产先销”、“近期先销”的原则。应对违反该原则开票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开票时有领导签字确认的除外。

4.2药品/体外诊断试剂销售严格执行《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复核管理制度》,经配货、复核手续方可付货。

4.3销售员提货时应认真核对:货与单相符,在销售清单上签字。4.4应开具合法票据,将销货清单按月装订作为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包括:产品的品名、剂型、规格、单位、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购货单位、销售价格、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项目。

4.5销售人员应正确介绍产品,不得虚假宣传、夸大产品疗效或误导用户。

4.6应随时收集客户意见,认真协助质管部受理和处理客户的质量查询和投诉,及时进行质量改进。

4.7销售部门应按“近效期产品催销表”所列品种及时组织销售。4.8销售人员应随时跟踪近效期产品在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确认在产品失效前无法使用完的部分,应及早帮助医疗单位办理退货换货,以避免产品过期失效退回后,造成本公司经济损失。

4.9已经过期失效的产品,一般不得同意医疗单位做退货处理。5.停止销售付货的情形:

销售付货或复核时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付货,并报养护员处理:

5.1产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5.2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5.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或污染;

5.4产品已超出有效期、霉烂变质、虫蛀、鼠咬等; 5.5非法产品或本公司无经营资格的品种;

5.6怀疑有质量问题,未经质管部明确质量状况的品种; 5.7药监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通知暂停销售的产品。

出库复核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准确无误,保证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杜绝不合格品出库,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2.出库原则: 2.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2.2如果“先产先出”与“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优先遵循“近期先出”原则。

2.3销货清单上指定的批号违反出库原则时,要暂停出库,汇报直接上级协调或查明原因,经重新开票或由直接上级在原票上签字后,方可继续出库。

2.4违反出库原则又无直接上级签字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保管员和开票员的责任。

3.出库复核: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必须经配货、复核手续方可发出。

3.2保管员按销货清单配货完毕后,在销货清单上签字,将货交给复核员复核。复核员必须对照销货清单所列的品名、剂型、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项目,逐品种按批号与实物进行复查核对;还应同时检查产品和包装的质量状况以及购货单位、销售日期等项目。经复核无任何问题的,复核员应在销货清单上加盖质量合格章并签字,按月装订作为出库复核记录。

3.3复核发现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批号与销货清单所列批号不一致的,应换付相同批号的产品;无相同批号产品时,通知开票员重新开票。

3.4出库复核记录应保存到超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4.拆零拼箱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出库复核: 4.1拆零产品逐批号核对无误后,由复核员进行拼箱加封; 4.2使用其他产品包装箱作为拆零产品的代用箱时,应将代用箱原包装内容覆盖或涂改,标明拼箱标志。

5.停止出库的情形: 出库复核时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养护员处理: 5.1产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5.2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5.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或污染;

5.4产品已超出有效期、霉烂变质、虫蛀、鼠咬等; 5.5非法产品或本公司无经营资格的药品;

5.6怀疑有质量问题,未经质管部明确质量状况的品种; 5.7药监部门或质管部通知暂停销售的产品。

运输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保证运输过程中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规范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运输工作,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前,运输员应与出库复核员办好交接手续,对照“销售清单”清点产品数量,数量无误后在“销售清单”上签字确认。

3.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应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路线。

4.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要包装完整,包装牢固,已开箱产品应封口并签单,品名、标识清楚,数量准确,堆码整齐,不得将产品包装倒臵、重压,堆码高度要适中。

5.实施文明装卸运输,搬运、装卸产品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产品的安全。

6.对需要冷藏运输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时应放臵在车载冷藏箱内,并优先运输。

7.运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针对运送诊断试剂的包装条件及运输道路状况,采取必要措施(泡沫板等),防止产品破损和混淆。

8.货到后请客户在“送货单”上签字认可,送货单返回财务作报帐处理。

9.运输员对押运的产品负责,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按公司

有关规定处理。

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公司产品的售后服务,促进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的方针的实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特制定本办法。

2.机构设臵:

2.1设立售后服务兼职人员。

2.2通过公示的服务(热线)电话、网站、信箱或其他方式,接受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咨询、使用意见反馈、投诉等事务。

2.3经营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约定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售后技术维修。

2.4负责公司产品客户(用户)意见收集、投诉受理、退货换货、维修联系等管理工作。

3.公司设立多级投诉制度: 客户要向公司当事人的直接上级投诉,或直接向公司领导投诉。

3.1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产品质量、使用功能的,应反馈生产企业或提供售后技术维修部门处理。

3.2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产品包装破损、变质的,反馈供货企业处理。

3.3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公司营销、安装、售后服务人员态度差、不尽职的,送营销部门处理。

3.4公司产品、服务存在的重大问题,出现或可能出现危机和媒体曝光、法律诉讼、影响公司公信力的,列为专案优先处臵。

4.服务公约: 4.1公司的经营宗旨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4.2客服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接待过程不得怠慢客户和消费者。对每一次来电、来信、来访,接待员均应详细记录在案,填写有关登记表,按规程和分工转送有关单位和人员处理。紧急事件应及时上报。

4.3公司对每个来电、来信、来访,须给予迅速、满意回复,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奖励。

4.4客户的意见和投诉情况,作为考察与之相关部门和人员业绩的依据之一。

4.5公司产品因质量问题的退货和换货应有具体规定,明示于销售场所、载于产品说明材料内

4.6具体退货和换货工作流程,培训有关人员熟悉该规程。4.7仓库、运输、财务、销售部门为退货和换货予以支持和配合,并进行工作流程上的无缝衔接。

有效期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了严格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的管理,防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过期失效,确保所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质产品处理。

2.购进与验收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管理: 2.1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有效期控制原则应尽量遵循“逐批采购,第延效期”(即每批采购的有效期原则应等同或延后于上批采购的有效期)和“勤进快销、防止积压”的原则。

2.2除合同中另有约定的外,从生产企业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从经营企业购进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剩余有效期不应少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二分之一。否则,验收时应予拒收;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剩余有效期不足12个月的产品,验收时应予以拒收,采购员在拒收报告上注明原因要求验收入库的,方可验收入库。

2.3基本单元包装上未注明有效期、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更改有效期的产品,一律拒收。

2.4采购员签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货合同时,应对供应的生产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应签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销售不畅时给予退换货或过期失效后与货源单位协商解决的合同条款。

2.5近效期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确认无法在失效前形成不可逆销售的部分,应由采购员在失效前与货源单位联系做退换货处理。

3.储存养护环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管理: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按批号进行储存养护,根据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码。

3.2严格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出库和销售原则。出库或销售票上所列的批号违反该原则时,要暂停出库,汇报直接上级协调或查明原因,经重新开票或直接上级在原票上签字后,方可继续出库。违反出库原则又无直接上级签字造成损失的,要追究保管员和开票员的责任。

3.3距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为近效期产品,养护员应按月填报“近效期产品催销表”,并与保管员与实货进行核对后,按月报质量负责人、采购员、销售员。

3.4距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产品库存货位上应有近效期标志或标牌。

3.5养护员对近效期产品应每月进行养护检查,并做好记录。3.6诊断试剂有效期满时,养护员填报“不合格产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后,通知保管员将过期失效产品移入不合格区,并登记不合格产品台帐。

4.销售环节的效期管理:

4.1销售部门应按“近效期产品催销表”所列品种及时组织销售。4.2销售员应随时跟踪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确认在产品失效前无法使用的部分,应及早帮助医疗单位办理退货,以免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过期失效退回后,造成本公司经济损失。

4.3已经过期失效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一般不得同意医疗单位做退货处理。

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及其销毁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是用于诊断治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为严格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管理,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或流出本公司,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质量管理部是公司负责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实行有效控制管理的机构。

3.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定义: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均属不合格产品,包括:

3.1经生产或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检验部门或法定监督检验部门检验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3.2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3.3各级药监部门公示禁止销售的品种;

3.4过期、破损、污染、霉变及其他质量问题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诊断试剂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4.判定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依据: 4.1验收员填写并得到质管员确认的“产品拒收报告单”; 4.2法定监督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或其他正式通知,均可作为判定不合格品的依据;

4.3产品破损、污染、过期失效以及明显的外观质量问题、包装质量问题和标识违规问题,凭质管员签字确认的“不合格产品确认表”、“销售退货单”(销售退回不合格)作为判定不合格产品的依据。

5.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监管: 质管部负责本公司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品的管理,包括不合格品的确认;检查实物和“不合格品台帐”的记录是否相符;进行不合格品的汇总分析;审核报损和销毁手续;监督销毁过程等。保管员负责保管不合格品、登记“不合格品台帐”、填报“不合格品报损审批表”。

6.各环节发现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 6.1验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出具“拒收报告单”,拒收来货暂放入不合格品区,给出明显的标志,并做好验收记录,通知有关部门拒付货款,联系处理;销售退回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销售退货单”报质管部确认。

6.2养护员对库存产品进行养护检查时发现的破损、污染、过期失效产品或可疑不合格品应记入养护记录,挂红牌或黄牌标志,同时填写“不合格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属不合格品的,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并通知保管员接收不合格品实物存放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标志。必要时应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6.3销售和出库复核时发现的质量可疑产品,应挂黄牌,养护员填写“不合格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属不合格品的,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并通知保管员接收不合格品实物放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必要时应根据销售记录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6.4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或药监、检验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品时,质管部应立即下发“不合格品停销通知”停止销售,通知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保管员将不合格品实物移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标志。必要时应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7.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

7.1经质管部确认的不合格品,养护员在微机中移入退货库,保管员将实物移入不合格区,并全部记入“不合格品台帐”; 质管部应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2属不合格品的,根据有关规定应由我方承担损失的,保管员如实填报不合格品报损表,经公司质管部、财务部等审核并签注意见,最后由总经理签注审批意见。

7.3同意报损的保管员将货在微机中移入不合格库,通知财务部下账报损。报损后的不合格品仍然应妥善保管,给出红色标志。不得混放。

7.4对已报损的产品,凡已无使用价值或按规定应该销毁的,由质管部填写报损产品销毁审批表,经公司质管部、财务部等审核并签注意见,由总经理签注审批意见后执行。销毁时经质管部对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等核实无误后方可装运到指定地点销毁。整个装运销毁过程都应在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监督下进行。销毁结束后,有关监销人确认实际销毁产品与销毁产品明细表所列的内容全部相符,方可在销毁表上签字证明。如有不符,要查明不符原因,查清责任。对重大问题的责任者要作出相应处理。

7.5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报告、确认、报损、销毁等记录应妥善保管,留存备查。

退货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和服务质量,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销售退回产品和购进产品退出、退换的质量管理,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销售退回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范围和条件: 2.1销售退回产品是指本公司产品销售给客户后,由于各种原因从客户方退回的产品。

2.2因价格变动,为订正票据开具退货票,没有发生实际物流的单纯票据退货,不在本制度的管理范围内。

2.3已经过期失效或由于客户保管不当出现了质量问题的产品,一般不得退货。

3.销售退回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退货程序: 3.1符合退货条件的退货,客户由销售人员代其办理,不符合退货条件的,应事先取得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退货手续。

3.2由销售人员对照拟退回产品实货逐项填写“销货退回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的有关拟退回产品信息。

3.3由保管员或开票员通过核对销售记录或销售票据,查验是否为本公司售出产品,补充拟退回产品的相关信息,核对数量、破损、污染情况并签字确认。不能确认为本企业售出产品的,不得退货。

3.4确认为本公司售出产品,将退回产品暂放入退货区。采购部根据进货的来源,联系供货商,在处理意见上注明处理方式,同意退货的,保管员通知验收员验货。

3.5验收员对退回产品按新进货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打出“销售退货单”并在“退货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和“销售退货单”上写明质量状况并做出验收结论,签字后交保管员。3.6保管员根据验收结论,将合格品从退货区放入相应的合格品区,将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记入不合格品台帐。

3.7质管部检查两单及实物的处理情况并签字确认。

3.8以上产品实物退货手续办理完毕后,将“销售退货单”一联交验收员作为退回验收记录、一联交保管员作为退货台帐,一联与“退货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交保管员作为退货通知单,一联交财务部,一联交退货方。

3.9允许先退货,后验收,即退回产品经主管领导或其委托授权人审批同意退货,并放入退货区后,即可办理开退票手续。

4.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退出、退换: 4.1不合格品经与供货方协商可以进行退、换货或财务处理。供方不要求退回实物的,实物应存放于不合格区等待销毁。

4.2合格的库存产品或销后退回产品,因滞销等原因需退回供货方时,应由进货员填写“购进退出审批交接单”,保管员根据审批后的交接单办理退货,并打出“购进退货通知单”,经复核员复核签字,退货经办人签字后保管员留存一联为“购进退货出库复核记录”。进货员留存一联为“购进产品退出记录”,记录妥善保存三年。

4.3购进产品的换货:退出的产品应按退出处理,换回的产品应按来货重新验收入库。

冷链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确保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GB500725冷库设计规范》。

3、范围:适用于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物流冷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储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术语和定义:

4.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是指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运输有温度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4.2冷藏指温度符合2℃—8℃的储藏运输条件。4.3冷冻是指温度符合-10℃—-25℃的储藏运输条件。

4.4药品冷链物流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

5.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区应当设臵在冷库内; 5.2收货时检查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

5.3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5.4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从收货转到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30分钟内,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15分钟内。

5.5验收应在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规定的储藏环境中。

5.6对退回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视同收货,严格按5.1、5.2、5.3、5.4、5.5操作,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5.7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1年以上备查,记录至少保留3年。

6、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藏、养护

6.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说明书上规定的储藏温度要求。6.2储藏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应按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6.3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6.4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1年以上备查,记录至少保留3年。

7、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 7.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7.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规定的储藏温度下进行。

7.3装载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冷藏箱应预冷至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运输温度。

7.4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7.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应设臵在冷库内,不允许臵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他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臵。

7.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储存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

8、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运输

8.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

8.2应制定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发运程序。发运程序内容包括出运前通知,出运方式、线路、联系人、异常处理方案等。8.3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箱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温度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臵。

9、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9.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臵不得超过30分钟/次。9.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冷藏要求。

9.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3年。

9.4温度报警装臵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臵,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

9.5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臵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备完好。

10、冷藏药品储存、运输的设施设备

10.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存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臵。

10.2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储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箱运输。

10.3应有经营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规模相适应的的冷库和冷藏箱。

10.4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回路电路。10.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急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3年。

10.6建立健全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3年。

11、人员配备要求

11.1应配备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11.2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

11.3从事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储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存、运输、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

体外诊断试剂工作程序 篇5

采购管理

本部分围绕生物试剂标准采购流程展开,包括采购计划、采购审核、合同管理、订单维护、采购入库等流程,并由此延伸到对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管理。

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可以手工制定,也可以和销售模块关联,即销售人员在制定销售清单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对比库存和销售数量,若有缺货情况发生会自动生成一张采购计划提交审核。

采购审核:

对采购计划中涉及到的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首营情况进行识别,引导用户进入后续流程:订立采购合同或者登记首营企业/品种。

采购合同:

将采购计划所列物品整理成清单,并从供应商字典里调出质量条款,合并形成采购合同,该合同可以打印出来,以传真的形式发送给供应商。采购订单:

系统支持以手工方式生成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包括订单号、采购日期、供方、生产商、采购明细等内容。软件可以直接将采购订单转换成email格式,您只需填写收件人email地址即可发送给对方。

采购入库:

采购入库与采购订单关联,系统可以根据预定义规则搜索出采购订单,无需记忆繁杂的采购明细。系统按照每个产品的每个批号登记库存,并汇总成入库总账。

验收入库

本部分围绕生物试剂验收程序展开,包括验收单、验收入库、不合格品台帐、不合格品报损、销毁等模块,业务流程为:

验收单

本部分完成生物试剂采购收货后的验收记录,可以与采购订单关联,导入采购清单记录的物品,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验收单记录了每一批生物试剂的生产商、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包装情况、质量情况等内容。

验收入库

本部分完成验收合格登记入库的操作,可以与验收单关联,导入验收单记录的物品,避免重复录入原始数据。入库单详细记录了每个产品的质量属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可以根据生产日期换算出失效日期)

不合格品台帐

本部分按照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标准流程处理验收不合格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拒收报告单,不合格品报损审批、不合格品销毁记录。

销售出库

该部分目的是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出库流程,包含销售订单、出库复核、出库单、销售退货等模块,销售订单进入系统后可以转换成出库单,并和采购子系统建立关联,缺货时自动生成采购申请;系统自动生成到货通知和出库通知,以弹屏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销售订单

录入客户订货明细,智能识别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间,及时提醒业务员规避交易风险;实时监控当前存货量,在缺货的情况下自动生成采购申请,以弹屏方式通知采购人员

出库复核

系统自动根据在库商品批次先后分配出库拣货指令,并打印一式三联出库复核单提交审核,库管根据出库复核单提货。

售后服务

该模块围绕标准售后服务流程展开,即投诉记录——>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纠正措施——>确认。

GSP质量控制子系统

该部分围绕《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展开,包含合格供应商档案、首营企业/品种审核、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台账、近效期体外诊断试剂催销表。

合格供应商档案

系统符合法定资质的供应商筛选出来,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供采购人员参考。合格供应商目录由授权人员进行维护。

首营企业/品种审核

系统将第一次往来的供应商和产品视为首营企业,系统在业务环节会自动识别出首营企业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列入供应商字典。

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台账

验收不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自动进入不合格品台账,系统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对其进进行评审和销毁,并在数据库里产生相应的记录。存储养护子系统 库存盘点

系统按照过滤条件对库存产品进行实时跟踪,记录每个产品的编号、规格、库存以及该产品每个批号的库存、失效日期、出入库日期等属性,为质量人员对产品进行质量跟踪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该产品字典里可以看到更加详实的信息

温湿度记录

该模块可以与电子温度记录仪联机,实时下载该记录仪产生的温湿度数据,生成报表和折线图供打印存档。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向用户提供试剂的运输记录,系统可以根据EMS快递单号查询出每批货物的送达情况(何时、何地送达)

二、产品特色

业务功能

针对性强:专为生物试剂企业量身订制的管理软件。

功能强大:软件集GSP管理、进销存业务、财务管理于一体

操作简单:进销存业务可以在一个界面里完成,傻瓜式操作。

权限管控:系统设有严格的操作权限控制,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篡改

智能提醒:系统可以通过弹屏的方式即时提醒用户将要处理的业务。

数据安全:强大的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免除您对数据安全性的后顾之忧。

技术特色

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三层架构,扩展性佳。

强大的COM组件库,应用随需应变。

全过程安全控制:具有完备的数据安全与系统备份机制,灵活的用户、单位、角色设定,强大的多角色权限分配机制,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存贮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

三、服务理念

售前咨询

业务专家+IT技术能手 = 我们的咨询团队

我们的业务专家依托丰富的生物医药经营管理经验和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客户整理需求,评估并发现问题; 我们的IT技术专家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从而使客户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

方案实施

成熟的产品+标准化实施流程=专业的实施服务

我们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软件能覆盖行业用户基本需求,仅需简单部署和标准培训即可完成实施;对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专业的实施团队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成熟产品进行少量定制,即降低了实施成本,又能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

强大的技术支持+良好的敬业精神=贴心的售后服务

我们本着“用心服务、技术领先”的宗旨,竭诚为用户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让用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所有产品除了提供一年的免费技术支持以外,在软件有新的版本发布时,我们会主动联系您,征求您的意见。一般来说,升级后的版本将有更多的功能,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我们的售后服务是全方位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 电话沟通:0551--5661682  上门服务  远程网络

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制度目录 篇6

台州椒江关爱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各级人员岗位职责…………………………………………1 2.质量管理方针及目标………………………………………7 3.企业质量责任制度…………………………………………8 4.企业质量裁决流程…………………………………………9 5.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10 6.医疗器械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11 7.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12 8.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制度……………………………………13 9.医疗器械在库保管、养护制度……………………………15 10.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制度……………………………………17 11.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18 12.有关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19 13.效期医疗器械管理制度……………………………………20 14.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21 15.医疗器械退货质量管理制度………………………………23 16.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制度……………………………………24 1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5 18.质量事故报告制度…………………………………………26 19.医疗器械质量投诉管理制度………………………………27 20.售后服务管理制度…………………………………………28 21.文件、资料、记录管理制度………………………………30 22.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1 23.仪器设备与计量器具管理规定……………………………35 24.医疗器械召回制度…………………………………………36 25.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制度……………………………………38 26.购货单位资格审核制度……………………………………40

上一篇:小班美术《剪菊花》教案下一篇:离职声明书 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