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精选9篇)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1

乡人民政府根据平目督[20**]21号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迅速召开村文书,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并按会议精神对全乡20**年1月至今各项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的清理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布置,通过近半个月的清查,现将我乡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兑现及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落实情况。(1)20**年粮食直补面积8751.24亩×15元/亩=13.16万元,综合直补8751.24亩×111元/亩﹦97.36万元,兑现玉米、小麦、油菜、水稻良种补贴21.5万元。

(2)20**年粮食直补面积8771.24亩×15元/亩=13.16万元,综合直补8771.24亩×111元/亩=97.36万元。已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

2、退耕还林资金落实情况。20**年我乡退耕还林面积2377.5亩,应兑现补助资金29.98万元,已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448亩×14.75元/亩=12.46万元,目前各项准备资料上报林业局,正准备兑现到户。

3、救济资金落实情况。20**年至今上级给我乡下拔:

(1)农村医疗救助4万元(2)抚恤事业费3万元(3)优抚对象解三难资金4万元(4)春荒救助资金3万元,(5)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3万元,已全部专款专用并兑现到户。

4、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情况。全乡农村低保人员1225人和城镇低保人员133人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全部通过信用社直发到户。5、20**年生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资金32060元,全部通过一折通发发到受益农户801户;20**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国家政策已经取消。

6、其它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1)20**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共67人,奖励扶助金共计9.6万元全额兑现到户;计划生育特别扶 助7人,特别扶助金每户4200元,全部发放到户;农村独生子女奖励金领证120人,每户60元奖励金已全部兑现到户。

(2)20**年“两免一补”经学校审核、公示、逐一核实后免22万元住宿生活补助费,经班主任通知享受学生家庭或监护人带上户口薄和私章后,上卡到信用社已全部兑现到户;(3)20**年慢性病报费人数124人金额12.83万元,门诊家庭账户报费24.83万元,门诊统筹报费47.17万元,住院报费人数479人金额66.35万元(含县外28人)均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7、2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4个村,目前已全部峻工等待验收,第一批启动资金13万元已全部兑现到村、及一事一议项目上。8、20**年至今共领取后扶资金37.8万元,库区基金80万元(其中50万元按照上级要求用于建设车渡船码头)。已全部用于库区移民项目,专款专用。9、20**年至今共领取危改资金87万元,已兑现到户75.3万元,现余额11.7万元。

二、存在问题

通过清查发现全乡各项惠农政策资金没有贪污、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现象,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处出务工人员常年不在家,且人员较多,基本信息不健全,给证件的核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2、由于惠农政策项目多,资金多,信用社业务人员少,在按时兑现上还存在困难。

三、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2、广泛宣传,认真落实。

3、严格程序,严格标准。

4、专款专用,专户储存。

5、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6、认真督查,从严问责。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2

一、三方共赢:农户、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受益

“农超对接”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流通业态, 对于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保障市场供应, 稳定物价,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超对接”, 农户小生产与商品大流通有机结合, 推动生鲜农产品销售,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成为农户、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

(一) 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顺畅

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生产经营, 极易导致农民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 又往往产生农民出售农产品乏力等问题。“农超对接”不失为破解这一困扰农村经济发展难题的好途径。盖州市梁屯西瓜专业合作社与沈阳、大连、丹东、营口等地超市对接后, 早熟西瓜销路不断扩大, 销量由原来的1000吨增加到现在的8000吨, 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更多农民种植西瓜。大石桥市周家山菜水果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购农民黄桃、山楂、李子等水果2000多吨, 生产罐头240万瓶, 通过“农超对接”, 产品进入沈阳乐购、大连新玛特、鞍山大福源、营口兴隆等超市, 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瓦房店市复州城八里村被沃尔玛超市认定为油桃“农超对接”基地, 通过这一项目启动, 当地农民不但获得沃尔玛的专业种植技术, 而且每亩增收300元, 带动8000户农民受益。

(二)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融入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更高要求, 达到与超市的对接标准, 本身就是一个组织规范化、产业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过程, 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与市场的素质和实力不断增强,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有利时机。凌海市圣田蔬菜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后, 为适应超市相关要求, 积极对菜农进行各种种植技术讲座、培训, 指导菜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 积极为菜农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蔬菜销售等服务活动, 让农民既学到技术、提高素质, 又扩大销售、增加收入, 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农超对接”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过程得到全程监管, 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这在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按照超市的严格标准和质量要求, 合作社必须严把质量关, 坚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种植和提供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 确保消费者对“菜篮子”更加满意和放心。

(四) 流通成本与销售价格双双降低

目前大部分城市超市对生鲜农产品主要采取传统采购模式, 中间环节多, 每一环节至少要加5%-10%的成本。沈阳家乐福超市通过“农超对接”, 农产品采购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约25%-30%, 售价降低约20%。以2010年12月中旬沈阳生菜价格为例, 一斤生菜在产地每市斤1元钱左右, 在沈阳十二线批发市场批发价是1.70元, 而到超市或农贸市场则会达到4元以上, 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 经过几个环节, 价格就翻了两番还多。生鲜农产品从采摘到进入超市销售, 通过传统渠道要经历多次装卸车、配货、包装等过程, 时间长, 环节多, 极易导致商品新鲜度和品质下降, 并且增加产品损耗。“农超对接”后, 大部分农产品在当地采收后6小时即可送达门店, 快的甚至3个小时就能进入超市, 提高了超市生鲜农产品的竞争力, 使其损耗减少, 成本下降, 销售价格相对较低, 消费者从中直接受益。

(五) 超市自身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为适应“农超对接”, 超市需要主动取消传统的进场费、销货员雇佣、实物损耗、加利等各种费用, 重新回到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利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上来, 并积极改变自身运营规则, 缩短结账期和产品报价时间, 组织合作社培训, 多种方式宣传促销“农超对接”产品, 对于惠农利农以及为消费者服务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步履蹒跚:整体对接态势不容乐观

有资料显示, 去年全国有28个省 (区、市) 开展“农超对接”, 涉及10多类农产品。农业部直接帮扶2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 引导1.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直接建立了产销关系;供销社全系统已有20多个省的1000多家超市企业和1万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业务。广东省财政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5亿元, 共4.5亿元支持推进“农超对接”工程。在这一方面, 辽宁省还存在较大差距。家乐福超市在沈阳开有9家分店, 本地仅有4家合作社与其实施“农超对接”, 且对接品种也只是有限的几类, 销售额占生鲜产品总销售额比重不足15%。其他在沈超市基本没有实施与本地合作社的对接。辽宁省作为蔬菜、水果生产大省, 2010年蔬菜产量2668.2万吨, 水果产量641.3万吨,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交通网络发达, 物流配送体系完备。如此广阔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本应成为“农超对接”的有力支撑, 但目前推进状况却不令人满意, 与辽宁省的资源状况、市场供求、现代商业转型、新兴流通业态建设等相差甚远。

三、功能错位:“农超对接”的瓶颈与制约因素

自“农超对接”项目实施以来, 辽宁省相关部门做了一些工作, 从对接体系、组织架构、产业链、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践。但从目前看, 效果并不明显, 进展速度较慢。究其原因, 主要是各类行为主体在功能上产生错位, 其中包括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多个行为主体, 成为阻碍“农超对接”快速推进的制约瓶颈。

(一) 政策支持乏力

“农超对接”涉及范围远不仅仅是超市、农户和消费者, 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很多, 如财政税收、物流仓储、资金融通、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设施设备等等, 这些复杂的关联因素客观上很容易对“农超对接”造成影响。虽然国家针对“农超对接”、农民合作社建立以及农合社资金融通等已出台了一些政策, 但还没有形成立体式政策体系来实现对“农超对接”的全方位支持。辽宁省2010年相继出台《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辽宁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业务试点方案》, 但是对鼓励“农超对接”的直接政策并没有出台。各级政府部门缺乏支持此项工程的统一性和主动性, 政策保障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 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工程的市场环境没有完全形成。

(二) 信息交流不畅

“农超对接”的关键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和超市有效对接。由于农户、合作社以及超市分归不同行业领域, 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缺乏相互之间的联动机制, 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合作社和零售终端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连接。尽管“农”、“超”双方都有与对方进行业务合作的意愿, 但由于缺乏信息开放对称、交流快捷畅通的沟通渠道, 双方只能各自兴叹。沟通平台缺失, 信息桥梁匮乏, 成为影响“农超对接”一个实实在在的障碍。

(三) 小农思想束缚

由于传统小农经济意识束缚, 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经营理念, 一些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部分农民“被动”入社, 加之法制观念淡薄, 对于自身权利、责任和义务缺乏足够认识, 导致合作社履约能力不强。一些农民置入社协议于不顾, 急于换取现金, 直接将农产品卖给批发商。还有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种植意识,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合理, 不能满足超市产品质量要求, 致使“农超对接”难以实现。

(四) 专业合作社发育不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要符合严谨、科学的程序。一些专业合作社在社员入社、入资、组织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 缺乏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 不能真正起到为社员服务、改善社员经济利益、提高社员社会地位和家庭境况的作用。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小, 不能满足超市量大类多的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 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仓储和冷冻系统, 造成农产品的集中堆放、储藏、保鲜困难, 不能满足“农超对接”的硬件要求。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组建时审查不严, 组建后管理不善, 组成人员素质较低, 建成后出现违法违纪现象:有些借合作社之名享国家政策之便, 谋取私利;有些则超限经营、偷逃国家税款, 使专业合作社性质发生改变。

(五) 流动资金匮乏

专业合作社从成立到运转都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 实行“农超对接”后, 所需资金更多, 而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涉农信贷机构并没有专门针对“农超对接”的信贷服务, 商业性金融机构更是缺乏对合作社提供信贷的积极性。农民由于自身资金承受度低, 以及对风险的厌恶性心理, 无法自筹资金维持合作社运营。由于资金的困扰, 特别是用于周转的流动资金数额相对较大, 众多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六) 商家体制不利

作为企业的超市各自具有不同的经营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往往在事实上阻碍了“农超对接”顺利实施。例如, 超市运营规定的账期一般为15-45天, 这与合作社和农户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实际存在较大反差。为适应超市的经营体系, 合作社不得不垫付超市账期内货物周转资金, 久而久之, 形成大量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 超市采购报价多为一周以上, 最短也要3-4天, 而农产品价格随季节、气候和供应量等因素波动较大, 农贸市场有时一天早、午、晚的价格都不同。超市采购报价延时, 使得合作社承担着较大的价格风险。许多超市未将“农超对接”项目纳入其自身的物流配送体系, 需要合作社自备车辆为其连锁店挨家挨户送货, 这也为刚刚开始发展的合作社带来诸多不便。此外, 辽宁省现有实施“农超对接”项目的超市多为大型零售商, 而中小型零售终端很少涉足“农超对接”, 并没有表现出令人期待的积极性。中小型零售终端是农产品销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社区的中小型超市更是未来“农超对接”发展的主体, 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也是提高城市品味、方便百姓生活、实现农工互助、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政策先行:强力推进辽宁省“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作为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必须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强化沟通协调, 针对薄弱环节,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加速推进。

(一) 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鉴于“农超对接”涉及商业、农业以及供销合作社等多个部门, 为协调好各方关系, 避免政出多门, 借鉴他省经验, 建议成立辽宁省“农超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解决“农超对接”发展中的问题,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制定并监督落实相关鼓励政策, 保证“农超对接”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构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整合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 建立“农超对接”的需求、供给和交易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发布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对接信息, 促进农超合作意愿, 解决合作社和超市对接信息不畅问题;通过发布农产品种植和交易信息, 解决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信息不畅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行情, 建立预测系统, 引导农民科学种植, 降低农产品经营风险;通过信息平台打造知名商家、知名合作社、知名产品品牌, 提升超市、合作社以及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

(三)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市场成熟、实力雄厚的超市和合作社进行强强对接, 并给予政策扶持, 使其产生带头示范效应, 以点带面, 提升其他超市与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通过重点选择省内产业优势强的农产品进行对接, 促进本地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培育。同时, 鼓励超市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促进合作社对农产品的订单生产。通过签订明确供货量和供货品种的中长期合作协议, 形成超市与合作社稳定的产销关系。

(四) 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植、培育力度, 加强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 强化合作社在指导生产、服务信誉、品牌建设、食品安全、现代营销方面的作用, 通过筛选和淘汰, 将更多符合要求的合作社纳入对接范围。建立监督与激励机制, 强化农民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 提高农户的商业信誉与商业忠诚度,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清理散、小、乱、差, 对于那些不能提供产销服务的“失真”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决依法清理、撤销, 为真正服务农民、积极参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五) 强化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

建议设立“农超对接”项目扶持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省级“农超对接”项目;充分发挥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对真正开展“农超对接”的合作社, 通过有针对性的审核措施, 提供特别信贷支持;制定奖励政策, 鼓励各类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销售本省农产品, 充分调动超市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北方气候特点, 对“农超对接”业务开展好的合作社在反季期间, 为保证超市供货量而采购的非自产自销农产品所缴纳的税款, 根据真实的交易记录, 并由超市出证, 通过以奖抵缴的方式进行部分补偿;尽快出台辽宁省“农超对接”工作实施意见, 在制度层面对兴建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检验检疫、生产技术支持、质量标准以及农产品市场秩序等方面予以规范和保障。

(六) 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善政策 惠农惠民 篇3

笔者在今年实行“财政同级审”的过程中,对某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了审计调查,该县主要是对水稻种植进行保险,保险金额为200元/亩,保险费12元/亩,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4.8元)、省级财政补贴25%(3元)、县级财政补贴10%(1.2元)、农户交缴25%(3元),审计发现,该項保险业务虽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参保意识淡薄。由于这是一件新的工作,且涉及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在推行这一工作中没有进行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有的农户根本不知晓,而大部分知晓的农户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对水稻参保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因灾造成的水稻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寻求经济补偿,对他们来说是件陌生的事情,他们靠政府救济抵御风险的意识强于保险意识,认为参不参加保险无所谓,甚至极少数认为是保险公司推销一种新的商业保险。据审计了解,乡镇政府为了完成该項任务,将由农户负担的保险费即3元/亩,由乡镇财政代垫,农民实际未参与该項保险。

二是勘赔定损操作简单。在乡镇政府作为参保主体后,由于没有落实到农户,只是本乡镇实际田亩数进行上报,加之保险公司也未进行实地测定,对其中转包、实际种植面积与参保面积的情况掌握不足;其次在实际发生水稻受损时,农户未参与保险,上报灾情不及时,乡镇政府没有掌握全面的受灾面积,乡镇政府上报灾情积极性不够;再次方案中确定直接损失率在30%以上才由保险公司赔偿,而且在计算损失时,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分为分孽期、抽穗期、成熟期,根据植株的损失数量确定损失率,在基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勘赔定损工作根本操作不了。但是天灾常年发生,农户水稻受灾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保险公司对该項保险业务又一定要作出理赔,所以保险公司为了弥补乡镇政府垫付的保险费,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在理赔时以赔付标准按一定比例进行推算拨付乡镇。从某县2010年看,赔付金额为1 006.54万元,约为5.9元/亩,占保费的49.23%,赔付受灾面积占参保面积的11.85%。

三是理赔款未分发到户。乡镇政府在收到理赔款时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没有参保依据,大部分乡镇将款存留账上,既使有少数乡镇在发放时也只是简单地按面积发放,受灾重的与受灾轻的没有区别,滋生诸多其他问题,所以干脆不发放。由于实际参保资金是各级财政资金补贴和垫付的资金,而在实际工作中,是保险公司和乡镇政府得到实惠,使这項工作仅仅停留在资金转付、账面操作层面上,并未体现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了完善该項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体现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宣传上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结合赶墟日,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項重要惠农惠民政策,是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在观念上和思想上教育广大农民正确面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潜在风险,尽管科技在发展,“望天收谷”的时代正逐渐远去,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一直都存在,详细宣传解释保险条款,帮助农户算好一本账,使农民体会到水稻保险的好处,让农民了解水稻保险、接受水稻保险、受益水稻保险。

二是完善保险程序。保险公司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按参保自愿的原则,逐村逐户确定种植面积和参保面积,尽量实现应保尽保。乡、村要指定专人受理农户报损,并及时上报保险公司和县农业局,保险公司要在24小时内会同农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勘查确定受损面积,按方案要求不少于7个工作日及时支付赔偿款。

三是改革赔款方式。为了保证赔偿款及时发放到位,防止挪用、占用现象发生,在签发保险单时,保险公司为参保农户办理赔偿卡,在受损赔偿金额确定后,直接转入赔偿卡中,使受灾投保的农民能感受水稻保险的好处,并自发宣传,从而让水稻保险不仅仅是保险业务,而是惠民政策的延续;水稻种植不仅仅是营生方式,而是国富民强的基石,让党和国家的这項惠农政策真正逐一播撒在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种植到每一片希望的田野里。(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4

学校根据柳城县有关惠农政策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使教育惠农资金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政策制度更加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更加阳光规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现将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社冲乡的西面,是一所乡级学校,管辖仓贝、社冲、无忧、洛文、冲江、平村、长漕七个行政村。我校现有教职工100人,全乡现有小学(园)12所,其中小学9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总数669人(不含幼儿和学前班学生)。我校根据县乡政府的指示件精神,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二、成立机构

学校领导充分重视,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务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把惠农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周荣幸(校 长)

周少乐(书 记)

副组长:陈运全(副校长)

涂凤玲(副校长)

组 员:学校中层领导、班主任

三、认真落实

1、“两免一补”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强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在学校及周边墙体书写“两免一补”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图片、印发宣传标语等,及时将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到学生和家长心中,让农民群众、教师、学生都了解中央的政策,了解申领国家资助的条件、程序,了解免费教科书、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标准,使“两免一补”工作及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全乡共有669位同学享受“两免一补”。

2、严格落实收费政策。

切实贯彻执行市县有关收费政策。学校按照国家和区市制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范围收取费用,并在学校校门口公示栏按要求公示,全面执行免学杂费、书费,无乱收费行为。

3、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程序规范、及时。

学校严格执行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有关规定,开展了对申请补助的学生进行审核,在校内醒目处公示拟贫困寄宿生名单及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召开家长座谈会,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家长手中,家庭困难学生、二女户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学生享受到补助,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2012年秋学期、2013年春学期共有205人获得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1000元/人。年。

4、学校坚决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审批手续。

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学校在年初做好预算,上级按时拨付资金,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存在挪用及发放补贴等违规使用现象。学校各类经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经费报销先由经办人签字并注明用途,财务人员审核票据符合规定后,由财务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审批,坚持三人以上签字制度。对数额较大的开支项目,由学校校委会集体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无统一购置教辅材料的问题,学校及班级没有给学生办理任何商业保险。

5、寄宿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学校设有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没有虚报寄宿生人数,有营养早餐发放样表、花名册等,材料规范齐全,每月上级及时发放资金,接受群众监督,早餐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专项资金独立核算,及时公开。

6、校舍安全工程方面。学校已竣工一幢学生宿舍楼,按合同书要求按进度支付拨款。正在新建的教师周转房,主体已完成,工程建设有开工许可证,证件齐全,规范施工。

四、存在问题

“免费午餐”村校的档案不齐全;

五、整改措施

认真、细致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针对教育系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要求,查思想认识、查政策落实、查存在的问题,重点要从以下方面大力整改:

1、继续加强“免费午餐”宣传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2、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经过自查,学校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重大事项及资金使用情况能够及时公布、公开,做到透明、阳光。

柳城县社冲中心小学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5

县减负办:

根据《关于开展坚决纠正损害涉农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湘农维监1号)和《关于开展坚决纠正损害涉农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怀农负监4号)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负惠农政策工作的落实情况,结合本乡实际,针对我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对我乡的减负工作进行自查: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负惠农政策工作的落实情况,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副乡长任副组长,经管站、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水平

指导各村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各级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有效宣传形式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任务

根据上级有关减负惠农政策,我乡进行了大力宣传,全乡各村各部门都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切实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报刊订阅超标问题。全乡十二个村均存在订阅报刊超限额现象。上级部门将各村订阅党报党刊费用控制在500元以内,但是实际上上级分到各村的报刊费已达1000元以上。

2、村委会工作能正常运转,在村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向农户收费情况,但这是群众自愿在召开村民大会的情况下产生的。

3、农民建房收费高,经调查收费是依据上级国土部门的文件进行的,没有违规收费。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减负意识。

2、不折不扣地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减免政策,采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落实农民负担减免政策,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预警机制等。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当前实施的强农惠农政策大致可分为6类,分别为社会保障类政策、直接补贴类政策、扩大内需类政策、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和项目扶持类政策。从政策目标看,前3类可归为惠农政策,主要目标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后3类可归为强农政策,主要目标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社会保障类政策。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项,其主要目的是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贫困、看病、养老的后顾之忧。

(二)直接补贴类政策。从开始,我国先后对农民实行了直补政策,补贴种类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其目的是为种粮农民直接提供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扩大内需类政策。包括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三项政策,对购买汽车、摩托车、九大类家用电器的农民给予购买价13%的补贴,不仅给农民以实惠,提升农村的购买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进一步拉动了内需增长。

(四)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包括危房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等,目的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便于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对较大范围内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解决农民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五)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包括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培训技能提高农民素质或为农民免费提供各项服务等形式,达到强农惠农的目的。

(六)项目扶持类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扶持具体项目,引导农民开展现代、高产、科学化的农业项目,在给予资金的同时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属于授人以渔的技术下乡。

二、基本成效及经验

一是保障了最困难群体的利益。在农村,养老、就医成为了一大重点、难点问题。在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后,三类困难群体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二是通过各种补贴让农民得实惠。种粮农民收入低一直是阻碍农业发展的大问题。为此,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进行了各种补贴。据统计,我县平均每亩地每年拿到的补贴金额为100余元,根据人均耕地面积3亩计算,平均每户每年300余元。除此之外,中央和省级财政还对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家电等消费品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民的消费压力。

三是通过扶持产业项目为农民增收。在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米业加工合作社、油脂加工项目等一些特色产业项目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是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各级政府均投入资金,对农村的交通、水利、住房、土地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补贴引导农民种植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激励农民采用良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有助于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管理部门分散,政策落实协调配合不畅。管理和分配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有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发改局、民政局等多个农口部门和涉农单位,涉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工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主要表现为:项目资金申报和使用各自为政,资金监管责任分散;不同渠道的强农惠农政策目标可能存在交叉重复。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项目点多面广,项目资金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强农惠农资金集中使用的合力。

(二)补贴资金细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效果有限。按照目前的补贴标准,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总量加起来非常大,但分散到人后,平均每人补贴只有100余元,相对于近年来飞涨的农资价格、逐年增加的人工成本,意味着农民投入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从而使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或收益大打折扣。补贴资金对个体农户的补偿作用非常有限,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效应不是很明显。

(三)强农惠农资金量太分散,管理难度高。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差,跟踪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难度大,一些投到项目上的资金未

能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项目未能取得预期收益。部分补贴资金在拨付时,存在农户虚报冒领骗取资金等问题。

(四)政策设计存在缺陷。部分强农惠农政策设计过于复杂,限制条件多,实施难度较大,一些技术性指标难以简便、科学认定。比如能繁母猪保险费补贴政策,能繁母猪的数量很难准确核实,导致实际操作中易引发矛盾。另外,还存在上级部门对政策实施的要求与现实操作不相符的情况。

(五)落实政策的行政成本较高。为保证每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县、镇两级政府都需要层层部署,组织人员抓落实,召开会议、转发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账卡表册、核实面积、协调纠纷等,每一项工作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相应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协调。从政策制定层面,抓紧研究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和资金整合措施,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整合;同时,探索建立涉农部门沟通协调及监管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避免资金使用管理重复交叉和相互脱节,防止资金监管的缺位。在具体落实层面,由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审计局、监察局等涉农单位和监督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年度支农投资的安排原则和使用方向,具体负责涉农资金的整合和协调工作,搞好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解决涉农投资中的难点问题,汇总编制年度政府支农投资指南,实现全县一盘棋。

(二)创新政策方式,巧用市场手段。强农惠农政策,绝大部分是以补贴、项目等资金扶持的方式进行,鲜见通过改革政策、解除约束、加强引导等途径达到强农惠农目的的做法。一是适当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家庭经营和合作社优势互补,提高农民市场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流通,将农产品附加值更多地留给农民。

(三)加强资金监管,探索长效机制。健全监管体制。根据强农惠农资金总量大,点多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逐步探索和建立政府主抓、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新闻监督相互结合的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机制,抓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监管工作,推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全面开展。

(四)简化政策设计,完善信息平台。强农惠农政策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重点解决全局性、突出性问题,政策设计上要容易理解、便于实施、有利监督。在政策目标人群的认定上,一方面要使资格认定标准变得清晰、明确、易于辨别,另一方面要使申请人的信息清晰、明确、易于查询。同时还要加大对资格认定标准的宣传力度,使其更容易为老百姓接受和掌握。更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时解答群众的疑惑。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平台,把申请人的数据信息定性、量化,完善政策落实的基础信息支撑,更加方便、准确地判定申请人的实际条件。

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重在落实 篇7

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着眼于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和促进发展, 着力解决农机安全监理长期投入不足、装备落后、手段薄弱等问题,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地位,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水平, 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条件,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制定实施, 表明了国家对农机安全监理在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体现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的高度重视。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应统一思想, 把力量凝聚到惠农政策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把行动落实到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上来, 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局面。

各地应把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 明确行政执法职能, 推进“参公”管理, 进一步理顺基层安全监理体制, 合理设置机构, 强化条件手段建设。积极协调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落实扶持资金, 将农机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形成稳定的农机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协调落实关于农业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管理的有关要求, 保证行政执法需要。应广泛调研, 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 找准政策措施的方向和重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应积极开展试点, 推广先进典型, 由易到难, 扎实推进, 在免费管理、政策性保险、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应加强督导, 一级抓一级, 一级督导一级, 层层抓好落实, 促进各地在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3年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三问 篇8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变化?

解答:与2012年的支农惠农政策相比,2013年的政策措施,总体上来说,支农惠农的扶持力度更大,一些补贴继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原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许多内容。

从数量上看,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共有33条,而2013年出台的政策则增加到了39条。从内容上看,新增加的内容有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对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对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补助,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补助,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扶持,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等。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内容针对今年国家的农业发展形势和特点进行了调整,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也能满足更多农民的需要。

二问

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关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有哪些?

解答: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与农村改革、现代农业生产结合更加紧密。其中的大部分政策措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针对种植业生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测土施肥配方补助政策,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二是针对畜牧渔业生产:生猪大县奖励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三是针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政策等。四是针对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农村沼气建设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等。五是针对生态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等。

三问

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关于农民生活和培训的政策又有哪些?

解答:在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中,也有部分政策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分为农民培训和生活补贴两大类,具体说:一是针对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政策等几项内容。这些培训项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依托项目,为农村培育实用技术人才,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2013年一项新增加的内容。二是针对农民生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等。除了上述两类政策外,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还提出了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计划”,同时新增加了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

补贴

10元 2013年,国家针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继续分地域实行良种补贴。按照规定,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667平方米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每667平方米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667平方米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粒每粒补贴0.1元。

惠农政策调研报告 篇9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驻XX工作组

根据《西藏自治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西藏自治区纠风办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XX实际,我驻村工作组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通过入户调研、翻查镇、村台账等方式,对64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逐一检查核对,情况如下:

一、XX基本情况

XX位于青藏公路沿线,距离市区仅12公里,是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驻地村,也是XX县乃至整个XX市的西门户,地理位臵极其重要且特殊。全村海拔3700米,现有耕地面积仅为239亩,粮食产量537.15吨;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714户(其中牧业户25户),1979人(其中女性1082人,占总人口的54.7%);五保户6户、贫困户28户;运输车68辆,农用拖拉机18台,小型拖拉机3台;牲畜1018头(只)。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058.36万元,人均收入7,225元(其中,大部分为征地补偿收入)。

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据这次检查统计,XX群众享受到的各项优惠政策有43项(其中,由镇政府、村委会负责落实的项目有20项,市、县直单位直接负责的项目23项),项目多,资金量大,工作任务重,群众十分关注。其他21项由于XX暂无相关项目,故暂时未享受到政策。

(一)主要做法

1、镇、村两级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一是以会代训,将宣传讲解强农惠农政策与各项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基层党建年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宣传学习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利用公开栏、标语、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本村醒目位臵、群众易聚集的公共场所悬挂横幅,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在镇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的政策依据、实施范围、办理程序、落实标准和落实情况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宣传。驻XX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深入农户家中,将《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享受财政补助优惠政策明白卡》(藏汉双语)发放到群众手中并进行细心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惠农政策,并与自己已享受的政策相对比,看落实是否准确,从而激发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热情,最终达到人人关注惠农政策,人人学习惠农政策的效果;四是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管,如农牧民安居工程、民政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资金均有专人负责。此次检查发现,涉及到镇、村经手的20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均有专人负责,未发现挪用、套用、占用、未及时兑现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2、督促村“两委”进行自查。我驻村工作组专项检查的同时,督促村“两委”进行认真自查。近两个月以来,驻村工作组深入村、组进行专项检查,认真查找XX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方面是否有套取、截留问题;是否有抵扣、代扣其它款项问题;是否按照规定程

序上报;各项惠民资金发放时间、对象、标准、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等。并对不足之处要求立即整改。

(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各项由镇、村直接经手落实的补贴资金专款专户,无抵扣、无截留,多以现金的形式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切实达到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的目的。镇、村对相关政策不折不够的执行、对人民群众细心周到的服务、对涉农资金细致严格的监督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也为密切政群关系奠定了基础。

1、镇、村直接经手并落实的项目共计20项,落实情况如下:(1)村干部待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村干部补贴由镇政府统一发放,三年来共计为19名村干部发放了现金补贴110,250元。

(2)五保户供养:XX共有6户五保户,三年共计发放供养经费33,600元。由镇政府民政负责人和村委会专人以现金方式发放到个人手中。

(3)安居工程补助:按照区、市、县相关政策规定,三年来共计为451户建设户兑现工程补贴资金12,289,000元。通过安居工程建设,XX85%以上的群众住上了安全放心房。

(4)一孩、双女奖励:按照自治区对农牧区“一孩、双女”户

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定,三年来共计为168名符合奖励条件的个人发放奖励金115,320元。由镇政府民政负责人和村委会专人以现金方式发放到个人手中。

(5)粮种推广补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08年,共计兑现了XX956.08亩耕地粮种推广补贴资金4,302.36元。2009年至今,由于征地等原因此项补助中止。

(6)农机购臵补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10年,为5户群众购臵的5台农机设备兑现补助资金共计159,25元。

(7)种粮直接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补贴粮食种植面积3613.48亩,发放粮食直补金63,714.3元。由村委会统一发放现金。

(8)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补贴粮食种植面积3613.48亩,补贴金额达49,973.52元。由村委会统一发放现金。

(9)能繁母猪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2008年、2009年两年共计补贴能繁母猪56头,补贴资金5,600元,由村委会统一发放现金到农户手中。2010年,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扩大了养殖规模,能繁母猪增加到152头,补贴资金达到13,898元。

(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XX低保户共计120人,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兑现低保金129,175元。由镇政府民政负责人和村委会专人以现金方式发放到个人手中。

(11)老人健康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为57

位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健康补贴资金17,500元。由镇政府民政负责人和村委会专人以现金方式发放到个人手中。

(12)“三老”人员补贴:XX符合条件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共计20人,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发放补贴112,000元。由镇政府民政负责人和村委会专人以现金方式发放到个人手中。

(13)养老保险补贴:2010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开始,XX共计53人参保,投保金达34,980元,为进一步普及新农保,使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奠定了基础。

(14)农村基层党组织保障经费:2010年,为村党支部拨付保障经费10,000元,由村党支部管理、使用。

(15)村文化室补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发放补助2250元,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使用。

(16)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补贴能繁母猪208头,补贴资金20,800元。由村委会统一发放现金。

(17)牲畜W病防治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由县防疫部门统一组织专人对牲畜进行防治,三年共计为2887只牲畜进行W病防治。

(18)碘盐差价补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补贴碘盐差价87,915元。由村委会统一发放。

(19)农牧民免费医疗: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三年共计4744人次享受免费医疗,补贴资金达733,000元。

(20)“降消” 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XX实际,三年来全村“降消”项目共计80项。

2、由区、市、县有关部门负责并落实的项目共计23项,情况如下:

(1)工信部门负责的项目4项,包括:家电下乡补贴、家具下乡补贴、汽车摩托车补贴、汽车换新补贴,东嘎镇政府已经组织专人完成全村所由农户的信息登记,并上报县工信局为农户定做家电下乡补贴卡。自2009年以来,共计申请家电下乡补贴96台,补贴资金达38,258元;申请家具下乡补贴19户,补贴资金达13,613元;汽车摩托车补贴和汽车换新补贴还没有村民申请。

(2)教育部门负责的项目8项,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广州教育基金、教育“三包”政策、中等职业免费教育、示范农林免费教育。其中,2010年,XX有2名学生获得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帮扶资金共计40,000元。各项目均由教育部门直接负责落实。经调查,已落实。

(3)财政部门负责的项目1项:民间艺术团体补贴。XX现有2个藏戏队,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补贴。

(4)农牧部门负责的项目2项,包括:农药补贴、化肥差价补贴,县农牧局每年均组织镇、村为村民发放免费农药和化肥。

(5)农业银行负责的项目2项,包括:安居工程贷款贴息、助学贷款贴息。经调查,落实情况良好。

(6)交通部门负责的项目1项:老年人交通补贴。经调查,部

分符合条件的村民已办理公交卡。

(7)卫生部门负责的项目3项,包括:卫生人员培训、免疫政策、农牧区健康教育。经调查,落实情况良好。

(8)民政部门负责的项目1项:城乡医疗救助。经调查,XX近年先后61名(其中,低保户3人,五保户3人)群众申请到区、市、县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救助资金达315,990.64元。

(9)综治部门负责的项目1项:平安西藏经费。

3、未享受到相关政策的共计21项,情况如下:

边境治安联防经费、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牲畜良种补贴、沼气项目、科技特派员生活补助、退伍军人补助、天然林管护人员经费、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经费、退耕还林补助、退耕还草补助、动物防疫补助、村医补助、教学点燃料补助、涉农商业保险、禽流感防治补贴、小反刍兽疫防治补贴、优生优育经费、乡镇公益性岗位医务人员待遇、农村公共服务21项,由于XX无相关项目或设施故暂时未能享受到政策。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很大,先后向村民发放了藏文版、汉文版的宣传册,基本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屋、村民皆知。但是由于群众理解上存在的偏差,部分村民没有把握相关政策,申请补助、扶持上不够积极。如农村沼气项目,XX至今无一人申请。

(二)工作程序还不够规范。镇、村两级是实施惠民政策的关键环节,任务大,工作繁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镇一级基本做到

了账目清楚、程序规范、制度健全,而村一级的工作力度不够,存在档案资料不健全、记录不完备运现象。

(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制约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专项检查情况看,惠农政策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多个部门,发放渠道各不相同,多头管理,各自发放。既不利于审计监督,也为群众享受补贴造成了一定困难。

(四)家电、家具下乡政策广受好评,但存在严重漏洞,商家在标价中暗藏猫腻。群众普遍认为补贴不应该由商家直接通过折扣的方式返还,而应该由政府部门根据购买发票进行补贴。

(五)基层组织建设扶持力度不够,检查中发现,上级对镇、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补贴几乎为零,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情况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工作组在专项检查结束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方案,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更要做好解释,使群众知道并且领悟各项政策规定,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

二是与上级各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做实各项基础性资料和档案,力求准确、真实,体现可行性和操作性,为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重视多个部门管理、多头落实、各自发放的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统一组织协调,把群众应该享受的到户资金统一纳入

“一折通”。

四是建立健全对惠农资金进行监督审计,使专向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补贴资金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五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提供组织保障。镇、村级组织承担着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重任,其工作责任性、基本素质、工作水平等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把镇、村级组织建设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前提,组织部门负责,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性强、敢于坚持原则、办事公平公正、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等工作机制,保障各项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尤如一个重型炸弹,管好了服务于社会,管不好就会诱发一批干部违法乱纪,百姓群起上访,给社会稳定造成隐患。此次专项检查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兑现惠农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惠民政策的特点和差异性,既全面推进,又突出重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使更多群众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到强农惠农“阳光”。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表》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的心情日记下一篇:公司内部会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