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大纲(共5篇)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 分:3分
总 学 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 笔 人:黄廷华 审 订 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
二、提供肥料;
三、提供工业原料;
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 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
二、驯化野猪的过程;
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
四、我国养猪业概况;
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 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2学时)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
二、猪的起源。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
三、生长期
短,发展迅速,沉积脂肪的能力强;
四、不耐热;
五、嗅觉和听觉敏感,视觉不发达;
六、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爱好清洁。
第三节 猪的行为学特性
一、猪的采食行为;
二、排泄行为;
三、活动与睡眠;
四、探究行为;
五、争斗行为;
六、群居行为;
七、异常行为。第三章 猪的品种(4 学时)
本章重点 : 全面介绍中国地方品种、国外引入品种以及我国培育品种,重点了解各品种的特点,以及地方品种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第一节 中国地方品种
一、我国地方猪种的类型;
二、中国猪的优良种质特性。第二节 国外引入品种
一、主要品种的种质特性;
二、大约克猪;
三、长白猪;
四、杜洛克猪;
五、汉普夏猪;
六、皮特兰猪。
第三节 中国培育品种 第四章 猪的育种(6学时)
本章重点 : 性状选择的重要性及性状的有关情况,性能测定的方法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问题,种猪选择指数的设计、阶段选留与淘汰,外形与质量性状的关系等。现代育种理论新技术如氟烷基因的分子检测等。
第一节 育种目标
一、育种原理;
二、选种方法;
三、阶段选种。第二节 种猪性能测定
一、质量性状;
二、猪的数量性状的遗传与相关。
第三节 育种值的估计 第四节 种猪的选择 第五节 猪的品系选育
第五章 猪的营养与饲料(4 学时)
本章重点 : 猪的消化吸收特点,各类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各类饲料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第一节 猪的营养生理特点
第二节 猪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猪的常用饲料
第四节 猪的配合饲料与饲粮配合 第五节 饲料的加工与质量检测 第六章 种猪生产(10 学时)
本章重点: 重点掌握种公猪及以种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人工授精的基本操作步骤能够基本了解。
第一节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养好种公猪的基本要求;
二、公猪的合理饲养;
三、公猪的合理管理;
四、公猪的利用。
第二节 猪的人工授精
第三节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
二、分娩前的准备与猪的临产症状及分娩前后母猪的饲养;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
第四节 种猪生产力,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第五节 种猪的繁殖周期
一、配种;
二、妊娠;
三、分娩;
四、泌乳
第六节 猪的杂交利用
一、杂交;二;杂种优势;三;杂交模式;
四、配套系 第七节 猪的人工受精
一、精液的保存、运输;
二、发情母猪的鉴定;
三、输精操作 第七章 幼猪培育(4 学时)
本章重点 : 掌握哺乳仔猪以及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一节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二、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
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 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体重
一、初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二、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与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性时期;
三、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体重的措施---“抓三食,过三关”
第三节 断奶仔猪的养育
一、断奶日龄及方法;
二、断奶仔猪的培育 第八章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4 学时)本章重点 : 掌握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第一节
生长肥育猪的生产发育规律
一、生长速度的变化,绝对生长速度呈先慢后快又慢的规律;
二、猪体各部位与体组织增重规律;
三、内脏器官变化规律;
四、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第二节
提高肉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一、选择优良的杂交猪;
二、提高肉猪的始重及其均匀度;
三、标准的日粮营养水平与提高胴体品质;
四、保证最优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肉猪饲养管理技术
一、保证肉猪定期出栏的饲养方法;
二、肉猪原窝饲养;
三、饲料调制和饲喂;
四、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五、调教;
六、去势、防疫和驱虫。第九章 猪场建设(4学时)
本章重点: 重点学习现代化养猪场的工艺生产流程,各猪群的计算,猪场的规划建设,养猪的设备等。
第一节 养猪的生产工艺
第二节猪场建设
第三节养猪设备简介 第十章 猪场的经营管理
本章重点:掌握猪场的运行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 经营计划
第二节 猪场运行与营销管理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四、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规模化猪场生产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验证所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
2.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课学生应掌握下列基本技能:实验设备的操作,仪器、仪表的使用、测量、运算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
猪的品种鉴别(2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猪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特点,学习优良种猪的外貌鉴定的程序和方法。
(2)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幻灯机。(3)实验内容
观看猪的品种幻灯和图片,种猪的外貌鉴定(4)实验作业
简述我省饲养的主要引进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的特点。
实验二
应用记录资料选择种猪(2学时)
(1)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记录资料选择种猪。
(2)实验内容:以母猪为例,说明如何依据繁殖性能记录选择种母猪。(3)实验仪器和材料: 计算器,10头母猪各项记录如表1。
(4)实验步骤:根据单项指标选留母猪;按种母猪生产力大小选留母猪;按母猪生产性能的选择指数来选留母猪;三种选留母猪方法的比较。
实验三 猪的日粮分析(2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对猪场典型日粮配方营养成分的计算,掌握日粮分析的方法。(2)实验内容:广东省某集约化养猪工厂饲养杜长约商品猪外销,已知该场的饲料配方,对原有配方进行评价,并调整出比较合理的新配方。以年产一万头瘦肉型商品猪计算,新配方将节约饲料成本多少?
(3)实验仪器:电子计算器。
(4)实验步骤:计算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按猪只性别、年龄、体重及所处生理时期查出饲养标准(表二);对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评价,并调整日粮;计算以年产一万头大猪(60-90kg/头;料肉比为3.2:1)计算,新配方将节约饲料成本多少? 实验四
SPF猪的生产(2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SPF猪的获得方法(2)实验方式:视频材料观看
(3)观看结果及需要完成的报告:通过视频观看,解释SPF猪的概念?请根据视频学习的内容,说明SPF猪的获得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SPF猪的应用前景? 实验五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2学时)
(1)实验目的:掌握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治措施(2)实验方式:视频材料观看
(3)观看结果及需要完成的报告:试分析规模化猪场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请根据视频学习的内容,说明规模化猪场疫病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请简述规模化猪场疫情发生后的一般处理方法?
4.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考核成绩以20%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实验10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
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
六、教学参考书
1、杨公社,《猪生产学》,农业出版社,2002年。
2、陈清明、王连纯,《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陈润生,《猪生产学》,农业出版社,1995年。
4、张仲葛、黄惟
1 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要求精简扼要,主要从课程理念、目标或重要内涵,例如教法、预期成果进行阐述。建议课程概述以50~150字为原则。基于这种理念,猪生产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掌握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描述时以条目为原则,叙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力求清晰、明确、具体,并尽量呼应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能力,从而呼应学校的核心能力;教学目标的描述应包括认知、技能及情意领域。基于以上原则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能制订猪种选留、利用的方案;2)能根据不同养猪场的规模合理编制生产工艺;3)能选用养猪场常用的设施设备;4)能熟悉饲养管理种猪、仔猪和肉猪;5)能应用饲养管理知识评价猪生产常见问题及饲养效果;6)善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立爱岗敬业、遵守规范、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职业操守。
3 教材内容大纲
基于“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对猪生产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首先删除了与其他课程重叠的内容;其次增加了前沿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例如养猪场自动饲喂设备、环境控制系统设备等内容;最后融入了企业(行业)标准,例如中国猪饲养标准等,使猪生产课程的内容始终处于前沿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猪生产课程的特点,为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和实做学习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5 评量方法
猪生产课程采取多元的评量方法,具体见表1。
本课程通过多元评量的方法能更客观、公平、有效地评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6 小结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胴体瘦肉率(%):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
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2、杂种优势:不同品种亲本杂交所得的后代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
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3、平均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
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4、产活仔数:母猪一窝所产的所有活的仔猪,包括假死的、弱仔。
5、母猪年生产力:每头母猪一年内能提供断奶仔猪数。
6、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
7、瞎乳头:不能正常泌乳的乳头。
8、后腿比例:冷冻胴体沿腰荐结合处垂直切下或软胴体沿最后第1-2腰椎间垂直切下的大
腿重与胴体重的比例。)
9、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10、隔离式早期断奶(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
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
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二、填空(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题答对两个以上给2分,错一个扣1分)
1.杜洛克、淮南猪、长白猪分别产于__美国、中国(河南)、____丹麦__。
2.现代家猪母猪妊娠天数为__114________.野猪的妊娠天数为120-140天
3.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时间应根据___品种_、年龄_____和___体重______。
4.母猪正常分娩持续时间一般在_1—4h____内完成,超过_5—12_属难产。
5.初生仔猪死亡多数由于压死、冻死、饿死等原因。
6.育种工作的目的是改变群体的 经济性状,其主要手段是_选择或选种和选配。
7.眼肌面积测量工具是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部位是在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
8.肉猪育肥方式目前我国有阶段育肥法和直线育肥法。
9.猪体组织生长发育规律首先是骨骼其次是肌肉最后是脂肪。
10.母猪的发情周期为__21_____天,每次发情持续时间为___2—6_______天。
三、判断(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猪的繁殖性状遗传力低,杂交易获得杂种优势。(√)
2.猪的耳型遗传一般垂耳对竖耳为隐性遗传。(╳)
3.猪的背膘厚与瘦肉率无论表型上还是遗传上均呈强的负相关。(√)
4.中国猪种与国外猪种比较最大的优势是胴体瘦肉率高。(╳)
5.母猪初配时间一定要达到7-8月龄,否则影响繁殖成绩。(╳)
6.早期判断母猪妊娠的主要依据是乳房变化和阴户变化。(╳)
7.公猪睾丸最佳温度是38--39℃,否则影响精子质量。(╳)
8.猪的出售体重越大,单位增重耗料量越少,经济效益越好。(╳)
9.初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第一周为22℃,第二周在18℃最为舒适。(╳)
10.据对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其视觉较差而听觉相对较发达。(√)
四、问答题(计50分)
1.简叙猪的生物学特性并简单叙述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0分)
a、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加快育种速度(1分)b、杂食动物食性广,综合利用农业资
源(1分)c、饲料转化率高,提高农业总效益(1分)d、生长期短、发育快,有利于育
种和加快资金周转(1分)e、猪的屠宰率高,加快满足人类对肉食的需要(1分)f、小猪怕冷、大猪怕热,结合实际,作好防暑降温(1分)g、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猪与猪建立联系,有利于人工授精(1分)h、适应性强、分布广,便于推广(1分)i、喜清洁、易调教,三点定位,人工授精(1分)j、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指导在合群时合理处理,避免损伤(1分)
2.简述断奶仔猪有哪些应激因素及培育措施(10分)
①营养饲料:由温热的液体母乳变成固体饲料(1分)②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断奶失去了母爱)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1分)③环境因素(失去了母仔共居的温暖和谐环境)由产房转移到仔猪培育舍,并伴随着重新 编群(1分)④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1分)
培育措施:①饲料要逐步更换(1分)②合理分群和及时调教,科学管理(3分)③环境控制(1分)④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1分)
3.何谓母猪年生产力?在生产中如何提高其生产力?(15分)
母猪年生产力指每头母猪一年内能提供断奶仔猪数。(2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两个途径,一是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奶,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4分)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体重。(4分)主要措施:a、好的杂交组合;(1分)b、搞好配种,提高受胎率;(1分)c、做好各阶段关键性管理:防暑降温,产前准备、接产护理,做好仔猪产后第一周的护理,仔猪早开食与补饲,做好断奶前后母仔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注重防疫消毒(3分)
(2010年春季)
课程:
审计学(Auditing)
课程类别: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资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预备知识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
⒈将审计纳入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轨道,试图引导学生从集合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角度去把握审计学科;
⒉传授审计的基本观念、方法和最新实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 ⒊通过经典试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知识和技能要求
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⒉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的确定; ⒊计划审计工作和重要性的运用; ⒋风险评估和分析程序的运用; 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⒍审计循环的内控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⒎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 ⒏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学》教学要点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⒉理解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
⒊了解审计的类别
审计按目的和内容不同,分为会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⒋理解审计的方法(1)账项基础审计
目的:防止和发现错误与舞弊;
方法: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详细检查。(2)制度基础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3)风险导向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并执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重大错报。
⒌了解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相应形成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⒍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审计监督体系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的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申请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申请人,应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准予注册,并报财政部备案。
⒉了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⒊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传统上,合伙或独资制是专业人士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受到对其宽松的有限责任与其所从事的专业鉴证活动应当承担的专业责任不相称的普遍质疑,一般公司的纯粹盈利性与会计职业本身特有的非纯粹盈利性也产生一系列角色冲突。有限责任合伙制集中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⒋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英国首开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之先河。2002年7月,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从法律层面上宣告了行业自律模式的终结,正式确立了外部监管模式。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⒈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⒉理解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可能的原因
⒊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⒈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⒉掌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记录。
第五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⒈了解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⒉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内涵
旨在提供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要求:(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⒊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
(1)自身利益威胁: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职业判断或行为产生不当影响。
(2)自我评价威胁:对以前判断或服务的结果做出不恰当评价,并且将据此形成的判断作为当前服务的组成部分。
(3)过度推介威胁:过度推介客户或雇佣单位的某种立场或意见,以致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4)密切关系威胁:与客户或雇佣单位存在长期或亲密的关系,而过于倾向他们的利益,或认可他们的工作。
(5)外在压力威胁:受到实际的压力或感受到压力(包括实施不当影响的意图),而无法客观行事。
⒋了解防范措施
(1)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2)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第六章 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⒈了解独立性的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要求:(1)识别对独立性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⒉理解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和防范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这种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2)审计项目组某一成员的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由近亲属尽快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将该人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并且审计客户对于该实体重要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4)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退休金计划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威胁的重要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5)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除非该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极低,否则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7)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经济利益
只要取得该经济利益是该直系亲属作为审计客户的雇员所享受的权利(例如通过退休金或股票期权计划),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就不应视为损害了独立性。如果该直系亲属拥有或取得了处置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者在股票期权中,有权行使期权,则应当尽快处置或放弃该经济利益。
(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同时审计客户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可能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如果该利益并不重大,并且审计客户不能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可认为独立性未受到损害。如果该利益对任何一方是重大的,并且审计客户可以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处置该利益,或者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拥有这种重大利益的成员,在成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之前,应当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利益,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
7(9)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并且知悉审计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控制权的所有者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亲密关系或外在压力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拥有经济利益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0)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作为信托业务的受托人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允许拥有上述利益: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是信托的受益人;通过信托而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的经济利益对该信托并不重大;该项信托不对审计客户产生重大影响;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对与审计客户经济利益有关的投资决策没有重大影响。
(11)其他相关人员在审计客户中拥有任何已知的经济利益 其他相关人员:其他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与审计项目组成员关系密切的人员。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存在这种个人关系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不允许该项目组成员参与任何有关该审计业务的重大决策;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2)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其直系亲属、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从审计客户处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例如,通过继承、馈赠或由于合并产生的)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经济利益,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解除业务约定;如果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该人员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者将该项目成员调离项目组。如果非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应当尽快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
第七章 审计目标
1.理解审计总目标
审计总目标从查错防弊,逐渐演变为判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并发表意见。2.掌握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披露)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3.理解审计范围
第八章
审计计划
⒈理解审计计划
⒉掌握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其运用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⒊掌握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构成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计划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⒋掌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
2.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上的要求,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上的要求。
3.掌握审计证据获取的程序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三类审计程序,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第十章
审计抽样
1.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抽样可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2.重点理解样本的设计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分层。
3.掌握样本选取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常用的选样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
4.掌握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5.掌握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均值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
⒈掌握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⒊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事项和情况,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28项):(1)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2)在高度波动的市场开展业务;(3)在严厉、复杂的监管环境中开展业务;(4)持续经营和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包括重要客户流失;(5)融资能力受到限制;(6)行业环境发生变化;(7)供应链发生变化;(8)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9)开辟新的经营场所;(10)发生重大收购、重组或其他非经常性事项;(11)拟出售分支机构或业务分部;(12)复杂的联营或合资;(13)运用表外融资、特殊目的实体以及其他复杂的融资协议;(14)重大的关联方交易;(15)缺乏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16)关键人员变动;(17)内部控制薄弱;(18)信息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不协调;(19)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20)安装新的与财务报告有关的重大信息技术系统;(21)经营活动或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机构的调查;(22)以往存在重大错报或本期期末出现重大会计调整;(23)发生重大的非常规交易;(24)按照管理层特定意图记录的交易;(25)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26)会计计量过程复杂;(27)事项或交易在计量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8)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简称特别风险)。在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消效果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第十四章
风险应对
⒈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⒉熟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相同,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此外,控制测试的程序还包括重新执行。
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也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
⒊熟悉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4 第十五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分析与收入相关的重要比率,本期和上期的重要变动和异常变动;实施截止期测试,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三个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期:一是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记账日期;三是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
⒊掌握应收账款函证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的项目。发函的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对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应考虑采用追加或替代程序予以查明。
第十六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包括:预算制度;授权批准;账簿记录;职责分离;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定期盘点和维护保养。
⒊掌握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本期和上期的异常波动,考虑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
⒋掌握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包括: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其中,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包括: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分析性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实地观察;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第十七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生产循环的业务流程
计划和安排生产(生产通知单)---->发出原材料(领发料凭证)---->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单)---->储存产成品(入库单)---->发出产成品(出库单)
⒉掌握存货成本审计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通常需要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抽查有关费用凭证,验证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否真实、合理。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主要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凭证;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
⒊掌握生产循环的分析性复核
对生产循环的相关项目运用简单比较法进行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判断其总体合理性,确定审计的重点。比率分析法运用的主要指标为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前者用以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积压,后者反映盈利能力,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销售价格的变化。
⒋掌握存货的监盘程序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抽查,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1)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2)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3)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⒌掌握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进行计价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对存货价格的组成内容予以审核,然后按照所了解的计价方法对所选择的存货样本进行计价审计,但应排除企业已有计算程序和结果的影响,独立审计。
购货交易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第十九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⒈掌握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函证短期借款的实有数,审查短期借款的增加,复核短期借款利息。
⒉掌握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内增加的长期借款,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为流动负债;计算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的相关记录核对,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检查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企业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其价值和现实状况是否与抵押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确定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⒊掌握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
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查债券交易的有关原始凭证;审查应计利息、债券折(溢)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
⒋掌握股本的实质性测试
股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检查股东是否按规定出资;索取股本明细表;检查股票的发行、收回等交易活动;函证发行在外的股票;检查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检查股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⒌掌握投资的实质性测试
投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实地盘点投资资产,并审查账实是否相符;审查投资的入账价值和投资收益;审查长期投资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限制性规定;审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审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第二十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⒈掌握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监盘库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收支、审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和检查库存现金的披露。
⒉掌握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程序、取得并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和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
第二十一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⒈了解舞弊的涵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舞弊发生的因素为:动机/压力;机会;借口/合理化。舞弊的种类包括:侵占资产;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⒉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需要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或少计收入,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有错推定),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
⒊掌握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下列方式,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2)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3)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第二十五章 完成审计工作
⒈掌握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期初余额;(2)期后事项;(3)或有事项;(4)持续经营;(5)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6)获取管理层声明;(7)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⒉了解审计报告编制前的主要工作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取得律师声明书、评价审计结果、与客户沟通。
第二十六章 审计报告
1.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主要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三方面的作用。2.掌握审计报告要素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标题;(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3.掌握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章 特殊审计领域
1.理解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3)合同的遵守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2.了解验资的含义与审验范围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设立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有关的事项,包括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和出资币种等。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项。
3.掌握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的内容包括:(1)标题;(2)收件人;(3)范围段;(4)意见段。(5)说明段;(6)附件;(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章 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1.理解财务报表的审阅 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⒉理解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注册会计师进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目的,是对被审核单位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基本假设、选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编制基础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
⒊理解内部控制审核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投资及其分类
一、投资的定义
二、投资的分类 第二节 各种投资机会
一、货币市场工具
二、固定收入证券
三、权益证券
四、衍生证券 第三节 投资过程
一、确定投资目标
二、进行投资分析
三、构建投资组合
四、修正投资组合
五、评价投资绩效 第二章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第一节 投资的收益
一、为什么要同时衡量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二、历史收益率的衡量
三、历史平均收益率的衡量
四、预期收益率 第二节 投资的风险
一、风险的构成
二、风险的来源
三、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要求收益率的决定
二、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变化 第三章 投资组合选择
第一节 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
一、凹性效用函数与风险厌恶
二、凸性效用函数与风险偏好
三、线性效用函数与风险中立 第二节 风险管理
一、优势法则
二、无差异曲线
三、资产的分散化效应
四、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第三节 风险与收益的分散化效应
一、两种证券的投资组合
二、N种证券的投资组合 第四节 有效组合与最优分散化
一、虚构一簇直线型无差异曲线求解有效边界
二、最优分散化 第五节 无风险借入和贷出
一、无风险证券
二、无风险证券与风险证券的组合
三、有效边界、最优风险组合与分离定理 第四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一节 全市场组合与市场平衡
一、CAPM的基本假设
二、可行集与有效集
三、全市场组合
四、市场均衡 第二节 资本市场线
一、资本市场线
二、单个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第三节 证券市场线
一、证券市场线
二、β系数的性质
三、CML、SML及其他重要的直线 第四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
一、证券价值的高估与低估
二、利用CAPM来对单期资产定价
第五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推广
一、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形
二、收益非联合正态分布
三、存在不可交易的资产
四、连续时间的模型
五、存在不一致的预期和税收 第六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一般的检验方法二、一般结论 第五章 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 第一节 市场模型与单因素模型
一、市场模型
二、单因素模型 第二节 多因素模型
一、模型
二、有关的计算公式
三、实际应用方法 第三节 套利定价理论
一、套利的含义
二、套利定价理论
第四节 套利定价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综合应用
一、单因素模型
二、多因素模型 第五节 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理论
一、有效市场假说
二、行为金融理论 第六章 权益证券的估价 第一节 估价理论概述
一、基本的估价概念
二、单一期限估价
三、多期限估价 第二节 权益证券的价值确定
一、股东权益
二、股息现金流分布与普通股的估价模型 第七章 固定收入证券的估价 第一节 固定收入证券的特征
一、固定收入证券的性质
二、现金流的分布
三、违约风险的衡量 第二节 固定收入证券的估价与收益率
一、固定收入证券的估价
二、固定收入证券的收益率 第三节 固定收入证券的风险
一、不可分散化的违约风险
二、不可分散化的利率风险
三、债券定价定理 第四节 期限与收益: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期限结构的市场预期理论
二、期限结构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三、期限结构的市场分割理论
四、根据期限结构预测未来市场的利率 第八章 固定收入证券组合管理 第一节 持续期
一、持续期的定义
二、持续期的含义
三、持续期的性质 第二节 组合免疫
一、组合免疫的方法和原理
二、组合免疫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凸性
一、凸性的定义
二、凸性的性质 第四节 积极的债券管理
一、水平分析法
二、收益率曲线追踪
三、或有免疫
第九章 投资绩效评价 第一节 收益率评价法
一、什么是收益率评价法
二、收益率评价法的缺陷
三、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四、收益率评价法的限制条件 第二节 单一期限的绩效评价
一、绩效预期
二、事后证券选择能力
三、事后市场择时能力
四、总绩效
五、绩效测定技术的评价 第三节 多期限单指数绩效评价方法
一、詹森绩效评价方法
二、特雷诺绩效评价方法
三、夏普绩效评价方法
四、专业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投资组合绩效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证券投资学》,武汉大学出版社,胡昌生 熊和平蔡基栋/编著,2009年
参考书:【1】《投资学》(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滋维·博迪等著,2005年7月
【2】《投资学》(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弗兰克K。赖利等著,2005年6月
【3】《投资学》(原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威廉·F·夏普等著,1998年8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投资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投资理财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投资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适应从事个人投资理财和为客户投资理财工作的需要。要求学生了解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模型,把握投资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熟悉投资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运用投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将投资基本知识、证券投资、项目投资以及宏观投资的内容有机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对投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是投资理财专业的先修课程之一,对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学习本课程要求具有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相应知识。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
第一篇 投资总论 第一章 投资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的总纲,主要介绍投资学的基本概念、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投资理论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投资的内涵、主要特征、基本分类,理解投资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研究方法,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其逻辑联系,了解投资理论的发展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投资的定义、投资的主要特征(重点)
识记:日常生活中各种投资的形式;投资主体;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真实资产;金融资产。
理解:投资的定义;投资的主要特征。
(二)投资的基本类型(次重点)
识记:产业投资、证券投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理解:证券投资产生的历史进程。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产业投资、证券投资两对范畴的区别。
(三)投资学的产生与发展;投资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般)理解:投资学的理论渊源;现代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趋势;产业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联系与区别;投资决策是投资学的核心问题;变量分析与经济机制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
析等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投资决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投资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不同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动和行为是不同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决定,理解我国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投资制度的目标、意义及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投资制度(重点)识记:完善投资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完善投资制度的意义。
应用:分析我国现有投资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投资制度。
(二)投资决定的两种基本类型及我国投资决定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
识记: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投资决定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理解: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与市场失灵的内在原因;我国投资决定模式发生演变的内在动因。
应用: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
第二篇 证券投资 第三章 证券投资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证券投资是投资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章的重点是证券的种类及其特征,证券投资的主体、目的及其类型,证券投资的作用。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证券的种类及其特征,证券投资的主体、目的及其类型,证券投资的作用等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证券的种类及其特征,证券投资的主体、目的及其类型,证券投资的作用(重点)
识记:资本证券、货币证券、股票、普通股、优先股、债券、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权证券投资、债权证券投资、直接证券投资、间接证券投资、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投机。
理解:股票的性质,按股东权益差异划分的股票种类,普通股的特点;债券的性质,按发行主体不同划分的债券种类,股票、债券的联系与区别;证券投资的主体和目的;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异同;证券投资的微观和宏观作用,证券投资作用的双重性。
应用:证券投资的作用及其双重性。
(二)股票的形式和种类,债券的种类,投机活动的基本形式(次重点)
识记:记名股票、无记名股票、面额股票、无面额股票、有形股票、无形股票、A股、B股、H股和N股。
理解:A股、B股、H股和N股相互之间的差异,债券的常见种类,投机活动的基本形式,投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三)其他种类股票与债券(一般)
识记:热门股、冷门股、领导股、投资股、投机股、到期还本债券、偿债基金债券、分期偿还债券、通知偿还债券、有息票债券、无息票债券、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可上市债券、非上市债券。
理解:含权股与除权股的差异;抵押债券、有担保债、信用债券的差异;收益公司债、分红公司债、附认股权公司债和可转换公司债的差异。
第四章 证券市场及其运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证券市场的功能和结构,证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的类型,证券市场行情指标;难点是证券市场的结构,证券的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证券市场的功能和结构,证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的类型,证券市场行情指标;理解证券发行价格,证券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股票指数的作用;了解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交易程序,特殊类型的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限制交易与退市,国内外主要的股价指数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证券市场的功能和结构,证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的类型,证券市场行情指标(重点)
识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二
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私募发行、公开发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注册制、核准制、审批制、做市商制度、竞价交易制度、混合交易制度、价格指令、股票指数、成交量、成交金额、成交量周转率。
理解:证券市场的功能,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二级市场的主要作用,证券交易所的作用,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股票不同发行制度的优缺点,不同类型交易制度的优缺点,场内交易规则。
应用:证券市场结构,证券交易程序,证券市场行情指标。
(二)证券发行价格,证券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股票指数的作用(次重点)
识记:证券承销、面额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柜台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理解:证券交易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股票指数的作用。应用:上证股价指数,深圳股价指数。
(三)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交易程序,特殊类型的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限制交易与退市,国内外主要的股价指数(一般)
识记:限价指令、市价指令、止损指令、止损限价指令、证券期货交易、证券期权交易、信用交易、信息披露、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标准普尔股价指数。
理解: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交易程序,证券市场上要求披露的主要信息。
应用:上证股价指数,深圳股价指数。
第五章 无风险证券的投资价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无风险证券的含义、利率的期限结构、无风险条件下债券投资价值的评估;难点是利率的期限结构、无风险条件下债券投资价值的评估。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无风险证券的含义、无风险条件下债券投资价值的评估,了解利率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含义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无风险证券的含义、利率的期限结构、无风险条件下债券投资价值的评估(重点)
识记:货币的时间价值、无风险证券、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终值、现值、年金终值、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到期收益率。
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含义,无风险证券的含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异;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异。
应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的计算,单利债券价值评估,复利债券价值评估,贴现债投资价值评估。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次重点)识记:收益率曲线。
理解:向上倾斜、向下倾斜、水平等三类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
(三)利率的决定、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一般)识记:无偏差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
理解:马克思关于利率的决定,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的决定,理解无偏差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的联系。
应用: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第六章 投资风险与投资组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证券投资风险及其种类,风险溢价,单一资产收益与风险的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的计量,夏普单指数模型。难点是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的计量,夏普单指数模型。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证券投资风险及其种类,风险溢价,单一资产收益与风险的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的计量,夏普单指数模型;了解风险的来源,马科维兹假设,夏普单指数模型的特征及假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证券投资风险及其种类,风险溢价,单一资产收益与风险的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的计量(重点)
识记:证券投资风险、系统性风险、风险溢价、持有期收益率、协方差、相关系数、效率边界。
理解:单一资产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的衡量,多元化投资原理,效率边界,无差异曲线与最佳投资组合的选择,夏普单指数模式各参数的含义。
应用:单一资产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计量,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夏普单指数模式。
(二)风险的来源,马科维兹假设,夏普单指数模型的特征及假
定(次重点)
识记: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企业风险。理解:风险的来源,马科维兹假设,夏普单指数模型的特征及假定。
应用:风险的来源。
(三)马科维兹效率边界的极小微分求解法,以方差测量投资风险的前提及其实证检验(一般了解,考试不作要求)
第七章 证券市场的均衡与价格决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有效市场的分类;难点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了解有效市场的分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套利定价模型假设以及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有效市场的分类(重点)
识记:资本市场线、市场投资组合、证券市场线、系数、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强型有效市场。
理解:资本市场线,市场投资组合,证券市场线,系数,资本市场线与证券市场线的区别与联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意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的比较,有效市场的理论假设。
应用:熟练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套利定价模型假设(次重点)识记:主宰原则、因素模型、套利组合。
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套利定价模型假设。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形式(一般了解,考试不作要求)
识记: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公司规模或股本效应、零CAPM 理解: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公司规模或股本效应,零CAPM,税负调整模型,跨时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八章 证券投资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主要区别,证券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难点是证券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通过本章学习,应该理解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主要区别,证券的投资价值;理解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了解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与制度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主要区别,证券的投资价值(重点)
识记: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市盈率。
理解:基本分析的假设前提、基本任务和特点,技术分析的主要假设,技术分析的基本要素,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主要区别,风险证券投资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优先股的投资价值,普通股的投资价值,市盈率。
应用:优先股的投资价值,普通股的投资价值,市盈率。
(二)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次重点)识记: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公司经济附加值。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国际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行业分类,产品的生命周期,选择证券投资行业部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行业选择的主要方法,公司竞争力分析,公司经营管理分析,公司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公司经济附加值分析。
应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的综合运用。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与制度分析(一般)识记:股权分置、公司治理结构。
理解: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
第九章 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第九章的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第十章 衍生证券投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期权、期货的性质、含义、类型和特点;难点是期
权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期权的含义、类型和特点,期权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期货的含义与金融期货的种类;理解期权的其他类型,期权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期权投资的意义,期货的类型,期货交易的特点,期货的收益与风险特征;了解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平价关系。
期权定价模型,几种常见的期权组合投资策略,期货定价,期货投资管理等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期权的含义、类型和特点,期权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期货的含义与金融期货的种类(重点)
识记:期权、看涨期权、看跌期权、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远期合约。
理解:期权的含义、类型和特点,期权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期货的含义,期货与远期合约的差异,金融期货合约的基本要素,期权与期货的差异。
应用:期权内在价值。
(二)期权的其他类型,期权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期权投资的意义,期货的类型,期货交易的特点,期货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次重点)
识记:股票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利率期权、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理解:期权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期权投资的意义,期货交易的特点,期货的收益与风险特征。
应用:期权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期货交易的特点。
(三)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一般)
识记:期货交易所,初始保证金,盯市,套期保值 理解: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
第十一章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第十一章的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第三篇 产业投资 第十二章 产业投资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产业投资是《投资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重点是产业投资的特点及其导致的管理要求,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及其主要工作;难点是产业投资种类中各概念的理解。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产业投资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了解产业投资的目标及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掌握产业投资需要经历的阶段和主要工作,为产业投资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投资的种类、特点、作用及其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重点)
识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兼并与收购投资,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的长期性、不可分性、固定性、专用性、异质性和不可逆性。投资前期、投资期、投资回收期;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产业投资
管理程序、“基建程序”。
理解:产业投资的特点、产业投资的作用。产业投资的运动过程及其运动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什么应遵循产业投资管理程序。
应用:产业投资的特点及其导致的投资管理程序的重要性。
(二)产业投资的主体和目标(一般)
识记: 企业投资主体、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产业投资目标、资本增值。
理解:产业投资目标的实现;产业投资与企业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产业投资项目必须满足市场的需要。本章利用市场分析方法来确定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章重点是了解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重要性,知道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方法和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通过本章学习,应深刻理解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意义,熟悉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方法并加以简单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意义(重点)理解: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目的与作用。
(二)市场空隙的决定因素(一般)理解:理解市场空隙的决定因素。
(三)产业投资市场分析的方法(次重点)
应用:产业投资市场预测的非数量方法和数量方法中的移动平均法。
(四)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一般)理解:产业投资的市场战略选择。
第十四章 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产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章通过对投资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投资规模的确定和建设地点的选择来分析投资项目建设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本章的重点是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的选择。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的必要性,熟悉产业投资制造技术选择的原则,企业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和方法,产业投资地点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的必要性(重点)识记:企业投资的投入要素。
理解: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的内容与必要性;规模内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规模结构经济的含义。
(二)企业投资规模的选择(次重点)识记:企业投资规模;盈亏平衡点。
理解:决定企业投资规模的基本因素;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应用: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确定经济规模区及最佳经济规模。
(三)制造技术的选择及投资地点的选择(一般)
理解:选择制造技术的原则;选择投资地点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十五章 产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产业投资部分的核心内容。本章的重点是投资需要量的估算方法和产业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难点是投资估算方法和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产业投资效益分析的一般过程,掌握投资估算和投资效益评价的常用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能熟练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重点)
识记:投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投资经济效益评价静态指标、投资经济效益评价动态指标、简单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比率、内部收益率。
理解:不同评价指标的作用、计算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应用:给出有关数据和条件,能够应用各种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作出评价。
(二)投资估算的目的、内容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流动资产投资估算、无形资产投资估算。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法、主要部分投资比率估算法、主要部分投资系数估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流动资产投资估算、流动资产比率估算法。
理解:不同估算方法的计算方法与适用范围。
应用:给出有关数据和条件,能够应用各种方法估算投资项目的资金需要量。
(三)预估财务报表的编制(一般)识记:收益、费用、税金、利润及其测算。
理解:预估损益表、现金流量预估表、预估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四)不可分性、相互依存性和资金限量分配问题(一般了解,不做考试要求)
第十六章 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投资决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产业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其类型,熟悉传统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概率分析方法和决策树分析法。理解实物期权这一新兴的投资风险决策方法的原理。掌握产业投资风险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产业投资的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重点)
识记: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外生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敏感性因素、单变量敏感性分析、“三项预测值” 敏感性分析。
理解: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的区别,外生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的区别,系统风险与外生风险的联系与区别,非系统风险与内生风险的联系与区别,不确定性与风险的联系与区别。敏感性分析的基本
步骤及局限。
应用:运用量、本、利模型与净现值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二)实物期权方法;处理产业投资风险的方法(次重点)识记:实物期权;回避风险,风险抑制,风险自留,风险分散与结合,风险转移。
理解:实物期权的基本要素与价值以及实物期权的决定因素。各种处理产业投资风险方法的区别。
应用:运用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进行最优投资时机的选择。利用处理产业投资风险的方法回避投资风险。
(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概率分析与决策树分析(一般)识记:风险调整折现率、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
第十七章 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第十七章的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第四篇 宏观投资 第十八章 投资总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的相互关系,了解需求约束条件和供给约束条件下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对各类投资需求模型和投资供给模型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利用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投资与储蓄(重点)
识记:消费、投资、储蓄。
理解:国民收入流程,意愿投资与实现投资之间的关系,(二)投资需求及其形成(次重点)
识记:凯恩斯的投资需求模型,资本边际效率,托宾的q理论。理解:通过托宾q理论理解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应用:解释中国投资需求决定的现实。
(三)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及其平衡(一般)
识记: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持久收入假设、生命周期收入假设。投资需求与供给关系的争论。
理解:需求约束、资源约束条件下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的平衡。应用:解释我国需求不足与资源约束同时并存的现实。
第十九章 投资周期
(第十九章的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第二十章 投资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资结构的概念,分类,理解投资结构和投资总量的关系以及投资结构的决定因素,能够依据投资结构演变规律和优化方法对我国投资结构的演变作出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投资结构概述(重点)
识记:投资结构的简要理论回顾,投资结构的概念与分类。理解:投资结构和投资总量的关系。
(二)投资结构的决定因素(次重点)
识记:投资结构决定的微观因素、投资结构决定的宏观因素、投资结构决定的国际因素。
理解:开放经济对投资结构决定的影响。
(三)投资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我国投资结构的演变与优化(一般)
识记:投资部门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工业部门投资结构演变的阶段、投资固流结构演变、投资项目规模结构演变、投资再生产结构演变。
应用:我国投资结构的演变、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思路与政策措施。
第二十一章 投资区域配置结构(第二十一章的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第二十二章 投资的宏观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对投资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等各种政策手段有清楚的认识,理解各种调控政策手段之间的协调运用,并能够利用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投资宏观管理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重点)
识记: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折旧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补贴、财政信用、法定准备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理解: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财政调节机制;金融政策目标的选
择,金融调节机制。
应用:如何健全财政调节机制及财政投资体制。如何完善金融体制。
(二)投资宏观管理的对象、目标及手段(次重点)识记:投资宏观管理的目标与手段。理解:投资宏观管理的对象。
(三)投资宏观管理政策的协调(一般)识记: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使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与使用。
【猪生产学大纲】推荐阅读: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09-20
生产实习指导书与大纲06-21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报告大纲11-20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大纲06-21
《油气储运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09-23
《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09-08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10-26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01-12